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6:0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创意法教育;实施开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爱上数学的重要阶段,创意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升当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合理地使用创意法教育方式,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当前我国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应当注意的重点及应注意的教学重点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部分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重视程度不足,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背诵,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将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二年级当成小学生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而当小学生升到三年级之后数学会变得更为抽象,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针对直观思维模式的教学,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较为浅显,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二年级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授二学生数学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因为逻辑思维模式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当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进行浅显的逻辑思维养成,为学生的将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乘除法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延伸部分二位数乘除法的讲授,这样使得学生在以后三年级的三位数乘除法学习时有所印象,加快学生对三位数乘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未来的逻辑思维培养中可以以坚实的直观思维为基础更快的转变成抽象逻辑思维。

二、如何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当前我国小学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创意法的应用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模式,新鲜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去,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手中交还给学生。小學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较重,玩心较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容易从课堂上溜到其他方面上去,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就使得课堂学习环境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课堂主体,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应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学生作为主体是提升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小学生普遍好奇心较强,学生在学习自身不了解的知识时,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已经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延伸教学,从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出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程当中。

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张弛有度。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把控好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并适当的舒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过累而影响对教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抓紧上半节课程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将课程重点难点集中讲授,在课程的后半段时间可以对学生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提问课堂讲解内容是否有不理解的内容,趁热打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灵活的掌控课堂节奏,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将课堂时间灵活合理的分配,将课堂效率提升上来。

3、从直观教学入手,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初步培养。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浅显,主要是直观的数学知识点,创意法的教育模式下,应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但是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教授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应当适当的对三年级的内容有所拓展,从直观教学入手渐渐的浅显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入手渐渐的扩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篇2

2018—2019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紧紧围绕市教育局的中心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的要求,全面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深化教育质量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主题读书活动、特色创建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及安全教育工作,突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档次、提效率为重点,狠抓各项常规管理工作,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全学期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告如下:

一、管理工作:

1.一年来,教学管理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以一颗爱心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管好学校,我校本年度优化了教学管理制度。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教师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制订了《教育教学质量奖罚制度》、《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等,细化教师每日工作,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 细化领导分工。本学期,我们下设三个教研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方面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集体合作。校行政领导分组到人负责,为了把领导包组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市局精神,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打招呼深入课堂听课,亲自下班检查,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全部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教师上课和学生作业情况。全校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教学的教风和刻苦学习的新学风。

3.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规划落实教学活动。学校为了规范学校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都能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这一指导思想下,结合本校实际,提出本学期教学目标。

4.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我们采取了“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务处每学期每月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培优辅差记录等;每学期组织六年级四次月考。

5. 加强班级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从学生的课堂课间、遵规守纪、安全卫生、学生成绩等方面给班主任量化记分,作为评选各级各类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质量情况: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为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强调工作重点用心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探讨教学问题。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1—5年级在2019年上学期末质量检测全镇统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全都排名第一;二年级的数学、四年级的语数以及五年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排名也都在全镇前茅。然而不足的是,六年级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因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具体数据如下:一年级语文及格率71.9%、优生率40.6%;一年级数学及格率59.4%、优生率34.4%;二年级语文及格率61.3%、优生率25.8%;二年级数学及格率45.2%、优生率32.3%;三年级语文及格率73.2%、优生率36.6%;三年级数学及格率61%、优生率31.7%;四年级语文及格率77.5%、优生率55%;四年级数学及格率72.5%、优生率47.5%;五年级语文及格率50%、优生率19%;五年级数学及格率33.3%、优生率2.38%。

篇3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二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策略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其实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帷幄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战”前的筹划和“盘中推演”,既要在此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要布置好开展教学的“战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首先,要把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备课中最为主要的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网络上的备课手册或者是优秀教案。其次是要明确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当一节课内需要串讲几个知识点时,需要在备课时就明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明确主次之分后就能更加科学地对40分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再次是要安排合理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安排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加深对当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能力。而所设计的课堂训练要充分涵盖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和差异性,确保既能体现学生当节课学习的效果又能反映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篇5

一、审题时启导思路

应用题教学审题是关键,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题意,发现解题思路。审题时,指导学生做到“三审”:一审条件,把题中已知条件分类列出。二审问题,认清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三审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审题方法上,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准确地理解题中中心词的意思。推敲、揣摩这些词在题中的作用,使学生把握题意。

如: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两车开出后3小时,两辆汽车相距多少千米?

首先教师指导读题,标出题中重点词:“同时”、“一个地方”、“相反方向”。学生初步了解到题中两辆汽车越走相距越“远”的规律。

然后划出已知条件中:,弄清这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相互关系。思考和探求“每小时两车应该相距多少千米”这一隐蔽的中间条件。

最后,把中间条件与第三个已知条件“3小时”作比较,得出问题的最终解题思路。

在审题中,学生将逐步发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应是:先求出每小时两汽车相距多少千米,再求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二、分析中探索思路

指导学生分析,揭示解题思路,应该着重指导学生用直观图从问题开始思考:

例如:同学们去少年宫参观,三年级去了158人,比二年级多去了16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这道题,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没有直接告诉二年级去了多少人,因此,学生跳越不出这种解题思路上的障碍。分析中就应该抓住中心点突破: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哪一个已知,哪一个不知道?二年级去了多少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来?怎样求?这题应先求什么?步步设疑,步步引导,再根据学生的问答,教师逐步板书思路:

? 再求

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 二年级去了多少人 ?先求

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 比二年级多去了多少人 ?

三、解答时理清思路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深化思路、总结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使学生能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系重大。学生解题时往往只抓住数字的运算,去列式,而没有把数字与“题道”联结起来。产生了解题思路上的紊乱和繁杂。为了让学生能从解题中寻求最佳思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发掘多种思路,然后指导学生筛选,寻求最佳解题方法:

例如:一桶油连桶重18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14.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学生解题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就是不能一下子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相应的知识去解答这道题。弄不清18千克与14.5千克间的隶属关系。因此,我设计出了如下几个辅应用题,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1)教室里有60个学生,走出一些还剩36个,问走出了多少个?

(2)商店 85筐苹果,卖出多少筐后,还剩24筐?

(3)瓶里有18千克油,倒出一半,还剩多少千克?

以上属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能够很快地正确解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比较,产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学生便能理清“18—14.5”就是一半油重。这样,学生思路开畅,列出许多算式:

在学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后,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深化思路,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学生便能顺利找到“14.5?—18”最简捷、最理想的解答方法了。

四、练习中拓展思路

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时,把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旧知识形成技能,技能又反过来充实知识,要使知识升华变成技能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维的扩展,有目的地进行思维的扩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中的练习形式的多样灵活,练习内容的变化、深化,是促成学生思路扩展的有效方法。五年级学生从学了分数和百分数后,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较复杂的四则应用题。

例如:电机厂计划一年(12个月)生产电视机1800元,实际一、二月份生产了,照这样计划,可以提前几个月完成任务?

学生一般解题思路是:

(1)一、二月份生产了多少台电视机?

(2)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3)照这样计算,多少个月才能完成任务?

(4)提前了几个月完成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如果把实际完成计划生产电视的台数所有的时间看作单位“1”,这样可以怎样解答?

篇6

会议内容:

一、教务处期中工作通报

1. 教务处通报期中教学检查情况:

语文教研组的青蓝工程、初二年级的语文特色活动开展不错,但课堂效率不高,基础知识落实不好;数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推进不错,但对号工作不是很好;外语教研组的校内外教研活动开展积极、单元过关扎实,但教学反思不够;综合文科组的课堂教学落实到位,效果较好,但初一年级历史、地理学科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努力提高成绩;综合理科组的集体备课开展较扎实,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效果较好,但初二年级物理教学应进一步提高; 艺体组的课堂纪律要求有明显提高,充分保障了课堂教学任务,但艺术活动开展不够,应进一步加强。

2. 市级教学大比武活动要求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五月份组织组内教师大比武练兵,以说课、评课、讲课为主,五月底完成。六月份学校将举行大比武比赛活动。

3. 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申报工作

全体骨干教师必须无条件参加,不参加者按学校骨干教师管理规定考核为不合格,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工作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二、各年级组工作情况通报:

初一年级:全体教师能主动坐下来分析年级工作的不足,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的养成教育、礼仪教育、教师的思想统一工作,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全员参与年级管理,强化教师考勤管理,年级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期中统考成绩与学年统考持平;但工作中还存在女生午休、走读生管理不理想,年级内办公时间闲聊情况,后期将加大管理力度,改进工作。

初二年级:本学期重点抓了年轻教师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年级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敬业精神宣传、骨干教师带头、每周一次例会总结,使年级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学生目前的成绩分化现状,年级自己想办法,在没有增加任何人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班额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初三年级:本学期重点落实年级学生的备考对号工作,全体教师自行商定将对号工作纳入中考奖励,每周召开年级工作会议,增强周工作针对性,4月联考成绩和外校持平,但也暴露出每个分数段都有至少五名学生的微弱分值差;后期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周考和全真模拟考强化学生应考技能和思维,通过一对一的备考辅导有效提升对号率。

三、校长强调:校长首先肯定了各年级都能自主创新的开展特色工作,在学校困难时期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发扬。同时针对前期对初中部各年级教学情况的摸底,校长强调现在我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成为制约我们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

(一)学习借鉴5月7日《中国教师报》上刊登的《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文章强调:把问题学生当作生病的孩子来看;点亮学生心底的灯;从知到行营造育人场;把竞争引入班级管理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要服务于学。

(二)校长几点建设性的意见——《改造学生的学习》

1.对这个问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学习被动是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原因,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原因,是制约教学质量提nayishi.com升的根本原因,是影响学校声誉的典型表现。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交流。

我是一小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叫XX。今天上午我上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中的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的内容与2011年课标之前的实验教材相比较,降低了难度,删掉了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而把这部分的内容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他们并不陌生。虽然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比较感性的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其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由转动的小风车引入游乐园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游乐设施直观形象的支持,在用手势模仿玩一玩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一分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想一想移一移中不断深化体验。我在例2原有的小房子图中,增加了一大一小两幅图,通过对比制造思维冲突,让学生明确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而后我又设计贴小汽车这一实践活动来巩固认知。“贴一贴”要求任意两个小汽车图案通过平移能相互重合。这部分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我给出的学具小汽车也有大小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贴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斜向或散乱或大小不一致的作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汇报展示的环节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旋转这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探讨再汇报。由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即可。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荡秋千是旋转现象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等几个核心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总结,初步理解旋转现象。

用身体做运动这个小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感知平移或旋转时身体的不同感受,由于教室座位的局限性以及考虑到有些动作在描述时确实是不够严谨,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作为课堂趣味小活动,稍事休息,再继续习题的巩固。

练习题我分别设计了结合手势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到通过平移能重合的图形,以及找出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案这几类题。其中后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忽略图中的细节,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利用平移或旋转的知识设计图案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篇8

[关键词]数学练习;设计;反馈;提炼;有效

[作者简介]柳耀亮(1979- ),男,民族:汉,籍贯:浙江宁波,工作单位:浙江宁波鄞州区华泰小学,职务:副校长,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荣誉:鄞州区名教师 宁波市教坛新秀,承担的数学课题成果曾获市二等奖。

数学教学中的练习环节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转为技能,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的桥梁,又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条重要途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往往重视数学例题教学的优化处理,而练习教学还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往往因练习目标的把握不到位,造成设计上的“拿来主义”和实施上“蜻蜓点水”或“走过场”的现象。为有效达成练习目标,提高练习效果,下面我以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练习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教材解读】教材例题(如下图):

人教版二下《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它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透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为认识复式统计表,明确表头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认识并理解“分段统计”这种方法;暗线为在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感受“合并”的思想,并充分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与优越性。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本课时练习的设计与实施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教学片断1:填表读表,自主交流( 课件出示右图)

师:表头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先稍作观察后,揭开“谜底”--

天气、天数和月份(如下图),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把这三个“项目”与所对应的范围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使学生清晰地感知这张表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师:再继续观察这张表(右图),等会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开始!(学生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1:我发现六月份多云的天数和十月份雨天一样多。

生2:我发现六月份阴天的天数和十月份多云一样多。

师:哦,发现了两个月份中同样多的天数。

生3:我发现了六月份的晴天有5天,多云有6天,阴天有8天,雨天有11天。

师:真有耐心,他向我们介绍了--六月份(生接上来)的天气情况。

(生4还介绍十月份的天气情况)

生5:我发现十月份的晴天、多云比六月份的多,十月份的阴天、雨天比六月份的少。所以,我觉得十月份可以去那个地方旅游!

师:哇塞!这位同学善于观察,不但将两个月的天气进行了对比,还给我们提出了旅游的建议,真不错!

生6:六月份一共有30天,十月份一共有31天。

师:你把三年级的知识也给发现了。那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7: 十月份晴天比六月份多几天?(生齐答)

生8:十月份晴天天数是六月份的几倍?(生答“2倍”)

师:同学们真厉害,从表中不但发现了那么多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根据数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发现交流过后,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种情况下也会用到这样的复式统计表。学生也提到了“菜市场上一周的价目表”、“班级各小组的争星台”、“学校的三比竞赛台”等等。

【反思】:设计――一题多用,有效开发练习的功能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上述片断,我先让学生将表头填完整,再让学生读表自主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或问题。练习的步骤看似简单,但是开发的功能是多元的,收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1.强化认知,加深理解。复式统计表中表头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本练习先通过让学生填表头,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表头”认知,尤其是借助课件演示,进一步明确了该表头中的3个项目所对应的范围,真正理解了各自的含义。

2.个性表达,发展思维。以上练习片断中,在学生填表的基础上谈发现,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有数学信息的搜集与获取,也有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甚至还有学生能分析数据作出了合理的建议。在这一开放式的数学表达空间中,不仅增强了学生读表的能力,提问与决策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紧接着此练习,我还让学生谈了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再认识,体会其作用与价值,拓宽练习的目标。

以上练习通过充分开发其功能,挖掘练习的内涵,既达到了对复式统计表的全面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片断2:分段统计,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尝试填写后,进入反馈阶段--

师: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拿上来展示一下?

(话音刚落,一男生抢着主动拿上来,结果发现学生填法错误的是:二年级成绩“70以下”的填‘4人’,“70~79”的填‘4人’。)

生(部分):老师他二年级 “70以下”的人数是填错的,不是‘4人’应该是‘3人’。

(台下也有学生反对说“4人对的”)

师:有说‘4人’的,也有说‘3人’的,那到底二年级 “70以下”的人数是几人呢?同意‘3人’的举手,同意‘4人’的举手。开始!(台下同意‘4人’的为数比较多)

师:真理说不定就在少数人手中,让我们展开一场辩论赛吧!我先请同意‘3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他的‘4人’肯定是把得70分的1人也算到70以下去了。

生2: 老师我有补充,这里“70以下”应该比70要低,而70应该属于“70~79”那一档成绩!所以“70以下”的只有65和68两个成绩,合起来应该是3人。

(此时课堂上,原本同意‘4人’的学生有点偃旗息鼓的感觉。)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认为‘4人’的小朋友你还想说吗?

(学生摇头,都表示同意‘3人’)。

生(部分):那70~79的人数应该还要加1人。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有的点头表示认同)

……

师:看来,我们还得感谢第一位这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是他让我们有了这场精彩的辩论赛,是他让我们认识了这种分段统计的方法。

【反思】:反馈――把握生成有效丰厚练习的内涵

在练习的反馈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学情,抓住有利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上述的练习反馈片断,从那位自告奋勇者的“意外生成”,到多位学生的“主动质疑”,由此一场“自主辩论赛”的悄然上演,到最后“分段统计”这一新知的“不教自明”。这一过程,教师只是一个静静的聆听者,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一个享受生生互动的幸福者。

1.意外生成,源于尊重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完成此题。反馈时,原本我采用在巡视过程中“相中”的正确答案进行集体校对,但是由于一位学生的主动“请缨”,促使我改变原先的教学策略,于是有了上述随机的、动态性的反馈过程。我想,这既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

2.意外生成,溶于生生互动。片断中,主动上来的学生,展示的答案恰恰是错误的。面对这一意外,我顺势利用学生真实的错误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然而,可喜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清晰地指出了这位同学出错的原因,而且还自主地修正了错误。正是学生这一互辩互教不断地自我修正的过程,从而逐步完善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了新知。我想,这一意外生成所带来生生互动的过程,正是课堂教学所期待的。

3.意外生成,显于认知升华。从常规的反馈到动态生成性的反馈,使“分段统计”这一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变得明朗,同时也充满了灵动。教师在感谢那位“自告奋勇”学生的同时,收获了生生和谐对话的课堂,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而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有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我认识以及客观公正、严谨性的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认知目标充分地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所关注的问题。

可见,在练习的反馈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练习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积极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丰厚练习的内涵。

教学片断3:回顾过程,沟通联系

(延续上述 “合并表格 “这一练习片断)

师:同学们,那刚才你们又是怎样把这张复式统计表填完整的呢?

(生稍停顿了一会)

生:我们把二年级这张改了一改就能填了。(台下学生作赞同状)

师:我们又是怎样改的呢?

生1:我们是把上面一个一个的成绩的改成了和下面一样。

生2:只要把属于同一段的成绩人数合起来。

生3:我们把上面的统计改成和下面一档一档的那样就可以填了。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当两张表统计内容一样,统计方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通过改一改也能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反思】总结――反思提炼,有效提升练习的目标

一个完整的练习,教师的提炼总结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上述练习的反馈过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从而提升练习的目标,我让学生反思刚才合并、填写的过程,并进行有效的提炼与总结。透过学生原滋原味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教师并没有给两种统计方法的具体命名,但是,他们已经认识了”分段统计“这种方法,体会了与”逐个统计“这一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师通俗易懂,简洁有效的评价与总结,既是对孩子们学习成功的祝贺与赞赏,又是对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高度浓缩!因此,我们在关注练习反馈的同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提炼与总结。内容可以反映习题中所要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也可以反映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可以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评价。

篇9

一、备课深入细致。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研究教材,每篇课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文至少读两遍,第一次默读,第二次朗读。多方面参阅各种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再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水平,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三维目标同时兼顾。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抓重点,展开讨论,讲练结合,务求每个学生学懂掌握。突破难点,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各抒己见,集大成、2012年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形共识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既扎实,又能向纵深发展。在初二(5)班,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倾斜于基础要求;在初三(3)班,导入迅速,巧设疑问,引发探究,记牢为先,运用为要,一切为了中考。

三、坚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听了8次公开课,汲取了他人的宝贵经验。我本人也主动上了一次公开课,并认真听取了同仁们的评议。我觉得听课和做课都很重要,他们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教学能力是有很大帮助,希望大家今后都积极去做,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精益求精。

四、及时批改作业,保持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无论好坏,他们都充满盼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及时批改,不要让其热情的心冷却,那样下次作业就会懒于动笔,影响深远了。我安排学生的作业有;初三(3)有同步练习(每课),作文6次,周记15次;对初二(5)班的要求相对降低,作文不多,只有3次。重点抓写短语,写片段,共有10次之多,课课有练习。无论是什么样的作业,我都及时批改,练习保证当天批改,第二天发给学生,短语、周记、作文保证在一周之内批改完毕,测验评卷不超过三天。这样,保证了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虽然经验浅陋,但是事实,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的,希望我们的同仁不避嫌弃,善意指点,我将无限感谢。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学情分析:

1.北湖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

2.北湖学校二年级学生平时课堂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勇于回答问题。学生们对于实物理解较为准确,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列式,但对于除法竖式还是特别的陌生,这要求教师在讲解和指导时要特别注意,同时,二年级学生也特别好动,课堂有意注意力还是时间较短,不够集中,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既要有教学机智,又要能够宏观和微观调控。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把口诀填完整

四( )二十 六( )三十六 七( )五十六

三( )十八 五( )三十五 八( )七十二

2、口算

7×6= 8×3= 18÷6= 20÷4= 2×7=

25÷5= 18÷3= 16÷4= 9×3= 36÷9=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课件把乘法口诀练习和口算练习出示在讲授新课之前,有意识地把本课需要用到的“三六十八”涂成红色,这样既完成了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同时也为本课新知识的运用做了较好的巧妙的铺垫。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庆市北湖社区瑞吉欧月湖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参观。猜猜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水果进行款待他们?生说:葡萄、香蕉、梨子、苹果、猕猴桃……

师: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还真是特别多呢,但是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出示课件18个苹果画面,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数数。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做个分苹果的游戏,你们高兴么?(高兴)师板书:分苹果。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置往往都是数学课的难题,这节课的导入也比较让我头疼,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利用了学生熟知的社区幼儿园的名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猜老师带来什么水果,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因为班级里有几个学生能够踊跃积极回答问题,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肯定能够说出很多种,也一定能够答出:苹果。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说)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说)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热情,开拓学生思维。

2.自主探究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

(1)请同学们动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如有困难,可以找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想办法。师巡视指导。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C、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D、用减法:18-6-6-6=0

18个苹果,平均分给来我们班参观的瑞吉欧的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

生答:6个。

平均分给他们其中的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

生答:9个。

3.认识除法算式

(1)小朋友们,你们回答的真棒!18个苹果,每盘放6个,谁来说说除法算式是什么?

生答:18÷6=3(盘)

(2)同学们,上面的过程也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表示,请看,出示课件。

边出示边解释说明边板书竖式。

指导: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除法竖式的符号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汉字?(生答:厂)

被除数要写在“厂”里面,表示要被分的苹果总数

除数要写在“厂”撇的左边,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

商要放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要与8上下对齐,表示可以放3盘。

3乘6的积要写在被除数18的下面,表示分走的苹果数

被除数和除数的乘积的差“0”要写在下面,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下的。

同学们一定不要忘了在横式上写出最后商的得数“3”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除法竖式的写法,师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指名说。

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再出两道题考考你们,有信心么?生:有

师:课件出示练习题。18÷2= 63÷7=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实物摆摆、教师课件演示、教师板书板演、学生动手计算练习、展台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正月十五元宵节要到了,小动物们需要你们的帮助了,你

们愿意吗?(生答:愿意)

师:(出示课件)请你提出一个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生说)

师:(出示课件)自选一题,独立解决。请一生展台展示。小动物们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他们奖励你们一些蜡笔,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你们能把24支蜡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么?每人分几支?怎么列式?怎么列竖式?请一生展示并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出示课件)

3.同学们分的都很对,很好,小动物们奖励你们一些气球,大家来看看吧。(出示课件)集体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4.机动练习:竖式练习、做一做。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多种题型、多种方式巩固练习,以达到教会、学会、并能灵活掌握的目的。

五、布置课堂作业

课本3页3题。

板书设计

分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