制造业税务筹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2 12:3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造业税务筹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造业税务筹划方案

篇1

关键字:税务筹划 空调制造业 规避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始终未变,而依法纳税是国家法定的企业义务,为求税负的尽可能降低,空调制造企业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也无可厚非。但是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涉税事务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复杂,给企业带来难以预知的损失,引发税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税务筹划进行研究,以指导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

一、空调机制造企业经营与纳税特点

近几年来,受益与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国家惠民补贴政策的支持,我国空调市场呈现出风风火火的气象,空调机制造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是长久以来的问题,空调制造缺乏核心技术成为限制空调机制造企业蓬勃发展的因素。市场的逐渐饱和增加了空调生产企业的竞争压力,利润增速出现放缓的趋势,同时原材料、劳动力等上游成本的增加更使空调制造业利润空间缩水,空调机制造业面临着盈利的较大压力。

空调机制造业涉及的税种根据经营活动的不同有所区别,但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的税种之一,也是涉及企业范围最广的税种,凡是从事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就其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它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提供等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征收,属于流转税的范围。我国增值税采用国际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法,即通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来确定应交的增值税税额。增值税的纳税人按照经营规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有17%、13%、6%、4%等几种。就空调机制造企业来讲,其购进金属、塑料等原材料环节要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其卖出空调产品环节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采用不同销售方式的空调企业,其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会有差别,主要是价外费用的核算区别。

(二)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也属于流转税,是与增值税、消费税并重的税种,征收范围较广,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应纳税额=计税营业额×适用税率。计税营业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适用税率按照行业、类别的不同划分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为5%,娱乐业在5%-20%范围内浮动。空调制造业涉及营业税主要是其空调安装、运输业务部分,有些企业空调安装。运输费用一般包括在销售费用中计征增值税,但有些企业采取分开核算的方式,其营业税是独立计算的,由于安装、运输费用占据一定比例,营业税也成为空调制造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税种。

基于增值税、营业税的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费等附加税也是空调制造企业不可避免的税种,也应当纳入税务筹划的范围,只是受基础税种的影响,其筹划的意义不大。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只要取得所得,就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25%,另外有15%、20%的优惠税率以及减税、免税的方式。企业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的范畴,其纳税人与实际负担者是一致的,可以发挥国家收入分配调整的作用,形成对纳税企业涉税行为的监督。空调机制造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所得税作为经营收入的重要减项,所占比例较大,其在税务筹划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二、空调机制造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及不足

当前环境下,竞争与成本压力的增加使空调机制造企业盈利日益困难,在扩大销量、节约支出的同时,企业的节税需求日益增大,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势在必行。但是从企业的纳税筹划的总体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几点:

(一)税务筹划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正确认识税务筹划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而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对税务筹划的认识不够到位,突出表现为税务筹划的非法化倾向。尽管企业知道偷逃税款是国家明令禁止、严惩不贷的行为,但是实际进行税务筹划安排时总会分不清合法与违法的边界。这一是源于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二是迫于管理层压力而放松了职业道德的约束,三是税务筹划方案的实际执行受多部门、多环节影响而偏离了企业筹划的目标。这些方面的因素大大的影响了空调机制造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

(二)税务筹划过于孤立,缺乏整体筹划认识

税务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事务,由于空调制造企业涉税多种,各种税的纳税依据不同,因而做好不同税种之间的协调就尤为重要。而实际很多企业往往处理不好不同税种的关系,不能从整体的视角来综合进行筹划,使得一种税负降低的同时另一种税负反而增加。比如增值税与营业税,空调制造企业生产销售的过程中,这两者税种占得比例较大,而营业税实际上取决于企业销售实现的方式,并不必然是必交的税种,若一味的采取降低增值税的销售方式,运输、安装等营业税就会增加,综合税负不见得低。另外,在企业经营中,不能根据国家政策利用合法的税收优惠途径来获取税务收益,这也是企业财务人员未深入企业业务各环节、缺乏整体意识造成的。

(三)税务筹划风险的防控不到位

税务筹划由于涉及空调制造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存在风险,而企业却缺乏系统的防范税务筹划风险的管理体系,表现为:一是未形成对税务政策制度环境的反应机制,企业税务筹划部门对当前税收政策把握不全面、不到位,未能及时的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做出税务筹划调整;二是未建立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机制,税务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执行监督,未能形成灵活的纳税调整规划,导致税务筹划僵硬;三是不注重税务筹划客观风险,未及时与税收征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形成隐性风险。

三、改进空调机制造企业税务筹划的建议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正当权利,涉及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空调制造企业的纳税特点,现提出几点改进企业税务筹划现状的意见。

(一)树立正确的筹划目标,规范税务筹划行为

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首要工作应当是树立明确的税务筹划的目标,要树立依法纳税、合法筹划的认识,自觉规范税务行为,保持良好的税务筹划环境。首先要求财务人员分清守法与违法的界限,坚持依法筹划,依法节税避税,摒弃偷逃税款等违规思想,在保障合法的纳税权利的同时维护我国税收体系的权威。其次要求税务筹划的开展立足于企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防止个别领导的个人意志影响税务筹划工作的进行。第三要求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自觉遵守纳税规划方案,加强税务筹划执行的上通下达,及时进行税务执行反馈,防止偏离目标而导致预期的税务筹划利益无法实现。

(二)综合全局,因地制宜制定税务筹划方案

树立全局观念,要求企业税务筹划部门一是要深入了解企业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综合把握所有涉税事项,充分考虑各种税收的相互影响,在制定多个筹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选取总体税负最小的规划方案。企业可以对现有经营业务进行合理的拆分,采取一些价外费用剥离的方式,合理分配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比例,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抵减项进行充分的规划,尽量在符合政策前提下增加抵减费用,以期降低整体税负。二是要深入了解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这些政策进行税务筹划,还能获得额外的好处,比如利用国家对节能空调研发与生产的税收支持,获取税收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国家对特殊行业及社会群体的优惠政策则不仅降低税负,也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企业要结合实际做足税务筹划的文章。

(三)完善税务筹划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防控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考虑到税务筹划的不确定性,建立健全税务筹划风险的防控体系是空调机制造企业应当重视的工作。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套税务风险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纳税情况,通过对涉税风险的分析,明确税务风险的类别及产生的动因,有针对性的选取风险评价标准,随时监控涉税风险的动态情况,并能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灵活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培养,采取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税务政策理论与实务的培训,使他们切实把握税务前沿信息。另外,企业要注意防范非税风险,多与税务主管部门沟通相应的税务事宜,规避不必要的非对称信息风险,降低税务筹划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莉芳.探析电子制造企业税务筹划途径[J].财经界.2012年第3期

[2]帅行福.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简析[J].财政监督.2012年第32期

篇2

关键词:折旧 纳税筹划

一、折旧纳税筹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折旧额计提从本质上来说是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内合理的分配,折旧计提的金额大小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需要参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折旧计提的具体方法与净残值。一般来说,企业固定资产净残值不得高于百分之五,但是这一数字总体来说对折旧计提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不过分考虑。所以,使用年限和具体的折旧方法就应该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确定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时长,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的使用所能获得的产品数量,亦或者是所能提供的劳务数量等。通过上述表述可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不是凭空得来的,具体来说,其确定工作主要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对生产力或产出量的预估,其次是对使用过程中有形损耗的预估,再次是对其无形损耗的预估,最后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设备使用年限说明。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寿命较长,一般来说将会全部计入生产成本,但选用不同的折旧年限,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不同。

(二)折旧方法

目前,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比较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及工作量法等。虽然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保持不变的,计提时间的变化对于折旧额总量影响不大,从表面来看似乎不会过分影响企业的总体利润及税费数额。但是,不同的折旧方法却能够影响成本费用计入的折旧额数额,所以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二、纳税筹划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68号)规定:

纳税筹划的行业领域划分主要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十个领域。

折旧年限包括自建项目所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内的所有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上都允许企业按照不低于所得税规定年限的百分之六十进行缩短。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加速折旧的选择上可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或者年数总和折旧,但加速折旧方法一旦确定就不可随意改变。

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扣除确定,根据相关规定,在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当中,凡是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允许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进行一次性扣除。

研发仪器、设备的特殊规定:①企业于2014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且专门用作项目研发及相关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其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一次性扣除;②十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用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三、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案例1:ABC有限公司属于机械行业,2015年12月购入价值为1200万元的大型生产设备,净残值预估为0,使用年限为5年。该企业预计5年内每年未扣除该项折旧费以前的年利润总额维持在4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资金成本率5%)现在有三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缩短折旧年限,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方案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方案三: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公司采用哪种筹划方案对企业更有利?

分析:

方案一:将折旧年限由5年缩短为3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每年应提折旧=1200/3=400万元

折旧的节税支出=400×25%=10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100×(P/A,5%,6)=272.32万元

方案二:

第一年应提折旧=1200×40%=480万元,第二年应提折旧=(1200-480)×40%=288万元,第三年应提折旧=(1200-480-288)×40%=172.80万元,第四年应提折旧=259.2/2=129.60万元,第五年应提折旧=259.2/2=129.6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400×25%×(P/S,5%,1)+(80+288)×25%×(P/S,5%,2)+172.80×25%×(P/S,5%,3)+129.60×25%×(P/S,5%,4)+129.60×25%×(P/S,5%,5)=268.04万元

方案三:

第一年应提折旧=1200×1/3=400万元,第二年应提折旧=1200×4/15=320万元,第三年应提折旧=1200×3/15=240万元,第四年应提折旧=1200×2/15=160万元,第五年应提折旧=1200×1/15=8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268.21万元

结论:在三个方案中方案一的节税支出的现值最大即采用缩短折旧年限为60%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最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节税支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节税支出。真正意义上的节税支出应在扣减正常折旧的基础上计算。正常折旧对各个筹划方案的影响一样,属与决策无关成本,故不予考虑。在计算结果方面可知,无论是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还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使用年限内的折旧额数额都是相等的,所以企业5年内的应纳税额也是相等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资金具有时间价值,递延纳税则会产生货币的时间价值。方案一企业在第一年至第三年不纳税,产生的递延纳税融通资金的税务筹划效果最明显。从本质上看,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存在,采用的不同折旧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节税效果。

四、折旧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折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固定成本,但有别于其他成本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不会产生现金支付现象,但是作为非现金支付的固定成本,在通过计提折旧后却能够从企业现金收入中得到补偿,从而触发现金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折旧也可以被当作一种将固定资产部分转化为现金从而实现投资回收的方式。由此可见,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折旧越多、数额越高,企业所能够获得的新增现金也就越多,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操作从本质上对企业的现金流转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而由于固定资产是一种固定成本,如果当期折旧额越大,那么也就会让企业表现出来的收益率越低,所以折旧额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到企业的当期利润。当企业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法时,直接影响成本费用的计算,前期折旧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在利润表中表现为利润总额下降、盈利水平下降,但是现金流量表中却表现为现金增多、流量增大,从而大大提升企业收益的“含金量”。另外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前期折旧费用增加,有可能低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

从案例1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法对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影响比较平滑,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对财务影响不稳定,会产生企业经营不稳定的错觉,有损企业财务形象。

(二)加速折旧需考虑5年补亏期

案例2:假设ABC有限公司,2011年亏损总额1500万元,2012年-2015年连续盈利,截至2015年,尚未弥补的亏损500万元。若采用5年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此后连续5年的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200万元。2016年盈利弥补完亏损后,无需纳税;而该公司若采用方案一计提折旧,2016年亏损总额200万元,盈利期后移,而丧失了亏损弥补利益50万元。同样的收益,因为缩短折旧年限比正常平均年限法增加税负200×25%=50(万元)。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亏损企业谨慎选择加速折旧方为上策。税法对补亏期做了严格限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以后年度的获利水平做出合理估计。特别对一些风险大、盈利不稳定的高科技企业更要合理筹划,避免加速折旧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三)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企业

案例3:假设ABC有限公司为污水处理企业,属于“所得税优惠3免3减半企业”,2014年-2016年属于免征期,2017年-2019年属于减半期。2015年12月购入一大型设备,成本为1200万元,净残值为4%。(资金成本率5%)现在企业有两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采用正常折旧年限10年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方案二:享受税收优惠,采用缩短折旧年限为6年计提折旧。

公司采用哪种折旧方案对企业更有利?

分析:

方案一:折旧年限10年

每年应提折旧=1200×(1-4%)/10=115.20万元

整个设备使用期折旧的节税支出=115.20×25%/2×(P/A,5%,3)×(P/S,5%,1)+115.20×25%×(P/A,5%,6)×(P/S,5%,4)=157.58万元

方案二:将折旧年限由10年缩短为6年

每年应提折旧=1200×(1-4%)/6=192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192×25%/2×(P/A,5%,3)×(P/S,5%,1)+192.5×25%×(P/A,5%,2)×(P/S,5%,4)=135.84万元

结论:方案一的节税支出的现值大于方案二,即企业采用10年折旧年限,放弃税收优惠对企业有利。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如果正处于所得税减免优惠期,由于减免税期内的各种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从而导致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因此,企业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期间购买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用尽可能多的在优惠期结束后的扣除。而在折旧年限的选择上应尽可能更长一点,便于折旧费用在更长周期内进行扣除;在折旧方法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能够实现减免税期折旧少、非减免税优惠期折旧多的折旧方法,从而实现把折旧费用安排在减免税优惠期结束后进行扣除的目的,也达到减少正常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充分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数额,进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2]刘振彪.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

[3]杨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围行政需关注的问题[J].中国税务,2015(12).

篇3

关键词:纳税筹划 企业 财务管理 作用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指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许可范围内,根据企业经营运行的实际状况,合理利用筹划措施降低企业税务的行为。通过纳税筹划,不但能够帮助企业节约一些资金,还能够为企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关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的时候,也必须关注到企业的软实力是否合格。加强财务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纳税筹划则是企业的软实力。为了提升竞争力,企业必须积极的对税务筹划进行改革,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整个纳税筹划过程非常的复杂,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经营、管理、发展战略等等。企业只有做好了纳税筹划的工作,才能保证财务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通过纳税筹划,减少了企业缴纳的税款,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税务收入。然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纳税筹划虽然使得国家的税务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却刺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没有重视纳税筹划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纳税筹划,甚至不能正确的理解纳税筹划的含义。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纳税筹划有错误的认识。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根本忽视了税收,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多的不利,甚至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二)企业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人员

由于纳税筹划这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非常高的素质和技能,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能很难适应。因为纳税筹划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税务知识、会计知识以及社会知识。但是从目前看来,很多的相关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而且企业也没有聘请专门的纳税筹划人员,使得企业的纳税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仅仅只看税务减免的效果

虽然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减免税务,但是很多企业不根据实际情况,只一味的追求税务减少,使得税务筹划工作逐渐陷入僵局。若是企业只看眼前的利益,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量与规划,必将造成企业自身的利益损失。例如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侧重短期收益,有意识的减少了短期税负,却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益增长的问题,选择了看似有利的方案,但是企业的整体利益却没有得到增加。所以,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必须选择税负轻,但却能够兼顾长远利益的一种方案,这样才合理。

(四)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税务筹划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相当的陌生,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操作也缺乏一定的经验。另外,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整体的经济体制并不成熟。其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税法以及其他法律不完善,二是国家没有展开税务管理监督,三是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也很低。这些因素都能够制约税务筹划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的税务管理制度。

三、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又包括了几个方面:即成本计算与控制、预算管理、纳税筹划等。其中的纳税筹划也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规划,促进企业发展。

(一)纳税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通过纳税筹划,可以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且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通过纳税筹划还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财务利益。在不和国家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方式降低税负。同时,这也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

(二)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和结构

从国家的角度上来将,纳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只有对企业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合理调整,才能够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和需要。企业也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从而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的税务法律当中,有许多鼓励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不但能够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还能够提高其工艺、设备方面的投资力度。因此,纳税筹划可以起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的目的,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

恶意逃税会损坏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甚至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和成本。一旦企业恶意逃税失败,国家不但会要求企业重新交税款,而且还会罚款,这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进行避税,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在进行了纳税筹划之后,企业还能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帮助企业合理的分配收入

在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税法会规定对企业的税收进行减免或者优惠,这样企业对其收益的分配可以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分配政策、利润等做出准确而公平的分配,从而在纳税筹划中获得最大的节税利润。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加大对企业技术、宣传方面的投入,享受国家提供的节税利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的双赢。

(五)帮助企业筹资

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纳税筹划的直接作用就是减少企业税负,然而对其具体操作却缺乏了解。企业筹资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也可以有效利用纳税筹划降低企业成本。

在企业筹资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两种纳税筹划的方法来节约资金:一是负债筹资。此种方法要求企业在税前扣除固定利息,具有抵债的功用;二是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相反,权益筹资不可抵债,也无需支付固定利息,因而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从企业风险考虑,负债筹资必须定期偿还本金,当企业有较多负债时容易产生财务危机,而权益投资虽然需要更多的成本和资金,却不存在偿还资金的问题,因而风险系数更小。

四、如何发挥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在法律的允许之下进行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来进行,不能够违反国家的财务法律和税法,要遵循纳税的原则。只有围绕法律和法规来进行了纳税筹划,才不会出现税收方面的问题,或者被处罚,同时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对效益进行分析

纳税筹划虽然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税负,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效益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最适宜、最合理、最科学的一种方案,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并且使自身更好的发展下去。

(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税务筹划环境

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其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参与纳税筹划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明确了解纳税筹划的重要性,管理者也应对此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在纳税筹划前,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操作。财务管理部门需加强工作人员与税务机构的沟通,保障相关信息的高效交流,完成基础财务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纳税筹划在企业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加企业收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纳税筹划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进行纳税筹划,并且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唐荣全.当代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商情,2013(24):68-68

[2]阚楠.工业企业的流转税纳税筹划及其相对应的反避税[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7):103-103

[3]徐建才.纳税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27-128

[4]杨焕玲.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间选择的纳税筹划分析[J].税收征纳,2013(9):36-37

[5]陈安.营改增新阶段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商业会计,2013(17):78-80

篇4

关键词:集成电路企业;税收优惠;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及特点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先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活动的一系列筹划行为。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其外在表现为“缴税最晚、缴税最少”。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筹划是遵循税收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以合法方式减少企业税负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1.合法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注意全面把握我国税收法律和文件的精神,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同时要注意税法的新变化,特别是要注意“时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纳税方案被税收主管部门所认可。

2.筹划性。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应清楚企业有哪些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在这些过程和环节中涉及我国现行的哪些税种?有哪些税收优惠?有哪些可利用的立法空间等等?掌握以上情况后,纳税人才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立法空间达到节税的目的。

3.目的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应从整体税负降低着手,全盘考虑筹划引起的不同税种、不同课税环节税收负担的变化,不能一种税负减轻了,而另一种税负却大大加重,使企业整体税负反而增加了。另外,税收筹划不应受限于当前税负的减轻,而是应该考虑企业今后时期,最优的筹划方案是能给企业带来最多收益的方案,而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

二、集成电路企业的概述

(一)集成电路的界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集成电路业是指单片集成电路、混合式集成电路和组装好的电子模压组件、微型组件或类似组件的制造,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芯片、微型组件、集成电路及微型组件的零件。

(二)集成电路企业的特点。

1. 技术密集度高,工艺技术日新月异。集成电路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国对该行业都极为重视,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竞相发展,使得这一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集成电路技术不断更新。

2. 资本密集度不断加大,规模经济特征明显。集成电路行业是需要不断投入巨额资金的行业,设备费用和研发费用都非常大,尤其是对工艺和环境要求很高,新一代生产线所需的投资额成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自集成电路发明以来,芯片产量和性能成千万倍提高,而芯片平均售价却不断下调,所以只有依靠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才能降低单位成本,实现盈利。

三、集成电路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A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注册于高新区的一家外资企业,其股东为一个由于香港户籍的中国自然人。该公司主要从事芯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是由公司研发、制造和销售的,2010年满足集成电路企业,2011年申报成功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为3年。

1.采购环节。A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准备在2013年投资IT弱电工程,投资额为1300万元购买监控设备并施工完成。现与苏州某工程公司拟签订合同。其中设备价款800万元,可移动监控设备为700万元,不可移动监控设备为100万元,施工成本为500万元。

方案一:与该工程公司签订1300万元外包合同,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企业应负担营业税=1300*5%=65万元。方案二:与该工程公司关联厂家(设备厂家)签订购销合同购买可移动监控设备,与该工程公司签订购买不可移动监控设备并由该工程公司施工完成,其进项税额=700/1.17*17%=102万元可抵扣,应负担营业税=500*5%=25万元

通过比较,改变合同签订形式,A集成电路公司可以抵扣增值税102万元,工程公司则能少缴纳税金40万元。很显然,采用第二种合同方式,从双方来讲,都能达到节税,双方实现双赢。

2.销售环节。A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所缴纳税金中,增值税绝对是大头,因此如何对增值税进行税收筹划,意义重大。合理选择一个增值税税率较低的地区或国家,是值得考虑的,例如香港地区的公司就没有增值税和营业税,只有利得税(所得税)。因此对于A电路有限公司完全可以选择像香港这种免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避税天堂。 预计A电路有限公司在未来几年的预计销售额能达到16000万元,成本为100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为850万元。

方案一:由自己公司销售。

前2年享受税收优惠期间:公司应负担的增值税=16000*17%-850=1870万元。对应城建税=1870*5%=93.75万元。公司应承担的所得税=(16000-10000)*15%=900万元。其他税种不考虑,三者合计数为2863.75万元。

以后年间:公司应负担的增值税=16000*17%-850=1870万元。对应城建税=1870*5%=93.75万元。公司应承担的所得税=(16000-10000)*25%=1500万元。其他税种不考虑,三者合计数为3463.75万元

方案二:A公司的股东在香港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其股权结构与A公司完全相同,A电路有限公司按照12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香港的公司,香港公司再按照18000万元销售到欧美等国家。

前2年享受税收优惠期间:公司应负担的公司应负担的增值税=12000*17%-850=1190万元。对应城建税=1190*5%=59.5万元。公司应承担的所得税=(12000-10000)*15%=300万元。香港销售公司承担的所得税=(18000-12000)*17.5%=1050。其他税种不考虑,三者合计数为2599.5万元。

以后年间:公司应负担的公司应负担的增值税=12000*17%-850=1190万元。对应城建税=1190*5%=59.5万元。公司应承担的所得税=(12000-10000)*25%=500万元。香港销售公司承担的所得税=(18000-12000)*17.5%=1050。

其他税种不考虑,三者合计数为2799.5万元

通过比较:在减免税期间,方案二要比方案一税负少2863.75-2599.5=264.25万元;在非减免税期间,节税效果更明显,方案二要比方案一少缴纳税金3463.75-2799.5=664.25万元。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张美中.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 税务筹划 战略管理

一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煤炭企业特点

煤炭企业有不同于一般制造业企业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资金投入大,生产分散,市场竞争激烈,风险比较高。

1 高投入

煤炭企业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从探矿到建矿,需要一个较长的运作周期,而且资金投入很大,少则上千万,多则数以亿计。煤炭企业维简投入也比较大,生产所需的设备需不断更新和养护。

2 高风险

煤炭企业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难以形成技术垄断。煤炭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存在瓦斯突出与爆炸、煤炭自燃、矿井突水和冲击矿压等五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很高。

(二)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对于高投入,煤炭企业必须走兼并联合之路,以增强资本实办对于高风险,煤炭企业必须拉长产业链,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予以化解。

1 兼并联合,扩大经营规模

煤炭工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规模可以保证有序的开发煤炭资源;有利于发挥资金、技术优势,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目前,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美国前产煤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了58%。

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我国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十五”期间,我国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两个。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我国前产煤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只有25%。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竞争无序、资源综合开采和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明了新型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意见》指出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8.7万亿吨,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为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

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我国这一资源特点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产品结构单一,以原煤销售为主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原煤洗选率平均只有35%,而世界主要产煤国洗选已成为煤炭生产的必要环节,原煤入洗率在60%以上,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达到90%以上。

要调整煤炭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加大对矿井、选煤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生产装备技术水平。

3 拉长产业链,实施多元化战略

与煤炭企业的相关的产业有坑口发电、煤炭焦化等下游产业,这些产业的附加值要明显高于煤炭初级产品。向相关产业延伸,是大多数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证研究表明,实施相关产业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要强于进入多个非相关产业领域经营的企业。以煤炭为基础,向电力、化工和建材等产生领域拓展,不仅能促进环境保护,而且能有效提升煤炭的产品市场价值。

二 煤炭税务筹划的空间分析

税务筹划空间是指税务筹划活动的活动范围和涉及的领域。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税务筹划的空间越大。我国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集团化经营战略,拓宽了税务筹划平台

随着集团化经营战略实施,煤炭企业的经营规模会快速扩张,应纳税额会越来越大,税务筹划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提升了税务筹划层次

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往往是通过兼并收购的形式,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国家为了鼓励兼并收购,所得税配套法规规定,对于特殊形式的兼并收购行为,纳税人可以免缴所得税。

(三)技术创新战略,拓宽了税务筹划范围

煤炭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必然要涉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为主旨,便于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鼓励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资。煤炭企业只要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能享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惑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三 税务筹划的战略导向性

战略是对企业配置资源的依据,税务筹划在企业战略框架下运作才是有效的。虽然税务筹划对公司战略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决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当公司决定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要考虑税收利益,但考虑最多的应当是这个市场的潜力;当公司决定进入某个行业的时候,要考虑该行业是否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考虑最多的也应当是该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决定了税务筹划的空间,而不是相反。因此,当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通常会考虑税收的影响,但决不会只考虑税收因素。而且,税收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某一种税收的节约导致另一种税收的增加,或者其他成本的增加,税务筹划只有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起,才能全面和客观地考虑税负问题。税务筹划获得的税收利益,只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由于税收的存在,大部分的商品交易都是“非零和博弈”,而不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一方的收益不再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例如,减少政府税收,可以使交易双方都受益。所以,纳税人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存在,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自身利益问题,基于“非零和博弈”的税务筹划同样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四 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职工薪酬税务筹划

薪酬体系是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战略提供人才,特别是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 适度提高职工工资标准。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效益较好的煤炭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职工的工资标准,让员工更多地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2 适度提高职工福利待遇,间接增收避税。尽量把工资性转化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例如,企业可以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免费提供用餐、为职工报销教育培训费、为职工提供旅游机会、免费为职工提供体检等医疗福利等。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务筹划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且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10%以上,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标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的企业。煤炭企业可以依据上述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研发资金投入、调整员工学历对构等措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不仅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享受15%的低税率政策,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费用扣除基数,减少应税所得额,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篇6

美国公众为何如此关注尚在酝酿中的“公平税”呢?

公平税,又称联邦零售销售税,是一种以消费为税基、在零售阶段征收的综合销售税,是只针对新的零售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二手商品交易无需交纳此税,不设免税项目。实行公平税以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工薪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资本利得税等所有联邦级税种,都将被取消。

公平税是单一税率的价内税,其建议税率为23%。也就是说,当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而支付100美元账单时,其中23美元为公平税,77美元为所购商品的货款。商品的零售商以及服务的提供者是公平税的代收代缴者。公平税税率的设置原则是“收入中性”,既不增税,也不减税,保持原税负不变。换言之,如果公平税方案获得实施,其所征得的联邦税收总额,将刚好等于实施此项税改之前联邦各税的收入总额。

这是一个以转换税基和简化税制为目标的根本性税制改革方案,将导致税制体系框架的、根本性变化。正如其发起人所宣称的,公平税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是一个“旨在改变一切的革命性法案”,“将构成自这个国家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权利从政治家手中向人民手中的转移”。

美国人为什么要推行如此“激进”的税制改革呢?

首先,现行税制过于复杂、繁琐。美国国内税务局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指南即厚达54000多页,超过280万字,看都看不过来。2005年,美国人用在填写国内税务局的纸质文档上的支出达到了2650亿美元。根据美国税收基金会的最新报告,在未来的十年中,此项花费每年将达到4830亿美元。据说美国人每年用于填写纳税表格的时间达到60亿小时,相当于291万人一年的劳动力消耗。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目前美国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钢铁业等行业就业人数的总和。美国的企业还需要再另外花费1000亿美元用于税收筹划方面的决策。美国的个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都苦于繁杂的纳税程序而无法脱身,更新税制于是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愿望。

其次,纳税成本高昂。美国企业为减少纳税额而不是为增加收入额而花费的钱占到整个GDP的18%,大约相当于2万亿美元的GDP损失,致使不少企业把投资移向国外。目前美国长期滞留海外以规避税负的财富总额有11万亿美元之巨,每年大约失去400万个就业机会。因逃避高昂税负而转入地下的经济活动也日趋严重。美国国内税务局最近一次报告显示,地下经济的总额估计达到了1.5万亿美元,在这个非法领域中,政府是一分钱税也征不上来的。显然,现行税制已经成为企业正常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障碍,不能不改。

第三,社会保障缺口巨大。目前美国社会保障税率已高达15.3%,其中雇主与雇员各担一半,75%的美国纳税人的社会保障税支出已经超过了其交纳的所得税,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仍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而企业所负担的社会保障工薪税和医疗保险税中的业主支付部分,都在随着这两项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的入不敷出而不断上涨。巨大的资金缺口像是一个无底洞,欲壑难填,而老税制对此已无计可施、难以为继,所以必须要改。

公平税法案与以往历次税改相比,其不同点是什么呢?

第一,税制将出现根本性的简化。里根总统执政期间曾于1986年领导过一次颇具震撼力的税制改革,其效应波及全世界,但它只是短期性地对税制进行局部的简化,是一种权宜性的举措,而非税制的根本性变革,这以后改革的效力就开始递减。而公平税改革一旦实施,联邦税制将史无前例地得到永久性简化,或者说,从此天下不会再有如此简单的税制,甚至连美国国内税务局的使命也可以宣告完成,永久性地退出历史舞台。缺乏创新性的国家和民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第二,税基将无限拓宽。公平税是没有免税一说的,市场上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都必须纳税,这个变动也非同小可。传统意义上的减免税,实际上是对税基的一种侵蚀。一部税法,哪怕只有一条减免税条款,都足以招致人们想方设法攀附其上,就像千里之堤上的蚁穴,迟早会摧垮整个堤坝。而在公平税下,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无论个人、公司,还是政府部门的购买;无论是经由实体销售门市,还是经由网络虚拟销售渠道;只要你发生了购买行为,无一例外全都要交23%的税,这就彻底把税收筹划等避税行为这个“釜底”的“薪”给抽走了,从根本上保证了税基的完整性和延伸力。

第三,征纳手续将大为简化。从纳税人方面说,个人将不再因源泉扣除而无法领到全额工资;可保有财务私密权,无需再接受国内税务局以征税为借口的财务调查;可免除收集和保留各种发票和原始单据以备计算缴税之用的烦恼;可获得更大的资源自由支配权,从而激励私人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可自行选择何时纳税和纳多少税,因为纳税与购买行为是同时发生的,选择了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也就选择了何时纳税、纳多少税。而公司、企业们也就可以从日益沉重的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的重负下解脱出来,从繁琐的税收筹划所引起的无限烦恼和巨大成本下摆脱出来。总之,公平税带给纳税人的,将是一种“解放”了的感觉,这是它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支持的主要原因。

从征税机构一方说,同样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程序中解脱出来。由于没有减免,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而且零售商和服务机构的收银机早已实现电脑联网,征税行为将变得十分的简便易行。任何一位消费者在购买了最终商品或服务之后,其所得到的发货票上就会自动显示出与此次购买同时发生的应纳税数额。各零售销售商与服务提供者所收取的税收收入,将实时汇集到各州的税收机关,而在美国的50个州中,有45个州目前这样的征税网络都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它们将代收联邦税收,并及时将其转交国库。为此,联邦政府将分别向零售销售商和各州税务部门各支付相当于税收总额0.25%的手续费。也就是说,联邦政府再也不需要雇佣超过10万人的税务专职人员,相应的,一大笔财政支出――政府公务员的薪金支付被节约下来。

第四,效率将明显提高。现行税制下,美国国内税务局的10万员工每年要处理的文字报表多达15亿份,纳税单2.24亿份,与纳税人之间进行40亿次的接触,还要下达3000万次民事罚单。这是个非常令人不愉快的过程,其间纳税人所面临的压力,付出的时间、金钱和尊严是巨大的和难以承受的。而实行公平税,所有的不愉快都将烟消云散。而且,在公平税空前简化与透明的制度框架下,逃税等欺骗行为将更容易被发现,因为大多数商品销售和服务都是在零售店进行的,这些商店一般不会甘冒受罚的风险为逃税者提供便利。

第五,税制将更加公平。公平税将实行别具一格的“预先退税”制,即联邦政府给每一户美国家庭按月寄出一笔预先退税款,其数额相当于不同人口数的家庭以相应的当年贫困线水平乘以23% 的公平税税率,每个家庭都可以用这笔钱来冲抵其花费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上的消费支出所承担的税收。其结果是,所有低收入家庭甚至中等收入家庭,都将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其生活开支中的国民零售销售税负担。而富人们则不再有机会逃避纳税,其所有高档消费、豪华旅游、购买私家游艇和奢侈品等支出,不论其所动用的是当期所得,还是以往的积累,或者是由继承而得到的财富,都无一例外地需要照章纳税。

举例来说,假设有三个家庭(均为一对夫妇带两个孩子的标准规模家庭),分别属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恰好等于贫困线,即264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为120000美元,而高收入家庭的收入为1000000美元。三个家庭各自的收入全部用于支出,则其实际面对的有效税率却分别为0% 、17.94% 和22.39%。可见,尽管“预先退税”是普遍享受的,但是其对不同家庭实际税负的影响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公平税的奇妙之处就在这里:一个比例税率的税种,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累进税的特征。

对于美国来说,公平税的前景无可限量,它将创造出这个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实质性减税和最强大的经济刺激力。

实行公平税,将促使因避税而滞留海外的11万亿美元资产流回国内,促使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实行公平税,意味着美国将具有世界上最理想的投资环境。因为公平税下,针对投资的税率为零,或者干脆说,在美国进行投资根本无须纳税。凭此一点,美国就将对投资者产生无可抵御的吸引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被吸引到美国,投资供给量就会大大增加,利率水平就会随之下降。而且公平税作为一种零售销售税,正好卡住了税源逃脱的途径。

实行公平税,将剔除包含在美国现行价格体系当中22%的“内嵌税收成本”,可大大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扭转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劣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实行公平税,将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美国没有增值税,出口商也就无法享受出口退税待遇。而实行公平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可以预料,新税制的实施将给美国出口企业以极大的激励。

实行公平税,仅仅依靠工薪税筹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资金的方式将被改变。由于3亿美国公民都成为事实上的纳税者,加上每年5000万外国入境旅游者所交纳的税,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大大拓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基金将会成倍增长,社会保障资金的巨大缺口就被补上了。

以上几个因素发挥合力作用,将促使美国经济运行出现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状态,而且无一不是美国保持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长期利好因素。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而言,又无一不是应该引起注意并拿出对策的挑战因素。美国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20年前,美国引导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税制改革,可称之为全球性的“减税运动”,甚至连中国这样相对封闭的国家都受到了影响。20年过去了,如今美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又在兴起,而且来势凶猛。不管是否受其影响,如今,中欧和东欧的许多国家已经采用了单一税制,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马其顿、毛里求斯、波兰、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已经实行或准备实行单一税改革,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单一税的行列中来。

我国的征、纳税成本比起这些国家来其实更高,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6%,而美国征税费用占税收总额的比例仅为0.58%,日本为1.13%。或许,我们这样的国家更需要进行单一税改革。

篇7

(一)“营改增”政策的基本含义与现状分析

所谓“营改增”,指的是在企业内部改征收增值税,代替原有的营业税。现阶段,国内出现了同时征收以上两税种的现象,这很可能会导致重复征税现象频发,进而对纳税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以上论述表明,当前我国的税收机制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能?蜓杆偬畈顾爸频敝械目杖保?进一步减轻各企业的税负重担,增强纳税积极性,最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

从国外的基本现状出发,各个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营改增”这一政策对小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影响,例如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便对小企业进行了专门的限定,像英国等国家还在公认的适用会计准则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国外各中小企业均根据当前形势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了调整,比如说韩国、日本的《小企业财务管理法》以及美国的《小企业财务核算创新法》等,都体现出了国家对营改增实施后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视。现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营改增方略的推行都对小企业的财务核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营改增”政策推行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营改增”政策在我国的颁布与施行,实现了和国际税制的接轨,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增值税来讲,抵扣是它的艺术、精华所在,如果抵扣不足,则无法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在工商业领域实施“营改增”政策,可以有效解决重复征税的现象,推行出口彻底退税,有助于拉动工商业、制造业的发展,增加外贸出口。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对外出口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达成和世界税制的接轨,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基本保障。

其次,和营业税进行比较,可以凸显出增值税的明显优势。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营业税的局限性慢慢展现出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迅速扩大,影响力也逐渐上升。所以说,“营改增”已经逐渐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因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并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也全面反映出中国税制结构的弊端。国内经济结构如果想要实现优化转型,就应当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分工的细化,流转环节会不断增加,对于营业税而言,很可能造成重复征税的问题,企业为降低纳税额或者避税,削减自身的经营形式,如:分包、外包以及转包等等,进而令市场活跃度迅速下降,严重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限制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营业税的征收难度较大,相比之下,增值税则具备公平税负、防止重复计征、税收中性等一系列优势,以上均暗示出实施营改增的必要性。

第三,从税收公平的角度出发,通过“营改增”这一税制政策的实行,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对一些服务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减负作用,其有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时,“营改增”可以有效防范重复计征税务的问题,凸显出税负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有效体现了社会大众对减轻税负的一致要求。这次税制改革,有助于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扩展经营领域。一方面,对于第三产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我们可对其进行抵扣,从而令抵扣具备连续性特点,对于交通运输业和一些服务行业来讲,因为抵扣税款,和制造业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营改增”政策体现出税收公平,在税收待遇一样的前提下,第三产业的国民经济地位获得大幅度上升,具备与第二产业相抗衡的实力,进一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从征税和抵扣角度出发,由于国内推行增值税税制改革时间较长,并且在征税及抵扣管理方面,早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最主要的是构建起了严谨的规则制度,保障有法可依。税制改革在征税、抵扣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例如,在我国的税收机制当中,对于纳税对象、征税范畴、税率、优惠政策以及发票开具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规范,并且附加了有关的配套设施,有效保证增值税征收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对营业税来讲,其是以总营业额和应纳税额相乘计算得来,对增值税而言,则是选取“扣税法”实物计征,尽管两者的计税手段各异,然而从征税对象本质看来,其均属于流转税项目,所以说,“营改增”税收政策在征税和抵扣方面,具备可操作性、可借鉴性。

二、“营改增”对小企业财务核算的具体影响

(一)对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税收的影响

在小企业的经营环节当中,财务核算至关重要,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必须提早掌握最新的税收规章制度,然后根据各种产业、各个区域做出科学合理的分配,减少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系统的投资方案。如果企业的经济收入较高,则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也会更高一些,因此,对小企业来讲,当营业额持续增加的时候,必须针对财务核算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例如:在原材料的添加时,减少企业经济收入,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此外,小企业还能够根据地区间的差异,令缴纳的税额降低,变得更为合理。

(二)对小企业纳税范围的影响

进行税制改革之前,国内小企业在纳税的时候,必须按照生产经营的纳税项目,缴纳相应的营业税,与此同时,对于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无法进行抵扣;对制造业而言,对企业购入营业税劳务不能进行抵扣;而对于营业税劳务企业而言,不能抵扣相互间提供的劳务部分,从而导致了企业面临重重征税的难题,还面临着“全额征税”的形势。举个例子,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前,中国共有九个征税范围,在众多税收范围当中,营业税是最为主要的,几乎不对增值税部分进行计征。在我国推行税制改革后,对主要的征税范围进行了重新调整,依据以往的计税方法,对增值税而言,主要征收企业生产运营环节中产生的增值额部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重复征税,并且有助于实现产业化的协作。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当中,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在这种前提下推行营改增政策,不但可以避免出现营业税的重复计征现象,也不影响市场分工,又能拉动服务业的出口,最终有效促进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对小企业定价机制的影响

自从中国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国内的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项目,对定价机制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在规划时,企业应当针对经营利润,对比税改之前和税改之后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需要全面考虑经营稳定性。对小企业而言,决定它们的利润额的基本要素如下所示:经营成本、经营收入、缴纳税额、其他费用等。例如,假设某企业的经营收入为100万元,按照营业税的标准税率3%应缴纳的营业税为3万元,这些可纳入到税款及其他所需费用中;再比如说,设定企业成本为300万元,则企业利润额为470万元;而营改增施行后,企业相应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1%,此时的企业利润变为390万元。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这说明在我国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小企业的税负明显减轻,企业的经营收入及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对小企业运营收入的影响

我国推行“营改增”的税收机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企业的收入。对一个企业而言,它的根本目标即为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在营改增实施前,国内的税制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如此一来,便会对企业的经济收入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国最终决定施行“营改增”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小企业的税负压力,同时增加了其经济收入,推动了小企业的发展。具体比如,企业在增加产品材料时对应降低整体收入,如此一来能够有利于企业税收额的减少。

(五)对小企业内部职工意识的影响

我国政府在提出税收机制改革之后,小企业在缓解纳税压力的基础上也需要对内部职工进行相对应的管理,在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财务核算人员的考核非常关键,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因为这样不但能够加强企业职工的缴税意识,也能够令其全面了解到逃税漏税的严重后果与危害。“营改增”政策推行后,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应当对有关发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让企业税务和利润两者间达到均衡的状态,并且尽可能达到小企业税务管理的最高标准。

三、小企业针对“营改增”政策进行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调整预算方案,更好地适应税务环境

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财务核算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所以其应当全面掌握新的税制政策,同时对当中的各项具体规定做到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各个地区增值税的有关规定,进行科学系统地利用,把控好税务风险,最终研究制定出创新性的税务方案。关于增值税的实行,最好根据试点的具体税务状况,选用能够满足当地企业发展需求的税制。首先,对于小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应当做好增值税中两种税额的匹配,也就是:销售税额及进项税额。经过一系列的税制革新后,小企业在开展经营交易活动的时候,便可以抵扣一部分进项税额,并且在上缴营业税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收入状况,合理调整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额,如果在某一个阶段当中,企业的经营收入很高,则增值税销项税额就会很大,对于这种情况,小企业可以选取加大购入产品材料的数目来扩大进项税额,进一步令应缴税额迅速降低。其次,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税率规定,科学合理地划分税务等级,并且选取更为系统的税额计算手段,制定出一套健全的税务筹划方案。最新的税务机制是按照销售与服务不同类别,同时选取不同的增值税率,所以说,实施“营改增”税制变革后,国内小企业更应当根据自身的涉税项目,合理划分纳税等级,规范内部财务管理,进行科学细致的财务核算,尽可能地降低?负。

(二)将企业决策和财务核算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当一个小企业在做出一项重大的决策前,通过合并纳税主体,同时向当地的税务机构提请新税额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缴纳一切和增值税有关的项目,进而令企业缴纳的总体税额迅速下降,赋税压力大大减轻。除此之外,小企业还必须根据最新的税务制度当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令其和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相适应,为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便利。如,中铁涿州公司在开展京福工程项目核算时,对“基础性科目”“机械作业科目”“辅助生产科目”等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选取了更具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其中机械作业科目的最终核算结果为1100多万元。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建筑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能否顺利的进行,怎么才能更有利于建筑业的发展成为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从全国范围内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次税务的改革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对我国行业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其范畴也是空前的改组了税务结构,其目的是对行业劳务的减税措施,其结果将是辅助我国建筑行业避免重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所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建筑企业;营改增;财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4902

1营业税改增值税现状及重要性

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改革,生产型增值税转化为消费型增值税,这项改革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复征税问题,更加科学合理。

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后解放了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力,带来10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样受制于营业税重复征收的困扰。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进行深化增值税改革,逐步将目前的营业税改变为征收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是增值税营业税并行,两税并行存在着税负不均衡的现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首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减轻企业的负担;其次,营改增以后,无论是在购买钢材、水泥、施工机械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实现进项税的抵扣,促使增值税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再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可以促进施工企业扩大运营规模。税收政策的变化必将对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2.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根据税额与价格的关系,税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从销货方或者劳务的提供方来看,营业税被取代前后,其主营业务收入由不含营业税在内的营业收入变为剔除了增值税税款后的营业收入,入账金额变小。从购货方和劳务接受方来看,因增值税的可抵扣性,营业税被取代前后,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与无形资产,他们的入账金额也不一样。

2.2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是在合同管理方面。在购买一部分的材料及小型设备时,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签订合同时经常以施工现场项目部活指挥部的名义与供应商、租赁方签订合同,这就造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法抵扣的现象,由于项目部或指挥部只是建筑公司内部的一个不部门,只是一个临时组织,没有纳税资格,它与履行工商、税务登记手续的分支机构有本质上的不同,因而不可以税前抵扣。

二是在发票管理方面。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需要一般纳税人开具规范的专用发票,有一定的抵扣条件,超出抵扣范围的发票会导致买房多抵或者少抵税额,严重触犯法律的规定。此外,增值税发票的抵扣需要在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进行,但是对于大型建筑集团公司来说,他们的工程项目繁多,分布的范围较广,发票要汇总起来非常的不便,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时也对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购买一般纳税人的机械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这给建筑企业提供了剩余的资金,解决了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建筑企业改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在引进先进设备与生产线的同时,可以适度地减少作业人员,降低建筑企业的人工成本,因此,能够提高进项税可抵项目的比例,有助于减轻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更有利于建筑企业的更好发展。

2.4对现金流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采用预交税款的形式进行缴纳,税务机构通常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确认收入,收取税款,建筑企业多退少补,但是,建筑企业缴纳的税款往往高于实际产生的税额,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也有同样的问题,这占用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再加上往往工程竣工需要的周期长,工程款收回也不及时,这给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3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3.1会计核算的调整

会计核算上会发生变化。营改增后,在购买材料、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给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可能都涉及税额的会计核算,对税金核算也更加明细,企业在建设中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直接计入相关成本,并单独核算,包括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没有单独核算,这部分增值税的数额缴纳增值税,不得扣除;同时,收到的工程营业收入,必须扣除11%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余额列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成本等财务数据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企业战略和年度完成指标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3.2财务管理的改进

一是在合同的管理中,建筑企业集团要事先制定明确的职能职权,并且使之严格执行,严格按照明文规定签订合同,严格要求对外交易合同签订的集团公司名称,签订合同时,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名称进行签订,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名称必须与企业全称一致。

二是在发票管理中,财务会计人员应当有先进的会计核算能力与技巧,能够精确地进行核算销项及进项等税额,并配备完善的发票审核规定。在建筑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对专用发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发票的开票日期,发票印章以及发票的认证时间、抵扣期限都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建筑企业应该编制统一的纳税申报流程,在纳税申报时严格按照申报流程进行纳税申报,对财务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的进行,从而顺利的完成纳税申报工作。

3.3税收筹划的措施

营改增后,税收政策的变化无疑给企业税收筹划以新的空间,对于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税收筹划如对供应商以及承包商的选择,应该在价格和税额之间进行比较,选择更有利于建筑企业的方案。例如设备供应商,小规模的设备供应商能够提供物美价廉的设备,然而,作为一般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虽然在价格上不如小规模设备供应商低廉,但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一般纳税人的设备供应商能够给建筑企业提供较大数额的税金抵扣,并且如果选择融资租入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缓解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两者相比较而言,就要进行细致的筹划,选择跟更有利于建筑企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合理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是需要每个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的。

3.4现金流管理的优化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增值税纳税人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取得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建筑企业可以在收到销售款项或着在取得业主确认的完工签证时,计算并缴纳税款,这种做法有益于改善建筑企业的现金流。

综上所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连锁性工程,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还应该贯彻到建设行业上游企业,如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研究院、交通、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设备租赁、原料供应商、工程服务商等各大相关行业。营改增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领导必须预先谋划,考虑周全,相关人员也要积极配合,使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能够顺利的实施与进行,真正有益于建筑企业,使影响将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Z].财税[2011]11号,20111116.

[2]于艳芹.对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实研究[J].财经界,2011,(05).

[3]胡玉兰.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对企业财务影响浅析[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

篇9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中小企业 税收筹划 避税 路径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复苏,然而金融危机的阴霾似乎还没有真正走远。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受到的创伤非常严重。由于生产成本激增、流动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出现了很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是摆在每一个中小企业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税收支出作为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合理的手段降低税收支出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应坚持走税收筹划之道。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赋税行为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甚至陷入频临停产、关门之困境,这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区域经济和税收发展都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经营成本提高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主要源自:1.原材料、动力涨价。2009年以来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动力电、热力汽等价格几乎都在涨。2.财务费用增加。出口型企业,特别是出口欧美日澳等国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元、美元、日元、澳元持续贬值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汇兑损失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二)定单、利润减少

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心理趋于保守,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以之为出口地的中小企业定单锐减,生产能力过剩,利润严重滑坡。

(三)融资难、回款难、生存难

后危机时代,国内金融行业的信贷政策更加谨慎,已贷出去的款项急于收回,新的贷款条件更为苛刻;国外LIBOR利率上涨,外币融资业务受困。陷入融资困境,续贷不能、新贷无门、筹资无路窘境的企业十分普遍。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风险加大,特别是对出口型中小企业而言往往是致命的。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弱,客户少而相对固定,如果客户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能力过剩,只能以接小单、限产量、干干停停勉强维持。一些受危机影响较重的中小企业,甚至已进入全面停产期。虽然现已进入了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仍然深远。在此背景下,有些中小企业就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减轻税负的方式,减轻企业的负担。避税,甚至偷税、漏税的现象也较以前更为普遍。因此,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更应分清楚“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采用税收筹划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坚持税收筹划之道的重要意义

“避税”与“税收筹划”都是减轻企业税负的两种途径,但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原则性的区别。

(一)从概念本身视角进行的探析

税收筹划,也称节税或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内,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通过对自身经营、投资、筹资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地事前决策和规划,以达到少缴纳或推迟缴纳税款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从而使企业本身税负得以减轻。它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巧妙纳税行为,而不是利用税法漏洞和措辞上的缺陷来减少税负,更不是违法的偷税行为,其要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避税是指用非违法手段来减少税收负担。该词含有贬义,通常表示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活动的巧妙安排,钻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谋取税收利益。避税只是使用非违法手段,而没有“合法避税”、“正确避税”或“非法避税”之说。

从理论上讲,税收筹划和避税都具有事前有目的的谋划、安排等特征,但两者合法程度存在差别:避税虽然不违法,但与税收立法的意图、税法的立法宗旨相悖;而税收筹划则完全符合。

(二)从性质内容视角进行的探析

税收政策具有选择性,其可选择性以税收政策的差别性为前提,没有差别的税收政策不可能有成功的税收筹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政策差别普遍存在,这种差别不仅在税收分级立法的国家大量存在,即使在我国这样的统一立法的国家,税收制度中也大量存在特别区域(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与一般区域的税收政策差别,以及在统一税法条件下地区之间由于执法差别而导致的实际上的税收政策差别。这是我国利用地区税收政策差别开展地区间税收筹划的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

2.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税收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利用税收法规的变化,相应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是税收筹划的一个方面。这也可称之为在同一税种里,利用税制要素上的政策差别进行的税收筹划。法律规定具有非单一性,任何一个税种税制要素,其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选择余地。

3.在国际之间,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甚至根本不同,所以存在利用国别税收政策差别在国际之间开展税收筹划的可能。

4.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行多种税的复合税制,各税种之间由于一些立法技术上的原因,存在着税种之间开展税收筹划的可能,即通过税收筹划实现缴纳这种税变成缴纳那种税,以减轻税负。

但是,对于避税来说,则根本没有这种筹划思想,始终是想方设法寻找税法的漏洞、反常或措辞上的缺陷来减少企业的税负。

(三)从伦理道德视角进行的探析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由于一直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独立经济法人地位不肯定,节税显示不出其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企业都必须以独立的经济法人身份参与市场竞争。税收筹划就日益显示出其客观必然性。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在了解企业、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期,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税务部门也通过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转变纳税服务观念,从被动型纳税服务转向主动型纳税服务,主动了解纳税人遇到的困难,主动采取措施方法,帮助企业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压力,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能够采用税收筹划而非避税的纳税方法减轻企业的税赋。

(四)从根本原则视角进行的探析

纳税筹划就是在合法的条件下,纳税人或其人在对政府制订的税法进行精心研究和比较后进行的,选择其中最有利于本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避害趋利。然而,避税却不一样。它是一切以企业自身的利害关系为根本出发点,而无视国家、集体的利益,是自私自利的企业行为表现。避税始终是破坏性地利用税法,从而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公肥私,影响甚至破坏市场规则。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最佳途径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是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笔者认为,税收筹划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因此,在后危机时代,税收筹划仍是我国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最佳途径。

(一)从中小企业角度分析,税收筹划是“智慧者的文明行为”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精心安排其经营、投资、理财活动,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符合其追逐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能有效维护和增强其经济利益。而且,税收筹划被理解和实施的过程,实质就是我国中小企业纳税意识增强的过程,是中小企业在健康的税收文化引导下的一种文明活动。因此,税收筹划是“智慧者的文明行为”。

(二)从政府角度分析,税收筹划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就政府而言,税收杠杆作为一种利益调整和市场行为导向机制,其作用的基点是市场法人主体――企业,其宏观经济调控意图随着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而得到了实现。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资金缺乏,在行业中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很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企业更是困境重重,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因此,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部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中小企业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申请减免;中小企业销售或转让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差额征收营业税;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符合条件的投资额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

虽然国家让企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会使税收收入暂时有所减少,但中小企业在税收杠杆引导下的良性经营活动必然会带来全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税源丰富了,税收收入自然将不断增长,从而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增长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取得了宏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因此,税收筹划仍是我国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最佳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焰.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1).

[2]黄董良.税收筹划的理论界定与实践方法[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1(1).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业;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23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67 -02

作为我国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助力我国供给侧改革,在“营改增”试点过渡期内,房地产企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营改增”改革的契机,在进行管理变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税收安排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如此,才能顺应政策变革,在国家结构改革的洪流中不被淘汰。

一、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规定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一是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二是在之前已将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的基础上,允许将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增加进项抵扣,加大企业减负力度,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同时,新增试点行业的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延续,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政策,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在该政策背景下,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关于房地产业“营改增”适用的增值税税收政策,整理如下:

(一)房地产企业销售自建不动产新老项目的计税方法

(二)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的计税方法

此外:1. 房地产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

2. 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以上规定给房地产企业提供了税收筹划空间,由于房地产企业规模一般较大,故暂不考虑房地产企业以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缴纳增值税情形。“营改增”中房地产企业可以按照一般纳税人纳税,抵扣进项,可以选择销售自建或非自建不动产,也可根据过渡期税收政策适用差异选择新老项目进行筹划。以下将从这两种筹划方向比较分析:

二、“营改增”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新老项目的税负比较分析

案例一: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纳税人)专门从事普通商品房的开发,2016年3月拟自行建造普通住宅一幢,还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根据近期销售的同类型,相近地段自建普通住宅的价款,成本状况及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拟建造该普通商品住宅预计收入总额为A万元,土地价款为B万,进项税额为C万元,不考虑其他税费,假设该企业资金充足,该企业怎样做可减低税负?

1.若该房地产企业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5月1日后,即适用房地产新项目的税收政策,适用一般计税法。

该房地产企业销售该普通住宅应交增值税=(A-B)*11% - C(万元)

2.若该房地产企业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即适用房地产老项目的税收政策,可选用简易计税法或一般计税法。

(1)简易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5%(万元)

(2)一般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B)*11% - C(万元)

当(A-B)*11% - C > A*5%,即当A>(11B+100C)/6时,若该企业现金流充足,不考虑预缴税款的资金压力,则选用老项目下的简易计税法,企业增值税税负较轻,选用一般计税法税负较重。故在企业现金流充足情况下,企业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中房地产项目合同开工日期可定在2016年4月30日前。

当A

企业应综合考虑现金流及抵扣额,税负效应做出合理决策。

(二)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同方式取得的不动产的税负比较分析

案例二: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纳税人)专门从事普通商品房的开发,预计销售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不含自建)普通商品住宅和自建普通商品住宅各一幢,预计收入总额均为A万元,自行建造房产的土地价款为B万元,非自建方式取得的房产购买价款为C万元,假设两种方式取得的房产进项均为D,若该企业资金充足,不考虑其他税费,两幢楼盘的应交增值税额为:

1.自建

(1)简易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5%(万元)

(2)一般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11%-D(万元)

2.非自建

(1)简易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C)*5%(万元)

(2)一般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11%-D(万元)

所以,一般计税法下,该房地产企业销售4月30日前取得的自建或非自建不动产的增值税税负相同。而简易计税法下,销售4月30日前取得的非自建不动产的增值税税负较小。

案例三:

若某房地产企业预计销售其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含自建)普通商品住宅和自建普通商品住宅各一幢,其他条件同上。则无论取得自建或非自建不动产,都适用一般计税法。

应交增值税=A*11%-D(万元)

当A*11%-D>(A-C)*5%即A>(100D-5C)/6时,选用简易计税法销售4月30日前取得的非自建不动产比销售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的增值税税负后小。

综上,在自建和非自建方式取得的房产进项税额相同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法计算销售4月30日之前非自建方式取得的不动产相对较优。

从以上分析比较中可看出,房地产企业利用新老项目的不同计税方法及不同销售方式取得的不动产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抵扣额有密切关系。根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规定“允许将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增加进项抵扣”,房地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结合“营改增”试点政策实施前后的业务特点及适用政策,合理安排采购业务,减少“营改增”前的不动产采购业务,采用“先租后买”的方式,将采购业务推至“营改增”后,利用融资租赁实现利息支出进项税抵扣;通过适当提高开发产品配套设施标准、扩大园林绿化范围等方式扩大扣除项目基数,从而减低企业税负。

上述案例分析只是在当前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背景下运用税制改革过渡期的税收政策对房地产企业所做的简单税收筹划。如果考虑企业的现金流与财务状况,应充分运用“一般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与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的不动产,应按照3%的预征率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等税收政策。此时,房地产企业采用一般计税法销售自建房产的预缴税款压力相对较小,特别是采取预售房款方式,可有效延缴税款,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

总之,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合法增加进项税额抵扣,综合考虑各税种间的税负平衡,利用“营改增”过渡期税收政策的筹划点进行有效筹划,促进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房地产企业应结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充分利用税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税收筹划,把握不同时期的税收筹划要点,提前做好税收安排和业务规划,减低企业税收负担,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