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5:3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生与患者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生与患者论文

篇1

现如今,做一个好医生实在太不容易。在小医院工作量小,在大医院患者又多得应接不暇,让人喘不过气。特别是在大学教学医院,看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精力还要放在科研、写论文上。中国的医生做的多为基础课题,因为临床课题很难有高层次的支持,大多数人只能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在每年的任职考核、无人能够逃避的职称评定中,基金、课题、论文总是评分的重点,因为临床能力、工作业绩常是难以量化的。在医院里职称提得最快的往往是学历高、基金多、论文多的人,这些人多数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博士后,没干过几天临床,而专心做临床的医生常常被越来越高的评定标准排斥在外。多数年轻医师在这样的导向下只有拼命去读研、申报课题、做基础研究、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看病却成为医生的副业了。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医生,有多少是值得患者将性命托付的。老一辈专家多数没有高学历,文章也很少,在外头的名气也不大,但他们是真正的“好”医生。

我自认为还算一个敬业的医生,在当住院医生与主治医师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除了工作以外的压力,一门心思就是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研究如何治好病,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现在压力实在太大,不仅要会看患者,还要会做大到整体、小到基因的实验。做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难度更高,要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做了主任担子更重,还要建设学科、学习经营与管理,要面对市场、体察社会、处理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医疗纠纷,真如古人所言,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几年下来,头发白了大半。学科虽成了省部与国家级重点,但大家还是拿很低的奖金,因为不忍心去挣原本就不富裕的患者的钱。我常常对大家说,钱够用就行了,患者的康复或症状的缓解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时候总希望自己有名气,现在有了一些名气,可又常常受其所累。最难过的是常有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挂不上号,加号还要被误解,以为是想多拿挂号提成,只好让人去挂普通号了。一两个还可以,多了则连累门诊部的同事下不了班。很想再增加门诊的时间,但别的工作怎么办?

真想早点儿退下来,只做医生,做个好医生。

篇2

医疗技术:

“魔术般的手术技能”

自1978年踏上矫治肢体残疾的矫形外科之路,秦泗河教授已经行医35年了。截至2008年6月,经他手术治疗的各种肢体畸形、残疾累计21545例,其中小儿麻痹后遗症16524例,创造了单个医生对此病的矫治数量的一项世界第一。

秦泗河运用华罗庚倡导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的原理,科学决策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方案与治疗程序。他将不同的手术方法优化组合,化繁为简,一期手术即可完成既往要2~3次才能完成的矫形治疗,形成了“手术快、出血少、创伤轻、并发症低”的手术风格。他创新和改良了矫形手术方法24种,创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矫治新体系,并于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手术治疗10000余例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基础上,秦泗河于1990年和1992年两次到俄罗斯成功引进、开发和推广了Ilizarov(伊里扎洛夫)微创牵拉技术。至今,他利用微创牵拉技术修复肢体残缺、矫治重度下肢畸形5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率高达98%。慕名求诊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由此可见,秦泗河正创造着一个个骨科疑难杂症治疗的医学奇迹。

秦泗河教授还创造性地应用组合性手术一期矫正脑性瘫痪双下肢严重、复杂畸形,并首次对成人脑瘫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类。至今,他已累计治疗脑性瘫痪2471例。1996年,他发表了关于外科治疗脑瘫的论文《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2008年,由秦泗河等主编的《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无专著的空白,对中国脑瘫的外科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

秦泗河教授诠释了“足踝畸形矫正的现代概念”,实施足踝畸形矫正、残缺修复的手术上万次,是中国实施严重足踝畸形矫正数量最多的矫形骨科医生。他对各种足踝畸形的术前治疗决策、手术矫正过程、手术技巧,达到了医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境界。其中,他独立设计的“仰拇畸形矫正”手术方法,被经典的《骨科手术学》命名为“秦氏手术”。他在足踝畸形矫正领域有多项技术创新,致使足踝手术艺术化。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著名小儿矫形外科专家Neff教授,在观摩了秦泗河的手术操作后,称之为“魔术般的手术技能”。

科学发展:

“科学的实践与创新永无止境”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正朝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描述到数学模型、从分析到综合的方向前进。

秦泗河教授对生物进化、人类疾病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已发表《看人体怎样进化》、《脊椎动物进化成人类自然选择动力的探索》、《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人类皮肤体毛脱落的原因探索》等多篇与“进化医学”相关的文章。2007年,他对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发生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运动行为(能力)的选择”是哺乳动物进化为人类的内在动因;人类运动系统的很多疾病与直立行走和生活模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这一观点多次被国内外学者引用。他所提出的“进化医学”概念,将开启未来临床医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探索生物界自然选择、人类社会文化选择与信息选择的基础上,秦泗河教授将矫形外科相关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仿生学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调动机体自然修复的潜力,因势利导,医患互动,时空一体,有无化生,顺势而为,通过刺激组织原位再生与时空一体的变化,治疗骨科创伤和疾病。”这在矫形外科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获得了奇特疗效,这一理念已被国内外多个著名专家认可和引用。

在学术研究领域从未停滞过的秦泗河教授,又将Ilizarov技术与小儿麻痹矫治新体系、生物进化理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中国文化与患者的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初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自然重建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临床应用,使传统骨科或高新技术难以治疗、不能治疗的一些四肢重度残缺及骨科疑难杂症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现已治愈此类患者1000多例,其中7例是濒临截肢的患者。

秦泗河教授运用学科交叉与整合,开辟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专业――“下肢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学科。该学科符合外科发展的前沿(微创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趋势,其临床应用过程也体现了多学科技术相结合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这项学科体系能够以比较低廉的医疗费用、很小的创伤,治疗用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疗甚至不能治疗的骨科疑难疾病。秦泗河教授据此浓缩而成的《下肢畸形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小儿矫形外科》三部专著,被王澍寰院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典范。

纵观矫形骨科与下肢功能重建的学术领域,秦泗河教授在“牵拉生成组织与下肢功能重建”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与技术成果,已经处于全国前沿水平,但他仍然不断改进、完善,深化总结和提高。秦泗河教授认为:“科学的实践与创新永无止境,更没有永远的第一。科学技术只是临床医学知识的一部分,决不是一个医生要具备的全部。当前的首要问题是,针对中国国情与弱势病人群体的需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培养出真正的人文型医生!”

人文修养:

“医学与人文是医生腾飞之两翼”

秦泗河教授提出,现代医生应当从遗传基因、生物进化、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大宇宙哲学观,思考人的生命本质、自然属性和社会行为,思考健康与疾病、发育与衰老的关系。科学技术越发展,医生越要注意调动人体修复疾病的自然潜力,而不是将人体作为“战场”,凭借高科技的手段对人体实施过度开发或征服疾病。

秦泗河教授形象地用“人”字来比喻: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他说,科技在发展,人文若滞缓,医学就会不和谐。虽然临床医生在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一门专科医疗技术,但是各种学问做到最后都是“做人”,其中包括胆识、风格、情操、品质等多种人文因素。为患者服务的艺术、医疗方法和流程的美学评价等,则必须从人文的视角去审视、剖析,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心去积累,这是医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最基本品质。

在人文素质的四个方面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思想是理念,人文方法是能力,人文精神是核心。在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人文素质这个大问题上,秦泗河教授主张:“医生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是:宏扬民族文化;博采众家之长;莫离临床实践;平等对待患者;情感收、吐、放、疏;认真遵守规章;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他说:“患者是行医之本,人文是医生的灵魂,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就是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取向,并逐渐形成医学人文品格。”

医学史家卡西蒂格略尼(Arturo.Castiglioni)认为,“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驱使医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具有对社会奉献的精神,主要源自对患者的深切关爱和对知识魅力的向往。一般来说,凡医德高尚的医生,都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因为医德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也是一种医疗“技术”。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往往是因为看到疾病流行对人民造成的苦难而奋发学医,济世于人。这就要求现代医学工作者要极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习惯,尊重患者及家属的要求,提倡医患和睦互动的团队精神等。

秦泗河教授认为,“医学与人文是医生腾飞之两翼”。对患者的同情心、责任感促使医生立志行医;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健康的追求迫使医生勤奋学习;对生命的敬畏唤醒医生的良知和潜能。秦泗河正是一位医学技术与人文修养交融的实践者,除学术论文外,他还发表了人文、哲学、科普类文章60余篇,主编人文类著作3部。其中,《医生、医术与人文》是国内第一部由临床医生编著出版的医学与人文类著作,屡获“医学人文荣誉奖”。

社会文化:

“用文化的魅力影响人的内心世界”

在秦泗河教授已发表的《论医生的医术与学术》、《外科医生的成长》、《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的探索》等文章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医学思想已进入“科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化”交融的境界。

他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医疗处理是一项独立决策的工作。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方法和医疗流程的选择,可以体现出一个医生的文化底蕴。医德高尚、技术高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名医、大医的基本特征。

古今中外的哲人皆认识到,文化是“社会人”行为的无声指令,文化存在的作用无处不在,文化的沉淀决定了公民的素质,是社会凝聚力的根本――文化强身,精神成人。成就感是人追求发展和价值体现的核心动力,对人的最大激励手段是文化激励,因为人类对荣誉的追求是无限的。

丰厚的文化如冰山浮水,只有90%的体积沉在水下,才能有10%的冰峰露出水面。医学是附着于人的学科,人是文化的,医学自然也是文化的。医学的发展就是医学文化的进化过程,就是对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过程,就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解放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过程。

秦泗河教授还提出,人的文化素质取决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有什么样的生命价值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医学模式的演变更迭,就是人类对生命价值追求的历史性展现。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是具有光荣使命的医学,是适度谨慎的医学,是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医学,是尊重人的选择和权利的医学。医学需要“克己复礼”,在文化继承、创新和兼容并蓄的过程中,新文化的种子将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复兴、开花,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秦泗河教授十分推崇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1977年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该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回归人文关怀的现代医学,是和谐统一的人本思想与医学美学的巧妙结合。

除此之外,秦泗河还认为,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群体在经济状况、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实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秦泗河教授呼吁,要解决医患矛盾,就必须提升医院的文化管理层次,用文化的魅力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真正凸显“大医精诚”的人性光辉,加强人文精神、人文文化的回归。

秦泗河教授认为,社会越文明,人类越需要医学,医学的博物学、进化论与生态学提示人们应从文化的视角来关注医学,即用文化来阐释医学。时代要求当代医学工作者既有很强的科学素养,又应掌握广博的人文知识。

秦泗河教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社会发展与医学模式的演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进化过程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决策与运筹学,医生的医术、艺术与学术,高科技的临床应用与自然顺势疗法,医疗过程的时空关系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其思想的火花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人民医生:

“医学、哲学、美学、艺术、文化的共融”

篇3

关键词:医疗行业 行业作风 问题 对策

J医院为南京区属二级医院,拥有医护人员263名,年门诊量30万人次,出院病人3000多人次,医院长期以来秉承“服务社会,促进健康”的办院宗旨,奉行“病人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原则。

一、医疗行业存在的作风问题

以J医院为例,当前医疗行业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患者不满意、医务人员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卫生主管部门也不满意的局面,对于屡禁不止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的方法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空心化

医疗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走过场。总体表现在医院工作往往对医务人员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教育;重本院职工,轻实习、进修、临时工;重院内,轻院外。

医院对医务人员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重视,而对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比较淡漠,对医务人员思想状态掌握不够,了解不深,工作没有针对性。一些医务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对政治动态不关注,对组织开展的政治学习不热心。据观察,J医院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医务人员的实际参与率往往不到50%,中层干部到会率在80%以下,组织全院职工参与的培训一年难有一次,不少人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逃避学习。通过对学习笔记的检查可以发现这些人抱着应付的心态对待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医务人员由于缺少学习,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鉴别力,甚至在公开半公开场合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在错误思想的导引下,一些医务人员偏执地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奉献是无需提倡的。他们缺失了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把医患关系界定为简单的工作关系甚至纯粹的买卖关系,认为患者仅仅是花钱向自己购买医疗服务,缺少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为医患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埋下了隐患。

(二)一心弄文凭搞论文不研究业务

医疗行业内部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业务能力上,收入也与此挂钩,并且差距比较大。因此,一些医务人员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为获取专业证书和更高文凭的学习,晋职称的专业论文写作中,而不是投入到实际的医疗服务工作中,极个别人员甚至表现为“平时工作不用心,一心只为论文忙”的状态。在医疗系统内部的评优考核中,考核指标的设定往往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以J医院为例,从南京某医学院同时毕业分配到同一个科室的两名医生,一名医生每天工作量很大,经常加班加点,患者的反映一直很好,同事的认可度也很高,但由于论文数量不能达到职称晋升的要求,至今仍然是中级职称;另一名医生患者的反映和同事的认可度都与前者有较大差距,但由于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几篇学术类论文则顺利取得了高级职称,其工资标准和奖金系数都比中级职称高出很多。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医疗系统并不少见,形成了错误的导向。

(三)拜金主义

医德医风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事关生命的诞生、延续和消亡,事关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医德医风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奉行效率原则;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会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矛盾、等价交换原则会使医患关系变成交换关系、求利原则会使医务人员产生拜金主义。

对医疗机构而言,由于生存发展的压力,经济效益往往是医疗实践首先考量的问题。现有医疗体制的改革不彻底,医疗机构没有完全的经营自,医药流通体系的弊端导致的药费虚高和治疗费偏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医疗机构不能从高药费中获取高利润,也无法收取本属正常的高于现有水平的治疗费用,这制约了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活力。为了获取必要的经营收益,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医疗机构不得不更倾向“内部挖潜”,因此在内部制度设置上,追求经济效益的因素占了较重的分量,对医务人员产生了明确的导向性。医务人员以医谋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院方在采购药品、耗材时,与医药公司结成“扣点”同盟,每种药品耗材在政府允许加价(2015年12月南京市医疗改革取消了所有药品的15%加价提成)的基础上,厂家向医院提供相应扣点,这成为了医院理所应当的财务收入。二是医生与医药代表结成“回扣”同盟,医生大笔一挥,药房每月统计,医药代表按月结算,这成了医务人员除正常工资奖金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手术中高值耗材使用的“回扣”同盟,手术进口耗材与国产耗材价格相差巨大,医务人员往往抓住患者专业性不强,求治愈心切的特点,强烈推荐高值耗材,这既让患者买了个“放心”,也提高了医生的额外收入,神不知鬼不觉,在无形中滋长了腐败,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四是医院为了降低硬性药占比指标,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临床医生多开检查、治疗和住院,实行开单提成。对普通医务人员而言,个人的收入直接与患者的医疗支出挂钩,经济效益的考核导致了医疗行为的偏差。于是,很少有医生会对医院的不正确考核办法提出异议,甚至变本加厉,多开药、开贵药现象相当普遍,人为增加检查项目、重复检查情况比比皆是,导致过度医疗问题禁而不绝。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收取药品推销人员的回扣,或是直接收取病人的红包,产生了所谓的“红包现象”,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自身定位的模糊性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特殊机构和特殊职业。生命价值的可贵进一步彰显了医疗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被治愈的患者往往视医生为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是可以接受并得到认同的,但有些医务人员以自己为救命恩人自居就十分不妥。从患者的角度,对医生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医务人员的治疗行为是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治愈患者是份内职责,从根本上讲是本应该提供的有价值的服务。部分医务人员把应尽的义务看成超范围服务,对于患者馈赠心安理得地接受,甚至还暗示或索取礼品,这使救死扶伤的医生形象严重受损。由于自身定位出现偏差,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相关调查显示,患者认为影响医院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中,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仅占29.96%,而责任心不强占45.97%,服务态度差占16.47%。

二、发生行风问题的制度因素

(一)合理利益被忽略

现如今医务人员的合理利益被长期忽视,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要想谋求发展,只得引导广大职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公立医院人力资本支出比例较少。非营利性医院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不足于全国在岗职工工资的四分之一,每个医院取得的专项补助费不足于补偿专业设备的年折旧费。三是医疗费用分配不合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占医疗总费用的多数,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在反映价值和反映供求关系方面,比价关系扭曲,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医院为求生存求发展,最大限度的依赖药品收入和依赖设备型服务项目,以药“补”医演变成了以药“养”医。四是分配机制不完善,医生收入分配只能间接或直接地以其服务后产生的药品和检查收入为依据,不能准确反映医生的劳务价值。多劳不能多得,优劳没有优酬。这表明实际决定医生收入差距的往往不是医疗水平,而是其所在科室的经济效益。五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较少,据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22%,而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我国公众享受不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六是各医院竞相购置各种医疗设备,使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出现诱导消费、 过度医疗.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药费开支失控、医疗服务项目畸形发展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医疗服务的发展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二)行风监督制度缺失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医院在行风建设的宣传教育上存在着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形式单调,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等问题。有些医院领导对医疗行风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重视不够,往往认为是软任务,不重要。还有些领导认为道德问题主要靠自觉,靠宣传教育来引导教化, 没有做到针对行风中的问题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自律意识和监督机制;没有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严格考评、及时纠正,甚至有时迁就姑息,视而不见;没有完全把考评的结果与分配、聘任、晋升和奖惩挂钩。

三、对策与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医院在管理模式、机制及规章制度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医院少数医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开“大处方”拿回扣、接受宴请、索要收受“红包”礼品,相对这些问题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奖惩不严明,这是医德医风无法从根本上好转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医院领导认为行风问题不好管,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极少数人错误地认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会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由于执纪不严,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客观上造成医德医风滑坡现象得不到有力的遏制,助长了不正之风。有部分职工没有认识到医院行风是医院文化建设状况的综合反映,也不知道它涵盖医德医风、职工素质、法规制度、服务质量、内外环境、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是医院服务效能的综合体现,哪个方面的欠缺都会对医院的行风造成影响;更没有认识到医院的行风建设是没有止境的,是要得到社会认同的,因此需要医院自身长期艰苦地努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逐步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与观念,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来推动医院的改革和发展,需有效地实施服务宗旨教育、道德和医德教育、法制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郑雄飞.医患关系的伦理透视和实践理性[J].北京社会科学,2009(2):56- 60.

[2] 李泽平.现代医院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篇4

医学检验论文2200字(一):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附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型均相同,在所有受检者处于空腹状态时各抽取10ml静脉血液样本,分别探讨不同稀释浓度(1:5000和1:10000)、22℃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3h和6h)、低温放置(-5℃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和3h)三种条件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所以检测结果均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样本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四个指标衡量。结果:第一,1:5000稀释后的检验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的含量均低于1:10000稀释的样本实验数据,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在22℃的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3h和6h检验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WBC在放置3h的含量比放置0.5h和6h的含量高,其次RBC、HGB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LT的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以上几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细胞在检驗时的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稀释浓度、放置温度与时间等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临床医学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附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型均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存在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障碍,均属于非过敏体质,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实验享有知情权与保护权,其中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

1.2研究方法

在所有受检者处于空腹状态时各抽取10ml静脉血液样本,分别探讨不同稀释浓度(1:5000和1:10000)、22℃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3h和6h)、低温放置(-5℃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和3h)三种条件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所以检测结果均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样本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四个指标衡量。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稀释浓度(1:5000和1:10000)对WBC、RBC、HGB和PLT含量的影响

1:5000稀释后的RBC(€?0^12/L)、WBC(€?0^12/L)、HGB(g/L)、PLT(€?0^9/L)的含量分别是4.27€?.16、6.91€?.11、105.27€?.15、136.37€?1.51;1:10000稀释后的RBC(€?0^12/L)、WBC(€?0^12/L)、HGB(g/L)、PLT(€?0^9/L)的含量分别是5.22€?.17、10.23€?.58、145.32€?0.34、186.04€?5.12;RBC、WBC、HGB、PLT的t值分别是13.421、15.791、16.824、14.277;RBC、WBC、HGB、PLT的P值分别是0.000、0.000、0.000、0.000,综上所述,1:5000稀释后的检验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的含量均低于1:10000稀释的样本实验数据,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2℃时不同放置时间0.5h、3h和6h对WBC、RBC、HGB和PLT含量的影响

在22℃的条件下,放置0.5h、3h和6h检验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WBC在放置3h的含量比放置0.5h和6h的含量高,其次RBC、HGB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LT的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以上几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的基础,可以为医生提供基础的判断标准,从而更准确的做出临床治疗,提高血液检验质量精确度,对于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次实验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附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所有受检者处于空腹状态时各抽取10ml静脉血液样本,本文从稀释浓度、放置时间以及温度三个方面分析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含量,结果显示稀释浓度、放置温度与时间等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综上所述,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血液样品的稀释比例、放置时间和温度,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提高细胞检验质量,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论文

摘要:LIS系统其实就是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简称,是将医院传统的收费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了检验、电子通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检验医学工作。本文就是针对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和效果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开展检验医学实习教学工作。

关键词:LIS系统;检验医学;实习教学

一、引言

LIS系统就是信息化时代下检验医学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产物,具有诸多应用优势,包括速度快、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等,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LIS系统不仅在医院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医院进行质量控制、检验流程控制及临床诊断决策提供帮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逐渐在其他科室的实习教学中得以普及应用,为医学教育工作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平台,也给检验医学实习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可以概述为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应用LIS系统后,检验医学的工作效率能够大幅度提升,检验报告的出具时间成几何式缩减,同时应用LIS系统后,检验设备能够实时的将检验结果在电脑信息网络中呈现出来,检验科室的检验效率更高,有效解决了人力手工检验的高劳动强度问题,医生查阅检验结果的速度更快,甚至在未来,也能够实现患者通过网络查询检验结果的功能。其次,能够有效的减少检验误差率,输出更加统一的LIS检验报告,系统程序对检验结果进行核查,提示检验错误,发现检验结果中存在不良情况时及时报警提醒,进而避免检验错误的情况发生。第三,能够将检验结果在中文报告单中直接打印,省略了检验结果在报告单上粘贴的步骤,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解决了报告单丢失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第四,LIS系统能够实现更加严谨的检验计费管理,有效的解决了存在于管理中的漏洞,将所有的检验项目进行记录,包括明确检验者与审核者,做到有据可依,同时清晰规定检验系主任及一般工作者的管理权限,真正做到事前限制、事后复查。最后,检验结果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保存,生成了更加快捷的查询方式,更有利于进行科研统计及研究,将检验数据和结果在历史数据库中进行永久的保存,方便医护人员直接查询同一位患者的所有检验信息,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便捷条件。

三、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和效果

(一)提升实习学员将检验结果转变为诊断信息的能力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应用到生物医学基础与计算机等多种技术,对临床医学上研究有关疾病的病因及病理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临床的疾病诊断、治疗与预后提供准确且全面的数据。也就是说,LIS系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个体疾病状况数据,同时将获取到的数据转变为可以利用的临床诊断依据。在方便医务工作者的同时也对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开展满足临床医学需求的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且可靠的检验结果,同时也必须要具备转化检验信息的能力,进而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应用LIS系统能够为培养检验工作者的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LIS系统能够对提供的综合数据进行横向分析与纵向比较,对历史库中存有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同时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同时LIS系统实现了HIS系统的无缝对接,更有利于快速查询病人的基本信息。检验医院实习学员通过LIS系统能够掌握病人的基本疾病信息,对分析所得的信息加以加工,合理的评价检验结果,最终将检验结果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临床信息,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帮助实习学员进行检验质量教育

检验科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临床提供大量的数据,因此提供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效果,LIS系统下学员能够更加轻松的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与学习,首先在进行学习前,实习学员必须要明白LIS的应用方法,也要明确,随着LIS系统的深入应用,传统的检验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尤其是标本的接受模式发生了变化,实验室在收到检验标本后,只需要对标本上的条形码进行读取即可以得到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检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照患者及检验项目,网络系统的应用虽然简化了大量的工作程序,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学员必须认识到,前期的匹配错误将会导致后期的所有工作都是無用的。虽然应用条形码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错误的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错误,因此在使用条形码技术进行检验工作时,核对制度至关重要。其次,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让学员能够借助LIS系统进一步了解检验质量控制工作。LIS系统中的测定功能能够对检验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预警,统计质量控制的数据,甚至可以直接生成质量控制图表,对检验信息进行了集中的管理,方便医护人员查找问题并分析发生原因,真正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LIS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是将数据传送至服务器中,因此实验室检验工作者不再需要将检验结果用纸质报告单进行打印,而是在工作站系统上审核完检验报告后进行电子签名,医生只需要登录自己的操作端就可以及时的查询到患者的检验结果。但是在进行检验结果的审核时一定要重视与患者的诊断数据进行联系,分析系统提示的生命危急值,找到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了问题,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动态跟踪检测全过程,分析所有数据产生的环节,减少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LIS系统中的质量管理功能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员更加深入的理解检验工作的全质量控制。

(二)帮助学员提升沟通能力

应用LIS系统在检验医学科上的意义重大,能够在检验实验数据处理、传输、诊断与共享等领域发挥作用。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LIS系统的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作用并协助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是研究的重点。作为自学实习生,一个良好的沟通能力才是未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能力。L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给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医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LIS系统的信息传输功能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项目的推广与传播,同时,因为LIS系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医学教学的改革,其中的实时交流平台为学生之间的探讨提供了条件,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实时交流,可以让学生自主式学习,自主发现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检验医学实习学员还可以利用LIS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检验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临床科学,甚至是国际间的实验室展开信息交流与互换,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为医学行业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对实习学员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居民对医疗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医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速度越开越快,医学人才队伍更加完善的同时又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因此,检验医学领域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但是因为检验学科并不同于临床诊断科室,受到人们重视的程度有限,在科研水平上要落后于其他学科,历史遗留原因和科室的科研沉淀问题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实习医生学员进入临床科室开展实习工作之前,必须要培养其科研的素养,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医生的未来发展。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实习学员提供了一个提升科研能力的平台,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学术统计模块功能,为学员提供基于常见的检验业务搜集到的患者信息与真实的检验数据,进而帮助学员开展各项与检验项目有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例如可以对免疫项目中的阳性率进行分析,为学员提供高效的统计功能,可以通过设定搜索条件与分析条件的方式,将统计结果快速导出,便于学员使用更加专业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给学员提供更为精准的文章撰写素材,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学生浪费在数据统计上的时间。除此之外,LIS系统的应用更有利于学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利用LIS系统,可以对患者在本院就诊的所有以往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查询,便于学员对患者的检验结果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相互结合实验数据和临床诊断的资料,对患者疾病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这也更有利于学员展开良好的科研工作。

(五)对实习学员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培育

实验室管理能力虽然并不是检验科实习学员的主要学习项目,但是却不能忽略他在实习阶段的重要意义。在实习阶段就培养学员的实验室管理能力有利于其参加今后的相关科室管理工作,这种正面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医院的重要职能科室之一,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包含范围较广,包括标本管理、医护人员管理、检验质量管理以及检验试剂管理等等。LIS系统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也对医院更加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帮助。检验科学员在开展实习活动时,首先需要对LIS系统内的各个模块进行基础的了解,一般情况下,LIS系统中包含的主要模块有七个,分别是质量管理基础模块、试剂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标本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及历史信息管理模块等等,要了解系统的实际功能并有能力在科室的工作中进行应用。例如利用LIS系统标本管理模块之前,临床诊断的医生需要手工书写申请单,不仅如此,还需要手工书写标本的具体采集方式、时间、抗凝剂的选择、费用等等信息,医生也很难确定采取好的标本处于何种检验状态,患者的信息也无法匹配,应用LIS系统后,所有的检测项目及相关信息都会在计算机内录入,纸质的检验申请单将由计算机条形码代替,条形码信息上包含着患者的主要资料及检测相关内容,解决了检验过程的复杂性,同时也减少了乱收费的现象发生。通过系统网络能够实时的检测每一个环节的标本检验状态,这是实现检验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

篇5

[关键词] 院前抢救;医患纠纷;医患沟通;抢救人员;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50-02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不断增强,医院的硬件建设、诊疗技术、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1]。但同时医疗纠纷数量也不断增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这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2]。而医患沟通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沟通不良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医疗质量,而且会引发医疗纠纷[3]。本文为此通过探讨了院前抢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12月,对本院科室的一些医生与住院3 d以上的患者以匿名方式完成调查问卷。

1.2 调查问卷内容

本研究使用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份问卷:抢救人员和患者),(1)医生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从事医生工作时间、所在科室。医患沟通认知: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患者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医患沟通的作用。(2)患者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家庭人均月收入、费用类别、现居住地、住院科室。医患沟通认知: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医患沟通的作用。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经过严格复核后,双人双份录入Excell 2010,保证数据库准确无误。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人员与患者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8名抢救人员,其中,男12名,女16名。年龄主要分布在24~50岁。本次调查的抢救人员的从医时间10年以上者3名,5~10年者18名,1~5年者7名。在2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10例,男性患者1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岁。

2.2 医患沟通得分

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具体情况见表1。

2.3 影响医疗纠纷的因素

从调查中可见,在抢救人员方面,选择最多的是工作繁忙(78.6%),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7.9%)。在患者方面,选择最多的是不信任抢救人员(72.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4.2%)。

3 讨论

医疗工作的直接成果是挽救人的生命,增进人的健康,而人的生命健康从来无法用金钱衡量。不过在相应的市场机制和法律规范还没有健全的条件下,盲目地把医院推向市场难免不发生灾难。事实上,医疗红包、药品回扣、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等已经明显地昭示了金钱潮的深深烙印。医疗服务对商业的贪婪消解着医患之间的关爱和信任,使医学进一步失人性化[4]。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单位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普遍模式。由于医院可以按药品进价的一定比例加价零售给患者,加成费自留,一定程度上使“以药补医”变为“卖药求生”。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联系,这种卖药越多收入越多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助长了靠药创收的不良经营行为[4]。本文结果显示,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

医患关系紧张与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医疗改革滞后,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其次,民众对个人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第三是媒体的介入,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媒体报道时有失公允,更容易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专业“医闹”的增加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医患纠纷虽大幅度增加,但医疗事故率并未同步上升,这说明目前的医患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往往是人文性医疗服务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患纠纷中,80%都是由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由于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而这20%中也大都与沟通方式、方法不合适有关。

在防范对策中,笔者认为,加强医患互相沟通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生要尊重患者,不仅要在头脑中考虑他们的病情,更要让患者知道你在为他们思考,为他们着想,主动和患者讨论病情,治疗方案等,让他们知道医生不仅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让他们了解医生的价值,体会医生的辛苦。比如某医院在外科诊疗前、诊疗中、诊疗后,集体讨论患者的相关病情,制订具体的诊疗计划,交由主管医师去具体实施[5],从而成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外科手术。二是将学习心得汇编成册,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再学习。完善医疗法制体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提出,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维护医患和谐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法、患者权利法在内的规范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医患关系的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建立医患沟通制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要明确沟通的内容、方式、时间、注意事项和由哪些人来和患者进行沟通;二是要将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不按照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相关的处罚;三是机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医患沟通制度的监管,要不定期地深入临床一线检查督导,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6]。

总之,医患关系紧张与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抢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左月燃. 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9, 39(3):191-192.

[2]米勇,吾买尔江. 试论医护患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 新疆中医药,2008, 26(5):77-78.

[3]崔荣昌. 医护患关系中的医医患沟通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114-116.

[4]张岩,魏来临,赵延英. 谈抢救人员的非语言流技巧对医医患沟通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05,2(1):48-49.

[5]屈英和,国宏钧. 在医疗服务中加强医忠沟通的实证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9,24(11):56-57.

篇6

[关键词]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C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06-02

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上岗先学人文。在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医道立”之说,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则明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在西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曾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了什么病更有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自古以来在医学活动中就是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价值观念的改变,医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患者属性中“人”的属性,而仅将患者当成疾病的载体来看待,虽然对疾病本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失去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

医学生肩负者未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其将来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就欧美国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比较我国的现状,对我们目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1欧美国家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医学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医学逐渐成为“以医生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纯科学性、纯技术性的学科,这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巅峰时期,但是医生和患者之问的关系却渐渐疏远。当代社会,随着呼吸支持技术、气管捐献、移植和辅助生殖等新技术的出现,医院伦理问题日益凸显。鉴于这样的情况。欧美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意义的医学人文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兴起,80年代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主流趋势。1982年,美国医学会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92年,法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首次联合颁布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指导性文件。1993年,英国总医学会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指出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课程使人文医学和医学自然科学达到相互渗透和包容。目前欧美国家已非常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和国内有所不同。

1.1从录取制度上保证学生具有成熟的心智

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体制多采取的是“4+4”的模式,在报考医学院之前,学生大多经历了4年的理科本科教育,因此在报考的时候,无论是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较为成熟,能够理解医学意味着辛苦和奉献,意味着对生命的关爱,也愿意献身于这样的事业。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懂得如何去关怀患者,并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

1.2从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的延续性

欧美国家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人文课程。从人学到临床实践,再到毕业后的延续性。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1985年开始实施的“新途径”(New Pathway)课程计划,该院第一、二学年的课程中就包括患者/医生,社会医学等内容,其中“患者/医生”课程分为3个阶段,重视医患关系的教育和医学的人文社会性,教学时间安排贯穿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多个学年。同时在后2年的临床实践阶段还穿插了多至110门的选修课程。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医学和医学学科的结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于200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课程计划,第一、二学年的整合课程就包括“医学科学基础。患者、医生与社会,医学史,伦理学,职业行为自我保护,医学学会”等课程。在临床阶段的最后一年又开设“转向住院医”等课程,把医学生置于临床实际环境中去培养,强调医师角色认同感、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目前欧美国家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20%左右,其中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这些课程的显著特点。一是与临床接触紧密,并贯彻医学教学的始终,二是非常重视人文社科与医学科学的交叉,即人文课程在内容上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授课时也不是孤立地讲授而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彼此融汇一体来进行综合分析。

1.3从教学的侧重点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

欧美医学认为,医学教育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因此较为重视将人文教育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实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侧重当前医学领域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哈佛医学院的“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就重点讨论新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的有关社会、伦理和临床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灵活,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学术研讨、课外阅读、写论文甚至参与教学等多种方式。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PBL)、小组讨论方式也被广泛采用,这种方式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在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的教学中,甚至有时会采取邀请多种角色如医生、患者、学生和其他非医疗专业人员如律师、作家、演员、政治家等一起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社会实际情景中锻炼以提高医学人文素质。

2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学人文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主张“人”与“天”的和谐。在医治患者时,也非常强调整体观念和“仁心仁术”。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引入,特别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出现被边缘化和流于形式化的倾向。可喜的是,近年来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又逐渐受到重视,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规定,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课程计划中还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国家对比,我国目前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有所不同,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1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角色认同感普遍不足

我国的医学生录取体制和国外不同,大多数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录取,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也很不足,在选择医学院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医学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适应医学,学习时不认真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学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后对医生的角色认同感不足,临床能力欠缺,再加上当前社会对医院的误解和医护人员待遇的不高,因此中途转行的也较多。留下来的也有很多责任心不强。

2.2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偏少,内容单一

从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来说,虽然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和哲学、社会和经济、历史和文化。课程内容一般以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中心,辅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再辅以美学、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总的学时上来讲,生物医学课程较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平均较少,仅为8%左右,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比例;二是在人文社科课程内部,意识形态和政治类课程比例又较大,而医学人文课程比例较少,课程设置面偏窄,内容较为单一;三是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特别是实习时期,基本上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没有统一的人文课程的设置。

2.3教学方式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篇7

 

关键词:病案管理;计算机网络;开发;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伴随城镇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商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病案资源的利用已不再局限于医院内或行业内,而是走向社会。其应用的价值日益广泛,其重要性更为突出。

1.病案信息资源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是医生对患者引起疾病的原因、发生与发展情况和治疗及以往健康状况、体格检查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的重要资料。

病历本中记载着病人的疾病及检查的资料和数据,可帮医生了解病人曾患过的疾病以及做过的检查和用药情况,帮助诊断和治疗,不再重复不必要的检查,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病历又是现代医学的法定文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又是司法取证、医学纠纷处理的原始凭证。

病历档案是重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对病历档案的科学管理是病历档案开发利用的条件。没有科学与管理手段,在大量的病历档案中选出有用的东西也并非易事。要按照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制定病历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病历材料归档的质量检查、整理编号、排列上架、安全保管和统计、鉴定工作;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编纂病历档案信息资料,积极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信息资源,优质高效地做好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病历档案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病历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大力推行计算机管理病历档案。

病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病历档案信息并利用,病历档案工作的质量也将通过利用统计信息来检查。所以,病案信息利用工作是新时期医院档案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对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病历档案也就失去了价值,反过来讲,病案利用工作必将为医院的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2.加大病历管理力度,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病历按时归档,以保证患者取证。患者一般在出院后来院复印病历,只有在保证病历归档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完成此项工作。为了给患者或家属提供方便,加强了病历按时归档制度的落实。如果不能按时归档,以经济处罚为手段,此法能减少迟归的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化解了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同时也促进了病案的管理。

健全病案的查、借阅制度以后,病案管理的模式也随即发生变化。

在此之前,病历借出不能按时归还,积压在借阅人的手中,个别医生不负责任,甚至有丢失住院病历的现象,临床医师为撰写科研论文,大批借阅病案,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病案遗失。转科医生、实习、进修医生,在借阅病案后不及时归还,实习期满后,病案也就不知去向。个别工作人员调离本院或退休后,未将所借病案归还到病案室,造成病案丢失。病案上架时不认真,以致放错位置,形同丢失。科室管理不严,病人在出院时将自己的病案偷走或将部分病案内容拿走,造成病案丢失或部分病案内容遗失等。这就失去了病案的法律性和使用性,所以病案安全存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这些重新修订,建立健全病案各项规章制度及完善行政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

篇8

论文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对策建议,信息不对称

一、现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一)道德风险的内涵

对于道德风险,从一般的经济学观点出发,将其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可能性;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将其定义为签约双方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对最优契约的执行结果的偏离;站在保险的视角将其定义为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的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以便从保险活动中

取得额外利益。

道德风险在各种保险市场中都存在,但由于医疗保险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存在多个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三个方面,加之医疗

保险市场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医疗保险市场中道德风险的广泛存在,尤其在医疗保险市场较其他保险市场更为复杂得多。它使医疗费用支出过度膨胀,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相对降低,甚至可能带来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在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直表现得非常突出,医生和患者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过度提供或过度索取医疗服务,造成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了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最终导致医疗费用节节攀升,保险机构利润倒挂。

(二)现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其成因

1.定点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

对于定点医院,国家允许医院将药品收入的15%-20%进行提成。所以医院往往鼓励医生给患者多开药;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诸如医疗设备检查等服务以提高医院的营业额,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而医院为了本身的经济效益经常会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医生身上,把医生的工资奖金与医生所开出的药品的数量和为患者所作检查的项目数挂钩。

2.医生的道德风险

在医疗市场经常可看到医疗供给创造医疗需求的社会规律,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医生在医院的激励和医药代表的高额回扣等多种压力或诱惑下,借着自身的信息优势以及患者对自己健康的关心,利用其处方权增加药品量和诊疗项目、多用昂贵的治疗手段,而为患者做不必要的医疗设备检查、延长参保患者的住院时间、诱导患者进行尽可能

多的医疗消费。

3.医疗服务需求方面的过度消费引起的道德风险

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是指患者在投保之后由于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下降导致其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具体表现为:将本不属于保险赔偿疾病的就诊或药品、诊疗等费用通过私人关系或利用医院管理的空子,采取“搭车开药”、“挂床住院”等,以增大索赔金额;或者采取冒名顶替、移花接木的行为等占用医疗卫生资源,这必然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上升。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影响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对患者的影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虽然短期内有些患者可能从中获利。可是,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患者。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医疗保

险的给付水平,最终增加患者的负担。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出现导致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水平低下,医患双方过度消费医疗资源,破坏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导致了服务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医生和患者双方

通过道德风险增进了自身的利益,却损害了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利益,并且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道德风险受益者得到的利益,最终导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是低效率的,阻碍了社保制度

的发展。

(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违背了诚信原则,导致社会诚信水平降低,医生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不是为了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而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患者消费过度的医疗服务,也不是仅仅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而是有想从医疗机构中获取更多服务的倾向。这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严重地破坏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医药卫生市场秩序混乱,医生与患者合谋,药价虚高等现象日益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2.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一方面,医疗保险机构在一定时期所收缴的医疗保险基金是有限的,而道德风险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要由财政来补贴,最终成为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医疗保险机构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导致的赤字,就会相应地提高医疗保险缴费水平,而我国医疗保险的缴费主要是由企业和职工

来承担的,因此,缴费水平的提高将加重企业和职工的负担,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方面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效应,大力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地宣传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提高参保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参保人员明白套取医保基金不仅仅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而是违反法律的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从法规制度上确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医疗机构的基本义务是必须对医疗保险的对象提供合理而且有效的医疗服务。对那些违背医疗机构基本义务的不规范、有不良记录以及服务质量低的医疗服务机构,则要降低其信誉等级;并且提高对其的检查概率和扩大检查范围,甚至终止其提供医疗服务的资格。

(二)从医疗保险机构方面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

1.国家或政府加强对医疗保险机构的补偿。实行医疗保险后,很多费用都得到了控制,医疗保险机构收不抵支的现象时有发生,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可以给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合理的补偿,以平衡其收支。

2.加强医疗保险赔付手续的严密性,防止欺骗行为的发生。理赔手续一定要严密细致,程序一定要完整正规,要有医学专业人员的认定审批才有效。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病大

治等现象的发生。

3.探索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的一体化建设。医疗保险机构可以自己开设医院,将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纵向一体化,由此形成的医疗保险集团也将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好疾病的检查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自己设立的医院自负盈亏,自身不得不加强管理及医疗成本的核算,从而节约市场的交易费用,有效地规避医疗服务供方的道德风险行为

(三)从医疗服务供给方面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

1.实行医药的分离经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药品销售收入是医院的一大经济来源,如果把药品经营从医疗机构中分离出去,实行外部化经营,将会减少医院

的道德风险。可以实行医院开处方,药店售药,或者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将药品经营内部化。

2.建立医生信用账户,加强信息披露制度。鉴于医疗机构对医生的约束力过于软化,建立医生信用账户后,一旦发现医生乱开处方等行为,就扣其信用分值。在一定时期内,医生的信用分值被扣完后,就要取消其执业资格。此外,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医疗保险机构和患者进行选择的基础,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使得各方做出正确选择,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3.建立动态的薪酬系统,改善医生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医生收入和医生为医院创造的经济价值直接挂钩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医生的工资不能直接由医疗服务数量来决定,也不能实行固定工资。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由级别薪酬和可变薪酬组成的动态薪酬系统。

(四)从医疗需求方面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

1.按比例共付保险制。即医疗费用由患者和保险机构共同承担,增强患者自觉降低费用的意识,个人承担的比例越高,则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越小。共付比例可以因地区的经

济差异而变化,对于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把比例提高,条件不好的地区比例适当降低。

2.实行浮动费率制。应该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费率。比如按年龄、性别、工种、身体状况等因素区分。对于一定时间内无理赔记录的人,费率下调;反之亦然。这样能促使

患者加强身体锻炼,防治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潘苗.德国医保制度对我国医保中道德风险的启示.现代工商贸易,2011.9

[2]傅子恒.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探索“湛江模式”的成功与不足.保险研究,2011.7

[3]郝文清.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社会科学家,2011.5

[4]赵文龙.重庆市健康险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浅析.中国保险,2011.1

[5]张柯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篇9

11监测对象2008年7月~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患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监督控制,以降低VAP发生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照我国卫生部医政司感染监控协助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固定1名专职人员,每周2~3次深入ICU查看所有使用呼吸机患者病情状况、持续使用呼吸机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等,并随诊血常规、胸片等结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采取相应措施。具体措施:(1)制定结果目标:以2007年7月~2008年6月ICU医院感染率5078%作为参照依据,制定2008年7月~2009年6月下降十个百分点以上。(2)信息反馈:专职人员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临床医生共同诊断感染病例,讨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每月向科主任、主管医生发放反馈表,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3)定期进行效果评价:每3个月小结,得出VAP使用率及感染率,并召开座谈会与科室交流,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以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13感染率计算按医院感染监测方案(2008版)公式计算,病例感染率(%)=医院感染患者人数/同期在ICU的患者总数,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炎人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者总数2结果

21完成结果目标见表1。2008年7月~2009年6月ICU医院感染率为3584%,2007年7月~2008年6月为5078%,下降约15个百分点。

表1目标性监测前后ICU病例感染率比较组别住院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实施前105655078实施后17362358422ICU病例感染率及VAP感染率目标性监测期间173例患者,62例发生VAP,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60岁19例;病例感染率3584%。持续使用呼吸机距感染发生时间6 d者5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577‰。

2362例感染病例不同危险因素情况见表2。表2 所示VAP的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患者病情轻重、G-感染及耐药菌感染有直接关系。

3讨论

31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没有监测为依据的控制行动是盲目的,只有监测而不采取控制行动是无意义、无目的的监测[3]。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通过制定监测结果目标,可使监测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纠正,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从表1中看出,在ICU实行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后,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措施,病例感染率下降1494%。本调查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为2577‰,低于卢建华等[4]所报道的364‰,与美国NNIS系统结果99‰相比高出3倍。

表262例不同危险因素VAP发病率情况观察因素n发生VAPn%年龄(岁)60岁193064性别男457258女172742持续使用呼吸机

距感染发生时间6508064意识状态清醒111774昏迷518226病原体特点G+71129G-528387真菌3484耐药种类46741932重点防止外源性致病菌感染VAP的发生因使用呼吸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调查显示62例感染病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6 d占8064%,一周内是VAP易感期,应作为预防的重点期,预防应从防止外源性致病菌进入着手:(1)定期环境消毒;(2)严格洗手制度;(3)保证呼吸机管道、湿化、雾化装置专人专用,定期更换消毒;(4)加强气道护理,特别注意气管以上部位的分泌物流入气管。

33减少内源性病原菌的易位VAP发病机制直接与革兰阴性杆菌口咽部定植有关[5]。本调查痰培养结果G-占8387%,故减少口咽部微生物定植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1)加强口腔护理,选择具有杀菌效果的口腔清洗液,定时清洁口腔;(2)加强对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环节管理;(3)减少或不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4)怀疑感染时,及时留取痰标本做培养,指导合理用药。

34开展耐药菌监测,科学管理抗菌药物使用重症病房的耐药现象,给临床感染控制带来严峻挑战[6],本调查耐药菌株占7419%,因此积极开展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动态监测感染病原菌变化,并定期总结,定期轮换使用抗菌药物,以尽早防治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与传播,控制蔓延。综上所述,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监测部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确有成效的监测方法,通过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注重预防外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和管理内源性感染,有效降低VAP感染发病率有重要意义。参 考 文 献

[1] 吴香兰,陈朝红,张印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中手卫生作用的探讨.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18-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3] 张晓香,络珉,潘金凤.手术科室感染监测的前瞻性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61-1762.

[4] 王豪,刘丁,陈萍,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目标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50-1852.

[5] 任玲,周宏,康海全,等.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目标性监测研究.实用全科医学,2006,4(4):399-400.

[6] 李国保,李沛,陆坚.呼吸重症监护室常见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中华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71-273.

篇10

尿潴留是疝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部分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患者实施了中西医结合全方位护理干预,有效防止了疝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减轻患者痛苦,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50-72岁,平均62±7.11岁。

1.2手术过程40例患者均在连续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或蛛网膜麻醉下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手术时间74-102分钟,平均90±5.3分钟。麻醉苏醒后返回病房,给予吸氧,持续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腹内压及腹部体征变化。

1.3护理措施

1.3.1环境护理规范化的病室环境管理对防止疝术后尿潴留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在1个病室内,如果出现1个患者小便困难,往往其他患者也会很快会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当出现尿潴留患者后,要立即对其进行教育疏导,告知其不要对新入病室的病友告知实情,而是先隐瞒一下,待病友小便正常之后再透漏实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无需过于夸张地介绍尿潴留知识,而是要努力营造轻松的病室气氛,不要让患者对术后尿潴留产生过多的顾虑。我院病区的厕所有立式、坐式裹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39.html" title="投资论文" target="_blank">投资?种,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小便姿势,避免小便姿势的改变引起排尿困难。还有的患者会因厕所环境不洁而导致排尿困难,因此,应保持厕所环境的清洁。此外,还可利用人为制造的龙头滴水声来刺激患者形成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1.3.2心理护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对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思想顾虑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疝术后患者如果精神过于紧张,也可能引起尿潴留。因此,对疝术患者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安慰,解除其思想顾虑,了解患者病史,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对于手术后曾出现尿潴留的患者,更要提前做好思想工作,告知患者多听听音乐,看看书,聊聊天,在其第一次小便之后再与其讨论小便问题。对于没有尿潴留病史的患者,也不宜与同病室的病友交流小便话题,或将话题限定为小便畅爽方面,建立轻松祥和的病室环境。若患者出现小便不畅等情况,则要详细告知患者疝术是普外科手术,而排尿属于泌尿系统,二者不相及。用科学知识来使患者信服,直到顺利如厕。此外,也可通过卧床来引导顺利排尿。

1.3.3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应配合好医生工作,细心处理每个环节,严防疝术后尿潴留。①对于因疝术后疼痛而使尿道括约肌痉挛的患者,可采用针刺合谷、长强穴来止痛,或肌注杜冷丁、强痛定等,或使用塞消炎止痛,达到松弛尿道括约肌,排出小便的作用。②年老体衰,膀胱收缩乏力的患者可肌注斯的明,以加快胃肠蠕动,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③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热敷小腹部,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④可针刺气海、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通利膀胱气机。⑤可指压并按摩关元穴,2分钟,使患者产生尿意。⑥可取桔梗3g、淡竹叶6g、生甘草3g,开水冲泡后饮用,促进小便畅解。⑦可去樟脑1g、明矾3g、芒硝150g,开水冲泡后坐浴,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⑧可取食盐30g,麦麸100g,炒热后用布包起热敷脐处,刺激膀胱化气功能恢复正常。⑨若以上措施都无效果,则可进行导尿,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1.3.4饮食护理规范饮食对预防疝术后尿潴留也很重要。术后24小时可允许患者进食流质、半流质以补充水分。“咸能缩泉”,饮食须清淡忌咸。可鼓励患者多食用豆制品,增大产气量,矢气增多小便会更加畅解。疝术后患者要禁食酸味食物,慎食咸味食物,宜食甜味食物,但糖尿病患者除外。在蔬菜用,可多食黄瓜、冬瓜、青菜、豆类,慎食韭菜、芹菜、菠菜,禁食辣椒。在水果中,可多食桃子、西瓜、梨子,慎食李子、杏、葡萄,禁食杨梅、枇杷、石榴等。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护理结束后,40例患者无1例发生潴留,但有1例患者因年事已高需要导尿,延迟2天出院。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