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13:2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语文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语文教育总结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11年高考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闪光点,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其次,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现状,制定合理的目标,我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上高等大学,而是掌握一门技能,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再次让他们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之类的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寻找机会表扬学生。三、严抓教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最后的三个月的复习中,我紧密围绕备课组的复习备考安排,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评讲课前经行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细讲解,对典型的错误进行个案分析;特别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在做 “试题评讲”时,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尽量全批全改。要求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

四、狠抓了“提优补差”工作。 感谢领导对我的工作支持

 

,感谢学生对我的配合,让我艰辛而快乐地走过了那样一段值得我久久回忆的苦辣酸甜的岁月。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会继续快乐地奉献我的才智与汗水。

 

篇2

二、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交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探究。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文中的很多作品皆为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渗透与加强了传统文化教育。

四、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很多同学都有练笔的习惯。写作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练笔相结合。通过多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涌现了不少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文章,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养成了不写就难受的好习惯。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获得人文浸润。一方面,我根据“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组织引导学生课外读经典,课内进行交流。阅读体验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为此,不少同学对读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面,师生互荐短小的文章在班上朗读。有些文章文小义丰,一个小故事能引发不少思考,一粒沙能反映一个世界,能引起深深的共鸣。《读者》《青年文摘》《小品文》等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必读刊物。

六、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可享用一生的学习习惯。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有些作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相互讨论,深入探究问题,老师只是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篇3

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1语文要背诵的东西很多,同时需要教师拥有很高的文学涵养,这样进行教学的时候才会更加生动,在高考中,语文占的分数很高,所以学生要想顺利通过高考,必须学好语文,这也让老师有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我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及学校的发展需求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索求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

二、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层面,高一(9)班总体基础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并且书写潦草,错字较多。

高一(1)班基础薄弱,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2.语文积累层面,两个班阅读面都较狭小,阅读量少,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3.语文思想层面,除少数学生对语文有较大兴趣之外,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尚未形成积极的认识,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够高。

4.语文素养层面,除少数同学外,基本上只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未想过语文与素养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所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2.从高考层面吸引学生对语文的重视,掌握学语文的方法,激发学好语文的愿望。

3.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角度,激发学生加强对语文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升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及热爱。

4.引导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5.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教材的学习为主线,适当扩大学习面,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识。

2.精心设计教学,落实课前预习,精心设计课后巩固作业,做到精要简略,思路清晰,要点齐全,重难点突出。

3.适当开展课堂活动,在学生的说、读、写等能力上下足功夫,突出点,带出面,从而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4.树立读书的榜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通过推荐书籍、组织读书活动的方式,让阅读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科研工作

1.确定本学期教科研的方向和目标。

2.确立一个小专题进行研究。

3.按科研部安排,积极组织或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高一(8)班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1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8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

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还是担任高一(2)、(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决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做好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记错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多看相关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4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0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1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18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四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12课时。作文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因“校”制宜,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8、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篇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这部分内容中的经典篇目也被节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成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大窗口。然结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身特点的复杂性和当前我国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对其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取得理想成效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希望通过相关教学举措能提高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中学语文;教学举措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条件。当时人们经受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知识分子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作家们颠覆以往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不再主张生活写实和常规叙事,而是提倡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用意识流、超现实、荒诞性、象征性、非理性的写作手法来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因此,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1],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则是表现为偏重自我,偏重形式与表现。因此,无论在艺术形式上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体现了其自身特点的反传统性与复杂性,而这些对于中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理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它叙述了一个旅行推销员格力高尔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这个变故对他本人和家庭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他在遭到家庭和社会无情的抛弃后悲惨地死去的故事。不难发现,《变形记》这部作品并没有像传统文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线索、鲜明的人物个性形象、具体的时间地点限制等,而是通过一些比较繁杂琐碎的生活细节来表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也被笼罩在一片充满私欲、丑恶、冷漠的混沌之中,甚至可以说《变形记》“泯灭了幻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了”[2]。所以,这是西方文学传统文学上的一个变数,它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独有的特点。

二.当前中学语文在外国文学教学方面的现状

外国文学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上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依然是本土文学教育为主,外国文学在教材中涵盖面是相对比较局限的,对外国文学各个时期种类介绍也是不全面,学生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认识了解程度很浅,因此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就更是难以理解。学生对于作品意识形态内涵的评判,很多时候在对作品背景不熟悉、作品主题理解模糊的状态下,都会倾向于选择直接与资本主义的罪恶相挂钩,而不是深层次挖掘其中的价值取向及探究其原因。此外,教师由于对外国文学的地位不够重视,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多以“满堂灌”的讲授为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外国文学当成本土文学课来上,忽略了外国文学本身的特性,使得作品的独有魅力也未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变形记》一课时,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的第11课节选了原作品开头格力高尔变成甲虫后醒来的片段,倘若学生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就很可能把《变形记》读成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或者“人变虫”的想象型小说,并不能深刻领悟作品主旨,这样便失去学习该篇课文的真正意义。

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学的有效举措

在姚利民博士的《有效教学涵义初探》中提到,“有效教学即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3],所以结合有效教学的定义,我们可以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理解为:教师通过外国文学中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西方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实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篇的教学价值。而教学价值的成功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教学举措。

1.背景深化法

背景深化法,主要指师生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感知、理解、深化对课文背景的认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工作的准备对学生更快更易接受新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学习,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相比,学生对西方现代派作家出现的背景、作品特色、艺术手段等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相对比较局限的时间和学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要顺利完成作品学习的难度是较大的。这时候,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做好课文背景深化疏通工作,将为后面教学工作的开展降低难度。以《变形记》一课为例,《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主义文学中的表现主义流派的作品,在学习新课前,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表现主义的资料进行学习,比如了解表现主义的由来、艺术特征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表现主义文学作品。其次,学生在进行背景预习工作过程中,要深化对作者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思想的认识,这将有利于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精神。再则,由于在教材中课文多是节选段落,学生不能通过节选段落了解到整个故事梗概,这将会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人物形象理解,所以在课文背景学习部分,应该对整部文学作品有个完整的了解,深化对背景的认识,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迁移比较法

比较迁移教学法,即是“以比较文学理论为指导,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挖掘各个作品之间的相似点,以其中一个相似点为切入点生发、扩展、比较、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4]。在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时,比较迁移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新学的课文与已学的课文或了解的文章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比较教学,加强文学作品间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完整性、深刻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变形记》必修课文的教学时,对于“人异化为虫”的主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课文中的《促织》来进行两者比较教学。首先,教师可从这两篇课文都存在“异化”的情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探究这两部不同国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运用变形、荒诞等艺术手法反映人异化的相似性,比如悲剧的根源,格力高尔和《促织》中成名的儿子都是被黑暗的社会环境所迫害,在金钱和强权主宰的社会中,人异化成虫子,人权丧失,人性的尊严遭受践踏。学生只有弄明白其中异化的根源,才能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掘两篇课文的差异性,提示学生从情节上、主旨上、细节手法上、结局处理上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在情节处理上,《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而《变形记》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在细节表现手法上,《促织》主要是以对比、烘托的手法为主,通过成名的悲与喜的对比、成名先穷后富的对比、成名儿子异化而成的虫与普通的促织的对比等等,来表现“人不如虫”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而《变形记》则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格力高尔异化成甲虫前后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物悲观虚无的思想。在主旨上,《促织》主要是控诉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贪图享乐,对百姓苛政残害;而《变形记》则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靠金钱利益维持的人际关系以及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异化关系下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故事结局处理上,《促织》结局是以成名之子幻化成促织哄得皇帝的欢心给家族带来富贵喜剧结尾,满足了中国戏剧喜好“大团圆”收场的文化心理;然《变形记》主人凄凉死去的悲剧的结局则更符合西方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这些比较,不但有利于学生读出“虫形”背后的人心与人性,而且可以更深层次地学习中西文学在艺术表达上各自的特色。

3.对话式教学法

对话式教学法,即建立在一定的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者都直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构成对话式教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师生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接触得较少的一个领域,所以与该领域文学作品对话的经验并不多,然教师不能呆板地依靠教参上比较局限的理解进行授课,而应备课时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记下对文本的理解和疑惑,这样才容易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想法碰撞出火花;其次,学生在上课前也应充分地阅读文本,做好预习,再则,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合理设置,鼓励学生发表看法与感受,促进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例如在《变形记》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如“‘变形’具体指什么”、“格力高尔为什么会变形”、“假如我是格力高尔,我会……”等,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和发挥创新思维,表达其对于生存困境的见解。

四.教学反思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可以针对所教课文的特点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可同时将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翻译文学,学生学习时可能存在距离感和阅读障碍,所以教师可在导读部分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发挥相关举措的有效性,不要受到应试思维的阻碍,要帮助学生扩大了解西方文化的版图,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实现所选课文的内在价值。

作者:张英梓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袁可嘉.外国现代作品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5

[2]郗晓波.陌生的卡夫卡———《变形记》的解读及教学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