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9: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

篇1

1.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内容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等等.这样学生会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产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再稍加进行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显著的提高.

2.有效的创新了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就是黑板,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相应的教学重点,学生看着黑板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听到声音,看到颜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水平.

3.强化学生的创造性并且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

由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的丰富,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的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教学课件在教学屏幕上制作出三角形ABC和其角A的平分线,CB边的垂直平分,,然后拖拽点A,保证三角形的三条线保持依存的关系不断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点A能够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学生通过看到运动中的三角形能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构建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的构建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应的圆形物体,并且将圆形物体设置成运动的状态,使学生能够通过运动中的圆形物体的相关形态,了解圆形的相关性质,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授圆形的性质能够更加有效果,学生的记忆力也会更加的深刻.

2.多媒体技术在展现图形变化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形的变化.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展现图形的变化非常的困难,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图形的相关变化,进而也影响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而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在展现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可以放慢速度,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图形的变化过程,进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进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中的相关功能,利用鼠标拖动图形,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四边形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了解到其四边形变化的相关规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更好的掌握.可见,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只要合理的将其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

篇2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数学学业成绩

1问题提出兴趣

(interest)是个体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感彩的认知倾向,与个体好奇心、探求倾向密切相关。兴趣又可以分为个人兴趣(individualinterest)和情境情绪(situationalinterest),个人兴趣可以解释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种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情境兴趣是由一种情境的某些方面引起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学习兴趣(learninginterest)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力求探索学习内容的具有强烈感彩的认知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普遍认为,无论是个人学习兴趣还是情境学习情绪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水平、坚持性,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于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信念或自信,是影响个体活动任务完成的一种重要的动机力量.个体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行为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与坚持性,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归因发生,进而影响行为成就。学业自我效能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是对自己能有多大把握对付某种学业挑战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是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任务完成的能力判断。同样,学业自我效能会广泛影响学生学业任务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努力程度等,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作为调节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动机力量,学习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尽管国内外对于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如何还缺乏明确的回答。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取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3个教学班共458名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生220,女生238,初一学生157名,初二学生152名,初三学生149名。

2.2测f工具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该问卷共20道题,其中13道正向题,如:“如果数学老师让我在黑板上做数学题,我会非常高兴’,;7道负向题,如:“假如不需要上数学课,我会更乐意来学校上学”。评分采用5点量表,答案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正向题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1;负向题相反。该问卷主要测量学生课堂、课余数学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一般兴趣。因素分析抽取3个因子是恰当的,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为21.712%,16.228%,13.506%,总解释率为51.446%.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的3个维度即数学学习兴趣由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和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构成是恰当的。信度分析表明课内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701,课外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x.8535,一般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498,总问卷的一致性系数二0.8499.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问卷,该问卷参考王振宏1[71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编制而成,共10道题,其中8道正向题,如:“与其它同学相比,在数学方面,我能够比他们学得更好一些”;2道负向题,如:“在学习数学中遇到困难时,心里就想:我在数学学习上不行”。评分采用5点量表,答案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正向题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1;负向题相反。该问卷主要测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知觉和能力自信。该问卷的一致性系数a=0.9264.

2.3学业成绩指标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学期数学平均成绩为指标。

2.4施测过程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班为单位,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答题要求之后在测试问卷上开始作答。在测试过程中,被试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向主试询问。所有问卷一次完成,测试时间为20分钟。

2.5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与组别上的差异分析。

以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高分、中分、低分3组,数学学习成绩在85分以上(含85分)为高分组,有148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在70分(含70分)至85分为中分组,有189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在70分以下为低分组,有121名学生。分组及性别上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的平均分、标准差及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2(性别)x3(组别)方差分析表明,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的性别主效应与组别主效应显着,各因子上的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事后比较表明,男生的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学习兴趣、一般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显着高于女生;数学学习成绩低分组学生在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方面显着低于高分与中分组学生。

(2)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分表2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呈显着正相关。其中相关最高的是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相关系数r=0.63.

(3)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

数学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以数学学习兴趣各因子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为自变量,以数学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刀x.322,P<0.001)、数学课内学习兴趣(刀=0.216,P<0.01)、总体数学兴趣(刀=0.213,P<0.01)对数学成绩的回归效应显着。

4讨论与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低分组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均显着低于高分组和中分组学生;男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自我效能各因子上显着高于女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业成绩回归效应显着。这说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动机力量。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有较强的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较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往往充满信心,常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有较低的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信心,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所以,缺乏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自信不足是导致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一研究结论也发现,与数学学习兴趣相比,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对于数学学业成绩具有更大的预期效应,这进一步证明了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力与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自信即自我效能一样是影响任务完成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充满自信非常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考试题目往往难度太大,这样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过低,使其失去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自信,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从而导致他们数学学习的失败。

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关系也非常复杂,以上只分析了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对于其它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内在变量,如学习策略、成就动机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德俊,田宝,陈艳玲,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1(5):115-121.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RenningerA,HidiS.StudentInterestandAchievement:DevelopmentalIssuesRaisedbyaCaseStudy[A].In:WigfieldA,EcclesJ.DevelopmentofAchievementMotivation[C].SanDiego,CA:AcademicPress,2002.

[4]SchiefeleU.IndividualInterestandLearning----WhatWeKnowandWhatWeDonotKnow[A].In:HoffmannA,KrappKA,Renninger,etal.InterestandLearning[C].Kiel,Germany:InstituteforScienceEducation,1998.

[5]HanduraA.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M].NewYork:Freeman,1997.

[6]EhrmanME.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LearningDifficulties[M].ThousandOaks:SagePubilcations,1996.

[7]王振宏。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1):39-43.

[8]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1):60-64.

[9]何先友。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45-48.

[10]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3):30-33.

[11]PajaresF.GenderandPerceivedSelf-efficacyinSelf-regulatedLearning[J].TheoryintoPractice,2002,41(2):116-125.

[12]SchrawQLehmanS.SituationalInterest:ReviewoftheLiteratureandDirectionsforFutureResearch[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2001,13(1):23-52.

篇3

视听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发挥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将教学资源与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更好的认知体系.知识和经验从认知角度可以分为抽象经验、感觉经验和体验.抽象经验就是书面语言经验,只有符号含义而没有具象化;感觉经验就包括视觉听觉等,具象化的内容对感官直接刺激形成经验;体验就是综合化感受,可能包括抽象和具体的联系,是理解和积累层面的.从视听教学理论看几何画板的运用,应当是感觉经验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动态展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

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特征

1.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

初中数学内容上更多的加入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进行培养.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通过观察、类比和证明来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能够形成数学思想.

2.注重学习兴趣的调动.

初中数学概念性内容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在初接触初中数学时,学生容易因为衔接不上或者思路不通而产生困惑,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这种挫败感干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更加适合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入数学世界.

3.探索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也要融入适当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利用几何画板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生能够结合概念形成经验性知识.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绘图应用.

几何画板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快速画图,利用这一点可以减轻课堂上教师手绘范例的压力,更多的时间用来展示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何画板提供了对应于实物的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也有对应于圆规等制图工具,无论是绘制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能较为精准地完成.几何画板还提供了几何图形的参数设置,图形与数据结合更加直观,这也是将抽象和具象联系起来最直观的表达.例如,平面几何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个规律看似容易,但是如何验证一致都是比较困扰学生的问题.用直尺量从数值上可以验证,但是对于图形上的关系还是没有具体的认识,这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绘图功能,从图形关系角度入手,更好地验证这一定律.绘制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将各条边标示出来,用直尺功能对数据进行测量,运算即可验证数值关系.图形关系可以将直角三角形拆分开,以每条边绘制正方形(正方形的体积对应各边的平方),将斜边构成的正方形按照七巧板式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分块,直角边形成的两个正方形按照已切割的分块形状进行切分,最终通过细节填补,我们会发现形成了两套同样的分块组,这也就说明斜边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斜边构成的两个正方形的总面积是一致的,也就从图形的角度验证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一定律.通过面积这种具体的对象表达边的平方关系,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认知和记忆两个角度形成了图形与抽象概念的联系,来自视觉刺激的认识帮助抽象概念形成了更好的知识认知.

2.动画应用.

初中数学中无论是平面几何还是解析几何,都可以很好地利用动画功能.动画是对过程的一个良好诠释,学生对于过程的观察实际上也是在思维逻辑中形成知识,对于过程的感官刺激直接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连接起来,是抽象与具体之间最直接的关系.

四、结语

篇4

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随意使用,必须要结合一定的教学理论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包括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也就是说是从记忆和感悟两个方面完成学习的.视听教学内容可以提供按照知识认知规律展开的经验性内容,是一种具体化抽象知识的手段.视听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始终统一,视听教学过程从认知过程角度来说,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性上的理解,也就是感悟知识和体验知识,这种体验会与抽象的概念组合形成经验,经验反复实践就变成了知识.视听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发挥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将教学资源与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更好的认知体系.知识和经验从认知角度可以分为抽象经验、感觉经验和体验.抽象经验就是书面语言经验,只有符号含义而没有具象化;感觉经验就包括视觉听觉等,具象化的内容对感官直接刺激形成经验;体验就是综合化感受,可能包括抽象和具体的联系,是理解和积累层面的.从视听教学理论看几何画板的运用,应当是感觉经验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动态展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

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特征

1.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初中数学内容上更多的加入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进行培养.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通过观察、类比和证明来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能够形成数学思想.

2.注重学习兴趣的调动.初中数学概念性内容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在初接触初中数学时,学生容易因为衔接不上或者思路不通而产生困惑,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这种挫败感干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更加适合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入数学世界.

3.探索性和实践性.新课标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也要融入适当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利用几何画板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生能够结合概念形成经验性知识.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绘图应用.几何画板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快速画图,利用这一点可以减轻课堂上教师手绘范例的压力,更多的时间用来展示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何画板提供了对应于实物的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也有对应于圆规等制图工具,无论是绘制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能较为精准地完成.几何画板还提供了几何图形的参数设置,图形与数据结合更加直观,这也是将抽象和具象联系起来最直观的表达.例如,平面几何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个规律看似容易,但是如何验证一致都是比较困扰学生的问题.用直尺量从数值上可以验证,但是对于图形上的关系还是没有具体的认识,这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绘图功能,从图形关系角度入手,更好地验证这一定律.绘制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将各条边标示出来,用直尺功能对数据进行测量,运算即可验证数值关系.图形关系可以将直角三角形拆分开,以每条边绘制正方形(正方形的体积对应各边的平方),将斜边构成的正方形按照七巧板式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分块,直角边形成的两个正方形按照已切割的分块形状进行切分,最终通过细节填补,我们会发现形成了两套同样的分块组,这也就说明斜边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斜边构成的两个正方形的总面积是一致的,也就从图形的角度验证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一定律.通过面积这种具体的对象表达边的平方关系,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认知和记忆两个角度形成了图形与抽象概念的联系,来自视觉刺激的认识帮助抽象概念形成了更好的知识认知.

2.动画应用.初中数学中无论是平面几何还是解析几何,都可以很好地利用动画功能.动画是对过程的一个良好诠释,学生对于过程的观察实际上也是在思维逻辑中形成知识,对于过程的感官刺激直接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连接起来,是抽象与具体之间最直接的关系.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分析;实施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初中主要分为代数与几何两部分,代数是考察数字运算及应用能力,几何是考察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会运用到推算、证明、画图的部分,更直观地考察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运算能力。换句话说,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更贴近生活,应用部分考察更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而且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2教师职业倦怠严重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学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一些课下作业由组长对照答案代为批改;②教师性格差,对教育工作无耐心,学生一旦犯错则采用请家长或打骂孩子的方式解决;③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味地否定,与学生之间沟通甚少,看不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职业倦怠后果非常严重,不利于教师自身发展,同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3忽视教学的应用性

初中面临着中考大关,教师、家长、学生三年的准备与辛苦似乎只为了中考一纸分数。为此,教师研究解题技巧,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更是日夜奋战,死啃书本,只为考出辉煌的成绩答谢老师与家长的辛苦陪伴。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教学失去了应用的本质。初中数学的代数应用题和几何图形证明,很多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2.原因分析

2.1受应试教育制度影响

考试制度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种考试制度相对公平,一些贫困家庭学子也可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命运。但必须考虑的是,现代化的教育与世界密切接轨,未来中国教育要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不只是分数的提升,还包括学生综合素质、个性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

不少年p教师开始职业生涯时,斗志满满,心想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有才之士,但随着岁月的蹉跎,年轻教师也会产生职业倦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铁打营盘流水的兵”,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度刚刚被培养起来,可能由于分班师生间“合作”的机会就被减少;②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家长将孩子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有些吃不消;③教师工资待遇并不很高,每学期都会进行测评,长期以往,不少教师产生懈怠心理。

2.3缺乏教学生活化意识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和谐的、良好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但不少教师曲解了教学的本质,他们认为每年能有多少学生考上省重点高中才是观念,对学生来说分数重于一切,其他各方面能力可在以后的生活中培养。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是比较密切的学科了,但很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到情境化、生活化的方式教学,更多地是教同学们解题技巧和方法。

3.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3.1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它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么难,喜欢数学的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较强,这说明解数学题的过程中,也是脑袋迅速运转的过程。当看清了数学教学的实质,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上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新课改的大纲要求,注重学生运算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快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

3.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它的灵活性,鼓励每一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研发符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可利用多媒体或社会实践增加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教学态度。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态度越认真的教师,越能够收获到学生的信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越多。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自己以导师或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很多涉及到来回里程的计算,这本身是对实际生活的应用。笔者认为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初中生已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意识和实践能力,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初中生社会实践能力越多,那么对题目理解更透彻,遇到相似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因此,回归于教学本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

4.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是由简入深、由易入难逐渐递增的过程,这其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考察。以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为标准,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或应试教育模式都已不能适应其时代的需求,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注重实践培养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点。

【参考文献】

[1]张梦军,宫国林,唐少华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2012.3(12):12-16

[2]李泰宏,曹亚玲,贾丽萍等.初中数学教学概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小学时代,2013.6(1):15-20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问题串教学的趣味性,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问题串的趣味性,要结合学生自身特色不断创新问题,通过设置趣味性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圣诞老人吧,圣诞老人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这个帽子很特别吧,那么让你制作,你会制造出一个类似的帽子吗?结合自己的制作经历,提出对圆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圆锥的过程中也将能够更积极、更主动.

二、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知识都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即便是理解了,在以后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知识点的层次性.在应用问题串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层次性,对于数学难点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来向学生提问.把握住知识的层次性是做好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关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点.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该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本身的特性来设置提问:一是向学生提出两个方程x2+6x+5=0和x2+8x-9=0.让学生来解这两个方程.二是在解答了两个问题之后再向学生提问,这两个方程中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与方程系数之间有何关系.三是再举两个例子来让学生解决.解决之后再观察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同方程系数的关系.之后是要学生观察ax2+bx+c=0,这个方程中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同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最后就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上述规律表示出来,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问题设置应该更加生活化

初中数学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是进行理论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可能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因而在问题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巧妙地设置问题,这样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将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串把日常生活实际同知识连接起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数据在我们周围”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把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统计出来,之后再根据统计结果来计算所统计学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占比重,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增加对全班同学的了解,又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四、问题串要具有探索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问题串具有探索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问题串的探索性,问题串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性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采取专门措施来合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能力.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滞后。目前,部分教师固守应试教育的理念,新课改意识不强,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缺乏必要的准备。表现在课堂中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来处理新教材,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薄,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只重视语言结构的训练,却忽视了文化内涵的导入等。2.滥用信息技术。部分教师误认为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了知识容量,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几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其结果是把本该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师生、生生互动变成了网络信息的交互,师生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英语课变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情况令人担忧。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

1.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整合方向。注重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并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自我学习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知识、技能和理解方面达到下面的目标:(1)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和不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2)知道怎么样在全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3)知道怎么样在备课时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怎么决定和组织信息技术资源。(4)知道怎么样评价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学生的成果。(5)知道信息技术怎么样被用于保持最新的信息,分享最好的教学实践。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1)明确目标。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使语言学以至用,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知识或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人对本节英语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英语来交流。(4)学习效果评价。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逐步推广操作评价和作品评价,重视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的依据应该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评价的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评价。3.渗透德育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观念、全球意识和效率观念。教育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交往的心理环境,加强校园内的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网上心理健康咨询等方式,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4.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强化整合功能。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大量的交流,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整合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使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过程中要素的转变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它毕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并不是解决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万能药,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只有根据需要去精心设计组织才能让信息技术赋予初中英语教学更多的魅力。

作者:刘秀丽 单位:甘肃武威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相关热搜: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

ThomsonScientific国家科学指标数据库2004年数据显示,中国数学论文在1999~2003年间篇均引文次数为1.03,同期国际数学论文篇均引文次数是1.3,这表明中国数学研究的影响力正在向世界平均水平靠近。相较于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国数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是最高的。

我们以美国《数学评论》(MR)光盘(1993-2005/05严为数据来源,用统计数据揭示国际数学论文的宏观产出结构。通过对《MR》收录中国学者发表数学论文每年的总量及其在63个分支上的分布统计,将中国数学论文的产出置于一个相对明晰的国际背景之下,借以观察中国数学的发展态势。此外,我们还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CMDDP为数据来源,统计了中国数学论文在63个分支领域的分布,并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资助的论文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上述数据库均采用国际同行认可的《数学主题分类表》(MSC),分别在国际、国内数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相当规模的用户群。

《MR》光盘收录发表在专业期刊、大学学报及专著上的数学论文,其收录范围非常广泛。1993~2004年共收录论文769680篇,其中有74988篇是由中国学者参与完成的,我们称之为中国论文。这里中国论文是指《MR》的论文作者中至少有一位作者是来自于中国(即《MR》光盘中所标注的“PRC”)。12年中,中国论文数占世界论文总数的9.74%。

《CMDD》收录中国国内出版的约300种数学专业期刊、大学学报及专著上刊登的数学论文,此外,还收录了80种国外出版的专业期刊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并对那些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资助的论文进行了特别标注。

2.1《MR》收录中国论文的统计分析

考虑到二次文献的收录时差,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选取的是1993~2004年的文献数据,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MR》12年来收录的中国论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中国论文的增长速度要大于《MR》总论文数的增长速度。

2.2《MR》收录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

为避免重复计数,在对63个数学分支进行统计时,均按第一分类号统计。按2000年《MSC》提出的修订方案,将1993~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和调整。图2显示了国际数学论文在63个数学分支上的分布。

数学各分支占论文总产出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规模,而相应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变化也是统计中着重揭示的问题。在实际统计中,跟踪热点变化主要是通过这63个数学分支的时间序列分析完成的。统计数据揭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如下:1993〜2004年,国际数学或与数学相关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个分支依次是:量子理论(81)、统计学(62)、计算机科学(68)、偏微分方程(35)、数值分析(65)、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组合论(0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系统论/控制(93)、常微分方程(34),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42.5%。

隹某些分支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如统计学领域的论文数量近3~4年增长较快,有取代量子力学成为现代数学最大板块的趋势。对统计学进一步按照次级主题分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论文产出主要集中在非参数推断(62G)方向(见图3)。

2.3《MR》〉收录中国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

MR收录中国学者的数学论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參1993~2004年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髙的前10个分支领域依次是偏微分方程(35)、数值分析(65)、常微分方程(34)、系统论/控制(93),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统计学(62)、组合论(05)、概率论与随机随机过程(60)、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算子理论(47),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52.25%。

偏微分方程(35)是中国数学论文产出的最大分支,对偏微分方程的二级分类进行细分,结果见图5。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理方程及在其它领域的应用(35Q)所占比重较大。同时,根据对35Q的下一级分类的追踪发现,关于KdV-like方程(35Q53)、NLS-like方程(35Q55)的论文有增加的趋势。

差分方程(39)、Fourier分析(42)、计算机科学(68)、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系统论/控制(93)、信息和通讯/电路(94)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

结合环和结合代数(16)、逼近与展开(41)、一般拓扑学(54)、大范围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等表现出下降趋势。

与《MR》收录数据的主题分布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量子力学和统计学均没有进入前5名,量子力学排到了第12位,且有下降趋势。计算机科学(68)、常微分方程(34)在《MR》中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10位,而中国数学论文中,常微分方程位居第3,计算机科学位居第11。

1993~2004年《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论文统计分析

1993~2004年《CMDD》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93139篇。从这些论文在63个数学分支上的分布中可以看出,这63个数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这63个数学分支的论文产出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有些分支增长较快,如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有的变化不大,如几何学(51-52)。

通过对《CMDD》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数学文献的学科分布有如下特点:

參1993〜2004年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个数学分支依次是数值分析(6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常微分方程(34)、偏微分方程(35)、统计学(62)、系统论/控制(93)、计算机科学(68)、组合论(05)、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56.0%。

一些分支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如数理逻辑与基础(03)、矩阵论(15)、实函数(26)、测度与积分(28)、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Fourier分析(42)、变分法与最优控制/最优化(49),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92)、系统论/控制(93)、信息和通讯/电路(94)。

參一些分支所占比重下降。如逼近与展开(41)、一般拓扑学(54)、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统计学(62)、数值分析(65)等。

參在排名位于前10位的数学分支中,量子理论(81)在《MR》、PRC(《MR》的中国论文)和《CMDD》中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差异,其余的9个分支尽管所占比重不同但基本上都能进人分布的前10名,例如,计算机科学(68〉在《MR》数据组的排名是第3位,到PRC和《CMDD》数据组就下降到第11位和第7位,在《MR»数据组的排名分别是第8位和第10位的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和常微分方程(34),在PRC数据组中,则上升到第5位和第3位,在《CMDD》数据组则为第2位和第3位。这些排名的变化可以部分地揭示出中国在量子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等方面稍有欠缺,但在数值分析、运筹学(含数学规划)等方面,中国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组合论(05)在《MR》、PRC和((CMDD》中所占比重较为一致,分别位居第7、第7和第8位。数据表明组合论中的二级分类图论(05C)的论文产出比例最高,对图论主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几年成长较快的图论领域的研究论文大多集中在图和超图的着色(05C15),其次是因子、匹配、覆盖和填装(05C70)。在图论的这两个三级分类上,中国学者的论文产出与国外非常吻合。

    本文中的“基金资助”指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的资助。为统计方便,二者统一按基金资助处理。1993~2004年《CMDD》收录的获基金资助的论文共计27662篇,受资助力度达到30%左右。表8显示,获基金资助的论文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中国数学文摘)>第6期附表1说明《中国数学文摘》和《CMDD》2005年收录的论文受基金资助的比例达40%以上。《CMDD》收录的获基金资助的中国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特点如下:

在数量上,前10个分支领域为:数值分析(65)、系统论/控制(93)、偏微分方程(3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计算机科学(68)、常微分方程(34)、统计学(62)、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组合学(05)、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这10个分支占总体产出的60.2%。

在63个分支领域上,基金资助比例最高的前10个分支是:K-理论(19)、多复变量与解析空间(32)、质点和系统力学(70)、大范围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拓扑群/Lie群(22)、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经典热力学/热传导(80)、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系统论/控制(93)、位势论(31)。

篇9

一、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要注意的原则

(一)完整性

微课程虽然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科技性、灵活性,但它和普通的课程教学一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它的内容要包括: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设计流程,让整个课程显得更流畅、更合理、更科学。但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更多的是借助网络科技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在评价与判定方面相比传统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二)规范性

虽然微课程比普通的课程要灵活多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时间长短上却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为了讲清一个知识点或者加上外延的知识,讲上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微课程的优点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只用短小的微课程视频,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微课程时,选的背景图片和整体结构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都要满足看和听这两个主要的功能,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异可能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都会有所影响和干扰。当然,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微课程的语言设计标准也很重要,因为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和连贯的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不但要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而且还要简短、精确,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我们知道,优质的微课程,不但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也大有助益。

(三)系统性

微课程虽然有短小、针对性强等特点,但老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还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仔细的推敲,让整个课程除了完整性还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无需像普通课程那样明确地划分出不同个体,微课程只要逻辑相依,把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结构,使学生便于掌握和理解就好。这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更多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接纳很有帮助。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应用的作用

初中语文不仅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很好地受到崇高品质的感染和熏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对提高语文综合成绩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其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微课程就成了教学的新宠。确实,微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改善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对初中语文高质量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传授,并且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前还要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铺垫,这无形中占去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遗憾的是,有时候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引入,不仅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完善,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10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操作效果较为关注,但由于课堂时间、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内容在课上无法为学生进行演示,或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苏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形象。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整合

在新课改推动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过硬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指导教学,将两者进行整合。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也在不断走进课程教学,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生物教学来说,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中有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视觉、听觉的有机整合,还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感受,将成果通过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还能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更直接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明确,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中播放相关影片进行教学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教师立即进行解答,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只负责教而学生只负责学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益处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进行照本宣科的工作,提出的问题也很有局限性,学生只负责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处于朦胧状态,似懂非懂,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也较少。新课改以后,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并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增添了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整合,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所需的图像、影视动画进行综合处理,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设置教学主题,将所讲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得更加直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本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网络信息也不陌生,但网络技术在发展中有利有弊,所以这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新颖、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要了解的内容,并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经过一阶段或一学期的学习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就要求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复习,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复讲解,所以在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以往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播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将信息技术与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走进课堂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大量的道具,但不能将所需要的道具都拿到课堂上,即便有些道具方便带到课堂,但由于季节或条件的限制还是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应用。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项实验中就需要大量的花朵作为道具,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没有任何一种花朵是可以随意采摘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找到实验中所需的内容,还能让学生观看得更清晰、生动,能很好地解决采摘等带来的问题。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进行互动的工具

现代技术较为发达,因而要正确利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进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项实验时,自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网络上选取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中的试验,提出“在这项实验中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分解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在不同温度下,加入碘液后淀粉的颜色会不同,在37摄氏度时加入碘液颜色不变,但在100摄氏度时,加入碘液后颜色会呈现蓝色,这就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观察越仔细,收获也就越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生动讲解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更新较快,教材更新永远跟不上科学研究,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如在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需要小鱼作为实验对象,但传统的实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可以选择最新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如用载玻片将小鱼的尾鳍压住,关注小鱼尾鳍的摆动情况,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达到实验目的,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实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必然的,将二者进行整合以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深刻。

作者:周婧玉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