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03:1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1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篇2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功能 误区

引言

学校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听课成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在倡导开展校本数学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数学教学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数学教学评价的重点。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数学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数学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如果听课人员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没有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没有及时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课评课,是与课程改精神的背道而驰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数学教学研究的效果。因此必须根据现代数学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众所周知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①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②它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③它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⑤数学教学的主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听课者对课堂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考虑。将听课评课的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以上实情分析,我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课评课的功能辨析

听课评课是加强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数学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数学教学改革向前发展。听课评课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研科研功能

认识并探索数学教学规律呢,听课评课是简单有效的手段。通过听课评课就能帮助教师认识规律,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经验和方法。听课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为数学教学实践和数学教学理论架起一座桥梁。它不但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领会收大量的数学教学理论、经验和感悟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数学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听课评课也是教育同行对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手段。

(二)激励发展功能

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能力,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数学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拉扯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数学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听课评课过程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数学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诊断功能

听课评课就有实战演练的性质。成为检验教师数学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从而总结优点,避免缺点。在评课的过程中,肯定优点的同时,重点分析问题。从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数学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四)沟通协调功能

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同行的群体交流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数学教学风气;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数学教学秩序。同时,也具有协调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课评课具有多功能性,是最直接、最具体,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课基本方法的正确把握

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课前准备、课中思考、课后反思。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做个有心人。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听课不仅仅是一个感官的活动,而是多个感官的综合活动,教师要仔细观察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同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包括眼神和表情;听课者还要注意记下他每个数学教学环节和数学教学方法,思科教学者是如何处理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如何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听课是教师以自身情况为基础,相互学习、交流的的平台。由于教师的年龄不同、教龄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自我修养不同,老师相互学习交流的空间就更加广阔,大家可以相互翻阅听课笔记,反思总结这节课的优点与缺点。我们可以倾听执教者的感悟,取长补短,或者参考不同执教者本节课的执教过程,进行类比。在交流、反思、整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三、课后评课的原则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实践;严谨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一开始入学就接触到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育首先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前提。老师上数学课时,可以举一些有趣的例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分数时,可以举例子,如,将一个梨平均分成4份,怎样表示呢?学生就会展开想想,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就可以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可以趁热打铁,从教学任务出发,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这个题目可以用1/4表示其中的一块,大家思考如何分成2块、3块等”,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用上数学

数学像空气一样,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学习乘法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帮妈妈买水果。开始学习时,老师可以叫学生从整斤开始买,首先问一下买一斤多少钱,然后计算一下买2斤是多少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作业,家长也会十分支持。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

成绩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教育学生严谨求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分析的题目上,更需要非常严谨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学习数学。一个小数点,一个数字或者解题时的一个“解”字,一些简单的格式,都要按部就班来写,不能丢三落四。老师要即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小小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严谨的态度,这不仅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会有很好的作用,会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教师是学生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人,是引导学生成功的灯塔。在教育教学中我体会到,教育学生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育他们有优秀的品质,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就是希望学生在我们的栽培下开出美丽的花朵。所以教师要三思而教,严谨治学,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弘扬人的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实践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状况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教师主宰教学,学生被动学习。(2)课堂教学单一,学生厌学现象普遍。(3)家长过分溺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气氛、从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系统地对现阶段普遍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基于以上做法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有: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大胆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如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3.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课堂中尽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相互交谈中探究新知。只有不断地交流、反馈,思维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以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

(2)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

①教师要做学习内容的驾驭者。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②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

③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方面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总结经验法

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阶段一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订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全面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2)数据统计;进行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5月)

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分阶段开展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和小结。

第四阶段:课题阶段性总结(2015年5月~6月)

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再实验阶段(2015年7月~10月)

结合前期实验,修改实验方案,再实验。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1月)

进行反思总结,交流经验,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研究的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报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经验总结(随笔论文)、课堂研究报告。

2.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外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字:数学;问题解决;开拓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14-01

前言:很多学生一提起数学就感到头疼,学不好、没兴趣,却又不得不学。很多老师也头疼,概念说了一次又一次,题目讲解了一次又一次,学生就是学不好。数学有这么难么?其实并不是数学难,而是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学。"问题解决"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做什么事都会主动。学生怀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听讲、吸收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由来

"问题解决"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在当今这个科学发展迅速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加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仅仅是接受的程度,很难做到理解和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去。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学生能自主的去学习的方式。"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2."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2.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想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就会对学期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话,由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迫切想去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在老师在后续的讲解中,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去听讲。这样不仅调动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学的更深入。

2.2 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像"填鸭"一样,教师一味的把知识塞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接受。[2]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感觉,学不进,学不好。而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的去学习,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单单能吸收老师教授的知识,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 教学中联系实际问题。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学生去记忆。这些定理公式是"死"的,但是学生们不单单要去记忆,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定理公式。往往老师在教授定理公式时,都不会去干巴巴的去讲。而是结合例题,在题目中运用定理公式,让学生接受。"问题解决"教学也是一样的,如果提出的"问题"远离生活,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领域,学生不但不会提起兴趣,反而会觉得更枯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单单会让学生感兴趣,更加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3]

3."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固然是个好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还不甚丰富、系统。问题教学的理论,不但要反映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更需要体现如今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并且联系教学实际,才能产生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教学实际和对学生心理研究的结合。相关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律出来。并且不断去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这个规律,使其成为系统的、全方位的理论概念。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急迫的需要填补。

在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给"问题解决"式教学带来了一些影响。[4]首先,"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在不经意中忽略了这一目的。反而重视起了各种具体的解法技巧,这就使得"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大大打了折扣。其次,教师总是难以摆脱"题海战术",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质上其实是一类又一类的题型。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管用,但还是会磨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发思维的机会。

4.总结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理论的不成熟,缺少了理论知识指导的"问题解决"教学方式难免会有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在工作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知识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并且"问题解决"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相关知识提出的问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的感兴趣。"问题解决"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实践,更加是一种心理学范畴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活动进行的研究而得出的教学实践方法。所以在运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解决"教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贺根深.数学中"解决问题"教学之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0,(09)

[2] 刘友红.浅谈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2).

[3] 喻志文 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2)

[4] 余卉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学位论文]2008

篇6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

在“素质教育”和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以下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等等”。那么,如何实施教育教学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首先要重视“基础”,加强基础技能学习,根深才能叶茂,数学知识是数学解题的出发点与凭借,只有打好数学知识的根基后,才能去建造巍峨数学王国的宏伟大厦。既然基础知识如此重要。怎样才能牢固掌握好呢?

1 课堂知识,牢固掌握

正如有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之所以提到它,是要说课本的重要性。课本如百源之头,各式各样的题型,都是课本内容的变化,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环环紧相连,学习时一定要全面掌握,特别是复习时,应做到“三抓”:

1.1 巩固基础知识:对日常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学习的知识点或知识片段组织成知识链,公式链,运算链,对整个课本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1.2 深化基础知识:复习时对教材知识的整理不能满足于记忆,会证明。而应通过认真分析,透彻理解知识,找出规律。

1.3 应用基础知识:在整理基础知识同时,要认真研究例题,举出一些典型的题目,通过分析解答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2 基本概念,重抓实质

关于数学概念的学习,我们一再强调切忌死记,而重在理解本质。克服机械的记忆方式,比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了解其本质特征之外,还应选取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其次,我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也十分关键,情感是教育教学的桥梁,我们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有感情的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被动的接受与主动的探索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情感教学的另一体现是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书则先育人,用我们自身的人格和情感来影响他们。未来人们能否适应这个社会,能否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这个社会的健全人格。所以要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应是新理念的倡导者;是学生人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心理的辅导者。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程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方法,没有方法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这里就结合我这些年的数学教学谈谈如下几个方面。我们说指导中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精通数学方面的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的标准。

2.1 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必须牢记的学习环节。

2.1.1 预习是学好各门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步骤之一,也就是上课前将所要学的新内容提前阅读和思考。以便熟悉内容,弄清重点,找出难点,从而引起上课的注意和重视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这一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尝试练一练课后练习题,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2.1.2 引导学生听好课,课堂上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自然听课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听课要得其法:1、听课时全神贯注。2、抓住重点,习惯记笔记,3、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特别是难点、重点要认真听,多提问,直至深刻领会和透彻理解。4、积极回答问题,做到思而后答,不要不经思考而乱答。5、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巩固、消化。

篇7

  中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1

  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生物的几点体会:

  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同时,在本学年,我担任了校广播站的工作,管理各班级的广播站投稿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投稿,使学校的广播站得以正常运行。

  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5—10班,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不同学校的同等年级,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6个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3、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还得加油。

中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2   

  一学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教学工作。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在担任x班班主任工作中,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该班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并在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中学*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第二课堂的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培优工作。

  抓好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发掘有*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在第二课堂进行培养,并按年龄、基础等情况分为*兴趣小组初级班和创作班。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划、步骤,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学生经过一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本校特色的*,各方来宾对我校学生的*有着较高的评价。并在精神上支持我们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四、其它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负责校内大部分的宣传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

  如…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通过和同事共同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寄望于下一学年度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水平,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中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3

  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升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升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篇8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0.4—201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0.9—2011.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1.7—2012.3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篇9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

(一)缺乏针对数学概念记忆的策略性知识。我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经验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在“记忆学”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在“应试教育”教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数学“记忆型”教学突然在理论上被界定为“数学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向来受到重视的“数学三基”数学理论研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同时,理解型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越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核与教育界理论研究的热点。这意味着前者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视阈的一个“真空地带”。可从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可以看出,“记忆型”教学是初中数学学习必不可少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方法论。因此,不能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就彻底否定了记忆教学的价值,或者说割裂了记忆与创新教育的必然联系。

(二)缺乏权衡记忆与理解的关联意识。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顾及数学知识传授的量的积累与扩充,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质的积淀与提高;只强调向学生“填塞”数学知识,从而忽视了“填塞”的方法论要求。这一阶段实质上是记忆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作用下,许多数学研究者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有学生自己理解过程的参与。此观点后来不断被强化,以致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走向了一个与前者完全相反的极端,即理解完全占据同志地位的阶段。但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后,一条数学教学科学规律终于得到广泛的认可: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化过程。记忆与理解的最佳结合点在于寻求恰好的“平衡支点”。

(三)缺乏系统性数学概念梳理意识。记忆学显示:有效的数学概念记忆的结果应该是使数学概念在大脑中以网络链接模式有机组合的。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也只能以这种模式存在,才能更加利于以后知识的择取与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显示:只有学生自身经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形成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基础性、可辨性、适用性的品质。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更是决定了数学概念应该是一系列概念环节互为相扣的链条有机体系。

但是,初中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学迷宫里徘徊不前的学生,长时记忆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却是孤立的、散乱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没有有效地讲求记忆策略和没有处理好数学概念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外,主要是学生没有整体意识,没有从宏观上梳理所记住的数学概念,更没有理清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其实,即使在教改后的现在正在应用的数学教科书里,很多基础练习都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而设计的,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节、章,甚至是一册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关系的练习。

二、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的对策选择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科技教学的广泛应用,解决上述问题具备了比较充足的应策选择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

篇10

------------------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些体会

江西省信丰中学邱礼明341600

现在,有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勤奋,讲课艺术水平也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不知道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特别是有些想发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如何投。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选题----写什么内容

选题的主要途径:如何捕捉素材呢?基本途径有十条:(1)从教学实践的成功中捕捉;

(2)从教学实践的失败中捕捉;(3)从学生学习的成功中捕捉;(4)从学生学习的失误中捕捉;(5)从听课中捕捉;(6)从阅读别人的论文中捕捉;(7)从浏览报刊杂志中捕捉;(8)从师生交谈中捕捉;(9)在讲课过程中捕捉;(10)从钻研教材中捕捉。

1、从教学实践中获得启示。作为一线教师,天天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着丰富的“写作源”,“处处留心皆文章”。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头脑中要有“研究”的意识,边实践边研究,这样就能使自己的眼光变得敏锐,就能随时从活生生的课堂中捕捉到“鲜活”的写作素材。

A、备课中发现选题

只要认真备课,或多或少总会发现选题的。备课时,可着重考虑: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板书设计、习题选编、提问要点。根据某课着重钻研某个方面。

B、上课中发现选题

C、作业批改中发现选题

D、听课中发现选题

E、评课中发现选题

2、从思索中发现选题

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等类型。对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2.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战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2.2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笥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3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数学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2.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2.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2.6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优美解法,学生的典型错误,试题的推广等。

二、撰写

1.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广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

2.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作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

3.个性润色

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

初稿写完后,还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修改。有人说,好的论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写好后,不要急于修改,最好搁几天,广泛听取意见,通过朗读进行反复修改。

修改论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考虑,思想内容的修改是首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对表现形式的修改。修改论文要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逐步逐层地进行,每次修改都应有侧重点,如全文检查:主要检查论文的主题是否是自己提炼出来的?是否以正确的主题句表现出来?各个部分的表述是否鲜明有力?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部分检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它们和主题是否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侧重点是否表达得充分?句子检查:每个句子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内容?用词检查:用词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准确?读者能否理解?技巧检查:文字书写、行款格式有无错误?标点、符号、数据、表格、插图使用是否准确和得当?错别字是否都已改正?

怎么修改呢?我的做法是:放开声音去读,用耳朵去听,开动脑筋去想,不停地动手去修改。初稿经这么一读,其毛病就能暴露得清清楚楚。如哪些句子不顺畅,哪个地方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哪个地方衔接不紧密,哪个地方词跟词搭配不当,哪个地方句子万分少了或多了,哪个地方观点与材料不统一,等等。与同时应该分别怎么改。就这么一边诵读、一边推敲、一边修改,反来复去地改上七八遍,也就大致可以改得比较满意了。

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即写好初稿后先搁上几天,待头脑冷静下来再去修改。因为只有头脑冷静下来,才可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稿子,比较容易地发现初稿的一些毛病。

4.定稿:要特别注意论文书写格式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栏目:(1)标题。标题要求准确地表达主题。标题可以占一行,也可以上下各空一行;长文章的标题上下应该多空几行,甚至独占一页。标题在一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居中,字数少的,各字之间可以空格;二是前面空四格,字数过少不宜用这种写法。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可以在前面加一个破折号;正题、副题,开头排列不要完全对齐。小标题,即分题也要写于一行居中,与正标题一样;上下可以空行,但不要这正题所空的行数。标题字数过多,可以转行。转行时要照顾一行里词或词组的完整,又要在长短上搭配匀称。(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不论个人还是单位,就放在标题下面,占一行,通常要注明单位,可写在署名的同行或下一行(有的刊物将单位定在文末),如和标题隔一行,下面正文也要隔一行。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名字若是两上,当中应空一格。

(3)正文。正文包括关键词(视具体刊物),引言、实质、结语四部分。正文每个字占一格,标点也应占一格,每段开头要空二格。文章若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空一行;用了小标题或序码,全文结尾无法加小标题或序码时,也可空

一行。(4)序码。写文章,需要分条分项时,要用序码。用得最多的是小写汉字数码和阿拉伯数码。现在出版社规定的有四种序码:第一是:一、二、三??;第二是:(一)(二)

(三)??;第三是:1.2.3??;第四是:(1)(2)(3)??。编写书籍时, 可以与编、章、节结合使用。(5)引文。段中引文:凡是强调性引文都写在行文之中。如果引的是原文、原话,要加冒号、引导;若引的是原意,只加冒号即可。提行引文:重要的、强调性或较长的引文可提行引出,即另起一行,比正文缩两格,即开头缩四格,其他前后各缩两格。另外,也可采取更换印刷字体而不缩格,或加引号提行不缩格的办法。(6)附注。对正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引文出处要作说明时,用“附注”。在要注的词语或引文右上角加“注码”,如[1]、

[2]等。如果注释很少,也可以用[注]或米花“*”标出,附注通常有三种:(1)夹注:简短的说明、注释、就是写在要注释的词语、引文后面的括号内。如果数量多,注文长,就不宜采用。(2)脚注:即页中附注,把附注置于本页地脚处。(3)尾注:把附注集中在全文、全书的末尾,或者把一章一节的附注集中在章节尾部。(7)页码。凡超过一页的文稿,每页都必须先标页码。页码用闰伯数字写在右上角或右下角紧靠框线处。(8)关于数字的规范用法。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在涉及数字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要统一。

三、发表---怎样投稿

1.要对准栏目投稿。为了使你的稿件及时准确地送到专栏编辑手中,除按一般要求写信封外,还应在信封上写上栏目名。

2.要做好发稿记录。你的稿件发往何处、何时发的,结果是否发表,都要及时加以记载,以便在过了录用通知期限后,再向另外刊物投稿。

3.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向杂志社投稿要提前3、4个月寄出,向报刊投稿要提前1━2个月寄出。

4.切忌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

5.稿件要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和邮政编

6.在投稿时,还可以顺便写上一封短信,与编辑取得联系,寻求他对你的稿件的意见,以及对你的研究工作的看法。

7.常见的与中学数学有关的刊物及投稿地址

(1)《数学教育学报》,(季刊)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协办:全国十多所师范大学 地址:天津师范大学中院《数学教育学报》编辑部

邮编:300070电话:022-23541034主编:王梓坤院士

她是目前数学教育领域里权威的学术刊物。作者主要是大学教师和教研人员。

(2)《数学通报》(月刊),主办: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邮编:100875

电话:010-62207753,62207741主编:刘绍学她是数学教育类核心期刊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月刊) 主办:陕西师范大学

地址: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编:710062

电话:029-5308154主编:石生民

网址:

(13)《中学数学杂志》 主办:曲阜师范大学

地址:曲阜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杂志》编辑部

邮编:273165网址:

E-mail:jmath@qfnu.edu.cn主编:李吉宝

(14)《数学教学研究》 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等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编辑部邮编:730070主编:王仲春

(15)《上海中学数学》 主办: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上海中学数学》编辑部邮编:200234

(16)《福建中学数学》 主办:福建师范大学

地址: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福建中学数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