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2: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数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数学论文

篇1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3-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整合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教学呢?

首先,认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

2、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形象思维。

3、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高效率形成数学概念。

4、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数学实验的难题。

5、信息技术拓展了数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其次,认识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教学基本模式:

1、发现模式

发现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地参与实验和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

2、探索模式

探索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个数学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开放环境中,变化条件、寻求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新的结论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为例,针对信息技术条件下两种教学模式,谈一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本节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是后面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该方法成为了学习整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关键。

一、探究并得出判定方法:“边角边”(发现模式)

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空罐头瓶,两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棍,将它们的中点连接在一起,并使两根木棍可以旋转活动。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工具,你能测出瓶子内径吗?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并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效果: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想到测量办法,但不能说明道理;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此环节教师也可在微机室进行,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验,推荐使用软件:FLASH、几何画板,可充分发挥“发现模式”教学的优势,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改由教师制作并演示,学生观察亦可,但学生自主程度降低:

提出问题:已知:ABC,AB=15cm,AC=10cm,∠A=60°画A’B’C’,使A’B’=AB,A’C’=AC,∠A’=∠A把画好的A’B’C’的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目的: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效果:大部分学生能较正确地做到,个别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道理;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发现规律的同学发言得出结论,教师整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解决变式问题(探索模式)

上面一题是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型题目,在很多变式题目中,学生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不能发现与基本型题目的内在同一性,传统的教师画图讲解的方式费时费力,也不易于学生较快接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使死板的图形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学生能在变式题目中较快的发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解题效率。(推荐使用软件:FLASH、几何画板)

1、变式一:此变式是在上面基本图形的基础上,DBC绕线段BC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得到的图形。其中,题目的已知和求证不变;

2、变式二:此变式是在变式一的图形基础上,继续变化,DBC向右平移(平移的距离小于线段BC的长度)得到的图形。其中,题目的已知条件增加了变化,求证不变;

3、变式三:此变式是在变式二的图形基础上,继续变化,DEF以线段EF为轴,向下翻转180°得到的图形。其中,题目的已知条件又增加了变化,求证不变,但增加了一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证明。

以上三个变式是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连续变化得到的结果,变换方式涉及了初中阶段学习的各种情况――旋转、平移、翻转。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解决以后,学生发散思维,在开放环境中,变化条件、寻求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同时,对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手绘图形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动态知识点教学中的优势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整合了信息技术的新教法,并在两个班中分别选取数学成绩中等的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竞赛,对教学实验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发现,传统教学班的学生相比实验班的学生差异较明显,表现在绝大多数传统教学班的学生审题后,分析问题所用时间较长,解题速度较慢,个别学生、个别题目甚至找不到解题思路。

反思整个实验过程,有以下几点心得:

1、充分认识在某些知识点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合理、灵活、科学的运用;

2、教学方案设计整体化、连续化,使学生更自然的接受新知识;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摆脱学习数学的枯燥、死板,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3、对教材的透彻了解,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能让我们合理地、有选择地、科学地整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非没有缺点,两者的整合要能扬长避短,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为现代教育服务。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一点儿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钟作慈《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北京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