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3: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都知道,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毕业阶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这个阶段,既要回顾总结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也要为学生进入初中的数学学习做好相关的衔接教学。而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通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这个教学环节来完成。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如何开展呢?我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系统梳理小学数学知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应用计算逐渐向学生传授。由此可知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由于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高阶段,因而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涉及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也是一个需要反复吸收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既是一个回顾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数学能力的过程。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零碎的、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一些数学规律,了解到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举例而言,教师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讲授分数应用题,要透过一题而总结一类应用题的解法。一道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教会学生寻找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地教授数学方法的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或者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这些方法都很实用。
二、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题海战术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实际上,对于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题目的练习。数学学科非常灵活,千变万化,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种的考察方法。因此,虽然现在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可以少做数学练习。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做数学练习,而是优化数学练习,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准备,因为不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成为典型问题的。为此,进行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一,进行选题。选题是首要步骤,不可随意。一般而言,典型问题要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在考察某个数学知识点方面具有代表性;另一个是相对综合,可以将几个知识点加以串联。其二,筛选易错题。易错题的特征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出错,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里有学生的盲点,所以这类问题也属于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易错题的有效方法是对错题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彻底消除知识盲点为之。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加入这些易错题,以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点。其三,挑选灵活多变题。灵活多变题的特征是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找出这些问题的真面目。典型例题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温习,巩固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典型题目集。
三、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尤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因此,以往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的统一授课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当然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环节中,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布置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稍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以拓展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重点抓住对他们的知识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不仅要在知识上进行补课,也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补课。要时常督促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也要开化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对学生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抓住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以上三个策略能够使得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比较复杂,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阶段,如果老师还是以所学知识的再现为主,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作用。就归纳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归纳能力;培养
一、归纳的重要性
在小W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对于技巧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题的解法更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最终让学生学会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我们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归纳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小结的归纳过程中,主体是我们的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
(一)把总结归纳做好,教师是最重要的
教师要把课备好,把教材研究透,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教研能力,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归纳的时候,要学会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要有一个好的归纳的方法和习惯,让学生从原来一味地听取老师的讲授到自己可以控制以至于驾驭它。
(二)设计练习并加强巩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要想得到很好的培养,就必须做一定量的练习,我们积累的过程是需要练习来实现的,不管是知识还是能力的积累,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归纳能力。老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进行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培养他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知识进行深化,最终培养学生高度的归纳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解决,让学生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对于自己身边的问题,也能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去学习数学,培养归纳的能力。
(三)要学会总结练习题的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练习题,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和演练,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去研究和归纳解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动脑,能够做到从特殊概括并且归纳出普遍规律的能力,归纳的时候,要注意前后的联系,概括总结出结果。
(四)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对于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这对于拓展学生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要加工一批服装,甲单独9小时完成,乙单独6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作,完成任务时,甲做了72件,这批服装共有多少件?我们按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解答,可以先求出使用的时间,最后求零件总数。还有就是可以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可以考虑甲的工作量和总量关系,求出甲的工作量占总量的多少,最后求出零件数。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能做到殊途同归。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例题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我们的课堂讨论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思维的习惯,不是让他们仅仅会做题,而是让他们能够自己学会去探索和挖掘材料的内容,善于对题进行多种解答。当然,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解题方法,对他们进行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
(五)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
在研究数学题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做题不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题里概括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知识点,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对于问题的特点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探究,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决,这样的话,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之后会获得较强的成就感。
总之,小学六年级这一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学习时期,是成功走向中学的过渡时期,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中,数学开始逐步变得复杂,如果不能够较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并且熟练地运用,就会影响数学成绩,甚至对顺利过渡到中学产生阻碍作用。在小学六年级的复习中,老师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要学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并相应地培养归纳能力,以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相关知识。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复习中的归纳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总结每个学科每个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对比平行班、对比外校、对比市平均。
仔细听下来,及格率和平均分较好的科目有:政治、语文等,较差的有:物理、数学等。尤其是数学最差。一至九年级,除低年级及格
率较高外,其他年级的及格率都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左右,有的班级平均分也只有五十多分。
听着教导主任的总结,十几个数学老师的头低得很下,有几个老师表情很严肃。看得出来,他们很无奈、很伤感。但是和兄弟学校比他
们的成绩又比较高,但终归是分数看相太差。
会后我借阅了本期统考的六、七年级数学试卷。我认为我们的试卷从表面看:填空、选择、计算、证明、应用很全面也很老套。从知识
点来看: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占百分之四十以下,一般的题都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才能解出。从题目内容来看:课本上能找到
“原型”的题型大概占百分之二三十,其它的都是变异题和素质题等等。
看了一下老师的试卷分析,得分率较高的都是课本上能找到“原型”的题。
一个期末数学统考,能把我们大多数的师生都考趴下。我认为这样的考试是不成功的,而且对师生的数学信心有很大的危害。
读书、教书都离不开书,这里的书当然是指教科书。考试当然也离不开书,不能脱离书的内容、不能脱离书上知识内容的比例、难度不
能高于课本。要像课本一样有单点知识的直接考核、有单点知识的简单应用和单点知识的基本应用。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只要能把书上的单点知识点都学会,对于我们的教学已经算是成功的了,至于灵活应用和综合应用,就要靠自己日后
的磨练了。就像我们初学打篮球,只要在课堂学会基本规则和基本动作。至于日后是否成球星,就靠自己的磨练了。
我们的数学也一样,我们不是要每个学生都成数学家,而是要解决他日后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数学应用问题。我们只要能把课本上知识点
和基本题型教会学生,并让他们掌握好就可以了。
我对我们的数学知识点检测试题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套数学检测试题,应该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单个知识点检测题,而这其中又要有一半以上是“直白的”单点知识检测题。考题直白一
些并不丢脸,相反,左弯右拐倒像是脑筋急转弯,有失数学的本意。
数学检测试题还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语文水平挂钩。诸如对六年级同学提出“满两百送二十与打八折有什么区别”,我认为
有点过分。
数学检测试题还必须走出越难越好、越综合越好、越灵活越好、越难理解越好的误区。应该以单个知识点的简单应用、简单计算、简单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质量
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客观上它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象征,宏观上反映了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网络形成的好坏程度、能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大问题。那么要如何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而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的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抓好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常规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作业本的使用、作业时间的安排等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在课前课后我十分注意让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反思总结等。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优化教学,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笔者认为,六年级数学教学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外,解答数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这一点。我班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特感兴趣,每次的解题方法各式各样,我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再让学生比较,从而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以此拓展学生思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答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饱满,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分析学情,重抓后进生的辅补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学的轻松,教师在上课时,要尽量把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备课时想到中、下层学生是否能听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中,学生不会的少了,教师的辅导工作就会轻松许多,辅导学困生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样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进步。至于后进生的成绩的提高,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有辅导是不够的,重点应该是课外的辅导,在辅导之前一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愿意来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快,学得好。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学生以前旧知识的辅补,在辅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类,同时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看到学生不会的多了,就心急、心烦、生气,这样不利于辅补。同时,教师在的时候对知识要进行分类,要有的放矢,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解决,解决的问题多了,学生不会的问题就减少,学习有了进步,学生就爱学,成绩方能提高。
五、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不管是哪种版本,编者在编排新知的巩固练习中处处渗透着对旧知的巩固。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几个章节里,就安排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的复习。如果在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抓细抓实,采取“讲一题、带一串”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适时地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和遗忘进行补救,对最后的总复习定将会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将随着平时的复习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六、掌握评价理念,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篇5
一、系统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体系
学科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教育教学的开展。老教材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新教材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点较为分散,系统性较弱。教师在面对新教材的时候,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维度不够清楚,导致课堂的探究活动难以落实。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对学科知识系统的把握,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地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新课标将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意在使学生初步产生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而老教材到了六年级才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折线统计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完成原来要求六年级学生完成的任务。
二、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一贯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直接抛出需要探究的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浮于表面,没有注意学生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包括学习方法的目标,以学生的困惑为基础,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吃透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开放教学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生活的同时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小学数学课堂应不拘泥于教材,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适当改编教材内容,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时候,我选择生活化的事例进行教学:一桶植物油是48元8角,一瓶牛奶是4元8角5分,如果购买总共需要多少钱?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根据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的特点,教师要有耐心,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其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尤其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们要让学生在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现代教学论提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在教学设计中变“教案”为“学案”,将关注的视角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少讲、精讲,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讨论、交流、实践、反思和总结。学生自己探究的方法比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更多,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五年级上册的“量一量,找规律”的教学,都涉及了探索规律的内容,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来发现一些排列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促进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以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一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名词和术语,并学会运用;二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四种运算的能力和口算、笔算的能力,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字题的解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1. 数学故事类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自己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介绍“韩信分油”的故事:据说,有一天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的事发愁,这两人有一只10斤的篓子。其中装满了油,还有一只能装3斤油的空葫芦和一只能装7斤油的空罐,现在要把这10斤油平分成煞荩每份5斤,他俩没有秤,只能就这三种容器倒来倒去,怎么也分不开,这时恰巧韩信骑马路过,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之后,便马上念道:“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便匆匆走了,两人得到启发,按照韩信的办法,果然很快就把油平分成两份了。
2. 游戏类活动课
将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背乘法口诀”活动课,“一站到底”活动课。
3. 操作类活动课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这类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拼、摆、折、画、量、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抽纸牌”计算活动课;这就叫“宴几”(七巧板)、折叠与展开、观察物体、三角形的分类。
4. 思维训练类活动课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趣味题、思考题等形式组织的知识延伸或提高的活动课,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
5. 主题实践类活动课
结合某个或某些主体单元,以知识点为线索设计并开发主题式实践或综合应用活动课,也可以是以数学为主轴,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带动基它学科解决问题,即以活动为线索设计并开发主题实践活动课。如:一年级结合《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主题单元,开发了练习计算的主题研究活动课“小脚丫走天下”;二年级结合《生活中的大数》主一主题单元开发了主题研究活动课“1万有多大”;三年级结合《小数加减法》、《两位数乘法》的知识单元设计“旅游中的数学”;四年级结合《小学四则运算》这一主题单元开发了主题实践活动“出租车的学问”;五年级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主题单元,开发了“包装中的学问”主题实践活动课;六年级结合《百分数的应用》设计“买房中的学问” 主题实践活动课。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开发途径
数学活动课内容开发,主要有三个基本途径:
1. 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进行反思,了解其设计目的,挖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及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类似内容的素材,进行开发和利用。
2. 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教材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深入学习,充分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一些数学问题。
3. 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
数学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中心,教师成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但在数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我们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探究――反思。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数学活动课要经历以下的教学流程:
学生主体:发现问题――实践活动――探索交流――反思评价――运用拓展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 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9
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而抛出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的一类教学行为。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所以,在教学中,把握提问的时机至关重要。现就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在知识生长处提问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的学习很多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在知识的生长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构建。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时,我将例题改编为分球的情境:“今天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将18个排球分给男生和女生,男生9个,女生9个。”话音刚落,男生都不约而同地反对:“不公平。”“我们男生比女生多,应该多分一些。”“全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4人。”我据此提问:“既然男女生各分9个不公平,那怎样分才合理?”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按照人数分的方法,我顺势提问:“按照人数分,具体是怎样分?”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思考……按比例分配虽然本质上仍然是平均分,但是与之前学过的平均分问题的结构形式有所区别。如果简单地告知学生分配方法,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势必是孤立和浅层次的。为此,我通过设置认知冲突,一句“怎样分才合理”,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得出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方法,从而引出新知――按人数的比进行分配。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提问,让提问落在关键处,为学生搭建了有效的思维支点。
二、在新旧对比处设问
辨别区分、沟通联系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关联知识点进行比较,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本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列竖式是个难点。通过沟通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后,教学不能就此停止,教师应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列竖式计算加减法,为什么一个是末尾对齐,一个是小数点对齐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无论是整数的末尾对齐还是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其实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至此,学生就能将“末尾对齐”和“小数点对齐”这两个表面现象统一归结为“相同数位相加减”这一本质算理。这样,学生不但沟通了整数、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还自主建构了知识网络。
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在思维拓展处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拓展”是不可缺少的。单纯的就题论题,浅层次的“教”教材,会错失很多提升学生思维的机会。为此,教师要深度理解教材,通过适时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少教师的处理方法是在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转化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联系?”学生经过亲身的体验,不难发现体积、底面积、高不变,于是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虽然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却舍弃了很好的思维训练素材,因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是引导学生研究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要素,其实在转化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可以探索的现象和规律。譬如,“圆柱变成长方体,体积有没有变?表面积是不是也没有变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立刻拿起学具观察,很快就发现表面积增加了。我进一步追问:“增加的表面积怎样算?”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点燃,探索出了“半径×高×2”和“直径×高”的计算方法。
显然,这样的追问,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篇8
一、定好计划,有效组织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其教学活动一定要有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指导学生对复习活动形成条理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成效. 笔者在复习教学中,不仅要自己定好复习计划,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计划中,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时间进度安排,教师要调整好时间,确定好在某段时间段学习的内容,中间隔多长时间再去复习,以使复习效果最为优化;二是重点、难点友情提醒,在每一个单元,学生自己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掌握不错的内容,找出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自己筛选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三是总结复习经验,在复习中运用自己感觉比较好的方法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优化,还可以把自己用的比较好的几种复习方法综合运用,提高复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复习中的掌控能力,合理利用时间,控制好复习进度进行复习,并能科学地使用复习方法,使整个复习过程处于最为优化的状态,提高了复习效果.
二、巧设复习环节,把握课堂活动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不同于新授课,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课练习的内容比较多,教学环节相对杂乱,但还应有序. 因此,精心设计复习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语言缺少情感渲染,加之学习形式单调又不丰富,一味地讲练、练讲,师问生答,这样的复习方式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容易疲劳,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就会降低,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组织我们的课堂复习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苏教版数学上册《百分数》这单元时,我提前把学生整理的题目收集起来,并对题目进行精心设计,以出勤率为例 :① 六(1)班50人,出勤48人,求六(1)班出勤率. ② 六(1)班50人,因病缺席 2 人,求六(1)班出勤率. ③ 六(1)班出勤 48 人,因病缺席2人,求六(1) 班出勤率. ④ 六(1)班出勤率96%,有50人,出勤多少人?⑤ 六(1)班出勤率 96%,有2人请假,出勤多少人?在练习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解答. 只要答对就加星,多答多得. 并在集体交流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一题多解,提高解题能力
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可是,面对形式多样的数学问题,在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我们数学老师所期盼的.
1. 提炼数学原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习题,我们不要害怕,仔细分析,其实都是由许多相关联的数学基础知识组合而成的,看似复杂,其实都可以找到其数学原型. 例如:“光明小学有学生 252人,李老师打算发给每人一本科普读物. 新华书店每本科普读物是7.5 元,并推出‘买六送一’的打折活动;博库书城每本是7.2 元,并推出‘买八送一’的打折活动,到哪个书店买比较合适呢?需要多少钱?”这样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就需要我们学生能准确地从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原型. “买六送一”实质是卖原价的 ■,“买八送一”实质是卖原价的■. 学生如果能从中提炼出这样的数学知识,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 有效的一题多解,提高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既锻炼了学生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既可以用通分,也可以化成小数来进行比较,还可以与■ 进行比、画图进行比较等等,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3. 有效的实践操作,提升解题能力
有些数学问题是比较抽象的,直接去解答还是很难的. 例如:平面展开图,让学生选出哪些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学生仅凭视觉来判断是很难判断出来的,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来判断.
四、控制课后作业总量,注重学生自主复习
篇9
教学重难点有效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设计学习兴趣数学作为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搭建起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而其中的重难点则是整个网络中的支撑点所在,对于网络的搭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小学数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处在完善阶段,教师此时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生活化教学、变革作业布置形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逐一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
在小学课程中,每个年级与阶段的重点知识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掌握两个或者多个数字的大小比较,通常教材要求在一百以内,培养学生基础性的比较思维;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知识则是能够运用所学公式以及算法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如物体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通常体现为学生通过自学之后难以理解和运用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也存在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解决多数同学学习难点的前提下,兼顾少数人。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来解决的,这也就体现出了教师进行有效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即重点不全是难点,难点中也有重点。所以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针对性,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都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所必须击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把握与突破重难点的相关学习活动设计
(一)通过分配学习小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兴趣的激发向来是教学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通过给学生分配自主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完成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也能够在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温故知新。学习难点因人而异,在小组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注意到自己的学习难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解决。针对兴趣小组的设立,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如在学习“角”及其相关知识时,可以给小组布置任务发现生活中的“角”,如五角星、三角尺以及一些可以变幻的角,如扇子、剪刀等,学生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角”,如将两根木棍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两条射线。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的双重突破,更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对小组学习进行检验,由学生来讲解所学知识,实现师生换位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以此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做到活学活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设计学生活动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课外作业以实践活动为内容,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具有实际效用。对于小学的六年级数学涉及到的比例以及配比的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基于两组之间的对比,第一组是360ml的水中加入40ml的白糖,第二组是180ml的水中加入30ml的白糖,让学生中喜欢喝甜味儿水的学生分别进行选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计算360:4与180:30的数值差,从而选出更加甜的一杯水。对于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并不只是简单地对教材进行浏览,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自我认知,能够分辨出教材的重点,并进行专项练习,对于自我预习不能够理解或者解决的问题,则应该归纳总结,作为自己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与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交流沟通解决。若仍然存有疑惑,则要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攻克难点。
(三)构建教材知识体系,运用差异化教学理念
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强,所以就需要做好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工作。小学数学教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搭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知识之间联系性强使得学生能够在预习复习的学习模式之中对知识温故知新,也达到知识的迁移与联系的运用。由于学生本身的数学功底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有区别,使得教师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措施。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够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热情,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信心,并逐渐提高学习成绩。对数学学习本身就有热情的同学能够更加进步,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通过把握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信心。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更加复杂,学生在数学中锻炼起来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也是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教师与学生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蒿小梅.如何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J].新一代(下半月),2014,(2).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精心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23-01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是指采用有效的方式获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一、抓住数学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对问题积极主动思考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在知识点的关键处设置问题,将难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圆剪开重新拼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形状,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将圆平均分成8份、16份之后问学生如果分成32份或者64份,拼成的图形是什么?二是在圆剪开之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圆的面积是它的半个周长和半径的乘积,也就是πr2。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调动思维来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总结出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提升课堂精彩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通过精彩课程的打造,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会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个人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这种思想和理念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充分认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上课开始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一个“男生女生记忆力的pk比赛”。要求男生和女生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忆两组由十几位数字组成的数据,哪组学生记住的数字多,哪组就取得胜利。在比赛之后女生组取得了胜利,男生组表示是因为女生组的数字好记忆,之后教师针对男生组的数字“162536476481”指出这些数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师的讲解之后,男生组的学生豁然开朗,懂得了数学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道理。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关注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关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数学公开课为例,在公开课中,教师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不能将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名学生,在无法打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苏教版“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在课前和学生进行知识沟通,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细节,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教学口吻进行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四、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现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情境教学的设置对实现数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通过精彩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是示范指导作用。课堂提出问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在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先后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组的10组小球,之后跟学生讲,他们随便问这个问题的,教师都能回答出来。师生之间在进行了几轮问答之后,教师提问是什么方法能够让老师又快又准地回答出第几组第几个球的颜色。在学生的好奇和疑问中,教师指出余数的除法内涵,开始进行余数的除法学习。通过这种问题设置,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实现生活化教学,体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数学知识本身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结合,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概率”的学习中,基于学生对概率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模仿生活中这样一个例子,将转盘引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并在转盘上安排不同的奖项,如铅笔、本子、橡皮等。让学生轮流转动转盘,谁转到什么就给谁什么。之后,教师问学生每种奖品获得的可能性是多少,从而渗透概率知识。通过生活化案例在课堂的再现,加强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五、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的体现,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有效教学。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复杂以及小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教学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