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1:5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怎样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意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呢?我在实际课堂中是这样做的。

一、提供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组织富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愿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好学。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四、在评价的激励中使诱导学生想学。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自主的空间,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导向功能,但不恰当的评价也会抑制误导的不良作用。因此,一种恰当的评价策略对引导学生的情意发展至关重要。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地位不断变换,经历了“主宰者——主导者——平等中的首席”的变迁过程,新课堂中,师生的精神上,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对话中核心理念就是:正确对待自我,学生欣赏别人,获得全面发展。主要有:

1、同伴交流——自由交流

2、师生之间——平等交流

3、师生与活动之间——双向交流

篇2

一、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若干问题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从小学数学学习的模式和思维中解放出来,喜欢孤立、单一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再加上初一年级本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以下一些问题:

1.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

2.对问题的求解不注重归纳分析,把握其中的关键,往往只是孤立的看待某一问题,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

3.解题时,顾此失彼,不注重细节,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不注重解题效率的培养,没有形成定时解题的意识。

5.缺少数学体系的认知,不能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就必然导致初二年级的两极分化,很多同学的成绩出现滑坡。相反,如果我们教师在初一时就给学生以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以后的学习也只是知识点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学生也会很容易适应。

二、培养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策略

1.教会学生细心研读数学概念和公式,领悟本质。很多同学对数学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停留在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不透。例如,对于“代数式”的概念,很多同学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认为单个字母或数字不是代数式。其次,在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中过分死记硬背,缺乏在实践中的运用,割裂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另外,部分同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数学公式的记忆。事实上,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如果不能将所学公式熟记于心,又何谈公式和概念的应用?因此,在平时的概念和公式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细心观察,把握本质,深入了解其在习题中的运用。

2.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形成优秀的数学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善于归纳,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学生只有知道了数学问题有哪些题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历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部分同学到了初二、初三,整天忙忙碌碌,陷于题海,可成绩却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机械重复,根本没有总结归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依旧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少对解题技巧的深化,解题能力平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及时的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得以提升的保证。

3.注意收集典型错题。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大家最需克服的问题。实际上,平时的题目训练,无非就是两个目的:首先是通过题目的演练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其次就是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通过习题讲解进行弥补。而如果同学们只盲目追求解题的数量,对于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注重总结,不善于收集,只会导致这样的错误屡犯屡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研究问题,发掘问题,对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要善于归类,对于平时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习题,更要进行归档。只有在平时将错题深度挖掘,悉心研究,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

4.积极开展互助合作、在讨论中提升自己。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彼此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取长补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积极与他人合作,向他人请教是一件很普通平常的事情。就这一简单问题很多同学却做不到,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对问题满足于一知半解;另外,不好意思请教问题。因此,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或者自己模糊的问题逐渐形成了知识的断层。这些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慢慢丧失兴趣,直至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愈来愈大。因此,引导学生经常讨论问题,从对方那里汲取好的方法和技巧,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有益措施。

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一学期以来,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安心教学,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将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做一小结。

一、师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刚接到任务时,心理充满困惑,因为我是转行的,心理多少有压力,但是我们的校长,也是我的师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刚开学就多次主动听我课,课前辅导教学设计,课后交流教学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使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渐渐成熟起来,在这里我表示深深感谢。

二、探索教学方法。

本学期的数学教材,其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注意力难于持久,本人根据这些特点,大胆地探索低年级教学的新路子,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中,不仅仅是计算的教学,还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大胆地说出图意,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其想像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在“认识图形”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到教室、校园、家里去找出各种图形,让他们觉得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灌输给他们的;在“分类”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布置学生双休日到超市、商场观察东西的摆放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三、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多次参加听课观摩等教研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并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这学期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多家长与我进行了交流,并表示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效果很好。

五、教学中的不足。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存在不少教学困难,例如,新教材注重情景教学,但在操作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放在活动上,而忽视知识点的学习,还需要教师不时用语言把学生拉回教学点上;新教材提倡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还有待改进。

科学施教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想,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会好。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掌握教学方法,定会有所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小结:

本人在一学期以来,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安心教学,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多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细心领会其精神,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并以此为自己工作的方向。本学期采用了北师大的第二册数学教材,其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注意力难于持久,本人根据这些特点,大胆地探索低年级教学的新路子,例如在“1以内的计算“教学中,不仅仅是计算的教学,还让学生根据算式编出简单的应用题,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其想像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有趣的图形”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到教室、校园、家里去找出各种图形,让他们觉得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灌输给他们的;在“购物、统计”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在课室___一次简单的购物活动,还布置学生和家长到商场进行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不仅书面练习多,口头练习也多,使学生“做”得开心,“说”得开心。为了辅导中下生,本人坚持下午上课前、后半小时两个时间段到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篇4

数学的特点是具有抽象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入门和较为枯燥的学科。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如何让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学得轻松,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呢?在实践教学中,我体会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体会数学的乐趣。其中,数学儿歌在教学中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儿歌做好课前准备

课间的10分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但有时也会让孩子玩得很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一下课就会满校园的乱跑。当上课铃声响起后,他们会迅速从校园的各个拐角冲向教室,他们这会的脑子里还是课间玩耍的情景。如果这时老师组织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我平时的做法是:当上课铃声响起后,班长带领全班同学,把我们所总结过的儿歌大声地吟唱一遍。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同时,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思绪,做好课前准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经过儿歌吟唱之后,老师再组织教学,学生的精力是集中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高昂的,这样的教学也才是有效的。

二、运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由于儿歌常运用拟人、反复、重叠、对答等形式,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低年级学生能在这种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中,体会到美感、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10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枯燥、无味的算式变得活泼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时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采取了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10的加减法:“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儿歌中把这些数字拟人化,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势,在愉快的心情下,自主地就把有关能凑成10的两个数记住了。而且儿歌一旦记住,也不容易被学生所遗忘。在后面教学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又可以运用这首儿歌,让学生很快地学会运用凑十法计算相关的算式。学生如果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得数,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儿歌理解教学中的重点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教师巧妙运用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分和理解,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如:一年级的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一下子就形象地抓住了大于号小于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而且记忆时间长久,不容易忘记。

四、运用儿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障碍。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如果借以儿歌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记忆更加牢固,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兴趣。

如: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块的知识,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孩子有时要花很长时间在思考数的顺序之后才能做出判断,理解得不透彻。发现这一情况后,我把比较数大小的方法编成儿歌,“两个数,比大小;数位多,数就大;数位同,比高位;高位大,数就大;高位同,比下去”,稍作解释,学生就理解得非常透彻,比较大小的问题我们班所有的孩子都会解决,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一、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1)各镇(小学)应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各镇(小学)还应组织相关年级的教师继续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领会数学修订大纲的精神,按照修订大纲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努力抓好数学课程改革工作。

1.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1)期初对全区二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及其编排特点,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想、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各镇(小学)要以镇(学校)为单位,由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结合学校实际采用恰当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工作。

2.切实开展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区拟在3月份开展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当前如何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通过观摩现场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质量。各镇(小学)要组织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适时开展相应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3.开展课改小组研究活动,重视学科基地、课改基地学校和教材实验样本班的教学工作。

(1)课改小组成员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改革信息和数学新教材教学的了解与指导,计划本学期开展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动。

(2)区确定牛塘中心小学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学校,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

积累资料和经验,逐步发挥示范作用。

(3)课改基地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讨论与交流,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经验。

(4)教材实验样本班所在各校要继续做好教材实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开展所定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重视对教材和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三、开展现行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现行数学教材的教学,要以《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各镇(小学)要继续重视抓好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实验小学要力求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形成本校数学教学特色。本学期教研室主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做好学校数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和了解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使教学研究有基础、有针对性。

2.2月份举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交流上学期教学情况和本学期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促进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4月份举行全区现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和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我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4.5月份召开毕业班复习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班复习工作。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水平,发展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的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各校努力抓好现有课题的研究。现有课题应按照教科室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便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取得预期成果。

2.抓好《改善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的课题活动。本学期继续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各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选定的重点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分别开展研究活动,并积累研究资料和总结研究成果。

篇6

回想2013年年初,当我知道了“新教育项目培训群”的群号时,直觉告诉我,这是和新教育直接接触的好机会,我迅速加了群。令我倍感欣喜的是,这里不但有很多优秀的新教育教师,还有很多优秀的语文课程资源。我深深地被这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激情所感染。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为了将来更好地培养儿子,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群里优秀老师们分享的语文课程。

在群里,几乎每天都有语文老师在做分享,我还从来没有加入过这样疯狂的群,只要一开QQ,这个群里就会跳出几百条信息,比我的其他任何群都热闹多了。而且我无法做到完全旁观,因为不久后群里开始布置作业了,群里的教师必须交,否则有被踢出的危险。我不想离开这个优秀的群,于是我格外关注作业,只要收到作业信息,我就做。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开始起了一定的变化,对“新教育”有了思考:新教育不是只针对语文学科,也在召唤其他学科的老师走进自己的“完美教室”,在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学生。作为数学老师,数学教学也可以像语文学科那样,开发出优秀的课程。学生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数学的一部分,有许多优秀的数学科普读物能为我们打开更宽广的数学学门,把这些好书中的数学带给学生,相信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

当时我正在教低年级数学,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有没有适合他们看的数学绘本呢?我开始寻找并购买数学绘本,将它带给我的孩子和我两个班上的学生。

一段时间共读后,不仅我6岁的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还说出了“我爱数学”的话,我的学生也特别期待每周数学活动课上我和他们共读数学绘本,就连父母们也逐渐知道了有趣的数学读物,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班里有好几个学生,在幼儿园学习了数学,但是过早学习符号化的数学,让孩子吃不消,反而对数学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在亲子共读数学绘本的过程中,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对她说,“我的数学学不好,是因为没有数学绘本。”在她看了数学绘本后,她的数学学习有进步了。我知道,数学绘本只是一粒火种,是它让孩子发现了数学的趣味,产生了自我力量。

默默探索着,自得其乐着。一天,我突然接到群里粉红毛虫中队队长请我做分享的邀请。我诚惶诚恐,既激动又害怕,在队长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数学课外读物的共读与思考”。期末时,我的这份同题的群作业又被评委们评为优秀。8月23日,我又接到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为期3天的种子教师培训的通知……当时我刚写完种子教师的申请书,就接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真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短信问花王是不是弄错了?花王老师告诉我:“从教师地域分布情况和学科方面考虑,你被破格入选为种子教师,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呀!”我决定将数学课外阅读的课程开发到底,低年级先将数学绘本教学做好,中高年级再慢慢开发其他数学课程。

北京的培训对我触动很大。曾经只在网络上见到喜喜、花王、蓝玫、莞尔、小风、水心、飓风、栎柯……全都真实地来到我的面前,如此亲切!榜样教师们为我们诠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希望,让学生们成为我今生最美的相遇,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全力追逐

之后,我承担了新教育项目培训群数学中队队长的工作,并且申报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

每周一晚上是数学中队固定分享交流的时间,我要调动群中的数学老师共同参与学习,要寻找联系群中的数学教师分享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分享交流中,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

刚接到分享任务的教师都与我当初一样,不知道分享什么,都不敢承担。我也像当初队长鼓励我那样,鼓励他们,最终战胜自己,在分享中获得成长。

数学中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还远远低于语文中队开发课程的能力,我为自己鼓劲:不要急,慢慢来,先让活动开展起来。

因为奇迹、灯花、心静、香水和我的共同坚持和努力,我们成功开展了一个学期“二年级数学绘本共读分享交流活动”,并且留下了宝贵的群记录资料。在上个学期的摸爬滚打中,我们总结了很多关于数学绘本共读的经验,发现了更多适合小学生共读的数学绘本。不仅有适合低年级的数学绘本,还有适合高年级的数学绘本,我们扫描和收集了关于数学绘本的150本电子绘本,为方便数学教师平时在课堂中进行数学绘本共读,打下“物质”基础。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资源,在“新教育项目培训群”中,一、二、三年级的数学绘本共读研究小组同时启动,三个年级轮流,每周一次的“数学绘本解读分享”开展起来。借助“萤火虫网络教室”的契机,每周一个数学绘本课的讲师分享自己所上数学绘本的解读,我们的数学课程研讨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十字路口

然而,随着工作顺利开展,我却不断接到家人的“报警”:忙于新教育工作,我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前,时常连早晨起床都在网上忙碌。家里的很多事情,包括陪孩子玩、讲故事都落在丈夫身上,甚至该吃饭时,家人叫我吃饭都要叫N次。每一个人都受不了我,说我中邪了,“不要上网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也尽量克制,我也发现自己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太多了,连看书学习的时间也被压缩了!但是,除了早晨固定为读书之外,到了晚上,周日二年级分享、周一项目群研讨、周二“网师”学习、周三三年级分享、周五YY语音课堂主持与评课、周六一年级分享……

每晚我都不忍心离开网上的工作,相信坚持会创造奇迹。

2014年3月19日,是个春光明媚的一天,但对我们家来说却是个阴霾突起的日子。同是教师的丈夫在上班期间突然胸口剧痛难忍,后经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破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为妻子的我,心急如焚,手足无措。病危,马上转院!筹集高昂手术款!确定手术方案!寻找血源、血小板!开胸手术历经10小时!重症监护室8天8夜!平安度过危险期!终于出院,可以回家静养了,医生说要半年的时间,需要我精心照顾……

我的生活因此出现180度的大转变,所有工作在心痛中都停止了!

花王、奇迹、灯花老师、昕仔……这些老师得知我的情况,不仅给了我很多关心、鼓励和帮助,还在百忙之中接手了我留下的工作,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将来你爱人好不好和你照顾得怎么样有关”,前人的忠告在我耳边回响!我突然要在梦想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学习医疗知识,长期照顾丈夫,这是我无法回避的义务和责任。我后悔自己对爱人关注太少,造成他大难临头。我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需要找到平衡点。

篇7

作者: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新华中心学校  王成柱

     不论是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是从初中升入高中,从高中升入大学,都有一个过渡、适应、衔接的问题。尤其是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极为重要。这不仅因为中小学数学是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因为初中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并且是从可塑造向定型逐渐转化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思维能力是所有能力包括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初中数学已经明显涉及到,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结构和方法。初中是数学思维水平从一个等级向高一等级发展的开始,是思维水平发展上的一个质的飞跃。而且这个飞跃,具有从常识性思维向科学性思维发展的意义。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促使学生完成这个飞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如何使小学升入初中就能较快的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1)熟悉小学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2)向小学数学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情况;(3)注意收集整理小学升初中时数学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4)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掌握初中数学教材,特别要认真钻研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弄清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在联系;(5)新生入校就要根据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常用到的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摸底考试;(6)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弥补解决。

总之,通过一些活动,对小学的教学管理,数学教学法,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特征等有所了解和认识,以便有的放矢的更有成效的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度衔接。

二、搞好四个方面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涉及到好多方面,但是,以下四点是很重要的。

(一)教材方面的衔接。

  初中一年级数学共有十四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代数;二是几何;三是概率。

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有理数是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后形成的。有理数是整个代数的基础,学好有理数,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有理数一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建立负数的概念和理解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负数是由于实际需要而引入,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但是,算术数只能表示量的大小,不能表示量的方向,因此,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算术数的基础上进入了新数。从算术数扩展到有理数,性质符号进入数字这是一次飞跃。有理数的运算除确定符号外,实质都是在进行算术数的运算。所以,学好有理数的关键在于学好算术数的基础上抓好符号,过好符号关。

  2、数与式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具体的数,到初中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数的概念的发展。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在将具体的数量抽象为表示数量的数字之后,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的抽象,所以代数式更能反映一般规律。从数到式这是又一次飞跃。因此,注意发掘中小学数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无理数与无理式进行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搞好数到式的过渡、衔接是有意义的。

  3、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小学数学中对应用题有两种解法:一是算术解法;二是列方程解,而以算术解法为主。在中学数学中解应用题将以列方程为主。列方程解应用题,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两种解法的思路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基本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各种类型的应用题的的基本关系式不变。因此,为了使学生较快的适应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方面要注意对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复习;另一方面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上。还要有意识的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感觉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比算术解法更优越,这样有利于把学生从算术解法中较早的解放出来。

  为了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度和适应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小学升入初中,开始拿出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小学数学中的基本知识集中进行一次复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复习一定要做到:(1)目的明确;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是为了从学习小学数学到学习初中数学更好的过渡、衔接,打下良好基础;(2)重点突出:复习不是对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的重复,应该掌握的原则是:源自小学,略有提高,面向初中,突出衔接。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一般具有讲的较细,练得较多,直观性强,注意联系实际,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学生听惯了这种讲课方法。所以进入初中教师讲课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听课特点,既要照应小学讲法,又要考虑小学讲法的局限性。开始不宜讲的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应尽量多的利用实物、实例、教具、图形等进行教学,该交代清楚、明确。如负数的引进,通过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指出只用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把零上和两下区分清楚。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就自然地引进了负数。正、负数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符号与数的统一。如果学生理解成带有正负号的数叫做正负数那就不正确了,因为带有什么符号只是正负数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不是全部,否则会使学生以后误认为+a就是正数,-a就是负数。

    要注意以旧引新,新旧联系。如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跟小学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就在于决定积的符号,所以讲解的重点在符号法则上。如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入、讲解,就容易的多,方便的多,只有数与式的一字之差。

  讲课要有新鲜感、趣味性,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对较难理解、易错易混的概念,要善于对比,要采用逐步渗透的教学方法。

  上好第一堂课,特别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节课除了给学生介绍学习常规之外,还应讲中小学数学的联系与区别,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中小学数学教法和学法上的异同,本学期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等。

    组织教学要贯彻始终。教学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只有“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注意”是学习好或不好的关键。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易于分散,因此,对他们来说,组织教学贯彻始终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应该做到:根据大纲,紧扣教材,放慢速度,减缓坡度,慢中求快,慢中求好,加强直观,新旧联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组织教学,贯彻始终。

(三)学法上的衔接。

  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效率。小学习惯的学习方法难于适应学习初中数学的新的要求。因此,从头一天起,从第一节课起,就要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课堂笔记,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复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做学习小结。怎样总结学习规律,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必要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做到“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请教。“四到五多”: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多看、多想、多问、多写、多练。抓就要抓紧、抓严、抓死、抓具体,抓而不死等于不抓,使学生逐步养成与学习初中数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四)教学管理方面的衔接。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做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是很少见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了学生:(1)发现问题的能力;(2)搜集、分析、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3)科学的态度和道德观;(4)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5)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同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改变周边学校当前数学教学单纯重“演算”轻“思考”,“课堂”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有一定的辐射影响.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各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按以下安排:

1、高一年级:主要依托数学学科,开展主题、专题探索学习.

鉴于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部分的内容设置应结合正常教学内容而设定,并以教师讲解为主.对此,教师应该结合有关内容讲授观察、实验、调查、模拟、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基本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方法介绍给学生,可以介绍性地给出几个数学模型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开始接触一些在应用领域较常用且较易理解的数学知识.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引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复杂的表面中去找潜在的规律),总结(规律及解题思路),发散(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问题).

2、高二年级: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基本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元应用型专题或项目研究.

这部分教学是以课题研究为渠道,学生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下进行.由于这部分要求在较高的层面上应用数学,因此这一部分的活动将适当的介绍一些超出高中范围的知识(主要是一些经常用到的应用数学工具).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介绍(已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些规律以及常用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简单的线型规划、简单的求导、简单的图论知识),练习(进行知识掌握情况反馈)和实践(让问题的范围扩展到真正的生活中,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一、引 言

创新是民族、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既包括科学技术等外在因素的创新,也体现在人们自我实现的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面小,综合思维能力不足,有人认为实施创新比较困难. 但是,这忽略了小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往往在解决问题上,思维比较新颖、独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任务. 有人曾指出,最能发挥创造力的前提是民主,在当今民主与法治的社会,为大力发展学生们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包括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工具学科,本身的特点是抽象. 曾有数学教育学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即学生把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消化、理解、总结,再进行抽象创造. 在教学改革的大旗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 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原则. 传统的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个双边活动,自然就需要学生们参与,但是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参与程度的强弱、范围的大小决定了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演示取代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为了节约时间,通过暗示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们的角色相当的被动. 改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前提.

可以把教学过程形象地比喻为搭台唱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搭台,学生在舞台上唱戏来展示自己. 搭好台,教师就是听众,仔细倾听学生们的表演,关键时候进行点拨指导,精彩之处给予喝彩表扬.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时,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们引入多位数中有0的数字中来. 举出几个多位数,请学生起来读,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提出问题:多位数中有0怎么处理?逐步引入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始终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殿堂自由自在地遨游,每名同学细心地参与,都能深入地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分组讨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激发了学生们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 最后,同学们纷纷回答:从高位读起,分级进行,亿、万逐级去读,只要在每级后边恰当地加上“亿”、“万”即可,当中间有0或者多个0时,只读一次,并且每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 规律总结出来了,再出个题目加强练习,让学生用3个0和3个5按照要求摆数:(1)摆一个“0”都不读的数;(2)摆只读一个“0”的数;(3)摆出要读两个“0”的数. 整个过程,学生们都处于主体地位,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动脑探索,总结规律,练习巩固. 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合作、独立自考,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2. 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创新

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的知识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 比如,学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每名同学都能正确画出. 然后,扩展让同学们画出各三角形的高,锐角三角形的高都能画对,直角和钝角三角形就不那么顺利,通过引导后才能画对,这时不仅不能批评,反而要鼓励同学们.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善于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着力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对学生做太多的约束,素质教育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 让学生的思维能自由发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特见解,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 利用生活资源,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内容抽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身边生活资源. 现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而,新版数学课本中也编排了多种多样的生活资源,把生活问题演绎到数学知识,引导同学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四年级数学中,有“营养午餐”一节,同学们很踊跃地交流自己的午餐吃什么,然后,列出课本中的三种午餐菜谱,让同学判断哪种午餐合适,然后谈谈自己的午餐合不合格,不合格就请同桌给搭配营养午餐. 个别偏胖或者偏瘦的同学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搭配出合适的午餐. 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围绕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了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四、总 结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要用心研究和思考,一批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总结研究更适合章节教学特征、更适合每个年级的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一批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接班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李 蓉. 挖掘“简单”背后的“复杂”—— 一年级“用数学”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6)

篇10

一、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

(1)利用插图进行德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图画在蕴含数学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稍加点拨,便可取得一举双得的效果。比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准备课”中,既有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场景,又有同学间相互问好的场景等。这些素材的选择在引导学生“数一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无形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字进行德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量在数学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量关系的运算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六年级数学下册“节约用水”中写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把上述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边呈现图片,一边读文字。读着这些数字,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体验呢?也许学生没有经受过缺水的困扰,但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严重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正是教育学生珍惜水、不要浪费水资源的好时机。同时,当学生们看到一些缺水城市的现状以及那些饱受无水之苦人们的生活状态,会激发起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计划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德育悄无声息地直抵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并非一件快乐的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有时候要完成教学目标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如面对一道难题,是退避三舍还是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它;面对考试不及格,是灰心丧气还是再刻苦努力争取下次考好,等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困生,即便是优秀生,也应该继续自我挑战,向数学的更高峰奋进。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遭遇挫折,但这是学习前进必须经历的,只有不断地克服它、展示它,自己的意志品质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才会凭借意志勇攀人生的高峰。

(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的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而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合作共赢的最好途径。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中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人分工明确,操作得当,最后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了内角和的度数。这样,每个同学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必将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延伸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实现人生的合作共赢。

(3)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某种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约束或提醒,他也能自然而然地去完成那种习惯动作。小学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能抢话,等同学发言后再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大有裨益。再比如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不仅是数学的事,在生活中也要专心致志地做事。

(4)教学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朴素真理比比皆是。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原理、法则、公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实践出真知朴素真理。比如低年级“20以内的加法”,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很清晰明了地得出了算式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运算定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算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正确性,也能体现实践出真理的道理。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这一理念能在很多的案例中得到验证。

三、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数学教学要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有机的结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延伸,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的一种教育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学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这样的原理,你能通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做哪些好事,帮助家长解决什么问题等。有的孩子想到可以修理椅子,可以固定板凳,可以加固黄瓜架等。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明确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劳动、爱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