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8:0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篇2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创意法教育;实施开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爱上数学的重要阶段,创意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升当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合理地使用创意法教育方式,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当前我国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应当注意的重点及应注意的教学重点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部分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重视程度不足,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背诵,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将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二年级当成小学生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而当小学生升到三年级之后数学会变得更为抽象,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针对直观思维模式的教学,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较为浅显,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二年级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授二学生数学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因为逻辑思维模式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当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进行浅显的逻辑思维养成,为学生的将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乘除法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延伸部分二位数乘除法的讲授,这样使得学生在以后三年级的三位数乘除法学习时有所印象,加快学生对三位数乘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未来的逻辑思维培养中可以以坚实的直观思维为基础更快的转变成抽象逻辑思维。

二、如何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当前我国小学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创意法的应用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模式,新鲜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去,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手中交还给学生。小學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较重,玩心较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容易从课堂上溜到其他方面上去,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就使得课堂学习环境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课堂主体,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应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学生作为主体是提升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小学生普遍好奇心较强,学生在学习自身不了解的知识时,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已经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延伸教学,从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出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程当中。

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张弛有度。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把控好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并适当的舒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过累而影响对教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抓紧上半节课程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将课程重点难点集中讲授,在课程的后半段时间可以对学生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提问课堂讲解内容是否有不理解的内容,趁热打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灵活的掌控课堂节奏,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将课堂时间灵活合理的分配,将课堂效率提升上来。

3、从直观教学入手,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初步培养。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浅显,主要是直观的数学知识点,创意法的教育模式下,应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但是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教授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应当适当的对三年级的内容有所拓展,从直观教学入手渐渐的浅显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入手渐渐的扩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教材 灵活使用 服务 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02-03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是联结“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桥梁。相同的教材,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是不同的,或多或少,或难或易。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么,教师如何走进教材、活用教材,才能让教材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通读整套教材,系统掌握知识,打好灵活使用教材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无论是老教材(浙教版)、人教版实验教材还是新教材(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此教师钻研教材时,从整体上把握处理好教材,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掌握了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就能为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打下夯实的基础。

比如“分数”这部分内容。我们先分析这个内容在小学阶段的知识分布情况。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分数”这个知识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分散在三个学期的,分别是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才完整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接触到《分数的加减》,六年级上册安排《分数的乘除》。诚然,学生三年级就认识了分数,开阔了视野。但是,作为一个认知系统,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否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分数”知识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发现,学生到了五年级再次学习分数时,已经将三年级的知识遗忘了一大部分了,教师就要帮学生纵向梳理一下三年级学到的“分数”的知识并且扩充分数意义,为接触假分数打下基础。因此,学习新知之前的复习能否发挥其作用,就要看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了。教师教学之前的“前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准确了解前面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把握好新知的切入点,使学生的学习更顺利、更有效。

二、适当调整各单元知识间的顺序,便于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教学情况,认真思考合理的教学顺序,而不是被动依赖教材或某些规定。

例如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去调整单元教学内容的顺序。上图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准备课之后的第二单元,教材就安排了“上下、前后、左右”这一“位置”的知识教学。在实验教材中这一内容安排一年级下册的,新教材把这个内容提前至一年级上册,编者可能考虑到“位置”的内容,在本册“认识图形”与“数的认识”教学中,起到基础支撑的作用。然而,编者可能没想到,新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得如此靠前,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入学的新生,碰到了种种困难:首先是教材中涉及的字不认识,根本无法去阅读;其次,在课堂中,无法结合实际说出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因为面对刚入学1周左右的孩子,同学之间的沟通交往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最后,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中,大量答案都需要汉字书写,给刚入学的他们带来莫大的困难。也给我们教师带来痛苦的纠结啊。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就提议下一届的一年级数学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把“位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后置,先进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在学习完第五单元的内容后,可进行“位置”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调整,就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因素。

三、基于学生,创造性改变学习素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材里安排的主题图、例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是,整体上的地区差异,个体上的认知差异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去创新。

比如在解读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带零的除法》这节课时,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分别为:例5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6教学商中间、末尾带零的除法计算。例5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西游记”中分西瓜的情境;例6教材选择的研究素材是用电数的计算。根据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例5与例6应在同一节课内完成教学的。那么我就在思考,学生在同一节课的学习中,情景从神话色彩的故事中,一下子转入现实生活中的用电量的计算,课堂环节的转折急、情境的跳跃幅度大,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情绪上的落差,出现情境的副作用。因此,我在执教这个内容时,就对教学情境进行了创造性改变。

[片断]

在学生借助西游记的主题图学习并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时。

师:从刚才八戒分西瓜的活动中,我们获得什么数学知识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你总结得很完整。接着,唐僧又让悟空又去摘了些桃子,要把这些桃子分给徒弟。这次,他让沙僧来分。

[课件再次出示唐僧师徒的对话。]

师: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09个桃子,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到几个?

师:你能帮沙僧算算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请试试看。

生尝试计算。

从片断中可以看出,借助西游记中师徒分东西的这条情境主线,把例 5与例6两个知识点串连起来。教学例5时,运用了教材中呈现的主题图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会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得0。延续前面已经创设好的情境,我将表格里的数据仍然用唐僧师徒四人的对话引出除法的计算。将3个月用电309千瓦时改变成师傅要给三个徒弟平均分309个桃子。这样创造性的改变情境,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进行了更加具体有效的数学思考。接着将被除数由309个桃子变成390个桃子,再次计算,学生就会对比出商的中间、末尾带零的除法的特点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过程链接了两个知识点,可是学生并没有觉得困难,可见过渡是多么自然。

四、尊重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展现学生的学

对教材加以创造性的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的重要地位。深入的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的用好教材。尊重教材,就要深刻体会到教材的安排意图,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与学生长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认为语文书是用来读的,而数学书没什么好读的。恐怕连有的老师都还意识不到数学教材的价值所在。我们在教材里可以看到例题、练习,还有丰富的数学资料,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好习惯,学生会在阅读的同时得到更多锻炼,提高数学素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安排了我国古代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本节内容,教材中列举了多种解题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无限的。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思路,稍强的学生可以将图转化为算式,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用到了方程解决问题,多种解法各有千秋,这就是给学生树立自信的一个良机。这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管是繁琐的方法,还是简便灵活的方法,都是学生思考的成果,学生感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解法。教材为师生提供了可以交流的素材,我们在已有答案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无限延伸,这才是最好的使用教材。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隐形的桥,让学生自己走过去,来获得了教材提供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材的作用,从而慢慢地走进教材,领悟知识的内涵。“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懂得了如何使用教材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意义才会更加深远。

篇4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1.重结果更重过程。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直至力于‘导’。”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结果,忽视教师导和学生思维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就拿备课写教案来说吧,以往教学时,往往要求备详案,其实这反而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因为课堂是活跃、变化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照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新教材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教学上留有余地,教师在编写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环节的编写,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让教师有应变的心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教学后的总结评价,让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确实反馈。这样能让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及时调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不仅教师减负,课堂的实效也加强了。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

2.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感性知识,重生活经验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这一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出新课,让学生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比大小”这一课,就是通过“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开,水果数量与小猴只数不一样,够分吗?怎么分?一年级的学生一看到这个场面,就已自觉进行比大小,并将水果分好了,一节新课就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上完了,课后学生们还能踊跃参与比大小分其它东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3.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数学知识只有10%。可见人的知识获取的手段相当丰富,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解决难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情商”,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4.增强民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新教材提倡“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战再寻求更好或更难的方法。新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构建。

5.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篇5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特点的变化

虽然小学与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奖励制度等因素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人为难度反而加大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小学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生活实例、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如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这样简单变量关系个例,因为与日常生活紧密,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初中数学触及比较抽象的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例如:初中八年级下对函数是如此定义的: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的表达虽然语言通俗、直观,但学生还是不容易明白,他们只是生硬地记住y是x的函数。不管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一定的难度。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小学阶段知识间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很多老师将各种各样的题上建立了统一的算术思维模式。初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突出培养渗透数形结合、等价与变换、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计算:5×4×3×2×1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题目,从简单计算的角度去考查的确很简单,然而在八年级数学下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后有这样的内容:你知道吗?The symbol 5! is called factorial(阶乘)and means5×4×3×2×1;thus 5!=120。What’s the result of ?Do you know?从这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逻辑关系与小学比较有了较大提升,思维也提升到拓展级,试图引导学生向理发层次跃迁。这本是高中教材中的内容,然而放在初中教材中,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很难的问题了,只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机会。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初中数学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它不像小学数学课,整堂课学生基本上都在进行计算训练,而思维诱导较少,学生基本上是用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去套一些题目。小学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经常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学习要经历几节课的时间;初中数学知识相对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学生往往感觉到速度过快,力不从心。

二、小学与初中的跨度太大

现行小学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有些知识只要求了解,有些知识甚至删掉不做要求,而这其中有些知识是初中经常用的,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

三、教师层面分析

初一教师大部分是从初三年转回来的,约二年没接触新授课了。一开始,对初一年级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可能会不合理,往往会因为教学惯性而采用注入式教学。不太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倾向注重知识的运用,甚至过分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他们的课堂教学会用初三的眼光对待初一的知识。教学起点高,难度大,常常拿点析中考题引起学生猎奇,引以为豪,结果基础知识讲解不到位。比如,我曾经听过初一年级一节数学公开课,“三量关系”。主要教学内容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目的是认识三量关系。可是这位教师直接贷款将利率拿出来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一下子展示出来。接下来就是一道例题:已知一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从银行贷款,银行一年到三年利率分另为:5.40%,三到五年为5.76%。如果该企业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每年投放市平均回报率为6.8%,那么如何贷款比较合算。本题对高中的学生来说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然而对初中的学生抛出这样一道例题,我感觉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当然课堂上教师讲解得非常好,每个学生静静听,最后教师问一句,听懂了吗?学生整齐回答:听懂了。说真的,这样人为的拔高让听课的教师感觉到“晕”。

四、学生层面分析

篇6

一、丰富实践,为实现快乐学习做铺垫

为了让课堂更加鲜活,切合学生的实际,抓住生活契机教育学生,使老师和家长之间多沟通、多了解。每月减负班的学生外出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在九月这个金秋时节,教师针对季节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到团城山公园开展“寻找秋天的足迹”活动。活动邀请了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公园中寻找秋天的电报——树叶,接着汇报自己收集的是什么树叶,树叶的形状等;最后进行了亲子游戏——跑跑算算我最快。活动中家长陪同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秋天在樟树黄黄的树叶中、在枯黄的梧桐树叶中,在孩子们稚嫩的语言中,秋天生动的跃然眼前。回家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收集的树叶进行充分地想象,动手制作成树叶贴画到班中交流。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得对秋天的一份真实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活动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用语言、文字、摄影、图画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十一月份正是橘子成熟的季节,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感受收获的快乐,为此我们策划了“亲近秋天的果实”活动。在活动前,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在家调查橘子生长的环境和采摘的技巧。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西塞山橘园。看到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橘子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教师在橘园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橘子知识大赛,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一一道出。接着就是最为快乐的自由采摘阶段,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们充分“读”出了收获的快乐。自己摘的橘子特别甜,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有一个学生居然发现这个橘园的橘子果肉瓣数都是十瓣,他一说很多孩子都剥开自己手上的橘子“一、二、三……”数了起来,数学数数的练习就这么自然地进行着。

二、课程减负,为高效课堂引来源头活水

1.促进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一阶段,我校在一年级根据家长自愿申请、学校随机编班的原则,选定了一个班级进行集中、有系统、有计划的减负试点。为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校在按照国家部颁标准开设课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减负班4个课时的校本课程。为了利用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设计的课程为:连堂阅读、故事风暴、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游戏。每周有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读,老师定期进行指导和组织读书交流,以便给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养成好的读书的习惯。

每周一节的数学游戏课,则是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游戏,如小兔子过河、分糖果、穿针引线做数学、小小跳舞毯等让学生在轻松玩的过程中愉快的获得知识。思维训练课关注学生记忆、模仿、推理、排除等能力的培养,如开展记忆电话号码(或者车牌号等)活动,培养学生瞬间记忆能力;制作家庭生日卡,培养学生运用方位、数数、一一对应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进亲子交流。

2.从学生基础出发,有效解读和整合教材。如何用好教材,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知识激活。既要把知识讲清讲明,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呈现了丰富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我们也要让学生多利用实物进行数数、计算等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秉承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在数的认识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几和第几”是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概念的重要起始课,不容忽视。学生在区分几和第几时,左、右、前、后这些方位学生还有些分辨不清。原因是教材将上下左右前后这一方位教学安排在了一年级下学期,导致知识滞后,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当将此部分内容提前学习,并遵循学生认识方位的规律,按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丰富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初步区分左右,学生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顺利认识左右并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效率;无效劳动

在课堂上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的最大心愿,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理念。然而面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由此,为了提高初一年级数学课堂效率,那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的参加到课堂上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工作,我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想方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越来越被宠,使得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那种盲目惧怕,绝对俯首贴耳的学生已不多见。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须要让他们喜欢自己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们也最敬佩这样的老师。所以开学初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怎样“教”和学生怎样“配合”,了解学生所喜欢的讲课风格,经过讨论,最终学生集体通过。当学生都认定了需要这样的课堂,他们就会有激情的参与。

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这几年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黑板上,发现木条可以绕钉子转动,在钉一个钉子发现木条被固定了。我便操作,边说: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践学生发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最后得到: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售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还要注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最后一章讲到线段的比较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提出:老师,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为什么非得这么麻烦啊?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切合实际的观点,学生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篇8

【关键词】农村九年一贯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

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是落实孩子"小升初"后学好数学,中学教师教好数学的关键。这一衔接问题很早就为一些专家和中学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作为一名学校区级重点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资源优化整合研究》的主研人员,在学科衔接的研究上作了一些思考。

我校因区划调整两镇合一后于2008年9月由过去的三圣中学、石坝中学、三圣镇中心校、石坝镇中心校四校合并而成,现为重庆市北碚区三圣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原三圣中学和三圣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原石坝中学和石坝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是北碚区现有的唯一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和特点,我们大胆进行了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科衔接的研究。以教师、学生和课程为研究着力点,以六七年级为研究突破口的"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调查分析,落实衔接着力点。

1.教师

(1)教师选任 :"九年一贯"前,原中小学各自为营,教师无流动,无交叉任教。未出台特殊选任要求,更是出于方便对教师考核或出于照顾教师不愿中途接班等原因,原中小学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大多是从一年级直接教上来的或从九年级退下来的数学老师,学校无衔接要求,教师无衔接意识和行动,大多也缺乏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素养。

(2)教师课堂:正如传统的中小课堂一样,原中小学课堂是孤立的,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各自的特色呈现十分明显。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少,内容简单,题型单一,教学课时充裕,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课堂教学中孩子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做游戏、讲故事、竞赛等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到七年级后,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教师很少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探究,习题难度增大、类型多样、解法多变,教师课堂处理与学生学习方式出现明显差异。

2.学生

(1)基本技能。六年级学生较差的数学基本技能滞抑了七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是部份孩子运算能力较差:计算粗心,看似不细心,实为不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整除、简便运算、找规律等整数运算不熟练;分数运算错误多,部份学生甚至不知道约分。学生缺乏数感而想不到解题的方法。二是部份孩子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解决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不会画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方法;不知道相遇、销售、百分率、倍数、面积等等基本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导致列不出代数式,从而列不出方程。三是部份孩子缺乏应的生活常识,不会审题,不会理解题意。

(2)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熟。考试测验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平时所归纳的习题类型,大都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即便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十分依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薄弱,以单一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到了七年级,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就被主动自觉的学习所取代,所学的知识内容增多,范围扩大,要求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然而很多小升初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继续使用小学那一套,学习吃力。

(3)心理变化.到七年级后,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七年级都在13岁左右,由儿童期进入少年期,同时正处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时期;从学习环境上说,面对新校园、新教师、新同学、新课本……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

3.课程

六、七年级分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的两个学段,众所周知这两个学段之间存在一定事实上的较大跨度,对于我们这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这种跨度的体会在最初很明显,也很直接。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孩子到七年级后的学习内容比小学多了很多,而且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由算术数到有理数、由数到式、由列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不论在知识的抽象性还是严密性上都是一个飞跃。这样小学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浅、少、易",同时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单、直观、富有趣味性且容易记忆;七年级数学概念逐步抽象,逻辑思维和几何想象提高,练习类型和解法多变,计算复杂。

二、分析研究,落实衔接策略。

(一)教师

1.教师选任:鉴于七年级老师要具有小学教师的童真与童趣,具备大爱胸怀,减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尽快融入初中生活。六年级教师要预想到孩子升初后会遇到或面临的知识层面、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层面的困难,提前预设,加以正确引导。"九年一贯"后,结合学科衔接要求,力求衔接的实效性,我们在六、七年级教师的选任上做了仔细研究,大多为该学科原中小学区、校级骨干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有效且积极配合研究要求,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学科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扎实的个人数学学科基本功素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素养上都是学校该学科的姣姣者;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能较好落实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的,突显研究成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任的教师原中小学各占一半,六七年级拉通教学,有效解决研究主体。即任六、七年级的教师原中小学各选一半,同时每位教师从六年级教到七年级,实现跨学段教学。

2.教学方法:(1)逐渐过渡,给适应期。六七年级教师以互学借鉴为主,给未教过七年级(中学)和未教过六年级(小学)的中小学老师一定适应期,做到逐渐过渡,逐步适应新岗位的教学与研究。我们将选任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分在一个备课组,一个教研组,要求每周听不同学段教师的一节课,互学、互研、互进。以期学习和了解小学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处理方式与讲导学风格,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如我们七年级教师研究提倡以实施"分层-慢速-多练"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学生在小学已经习惯了的"保姆式"教学方法,效果就十分明显。(2)以旧引新,建构体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集体备课,六七年级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体系建构。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例如:有理数的乘法,中小学的乘法区别仅在积的符号。所以小学讲时加强符号介入,中学讲课时从小学的乘法运算入手,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感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小学的乘法法则的联系与区别,重新构建乘法运算的知识系统。(3)注重过程,培养能力。在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停留在向学生讲结论、教学生生搬硬套上,要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小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要求教师在学生学法指导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三自主"为核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而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态度。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

1.重视自学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鉴于六年级孩子大多已十二、三岁,自我控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求六年级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以适应升初后中学教师所提出的这"五环节"学习。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数学阅读;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做好总结与归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逐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参与数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为适应七年级学习方式与方法的转变,六年级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采取分解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综合解决,对七年级的相关知识要提前渗透。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从而掌握知识和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良好的复习方法:六年级学生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复习方法:不复习;粗略复习;先做作业,后复习;一次性完成课外复习任务;单打一的复习方式。面对这些错误的做法,教师要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复习、科学复习,为上七年级后能自主复习与学习作准备。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俗语说: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人生。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进入初中后管理上教师变"蹲"为"带",部分学生不适应,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就无所适从。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除泛学科的学习习惯之外,六年级教师把培养学生"检验、预习、独立作业、复习、反思小结"等习惯要作为重点。

(三)课程

1.课程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和构想也是"九年一贯制"建设和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小学一到九年级我们落实了以学科为核心的针对农村孩子的校本教材编排,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配合学科知识体系衔接为根本,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年级教材内容互相渗透,知识体系建构更为合理为目标,落实了数学学科校本教材的拟编,其中以六七年级为重点。同时还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数学知识体系衔接重点,以校本教材为编写蓝本,一至九年级编排的校本教辅运用效果也十分显著,尤以六七年级的衔接效果最为明显。

篇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们深感欣慰,因为我们又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是全体老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我校把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几乎贯穿整个学期。为促进教师学习、理解课程标准,六月份我校再次举行了课程标准及专业知识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教,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学习每位教师都深深感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很难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形势的严峻,将使每位教师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形成共识:要成为一名现代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种以上的教育刊物,如《环翠教育》《山东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设计》等,这些教育刊物为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提高理论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教师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寻找教学、学习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艺术在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丛艳丽老师撰写的《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一文发表在《环翠教育》第三期,邵淑静老师撰写的《巧用评语,激发学习兴趣》在环翠区教研中心网教研教改栏目上发表。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继续开展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把学科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五月份区教研中心来我校进行课堂教学评估时,我们提供了宋丹老师的《能被2、3……整除的数》、刘雪晶老师的《求简单的平均数》、徐晓飞老师的《认识物体》三节课,课堂上三位教师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得到了区教研中心领导的肯定。在四月份举行的送课下乡活动中,王春艳老师主讲了《买书》一课,本节通过买书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做28+4时,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王老师说:“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看谁的方法最独特,谁的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孩子们的创新火花被点燃了,思维异常活跃,有的在摆小棒,有的在列竖式,有的在用口算的方法,还有的干脆数起手指来。孩子们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而且全班汇报时,说得头头是道。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王老师大加赞赏,并适时鼓励他们尝试一下别人的方法,或许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学生学得快乐,也将新课改的精神送到了羊亭镇,得到了前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另外王春艳老师的课堂实录《套圈游戏》、孙霞老师的《今天我当家》、尹芳老师的《前后》由于路子新,形式活,被区教研中心推荐到市教研中心。孙霞老师由于有新的教学理念,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还参与到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教辅编写工作当中。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

教学改革是教育的载体和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又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本学年我们根据学校的设施及师资情况,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子课题—“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验教师黄晓华、邵淑静、刘雪晶、王春艳、徐晓飞等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实验方案认真探索、总结、改进,他们把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一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现已初见成效。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各个年级都加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形式,都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一年级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一些,他们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孩子的年龄特征,学习了《米和厘米》后领着孩子在校园中亲自实践,量身高、量柱子、量方砖——孩子们量得不亦乐乎;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组织了《今天我当家》的数学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一天花费记录卡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当家之不易,本次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学习了《统计》后让孩子们自制统计图,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念指导教育评价,并将其内化为具体行动的重要措施。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赋予记录袋不同的评价形式及功能。有的班级的记录袋中装有“三表”即“学生成长记录表”“学生反省表”“家长反馈意见表”。“学生成长记录表”记录着学生自己学xxx步情况和各方面获得的成绩,表后面附着说明这些情况的原始材料,如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满意的测试卷子与成绩等;“学生反省表”是学生定期对自己前段的收获与不足写下的反思情况;“家长反馈意见表”是根据孩子的进步表现情况,写出的反馈意见,及时与老师沟通信息,一般每月一次。也有的班级的记录袋中设有两卡“赞赏卡”和“评价卡”。“赞赏卡”记录着课内外老师与同学对自己赞赏的话语,一般由赞赏人记录,也可自己写出;“评价卡”记录着自己、同伴、老师对自己学习与表现的过程评价情况。通过记录积累,学生自己把成长的过程留下了痕迹,定期翻阅记录袋的材料,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更加激起了学生的自信,步步走向成功。这种质性评价是我们在评价改革中动的一次大手术,回归了评价的本意,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给孩子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进步。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二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一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继续推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当前正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教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学初,根据学校和教导处的安排,制定好这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好教学工作。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针对我校学生数学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始终坚持课堂教学“六认真”。结合当前课改,认真地不断探索、自主实践摸索着进行课改的尝试。更注重对教材、教学的学习和思索。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和技能。教学工作中,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能发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出效益。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认真组织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要求每位教师自己订阅一份数学教学杂志。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关键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现状,制定教学计划。

虽然在这个学期,我做了一些工作,但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教研课的开展还不够到位,对公开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等还没有作到认真的评价。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在整个学校数学成绩相对处在下游。要想改变这个现状,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

总的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还不明确。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今后,我们将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坚信新一轮课改必定成功,同时进一步做好常规工作,努力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已经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首先,每节新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环节,力求处理好知识点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给学生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结体系。

其次在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自制力特别差、爱玩的学生,私下里与他们约法三章:只要老师看他就是提醒他坐端正学习。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及时提问,作业优先面批,即时分析他们思维障碍的拐点。对于优生,他们是班级的顶梁柱,一般情况下安排他们小老师的角色。

课下的辅导中,对学生注重思维点拨,大部分学生稍加引导就能分析出出错原因并正确改正,从而理解掌握知识。由于今年班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困生的辅导让我费尽心力,当面做题好像都会,自己做都错的情况让我很无奈,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她们每错一道题都给我说怎么想的。这些学生的理解能力稍显不足,我再将他的思路与正确思路一一对比,虽然现在他们的成绩还不够优秀~,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与班级的差距却在慢慢缩小。

二、班级管理

树立“热爱集体,互帮互助”的班风。通过一年以来的集体教育,孩子们集体意识强烈,不管分配什么班级任务,孩子们都是自告奋勇的举手,连扫地、擦黑板、摆桌子这些卫生劳动也是争先恐后。

集体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不拉扯争抢是每次活动前都要强调的第一纪律。孩子们早已牢记在心,平时活动也都井然有序。

课间活动时,照看学生喝水,给学生量体温,两名值日小班长轮流值日,协助老师管理室外、走廊纪律。

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及时谈话疏导;在批评孩子后要及时安抚孩子,告诉孩子批评他是因为他的行为影响到别人学习或者是伤害到别人了,做到恩威并用。同时,班级管理也离不开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即时沟通不仅能化解误会,还能争取到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存在问题

这一学年接近尾声,越是深入教学,就越是感受到自身在教学方法上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另外如何更好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仍然是我教学工作中迫在眉睫的难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在点点滴滴地教学中,同组老师给过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今后,我更会多多请教各位老师,主动寻求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秉承前辈踏实勤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将教学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突破自我,争取创造更高的价值,取得更好的成绩!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四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3)、(7)班的数学课教师,3班43人,7班47人 。3班属于高一年级的普通班,7班属于高一年级的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两班均位于年级同类班级第一,应该说比上学期期中考试有所进步。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

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

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包括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以及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练习题要求全体学生尽量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习题中的A组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况,B组题适当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给与提示,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外作业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精选题目,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加强和深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以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认识。

四、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及时旧课,预习新课,特别是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集中讲解,或个别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证持续性,建立知识网络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系统的高度,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课后辅导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进步。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精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五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齐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最大,什么情景下积最小。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仅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进取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