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11:2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

篇1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方式

一直以来,审美能力的培养内容都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涉及学生自身正确的审美意识,还包括优质的审美取向、科学的审美衡量标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不断的思维引导、审美能力的训练和艺术涵养的熏陶,以进一步引导养学生切实体会美、欣赏美、创新美的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切实有效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美术教师当前阶段热切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审美能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问题。教师对于审美能力认知的错误,是直接影响当前阶段中小学生审美能力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小学美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仍然坚持陈旧的教学观念,单一、片面地注重对学生美术绘画技巧手法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略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严重缺乏引发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意识。大量数据调查结果表明,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对所有的教学课程有系统、完整、深入的认识分析后,才可以真正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审美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但是,在当前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过于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忽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机的教学互动,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出课堂教学走向大自然的教学意识,而且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著名美术学家紫杜荣曾说:“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美术实际当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审美能力。”学生是比较乐于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术赏析的。为此,教师必须扩宽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审美知识的教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要侧重关于美术审美知识的教学,同时这是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实际审美能力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是开展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路径,在美术教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准地掌握教学内容,随后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审美知识,渗透性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审美意识,全面推进学生树立美术审美观念,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判断。小学美术教学特质和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具有本质区别。小学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入门时期,教师要不断重视对美术知识的教学。实质上,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线条、色彩、明暗等诸多的美术绘画元素协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美术知识,进一步为小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通过赏析艺术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一部分的美术经典作品要求学生自主审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经典的美术绘画作品不仅是一个艺术品,更隐含大量美术知识的经典之作。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些作品,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例如,教师在教学“形形的世界”这一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身边有趣而又特别奇特的形状。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奇怪有趣的形与色组成了我们现在的形形的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赏析这幅《布达拉宫的美》。学生通过对此作品中的自然风光、绘画手法、隐含情感等内容的深入赏析,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知识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从著作赏析中吸取一定的审美经验,全面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科学有效地进行审美知识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到美术馆将美术课堂搬到美术馆这种馆校合作方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易于实施的,但是这种方式目前只限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直接欣赏、临摹美术作品,能够更好地把握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符号、肌理等形式因素和各种艺术风格,能更系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各种艺术形态,并通过细致的辨别获得多样的审美享受,培养审美素质。同时,美术馆举办的一些特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可以全面了解某位艺术家、某种类型艺术品或某个时代艺术品的绝好时机。以台湾的博物馆为例,台湾某博物馆以原住民生活展示、台湾生物展示形成特色,其所有展览都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相结合。如,“休息区的台面上摆放着放大了的原住民琉璃珠,原住民像上写着‘帮帮小小陶人串一串可爱的琉璃项链吧’,以激发儿童对色彩搭配美的感知。”②类似美术馆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形式也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审美素养。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和美术馆内工作人员更多地进行沟通,控制好讲解、互动和自由欣赏的比例,以及展后综合学生的感想,进行评价与总结。

二、利用美术工作室

许多美术馆内都设有美术工作室等场所,供不同年龄段的入馆者进行学习和创作。如,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在美术工作室里结合馆藏的一些名画,对名画中的场景进行再现,让参观者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扮演画中的人物。这种做法使枯燥的展览具有了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加深儿童对作品的记忆。在我国,上海美术馆较早设立教育部,也较早成立“艺术实践工作室”。“艺术实践工作室”分为“专题性的艺术体验实践场所”和“长期招生的美术工作坊”两种类型。如,2000年的亨利·摩尔雕塑展中举办的体验雕塑制作活动与同年的魔幻达利画展期间举办的“幻想空间”绘画活动,都属于专题性的艺术体验实践活动。利用美术工作室这种馆校合作形式,针对性强,专业性也强,不仅适合于普通的美术教育,也为一些致力于报考专门美术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入门教育,相对于仅仅依靠教材和多媒体幻灯片的学校美术教学来说,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三、美术馆进学校

美术馆进学校这种馆校合作形式主要包括美术馆不定期地将馆内的小型作品带到学校里展览,或者将艺术作品租借给学校供教学使用等多种方式。通常,这些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发现曾经遥不可及的美术作品突然来到自己身边,首先在情感上就拉近了与美术作品的距离;其次,美术作品与校园环境的结合更能迸发出异样的火花,给学生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美术馆进学校这种方式也给鉴赏教育带来了便利。目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以指导学生的美术创作为主,美术鉴赏、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当学校将美术馆庞大的资源利用起来之后,美术鉴赏和美术批评等教学环节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个时候,美术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和学校教师合作,完成区别于学校普通课程的教学计划。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如何保管好美术馆的展品;对于一些馆藏作品并不多的美术馆,能够借出多少展品;借出展品后如何维持美术馆的日常运营;等等。因此,美术馆进学校这类馆校合作方式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让美术馆进学校,不仅需要美术馆的支持,还需要艺术家、收藏家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同时,还可以借鉴台湾的一些经验。如,台湾有些美术馆组织艺术大篷车进校园的活动,通过租用空间较大的车辆装载艺术作品,以巡回展览的方式在各地的中小学展出艺术作品。这样做既便于艺术品的统一保管,又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兼顾到许多乡村学校。以上种种方式都可以使中小城市、乡村的学生也能获得相对均衡的教学资源。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18年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着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篇4

关键词:色彩画;中专美术;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86-01

一、色彩教学的基础

静物写生是整个色彩画的基础部分,学生在学习色彩画时,都是从静物画开始的,静物画相对较简单,由简到难是色彩画教学的基本思想。静态化中描绘的静物可以由开始简单的入手,一步步再由简到繁,画作过程中要求的光线也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初学者入门教学的第一步。这项美术的基本功一定要练踏实了,一些熟练的美术生也是经常通过画静物画来加深对画作技法和构图思想进行加深研究体会。静物画的选择对象一般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比如可以选择室内的器皿、花卉植物、用具和书籍等,将这些物品放到一个台面上,学生进行画作。表现形式具体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是水粉、水彩类,也可以是油画等。

静物画的习作应该与静物画的创作区分开,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从解决特定的色彩问题做研究,这是习作同创作的最大不同之处。学生尤其是刚入门阶段,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所以关键就是在画作时有没有解决好研究课题,所以教师不要非常看重学生的整体画作的效果,毕竟静物写生目的在于练就学生的基本功和选择作画的课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静物写生时一定要目的明确,静物写生要求学生通过对静物的描绘,来培养学生的一种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色彩是色彩画的核心,应该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为将来能达到这种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静物写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静物摆放、安排构图、起稿、大概上色、深入塑造、整体调整着色等几个步骤,通过这几个过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静物画的画作构想能力。静物画的教学过程中占到种种色彩画教学的三分之一,因为这是一个为以后更好画作做好铺垫的过程,只有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有更加大的发展作画空间。

二、风景画的教学分析

风景画是色彩学习中紧接着静物画的一个过程,是色彩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完成的是对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或者人工景物作为描绘的对象。现在,中专院校将自然景物当做是色彩画学习过程中训练的画作对象。学生的这个学习过程,应该安排到室外进行写生,这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室内无法感受到的色彩问题。学生不能仅通过构想来完成画作,外景的实景写生有其独特的色彩画作效果。室外有自然的太阳光和各种景物的自然交汇,室外的花草树木、远山近水、田间河流色彩是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的。大自然的景物具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教师在进行室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色感、光感和质感。自然景物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抓景能力和绘景能力的形成。室外的风景写生环境条件都较为复杂多变,光线变化也较快,所以较室内的静物写生难度大很多,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把握好光线变化规律,抓住自然景物色彩对色彩画作造成的影响规律,鼓励学生运用细微的光影变化,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调动观赏者的审美情趣。

三、人物画的教学分析

人物画是继风景写生后的又一重要的绘画技能培养过程,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风景画作写生的技巧和画作规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物画像的培养和训练,人物画像要从表现方法和表现技能方面训练。人物画像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对人的外貌、姿态、性格等进行描绘,并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像写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头部的五官要掌握好比例,动态要明确,表达的面部中心突出。其次,要表达出人物面部的动势和透视。最后,利用色彩来表现形体的空间感,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人物在不同光线下的冷暖、明暗色调的变化关系。这些人物描写的技能不是短时间就能练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中专色彩画学生的人像写生技能。色彩也应该从单色到多色的过度,这个过程是较长的过程,教师应该耐心的教导和鼓励学生,不能让学生事倍功半。中专学生年龄都不是很大,所以身心发展还不够全面,教师应该注重在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感上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人物绘画是色彩画中的一个大课题,内容较为繁琐,结构也较复杂,技巧也较深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四、总结

色彩绘画对于学生的色彩认识、理论基础、绘画技巧和情感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展必要的教学研究,才能将中专院校的美术色彩画教学进一步提高。中专院校的美术生绘画基础通常不够扎实对于绘画的意思和技能都有欠缺,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意识和绘画技能,加强教学方法,不能再学习中急于求成,达不到绘画需要达到的基本素质。

篇5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正确分析被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整体结构以及深浅层次等能力。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巧,能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造型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方能增强学生本身的竞争优势,才不被社会淘汰。

1 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设素描课程,学生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收集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中国有句俗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心灵手巧的主妇也无法在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的道理,在美术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也无法画出一幅惊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妇的“米”,是进入美术世界的基础。所以,在工业美术专业当中设置素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时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必要的。素描作为开启美术世界大门的基础课程,一定强度的素描训练能够将一个普通学生的思维锻炼成艺术生的思维。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客观形象准确地反映出来。这里的“准确”二字表明了素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在感性上的准确度。当然,并不是说学好素描课程就能在工艺美术专业取得很高的造诣,因为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个设计类的专业,其学生造诣的高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课程。

2 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方案

2.1 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案

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更多侧重的是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区别。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体,准确地将各个物体特有的形态特点反映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物体的艺术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在设置素描课程的时候,应该挣脱传统素描课程教学采用石膏物体、人体开展单一写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适当地减少长期作业课时,增加慢写和速写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写生对象的种类,如日用品、工业机械产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将工艺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融入素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2.2 以理性角度培养专业思维

在传统素描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写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光线的明暗搭配、线条的粗细变化,将二维平面图像塑造出三维立体的感觉。因此,在思维训练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关注学生对于所描绘物体的主观理解,侧重于学生本身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代工艺美术来说,它更强调科学性以及客观认识性,侧重于学生对所描绘物体的理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透视性的分析,适当地放弃依靠感觉而来的,如光线明暗、调子虚实等表面因素。在课堂上强调科学理性地分析,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实现既提升学生作品的严谨性,又增添了美感。

2.3 灵活运用美术工具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传统的素描课堂上,一般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铅笔绘画,利用每种型号铅笔质地的不同,能够细腻地塑造出所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绘画功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作品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表现张力。而对于现代美术工艺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观意象,侧重的是所描绘物体内部结构的规律,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感。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教а生大胆尝试炭笔、钢笔以及毛笔等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以炭精条为例,由于其本身的质地较黑,从而画出的线条能够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简单擦涂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生动地将物体的表象描绘出来。因此,运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工艺美术类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4 通过多元训练突破单一造型

对于传统素描来说,它更侧重于物体的表象,通过光线阴影、虚实结合表现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空间层次以及质感、量感。这样一来,通常就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描绘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而想要处理好所描绘物体各个因素的关系,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对所描绘物体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加以刻画。由此可见,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设计素描的训练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写实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现代工艺美术不仅注重艺术美感,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设计素描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原先单一的造型训练,结合多方位元素实行多元训练。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侧重研究所描绘物体的本体结构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舍弃一些诸如光线、色调等非本质因素,转而学习如何单刀直入地直击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表面来分析内部结构,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通过归纳、总结,组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在造型语言方面,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写实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尝试抽象型风格,甚至是夸张型风格。通过这样多元性造型训练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设计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为主,感性思维为辅的方式完成设计素描作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尝试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脑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集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教学;再认识

在很多学校美术教学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理由很简单,就是在繁重的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校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及设备让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美术学习和锻炼,有的学校甚至在初中的时候便将所有的美术课程取消,以此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应付升学考试。所以在课堂中美术绘画等课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直至消失。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升学考试科目的复习,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对其它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时候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抹杀。因而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试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学美术绘画课程的教学状况。

一、高中绘画教学目的的再认识

教学目的的认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对待绘画课程的学习态度,关系到教师的教授计划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是热情等。与传统对美术教学的认识目的不同,本人认为,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所教授的知识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但对于美术艺术生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教学的目标放置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即不能期望通过简单的并且缺乏系统的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绘画的专家。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绘画的教学目的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高中绘画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得到适当的解脱,让他们体会到另外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一种培养,毕竟在数学等不少课程的学习中都有对空间等想象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在美术绘画之中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和培养。

二、对教学方式的再认识

对教学方式的再认识主要就是需要我们审视传统所一直坚持的教学方式,应该对美术绘画教学方式有所革新和创造。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要方式,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教学或者是讲解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学生在下面进行自我练习,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著名作品的临摹,在素描中就是基本技法的学习和掌握以后进行的绘画等等。由于与普通的其它科目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所以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当然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本人认为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体会了同学间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友谊,所以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当前美术教学方式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设置教学计划和方案与内容,如果学生对于卡通漫画很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为多数人所喜欢的卡通漫画放入课堂的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等。

三、对美术教学课程的再认识

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度,暂时脱离繁重的学业负担,所以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注重所选课程的基础性和入门性。如人教版《绘画》模块,是以绘画为主的教学,涉及的内容有国画、版画、年画、装饰画及卡通画的设计等,对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初中美术的学生,或者偏远乡镇的学生来说,《绘画》显然是有深度。教学不能一味的盲从教材,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有的内容可以加深难度,有的应降低,有了兴趣有了成功就会有创造的动力,其实难度也并没降低。装饰画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和宽度,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做成半立体装饰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通过对基本绘画知识的介绍即可,如果确实有同学要求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强度,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满足。

四、对美术绘画课程的学科交叉性的再认识

实际上,绘画与很多学科都存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联系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素描之中,很多时候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锻炼,如果教师能够将立体几何中所讲授的知识在美术绘画课程中进行介绍,这样便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教学方式的有益的尝试,相信如果利用得当一定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的欢迎。当然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首先应该不断的增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唯有如此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在课堂的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而言之,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更多的已经被证实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是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趣味性的方式之一。所以只要教师在把握好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后就可以通过各种有益的尝试来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润喜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 载《美术》2010年第11期

[2]沈劲 对高中美术绘画课程教学的重新认识载《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美术

“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这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性质的定义。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育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现有教育模式一次全新的挑战。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美术教师教学往往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参照艺术院校式的传统教学法,课堂四十分钟基本以传授艺术的理论知识为主;另一种借鉴高考绘画培训班的教学法,非常重视绘画技能、技法的训练,课堂基本以绘画训练为主。无论哪种教学法,都会带来课堂枯燥无聊、学生缺乏创造力、师生无互动等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现在,教育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衍生下新生事物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教育需要有颠覆性的新血液注入。因此,顺应时代需求的“翻转课堂”教学革命进入了高中美术教学。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雏形来自于美国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2000年)以及取得的成绩。到了2006年,萨尔曼・汗制作了第一段数学教学视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教学资源。2007年,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在首次课堂上实践翻转教学,他们通过制作微课程的方式,让缺课的学生在家通过视频自主学习。这个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实践。

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角色上不同。在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主宰着课堂每一分钟,师生互动不过是零星点缀。课堂中大部分时间用作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成为安静的倾听者。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主动在课前揣摩微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难题,教师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答疑解惑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调整学习知识的进度和深度。

三、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建构

1.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特征

根据新课改的五个系列九大模块的要求,湘版美术“设计”模块以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教材主体内容。“设计”模块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设计是如何把艺术形式美感应用于与生活相关的设计中,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培养构思、设计、绘画的能力。

(1)选择性

教师应根据时展和信息化的需求,取舍“设计”模块的课程内容。抛开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参考学生的特点,剔除不合时宜和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系列九大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在“设计”模块中,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所倾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迎合社会发展。

教师在录制“设计”模块的微课程时,控制每段视频的有效时间(10分钟以内),以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主,不宜过难过多,选择有代表、有新颖性的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求知欲、合作力、鉴赏力,循序渐进地培养美术素养。

(2)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准则之一。每个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美术翻转课堂上,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自学后的认知水平、学习进度、情感态度,教师依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课程。同时,学生根据喜好、难易度,选择。

(3)互联化

社会瞬息万变,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及设计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渐渐不再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互联网的呼声应运而生。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教材讲解美术常识,学生通过课本或PPT了解设计作品,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

其实,“设计”模块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绕开互联网,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学习微课程,遇到难题通过网络搜索解答,网络又随时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互联网+”的提出符合翻转课堂的特点。

2.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准备

备课不仅仅是专研教材,还要备学生。首先,美术组的老师们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研究湘版美术“设计”的教材,把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分析出学生的兴趣点,构建视频的大框架。调查各班高中生的理解力和特点,调整课程内容难易度,为各班量身定做富有个性与创意的微视频。

微视频内容包括导入、重难点、设问、总结,不超过10分钟。课程内容难易结合,鉴赏力弱的学生可以了解大体知识构架,鉴赏力强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设计。

学生利用视频了解课本知识,自我调节课程进度,自由选择不同模块课程。

(2)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课本基础知识,提出与视频相关问题。课堂时间是教师指导学生和学习小组的探究。因此,课堂教学包括:①提出问题,交流解惑。②协作学习,知识深化。③独立学习,成果展示。

四、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②学生的鉴赏与绘画水平影响了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③教学配套设施不齐。④高中生的自控能力有限。⑤课堂与课后作息时间需调整。

2.解决措施

①每年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②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家长、学校、教育局三方沟通。③学校提供免费开放的互联网资源,每个班配备有电子设备。④教师针对同一课的内容制作出两种难度的视频――基础知识篇和提高篇。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参与学习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新课改提供新方向。但是,这种模式如何灵活地运用在美术教学需要时间的验证和各位教师的努力。

篇8

关键词:高校;游戏美术专业;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15-02

伴随着201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亦进入了象征民族文化的龙年。在过往的近十年内,我国的游戏产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周期。截止到2011年,国内游戏产业年总产值规模已达500多亿元人民币。①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游戏教育产业亦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国内对游戏研发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行业发展:一方面,各大高等院校关于游戏研发专业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另一方面,各种民办游戏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状况堪忧。这种环境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或者面临就业方向不对口的情况,而企业的人才缺口依旧与日俱增,双方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鉴于国内游戏教育产业的现状,“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是笔者等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因此在以下章节中,笔者将结合近年来的调研以及课程教学实践作出浅述。

一、教学定位——符合高校特点的游戏美术专业教育

(一)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的面向层次是大学生群体

纵观当今国内游戏美术教育产业,其教育机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高校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两种类型。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社会上的游戏培训机构,原因之一是:前者面向的是教学对象是普遍处于18-22岁年龄层段,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艺术基础的大学生,而后者面向的教学对象则是遍及各个年龄层段,文化层次与学历水平、职业与身份各不相同的社会人员。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必须具有更高的起点,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层面广、创造力强等特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网络生活、以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特点,为他们学习游戏美术专业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单一,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尤其缺乏在相关行业内的工作实践经验,在学习专业技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理想化,或是所掌握知识技能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情况。②因此,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于适应就业形势。

(二)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体现其学术性

高校游戏美术专业与民间游戏教育培训机构的区别,重在体现其学术性。强调学术性,一方面在于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在于注重教学的学术性。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体现在对游戏美术专业中所涉及的各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信息要进行严谨考究。具体而言,游戏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该学科不但涉及到美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色彩、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也包含设计学方面的各种构成原理、动画运动规律,并且还需要运用到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和编程等知识技能。与社会上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忽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鼓吹短期速成、套路式的技能训练相反,作为高校专业教学,我们在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操作环节中,都应当强调其严谨性、规范性、正确性,并且还要提倡思辨、钻研的学术精神。例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研究当前网络游戏审美流行趋势,并且尝试进行游戏美术风格的创新;又例如,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将文化历史知识融合到游戏美术策划中,开发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再例如,我们应当组织学生将游戏美术和动漫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一系列同步课程、嵌套课程,引导学生“学一门,关联另一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教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钻研、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统一在教学之中,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在本专业的各个年级依次开设关于游戏美术的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入门课程、进阶课程,并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和安排作业。与此同时,代表游戏美术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师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学心得,并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主张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作坊式”教学,也反对一味强调以作品数量堆积出成果的训练方式。我们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因材施教,在实践过程中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力求培养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学习思考能力的学生。

(三)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对校本资源的利用

基于高校游戏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素质教育性的特点,高校应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开发利用资源,开展富有院校特色的游戏美术专业教学。以我校为例,游戏美术专业的发展正是以学院的软件技术教育作为依托,借助于学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汇集网络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广东地区大力发展游戏动漫产业的形势下,我们借助于地理优势进一步开拓了校企合作之路。学生通过在游戏设计公司的实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并且将实习经验以及游戏产业市场现状反馈学校,为在校师生提供了解行业信息的途径,促进教学与时俱进。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周边环境、时代形势等各个方面进行校本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将这一新兴专业办好办强。

二、教学模式——实践为主、兼具素质教育的研究性学习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正从以往教师主导的接受式学习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转变。游戏美术设计既是一门新兴的技能型学科,也是一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因此高校游戏美术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游戏产业市场需要。那么,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若干个人浅见,望抛砖引玉,促进各位读者们的共同探讨:

(一)前期准备

在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开展前,教师需要针对课题进行前期准备,包括分析教材、编写课件、安排实践作业等,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和实践的知识技能化为具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游戏原画场景设计》的某节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透视原理、色彩搭配和软件操作技巧三方面的知识,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必将拆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而可以将这些知识融合成具体的实践操作任务,例如:“参照某某网络游戏(学生自选)的原画场景设计形式,以成角透视的角度,结合数位板和图形软件,绘制出一个冷色调的NPC道具店”。在这个实践任务中已包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此外,这种具体的实践任务,在命题方式和要求上与游戏公司的项目要求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学生在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又得到了模拟企业实战式的锻炼。通过教学验证,这种将知识转化成任务的实践型教学设计,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实施

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的流程是,先把相关教材和资料中的理论知识点筛选出来,配以典型图例并精简讲解,而后布置实践操作任务,为学生安排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最后进行作业讲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是重点。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指导,而且指导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多样性。除了个别辅导、集中辅导以外,还应该组织学生之间的分组学习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交流评价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阶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当堂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作品画面效果、对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个人的心得体会等等。总而言之,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客观的,力求以生动的交流评价代替刻板的课后总结。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消化,并养成反思、钻研的精神,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外的收获。

(四)课后延伸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布置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课后延伸学习。结合游戏美术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课后延伸任务也紧密围绕游戏设计而展开。课后延伸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性的,例如组织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式,将不同的网络游戏进行美术风格的对比,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风格类型进行分析,学习其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再者,学生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进行同步的延伸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游戏策划、游戏界面设计和FLASH动画课程三门课目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制作一个网页小游戏,这就达到了学习的综合运用和延伸的目的。总之,通过课后延伸学习和实践,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学科的关联性,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游戏美术专业课程应当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通过理论教学强化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强调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的游戏设计人才。

三、结语

游戏美术设计在国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亦是继动漫之后的又一门朝阳产业。发展好游戏产业,势必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高校将在游戏美术教育产业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因此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以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使命。游戏教育产业的发展道路是广阔而漫长的,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资料来源:新浪游戏频道.网址games.省略/w/n/2012-03-15/1431594489.shtml及CGBC中国游戏商务大会官方网站:省略 (中文),信息日期:2012年03月15日.

②张积家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3页.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刘儒德主编.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4]钟仕伦主编.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篇9

特长教学是美术课的延伸部分,也是校本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由于我校的现状而计划设计的,其教学内容具体与教学目标明确,使大量学生能够继续受教育,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几年来,我校的美术特长生在中考中成绩非常喜人,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认可。

其中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多年的教学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分成三部分:

第一步骤:“门前”徘徊期――树立自信

这个时期就是常说的启蒙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刚接触到专业美术,对这门学科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阶段,因此我把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的告诉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如何学。例如:什么是素描?

这个时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要求上课的质量,不要片面的追求速度。把每一个问题讲明白,讲清楚,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讲解的过程,初步了解每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水平,同时也是和学生交朋友的时候,为下步的教学作铺垫。

我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尽量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吸引学生的目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从而启发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从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到比例、构图等透彻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掌握,但关键的事情是动手,也是最头痛的事。例如画一条垂直线或水平线,学生说:“老师,手好像是不受大脑控制似的,怎么也画不好!”有的学生把线条画的软绵绵的,无生命力。这个时候我进行鼓励的教学方法,树立自信。我告诉学生,每个人天生是不会画画的,你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会画或画不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相信我的话,经过一周时间训练你画的线条就和现在的截然不同了,我相信大家,因为你们非常聪明。学生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似信非信。随着教学的进展,线条的流畅,画面要表现的东西越来越多,学生总是从局部开始画,素描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整体观察,画面的构图就解决了,但是我反复讲,有的学生还是改不过来,习惯一个一个的画,画到最后,不是构图偏大,就是构图偏小,要么物体画出纸外。我就举最简单的例子,告诉学生说,整体观察就如同吃饭一样,一口饭,一口菜,不能先把饭吃完,然后再吃菜。学生们好像明白了一些,于是我马上趁热打铁,作范画,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学生的绘画水平逐步提高,我经常把学生的画,按照时间阶段保存起来,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画每一个人作比较,并点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的画再作比较,点评;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作比较,分析画面效果。每一次的比较教学中,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问题,同时也惊叹自己的进步,有的学生看到自己以前的画,不可思议的说:“这是我画的吗!”我的目的达到了,我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会改变,都会做的非常好。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如果在这个时期,老师的教学目的和引导方法不恰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最后放弃学习美术的机会。所以我称这个时期为徘徊期。

第二步骤:“入门”转型期――培养兴趣

这个时期主要是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呢?

第一方面从自我评价开始:是在指导单个学生的时候进行的,每个学生画完一张作业时,我要和他谈心,例如今天你的心情很好呀!或今天你的心情很糟呀!学生会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是从你的画里看见的,因为你的画和你的心情是息息相关的,心情好的时候画面是清新的,线条是流畅的;相反心情糟糕的时候画面就脏兮兮的,线条很呆板,你说呢?今天老师不评画了,想听听你对你的画的看法。没想到,学生都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

第二方面是互相评价:就是学生之间做评价总结。学习画画除了老师做范画,动手改作业之外,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也很重要。老师要给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我发现学生在评别人的画时,观察的非常仔细,有些细节的东西我都没有发现。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发现了问题后,我快速从几个方面入手讲解、分析,直到学生完全理解。这样下一张画如何画学生心里就有了目标,绘画水平也一点儿一点儿的提高了。

第三方面是物质刺激:我大约两个月进行一次考试,假期十天一考。为了分数更精确些,由三个或四个美术教师进行打分,取平均分,第一名和进步最大的要奖励。奖品一般是一袋素描纸、一打铅笔、一盒颜料等,虽然不贵重,但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他们非常高兴,树立了学习绘画的信心。

第三步骤:“门里”深入期――体验成功

学生有了自信做基础,有了兴趣作保障,下面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全面铺开了,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学一定要“保质”、“保量”。

篇10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儿童绘画中的趣味和独特形式,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深深地体现着生活的印迹。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画里总是少不了白云和太阳,大一点的学生又懒得动脑,模仿成了他们最好的偷懒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要知道社会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二、教会孩子用心观察,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呢……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目的地观察,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和老师, 在绘画时可适当地给予启发:想一想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如逛超市、观看体育比赛、游动物园、过生日等,启发孩子把想象变成形象而不是替孩子想。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想象活动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此儿童创作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儿童的作品就成了有个性的好作品。

        三、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