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3-03-19 10: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篇1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就教育教学而言,许多时候,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行为习惯,教学行为反过来印证教育观念。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解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多考虑学生需要,灵活设置一些教学目标,多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在鲜活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美术知识与技能。

(一)多一些提升学习兴趣的机会

学习兴趣是持久学习的基础。初中美术学习需要保持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与生活实际、自身经验、科技发展相结合,设置趣味性课程主题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参与欲。另外,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施趣味性教学。

(二)多一些欣赏感悟评述的机会

书籍、网络、美术馆、社区等资源是初中美术学习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民间艺术及美术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创意临摹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还能在观察、体验、鉴别中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多一些探究技能创新的机会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初中生思维超越定势的羁绊,还能呈现灵活、主动、发散的状态,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蕴含审美法则的物象并展开丰富联想,这样容易催生各种奇思妙想。所以我们要开展创造性活动,让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其心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四)多一些升华精神人格的机会

树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则。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观察生活中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认识美、热心追求美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高洁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态延续、博大的胸怀追求,成长为具有文化意识、责任担当和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时展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观,全民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具象的核心知识与准确的价值取向填充。初中生与小学生不一样,已经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一定要足够准确,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传播正能量。

(一)以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为目标

中外美术史上有许多杰出美术家,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创新之举和艺术开拓精神,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认识、分析、解读经典。这对初中学生学习美术有很大好处,无论是从作品表现语言还是艺术家的感知角度、美术史的认知角度、艺术流派的演变及美术文化现象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以掌握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为目标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最基本技能培养是造型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活动、绘画示范等教学手段迅速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最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初中生在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中,很容易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升综合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了解并掌握美术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显得尤其重要。如学习美术绘制草图时,不仅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体验,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精神的培育,至于制作中根据设计意图选择媒材,选择合理的工具和制作方法及对各种材料的感受,则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以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为目标

美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音乐戏剧等知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将美术与各学习领域知识进行糅合,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尊重个性发展,允许多尝试、多体验、多探究,开阔视野,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升的同时提高综合思维水平,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实现人的知识体系和情感道德系统的整体建构。

(五)以健全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为目标

生活是人生的中心,学会审美就是学会生活。初中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开展室外写生、摄影等活动,对“唤醒”学生的眼睛与心灵,丰富视(知)觉,体悟平凡生活中的形式美感,充分培养美术技能学习和艺术化的表现能力有很强作用。基于此,我们还要通过对中西美术文化的对比、乡土美术的寻觅、跨学科知识综合探索,获得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共融、审美与创新的共存。

参考文献:

[1]李佳.如何教学初中美术[J].学苑教育,2014(8):58.

篇2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 适应于“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

一种新的教学法需要不断的创新实践,更需要有科学的依据支撑和操作流程。在学习王敏勤教授讲座的时候,王教授明确的指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有一个名字,然后找到相关具有支撑本教学法的依据,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分析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现将“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的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一、 理论依据

“美术实践探索法”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美术课程标准

实践美术阶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审美能力,结合生活中的美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创新实践,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等基本理念。

2、 教育本论引导

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促进学生的发展。

3、 “三纬”教学理论

我校提出的“三纬”教学模式,从学生已学的知识中找到与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以已学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形成自身的再提高。

二、“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内涵

1、概念:所谓“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是由教师展示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再以实践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探索形式,了解学生学情,从而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切入点,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探索,以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解疑,从而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的教学法。

2、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分为:

初探目标――实践感知――合作探索――共同提高――教学评价,五个环节。

初探目标:认知要达到效果

实践感知:个人实践中设疑

合作探索:实践后合作解疑

共同提高:提高目标达成度

教学评价:总结收获及反思

3、 具体做法:

初探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认知要达成的目标。

实践感知: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的构思,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实践,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情况相结合,合理设疑。

合作探索: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创作时教师找出典型性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谈谈经验,尚未达成或效果不理想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并总结出目标高效达成的方法。

共同提高:提高目标达成度,经过初探的了解和探索的实践,使学生从小学美术理解,认识的水平向认知掌握的水平迈进。对之前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设计,从而有对比的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使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功感。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形式可多样),以师生共评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设疑,合作解疑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以推动。同时对教师的备课和应变能力的要求相应较高,对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历练,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

在薛城区舜耕中学各学科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下,初中美术学科在我的推荐下,以“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做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时间的研模、建模、练模的过程中,使“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我校进行推广,尝试“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中进行实践总结。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新的教学模式是向传统教学模式发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有时要求学生集体查阅资料,有时要动手实践,有时要集体探究,体验学习。在《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先自己做小游戏,我能调出和得老师一样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到用调墨的技巧,然后,让学生临摹一张作品。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而学生也通过临摹感受到了一些画国画时的难度,总结一下遇到了哪些问题。然后再阅读课本,了解墨分五色,用墨用色的技法。然后学生们对汇总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们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肯定和正确引导,如果真是不能解决,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示范画法,让学生从之前的尝试中有所悟,有所获。学生在原有小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的尝试,初步探索了一些方法,再经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后,再次进行临摹和实践,与之前的作品进行了对比,可以更明显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对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有效的纠错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摆脱了学生惯例性的模仿,更从被动的获取变成了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优质课展示交流时,我执教的一节《身边的物品》,应用的就是“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盈园中学,那里的孩子们都很纯朴,也很聪明。当我把目标展示后,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来试着画一画身边的物品。可以是教室里的,也可以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物品,学生们画的很有兴趣,在画的过程中,就把学生画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如:构图、比例、透视、明暗效果的处理等问题都出现了。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收集起来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找找毛病。学生可以解决很直观的一些问题,构图的大小偏左偏右的问题,比例的大小,对称性也可以提出来。而比例、透视、明暗效果的处理对初学的他们来说有些难度,再通过对比、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有了个人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感觉茅舍顿开。教师通过范画,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绘画步骤后,学生再进行临摹和写生练习。一节课很顺利的完成了,学生们也参与的很有成就感。“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区教研员和各校同仁们的一致好评,也让我更巩固了自己的信念:“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真正锻炼了学生,更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经过实践,“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适应于“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敢于挑战对学生们求知领域的引导,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展示,更是教学智慧结出的硕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力求将“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进一步完善,使其在美术教学中达到更卓越的达标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方法 学生 教师 优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44

众所周知,美术这门艺术和学科,早在人类刚刚起源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并且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美术也由原来的简单、单调,转变为如今的丰富、多彩,形成了现在美术界上的多种美术派系共存的现状。美术的繁荣昌盛,从而形成了庞大的艺术类别和学科类别。

虽然对于美术这门艺术类学科来说,大部分在初中学习阶段以前就已经早早的接触过了,但是严格的来讲,初中的美术学习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学科的基础和入门。因此美术这门庞大的艺术学科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才是真正踏出了寻找美,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最关键的一步。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真正领悟美术这门艺术,尤其是初中美术的学习,那么不仅对于学生今后在美术上的学习产生不了任何的帮助,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寻找美,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勇气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初中美术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所以初中美术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责任和使命是很艰巨的。那么如何能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好,领悟到初中美术这门课程的内涵,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要解决的,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是只采用和注重关于美术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讲解,把学生的大部分关于美术的学习过程仅仅限制在教材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再加上,因为美术这门艺术和学科有些缥缈和不好琢磨,所以我们教师往往会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和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思维界限。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会越来越觉得初中美术不好理解,无法掌握,从而失去对于美术学习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教师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思维活跃性,而且还会泯灭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学生以后在美术上面的发展,甚至是学生今后在各科学习上的发展。

这种学习现状不仅局限于初中美术这样一类学科,还困扰着包括音乐类、舞蹈类等艺术类学科中。但是,新课改的提出,有效的改变这样一种现状,而且作为一名初中美术任课教师,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配合着新课改的中心思想,总结出了以下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些方法有不足之处,还望海纳。

一、教学思想的改变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部分的任课教师,只重视依照初中美术课程的教材,照本宣科的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的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会导致学生,如同傀儡一样,依葫芦画瓢照着我们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和传授的技能来进行自己的美术创作。这样会严重影响,甚至泯灭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精神,也会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被动的、消极的配合我们教师来进行美术的学习。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于初中美术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我们教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而新课改的提出,我们教师所引领的教学、学习目标应该由原来的学习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顺利、高效的进行初中美术学习,即教学、学习目标由原来的关注初中美术专业转向关注学生本身学习的情况。这一教学、学习目标的改变,使得我们教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于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教师顺利、高效的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部分的任课教师,只重视依照美术课程的教材,照本宣科地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完全忽视掉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这次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重新回到了我们初中美术任课教师的视线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所蕴含的内容告诉了我们,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满足和适应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我们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再是少部分学生。我们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以后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好好地把握这次机会,结合现在使用的初中美术课程的教材和新的美术课程要求合理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适当的,更加符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方式来正确引领学生顺利、高效地进行初中美术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的改变

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审美能力 提高策略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我们初中美术教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感悟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能够感受美、鉴赏美,进而能够创造美的能力的。

一、正视教学现状,提出审美培养要求

初中美术教育历来不被重视,因为在应试教学阴影存在的前提下,我们的素质教育总是要打折扣的。那么,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存在问题有哪些呢?

1.教学设施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初中美术是名副其实的副科,一向不被社会、学校、家长重视。不少学校的美术课程都是敷衍开设,如没有美术教学的专用教室、活动室,没有必备的美术教学工具,那个班上美术课老师就到那个班,在黑板上板书而已。而有些美术老师还是兼任的,教学质量满意保证。美术是考查科目,而一到重要考试,美术课就要为文化课让路。如此,我们的美术教学教学很难说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2.课堂教学传统,学生缺乏热情。一方面老师个人专业素养可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老师教育教学往往受到干扰也没办法开展很好的课堂教学。因此,老师的课堂教学情感不足,因而往往采用填鸭式或放羊式教法,对学生缺乏多维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而学生的潜意识也认为美术学的好,不如考上好学校,因此,他们在美术课堂学习时候态度也不够端正。

另外,我们初中美术课堂评价和作业也是初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之一,初中的美术教学评价看重的不是教学效果而是班级秩序,忽视美术及美术课堂的的独特性,学生学习评价就是看学生的绘画,没有很好的评价机制。

可见,我们初中美术教学往往被边缘化,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因此,通过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地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非常必要。

二、驱动观察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美术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作为美术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新创自己的教学思路。我在美术教学中,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思想,纠正美术学不学,学好学坏无所谓的错误思想。

美术无处不在,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艺术美。我们学校周边的建筑是艺术,路两侧、店面前的广告牌都是别具匠心的艺术,校园里的布局,各种树木都含有美术因子。因此,我在美术教学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并结合他们的所见,让他们思考、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观察储备,为自主学习美术作好铺垫。同时,在新课学习之前,我都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观察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展互动。

三、展开情境教学,推动审美能力提高

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从而强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愉悦地学习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与美术素养。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初中美术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生活素材,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此,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毕加索画中人民受到种种苦难,从而在强烈的暴烈恐怖的气氛中,表达出他对法西斯的仇恨。

2.运用手段渲染情境。美术课堂教学也要讲求创新,教学中可以借助文学、音乐等具能以特有的方式倾诉着丰富情感,从而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同时,让他们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另外,我们的美术课堂也要注意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每节课进行必要的检测,注意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的重要作用,不断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重在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接受艺术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境教学,结合学生认知提高审美能力并通过课后反思提高审美感悟。如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就能到达提高陶冶情操,提升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春芹.创设动态美术课堂,走进审美新殿堂[J].中学时代. 2012(18).

篇5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要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改变既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显得老套、生硬,缺乏新意。其实美术学科特点很强,发挥的空间很大,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美术教师先有针对地准备一样有明显比例问题的作品,把学生分组,然后竞赛找出作品中的问题,再探索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画自己、家人及喜欢的明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分组写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加,比如加上人物漫画或人物卡通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而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吸收和掌握了教师的传授内容,以及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枯燥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其符合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由此,培养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认真仔细地探索、研究,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以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认识理解力紧密相关。教学方法可以分三步骤:引导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从艺术形式上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社会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充分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爱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也日益增强。尤其进入初中以后,他们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尤为强烈。作为从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欣赏课教学实践,力求手段多样化、生动化,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往的美术课教学设备不齐,缺乏相关的教材资料。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开创了美术教学的新局面。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自然都会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资料,更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地掌握。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它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巩固过程,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自觉地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兴趣的参与。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一些比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问。例如,在教画卡通画内容时,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先布置学生回家把他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画出来。学生回家以后,都作了精心的准备,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上课时,可以先请两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卡通,为什么喜欢,卡通有什么特点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推派一名学生,作交流发言,结果学生基本上能对卡通知识有比较共同的认识。接着,请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展示。很多学生对自己先前的认识有了不同的看法。体会到了卡通和绘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卡通有拟人、夸张等特点,我再进行了归纳。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觉到有趣,而且学到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上好一堂课,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做。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鼓励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想象,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兴趣中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兴趣出发。这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美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激发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篇6

关键词:美术课堂;高效策略;实施方法

初中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情感素质提高的重要学科。然而,初中美术课堂中出现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美术教育观念与课程实施不合理、美术课外活动率不高、美术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全等等问题,使美术课堂形同虚设,成为学生上课睡觉、补写其他科目作业的课堂。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问题:教师们的教学方式转变难,课堂管理难。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状况来安排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创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要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结构。美术课堂的教学不能一上来就拿出一幅画,讲画的作者、画的历史背景、画的流派,这样的照本宣科,在科技时代里还不如让学生直接上网搜索。学生听到这样的教学也只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无法对美术作品感兴趣。改变教学结构,可以事前安排一段与画作人物有关小视频给学生看,以提起学生兴趣,或是先给学生讲一个与之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有了先前的引入再给学生介绍要讲的主要画作。中间设计一些趣味问答,活跃课堂气氛,介绍现代有关的艺术家,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想接近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2.教学目标的多维角度设计

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多角度,多思维。可以不仅仅是发到让学生欣赏画作的目的,美术课堂不仅有画,还有雕塑。画的种类还可以分为油画、素描、水彩画、铜版画等创作形式,画作和画家的流派也是百家争鸣的。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质对他们自己的画作进行指导。美术的课堂上,可以是画作的创作,也可以是欣赏审美的提高,还可以是历史故事发现。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发现更多绚丽的色彩。

3.注重高效的课堂评价

美术课堂中,还要注重高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画作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展示他们的作品,提高他们的额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快乐。在组织的活动中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同学们对美术历史故事的讲解演说,对美术作品的PPT演示等方式,在合理鼓励的评价中去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学会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高效的美术课堂创建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加强教学互动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效互动。在教学互动中要与学生简历平等的教学关系,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多方面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如:在课堂中展学生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活动,倾听学生发言,由学生展开讨论和归纳;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并做好相应的课堂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中既锻炼了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经验积累。课堂活动的组织调控是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的前提。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学生互动形式,如:讨论、表演、制作、比赛、游戏等。

3.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并用激励法在教学中从正面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批改作业要竖持“面批”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创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必须以美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为充分条件,否则,将无法完成教学活动。美术的校内的课程资源中的图书资源,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校外的课程资源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教师要具备发现的眼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要全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和发这些资源作为美术的课程资源,把它引入美术创作过程中来。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探究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美术,从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理解美术正常意蕴和内涵。老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展开评价,在欣赏中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经历,进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增设了美术欣赏教学这一内容,实践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如意的地方,以下将对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欣赏内容和学生年龄不符

很多美术老师认为欣赏教学理应让学生欣赏高雅的作品,难度越大的作品越具有欣赏价值。这种教学标准对学生来说很难,如果选用的作品和学生的当前学习能力和年龄与较大的差距,学生在欣赏中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无法自主理解欣赏内容,在学习中找不到如破口,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降,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欣赏教学本事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盲目教学。但是当前欣赏教学中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即使欣赏的再多也没有效果。在欣赏课中学到《中国玉器》,欣赏玉器是个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欣赏后并没有理解本课的内容,当老师提出知识点后,学生回答不上来,因此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事先上网对有名气的玉器进行了解,比较分析,学生会受益匪浅。

3.欣赏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不突出是当前欣赏教学主要表现之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涉及到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年代等,在教学中老师将所有的内容都系统的介绍一遍,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每块知识都有大致的了解,每方面都略懂一些,但是仅了解大概内容,导致学生对整体知识的认识不明确,自身学习能力止步不前。

二、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针对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美术老师从整体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将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达到理想的欣赏教学的效果,老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欣赏教材,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欣赏课中学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学生容易看出作品中人物的职业、生活状况,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气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收集伏尔加河的相关图片,收集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帮助下对本课内容有更充分的了解。此类教学方法比单一书本教学效果好的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随之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前欣赏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预设的情境,增加自身理解能力。分组教学是常见的情境教学方法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学到《清明上河图》,在教学中,老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个人,针对《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人物特征进行探究,各个小组总结后在班级进行评比,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同龄人间的沟通交流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扩展学生的欣赏空间

如果想让学生彻底理解欣赏教学的内容,必须让学生将自身想象力和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根据作品的内涵,发挥自身想象力,体会作品带来的广阔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学到《格尔尼卡》,很多学生看到该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作品过于凌乱,很恐怖,老师要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由小见大,将自身的体验迁移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上,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相关背景去欣赏,了解毕加索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爱好等增加对作品的理解。

结束语

初中欣赏教学实践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准备符合学生欣赏力的作品,控制内容的难度,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娜,张志宇.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J].100-102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 设计 应用 策略

《美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模式一般是: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构思设计草图――选择制作材料――动手制作――分析评价。我们认为这种一般教学模式,它的创建依据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性质,即功能性第一位的特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让学生懂得设计的应用功能。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求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和周边环境,以降低学生设计制作的难度。

一、教学准备策略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该领域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对该领域一切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这里主要讲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教学目标的确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要围绕《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指向性、可行性;要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美术学科的特点是:造型性和可视性,物质性与情感性,对技法的理解与运用;要依据美术学科的教学原则设计教学目标。这些原则是:审美性、直观性、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启发性创造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统一要求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最重要的;要依据地理条件及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视觉艺术课有许多效果是依赖各种材料进行的。由于各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优势,有时即使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有所不同的。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设计的原则,对美术教师在确定目标时的几点要求:要建立多维的目的与目标意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而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相应的侧重性。

规范的教学目标叙写应包括以下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行为主体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效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为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现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2.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美术课程资源从各方面保证着美术课程的实施,而完成美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美术教学。美术教学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的主要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所以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对保证美术课程的顺利实施是十分重要。

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和保障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一般分为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无论是人类资源还是非人类资源都存在于教学周围的条件和情况之中。也就是存在于教学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环境就已经包括了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环境就是一种资源。《学习服装搭配》就是一节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环境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美术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3.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

教学行为的选择也是准备策略当中最主要的一项。教学行为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括教师、学生与整个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认为:“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尹少淳先生在《解读》中提出的“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的教学行为选择是有参考价值的。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根本点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僵化的、单一的、机械的学习方法,真正当起主人的角色来,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学习热情、人格个性等,让他们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挺直腰杆做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实施策略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认为: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实施行为主要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书中还认为:由于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其中涉及教学技能,让每一位教师都熟练地掌握运用这些技能于课堂教学中是可能的,重要的是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五项因素学会选择教学行为。即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据此,我们认为,吃透掌握教学内容,分析研究自己学生学习行为的起点,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情况,把握个人特点,学会按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分别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三方面达到一定的目的。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育课程 思考

前言

美术是一门艺术文化课,它将思想、美感、道德、情感教育融合在艺术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向学生进行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美术教育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寓情感教育于绘画艺术之中,对于学生个性化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1.陶冶学生情操

初中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教学活动,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审美意识觉醒,情感得以深化和扩展,渐渐将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美的追求,除了在知识层面有所提高外,还加强了对美的接纳能力,同时在思想道德层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美术教育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就是一种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作品整体的风格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美术创作过程就是一个锻炼具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完成了从整体到部分的切换。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转换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2]

二、初中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

1.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度

美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因此, 美术教学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教学。美术可以承载很多,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单单是书法艺术的体现, 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也代表了作者所要传递的一种人生哲学。很多画家的作品不仅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更多的是向人们表达了一种意境和思想, 展现出一种思维与艺术的结合。还有一些美术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 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所以美术教学不单单是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美术技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文化情境, 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美术, 对美术产生自己的看法, 提高审美能力。[3]

2.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七年级的美术教学中, 第一课便是对《江山如此多娇》的欣赏与评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讲解一些有关此画和作者的知识, 特别是对创作此画的立意的介绍, 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背景, 对于学生画作意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并不需要刻意地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 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作品的创作故事,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对于美术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洛伯物? 贝佛莱?海尔曾经说过:“想象你走进这些积木里面, 默想你周围的平面和弯曲的表面, 运用这种想象, 可使你熟悉内部的几何面, 这些几何面是怎样相衔接, 凹面的运动又是怎样。这样一来, 便会开始懂得艺术家们所处理的各种不同题材,诸如环抱的山丘, 激浪翻滚的内部动势, 直到最重要的人体。如果能让想象力奔放些之后, 将会发现, 世界万物只有很少的几个基本形状, 在这些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之间, 不过是一种几何关系。大海只不过是地球的皮肤而已, 它和球形的针头有着亲戚关系。” 这段话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美术技巧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想象力奔放起来。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加强对事物的认知度, 进一步认识了解事物, 感受事物的存在。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将这些感性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经验,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笔重要财富。美术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塑造, 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修身养性, 提高综合素质, 获得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 学会自主学习。 如人教版七年级美术课本中《美丽的校园》这一单元, 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校园的描绘与设计。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绘画方式并自行描绘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评比阶段。在准备阶段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绘我们的校园,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在实践阶段中, 要针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独特的校园绘画作品; 在评比阶段中,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并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同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鼓励,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美术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其通过把握初中美术的特点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要想将初中美术教育课程开展好,就必须了解中学美术的特点和规律,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否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莹. 关于初中美术教育课程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8) :86―70

[2] 周广玲.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生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3(21) :56―43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地方民间美术应用策略

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资源能好的贴近生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授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广泛地收集民间丰富的美术资源,并将其穿插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新课改环境下美术课程的现状

首先是美术这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不被学校所重视,经常减少美术课程的排课计划,另一方面不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对美术体育等学科持无用论的错误观念。

其次是许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有的教师只是讲授一些教材中的枯燥理论,不给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更别说将地方民间美术知识融入到课程之中去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还有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够熟悉,不愿意借助多媒体,大大地减少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1]

二、将地方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

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只要稍微接触,就会发现民间美术博大精深,充满了艺术魅力。将地方民间美术引入初中美术教学过程,是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不仅要讲授美术技巧,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新。[2]

2.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现在美术课堂中,对地方民间美术的介绍很少,即便有也是简单的介绍,缺少深度解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适度的扩展。同时民间美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色,为当地的民众所认可,通过介绍传统工艺,尤其是展示丰富的民间工艺作品,可以極大的活跃美术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故土。

三、如何更好地将地方民间美术运用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1.收集学生喜闻乐见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新鲜事物接受非常快。美术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渗透传统美术的教育。教师搜集整理资料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比如说利用网络,借助图书馆的资料或者深入到乡下采访老手工艺人等种方式,注意将收集的资料注意进行保存整理,有条件的可以编纂成册。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课堂学习和民间艺术进行融会贯通。比如在讲解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时,首先教师对色彩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例如说传统的面塑艺术,首先美术教师可以仔细讲解传统民间泥塑艺术的起源、它的传承方法以及其中体现了创作者的哪些思想,使学生对面塑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刻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面塑创作,让学生形成评比小组,小组成员互相打分,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地方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并且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趣味性

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的的地方民间美术,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可以从色彩和饰物着手来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民间工艺作品往往以色彩的丰富性和构思的巧妙性来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不管是刺绣、壁画还是还是剪纸,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只要你仔细赏析,总会在这些不经意的物件中发现许多的奇思妙想。所以在对常见的民间美术作品时,首先让学生对整体作品有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再看看成就一幅图画需要哪些组成部分。比如说《云》这幅刺绣作品,看起来很普通,但是需要的丝线单从颜色上来看就有数十种,加上艺术家们的精巧构思,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幅刺绣,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4.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

除了依靠教材上的民间美术资源,也应当积极地去寻找我们生活中的美术资源,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的作用。拓宽自己的视野,有意识地去关注周围的民间艺术作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同时,应当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美术就存在我们身边,就蕴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每件充满美的事物,比如说城市中的建筑物、广场中的雕塑,博物馆的壁画,甚至是商店橱窗摆放的小玩具等等,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

同时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制作民间工艺作品去参选各种竞赛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博物馆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地方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5.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有的时候教材的内容不好理解,可以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好多现在教室内都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应当多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比如说用幻灯片的方式来播放地方民间艺术品的精美图片和制作过程,更为直观地对民间艺术的美进行展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