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5:1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

篇1

1.1体系定位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操作,先自学,然后自己动手做,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其探究的科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负责课程开发实践的老师,组织安排练习,提供指导的具体问题,包括实践活动中需要的信息,实践活动完成的场所和其他对象确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研究对象,实践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模拟实践,即让学生拆卸检测学校退休的办公及教学设备。其二为是实际的做法,即学校运行操作和维护现有的设备完成实践教学。这两种实践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教学与实践实验之间的差距降低,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毕业的就业比例。

1.2建立可行性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实践诉求较强;第二,学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充实;第三,学校的退休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数量足够用;第四,扶贫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和设计;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在模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涉及到结构、功能和原理自学的原则控制肢体行为调查为基础的学习,掌握原理为目标的原则。②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熟悉的设备,熟悉操作规程,控制过程的各种功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服务,其不单单提高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在农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贫困支教过程,了解目前的人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不足,积极在农村中实施和应用技术实践,教导不仅支持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检验测试的机遇。

3评测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并且这种评定要有可操作性,主要是定量分析。有些活动是要一定的记录的,如规章制度和各种实践活动报告书以及活动记录;实践技能则需要进行检测,一是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置、处理问题,定量考核记分。二是利用第二阶段的实践-服务,对于前期实践的效果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来检验记录安排任务量和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再加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点。

4结束语

篇2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各领域中的应用。

(1)电子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项目管理软件P3等软件被应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运用主要包括了施工管理中的投标、施工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建筑工程投标书到项目图纸,从项目开展及项目进度到施工结束中关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子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应用。(2)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施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加快了施工进行的速度,而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监控人员可以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调整以控制超额支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逐渐为信息技术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所取代。我国加强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加速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工程作图无纸化。在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期间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都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让建设工程的进程变的更加的顺利,这也让众多企业明确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才可以便于更好的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将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原理来进行,以此实现对于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调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工作与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工作环境。

(三)电子信息技术于现实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在现实生活的高速发展,建立依托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和办公软件的种类变的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并且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涉及到国内外设备的使用,这些往往充满了巨大的电子信息量,而且它牵涉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这样就造成纸质文件的传输对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步奏,很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遗失,而且其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营方式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纸质文件传输的方法就渐渐变的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我们就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项目工作。此外我们可以扩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能,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完成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一)寻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通过在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上相应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可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解决因为资金到位缓慢而导致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的问题。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护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的发展。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中,通常要考虑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问题,并且在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让传统的产业模式向着新兴集群产业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向信息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其次要将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它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因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保证和时代接轨。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扩展,单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无法良好的处理建设工程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了。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信息、参与人员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等,通过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以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管理服务。

(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要加深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就离不开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用计算机来辅助项目工程的进行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会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这对于调高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五)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全能型的人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证书方面,还体现在其掌握的各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现实应用上面,需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人才。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却不是很多,所以全能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 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4] 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126-128.

篇4

[关键词] 山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27?02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育,创新性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山西师范大学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验为主导,努力把学生锻炼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1]。现将我们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一、基础性实验教学

基础性实验教学就是开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学好本专业的选修课,如传感器技术、EDA技术、测试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只有在学好基础课加选修课的同时,才能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轨,从“传统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2-3]。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安装、测试完成相关内容的一些实验(包括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在实验箱插接完成了每门课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动手安装、测试,从而举一反三开发新的实验内容,通过开放性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制作出非常有特色的各种演示实验电路板及各种创新作品,如以下两个图片是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仪、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图2)。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例如我校学生2010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以模糊滤波算法及单片机应用为基础的新型烟雾报警器》,2011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中学物理电学演示实验箱的设计与制作》,2012年又申报了10多项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

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2010年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第四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其中有五项分别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研发、可控硅导通特性演示仪的设计与安装、掌上数字IC电路演示器、新型的烟雾报警器、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作品分别获校级的一、二、三等奖,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分别获省级奖项。2012年又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和大学生课外制作项目,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学生的实验创作水平正在大幅度的提高[5-6]。

五、毕业论文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的设计实践是学生经过几年来的实验训练,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实践证明,凡是参加过各种项目竞赛的同学,毕业设计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相比,就明显的占有优势,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一般都为优秀,比如2012年毕业生的论文用数字集成芯片设计制作声光控彩灯控制电路、传感器特性演示仪的仿真设计与制作、LED光电特性测试器的设计与制作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优秀的毕业论文,很有创新性[7]。

六、结语

总之,通过这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验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是紧密相连的,绝不是简单地把实验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实现多方的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力,措施得当,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性的大学生一定能取得成效[8]。

参考文献:

[1] 成协社,刘薇,王立全.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实现理论到创新的有效对接[J].实验室科学,2011,14(1):200-202.

[2] 张娴,王士芬,徐竟成.建设精品实验项目 深化创新人才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87-89.

[3] 赵玉华,王红.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0,8(2):181-183.

[4] 张万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实验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45-146.

[5] 梁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2010(5):95-97.

[6] 陈津.电子电工实验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183-184.

篇5

【论文摘要】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是实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必要条件,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各种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子信息装备日常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出发,结合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建设,对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以及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促成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装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竞争发展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等条件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体系的整体运用以及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1.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

电子信息装备实际应用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根据有关调查,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电子信息装备的生产、使用管理以及电子信息装备的配套装置中。其中,电子信息装备设计以及生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比电子信息装备在相关配套装备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机率要相对较大。在有关调查中,电子信息装备的实际应用中,那些新型的电子设备装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是由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部分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大部分是在应用中的使用管理阶段开始暴漏质量问题,而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由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以及生产阶段造成的。电子信息装备应用过程中,另外一部分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和电子信息装备的复杂性的增加,电子信息装备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于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护费用提高,而且也面临着一定的质量和使用完好问题。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影响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的错误操作或者使用、电子信息装备的生产等造成的。

2.可靠性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

2.1 可靠性工程以及与质量的关系

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主要是针对缺陷的一种预防以及对于出现问题的一种有效改正,是对于产品以及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它为了达到产品设备的相关质量或者可靠性要求实施的一系列建设工作。进行可靠性工程建设其实就是对于产品工程可靠性的确定和对于产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以及可靠性试验进行产品工程可靠性和产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获取保证的。其中,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设计就是通过对于产品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模型建立,可靠预计、分配和分析等实现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设计,以保证产品工程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可靠性的计划制定和文件制度的建设,以实现对于产品设备以及工程的设计、生产等阶段的管理。对于产品工程的可靠性试验主要是产品工程的生产环境以及运行应用等可靠性的鉴定试验,是进行产品工程可靠性确定有效途径。

在电子信息装备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可靠性管理是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首先应该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管理,通过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监控,通过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目标来逐渐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的可靠性的实现。在进行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管理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区别的划分,以能够真正的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的管理,保证电子信息装备应用质量。

2.2 可靠性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应用

电子信息装备系统是一项拥有较为庞大并且复杂的系统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性要求要相当的高,因此才能保证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来讲,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是通过对于电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运行的分析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相关纠正措施,可以避免后期的生产以及应用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对于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有一定的作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使用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情况选择的。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在进行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设计过程中装备的各种故障模式的分析,对设计中的薄弱环节的纠正,并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中的关键系统部分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质量的可靠性管理。保证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

3.结束语

总之,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中,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部分系统装备的可靠性,并不能够保证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同样并不代表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质量可靠。电子信息装备系统质量的可靠性管理是在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功能的可靠性维护上的。

参考文献

[1]杜晋军,李霖.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柳琳.浅谈如何提高电子装备的软件质量[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2).

[3]肖格.发展先进制造,跻身世界一流——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制造业获奖企业的持续改进之路[J].上海质量,2010(11).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小妮(1977-),女,山东威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KM201110772018)、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YB6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25-02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是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微电子专业、通信专业等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主要包括计算机、嵌入式、可编程器件、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本专业简单的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增强其实际工作的能力。[1]

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多从事电子制造业、通讯行业等,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对其专业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专业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教材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学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计划都不同、教材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教材内容常常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与实际严重脱节。如何能让学生对专业英语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在讲授专业英语课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与专业知识教学在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当前专业英语教学通常还是采用传统口头讲授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学习和文章的翻译方面,对口语表达和听力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使得原本就晦涩难懂的专业英语变得越发的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一、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进

在设计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方面,要强调专业课程基础性和新技术应用。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有典型代表性的经典英语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专业英语的上课内容除了包括一般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讲解外,还要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结合本专业设计内容展开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通讯电路”、“通讯原理”、“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可编程器件及应用”、“传感器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IC芯片设计”等。结合这些课程的特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分若干专题,每一专题涉及一个知识点及相关技术,这样既不失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先进性和趣味性。

1.计算机类英语

计算机行业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有大量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学生也需要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软硬件系统设计。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国外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的,需要汲取最新研究成果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便能够与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交流。[2]

计算机类英语设计课程时可以包括以下话题:Computer System Overview、Computer System Organization、Programming and Languages、Operating System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

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计算机制作方面英语视频介绍等内容,以帮助学生适应熟悉专业术语及锻炼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微电子类英语

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微电子学是现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微电子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微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设计软件系统,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微电子类英语设计课程时可以包括以下话题:DSP Engineers Move Toward Standard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Embedded Systems Programming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FPGA Basics、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s、System-on-a-Chip Designs Reuse Solutions、Semiconductor Device、Integrated Circuits。

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芯片资料数据手册等内容,以帮助学生适应熟悉专业术语及锻炼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通讯类英语

通讯行业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传送速度的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可迅速准确地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通讯类英语设计课程时可以包括以下话题:Digital Signals and Systems、Frequency 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Signals and Systems、Expert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irtual Reality、General Network Topologies、Data Communications、Overview of 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4.新技术英语

新技术英语设计课程时可以包括以下话题:Introduction to 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Top-down SoC Design Methodology、Moor’s law:the Future of Simicroelectronics。

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能反映专业技术发展动态的云计算、物联网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获悉最新的专业技术。[3]

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校内教材编写

根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国内外最新领域的研究动态,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相结合,编写出适合本专业的现代的专业英语教材。

2.多媒体课件制作

在课件中加入大量动画内容,形象展示所讲授内容,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印象。用英语录制实验现场,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专业词汇的介绍,更直接、更容易理解专业词汇的意思及英文表达方式。[4]

3.编制纪录片

一方面可以向学生展现专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关于电脑的纪录片,纪录了整台电脑组装过程,并配备了英文讲解,如关于硬盘的英文阅读:Computer’s hard drive disk save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it for a long time. The reading head reads the information. It is extremely precise. The space between the reading head and the hard disk is as thin as a hair. The hard disk is installed in its position within the computer。学生根据视频演示和英文讲解能够理解该段英语的意思:计算机硬盘用来长期存储传输进来的信息,磁头负责读取信息,它极其精确;磁头与硬盘之间的间距如头发般细微;将硬盘装入电脑相应位置。关于微处理器的英文阅读:A microprocessor is the brain inside the computer. It made up of microchip,on an electronic card. Preparing the chip to be installed on the card is a delicate and precise operation。学生根据视频演示和英文讲解能够理解该段英语的意思:微处理器被誉为计算机的大脑,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芯片组成;而将这些芯片安装在电路板上,需经细致而精确的操作过程。还有关于CCD半导体、计算机电路板、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电脑游戏、薄膜开关、掌上电脑、阴极射线管、麦克风、摄像机等制作过程。

4.教学方式的研究

在完成基本课程的讲授之后,每次可以选择某个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个人的见解,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向学生介绍科技英语的特点、数学公式的读法、科技英语专业词汇、常用英汉互译技巧、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复杂定语的翻译技巧、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学术论文的英文写作、科技论文标题的写法、英文摘要的写作技巧、求职英文简历撰写方法等知识。数学公式的读法如下:

xA:x belongs to A / x is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xA:x does not belong to A / x is not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AB:A is contained in B / A is a subset of B

AB:A contains B / B is a subset of A

AB:A cap B / A meet B/ A intersection B

AB:A cup B/ A join B / A union B

A×B:A cross B / the Cartesian product of A and B

x>y:x is more than y

x≥y:x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y

x

x≤y: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y

5.考核方式的研究

一般课程的考核分为卷面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对于专业英语课程,将研究一种既能督促学生学习,又能综合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三、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第一,解决好专业英语课程与对应专业课程结合问题。专业英语是对专业课程理解的进一步升华,所以选择好的选题是重中之重。选题内容不能抛开实际专业课程内容,对专业课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能通过专业英语既巩固专业课的学习,了解专业词汇的表达方式,又能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开阔眼界。

第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英语自学能力、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适当增加学生的课下学习以及通过网络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多看一些该领域专家的英文讲座和英文文献,突出学生的能力建设、知识探究和人格养成。

第三,通过多位教师编写、制作专业英语不同专业领域的英文教材及英文课件内容,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优势,使新技术能贯穿在教学中;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毕业找工作和再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设计出了适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专业英语课程。通过采取各类教学手段,不同教师来编写和制作自己熟悉领域的英文教材、英文多媒体课件、英文纪录片等,更贴近实际。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让学生能快速、高效、积极掌握各门电子信息类课程的英文专业词汇的表达、英文文献的阅读及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丁洁,吴冬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69-170.

[2]郭长友,等.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的讨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08-209.

篇7

[关键词]应用型 创新 培养模式 实践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39-03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新兴的现代技术科学,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却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主流,极大的推动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竞争格局,同时为新兴学科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沃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新学科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形成了电子信息学科群。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较量,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从而必将冲击传统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教学体系和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 [2]

一、优化培养目标,明确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伴随着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现状而提出并得到发展的,其侧重点是工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统计3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电子信息学科学院的设置,有如下特点:首先,人才培养学院的设置采用多学科并存,互相促进和补充的方式,往往把计算机技术、电气类专业、通信工程等放在都在同一学院;其次,统一学科平台培养,打通相关学科的基础平台,同一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在相同的基础平台上受教育;第三,实行学分制,严格推行选修课和必修课制度,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大;第四,按学生个性实际,因材施教,多种培养模式并存,本科统一招生,分出层次培养,向社会输出不同类型和要求的人才。[3]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大量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和制造技术,加大了市场对从业者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多类型科技人才需求,也适应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4]

世界范围内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的个性化差异。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现状,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更趋明显,从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应用服务等各色工程技术人员都有较大需求。具体到电子信息学科,其快速的技术更新换代,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尤为明显。应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查和数据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这些重点制订教学体系。

二、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深入分析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发展和区域经济现状,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改革和确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总体架构,规划和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如下功能。[5]

1.针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设置相关的实验并明确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知识广度。

2.构建利于学生长期乃至终生学习的实践技能总体架构,力争使学生融会贯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吸收跨学科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工作和应用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前因后果,具备基本知识容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讲授时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因地因时制宜。

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下大力气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此,需要构建多门课程有机联系、灵活运用的专业知识点网络,构建课内、课外融合的知识集合,构建理工、人文互相促进的知识侧面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知识框架。目前电子信息类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到困惑:

1.知识太抽象。在电子信息学科,像信号与系统、电磁场、通信原理等课程都是专业核心课,其知识体系依赖于数学建模和分析,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而实际问题解决需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

2.虽然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很普及,但计算机编程能力依然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素质,包括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单片机、DSP等智能芯片,网络协议,图像编程更是适用性技术,如果编程能力跟不上,就会造成专业应用能力不足。

3.系统化、网络化思维的建立需要学生对多门专业课形成系统,因为课程知识的组合能力决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尽管设置有一些精品课、课程群,但是其有效作用需进一步整合和提高,特别是应及时应用和更新知识补充。

4.在全社会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学生往往抓不住实际创新的“点”。

由于这些原因,可能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训练,可是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以后却感觉知识大多用不上,特别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例如,学生学习过大量的电路设计和分析,但在面对实际应用时却不会设计电路了,有时就直接使用书本上讲过的电路。然而书上介绍的电路往往是较长时间以前的验证过的知识,有时是过时的,其大小、功能、性能有时是不合适的,甚至有些地方可能是不合理的,这样就会造成加工好的PCB电路板调试时可能会出现问题。还有大部分的学生就认为从网络上下载的东西是正确的,不认真甄别就拿来直接使用。

为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重视这些不足,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努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更高的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需强化几个训练:①借助课内实验,使学生明晰基础理论;②突出三个世界信息转化,凝练算法思想、熟练掌握开发环境,提升编程能力;③建立各级各类实习实训基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得到预备训练和实战工作的机会,将来在工作中就能尽快适应。

三、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构建适于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应紧紧抓住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瞄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趋势,跟踪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形成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6]

(一)整合与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基础扎实,宽口径培养,应用型创新”的原则,构建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核心课程的特色化,加强前沿和交叉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软件与硬件、能力与素质平衡发展。

2.深化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基础课的精品课程或精品课程群。开展“软件开发类课程群”、“系统集成类课程群”、“电子产品研发类课程群”、“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从而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3.开设“应用型创新拓展课程或讲座”。聘请校内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上课,从生产实际出发,启发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二)改革和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减少和优化验证型实验,在明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精简验证型实验的内容,优化组合多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如把数字逻辑、模拟电路与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性课程设计;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原理的验证实验结合,形成综合训练等。探索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的可行性和实现机制。

2.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可规划为教师案例式和学生自我规划式,可以涉及多门课程知识,个别试验可以充分论证后形成创新项目或创业项目,也可与社会上的相关的学科专业竞赛相结合,如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即可以综合应用知识,又可以形成创新团队,孕育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获得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均可取得学分。

3.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除了传统的在实验室借助设备实验模式外,可以结合论文、调研、综合性设计、参与科研和生产项目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在实验方法上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设计和模拟、虚拟仪器等多种手段,学生可自主开发虚拟实验相关的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既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也充分考虑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最新技术的应用。

(三)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和知识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系统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但有一点必须把握,这种变化的知识核心是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相关和计算相关,宏观上就是硬件和软件。如何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工程实践教育就成了一个试金石。例如机电一体化作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产品不再是单独的“机械”,也不是“纯电子”,而是一个机械电气系统,是由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集成的产品。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和知识渗透问题,是各级各类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

四、抓师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首先着力建设好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切实重视“双师型”人才,争取做到科研和教学并重,以教学为中心。目前有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有的高校强调教学但或多或少忽略教师的实践水平,这对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有负面作用。所以,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或培养原有教师时,除了关注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应该特别关注其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不单单是科研水平和论文数量的量化,更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就是不仅要求教师有学术性,而且要求教师有工程实践性。

高校在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还应最大限度地用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共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

另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指导,特别是创新理念,学校、学科领导应与时俱进,接受创新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积极引领和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营造自我和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等。大学作为知识传承和再生产的主体,应紧紧围绕知识和传授知识,以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追求知识创新。[7]

五、结束语

我们应明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要聚焦人才培养,转变思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学科产业发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等的合作,实现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科融合,强化基础课程,增加拓展课程。

当然,由于电子信息学科专业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因此这个过程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 注 释 ]

[1] 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邱捷,胡增存,等.国外著名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神显豪,李亚娟.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地方工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篇8

论文摘要: 本文对目前高等职业类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运用内容教学法(cbi)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内容学习于一体,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引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高职院校传统的、基于专业的课程正逐步转向多学科的、基于项目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某一专业学科的目标,而是以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为目标的超学科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1电子信息专业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生的主要生源是高考中分数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不高,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应试教学模式对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在完成相关的考证之后便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因此,学生到毕业时英语水平与基础阶段结束时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达不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的要求。 

1.2 教学方法机械性、授课方式单一目前,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围绕着教材展开教学,主要进行文献的翻译,一般是教师先读句子,然后解释一些生词和专业词汇并将句子翻译成中文,教师容易陷入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课文翻译课,教学的重点过于集中于专业词汇的英文解释和英汉翻译的训练,以至于有些学生在经过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仍旧错误百出,不了解工程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日常英语的区别。 

1.3 专业英语师资水平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主要是相关的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较深的专业功底,但英语的语言功底欠扎实,主要表现在英语的听和说方面。但如果以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的话,会对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cbi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模式 

2.1 cbi的基本理念cbi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当学习者把语言作为获得信息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学习目的时,二语(或外语)学习会更加成功,所以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语言为中心。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过程中习得的。②语言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因此,教学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并完成真实的任务。③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取新的信息。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和情感需要,要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和个人发展需求。 

2.2 cbi常用的教学模式cbi常用的4种教学模式是: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s );保护式专业教学模式(sheltered subject matter instruction);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 

3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cbi模式的具体实施 

cbi把外语学习的焦点从以往传统的注重学习外语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专业内容来掌握某一外语技能,是外语和专业内容学习的综合。 

3.1 教学材料的编写教学材料是cbi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学材料的编写,可以由企业人员、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编撰教学材料。开展对电子信息专业领域中真实语篇运用特点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编写、改编教学材料。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将来得工作岗位来选取教学内容,内容要求难易适当、图文声像并茂。具体的内容可以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技术文献、产品或仪器的使用说明等,内容上要兼顾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资料来源可以是网络、国外职业院校的教材、报纸、杂志、欧美教学声像制品等。 

3.3 教学方法的应用①分组开展教学活动。在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后,按每组高、中、低层级将班级划分为小组,并设置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协作意识。②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音频、视频、过程实录录像回放等呈现方式来介绍电子信息专业知识。③设计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尽量模拟真实的任务或岗位,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的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师生之间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多角色互动。例如,创设设备安装现场、接待外宾、小型会议等场景。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骤都不能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来自觉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型研究课题。 

3.4 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解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给以成绩的评定,并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例如开展几次词汇默写、翻译练习、口语交流等。 

4结束语 

cbi模式下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超学科的项目导向,而非单一的专业导向,以特定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导向,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语境,强调“做中学”,以实践、研究为导向。要实现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cbi模式下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因该是一种很适合和有效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4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演进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全面推进[1,2],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他们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理论课程教学到实践实习实训等,都突出应用性特色。在国家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轮又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建设,各高校从办学规模到专业设置,从实践性教学到人才培养质量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不尽一致,有些学校占住发达地理优势发展迅速,有些学校根据地方需求发展地方性;另一方面,各校各专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如一些传统性专业,不如工学专业发展迅速,面临招生和就业的困难。这些高校每年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各个学校各个专业人才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不一样,归根到底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不尽相同。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文件,各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4]。事实上,人才质量是高校发展之核心和关键,怎样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就要涉及到一个标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着力寻找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刚要》有明确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根据《刚要》精神,我校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对地方经济开发区、周边人才市场和沿海城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对一些重点、一般和同类应用型高校相关专业也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制定出了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工程、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与加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围绕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客观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这个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制定标准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需要进行大量社会调研和人才调研,高瞻远虑,才能寻找出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性和本质要求。

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时代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必须符合时代性原则,即标准要具有实时性,不能将以前的标准直接搬过来用。以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培养为例,当今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应用型人才要具有一定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而电子产品开发和早期的含义已不一样,人才的能力要素要随时展而变化。

3.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共识性原则[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共识性是指标准应该得到大家的一致共识。以电子学科来说,制定标准要由大家共同参与制定,不但是本校同行,还要有校外电子学科专家论证,同时还要有电子企业专家参与制定。要符合电子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得到的标准大家应该一致认可。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全面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全面性是指标准应该从各个方面反映和体现人才质量。不能只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光涉及到学习理论成绩方面,还要涉及德智体美劳方面,特别是电子动手实践方面;不但是人才主体方面,还要涉及与主体有关客体方面,如师资队伍质量、学科实验实训室建设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质量等等,人才培养应该是在一个立体空间中实现。

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可操作性是指标准在实践应用中能够方便执行,能够容易操作。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分类要明确,层次分明,应该确定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等等,各级指标尽量量化具体,语言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力求准确具体。

三、电子信息类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构建

根据以上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原则要求,本文结合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不仅根据人才能力要素,还要从与人才能力相关的诸要素,如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共同构建电子类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本文拟定从六个方面构建一级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实践性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质量标准。这几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要素,它们都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并在一级指标下进行分级得到更细化的二级指标。

1.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两个二级指标,是标准建设的主要指标。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符合学学校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定位,是否符合电子信息专业特点;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应包括:能力模块设置符合目标要求情况;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实践性学时学分比例情况;教材选用情况等等。

2.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公共图书资料建设、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图书馆网上资源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等二级指标。公共图书资料是指公共课程方面的图书资料数量;专业图书质量包括电子类专业课方面的教材、教辅资料、专业杂志等数量;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包括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情况,其质量直接反映教学团队力量和水平情况,该资源直接能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方便使用。

3.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数量、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等二级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可以通过调研国外应用型高校专业和国内同类学校专业,确定最优化的师生比例指标;师资结构指标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学历学位结构、企业专家比例、双师比例;教学水平指标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教案情况、教师教学成果情况等。

4.实践性教学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电子竞赛组织参加获奖情况二级指标。该指标反映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实验室建设指标包括基础实验室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综合性实验室建设,而实验室中实验台套数、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比例要具体细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标包括基地数目(校内和校外)、基地规模(一次容纳学生数);产学研合作建设指标包括产学研项目合作、申报专利、产品开发等;电子竞赛组织参加获奖情况指标包括参赛数目、参赛级别和获奖情况。

5.教学管理建设包括教风、学风、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督导等二级指标。教风指标包括师风师德和敬业精神。前者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治学态度、执教情况、教书育人情况和学生评价情况;后者包括遵守教学纪律情况、备课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管理学生考勤和课堂教学气氛情况。学风指标包括学风建设情况和学习纪律情况。前者包括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体与执行情况等;后者包括学生管理措施、学风考风和违纪现象。教学过程管理指标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实践性竞赛的组织管理。教学督导指标包括双导制(高职称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建设、督导组建设、督导效果。

6.人才质量包括大学生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水平和综合能力等二级指标。道德修养指标包括学生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和学生遵纪守法情况;知识能力水平指标包括学生基本理论水平情况、实践创新能力情况、毕业论文或设计质量;综合能力指标包括获得各种证书情况、大学生身体素质、就业情况、社会声誉情况等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质量遵循的客观性、时代性、共识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原则,全面构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获得具体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相应细化指标,构建的质量指标标准能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作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建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指出了具体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9.

[2]苏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质量政策研究[J].2011,(3):22-2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篇10

电子科技的诞生与发展毋庸置疑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隐私与信息安全以及发展基于信息安全的财产安全的担忧一直都没有中断过,这就是电子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对这些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看法。

【关键词】电子科技 风险 分析

电子科技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一直引导着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业中的机器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电子控制,交通管理中信号灯以及摄像头的应用将交通警察从烈日与严寒中解放了出来,学校的教育依靠着多媒体的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进步,就连之前我们一直发愁的火车票业务也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实现了网上买票。所有这些,都是拜电子科技的发展所赐。然而,在我们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个人隐私的透明化、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个人财产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这就是电子科技发展过程中为我们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是电子技术本身发展的风险。

1 电子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公开化风险

现代社会的快捷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的更近,信息的网络化使得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全世界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然而,就在我我们方便的了解到别人的故事时,很多人开始担心,个人的隐私已经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暴漏在公众视野下的危险。电子技术的发展首先使得记录工具比如录音机和摄像机变得异常的先进与方便使用。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电子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个人正在慢慢地变得透明,始终能够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自己的背后。

对安全的考虑牺牲了我们对自由的向往,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电子科技带给人类的风险,就是个人的生活已经被迫融入到集体中去,任何人都仿佛置身于一个玻璃的房间当中,个人的隐私已经完全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恐惧。不幸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每个人个性的崛起,整个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也变得越来越浅薄。为了安全,我们必须要加装更多的摄像头和监控设备,这不仅是出了事情我们可以迅速找到证据,而且对于很多不良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这样一来,个人的隐私就越来得不到保障了,这样带来的其实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无论如何使无法用电子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的。社会将其中的每个人互相联系了起来,但是每个人除了具有社会性也就是公众形象,同业也具有私下的个人形象。个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多人是不愿意进行公开的,但是在无孔不入的电子信息时代,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悲哀,解决心理上的安全与身体上的安全之间的平衡,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够做到的。

2 电子技术漏洞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

电子信息在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漏洞为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损失。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密码全部存在于大的依据电子技术发展起来的存储器上,而这些存储器的保密效果的确是不敢恭维的。无论系统运用这样的加密技术,总是能够被一些不法之徒攻破。历史上著名的黑客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应用曾经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或者军事系统造成过巨大的伤害或者威胁,更别说个人的信息了。目前屡禁不止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使得我们都开始怀疑电子技术为我们带来的是方便还是骚扰。计算机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个人信息变得更加的集中,那么对于用心不良的人来说,这是更好的机会去盗取别人的电话号码、邮箱号或者一些在公共空间使用的一些聊天账号等。由于手机基站的搭建十分简单,很容易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垃圾短息的强制发放,使得很多人虽然咬牙切齿但是又无可奈何。个人账号合格手机号的泄露导致铺天盖地的推销广告和垃圾短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诈骗的方式欺骗一些电子信息技术了解不多的人,这样的事件还时有爆出,使人们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提高了警惕。这种情况下我们屡见不鲜,并且很难找到充分的证据来对这种违法犯罪进行指控。对于这部分的犯罪目前虽然已经有侦破的可能,但是要彻底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大的网络公司和游戏公司对于用户信息的大规模泄露事件时常发生,尤其是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的泄露为个人的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十分值得人们关注。

3 电子技术对于财产安全的风险

银行系统作为现代商业和工业的资金来源和储备的地方,对于电子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的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就如同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类似,背靠电子系统的银行系统的漏洞一旦被攻破,信息化越是发达,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大。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地严峻。由于各种的原因电子商务参与者面临财产等经济利益的风险,前者包括客户的银行资金被盗、交易者被冒名或者财产别窃取等,后者比如信息的泄露、丢失、使企业的信誉受损等,都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财产安全的问题有多个来源。首先是硬件层面的问题,包括硬件和软件未及时升级以及各种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漏洞,第二个原因是应用层面,包括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贫乏以及网络攻击和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的行为。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统计,去年我国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有80%以上是以窃取信息等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这些网络攻击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被盗,资金被窃取,也可能导致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效率下降甚至崩溃。

归根结底,造成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于电子信息时代下对于生活方式转变太快带来的不适应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科学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只有转变自己的观念,同时着力建设更加有效严格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对这些风险进行监控和制止。

4 总结

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包括个人的隐私的泄露、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个人财产受到的威胁等。科学的问题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也要求我们全体公民对电子技术进行积极地了解,从心态的转变和管理的层面对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进行客观地认识和有效地遏制。

参考文献

[1]张雷.电子数据及其使用规则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2]杨利.当今金融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10).

[3]王晶晶.我国电子技术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运营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