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4:2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运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课堂教学出“趣、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教解决问题时,把它改成了一个活动课,我先数出了42支粉笔,让一组的9个同学每人拿走1支共9支,然后让二组的8个同学共拿走18支,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现在还有多少支粉笔?这样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让每个学生都回家称一称自己有多重,并把千克和我们经常用到斤联系起来。农村的孩子对鸡蛋很熟悉,我让他们回家掂掂鸡蛋的重量,再告诉他们一个鸡蛋大约是45克,还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苹果、梨等水果以及同学们熟悉的铅笔、尺子硬币等来认识克。用学生家里养的猪、牛以及生活中常用到的洗衣粉、盐等来认识千克。这样通过同学们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眼、嘴和手,为学生的创造、操作、实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会扬长避短,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我最大的力量。
篇2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篇3
一、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1)各镇(小学)应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各镇(小学)还应组织相关年级的教师继续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领会数学修订大纲的精神,按照修订大纲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努力抓好数学课程改革工作。
1.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1)期初对全区二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及其编排特点,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想、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各镇(小学)要以镇(学校)为单位,由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结合学校实际采用恰当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工作。
2.切实开展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区拟在3月份开展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当前如何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通过观摩现场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质量。各镇(小学)要组织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适时开展相应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3.开展课改小组研究活动,重视学科基地、课改基地学校和教材实验样本班的教学工作。
(1)课改小组成员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改革信息和数学新教材教学的了解与指导,计划本学期开展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动。
(2)区确定牛塘中心小学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学校,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
积累资料和经验,逐步发挥示范作用。
(3)课改基地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讨论与交流,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经验。
(4)教材实验样本班所在各校要继续做好教材实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开展所定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重视对教材和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三、开展现行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现行数学教材的教学,要以《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各镇(小学)要继续重视抓好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实验小学要力求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形成本校数学教学特色。本学期教研室主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做好学校数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和了解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使教学研究有基础、有针对性。
2.2月份举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交流上学期教学情况和本学期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促进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4月份举行全区现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和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我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4.5月份召开毕业班复习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班复习工作。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水平,发展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的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各校努力抓好现有课题的研究。现有课题应按照教科室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便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取得预期成果。
2.抓好《改善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的课题活动。本学期继续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各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选定的重点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分别开展研究活动,并积累研究资料和总结研究成果。
篇4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
一、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中学生思维能力之特点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其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五、六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一与高二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抽象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起点,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高一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阶段中趋于初步定型的时期,高中之后,学生的运算思维走向成熟。总的来说,中学生思维有如下特点。
首先,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也只有在高中学生那里,才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其次,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行程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行程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原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我们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指数、对数、开方三种不同形式都可表示为:a、b、N之间的关系,a的b次幂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学习。再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等,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他们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而现有中学教材把它们分开,使学生觉得似乎几种问题毫不相干。因为这些问题不同的思维形式,要受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各阶段思维发展不同特点的制约。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要尽量克服这些制约,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取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四、考虑积极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局面,种类之多、提法之广是历史上少见的。我认为,可以把种种方法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积极的教学法。其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们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方法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各种方法哪个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教学通法。因为教法要受学生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素质不平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我们主张,采用积极的教学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启发讲解法较好,教师要灵活掌握。
篇5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
引言
生活是探索的、智慧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数学科目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都不是非常成熟,并且数学这一学科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数学学好,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此外,在课堂中加入生活情境还能够让小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
1.2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多的公式和计算方面的内容,所以容易让很多学生感觉十分的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开始改变,而利用情境教学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轻松愉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不仅十分符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利于情感的交流。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跳跃,并且由于生活阅历的匮乏,所以比较喜欢去同自己较为熟知的事物去接触。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数学课程中的难点进行更好的理解。举例说明,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过去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植树活动来进行教授:学校在春天来到的时候会组织二年级的小学生集体参加植树活动,但是由于学校只有2辆校车可供学生乘坐,并且每辆车只可以坐70位学生。但是实际情况是,整个二年级一共有四个班级,二年一班有34名学生,二年二班有32名学生,二年三班有35名学生,二年四班有36名学生。请问各位同学,能不能帮助老师解答一下,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乘车去植树呢?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来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学生向老师提供了三种解决办法:第一,让一班同二班坐一辆车,三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二,让一班三班坐一辆车,二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三,让一班四班坐一辆车,二班三班坐一辆车。当学生向老师提供答案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大家分析一下哪一个解决办法是最合适的?请说出理由。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逐步的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小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方式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2.2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往往是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同小学生的生活去贴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记忆和理解。
举例说明,认识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尽量的简化自己的语言,在讲述时刻表的时候告诉学生:“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联想来将时间衡量得更加精确,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同学们请列举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最后,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课下作业,例如让学生记录一下一分钟能够呼吸多少次、一分钟能够写多少个字、一分钟能够走多少步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以及切合生活实际的小活动,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对时间的单位进行掌握。
2.3利用生活情境来巩固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在课下家庭作业的布置中也需要有生活情境的体现。由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就会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家庭作业能够同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新鲜和有趣,将以往那种逃避做作业的心理彻底转变过来。通过调查可知,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并且非常喜欢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这种作法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荣誉感。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
举例说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寻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并试着去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要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当作业布置完成之后,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拿出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来向学生询问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特征。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当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着6个面;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一致,而长方体则相对的两个面才是一样大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增强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荣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亚太教育.2016(33)
[2]庄存浩.打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那扇窗[J].教育革新.2011(10)
[3]段颖显.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8)
篇6
关键词:师范生 数学教学能力 模拟训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显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教育实践的时间长,且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在美国,教育实践分三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实践和教学学习。英国的教育实践也有两种形式:非正式教育实习和正式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的时间根据秋、春、夏三个学期来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相比之下,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就显得十分薄弱。 一是实践时间短,一般6~8周;二是实践形式单一,只有实习,缺少见习和模拟训练,导致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等。
二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
1、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基本内容T
教学的全过程可分为教学前(课前)、教学中(课上)和教学后(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能力也可依次分为钻研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和《小学数学课外培优与竞赛》是我校数学师范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分别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时一年。在这两门课的教学中我们都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
2、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四个阶段:导向、参与者的培训、模拟训练本身和总结问询。
在第一阶段,教师提出要探究的主题,呈现融于实际模拟训练中的概念。教法课在上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通过录像展示新授课的教学案例后,教师布置课题,例如给出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材料,指定学生在课下准备教案和上课。
在第二阶段,学生开始进入模拟训练。这时教师提出模拟课的要求,给出评分原则,(1)教学目标占10%,确定“全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占15%,要求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组织和处理教材,有创造性;(3)教学过程占25%,根据教学内容,按课型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意识和探究意识;(4)教学方法2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坚持启发式,注重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5)教学的基本功10%,教态亲切,语言规范、生动、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会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6)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整体效果好。
第三阶段是参加模拟训练。学生参加到模拟训练中,教师则发挥裁判和教练的作用。教师可阶段性地暂停模拟训练以便学生接受反馈,评价他们的表现和做出的决定,澄清错误做法。具体的操作是:被指派的学生充当老师,全班同学扮演小学生开始模拟课堂,一般规定的时间是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记录上课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如果有很大的失误或偏差,教师会让训练暂停,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
最后,第四阶段由参加者总结问询组成。总结事件和感受,总结困难和看法,分析过程。一个小单元上完后,教师会引导全班同学对模拟课进行评价,分析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受训者的感受,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按照评分原则打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参加模拟的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教学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在活动中一起进步,总结和评价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 教学创新能力模拟训练与其他训练相结合
1、 课堂模拟训练以基本功训练为基础
课堂模拟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展示,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基本功的训练,以下是我校一些具体的做法。
课前3分钟演讲:大一开始,教法课和小数课外课上课前3分钟,每次指派1位学生进行演讲,主题可自己确定或选教师规定的都可,第一轮只要求学生能上去讲,到第二轮第三轮不断把要求提高,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运用及面部表情的感染力会逐步得到提升。
(2)晚上20分钟习字课练习:师范班的学生除了必修书法课外,在一年级还规定周一到周五每晚20分钟钢笔字习字课训练,二年级则把钢笔字改为粉笔字,为每位同学配了一块小黑板,班主任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
(3)100道小学应用题解题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我们编写了包括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在内的100道题作为学生的基础训练,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这样能让学生比较全面熟悉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型,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4)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应用等级考核:在整个三年学习期间,每年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的等级考核,从入校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毕业时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并拿到两证。
(5)每年一次的数学学科竞赛,模拟课堂比赛、小学数学解题竞赛、三字一话比赛:每年3月份,在3年级学生下实习点前,由系部组织这种比赛。每班在这3方面先进行选拔,然后派选手参加系部比赛,个人分一、二、三等奖若干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班集体也有团体排名和奖励,这样的活动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并坚持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2、课堂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互补充和验证
课堂模拟训练有它的很多好处,但毕竟它不是真实的小学课堂,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习。除正常的教学见习(2-3周)和实习(二个月)外,我们更多的是争取社会实践,学生到各个培训机构上课和辅导,一方面让他们尽快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心身发展状态,另一方面把课堂获得的模拟经验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验证和修正,使之不断进步和成熟。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积极开辟实训基地,小学实习基地遍布武汉三镇, 同时,与“明心奥数”、“博才教育”、“国才教育”、深圳新苗文化开发公司、多思乐学等培训机构也有密切联系。在武汉小学、中山路小学、中华路小学等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法老师带队参与他们专家下校的教研活动,让学生直接走入一线,观摩常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指导,通过交流活动及兼职锻炼能力。
四 特色与成效
开展模拟训练后,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组织处理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到二年级上学期,48名学生的班级中有20名左右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任务。做到了不管拿到是什么教学内容,自己能够分析、处理,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并运用启发式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成效(1):学生到二年级上学期时,每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了比较稳定的兼职工作,很多同学课余时间在培训机构辅导小学生数学或者做家庭教师,到三年级上学期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兼职,受到培训机构的欢迎,校长们常打电话来要学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成效(2):每年武汉市小学招聘时,我校毕业生的录取率也很高,他们在授课及解题方面比其他学校的本科生更有优势,得到小学校长们的肯定。近几年我们师范数学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4%以上。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策略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其实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帷幄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战”前的筹划和“盘中推演”,既要在此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要布置好开展教学的“战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首先,要把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备课中最为主要的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网络上的备课手册或者是优秀教案。其次是要明确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当一节课内需要串讲几个知识点时,需要在备课时就明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明确主次之分后就能更加科学地对40分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再次是要安排合理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安排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加深对当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能力。而所设计的课堂训练要充分涵盖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和差异性,确保既能体现学生当节课学习的效果又能反映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篇8
估算之所以成为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估算的应用大大超过精确的计算。它不仅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计算能力。为此,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使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任务。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问题计算或测量的结果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从生活中明确估算的意义
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他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创设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食物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比如:过马路时,要估计开来汽车的速度,根据路程估算开来的时间、从而与自己的行走速度做个比较,考虑此时过马路是否安全。教师在课堂上多举些实例,并带领学生到校门口亲眼看一看;提高车速的判断力,提高估算的准确率。再如教材安排的那样,去商店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这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吧课堂放到生活现场,让学生去商店体验或设计购物模拟场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生活直观,避免教师的“直灌”,让学生在生活中估算,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建立清晰的表象。
二、在教材中获取估算的知识
估算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估算知识,积累估算的经验。估算使毛,不是说天书,要有章有法。比如如何掌握四则运算的值的规律。在减法中,差、减数不大于被减数,被减数不变,减数与差的变化相反;乘法中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等。再如掌握必要的计量单位;1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一千克约有多重,约16个鸡蛋;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左右,1平方米约有多大等,建立清晰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实际估算这就要充分利用现行数学教材的有利因素,沟通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优化组合教材,必要时对数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教材,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来寻找学生估算的资源,建立估算的载体。
三、在头脑中建构估算的方法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且要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从而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和使用合理的计算技巧。
1.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
估算是计算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估算离不开口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二者的有机配合能有效地提高精确计算和计算速度,对精确计算。生活细节和生活的需要,为估算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如我们知道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积的位数是有规律的。积的位数是两因数的和或比两因数位数的和少1。如:23*656它的积的位数是5位数或4位数,否则就错了。再如:0.97*967,因为0.97小于1,所以积一定小于967,否则计算有误。又如:1.25、2.27、3.26、2.98的平均值,估算的平均值应在1.25~3.26之间,不在此范围为误。规律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问题解决中找规律使估算的招术。教学中把四则运算中找估算规律的活动放入生活大课堂,事半功倍,例……
2.应用题计算的估算方法
我们在教学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估算的欲望,所以在教学时,可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和生活实际。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估算。比如,买东西时“估计需要几百元”类似的问题都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约需要80元的时候带1000元肯定足够了,带2000元就太多了,估算使我们心中有“数”。又如已知两个年级的人数和剧院的座位数,估计“剧场的作为够不够坐”,对于“够不够”的问题,人们通常先去估计的,因为有的时候估计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如,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到剧场看木偶戏,一年级有195人,二年级有198人,剧场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有的学生认为195人不到200人,198人也不到200人合在一起不到400人,所以够坐,也有的学生这样认为:如果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200人,正好坐满,现在两个年级的学生都不到200人,当然够坐……要引导学生探索和相互交流,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
四、在实践中总结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是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用,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常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二年级第四册第43页第4题,场景图提供的信息是三个书架上的书分别是158本、216本、142本,要解决的问题是“三个书架上一共有多少本书”。教材没有提出估算的要求,但是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向口算能力强的学生提出口算的要求。这样的估算还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篇9
近日,笔者参加了绍兴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比武,其中有一项是教学设计,内容是设计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试卷提供如下教材:
■
熟悉低年级教材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在拿到教材后,我凭着自己的经验,知道这是加减法的四种形式(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其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难点,学生错误最多,笔算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
再粗粗一看教材,93页课本上一个小男孩说出笔算的方法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几乎是不加思索的,把知识目标定为“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可以说是奋笔疾书,把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教学流程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完成了,把重点放在了优化出笔算的方法来。回到学校后,翻开数学书,急急地看了后面的几个课时,糟了!教学目标定错了,重点偏离了,追悔莫及。
二、追根溯源
晚上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终是“把握教材不准”惹的祸。
1.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过分自信导致“把握教材不准”
知识就像一棵树,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科书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可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连不起来,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立方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是属于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我的主观臆断,知识体系的前后倒置导致在设计时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
2.对学生情况的经验主义估计导致“目标定位不准”
最近教三年级上册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学生掌握良好,把笔算加法的算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课堂上我几乎不用总结算法。我想,学生对于连续进位几乎一看就会,大概是二年级时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功效,于是猜想此课一定是《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内容,同样是第一课时,根本没有想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实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已经学过了,本节课不过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如下。
(1)让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而我,居然把笔算当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定位,难怪教研员要说“一直教低段,就连目标都把握不准!”
三、有效对策
1.以把握教材为目的,吃透课标精神
课标可以说是我们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南针。怎么才算吃透课标?我认为,知道甚至会背都不够,必须把课标从遥不可及的神坛上请下来,做到心中时时有课标,把课标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自觉地就融入了课标理念,才会习惯于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而对于把握教材的重要性,我想可以借“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来解释。即我们要想成功上好一节课,心中必须有教材,即对教材的编排、例题的教学目的和对应习题的处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要有一个准确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驾驭教材,活用教材,让教材充分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工具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明白,教材的本质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载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教材范围内,更不能迷信于参考书的权威性而困住自己改革的脚步。
2.画知识树为突破口,整理知识结构
为了使教师能够熟练把握教材体系,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可以画知识树为途径,进行课标解读的一系列活动。
开学初拿到课本,很多老师都急于备出下学期两周的新课。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可以借鉴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课标知识树)和处理设想。通过研讨,相互都有启发和收益。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研组共同设计出本学段本学科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每位老师的备课笔记上。
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3.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篇10
一、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绝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他们由一年级不喜欢数学转变成对数学表现出较大的兴趣;由学起数学来感觉很累转变成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工作成绩
开学刚接这个年级时,就知道这个年级是全校公认的基础最弱的年级,又是区里每年都跟踪统考的年级。如,存在学生一年级学习的加、减法计算不过关、解决实际问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因此一年级期末考试班均分仅为87.5分,优秀率仅为50﹪。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练习课时间,补习加、减法含义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等。利用口算比赛,日日口算练习并计时间、改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本学期,本年级全体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期末考试,班均分为95.26分,优秀率为96.55﹪,合格率达到100﹪ 。
三、工作重点
教学工作: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3、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教育工作:
1、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待人,心态平和,与同事团结协作,认真踏实工作。加强和同事的合作与交流,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为了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教育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能给予无私的帮助和关怀。
-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