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0:0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下语文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是继续进行选修课的学习,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三本书的学习。教学中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力求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课前认真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其次,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再者,加强培优工作,除了进行每周两小时的培优教学外,我在平时多关注,多面谈,作业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进行辅导。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研究和继续教育方面
按时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平常多向前辈们学习,积极听课并参与评课;继续坚持到校外听课,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每学年争取开一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请大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评指正。其次,通过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深入该课题的研究。
三、继续教育计划
积极关注《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以及《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上的讨论,及时了解课改动向,学习先进课改理念。
篇2
说到期末复习,我想每个高中生都有一大堆的话想说,都会遇到不知道什么是复习重点的苦恼,都会面对成堆错题无从下手,也都会在复习了的都没考到、考到的都不会的时候感慨造化弄人。不过,读到高三,我渐渐发现复习不是一团迷雾,我们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积累和自律
理科生最容易忽视的科目应该就是语文和英语了吧,赶作业都赶不完了哪有时间对付这些短时间提高不了的科目。没错,语文和英语的确不是一道题就能搞定的科目,每次考试因试卷的不同成绩的起伏也很大,不像理科其他科目做出一道题就拿到多少分。但是,语文、英语占的分值并不小,放弃这些科目的复习一定不是明智的选择。既然考前肯定没有时间复习,那就将其放在平时。
因此,我会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辅,专注于字音、字形以及成语。其他的学习累了的时候,或是数学、物理做不下去心烦的时候,就看看这些,翻翻字典,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这不用花太多功夫,也不需要特定的某段自习时间,也许是下课10分钟,也许是吃水果的时候。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
英语也是一样,周末我会看看美剧,听听歌,英语的语感好像就慢慢出来了。在考前看英语选择题错题的时候,我有时没有时间去思考每道题细微的语法和时态,就利用英语早读时间把错题大声地读出来,这既培养了语感,也让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了充足的好句可以使用(因为选择题不就是从句套从句嘛)。
纠错
语文和英语急不得,而理科则是虚不得。我最重要的复习材料就是我的错题本。上面有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自己作业的错题以及自己课外做的教辅上的经典题型。
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有长有短,上课的时间有限,有些题目太长根本来不及抄,为了不浪费课堂上的思考时间,我就只画图,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标注就好了。在高一高二的时候,除了老师布置的习题,我会根据课程进度做一些课外教辅,当作平时的知识点复习,然后在考前就不再刷题了。因为本子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典题目了,这比盲目做题效率高得多,也更有针对性。
当然,我也会遇到题目太多看不完的情况,所以后来我就在每次添加新错题时,把解题关键点或者是用到了哪个模型写在旁边,来不及全看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旁边的关键点来选择需不需要再做一遍。
心态
我讲一个自己的小故事吧。初三的时候,我已经收到通知被保送学军中学。虽然不用参加中考,但是学校里的三模还是需要参加的。都说“月考月考,越考越差”。但这次三模我却考出了三年最好的成绩。我也没有比之前花费更多时间去复习,只是按照常规扫了一遍知识点,但就是没有去想考不好怎么办。对成绩没有纠结,对结果没有负担,反而在最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取得了好成绩。
而相反的,进入高中后竞争压力变大,说不在乎成绩那是骗人的。因为身边的人都是原来各校的佼佼者,在考试前我就一直很担心考不好怎么办,特别是高二下学期,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而一焦虑就复习不下去,更多的时间浪费掉了,陷入了恶性循环。临考前的晚上我告诉自己休息半小时就开始复习,结果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心怀负罪感,惴惴不安地考试,果然考出了很烂的成绩。
篇3
大家下午好!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我们又迎来一个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的新学期。今天下午我们高二师生聚集在这里举行新学期的开学典礼,首先我要借此机会表达我个人的衷心祝愿,祝愿我们高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个人修养和学业成绩能与日俱增,天天向上!同时我也要向刚才受到表彰的班集体和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号召其他班级和同学这个学期要“见贤思齐”以所表彰的班级和同学为榜样,勤奋给力,奋起直追,以取得像他们一样的优异成绩。
时光过得很快,(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晃你们到实高求学已经有一年半时间,这个学期进入到高二下了。下学期就要进入紧张备考的高三了,很多同学有这样的错觉,反正我现在还是高二,放松一下也无妨,等我高三了我再努力。但是作为老师我要告诉你们,高三的认真、付出是必需的,高三的紧张复习和最后冲刺也非常非常重要,然而高一、高二的基础学习也同样重要,只有在高一高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上不留下任何的债务,高三的复习备考才能轻车熟路,一日千里,才能最终梦圆2012年的六月。因此,对于我们高二的同学来讲,认真、勤奋搞好基础学习和双基训练仍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确,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按照今天大会的安排,年级要求我跟同学们就学习的要求和学习方法做一个交流,关于这个主题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老师几乎在天天讲,同学们也懂得,关键就是要知行合一,重在在落实上!今天我还是围绕一个“勤”字来说一说。关于勤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前人就有很多经典的概括,如: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成功=99%勤奋+1%天赋等等,今天我要结合同学们的具体学习再来谈谈。1。勤于学;2勤于问;3。勤于练;4。勤于思
第一第一,要勤于学。勤于学,首先要勤于向老师学。向老师学的途径是在课堂。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捷径。老师传授的是他们结合教学内容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华。因此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尤为重要;要做到这样,1。课前要充分预习,理顺并标出哪些内容已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不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2。上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用理智不断暗示自己或请同桌相互监督不要开小差或分神,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3。认真听讲,思路紧跟老师,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提问;4,善于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是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同时笔记是自己留给自己后期复习的第一手资料。6,课堂敢于与老师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目光交流,要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其二,勤于学还要虚心向同学学习,学习同班同学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某一方面的知识等等;再者,勤于学就是要勤于自学。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任务明确,注意力集中,要有效率;同时要培养自己各学科的自学能力。
第二,要勤于问。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要质疑,有疑问就要师从他人,谁呢?老师、同学;老师在身边问老师,老师不在,问同学,能者为师嘛!要不耻下问,要虚心;(看看古人从师的艰辛: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我们同学一个学期下来没向老师问过一个问题!没有问题,说明你的学习没有深入,你没有思索,没有探究!这就不是勤奋而是懒惰!
第三,要勤于练。一者要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练习本、同步资料和章节训练);光听老师讲,不及时巩固练习,学习就打了水漂,就没有落到实处;(实高“举三返一”笑谈,但也有道理),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讲,学习就是要不断重复,不断地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目的!二者,要勤于开口读,及时熟记熟背相关课本内容。(去年不正常现象:早自习许多班鸦雀无声或读书声稀稀落落,真是“此处无声好伤心”)语文要读要背,英语要读要记要背,文科政史地要读要记要背,理科的物化生也有许多要读要记。要记得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开口读,早自习,晚饭后,晚读这些时间同学们要珍惜,要充分利用,你们要传承发扬实高文科的好传统。要开口读,要读得沸沸扬扬,读得天昏地暗,读得有效果。希望本学期在相关时段,我们走上教学楼,能看到能听到每个班,每层楼,都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做到?)
第四,要勤于思。勤于思,一是课堂要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敢于质疑,回答老师提问;二是在学习要勤于钻研和探究,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三是要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考后、练后的错题整理);(励志演讲 )四是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要经常进行反思并作及时调整;勤于思不仅要用于学习还要用于做人方面,是与非要学会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要学会甄别,从而做一个有思想、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当代青年!
篇4
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14年了,渴望自己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艺术才能的教育者,并不断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这几年,一直担任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工作。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数学成绩比较差,高二年级分班时报文科的学生很多。经常是四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文科班的数学成绩往往都是十分的差。经过近几年的文科数学教学发现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以下问题:1.不会听讲,没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及习惯。老师上课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而他们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听不全,只是忙于记笔记。2.学习没有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运转, 总是老师催着往前走,自己没有目标。不仅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理解所学内容。3.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不听老师指挥,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从而打击了积极性。成绩出现下滑。4.不重视基础。有一部分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只是要求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是这样告诫文科师弟、师妹的:
1、你首先应该喜欢上数学,当你做数学题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厌烦,反而是一种享受。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感觉。
2、你的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了吗?如果你数学真的不太好,建议你先把课本上的习题挨着做一遍.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呀!
3、最重要的,应该有信心啊。我上高一时数学都没有及格过,但经过高二下学期的努力,高三时就没有低于125过,虽然没有考过150吧,但140多也是经常的事。加油吧,祝你早日拿下数学。
作为教师我的建议是:数学在高考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有人说“高考,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成绩的好坏,决定着总成绩的好坏。对文科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中的数学是一个相对麻烦的科目,尤其是对数字过敏的文科生,可以说是相当痛苦,但数学偏偏扮演了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如果数学掌握了优势,整体成绩就很容易得到优势,如果数学成了问题,那就头疼了。许多文科学生的语文、英语成绩都很好,而拉开档次的就在数学上。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最重要的是提高数学成绩。
文科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必须要做的就是:
第一:合理的利用时间,不骄不躁的再次把你的课本先吃透,认真的做好每一道题,并且做好笔记,总结问题,哪怕是一点小问题解决不了,都要问老师和同学,学会举一反三。
第二:识记涉及我们的每一个知识点,找出难点,疑点,重点。注重把题目真正弄懂。上一次不会的题目,经过老师或同学的解释懂了,然后这一次考试中做仍然不会,或者不能做的很好,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因为什么。这道题,或是这种题型,你还不是真会,还未掌握熟练。大题中,我们很少遇到完全不会,根本不懂的题,通常是在我们做题的过程中碰到了绊脚石,然后前进不了了。有时候让别人一点就懂了,透了,也许是同学,也许是老师,然后就觉得自己懂了,会了,这道题就放下了,不再理会了。其实有时候觉得自己会了,不一定是真会一道题判断你是不是真会的依据是你能把这道题给别人讲的明白,而不是自己想我会了,建议不会的题以及错题都要在听老师的讲解过后,在练习本上再认认真真的做一遍。
第三: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学生,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注重基础现在80%以上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偏题怪题已经很少见了,所以,基础知识掌握的扎不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绩基础的基础就是概念,以及一些性质定理,推理,需要记得一字不差,别说数学不需要记忆,这些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东西,往往就蕴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基础第一步。善于总结一般题型和传统方法。每一章或是每一个部分都会有几种常见题型,比方说第二章函数中,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几种方法,(大概是10种,一般掌握4,5种就能应付大部分此类题目了)这是要掌握的,解决的就是针对求定义域这种基本题型。
再就是基本方法,例如针对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就是传统法-相减之后与0作比较,在你用其他的方法无能为力时,转过头来用传统法发现也不是那么难,其实,许多看起来非常灵巧的方法用的不是很广泛,基本方法有时显得很笨拙,但是只有基本方法的掌握才是最关键的。做好这两点,这是基础第二步。在考试成绩较差的时候,不能一蹶不振。要看到希望和未来。
第四: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再做高考三维设计、高考真题透析,来提升你的整体知识点。当然不能盲目的苦学,要给自己一个学习计划表,并持之以恒,就按每天进步0.5分,算算你能进步多少?
第五:高考数学时一定要舍得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文科数学成绩后进生一定要有明智的选择。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题上。20以后的题,能做第一问就是胜利。
其次附上学习计划一份:
1.提前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书。
2.提前一拍复习,预习,总结,并且做好笔记。
3.熟悉我们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不懂就问,多做,多练。
4.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并且总结,学会举一反三。
5.每一次都变被动为主动的跟进。
特别强调三点:
1.遇到不懂的哪怕是很简单的也要搞懂,一定不能因为简单而不好意思去问老师或者同学,所谓聚沙成塔就是这个道理。
篇5
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课外名著阅读为例,从培养阅读情趣、制订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素养的三步策略,以使学生快乐阅读,学会阅读,从名著中获得人文滋养。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计划 阅读习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既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之所求,更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之需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可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关键在于学生自己。为此,笔者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作了持续的探索,总结出了激发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的三步策略。下面以课外名著阅读为例就此作探讨。
一、以培养阅读情趣为先导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情趣为先导,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求。
1.加强阅读心理的引导
研究显示,阅读的动机、兴趣、需要,阅读时的注意力和情绪状态,阅读者的态度、意志及其个性特征,对阅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具有调节作用。[3]学生在课外之所以不能主动阅读名著,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惰性有关,也可能与学业负担过重相关,但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对名著阅读的情感与兴趣。为此,笔者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指导,结合教学用古今学者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来启发学生: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刘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并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组织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效果等方式,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中激起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行为。
阅读是一种自觉、持续的学习行为,只有学生快乐阅读,学会阅读,充分享受名著中的人文滋养,才会坚持下去。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推荐一些名著书目,但一定要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来阅读,决不能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刻意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可能高中生开始阅读时会选择一些轻松、刺激、的内容,但随着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体验的丰富,阅读层次就会提高,阅读情趣就会浓厚,对名著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索就会越来越理性,名著阅读就会逐渐成为高中生求知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促膝谈心,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加强阅读心理的引导,这对形成自主阅读的情趣至关重要。
2.运用情趣激发的方法
首先,运用诱导法,即利用名著内含的情趣点,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原著的意愿。笔者利用《红楼梦》某些人物姓名的谐音特点诱导学生去深入阅读和思考。如“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又如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等。还可用机智诙谐的话语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如介绍《红楼梦》: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介绍《三国演义》: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其次,运用设疑法,即在阅读鉴赏课上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学生课后去阅读相关原著。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提出:宝黛的爱情是大观园里人人皆知的,可为什么还要将宝钗嫁给宝玉?又如赏析《宝玉挨打》时,就袭人、宝钗、黛玉这三个人来探望宝玉的情景,提出质疑:她们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她们表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在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后,宝玉和袭人都流泪了,她们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从而引领学生由课内名著赏析到课外名著阅读。
再次,运用扩展法,即围绕教材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引起学生的探知欲。如在学习《观沧海》时,介绍望梅止渴、梦中杀人等与曹操有关的故事,激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欲望。又如在学习《边城》选文时介绍这部完整的作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红楼梦》这部名著;学习《雷雨》片段时介绍完整的《雷雨》;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介绍《巴黎圣母院》。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的拓展介绍和有趣的故事会促使他们去主动阅读相关的名著。
教师利用名著本身丰富的感染力,运用恰当的情趣激发的方法,就可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喜欢上名著阅读,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二、以制订阅读计划为动力
要顺利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就要提高阅读效率,把阅读情趣转化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是一项有效的策略。教师是制订读书计划的引导者。读书计划要具体可行,每天什么时间读,读多少,每学期读哪几本,怎么检查读书效果等都要有序有据地做出个性化的合理安排。计划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执行。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虽然课外阅读与高考并不矛盾,但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量能提高阅读效果。有报导认为,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1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若每天坚持15分钟,一周就能读3万多字,一年就可达到160多万字。《红楼梦》前80回约61万字,《三国演义》约80万字,就算每天只花15分钟,一年也能读完。而像《茶馆》《老人与海》《边城》这样的名著,几天就可读完。据此,高中生自读五部以上的名著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笔者针对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的24部名著书目,引导学生做出如下阅读安排: 高二上学期:《三国演义》《茶馆》《老人与海》、自读篇目
高二下学期:《欧也妮·葛朗台》《子夜》《飞鸟集》、自读篇目
高三:进行高考考查名著篇目的复习。
很多学生利用中午10分钟,晚自习最后的20分钟安排阅读,也有早读安排诗歌阅读的。速度较慢的同学40多天也能读完一部《红楼梦》或《三国演义》。学生每天这样定时定量有计划地阅读,既能完成阅读量,又能适应高考,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以养成阅读习惯为目标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能提高阅读效率和效益,还能坦然应对高考阅读理解材料的不断变化。
1.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读多写多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使自己对文章、作者的理解更系统,还能使学生对人、对事、对社会有自己独立、全面、深刻的认识,更能积累、理解和建构阅读材料,应对高考中的阅读理解。高中生做读书笔记的常用方法有圈点、批注,做摘录或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如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人物较多的作品时,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刚出场的人物或主要人物进行圈点、标注,以防混淆。又如用色彩鲜艳的笔涂抹精彩片段,如《红楼梦》中表现主人公性格特征的片段,《三国演义》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片段等。再如摘录精彩的语句,可针对《红楼梦》中优美的诗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宋代朱熹提出阅读要养成三到的习惯,即“眼到、口到、心到”,近代加了“手到”,鲁迅又在此基础上加了“脑到”,认为阅读要边看、边诵、边写,更要动“脑”思考,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记得住,提高阅读收益。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质疑。读书中的“疑”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书中的观点和内容不理解的问题,这是浅层次的“疑”;二是对书中的见解产生的异议,这是读者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深层次的“疑”,如对宝黛爱情的思考。还可通过比较阅读进行思考,如《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家与《家》中觉慧的出走背景和意义有什么不同等。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有计划的长期的实践。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滴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身心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逐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率先继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郑佳节.读书的革命【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摘要:反思学校的“‘树魂’课程基地建设模式”的不足,明确提出“任务驱动下的读写课程”理念,确定其“一体两翼”的结构,找到基地建设与常规教学的内发性学科结合点,使基地建设与常规课堂教学能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是:用活动化、实体化的项目学习方式做抓手;重视课程的成长性和多样性,克服困难,找到适应学生需要的多样课程;探索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注重高中年段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安排。
关键词:语文课程基地 育人模式 转型
我校的“‘树魂’课程基地建设模型”(见图1)是我们根据时代要求提出的学生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为突破原有传统课程的局限和不足而构建的。它以我校校园里百余棵参天茂盛的梧桐树为校本符号,隐喻着我们课程基地的培养目标。围绕它,我们设立了4个研学中心——金陵文化研学中心、戏剧影视研学中心、传统经典研学中心、特长写作研学中心,并以4个研学中心为课程支点,孵化了全新的语文学习系统和环境。它包括3个学习节、17门校本选修课、4个学生语文学习社团、1条文学走廊、1座教育剧场等。应该说,基地建成后,产生了很好的引领、辐射和带动效益,显示了学科基地独特的育人价值和魅力。
但它有一个隐蔽而致命的不足——它实际上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人为地设计了一套课程,虽然显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现有传统课堂教学和育人模式的改革介入、促进力度还远远不够,往往造成基地是基地、教学是教学,基地和教学两张皮。基地建设与常规教学脱离,极有可能使基地陷入点缀和摆设的尴尬境地。基地建设中暴露的问题,只能在深化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来解决。造成基地建设和常规教学脱节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过于强调基地建设的创新,而没有找到与现有课程能够融合为一体的、具有改革发展潜力的同构因素,过分强调课程基地建设模型与常规教学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回过头来,对我们的基地建设的内容加以反思和调整。
结合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将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本人2016年在美国访学观察学习所得,我们明确提出“任务驱动下的读写课程”理念,确定其“一体两翼”的结构:基于真实的语文学习问题,以经典阅读为“一体”,以公民说理写作和演讲论辩为“两翼”,读写结合,比翼齐飞。“一体两翼”其实就是常规教学的三种基本课型(见图2),一是经典阅读课,二是公民说理写作课,三是演讲论辩课。这样,我们找到了基地建设与常规教学的内发性学科结合点,使基地建设与常规课堂教学能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优化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不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实现育人模式的真正转型。
课程基地为育人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思想、环境、路径、载体、方法的支持。可是,育人模式不会自动转型,并不是有了课程基地,就必然会有育人模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中间,要寻找盘活课程基地、用好课程基地、发挥课程基地特有的育人功能的抓手和支点。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做法之一:用活动化、实体化的
项目学习方式做抓手所谓活动化,就是找到具有真实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结果的综合性语文活动形式;所谓实体化,是说不仅有活动,而且有相关的校本选修课程,有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和社团成员,有课程资源,有实施计划,有年级组、备课组的协助支持,总之,围绕语文学习项目的实施,把原来分割开来、各自为政的条条块块在项目实施中整合起来,使之成为全面的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课程环境。在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特别看重三个学习节,即月光诗会、戏剧节、大树下的古风新唱这三个体验性的活动课程。这三个课程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深受学生喜爱。五年坚持下来,不仅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学到了语文的真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真本领,也留给他们美好的记忆,形成了育人效果明显的学校特色文化。
比如我们已经举办了十届戏剧节。在戏剧节期间,组建以班级为单位的演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一台演出,全班参与。通过活动手册编辑、海报制作、剧本编导、戏剧演出、观赏评论,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探索,在完成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境界。再如戏剧节,这样的活动性的、实体性的戏剧表演评价学习任务,把原来碎片化的,被分割在课堂内外、家庭内外、校园内外的诸多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要素整合起来,使之结构化,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以一个学科之力开展这类课程,要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在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阻力。但是由于戏剧节的课程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独特的育人价值,极大地改变了年级组、其他学科老师的印象。在我们的引领和带动下,他们现在也转变了原先的态度,热情地投入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形成了众人参与、共同进步的更加优良的育人环境。
做法之二:重视课程的成长性和多样性,克服
困难,找到适应学生需要的多样课程我们口号是:学生兴趣在哪里,我们课程就跟到哪里;学生需求在哪里,我们的课程就开到哪里!比如针对学生不愿读书也不知道怎么读书的现状,我们为全体学生开列了50本基础书目。后来发现仅仅靠书目还不够,于是又组织教师开发了这50本基础书的软件系统,成为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读书指南,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读书学习。即便这样,阅读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克服困难,成立了经典阅读小组,师生共读,培养读书骨干,推动经典阅读。在实践中,又发现经典阅读比较小众,缺少广泛的参与性,于是在高一、高二年级又组织了启明星读书社,一个班有近20位学生、一个年级有200多位学生参加。这样做下来,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我们仍然觉得活动各自分割,流于碎片化,于是,在2017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又策划、实施了读书周系列活动。
读书周期间,从周一到周五,五天时间,六项活动,形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课程网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读书育人的环境。周一上午,国旗下讲话,由经典夜读小组的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读书的意义、价值、方法以及读书周的活动安排。周一下午,邀请著名作家王开岭给高一学生作了一场“素材的个性化占有和拓展”的读书报告。周二中午,课程基地与校团委联合,由荣获“十三中读写特长生”称号的八位高三学生在校园内现场签售课程基地专门为他们印制的特长生作品专辑,并与高一、高二的同学座谈交流。周三下午,我给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作“让阅读唤醒我们的灵魂”读书报告。周四中午,课程高一、高二启明星读书社的学生开设读书超市:在课程基地配发的十六种漂流书中,选择大家喜欢的一种,认真研读,做成读书展板,在校园内“摆摊设点”,与欲读此书或读过此书的同学对口专题交流。周五晚上,举办“十三中朗读者”大型活动,通过招聘、海选,模仿央视“朗读者”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青春故事和心爱的经典著作,与师生分享他们的读书体会和感受,朗读者有学生,有家长,有老师。许多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朗读者的现场(图3是第二届读书周上的“朗读者”现场),台上台下,心与心交融。
这一系列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一次性活动,而是我们一系列读写课程的过程性展示和总结。我们的经典夜读小组从去年秋天开始已经夜读18次,读了十本经典名著。我们
的高一学生,寒假中作为作业,全年级共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我们的读写特长生,从春节前开始,课程基地为评上特长生的学生配备专门的编辑老师,和他们共同完成特长生专辑的遴选、修改、校对等编辑工作。我们的启明星读书社社员一入社,课程基地就配发了16本精选的漂流书,举办多次读书交流活动。而“十三中朗读者”这个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招聘、海选、朗读指导等环节。读书周这一个项目,如同磁铁,吸附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把认知的、体验的、思维的、探究的、行动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素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读书、立德、树人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课程。在我们看来,课程就是学生成长的机会,是送给学生最好的成长礼物。经典阅读小组是课程,启明星读书社是课程,读书周也是课程。它们组合起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育人效应。
做法之三:探索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韦伯说:学习与评价就像一艘船的两支桨,应该齐头并进。可见,评价的重要性。有了评价,可以倒逼我们建立目标、筛选内容、优化过程,形成完备的课程形态。课程基地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非常重视评价的改革,力求突破仅凭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限和不足。每一个活动性项目开展时,都有即时评价。通过多样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前面提到的戏剧节。在戏剧节上,我们邀请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现场评委团,依据戏剧表演的核心要素制订评价表。演出结束,当场公布评价结果,最后评出演出的一、二、三等奖,同时评出本次戏剧节的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创意、最佳男女主角、最佳舞美、最佳灯光等众多单项奖。而且,由担任“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校本选修课的指导老师现场对学生的演出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戏剧观赏、评价的能力,让他们学做真正的内行。
又如我们的校本选修课经典夜读。每周五晚六点半到八点半,用两个小时开展经典阅读,一学年夜读二十次,读十五本书,最后颁发结业证书。结业证书上有学生一年来读书的篇目、时间、地点以及提交的读书报告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读书成效的基本考核参考。
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对课程基地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做出评价,为他们今后的求学、发展提供支持。四年前,我们便出台了课程基地读写特长生的评定条例,条例规定:凡读12本经典书(约300万字)、可以提供3万字作品的学生,可自行申报。经过评委会评比,评出读书特长生,由学校为其编辑、印制特长生专辑,作为课程基地对学生发展的终期评价;作品专辑采用义卖的形式在校园学生中发行(图4所示是第二届读书周上的读写特长生作品专辑义卖现场),所得善款捐助贫困学生。这样一个形式独特、富有创新意味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写的热情,增加了课程基地的影响力,对全校学生也是一次极好的学科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成果意识,使学习成果可交流、可评价、可改进,并应用于真实的生活。这一类评价方式和这些活动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非常真实,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冰冷的分数评价不一样,颠覆了评价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教育,给人以发展的动力,激励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做法之四:注重高中年段课程的
整体设计和安排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碎片化的:课本归课本,课外归课外;纸笔归纸笔,活动归活动;考试归考试,素养归素养。而且,我们又常常只重视看得见、考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无法考的东西,往往有考试无学习,有结果无过程,有认知无体验,有体验无行动。怎么克服这种碎片化的现状,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课程的整体安排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从高一到高三的年段整体设计和安排上,除了常规的教学和校本选修课之外,还有以下内容:中秋月圆,高一新入校的学生,结合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的内容,在玄武湖畔举行全年级的月光诗会,歌唱青春、明月、梦想,同时成立启明星读书社;高一下学期,当石榴花红的时候,我们安排戏剧节和读书周,变学生被动的听讲、做题为主动的文本探索和活动创意展示;高二上学期,当周末校园万籁俱寂时,我们有经典夜读小组的长明灯;高二下学期,当梧桐树浓荫密布,我们安排的是古诗词吟诵和读书周;高三上学期,安排读写特长生的评定、专辑的印制、作品的义卖。学校的活动类课程学年安排详见表1。
高一(上)月光诗会+启明星读书社高一(下)戏剧节+启明星读书社+读书周高二(上)经典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高二(下)大树下的古风新唱+经典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读书周高三(上)读写特长生评定 +专辑印制+作品义卖这样,我们把课程与学生、年级管理、学段安排、校本选修课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使之成为有内容、有实施、有步骤的学习过程,成为富有魅力的语文学习生活。诗歌节、戏剧节、读书周、特长生专辑,五个学期,八个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它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深化,也是语文学习的实践和展示,更是课程育人文化的积淀和底蕴。这其中,不仅勾连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知识,还培养了策划、实施、合作、评估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它成为风景,成为故事,成为传说,成为记忆,是我们课程基地活的传统和灵魂。
综上,如果说第一条做法是用项目学习来带动课程开发,保持课程的开放性,让课程基地有活力,第二条多样的评价是让课程有育人效果,那么第三条整体的规划安排,则让育人模式转型,从偶发走向必然,从局部走向全体,从一时的创意火花走向长期的制度建设,保证育人价值的终极实现。学校的读、说、写、项目学习均指向育人核心素养,所有活动均围绕此展开(见图5)。
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对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突破了原来狭窄的传统学科教学的观念,获得了新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我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通向春天的读书课》一文,介绍了带经典夜读小组同学在北极阁宋公馆读《万历十五年》的动人场景,最后写道:“我们的读书课堂是如此辽阔,课堂里仿佛传来春天的歌声。”文章写的是我的感受,其实也是课程基地所有教师的心声。课程是事件,是师生亲历的一个个事件;课程是跑道,让学生奔跑在探索的大路上;课程是礼物,是努力探索后的发现;课程是机会,是发展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课程更是师生合唱,唱出动听的发展之歌。长期做这样的活动,我们的教师也储备了许多驾驭这些课程的操作模块,也就是一种集成化的,可以快速进行组合、拼装的思维模型、行动模型,推动我们的课程建设向前发展。比如课程要素模块:我们的教师经过课程基地建设的洗礼,大多能够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审视、反思正在开展的课程活动,使之更有教育价值和意义。又如,任务驱动的理念,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基本行动模块,他们往往会从创意(creative)、探索(research)、展示(present)这些方面来把握、驾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学习,给他们切实的帮助。
我们的课程基地建设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我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也在不断超越和拓展。今天我们终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构建师生丰富的语文生活,是我们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根本追求。而要构建师生丰富的语文生活,靠的是育人模式的真正转型。歌德诗云:我曾经领略过一种美妙的境界,这使我幸福和痛苦。 虽然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为了领略这样一种让师生感到幸福的育人环境,我们会永远追求下去。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 [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篇7
大家知道吗?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那么临近年终之际,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一)一学年即将过去,学年初我由小学调入中学,承担本校三个年级六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年来,我再次深刻体验到了一名体育教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现就本学年我个人个方面的情况作简要的总结,以期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目标。
一、思想认识
在本学年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自己的一言一行,力争在思想和工作上能起到一名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时常观看和收听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和时事动态,追寻着奥运圣火的足迹和5.12汶川地震中的救援情况,并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援灾区。经常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能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3.在工作中,能按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测试,并按国家过顶将测试情况上报。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搞好大课间改革,抓好每天的“两操”检查和体育锻炼。
4.在本学年里,我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县“阳光.奥韵”杯长跑比赛中,我组队参加比赛,有两名学生获得较好名次;
组织学生参加县教科所举办的集体舞比赛,效果良好;在初三年级中招体育考试前,我利用有效途径,加大对学生的训练,最终体育考试成绩取得我校历史水平。
5.强化体育学科的教学,尽力丰富教师们的校园生活。
在本学年里,我成功策划并组织了校园体艺节,做到师生全员参与,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精神。
三、其他方面
我在尽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全勤,空堂坚持坐班。并积极利用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撰写各类文学作品以及通讯稿件,效果颇丰。本学年里,有二十余篇通讯稿件在_上发表。但我并不满足这些成绩,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二)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是小学低段的教学工作,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们练习听说能力,创造说英语的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当然这些工作都是要紧紧围绕一年级教学课本。
一、教材把握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一共有10个模块,主要内容是: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名称,并给予回答,数字1到10,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这些内容都对小学孩子是零散的内容,如何让他们掌握知识,乐于学习成为我的主要任务。我积极向老教师请教,分析教材,提炼重点,认真备课,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学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发现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生动有趣的课,认为教学效果会很理想,怎知反馈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备好学生的课。
二、讲求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和参与者。讲求方法,丰富课堂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言,需要多应用。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到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三、注意学生分层转化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出现了优差分层,一方面,有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们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成绩较好。因此,讲得太浅,没有照顾到整体,所以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生进行课外的知识补充,对差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辅导,使学生成绩整体提高。从而建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每一位教师尤其英语教师,大家都在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难有失败和弯路,不过我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有进步,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这是我一学期来的教学总结和感想,希望大家能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三)一、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观看数学教师用书配置的教材分析光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二、努力进行教师角色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学期数学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教学定位于活动的教学,把教学过程视为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使自己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过程”的参与者。
如教学中经常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向、相对、相背这几种运动方向,我创设小品活动:让两个学生分别表演出详细、相对、相背运动的情形,学生在前台上的表演引来了同学会心的欢笑,学生在笑声中轻松的理解了知识,掌握了几种运动方向。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如在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后,我并不是叫学生按书上的习题进行练习,而设计这样一道题目:任意写出真分数、假分数各三个。这道题目给学生以较广阔的思维空间,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不同的真分数、假分数,真正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
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又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使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再如让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将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数学小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与困惑
本学期工作中,由于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同学获取了校五年级数学竞赛团体第一名,囊括了全部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平均分和优生率在同年级遥遥。但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衡量,我感觉还有许多不足与困惑。
1.由于课改力度大,对旧有教学观念冲击较大,虽然理论上明白要怎样做,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变样,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法,但在实践中有时总会束手无策。
2.新教材配套的辅助材料及教具、学具不能到位,影响了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不够,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新教材优势的发挥。
4.在“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很难走出“应试”的阴影。
学生作业负担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减轻。
“没有,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四)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同学基础比较薄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四、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五)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在过去的这一期中,我们组积极探究新课改,努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期担任高二体育教学工作及高二体育专业训练工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圆满完成了高二下学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专业训练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二年级处在高中学习阶段的中期,相对高一学习紧张点,相对高三轻松些,精神压力不大、运动时间相对宽松。因此如何选择好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既掌握了一项或几项运动技术,又为高三学习打下运动和身体基础。并缓解他们学习的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是高二体育教师必需思考的问题。
二、课间操工作。
在本学期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第三套广播操的复习与加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在训练上
1、组建高二体育高考队。
根据新的体育高考形势,我们在高二第一期就决定组建高二体育高考队。动员了一部分文化成绩中等,有一定体育素质的学生参加。由我担任教练,着重培养队员对体育的兴趣,教会队员正确的跑、跳、投的基本姿势及基本的训练方法。
2、开展足球兴趣小组活动。
由我担任教练,主要是满足部分学生对足球的爱好,其次也能引导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高考。
通过总结,看到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比较好,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借鉴以前的长处,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篇8
关键词:国际班;ACT;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05-03
2015年10月21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报告显示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国际高中或高中国际班,为留学之路奠定基础。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国外的语言考试(托福、雅思)及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ACT)进行申请,来实现自己的留学梦。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和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 都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国对SAT的关注较早,而对ACT的了解并不深入。然而近些年来,参加ACT考试的中国学生却逐年增加,甚至有赶超SAT的势头。从近些年的ACT考试成绩来看,中国学生在数学部分的表现十分突出,获得满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而阅读部分却不尽如人意,平均分始终为四部分最低,没有满分获得者。因此,研究ACT阅读考试对现行国际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ACT阅读考试的结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国际班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成因。第三部分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ACT阅读考试结构及内容
ACT考试是以中学所学内容为依据,侧重于对中学所学内容掌握程度考查的学术考试。ACT考试由英语、数学、阅读及科学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满分都为36分,总分为四个部分平均分。ACT阅读考试由来自4个不同领域的文章构成,文章长度约为700~900字,每篇文章后附10道选择题,答题时间为35分钟。四篇文章的具体类型及内容见下表:
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如通过阅读选文,判断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时间的顺序或因果关系,比较不同的方面;根据选文直接明确提供的信息,分析推断出其中隐含或暗示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确定文中词语或表述的含义,总结概括,分析作者或描述者的立场与方法。试题主要针对选文内容,不考查选文未涉及的事实记忆,不考查孤立的词汇或逻辑原则 。其中所涉及的文章类型与考点其实是与美国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相契合的。CCSS(全美教育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应该阅读文学作品,以及基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事实及背景知识的复杂文章。学生将被挑战并且能够基于所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关乎学生在大学,职业及人生的成功。”从中不难看出,ACT阅读作为一种学术能力考试,考查范围广,时间紧,题量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二、国际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及其成因
国际班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外课程双轨制,引入国外主流课程,如A-level, IB, AP,GAC等,所有的外方课程教材全部为英文原版引进,同时设置按照中国会考要求设计的中方课程,涵盖普通高中所学科目,各具特色。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国际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学术能力比较突出,但阅读能力亟待提高。这集中体现在绝大多数国际部ACT阅读成绩没有达到ACT官方的benchmark22分。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班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公民的幸福奠基。阅读对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关乎他们在大学的学业表现。美国大学通常每周的阅读量为500页左右,主要内容为书籍和各类期刊文献,话题非常广泛,即使是在标准化考试中得分很高的同学都会觉得吃力,而教授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更是让想偷懒的学生无处逃遁。阅读如此重要,所以SAT和ACT考试都将阅读作为一个单独的考试部分,去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且在考试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美国大学更倾向于录取阅读成绩高的学生;反观中国高考,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试卷,都只把阅读部分作为考试的一个题型;而美国把阅读视为教育学科下的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阶段的一个专业。而在传统英语学习中,我国的英语教师及研究者通常只是将阅读作为四项技能之一进行训练,因此,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英语课堂内的课文讲解,英语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学生的阅读量在课内和课外都不达标。笔者曾在开学初,对所教国际班两个班60名高二学生做过调查,60%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英文书籍。读过5本以上的学生只占5%。而国际班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即将参加ACT考试,这样的英文阅读储备远远不足以应对ACT阅读考试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在美国大学的学习效率。
(二)中方英语教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阅读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传统的中方英语教材将听力、语法、阅读、写作融为一体。虽然最近的英语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编写,在内容的选取和形式安排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这套教材的编排主要突出中国英语高考要求,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班学生阅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缺乏阅读策略的训练。现行中方教材阅读部分基本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阶段,语言由易到难。阅读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语法知识点编写,忽略了阅读策略的训练。第二,阅读材料覆盖面窄。现行教材的编排已经尽可能遵循广泛取材的原则,包含语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科学等。但是教材中几乎没有英文小说的编排。而ACT阅读考试中小说部分的出题比例占25%,并且作为开篇文章呈现,小说阅读的匮乏导致学生这部分得分普遍偏低。除此之外,社科类的文章编排比较少,缺少这样的文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三,文章难度不够,教材里无论是文章还是练习对于国际班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吃不饱”。较低的难度无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导致学生在进行较难的ACT阅读训练时无法适应。从课程设置来看,阅读只局限于英语课内的课文部分,课时分配少,教师在处理方式上倾向于精读,力求使学生掌握词义及句法。精读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彻底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分侧重精读,会产生一些不利后果,比如,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词汇量对于阅读非常重要,而阅读又是提高词汇量的最佳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美国高中生毕业时词汇量大概在13,000个左右,中国高中生的词汇量只有4000个左右;普通美国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为260 WPM (word per minute),中国高考要求的阅读速度大概为60~70WPM,而ACT阅读的速度要求为200WPM。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国际班学生入型在阅读部分只能完成2~3篇,且准确率偏低。
(三)英语教师对阅读积累不够,研究不深,指导不强
任何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两种知识,一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如何教该学科知识的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很多老师阅读只局限于文学作品,而对于很多里程碑式的英语文学作品,只读过介绍或评论,对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涉猎甚少,底蕴不够,高度不达。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阅读只局限于书本内容,要求学生读,自己却未读。积累不够,导致教师无法深度挖掘阅读材料,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堂教学方面,英语教师虽然教的是国际班学生,却没有认真研究国外的考纲以及国外阅读课设置。与此同时,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缺乏理论的指导。自19世纪中叶的bottom-up reading model原型被提出以来,阅读理论又经历了top-down reading model,interactive reading model等理论的发展,而图式理论,元知策略,及基层因素理论的相关研究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遗憾的是,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深度发掘这些理论,更多时候是倾向于依赖个人经验,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模式确实简洁,易操作,但却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导向、课堂输入少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科间,中外方课程配合不够紧密
在国际班的中外方课程双轨制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止体现在英语成绩上,也影响他们在其他学科的表现。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ACT科学组曾经做过一个ACT科学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发现ACT阅读成绩与ACT科学成绩的相关性最大。中国学生理化基础扎实,很多学生做不对题的原因是读不懂英文题目。但英语教师很少阅读其他学科的英文教材,英文专业词汇匮乏,对其语义表述不甚熟悉;而其他学科教师英文功底偏弱,在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材料方面效率偏低。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合作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中外方英语教师之间在共同探讨课程方面的交流并不充分。如阅读与写作这门课是外方GAC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但很多中方英语教师并不熟悉这门课的教材,也不了解外方教师的教法。通过与其他国际班教师的交流,笔者了解到他们在教学设置与教学方法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外方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内容、理念、教法方面没有深入的研究合作,阅读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中外方阅读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部分重复,效率偏低。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ACT阅读考试的特点,国际班英语阅读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转变学生阅读动机,树立正确阅读目标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动机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子之一。Gardner和Lambert首先提出了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的区别。带着“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带着“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前者需要语言,后者喜欢语言。前者有明确的实用性目的,后者没有明确的目的。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目前国际班学生既要准备托福雅思,又要备战ACT或SAT。既要完成外方的各种考评,又要应对中方的相关考试。学生学习压力巨大,而近些年来美国大学申请竞争激烈,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水涨船高。他们阅读的最大动机便是取得高分,属于典型的工具型动机。这导致他们将英语阅读局限为考试练习,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英文书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学生无法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也不可能体会其中语言的美与力量,积累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研究表明,在外语语言测试中,具备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往往比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取得更佳成绩。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相结合,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最优动机。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西方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思辨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
(二)改革阅读课程,丰富课堂活动
中方英语课程应该将四项技能独立开来,分设听力、阅读、口语及写作课。虽然这是中国大学英语专业采取的课程设置,但笔者认为,国际班在高中阶段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课改。鉴于阅读的重要性,可以分设精读及泛读课。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标准化考试的渗入,老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阅读速度的重要性,所以阅读课被改为泛读课,强调运用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不要出声读、回读或指读,认为这些行为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原因。而研究表明,出声读、回读或指读正是阅读者遇到困难的表现,而非引起阅读困难的原因。在没有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追求速度和数量就如同空中楼阁。精读重“质”,泛读重“量”,两者缺一不可。过分偏重任何一种都不可取。在传统中方英语教材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现状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开设这两门课非常重要。笔者建议,精读材料可以根据ACT阅读四种文章类型进行分类选材,尤其对小说类文章可以重点讲解,从高一开学至高二上学期,三个学期分三级汇编教材,文章字数由400~500字过渡到800~1000字。精析精练,加以全文翻译练习,深入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而泛读课则可侧重阅读策略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教材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基于阅读策略写的国外教材,每一单元训练一个技巧,高一阶段完成阅读策略编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通过运用小组讨论、知识竞赛,互读,表演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
(三)鼓励课外阅读,加强个性指导
对课外阅读的鼓励由来已久,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外阅读似乎都只凭学生自己的兴趣,随意性较强,老师的指导非常有限。国外的课外阅读通常采取分级制度,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与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及有针对性的图书。笔者认为,国际班的英语课外阅读也应该进行分级,但绝不能照搬国外的书单,因为外语阅读与母语阅读不同,学生有词汇,句法,表达方面的困难。中国高中生与美国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在美国西雅图教会学校访问学习时曾带领15名中国高二学生参加过一次校方安排的阅读水平测试(MAP reading test),从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处于美国七年级水平,相当于国内的初一水平。这一结果更说明国际班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参考国外的主流分级体系并做出调整。如现在盛行的Lexile分级法就是一套衡量学生阅读水平和标识文本难易程度的量化的标准。它主要根据词汇的难度与句子的复杂程度来衡量文本的难易程度。该分级系统是一个分数的系统,初学者为0分(0L),最高为1700分(1700L)。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在去年英语课改时就参照Lexile分级法,参考美国众多高中必读书目,为高一新生列出书单,主要分为小说和自然科学两大主题。小说部分必读书目有书虫系列中的《雾都孤儿》《吉姆老爷》《简・爱》等经典名著;自然科学书目主要为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如《机会几何》《方圆之间》《理解运动定律》等,这个系列文章内容略显简单,但学科词汇丰富,并且与高一相关学科内容呼应。例如,在物理课上学生开始学习牛顿定律时,英语教师便布置《理解运动定律》这本书作为这段时间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英文相关表达,丰富其学科背景知识。除此之外,我们将ACT阅读四大文章类型细化,总结出每一类型的常见文章主题,为学生列出了选读书目。例如,ACT小说中,移民题材经常出现,我们便将《喜福会》列入书单;社科类中的政治题材是很多同学都头疼的话题,我们便选择了相对容易理解的《动物农场》供学生阅读。选读书单的选材范围相当广泛,并结合了ACT阅读考试的实际内容,适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与书虫系列不同,选读书目都为原版书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坚持啃下一本,学生就有很大收获。不少同学反映这份书单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得阅读,从改写文本到原版小说,从读一本吃力到几本不在话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英语阅读的快乐。
(四)加强专业素养,增加与其他教师的互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 = [ 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3分)+ 教法(4分)]×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及其教法起着决定性作用。想要教好阅读,国际班英语教师自己首先要大量阅读。建议英语组教师在为学生制定书单时,也要有教师的阅读计划及考核要求。阅读的题材要尽可能广泛,尤其要阅读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的英文材料。从ACT的文章难度来看,很多阅读问题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字面的理解,有时甚至是智力上的一种挑战,丰富的知识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地挖掘阅读材料。所以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同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共同探讨学生在其他科目的英文材料阅读上遇到的问题,共同建立相关学科的英文词库及书库。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际班相对丰富的外教资源,多观摩外方阅读课程,尤其要学习外方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从整体上规划国际班阅读课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ACT考试在中国日渐兴起的形势下,国际班英语阅读教学现阶段面临许多挑战,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方面仍旧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只是对此问题研究提出的一点拙见。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和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任长松.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深度剖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J].人民教育,2008,(41).
[3]孙南南.美国分级阅读教育体系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