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5:2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光如白驹过隙,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十几个年头,一路跋涉,一路艰辛,现在又迎来了新课改的狂潮,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总体来说,我感觉课改就象我从教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在浅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和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二、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使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学习知识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及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教“淹”时,我用“水大好发电”。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一个学生讲“彪”字,他走上讲台后,说:“老虎掉了三根毛”,便将“彪”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绿叶的梦》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田园里,让孩子们在田野做搜集绿叶,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标本、玩具、饰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采集本展览等。来评价学生,多一种衡量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口头评价。如“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②作业评价。如:“你真行”“正确、整洁”“小书法家”等,定期发放
“进步卡”。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应向孩子们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朴归真。 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总结。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地位
一、能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表达上比较浅显,并且,在语言的选择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也非常的形象、生动,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的运用上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要能够有丰富准确的语言,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引人入胜。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到文学语言的魅力,不断地体会和总结,让他们在以后的情感表达上也能有所提升。学生通过对文学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学习到相应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对于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儿童文学作品还对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表达还有故事情节的设定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故事内容的设定应该能够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动和形象,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品德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文学故事中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接受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道德标准的树立,并且,一些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停地对故事充满幻想,才能让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进步。
总之,让儿童文化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然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能发生差错。其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进而还要深层次地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包括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理论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是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口语化语文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达情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字语指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教师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教学问答
在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极其推崇问答教学,并发掘著名的“精神助产术”教学法,他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不是把现成的表面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思考,在对方的积极思考中,那些潜长于内心的真理逐渐祛蔽而得到敞亮。
一、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课堂提问情况分析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其本身暗含着一种学习策略。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提问等形式试图引出言语反应,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为中心展开,学生无疑成为被动的灌输对象;重分析轻感悟,重结论轻过程,让课堂失去了互动和活力。而国内学者新推出一种“反映-思考-反馈”的IRF循环结构对话教学模式改变这一现状,单项教学变为双向对话,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课堂提问教学的多方位、多层次、高效性发展。当然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这源于教师没能熟练操作这一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在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对象、类型、顺序、时机、效应、层次及意外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启而不发,思维拔高,重点不清,无关联性,问题泛化,无实效性的问题,还会产生问题设计不当、问答过程失控、言语方式错位、提问对象偏失的现象。
二、从宏观角度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首先需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课堂提问,这里分两方面去探讨:
(一)理论方面。教师需要深刻理解问题的内涵、分类,结构,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分析教学过程和策略,运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方能取得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常把问题分为知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等类型,每类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也体现不同的思维技能;我们结合IRF循环教学模式,合理设置问题结构——纵向逻辑结构、横向逻辑结构、树状逻辑结构,清晰的说明提问序列是按照对问题认识的规律来展开,还是问题结构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或是顺应学习者的情智特点来展开,再根据教学情况和行为特征分配好问题的类型——封闭型和开放型。
还要考虑高水平提问如何促成有效思维,那么教师还需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推敲及深入判别,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问策略。
(二)实践方面。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聚焦问题的清晰性、精确性、确切性、原创性和复杂性;按高低水平,对封闭型问题可先问识记层次问题,再问理解层次问题,接着是应用层次问题;对开放性问题先问分析层次问题,再问综合层次问题,接着是评价层次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时,提问从导入课堂开始,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验证性问题理解文章主题,进入段落学习时可提出限定性问题理解段落内容,在分解段落时可提出支持性问题来分析其结构和重点,在重组段落时提出综合型问题,在总结大意时可提出探询性问题,在回顾文章时可提出评价型问题。
三、从微观角度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探究”过程中,问题本身具有诉求性、探究性、互惠性;所以教师首先应把握好问题本身,接着是提问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必须把握四个环节、十个细节:
(一)四个环节,诱问和发问要精准;诱导和助答要深入;追问与转移要迅捷;反馈与引申要切要点。
(二)十个细节。第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发问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选择问题类型发问方式——“是什么”的判别型、“怎么样”的描述型、“哪些”的整理型、为什么”的分析类型、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第三十提问的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增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四是从学生特征、状态,知识特征,教学视角把握提问的时机,第五是注意提问的层次,尤其是小学语文推荐用实践部分的层次法提问;第六是关注提问的效应,即学生的反应及回答效果;第七是注意意外的情况,教师并不总能把握好学生的回答,应学会及时应变;第八是问题的关联性,要紧扣目的和主题;第九是提问的小结,总结性讲述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为清晰明朗;第十是提问的效果反馈,教师可以学会祛蔽扬长。
四、深度对照不同等级及教学熟练程度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及经验总结
教师的发展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能够迅速地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而熟练型教师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稍嫌生硬,普通教师则更无法熟练掌控课堂提问。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所具有的复杂的认知技能和即席创作的能力,是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朝一夕难以掌握,所以每个教师要找到自己的参照对象,在比较、学习、反馈中成长,切忌模仿,而应从深层次去内化自己的课堂提问技能。
结语
新课程小学语文已不满足于传统机械式教学模式,而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提问-探究”成为最重要的策略。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宏观管教读取把握课堂教学;从微观角度去把握提问教学细节,再与更优秀的教师交流对照中逐步提高自己,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 J].学科教育, 2003(1)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做到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好语文知识,同时又要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抢时间,让学生全面均衡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自新课改实施起,就不断研究和实践在农村地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扎实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课前扎实备课,高效课堂的实现也依赖于此。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都忙于批改作业,将学生作业的完成好坏看作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批改作业上,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是依靠现成的参考教案盲目随意地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有效建立。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众所周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城市,有着更大的教学困难和障碍。因此,我们语文备课组一致认为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课前有没有扎实备课。
(一)重视研读课标要求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最好教,这是因为他们都忽视了语文课标。在备课之前,必须做好对课标的研读,然后根据要求将课程标准分解到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甚至是每节课中,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二)重视课本内容的鉴赏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品味文章,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点对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更为重要。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阅读量相比城市孩子较少,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个差距的弥补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读透了文章,才能给农村的小学生讲透内容,才能做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缺乏这些设备的情况下,有些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困难。因此,需要在承认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教学资源,用类似的农村资源去替代,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行为上,尽可能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地区学生相比城市孩子,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以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和要求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合理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相比传统教学的一大理念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语文教学。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再感到胆怯和羞涩,保证他们能够以更加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二)及时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适时地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当然,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随意化、扩大化以及无原则化。同时要明确,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表扬,教师要明白适当的批评也同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功能,要做到批评与赞赏相辅相成。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双边互动的,这点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8):19.
[2]李秀云.关于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15(7):101.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创设环境;乐趣教学
一、教师要主动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课文实践,设置情感教学,让学生心里对语文有深切的认同感,能够欣赏语文的美丽与丰富,学生有了兴趣,有了认识美、追求美的心灵趋向,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创新地学习,将学习课文蕴含的丰富思想,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深刻领悟,形成自己的个性。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文化的美,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精神受到洗礼,对语文课自发形成浓厚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生素养。如,在教学长春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关于秋天的美丽、凄凉、诗意、温暖、凌乱、精致的图片,如,香山的红叶、沉甸甸的稻田、羊群、背着小孩的母亲、放牛回家的小孩、秋水的精美等,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作者生平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可亲可敬的朋友,然后出示他的图片、他母亲的图片,特别是在地坛照的秋天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会很容易被老师所描述的秋的意境感染,用心去感受一段秋天的让人心碎的母爱。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个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记得有一个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这样说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实际,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培养感情。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堂性灵的形成,不在于老师,而在于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也不可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培养自己的个性。如,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自己揭示课题是关于一个孩子对于母爱的后悔与怀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心领会,并让学生把找到的问题答案在课文中用铅笔勾画出来,感受深刻的地方用感叹号标注,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着重从各个方面提炼课文的多个主题,课堂上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在语文大背景下,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日常积累的经验,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对大家有分歧的问题进行相互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情感的丰富、母爱的伟大、无穷的智慧。这样的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讨论中,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问学生:“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爱。”然后我们会让他们讲讲关于他们日常生活中,母爱对他们的爱的故事,并列举历史上关于孝顺的故事,感染他们的心灵。最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总结,使他们对这篇课文中秋天寓意有了深刻、感人的理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培养思想与个性的殿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陈焰.小学生语文课文阅读与性别意识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7
在构建课外实践活动时,我们应遵循五项原则:一是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二是基本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三是适应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乐意参加,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是现实性,即实践活动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容易操作和实验,易于接受;五是科学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科学规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创造。在实践活动的方法上,我们采取观察、调查、个案研究、实验操作、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倡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信息,并选择判断,解释和综合运用所获信息,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有报刊、电脑、电视、电影、课外书等,小学生可运用这些传播工具汲取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接受信息,还要获得课外的最新信息,这样才让学生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最新动态,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还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四、老师要加强对活动的指导
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其原则是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方法。就拿我班的阅读方面来看,我认为要与课堂的阅读教学相结合。本来小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强,渴望通过课外阅读来学到更多知识,知道更多事。语文课本里讲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知识和童话、寓言的课文,占的比例较高。通过课堂教学,同学们对它们已有一定的了解,追求新知识兴趣已被激发,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同学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中。比如,六年级有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同学们已对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所感染,为此我则向同学们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让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对童话中幻想的认识,并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写的方面
1.组织写作小组。可将班上写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写作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举行写作知识讲座,进行写作指导、作文观赏、写作练习;组织小组成员走出校门,进行参观、游览、访问;到社会大课堂去获取生动实际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记日记,写周记是学生练笔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记日记,写周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坚持把每天每周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这种练笔取材于生活,学生用自己的话,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写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办板报、墙报和“小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动手开辟“语文园地”,创办“语文小报”“园地”,采用板报、墙报专栏的形式,“小报”由学生手抄或刻印。学生自己组稿改稿,自己编排设计,自己书写美化。学校对各班“园地”“小报”定期组织评比。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细心办事的好作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六、开展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功,要达到牢固掌握,得靠较长时间的实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多的从事实践的机会,诸如尽量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阅读的书报,联系实际经常学习观察生活,适当搞一些练习说话和作文的活动,这无疑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益的。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1 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把握古诗词整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把握教材中的不会字词。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应该拘泥于翻译古诗文,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这些字词,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古诗词的大意。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诗人在首句中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其中“潋滟”对于学生而言一开始可能不理解,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或者通过查阅字典弄懂这个词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讲课时就不要总是去讲这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了,避免宝贵的教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诗人在饮酒西湖之上时看到的西湖美景,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西湖的风景,让学生去领略西湖堪比西施的美丽,体会诗人的愉悦感情。
2 把握同题材的作品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恰然自得的。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策略二:抓住“诗象”,在融情想象中悟情: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由此及彼,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笔者在教学《示儿》时,抓住一个“悲”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诗人死不瞑目,老泪纵横,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3 节奏活动吟诗词
古诗词极赋声律美、意境美和节奏美,多种形式的朗诵,既避免教学的枯燥陛,又使诗词诵读指导多了一份灵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3.1 配乐诗朗诵。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给古诗配上适当的音乐,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音乐的选择一定要与诗词的意境相契合。曲笛的音色优美、淳厚、圆润,善于表达婉转、细腻的作品。如:王维的《相思》;古筝表现力极丰富,既能表现寂静的夜晚,又能表达欢快、热烈的气氛,还能抒发赞美美景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箫音色淳厚柔和,优美典雅,善于演奏悠长、恬静、抒情的作品。
3.2 拍节奏说古诗。古诗本身是有节奏的,而节奏也是音乐表现的一种,但如只用一种节奏诵读古诗,孩子们很陕便会觉得没趣,所以我尝试将不同的节奏加入到古诗中。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也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
4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
基于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意义以及现状的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4.1 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充分了解古诗写作背景是准确把握作者要传达的主旨思想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却忽略了这部分的教学。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就是让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的境地进行深入的剖析,以达到在情感上与诗人形成共鸣,更好的把握古诗的主旨的效果。在充分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后,学生也会更容易的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师;书法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3501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瑰宝中的一朵奇葩。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怡情养性、培德修身,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势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书法修养
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和落实,必将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深刻影响。但缺乏能胜任书法教学工作的师资也成了制约书法教育的瓶颈。
谁来担任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呢?虽然校外书法教育机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校内学生而言,这点作用可谓杯水车薪。学校外聘书法教师,效果难尽如人意。语文教师应成为书法教育的主力军,因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书法是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且对书法教学提出了总体的和分学段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迫在眉睫。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书法修养的方法
1.要勤练“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并向书法家、书法教师、书法爱好者请教
写好“三笔字”是合格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提倡教师每天至少练字20分钟,把“三笔字”练好。练字要根植传统,取法乎上。练习之初会进步比较快,过一段时间之后,会进入迷茫期,如果这时候能有水平比自己高的教师进行指点,定会进步很快,要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揣摩他们的笔法、章法、布白、钤印等。名师的指点,可以帮助自己发现缺点和不足,也可以指出优点和成功之处,天长日久,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也会与日俱增。古今书法名家莫不是踏遍千山万水去寻访名师,虚心求教的。今天便捷的通讯方式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天南海北的名师交流。通过网络,加入QQ群或微信群向有名的书法家和名师请教便是一种好方法。
2.要学习一点书法理论知识和书法史知识
教师要通过读书了解书法理论知识和书法史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底蕴。古今书家,他们不仅长于创作实践,也精通理论研究,并有书法论著传世,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看一些书法理论文章,例如刘熙载的《艺概》、孙过庭的《书谱》、当代何满宗的《中国钢笔书法概论》等,对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意识大有裨益。还可以订阅一些书法类专业报刊,如《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有了书法理论的指导,习字就有了源头活水,水平提高便水到渠成。
学习中国书法史,可以读一读《中国书法史》或大学的相关书法教材,以提高书法鉴赏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开阔视野。
3.要学一点书法教学法
开展书法教学既要从大处着眼,从书法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场地设备、书法教学实施、书法社团组建、组织和策划小型书法展赛等方面把握书法教学,又要从小处着手,从软硬笔笔画教案、偏旁部首教案、结构教案、书法作品通篇布局教案等方面考虑,更要用心设计课中活动的细节,让书法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在书法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容量;要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学习书法的状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4.要写一点书法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真正着手书法教W后,应订阅一些书法类专业报刊,如《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语文报》(书法版)《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要多动笔,善于总结经验并进行教学反思,把书法教学中点滴成功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便可积沙成塔,学生的进步会不断激发教师思维的火花,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甚至可以在报刊上发表。在课后及时写教学反思,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坚持写书法课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其益处不言而喻。
5.要积极参加书法比赛、参观书法展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式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教学方法历来不乏研究,但随着提问成为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和时展所提出的高效要求,研究的重心移至“有效提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效课堂提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日益关注,但目前仍是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还有深入和拓展的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引进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学者的理论阐述及广大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提出有效提问的应然状态,针对性地制定出明白易懂、可操性的提问策略,改善教师的提问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1.1缺少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关注
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不难发现总会有一些无关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在常态课上,问题的提出完全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形成了随意问的局面。这种类似于“拉家常”的例子举不胜举,“你们中午吃的什么呀、“刚才下课都在干什么”这样的提问话语总是充斥于课堂,教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问完了也就没有了下文,其实很多问题都与教学无关,这种提问的无效也就显而易见了。
除却完全抛弃教学目标的提问以外,在提问中还存在着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一现状。新课改提出了教师可供参考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由于更方便于教师进行操作,且效果的显现是明显而快速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相对而言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并且见效的,同时在评价上也难以把握,致使教师在制定提问目标的时候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导。相反的情形也大量存在,教师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促使学生参与的氛围,于是整堂课都呈现出热热闹闹的场面,而课后对学生的检视却发现学生毫无收获。总之,课堂提问游离于目标的两处极端上,难以做到较好的兼顾。
1.2不当的语言表述
问题的作用往往是通过问句来提高。问句是表述问题的语句形式,问题的思想内容借助问句来表达。而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无法达到有效,与教师所提问题的语句形式密切相关。问句语言本身的不清楚、不简洁等,对问题的质量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语句表达存在这样一些状况:
(1)问句中的概念不清楚。由于教师的提问中缺乏背景性知识的支撑,往往容易导致所指的对象不确定,便使学生在接受问题后造成理解上的分歧。例如有教师提问如下:“黄河是怎样产生变化的?”,有的学生致力于从“怎样才会使黄河产生变化”的角度回答,有的学生则回答了“黄河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因问句中概念模糊,从而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2]。
(2)问句中相容关系的词项以不相容的关系提出。依据逻辑学的解释,如果两个词项的概念其外延有重合,即它们指称的对象至少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则称两个词项之间有相容关系。两个概念明明是相容的关系,但由于是在口语中使用,而教师往往也是即兴组织语言提问,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择词使用,也就出现了相容关系的概念却以不相容的关系来提问。
2、促成有效式提问的策略
2.1在观念上树立关爱和公平意识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爱,树立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教师不宜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目的和手段,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漠视有些学生的课堂需要,要摘去有色眼镜,一视同仁地对待;也不能把没有担任职务的学生贴标签为“不愿主动和积极”,要鼓励最大范围的参与。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其中;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疑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编排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座位,如马蹄形等。教师树立了关爱和公平的意识才能让各个层次上的学生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教师的提问才会朝着有效的方向进行。
2.2优化提问的语言
言语交往是课堂内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其中教师提问的语言是传达信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通过书面言语来设计问题,运用口头言语去陈述问题。教师提问的语言不仅应该具备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一种以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境性语言,而且还应同时具备独白言语所特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和无逻辑。因此,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具体和有感染力。
在确定了提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后,教师设计问题时最后要做的就是构思问题如何表述。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将问题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写下来,即通过书面语言来设计问题。书面语言形式的问题由于经过教师充足的时间准备和细致周到的思考设计,相较即兴的口头提问,至少在语言的表述上其有效性将更胜一筹。
慎重地选择措词。首先,每一个词语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含义,要切中要害,不能打球,不能存在有歧义的理解;其次,每个问题应当只包括表达意义所需要的最少的词语,尤其是以口头形式提出的问题,这一点更为重要;最后,所选择的词语应当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适应,忌太过生僻和深奥。
3、结论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提问被认为是“教学的生命”,而课堂提问也被看作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佳题材之一”,有效的、优质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