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环保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3: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与环保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与环保论文

篇1

技术创新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依据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基本定义,将其概括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目前,技术创新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重视,自熊彼特以来,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一直都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在各个阶段发展的方向和表现形态是不相同的。但是,任何一阶段的技术创新都具有相似的特征:新颖性、创造性、投入高、风险大、高收益性以及大协调性。

2企业在节能环保视野下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变化总体概括为: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条件有着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知识与智慧,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以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意识到了环境的约束性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要想实现集约型的创新模式,还有很长一段路。我国政府应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适时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技术落后,企业作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行为主体,就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经济与环境的可出续发展提供保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企业基于节能环保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企业降低消耗增加利润的方式—节能。节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首先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顾客、竞争对手4个基本要素,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尽可能以最少的污染,最低的环境成本来实现最大的利润;其次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可以把废能转换为可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损耗,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第三建立环保型企业,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获得潜在收益。(2)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减排。我国的节能减排秉承“既要发展,更要可持续”的原则长期开展的。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在2007有所实现,但并不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来达成降低能耗的目的,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关停并转能耗大户来实现的,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减排就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进生产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所以国家应着重促进技术创新、改善经营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造我们的企业,使企业向着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真正达成目的。(3)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节约资源。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品种丰富,但是人均含量很低,结构不合理。所以,我国将节约资源定位一项基本国策。企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资源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资源消耗主体,就必须贯彻这项基本国策,以低消耗,低污染的经营模式进行生产。随着一些资源的逐渐耗尽,一部分企业也面临着倒闭或者是转产的一个选择,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4)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清洁生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愈来愈明显,尤其是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短缺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是一种创新性理念,它将预防的思想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减少了环境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清洁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密不可分,它将改变生产模式与改变消费模式并举,进一步把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融入商业运作和日常生活,乃至国际多边环境协议的执行中。因此,清洁生产将成为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5)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采用新技术。企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要进行清洁生产,实现绿色经营,就必须依靠新的技术与设备,新的制造方法。通过技术创新,改进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或者通过流程重组,开发产品的新性能,获得产品的新用途,增加经济利润。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是低成本,高收益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的根本保证。

2.2影响企业基于节能环保下实施技术创新的因素

(1)企业进行节能环保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目前,我国企业站在节能环保的战略高度,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即使有部分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也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并没有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起来,甚至还可能导致新的污染的出现。(2)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足。节约模式从消除浪费开始,我国很多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还很落后。另外,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多样,经济市场较大,各类产品都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因此各种仿制、粗制也大行其路。技术需要创新,但如果管理水平不能同时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因此,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管理,适应发展大趋势,是每个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举措。(3)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创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存在技术创新不足,对外技术依赖性较强等问题。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仍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传统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足。(4)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包括企业人才素质、企业文化、产品竞争力以及技术、市场、政策法规等。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而且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下进行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约,所以,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实施技术创新。

3企业在节能环保视野下实施技术创新的对策

(1)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观。首先,面对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家应该加大绿色经营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家都能意识到依赖资源消耗获得发展的局限性,以及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威胁,从而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自觉纳入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从事循环经济研究的体系当中去。其次,企业基于环保的角度来实施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技术和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和技术层面,还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促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创建的重要作用。(2)围绕节约能源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创新和管理制度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当现行制度不能适应创新系统的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只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企业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另外企业需要引进培育创新型人才,技术的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企业要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营造自由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并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要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要有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后盾。企业必须要建立与资源节约型企业这个观念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3)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工艺水平的创新模式。在节能环保视阙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现有枯竭能源。我国的石油、土地、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面临的缺口越来越大,资源的短缺将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所以开发新能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例如现在已被开发利用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等,都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福音。其次,进行技术改造与工艺创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改造和创新,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将技术创新导入节约能源、能源利用与再生等领域。(4)开发节能环保的技术与产品。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要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不仅是控制生产终端的污染,而且需要注意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其前后有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各个环节,有时其他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生产过程本身。仅仅依靠开发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来实现的环境改善是有限的,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措施来消除污染可能更为有效。企业尽可能开发新能源,减少稀缺资源的利用,使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能够循环回收再利用。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使用太阳能发电,减少了对汽油的消耗,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4结语

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建筑理论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中运用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建筑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机体,使整个建筑整体和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生态相对和谐,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体系。使建筑自然形成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中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能源材料,从而控制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能耗,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还能够减轻环境生态压力,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分析

环保,生态,健康,舒服是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生态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利用循环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着从建筑的整体效果出发,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建筑内外的种种布置和资源,使有限的能源物资可以在小范围内实现良性循环利用,力求在自然生态,建筑,人类三者之间达到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坚持人的主体能动性地位,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设计管理施工,形成一个有利于自然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存的和谐,健康,舒适的环境,这样,既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压力,又不会加重社会的能源消耗。

1. 要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

要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和新的节能设计理论,在建筑局部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还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压力。从而达到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

2. 舒适健康,环保是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舒适度健康度有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护最基本的传统遮风挡雨的功能,更要实现人类的身心安康。比如要有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有益于人体的湿度,有新鲜的空气,安静没有污染的声音环境等。其次,选择材料装饰时候要注意节能低碳环保,既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要低辐射,低污染,从而保证人身心健康。同时,要使建筑和周边的人文历史环境相协调,既满足生活的隐私保护,又方便交流。

3.促进整个建筑主体和大自然的相互和谐。

中国建筑自古便有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不仅仅要从人与自然的能源物质方面达到和谐,更要从精神上提高境界。具体主要是环境和周边自然的相互融合,和周边的文化境界状况相互适应,既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升了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和谐。

三. 生态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分析

1.墙体的节能与技术应用

(一)墙体保温设计

作为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墙体节能保温设计通常有三种设计方式:第一,进行外墙保温设计,基于国家、当地的热工规范计算,采用隔热保温材料,使用一定的设备进行粉刷,喷雾,粘贴等多种方式施工,在外墙上形成保温层,以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第二,进行内保温设计施工,将优质保温材料对内层墙壁施工形成保温层,传热隔热能够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第三,加大隔热保温材料的开发力度,利用保温材料自身的特性进行墙体的设计,促使其他自发的具有保温功能,且墙体新型材料的节能符合国家标准。

(二)墙体材料的节能

从制作方式来讲,空心砖和实心砖颇为相似,但是相较于实心砖,空心砖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减轻结构自重。所以,为节能减排,建筑上广泛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

2. 屋面节能设计

进行屋面的节能设计,首要是进行保温材料的选择,不可以密度太大,导热系数太高,也不宜使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高效保温材料,比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合理性

暖通空调的设计之所以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主要是由于对建筑整体环境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它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确保暖通空调的合理性。设计者在设计过程,通常仅仅考虑空调运行中的最大负荷,即遵照最大负荷原则。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只有少数暖通空调可以达到最大负荷,主要是由于达到最大负荷的室内温度并不适宜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可能会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这种情况加以考虑,不要使各个系统的设计满足最大负荷运转而不适应部分负荷运转的状态。

4. 科学选择遮阳的玻璃

在进行遮阳节能设计时,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选择遮阳玻璃的选择,在选择遮阳玻璃时,要综合分析各种遮阳系数、建筑所处的自然气候条件、人文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条件,科学进行选择,通常来讲,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广泛运用的类型有反射玻璃、镀膜玻璃、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等。

5. 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并且可以再生,是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最为环保,最为丰富的资源能源种类之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太阳能具有很多节能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的楼顶可以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这种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力,并将这些转化而来的电能或者是热量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能量的存储,在需要使用这种电能和热能的供电设备上开始接线,如此,能够充分满足整个建筑物内部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各种能量需求。此外,充分利用太阳能设计作为采暖和供热功能,既可以减少日常的能源消耗,也使得建筑物的日常热能得到满足。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太阳能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的环境更为舒适。

四.结束语

生态型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例如最近交付使用的昆明新机场就是以“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人性化的绿色机场”作为标准建设。其主要设计思路、策略符合生态建筑理论。我们油库内的建筑设计也是主要体现在:

1)良好的自然通风设计,改善建筑物内空气环境,减少空调耗能,自然通风区域可开启面积与立面总面积之比≥8%;

2)优化自然采光设计,减少照明耗能,采光系数侧面大于2%;

3)建材本地化,提高绿色建材使用率,应优先使用本地化建材和3R(Reuse,Recycle,Reduce)建材。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合成建材,尽可能使用天然素材以及符合要求的环保、生态建材。要求: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成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60%,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10%

4)节水及水资源利用,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回用,实现节约用水与水资源高效回用的目标,雨水利用的可行方案,雨水利用率≥30%,采用节水设备—使用符合标准的节水设备,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节水设备和材料使用率100%,节水率≥10%,中水利用率≥50%;

5)我们还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高效管理,以达到优化系统和提高运行效率。

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在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典范之一,实现了相关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突破发展,为我国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生态节能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在今后的机场建设中,还会推广昆明新机场的建设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态型建筑的技能设计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且理性分析面对,同时,要积极吸取西方的先进节能设计理念,引进一部分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合理科学化,推进我国生态绿色化进程,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欧阳东 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 《电气应用》 ISTIC PKU -2006年2期

[2]叶宇丰 基于生态理念的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学位论文]2006 - 同济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金振星 武涌 梁境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制度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 《暖通空调》 ISTIC PKU -2007年8期

[4]温晓霞, 现代游泳馆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 2009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王君彪 基于构造设计学的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8期

篇3

关键字:能源环保建筑绿色

一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 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十年时间, 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 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 自然资源不一样, 经济发展不一样, 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 故发展较早; 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 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 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 , 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 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 而制度构筑环境, 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 在观念上, 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 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 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 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 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用纸, 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 度等, 这些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 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4)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 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 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 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 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三 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四 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工程步伐的建议

4.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建筑能效综合评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还需要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若缺乏建筑节能服务机制,就会影响到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节能服务的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在节能服务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大发展。

4.3能源服务公司的门槛准入。建筑一体化,安全、可靠和身外之物长久的运行需要专业公司的服务和保证,这些都需要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系统集成的的技术能力,还要有资本实力和对新项目不断的投融资的资本运营能力。缺乏相应的资质认定,从事建筑节能服务工作的企业必定良莠不齐。

篇4

[关键词]环保设计 建筑 给排水

中图分类号:TU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57-01

一、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但美中不足的是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莫过于水污染,而引起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污水和建筑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不仅如此,还直接影响着其周围人们日常的生活用水。所以,加强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确保污水的正常排放、减少污染等,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进而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的措施

(一)节能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节能,节能即环保。在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中,节能的重点不仅是合理的布置和精心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热水供应系统与二次供水设备。

1.太阳能利用及热水供应。

在目前的清洁能源中,太阳能因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而被更多的应用在热水供应系统。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的设备是热管式和真空管式,其优点是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温性能好、集热效率高、操作简单、全自动运行、维护方便,可以全年使用。但在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中要注意的是:(1)选用集热器要考虑到其抗冻、抗热及承压能力。(2)寒冷的地区要采用比较可靠的防冻方式。(3)集热器要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串联、并联的方式保持水流平衡。(4)在必要的时候要采用辅助加热。

热水供应系统可以采用:(1)采用高效能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的流失。(2)降低其使用的温度,减少热水消耗量。(3)节能型的产品。(4)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5)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2.选择二次供水设备。

随着二次供水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变频调速供水和气压罐供水取代,变频调速设备也迅速发展成为了普遍的供水方式。不仅如此,变频设备也从恒压变量供水发展到了变压变量、变频气压的供水方式,因此合理的选择设备具有相对明显的节能效果。

(二)节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为2400多立方米,论人均仅为世界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还属于缺水国家。我国社会和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给水配件、卫生器具、建筑中水、屋顶水箱浮球阀等是建筑给排水中节水的重点。

1.应用新型配件、卫生器具。旧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耐用性及密封性相对较差,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与新型的卫生设备相比,如JS型虹吸式坐便器,其每次冲水可节约50%的水量,仅为5升;公共浴室应用的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光电淋浴器等,与一般双管淋浴器相比可节约水20%到50%;又例如陶瓷蕊水龙头的密封性较好,节水的效果显而易见。

2.建筑中水。要想节流必得先开源,将建筑中水使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使用不仅可以节水,还能够使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并起到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及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效果显著。在法律方面,《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法律规范的颁布,对建筑中水问题的很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推进中水利用。

3.屋顶水箱浮球阀。在阀芯两部到位的配置逆开式浮球阀之外还出现了呼吸阀、液压式浮球阀以及双筒浮球阀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导阀控制型浮球阀,它同时具有减压阀、浮球阀、止回阀、泄压阀和流量控制阀的多种功能。新式的浮球阀减少了溢流,控制了传统的开关不灵等现象。

(三)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

就现况来看,能够保证建筑给排水中水压的有效措施便是二次供水,其增加的中间环节如供水设备和储水措施等加大了水污染的可能。因此,若想要防治二次供水污染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系统。应该做出多种供水系统的法案来进行比较,尽可能的减少其中间环节。比如竟可能的取消高位水池,应用变频调速设备;在允许的情况下不设立储水池而是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

第二,水池(箱)。现实中很多情况之下我们都必须设立储水池,而附件、本体、停留的时间过于长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钢板水箱的缺点是容易锈蚀从而影响水质;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水池(箱)则由于其表面过于粗糙而导致微生物、细菌等的滋生。因此应该应用搪瓷钢板、不锈钢、合格的玻璃钢水箱等,或者在钢筋混凝土水箱中加设内衬。因为水箱的溢流管和检修孔等附件存在容易封闭不严的问题,可以采取在溢流管上增设防鼠网的措施来解决。另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日常的生活与消防合用的水池中水停留的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而在水箱中储存的水在24小时后其含氯量为0,并且超过24小时后水质会恶化的更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一是应该尽可能的单独设立生活水池,二是要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如在水池中补加氯等。

第三,管材。相当一部分的自来水其水质都会有腐蚀的倾向,不仅会导致金属管道的腐蚀,还会使水中的氯减少,导致水的色度、浊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锌以及细菌学指标增大,形成水质污染。当今很多相对发达的国家对生活用水水管都有明确规定,如不得使用普通镀锌钢管等。我国也在积极推广使用钢塑管、硬聚氯乙烯给水管、聚丁烯管、铝塑管、交联聚乙烯管、聚丙烯管以及纳米聚丙烯等相对卫生的新型管材,以此保证在运输环节中生活用水不会被污染。

三、总结

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不仅时间紧任务重,其难度还相对较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给排水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保是不可避免又永恒存在的话题,但环保问题绝不仅仅是把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这么简单,它贯穿在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建筑给排水中相当一部分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都与环保的要求紧密相连,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技战术以及新设备,才能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目标,同时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 艳.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67-68.

[2] 周纯弟.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43-44.

[3] 催景立,张海宇,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若干问题的理解[A].2010年全国给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14-15.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和高效能源的出现。如今,随着各种能源的逐渐减少,节能的措施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使用率比较少,在能源利用上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随之带来的是节能要求的出现。同时由于环境和天气气候的影响,环保节能技术也一并被使用到现代建筑技术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中国国家馆巧夺天工的融入了节能环保技术,本文对现代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技术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我国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存在能源缺乏的原因,建筑产业可使用的能源率比较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高耗能建筑工程比例较大,加剧了能源消耗的危机。2006年以来,国务院了促进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对节约能源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工作做出了工作部署。当前,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在总能源消耗量中的比例占据到27.45%,通过采取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设计,缓解建筑能源消耗已是必然趋势。

二、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原则

1、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力求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工程对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建筑工程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选材时,要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避免在新建工程时造成能源的消耗。

2、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工程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工程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能源、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3、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对生态环境最好。建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最为有利,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重点考虑到未来能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是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次建筑节能设计就可以达到最理想节能的状态。针对我国建筑工程节能工作发展状况,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提出以下设计理念:

(一)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重视当地气候环境因素,争取有利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使建筑工程施工尽可能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需求,应制定有效的节能方案为建筑工程今后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创造条件。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及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要重视采光和通风,对建筑工程的的热稳性设计要兼顾气候因素和建筑工程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运行特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设计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可呼吸性表皮等相关可持续能源技术节约了石化类产品这种高碳排放的使用,也正是反映了设计师的节能设计理念,我们一直在节能、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和保护环境等各方面探索更优化设计,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融入节能的设计理念。

(二)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针对现有建筑工程的常规设计、常规材料及工程构造在消耗能源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创新与改进,使建筑工程施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度提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材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型与资源投入的节约型。而需要做好建筑工程设计节能,必定需要性能优越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同时需要建筑工程设计者对节能建材的性能有充分认识与了解。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现阶段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化学建材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具有科技含量高、使用寿命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多方面的优势。从长远和综合情况来看,使用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相比较一般建筑工程材料的成本并不高,但是从当前的建筑工程材料市场价格上来讲,由于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生产成本较高,使得这些建筑工程新产品的售价在短时期内很难降低。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在现阶段价格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不为当前消费者普遍接受,造成建筑工程建材市场对新型节能材料的需求欲望不强,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建材是建筑工程减少消耗能源的关键。

(三)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工程新型建材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节能建材上,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建材比较少,高端节能建材领域竞争并不激烈。最明显的就是建筑工程塑料管材,国产管件及塑料水管以通用型产品居多,使用要求不高,而附加值高的管件、管材生产较少,大大限制了高端建筑工程建材的市场应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建材行业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缺乏科技技术的投入,技术改进与创新有严重的缺陷,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面对这样的建筑工程节能材料市场,必定给建筑工程设计节能带来约束,让建筑工程设计者只能局限的选择现阶段大范围推广的建筑新型节能建材,而对性能更优越的建筑工程新型节能材料只能望而却步。

(四)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建筑工程设计实践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理念,关注节能新技术发展,循序渐进地向超低能耗、无污染的建筑工程发展,只有使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者的事项中,才有可能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但建筑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的提高。有具体数据显示,建筑工程施工所产生的能源消耗超过了城市总消耗能源的三成,给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其节能的理念,将节能理念贯穿于建筑工程设计者的思想中,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节能发挥出巨大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样做,可以充分认清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实现各方面能源的节约。相信在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不断努力之下,建筑工程节能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超.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365+378.

[2]刘加平.建筑热工学与绿色建筑[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2004:4.

[3]王一平.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技术;应用;原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并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而且建筑能耗属于消费性能耗。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能源问题日益紧迫、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今天,世界各国又都将建筑节能列为节能工作的重点。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节能意义深远而重大。玻璃幕墙作为建筑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玻璃幕墙不仅实现了建筑护结构中墙体与门窗的合二为一,而且把建筑围护结构的使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装饰艺术性。但大面积玻璃幕墙在提供良好采光的同时,却又带来了采暖与制冷能耗高的隐患,这是建筑能耗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国内玻璃幕墙设计研究现状

玻璃幕墙作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资源――太阳能的被动利用技术之一, 因其具有降低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能源资源可再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生态建筑设计中,是生态与节能建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玻璃幕墙被介绍到我国只有短短三十年时间,却得到了极快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幕墙的发展是世界之最,产量是世界之最,幕墙种类之多也为世界之最,每年以500 万m2 的速度生产各种幕墙。建筑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玻璃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在安全性、透明度、反射性、隔热性和色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玻璃幕墙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建筑幕墙工业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建筑业,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正在向世界幕墙强国发展。随着绿色、节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包括开发商、建筑师等都对呼吸式玻璃幕墙这种新型的、具有显著节能效果的幕墙构造给予很大的关注,并寻求在新建项目中采用。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趋加剧,能耗严重的玻璃幕墙建筑急需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来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的舒适性,甚至希望其能产生能源供建筑消耗。纵观国外建筑玻璃幕墙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我国的建筑玻璃幕墙设计和生产只能也必须向环保、节能与智能化发展。

二、玻璃幕墙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2.1玻璃幕墙的传热机理

普通浮法玻璃是透明材料,其透明的光谱范围是0.3~4um,即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刚好覆盖太阳光谱,因此普通浮法玻璃可透过太阳光能量的80%左右。对于环境热量,即5~50um 波段的中远红外线,普通浮法玻璃是不透明的,其透过率为0,其反射率也很低,但其吸收率很高,可达83.7%。玻璃吸收远红外线后再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向室内二次辐射,由于玻璃的室外表面换热系数是室内表面换热系数的3 倍左右,玻璃吸收环境热量的75%传到室外,25%传到室内。在冬季,室内环境热量就是通过玻璃先吸收后辐射的形式,将室内的热量传到室外。玻璃幕墙的传热过程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玻璃和铝合金(不锈钢)金属框格的传热,通过单层玻璃的热流传热,将热量通过金属框格向外传热;二是玻璃内表面与室内空气间的对流换热以及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三是玻璃幕墙外表面与周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以及外表面与外界环境间的辐射换热。

2.2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

(1)建筑玻璃的选择。一般来说,只采用单片着色玻璃或单片阳光控制镀膜玻璃是不能满足节能要求的,要想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可通过着色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Low―E 玻璃和透明浮法玻璃不同单片组成中空玻璃来满足节能要求,即玻璃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都符合要求。中空玻璃也可以通过增大中空层厚度或中空玻璃空气层中充入惰性气体(如充氩气)来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对玻璃幕墙保温节能要求较高,玻璃可采用双中空Low―E玻璃或更高配置玻璃来达到保温节能性能的要求。

(2)型材的选择。隐框玻璃幕墙的铝框不直接参与传递室内外热量,可采用一般铝型材。明框玻璃幕墙的铝框直接参与室内外热量的传递,因此应采用断热铝型材,消除铝型材的冷桥效应。断热型材通常有穿条断热型材和注胶断热型材两种形式(如图1所示),点支式玻璃幕墙的爪件应采用断热爪件。

图1断热型材

(3)遮阳系统的选择。夏季阳光辐射强烈,利用建筑遮阳系统可以有效阻断直射太阳光直接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使室内温度升高,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设置遮阳后,会有如下作用及效果:

遮阳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影响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最大的指标就是遮阳系数。遮阳系数愈小,透过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愈小,防热效果愈好。遮阳对遮挡太阳辐射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遮阳对室内温度作用。遮阳防止室内温度上升有明显作用,因此, 遮阳对空调房间可减少冷负荷。

遮阳对房间通风的影响。遮阳设施对房间通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在开启窗通风的情况下, 室内的风速会减弱2 2 % ~4 7 % , 具体视遮阳设施的构造情况而定。而对玻璃表面上升的热空气有阻挡作用,不利散热,因此对这一不利因素应加予注意。

幕通常遮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面板自身遮阳,如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着色玻璃、Low―E 玻璃、丝网印刷釉面玻璃等;另一类为遮阳系统。遮阳系统可分为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挡板遮阳和遮阳帘、遮阳百叶等。如下图所示为水平遮阳玻璃百叶。

图2水平遮阳玻璃百叶

一般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遮阳系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和室外天气的情况,通过调节遮阳板的开合角度来控制太阳光进入室内的比例,从而达到最佳的遮阳效果。在进行遮阳系统的设计师应掌握好三个原则:优先选用效率更高、遮阳系数小的遮阳系统;优先选用活动性的、易于控制室内环境的可调节遮阳系统;优先选用耐久性好、强度高、重量轻的遮阳系统。

(4)节能技术措施。在玻璃幕墙上设置遮阳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使室外的热量进不到室内,避免室内过热,从而降低空调的耗能,是炎热地区建筑防热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遮阳构件可作为建筑的一种装饰特征,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形体。在建筑设计中要求,当室外气温大于29℃、太阳辐射强度大于240w/、阳光照射室内时间超过一小时、阳光照射室内深度达0.5m等情况下,就要采用遮阳措施。

三、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的应用前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智能技术在节能这个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节能效果更佳的智能玻璃幕墙。它是以一种动态的形式,根据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玻璃幕墙的保温、遮阳和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智能玻璃幕墙是呼吸式玻璃幕墙在技术上的延伸,这是在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上将建筑其他配套技术(光、电、暖、热)综合运用起来,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光和幕墙材料,通过电脑网络有效地调节室内的温度、光线和空气,从而减少了建筑物能量的损耗,降低了使用成本,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相信玻璃幕墙作为一项新兴的节能环保技术,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结束语

建筑玻璃幕墙的发展趋势是安全、节能、环保和时尚,如果说时尚是人们追求玻璃幕墙的初衷,那么随着节能环保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追求玻璃幕墙的安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功能。当然,要达到安全、节能、环保和美观时尚的高度统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秋芝, 刘志海. 我国玻璃幕墙发展现状及趋势[J]. 玻璃,2009.

[2] 佟万泉.浅谈节能建筑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 孙振玉.浅谈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技术[J].建材与装饰, 2008.

[4] 赵西安.双层通风幕墙.门窗幕墙信息,2002.

篇7

梁荣光教授,广东阳江市阳东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热能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和广东制冷学会理事等职务。

说起他的成长,也许应取决于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对于每次学习机会的把握和珍惜。1969年,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后,被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受学校派遣,他曾赴日本广岛大学作访问学者,任客座研究员,师从世界知名的内燃机专家学者广安博之教授。2003年4月曾作为广州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到德国、荷兰等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工作调研。

参加工作以来,他秉持认真教学科研、执着技术创新之态度,长期从事热能动力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博士、硕士,留学生、进修生30多人,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课题10多项,在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优化,动力机械环保节能新技术,制冷与空调工程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好的成绩5项重大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不少被EI等三大索引和国内外重要刊物所收录和引用出版专著3本、本科教材1本。个人业绩先后刊登在《世界名人录》、《中国世纪英才荟萃》、《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多个大型图书中。

在他的一个抽屉里,列放着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奖,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华南理工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荣誉是对他成绩的见证,更是对他未来的激励。他说,他现在的期望就是在科研上有新突破,成果转化上有大发展!产业为本

广东人的开创性和务实思维,在他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做的每一项研究都以应用为开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他主持研发成功的高效节能环保型柴油燃油添加剂被广东远洋渔业公司在广东渔船上广为推广应用,广东省现有渔船6万多艘,应用后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柴油8万~10万吨;他创新研制的海水硬水制取机首次成功制出适合渔民作业的海水硬水(目前国内外制出的仅仅是海水软冰――雪花冰,渔民作业不大适用),这将为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篇8

Abstract: The fan coil system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form of an air conditioner. Som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is often the case for a number of projects, from an analysis perspective, does not hav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Energy saving is the theme of this era,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hospitals spent a lot of power. In this paper, fan coi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ler status of a comprehensive energy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energy through and methods. The proposed energy-sav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new public buildings and old buildings energy-e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transformation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 of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ing; fan coil; energy saving;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空调的使用分析和管理模式

在中央空调的日常使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医院中,因为想以最快的速度使室内温度达到最合适,一般会把空调温度调整到最高或最低,且把风速调整到最大。可是温度一般是不会达到所设温度。比如在夏季最热的时候,把温度设置为摄氏18度,但实际温度根本不可能达到。设置完温度,一般医务工作人员或者住院患者及家属,是不会再去设置温度的。或冷或热,通常使用人员是会去开窗户和门的,却不是再次调整温度或风机的设置。离开办公室或者病房时,通常也会不关闭空调的风机盘管系统。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中央空调主机不间断的工作,给各个风机盘管不间断输出冷或热能,形成人走空调开的现象,这样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还有,中央空调的使用计量大多是按照面积进行分化,但是在实际当中,占用面积大的中央空调使用量却不一定是最多。有的科室或病房虽然面积大,但使用人员少或者经常出门。这种会造成大面积的屋子会比面积小而人员多的屋子空调的使用率高。结果,有些使用空调少的屋子的使用人员也没有节能意识,将空调设置在不合理的使用状态,并且离开屋内时也不关闭空调,这样造成了能耗的浪费。

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风机盘管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对于中央空调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中央空调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盘管系统的冷能或热能的输出,最终降低给空调主机带来的过大负荷。

通过对医院内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的联网控制,运用网络实现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的管理和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人走空调却开的现象、温度设置不合理等等使用不合理情况

通过医院风机盘管的联网管理和控制,对各个室内中央空调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合理的计量,可为能耗的合理分化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从而为医院的空调的节能环保提供辅作用。

其他,联网风机盘管系统还可设置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监测屋内的温度、使用人员数量等情况分析,使中央空调自动管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节能环保。

二、中央空调风机盘管耗能和节能分析

医院内的中央空调运行大多都使用室内电动阀和控制面板电动阀进行控制,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内温度平衡、节约能耗。但这种控制方法的使用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在于控制的方式由于使用人员对控制方式的不了解和没有节能意识,使控制器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的能耗损失:

设定值过低或过高

风机速度过高

使用人员开门窗散热。

风机盘管的控制器大多是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对水管上的阀门进行控制,风机的风速是也是使用人员设定的,而不是随室内温度变化进行自动调速的,这就造成了中央空调风机电能损耗。还有就是,使用者为了快速使屋内温度降低或提高,通常将控制器的温度值设定极高或极低。但是当屋内的温度达到适宜温度时,却又不将控制器的温度调回正常值,这就造成了大量能源消耗。加上有些使用人员没有节能环保意识,在感觉冷或热时开窗开门,做造成的能源消耗会更大。

经调查计算,在制冷模式下,当控制器的设定值升高1℃能耗会降低8%;在制热模式下,当控制器的设定减低1℃能耗会减少12%。当改进问题的控制器和使用人员的合理的控制,一台风机盘管一天可以减少能源消耗的费用是一到两元人民币,如果医院的一幢有五百台风机盘管,一天可以省五百到一千元人民币,全年节省180000 元~360000元。

三、 中央空调风机盘管联网控制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与功能

⑴系统结构:空调区域内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和通讯显示温控器输出模块,经双绞线将全部的输出模块和温控器一起链接,再通过程序组态,最后将数据发到护士站,护士站的电脑再通过浏览器进行控制、访问。

⑵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的节能技术

①总线制风机盘管就地控制

将拥有温度传感器的区域控制器Evos301和Evos307通过M-BUS总线连接在一起,控制器Evos307的温度传感器,与设定值进过系统运算后,最后将结果输出到继电器模块来控制电动二通阀和风机转速。Evos307除了拥有原有控制器全部功能还具有定时关机和风速自动控制功能。在把设定控制器自动档时,中央空调风机的转速可以随着设定温度与温度的差值自动调节,大大的降低了风机的能量消耗。

②风机盘管的远程控制

风机盘管区域控制器可以支持RS485、Lonworks 、TCP/IP网络三种通讯方式,可以经网络进入中央的控制系统,能与大多的自控系统进行兼容。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便捷地控制整个医院的中央空调。中央控制的主机电脑上图可以显示出医院内每个屋子的风速、设定值、温度等参数。当屋内的温度值超过设定的标准值时自动发出报警,然后控制人员可以远程控制,重新设定风速、温度等。设置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表,在医院的办公室等屋内无人的时间段,将风机盘管关闭,从而杜绝无人空调却开的现象。 

③自动控制

在系统末端设置温度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设备,然后根据屋内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节能控制。在感知屋内的人员是,根据屋内温度,无人的时间等实际情况,自动控制风机盘管,从而实现节能环保。

⑶中央空调风机盘管联网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①自动控制

通过各种设备自动控制风机盘管的电磁阀等,还可加装适用的传感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经过系统的监测运算自动控制末端风机盘管。 

② 计量功能

可以时刻计量每个屋子空调的运行时间及状态,并通过区域控制器,测量风机面板的运行状态。通过联网的监控运算,时时能了解每个屋子的空调使用情况,杜绝各种空调不合理使用情况,为系统的管理提供精确有效的帮助,从而实现系统的节能。

③监控空调及风机面板

经网络远程查看中央空调时时运行状态及各类信息温度,设定温度、风速等等,对风机面板远程监控。

④远程控制

对风控面板经网络进行远程控制,设置温度、定时、模式等。如,下班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医务人员没有关闭的空调面板。上班时,工作人员可以远程观察各个医院内的办公室、病房等的温度和空调的设置温度,看是否符合空调节能使用标准,不符合的可以远程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⑤ 空调使用计量统计和分析

通过网络和软件对控制器和面板收集的空调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计量和分析功能。这样可以为管理、结算提供依据。

⑥空调面板控制远程托管

空调面板拥有远程托管功能,管理人员经网络下达命令,进行远程托管。在此状态下,空天面板不能被本地操控,只由远程计算机主机控制空调面板。此功能可以给医院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医院规定夏季空调设定温度不能低于24℃,运用远程托管后,空调使用者不能直接操作,只接受远程控制,从而实现有效的节能管理,减少能耗。

⒉联网风机盘管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

联网风机盘管控制系统主要由三种设备组成:风机盘管继电器输出控制器、风机盘管控制面板和智能控制器。

⒊ 联网风机盘管节能分析

联网风机盘管实现在不影响使用人员舒适度的情况下,通过联网控制手段,降低中央空调主机的过大负荷,从而为中央空调主机的节能系统扩大了节能的空间。

中央空调主机节能空间主要由设计中央空调时的设计余量和现实使用与全负荷之差值决定。若风机盘管全部在最大值运行,则使中央空调的整个系统的节能空间变小。若是经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的联网控制,可以对系统末端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降低风机盘管系统的能耗,从而降低中央空调主机的负荷,进而扩大了中央空调主机的节能的空间。

四、结论

医院的中央空调使用率非常高,且耗能也高。为了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浪费,医院的开支。作为中央空调节能的重要一环,联网风机盘管系统的节能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伍小亭.风机盘管选型及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暖通空调,2000

[2] 崔文盈,郑洁等.风机盘管多种控制方式的分析年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篇9

【关键词】温室大棚;太阳能光伏技术;节能环保

0.引言

我国的光伏产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太阳能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太阳能电池产品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太阳能光伏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大到工业,农业,国防,通信等领域,小至家居生活,光伏技术无处不在。而农业生产中光伏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传统农业温室大棚的能源方式:一是供暖炉,二是电网电能。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高效,环保节能的理念,因此将太阳能光伏技术引入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1.太阳能光伏技术

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光热转换发电,二是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Generation,PV)。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的福特效应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优点是不需燃料,无污染,节能、安全、无噪音、容易获取。近年来,在太阳能有效利用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式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种。

1.1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领域及特点

太阳能是一种环保清洁的能源,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多数地区平均日照射量在4kwh/m2以上,地区可达7kwh/m2。我国的光伏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卫星电池,太阳能路灯等。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特点:

优点:

(1)普遍性:是指太阳能在地球上随处都有,没有地域限制且不用开采运输。

(2)环保性:是指太阳能无毒,无害,清洁、绿色、环保,对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中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充裕性:太阳能每年到达地球的辐射量非常的充裕,相当于130亿万吨煤所产生的能量。

(4)长久性:科学家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太阳能的储量足够维持上百十亿年,地球的寿命也达几十亿年,对于地球人来讲太阳能的时间是长久的,无限期的。

(5)前瞻性:对于愈来愈枯竭的地球能源,太阳能无疑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绿色环保能源之一,从能源开发的意义上来讲太阳能的开发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前瞻性。

缺点:

(1)分布零散:太阳能在地球表面每年的辐射量很大,但分布广,密度小,所以利用率低。

(2)稳定性差:太阳能的强弱容易受天气因素及昼夜交替的影响,所以稳定性较差。

(3)转换效率低,应用成本高:受材料和技术水平限制,多数太阳能产品转换率低,从而增加了其应用的成本,经济性一直是困扰太阳能普及的重要因素。

1.2太阳能光伏系统性能与组成

每个太阳能基片都是一个光电二极管,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形式。而第一个使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Solar Cell),是美国人在1956年研制成功的,从此就有了光伏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板,控制器和电能存储部件及逆变器组成的发电与电能变换系统。而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除了上述组件外还必须有并网逆变器与国家电网并网。

(1)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系统如下图1示:

(2)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框图

其中光伏电池板第一代产品是由硅片为基础的光电转换系统,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光转换效率,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相继出现了基于薄膜技术的第二代光伏电池产品,这种产品使用很薄的光电材料附着在非硅材料的衬底上,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于批量生产;进而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产品也将问世,它是以先进薄膜制造技术为基础的理论极限光电转化效率可达93%。主要有量子点、多层多结、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有机聚合物电池、纳米电池等。

电能储存部件主要是指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蓄电池一般采用铅酸电池,常用的有DC12V,DC24V,DC48V三种,在微型系统中也可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光能由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使用。

太阳能控制器主要对太阳能基板输出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把调整后电能分为两个途径输送,一方面直接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将剩余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太阳能基板发出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太阳能控制器便将蓄电池中储存的电能量送往负载。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也称为DC-AC逆变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可将太阳能通过太阳电池转化为DC12V、DC24V、DC48V的直流电能,通过光伏逆变器中的功率变换及控制系统转化为符合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110V或220V交流电。太阳能逆变器可分为DC-AC和DC-DC两种,可将太阳电池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为系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功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与国家电网并网的核心部件。

2.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2.1太阳能光伏技术在温室大棚控制系统中应用设计的背景和可行性

日本、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外农业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技术较先进的几个国家, 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不同, 其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型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新阶段。要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充分发挥温室农业的高效性,必须综合应用各种现代化控制和管理技术,通过各项设施的有效运作给温室栽培物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的减少外界不利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获得作物最佳生长条件, 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延长生长季节的目的。而面对现代社会能源日益枯竭的现实状况,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已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方式之一。

本设计针对中国北方天气干旱、日照时间充足的特点,将太阳能光伏技术引入农业温室大棚系统设计中,不仅可以解决系统的部分能源问题,而且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节能环保进程。目前我国有些省份已经在一些地方率先使用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如无锡机场800kW屋顶光伏并网系统工程,镇江、丹江两个城市的2个4KW光伏并网系统等。从系统的可行性方面来讲,首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这种新型能源的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使用,将会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源;其次,中国的光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光伏技术日趋成熟;第三,光伏技术在农业温室控制系统的应用,将能有效推动高效环保现代农业生产。第四,温室大棚多建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屋顶平坦,便于安装且空间充裕。

2.2光伏技术在温室大棚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案

2.2.1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本系统设计是基于PLC控制的农业温室大棚控制系统,通过PLC对温室中作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光照、湿度、温度、CO2浓度等进行调节和影响,从而达到不同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环境条件。系统的输入控制因素主要是传感器所测试的光照、湿度、温度及CO2浓度,通过系统运算驱动执行机构动作(喷淋系统、遮阳网、补温系统控制、CO2补气控制、补光灯控制及通风系统控制等)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温室系统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

2.2.2 温室能源系统创新设计

传统的温室设计系统,所有的电能均由系统电网供给。本设计将传统单一的电网能源供给,变为太能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形式,当阳光充足时,系统的电能有光伏发电系统供给,当夜晚、阴天光照不充足时,电网中的电能通过并网逆变器和控制器自动补给系统。系统设计拟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和并网逆变器组成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同时兼有控制器和系统保护的功能。因为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几乎不用,所以系统没有选用蓄电池。设计思路结构图如图4所示:

图4 温室光伏发电系统与控制系统结构图

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充足,逆变器自动给温室控制系统PLC及上位机、温室系统的传感系统(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温室系统执行机构(遮阳帘、天窗、风扇、补光系统等)提供电能,因为系统是按照所有执行机构同时工作时的最大功率设计的,在同一时刻不是所有机构都同时工作,此时多余的电能由并网逆变器送给输电网;当光照不充足时,并网逆变器自动转换,系统将从电网中使用电能,此时转为电网供电状态。

3.结论

经过对北京农业科技学院的农业科技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天地设施农业开发有新公司的农业科技园的参观考察,获悉这些大棚系统设计均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控制技术,设计理念新,工艺成熟,能源多采用输电网供给模式,设计中均未将光伏技术引入农业大棚生产中,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成本太高。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日趋成熟,二代、三代产品的相继问世,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但控制器和逆变器的生产技术尚不成熟,要实现高效的转换率,控制器和逆变器仍主要依靠进口。经过对国内外温室控制系统研究分析,结合现代农业高效清洁的理念,本设计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对清洁、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绿色、高效农业的先进生产理念。光伏太阳能技术以其永久性、清洁性和普遍性,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张聚伟.太阳能发电技术及其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0.3.

[2]李蔚.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论文荟萃,2011.4.

篇10

0引言

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国策。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系统效率和保温隔热性能,本毕业论文由整理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给排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水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重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1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依据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主要节能措施、热工性能指标、能耗指标限值,考虑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主要所依据的法规、规范、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北京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上海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G/TJ08-801-2004(上海地方标准)、《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上海地方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199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等。目前涉及建筑给水排水方面的节能标准并不多,但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将逐步得到提高,标准也将不断完善。

2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

2.1给水

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65℃的热水。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包括工业余热、废热、烟气余热、蒸凝结水、热风能量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优先考虑。

2.2排水和雨水

①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本毕业论文由整理②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③中水的利用。④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⑤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⑥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2.3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本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利用消防试验排水,将消防排水返回到消防水池。增加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处理设备。

2.4自动控制和计量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温度设定与控制、水池、水箱的报警和监控)。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如道路浇洒用水、汽车冲洗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或采用红外线、脚踏开关)来用水。

2.5其他

在设备、材料的选用中,应选用节能型、节水型等节能高效的产品,应禁用淘汰产品。宜推广化学建材,并执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推广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目录。节水、节能型产品如:喷射式和压力流冲击式的节水大便器(冲水量≤6L/次)、免水冲小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红外线感应节水装置、自力式平衡压力恒温混水阀、节能型热交换器、飘水量小省电型冷却塔、太阳能热水器、高效率的水泵等;淘汰产品如:多层住宅、多层公共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小区建设工程中禁止设计、使用埋地铸铁排水管和水泥排水管;城镇新建住宅中淘汰砂模铸造排水铸铁管。在工业建筑中,应采用节水、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意加强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选用理化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并确保有效的绝热层厚度。生活热水管管道的经济绝热层厚度可参考表1。对于管内介质温度在7℃常温时,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的设计厚度应按防结露要求计算确定;对于管内介质温度0~95℃的热水管道不适宜采用柔性泡沫橡塑材料保温。

在水泵的设计选择中,运行工况点应落在Q-H水泵曲线的高效端中,变频泵的选用工况点宜落在高效端的右侧。热水锅炉、热水器、热交换器等设备应高效率、节能,应采用优质的阀门、浮球阀等配件。在绿化用水中,尽量采用非生活饮用水,可采用雨水、中水等杂排水;尽量利用室外管道内水的余压供水;绿化用水宜采用滴灌、喷雾等节水技术。在道路浇洒用水中,尽量采用非生活饮用水,可采用雨水、中水等杂排水,尽量利用室外管道内水余压的供水方式。在汽车冲洗、地面冲洗用水中,尽量采用非生活饮用水,可采用雨水、中水等杂排水,并对冲洗用水回收利用。在游泳池用水、水景用水中,尽量循环使用,设置水处理装置。

3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节水、经济的关系

3.1节能与功能

建筑给排水节能应用技术是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在追求节能的同时,需要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失去功能要求的节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出现以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名义做出一些既不节能、节水,也不环保的措施。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节能价值观的调整,设计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系统价值观念。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关键是从系统的设计抓起。合理的系统设计需要既满足使用功能又满足节能要求。节能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建筑的特点、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节能方式的组合。雨水收集与砂基渗水砖应用技术、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与中水回用应用技术就是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处理得较好的方式之一。同时,也需对因节能引起设计功能变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变频调速技术(如变频增压给水设备等)节省了建筑所耗电能,但由此产生的高频谐波,对内压较低的电器易产生冲击而造成损坏,其节省能耗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还不足以弥补损失。

3.2节能与节水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技术也是综合节水技术,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潜力很大。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是相互联系的,在节水的同时往往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重点降低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节水是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材是重点研究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对生活水池的大小尽量按经济、节地、节能的原则设计,从节水的角度出发,生活水池内采用釉磁涂料涂刷或采用不锈钢材料,确保卫生、减少水箱的污染和换水次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新型给水管道,如塑料管、不锈钢管、衬(涂)塑钢复合管等,同样是在节约用水的同时,也节约了材料和能源。在居住区排水中应用塑料检查井技术,还可达到节地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3节能与经济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需要经济的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节能应强调建筑整体的效益,根据功能目标、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节能的经济性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来得到经济回报。本毕业论文由整理对于工程项目中建筑给排水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技术措施,应进行节能量、投资额和投资回收期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设计在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