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21:2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

篇1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室内设计

引言:

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参考标准。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依然成为当前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住宅建筑的节能以及室内设计的生态化发展主要从建筑材料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当前住宅建筑的节能化以及室内设计的节能环保发展由于建筑理念的、科技水平的限制而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改进,为了提升住宅建筑的节能化发展,建筑施工以及室内设计在开展过程中必须理念的创新着手,积极引进科技手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提升室内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发展。

一、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

首先就目前住宅建筑群落的设计现状而言,在设计的整体规划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住宅的节能环保效果。当前建筑为了在外观上更吸引市场的眼光,往往将建筑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小区住宅的外观以及住宅内的景观搭配上,但是在设计前对住宅建筑所在地的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重视度并不高,导致整体的住宅建筑的规划不具备节能的条件,例如建筑物的朝向、住宅楼之间的间隔等不利于太阳能获取足够的热量从而达到节能节能供源的效果。其次从住宅建筑的整体来看,还存在者住宅的户型结构以及住宅的类型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当前住宅居民对住宅环境的绿色环保的需求与当前建筑形式单一枯燥耗能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成为建筑市场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正在不断的减少,城市横向发展的空间在不断降低,建筑商为了减少建筑用地,降低建筑开发成本,往往在竖向上满足不断扩大的住房需求,楼房越修越高,但住户的户型规模却在不断的走向单一化,高度也在不断的压缩中,单一化的户型以及密集的空间对于节能环保生活而言并不具有优势,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密集的城市住宅中仍然难以开展。此外,尽管许多的住宅建筑在修建过程中安装一定的节能设备,但是由于住户户型的单一化以及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性,不仅没能让节能生活成为现实,更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最后尽管节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重要方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节能环保设计很多时候仅仅作为建筑商吸引住户一种空有的噱头,而在住宅设计修建过程中,建筑商为了降低开发成本,获取的更多的利益,往往用非节能非环保的材料代替高额的环保材料,导致许多的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发展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此外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的开发水平并不成熟的现象,许多的商家上为了抬高建筑材料的造价,而将许多的假冒伪劣的建筑材料冠以环保之名,严重打击了建筑商采用环保材料的积极性。

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节能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当前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节能化的主要现状,提升节能化的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节能理念对住宅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的体型进行合理的优化。

建筑的节能不仅与建筑的材料以及设备有关,建筑的布局以及外部环境更是节能事业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住宅建筑的规划布局必须在考虑到建筑的范围朝向、建筑的水文条件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绿化设计。为了使得建筑节能效果更好,首先要保证建筑的合理的位置,其次要合理的规划建筑的套型以及建筑的面积再次在建筑的平面设计上,合理的规划建筑的走向以及建筑的整体结构,使得住宅室内的舒适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具备良好的光照以及通风条件,最后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材料,使得住宅的节能环保程度达到最大化。

2、基于节能发展的理念对住宅建筑的结构以及建筑的墙体的进行优化。

建筑结构的护主要包括建筑的屋顶和墙面,而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住宅建筑的屋面主要涉及的是屋顶。建筑屋顶是调节室内外温差和传热的最关键要素。因此,要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提高夏季屋顶抵抗外热的能力。为了提升住宅建筑的绿色环保程度,住宅建筑在设计中可以对屋顶进行绿化处理,增强屋顶的蓄水能力。扩大屋顶的绿化面积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建筑的能量流失,减少温室气体的整体排放量,同时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对城市空气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缓和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居住的品质。增强屋顶的蓄水能力,能充分利用水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吸收热量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传递,调节室内的温度。此外,在当前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的护已经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设计手段,但是为了降低护带来的额能耗,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精简的面积,对于结构应该尽量采用填充材料,为了减轻建筑压力,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在结构的设计中尽量使用高质量的保温环保材料,储存建筑的热量,降低建筑的能耗。

3、在住宅的室内设计中,基于环保节能原理应该优化住宅的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通道,室内设计的门窗设计在保证美观的同时,更应该,减少门窗的空间面积,提升门窗的保温效果,同时尽量采用现代化的环保节能材料,增强门窗的保温力度,降低室内能源的消耗。

三、结语

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节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提升住宅建筑的节能程度应该从建筑规划布局着手,积极使用现代化节能建筑材料,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力度。

参考文献:

[1]季翔,陈志东,王炜等.苏北地区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03,33(9):26-28.

[2]夏大明,王峰.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研究[J].江苏建筑,2005,(3):17-18.

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太阳能

由于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T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和空调制冷域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雉根治的城市病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节能工作概述

为了把建筑节能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下去,依据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J04—2l6—199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山两地实施细则(第二阶段),对建筑专业和暖专业分别有具体的要求。建筑部分节能约30%,主要项目有屋顶、外墙、不采暖楼梯间隔墙、户门、外窗、外门、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等。采暖部分节能约20%,主要项目有: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分室温控、有单独锅炉房的设备效率、外管网损失等。除按节能标准选的各项指标外,还要求建筑专业和采暖专业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情况进行不同的热丁计算。

2存在的问题

实现建筑节能设计单位是首当其冲,没有节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节能的建筑,但是建筑节能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了,但到现在还不能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开发商的利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未落以实处,缺乏行政手段;业大厂矿是建筑节能的漏洞,因他们是福利性供热,以厂代劳,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经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3应采取的措施

3.1设计上的节能环保

(1)建筑规划上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用地环境、设计要求及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使得我们设计人员对环保节能兼顾不够,最为突出的就是建筑的朝向,部分建筑呈东两向,造成了室内热工环境差。

(2)建筑构造要求控制节能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我国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JGJ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将其中4.0.4,4.0.5,4.0.6,4.0.7,4.0.10,4.0.11,6.0.2,6.0.6条规定为强制性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要认真执行该条文,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3)设计人员要加强建筑的通风性能,改善室内热工环境,防止两晒,利朋可利用能源等方面的研究。

3.2环保节能材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健康与安全是现代人最为重视的两大主题。环保材料越来越多地应川于各个领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1)装饰材料。不同的装饰材料对能源的消耗不同。一间贴着深色墙纸的房间,需要的照明用电是同样大小贴着浅色墙纸房间的两倍。房间里灯具的选择同样可达到效果节能效果。首先,客厅等较大的房间使用多角度的装饰灯具,保证房间的各个部分都达到照明度;其次,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可以根据自然光线的强弱调节灯的亮度;再次,鼓励住房用户使用多种规格的灯泡。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不同的,应尽量选用绿色环境节能材料来建造人类家园。

(2)给水材料。从水质保证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自来水公司生产出的生活饮用水是合乎标准的,但终端饮用水的质量却难以保障呢?这主要是传统的管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而金属管材特性有四大致命弱点:易生锈、易腐蚀、易渗漏、易结垢,这就使得二次污染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些受污染的自来水中携带的细菌像无彤的杀手,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全面推广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优质绿色管材料,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理系统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绿色管材的运用还能相应节省金属的耗费,做到既环保又节能。

(3)维护材料。我国民用建筑的外墙围护热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我国每年建成的城镇住宅达5亿㎡以上,如外墙围护面积按1/1.2计算,即需要建筑外墙嗣护6亿㎡,所以解决外墙周护热能损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现在新型的建筑环保节能材料如中空玻璃、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保温砂浆、外墙挤塑板等新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改善建筑热工环境,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4)开发新的节能能源代替电力。节能灯的运用缓解了部分电力紧张的现象,但每逢夏季,我国南部地区的电力仍是不足。从2004年1月2日开始,广东开始错峰限电,6月份以后,全省供电负荷连创l5次新高,广东全社会用电负荷最高达到3970万kW,比2003年最高负荷增长16.76%。同时,全省出现煤炭运输紧张的局面,部分电厂存煤经常处于警戒之下。据广东省经贸委介绍,广东2040年供电形势是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

用燃气代替电力作为动力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天津燃气集团依托每年20亿11天然气供应指标的优势,向社会推出燃气区域空调“绿色套餐”,这一节能、环保的高科技设备已应用在海河综合开发巾。按规则,建设中的海河沿岸42km:开发范同内66%的公用建筑使用天然气制冷及供热测算,天然气夏季使用量可达到1.1亿m,可削减电力3.3亿kW,相当于一座30万kW电厂的供电能力。

如果建筑住宅在设计初级阶段就将燃气作为电力能源的补充也考虑进去,则将会节省很大电力。由于液化天然气安全、清洁、价格相对便宜而成为燃气空调的首选能源。随着液化天然气工程的引入,我国许多地方都将具备运用这种环保能源的条件。

另外,要加大对新能源的攻关,如地热、水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迫在眉睫,特别是太阳能在建筑巾的应用作为重点,解决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光电一体化的问题。

4太阳能的利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这为在建筑巾充分利用太阳能这种绿色的清沽资源、减少建筑能耗,提供了资源保证。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指的是需要辅助资源配合的太阳能使用系统的建筑。在这种系统里面,光电系统是研究较多的对象,但它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且太阳能的利系统费用过高。所以如果大批量地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阳面使用储蓄热质、阳光房来吸收储备热量进而利用的一种形式,目前应川便捷广泛。

5建筑节能的个体设计

5.1建筑的体形与建筑节能

(1)控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系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计地面)与其所包同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所分担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系数每增加0.0l,耗热能指标约增加2.5%,一般宜控制在0.30以下。建筑体形系数还与建筑物的体形是否规整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控制或降低体形系数的方法有: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加大建筑物的长度或增加组合;建筑体形不宜变化过多。

(2)控制表面面积系数。从获取更多的日照辐射,降低耗能的观点来看,表面面积系数越小越好。从节能意义来说,长轴朝向东西的长方形体形最好,正方形次之,而长轴朝向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

5.2良好的构造设计

建筑的构造设计除了满足其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要求之外,还进一步对墙体、楼板、屋顶、门窗等进行了设计,以此满足建筑在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兼顾建筑的节能要求。例如利用物理的光学原理将吊顶设计成折线形,可利用其反光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设计建筑外墙时可采用新型节能墙设计,利用环境减少耗能;屋顶巾庭的采光顶,采用双屋玻璃形成“呼吸外壁”,从而降低环境素的影响;还可以在楼层板的设计巾,将循环水管布置在楼板处的装修空间,冬天可热水取暖,夏天可冷水降低室温。

6结语

篇3

【关键词】 太阳能表皮光热光电采光遮阳

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概况

建筑高耗能问题已成为世界通病,全球能源调查报告显示,每年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 ~40%。我国情况更为严重,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1%,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针对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欧美国家不断深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念和技术,推广环保节能概念,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设计水平日益成熟。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种节能政策和管理条例鼓励和督促建筑师转变思路,尝试环保节能建筑的设计,自本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竞赛与示范性建筑纷纷亮相,显示我国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表明太阳能建筑已逐渐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一个重要潮流之一(图1 )。

(二)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筑与太阳能系统的结合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利用形式单一。国内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是太阳能热水器, 1999年,全世界的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达5400万平方米,我国则高达到400万平方米,居全球之首。200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装机总量已累计达15GW,而国内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0万千瓦(100MW)。

2、安装使用粗放。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缺乏统一规划:规格各异、位置参差不齐、管道布置零乱;施工困难,太阳能装置易破坏屋顶防水层,无预设管道,管线长期暴露;建筑的防水、防雷、防风、承重方面造成安全隐患。

3、设计缺乏考虑。建筑师对于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本身相互结合欠缺考虑。建筑外观处于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形成视觉污染。

二、建筑表皮与新能源结合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水平的综合运用。它是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调整建筑耗能比例结构、提高太阳能保证率,为建筑提供采暖、制冷和热水,营建低能耗、高舒适性的使用环境。

(一)光电系统与表皮结合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往往由于建筑师设计与施工方安装不同步不协调而显得相互间格格不入。“一体化设计,统一施工”就是建筑方案设计之初,将光伏电池系统作为美学一部分纳入设计思路中,并做到从技术层面使之可行、可用,从艺术方面可观、可赏(图2 )。

光伏电池的物理特性为隔热保温,防水防潮,可作为玻璃幕墙成为建筑表皮的一部分;当光伏电池位于屋顶与墙壁等护结构时,彩色光模块与造型光模块可以成为屋面或墙体的构成材料,不仅节约外装,同时使建筑外观更具魅力。

(二)光热系统与表皮结合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将太阳能热利用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大幅度提高太阳能供热系统能力,不仅提供热水,还可为家用采暖系统提供热力辅助,将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推向更深的层次。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将达到3亿平方米,可替代约5000万吨标准煤,总产值会超过3000亿元。

辐射板技术建筑一体化 图3辐射板技术与建筑表皮融为一体

在建筑的墙面和屋顶上安装具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辐射板,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空气源和低温太空源,通过显热储存系统短期调节自然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超低能耗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建筑,既可降低建筑所需能耗,又可减少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辐射板系统可以满足建筑的外观材质与颜色的需要,管道藏于墙内,可替代暖气与空调,做到与建筑表皮融为一体(图3)。

2、结构与构件蓄热

为了贮存热量,把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里皮,装以蓄热材料,作成“特隆布墙”,将蓄热体直接设置在南面窗户的后面,当蓄热体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后能再通过辐射和对流方式加热房间内部空气。

新型建筑外墙双层中空玻璃可以同时起到太阳热水器的作用,玻璃40%的面积是透明的,余下部分被盘旋状的可以通水的铜管以及银反射管所覆盖,覆盖物位于玻璃内层双层中空玻璃可以吸收太阳能,并把水加热,对于一个大楼来说,仅仅利用外墙玻璃就能把热水问题解决,每年可节省大量的电力和煤气。

(三)采光遮阳与表皮结合

据统计,建筑的空调系统与公共建筑的照明耗费的能源数据相当惊人。国内建筑由于文化传统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但国外一直以来崇尚机械通风采光。在节能为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建筑师通过不同的采光与遮阳手段展现建筑的魅力。

1、导光系统与表皮结合

通过外部构件的设置,使得外部光线合理的引入内部空间,避免强光,同时也为背光侧引入太阳光。(图4)这样就使整个建筑呈现一种类似于“暖水保温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物的单向热传导性,降低建筑内热能或冷能的流失,减少建筑的整体能耗。

遮阳系统与窗结合(图5) 图5 遮阳系统 不仅可以调节室内光

线的强度,更可以创造出令人震撼的建筑

表皮效果。

在室外或室内甚至双层体系中增加可调遮光百叶或安装倾斜角度可控的钢制遮阳板。此类建筑的前期投入并不比普通建筑高很多,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却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

三、结语

国内利用太阳能方兴未艾,在已颁发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设施,太阳能成为了最佳的替代性能源。如果太阳能系统中各种色彩和肌理的组件,也可以取代和节约昂贵的外饰材料(如玻璃幕墙等),使建筑物的外观统一协调,增加建筑美感。建筑与太阳能结合一举多得,建筑的表皮同样可以用蕴含的能量巨大的太阳能设施。不同学科对此问题思考的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参考文献】

[1]宣晓东.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2]艾明星.变相储能材料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

[3]张扬.建筑遮阳设计研究[D]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篇4

【关键词】 建筑;墙体保温;节能环保;施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筑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以往的遮风挡雨,更倾向于多元化的,特殊化的需求,而保持室内气温的稳定,保持室内的热量稳定,则是其中一种多元化需求之一。面对居民这样的需求,建筑墙体的保温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是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鼓励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在我国的北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更是当今社会新型建筑的一种新的建设突破,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较少能源的流失,同时也保障了居民室内生活环境的舒适,因此,墙体保温技术虽然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受到推广的力度很大,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新的墙体保温技术的研发,新的墙体外保温适用材料较不断出现。目前常用的新型适合用于墙体保温技术的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酚醛泡沫板、各种复合保温浆料等表面涂抹纤维增强聚合物砂浆罩面材料。

二.新型保温材料选用和分析

1.建筑墙体保温节能材料的概述

建筑的墙体保温技术实施离不开各种保温材料的出现,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保温材料,是进行墙体保温施工的基础。目前,出现的的保温材料种类繁多,包括泡沫塑料、矿物棉制品、泡沫玻璃、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矿物喷涂棉、发泡水泥等。

2.保温材料选用的原则

在我国,墙体保温施工选用的保温材料,也就是绝热材料种类和使用范围,需要符合GB/T17369-1998《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类型和基本要求》的规定。在选择运用施工时,首先是考虑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使用的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都不能超过0.2,其次,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燃烧性能,强度,和吸水率。据不同的材料特点,匹配将要施工的建筑。

在建筑建筑中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进行墙体保温技术施工,不仅可以舒适居民室内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染,节约社会能源,缓解了能源压力。而对工业设备和特殊管道的保温,采用了合适的保温隔热措施,可以 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帮助净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因此从此技术一开始便受到了更地区的推广和欢迎。

3.常用的保温材料分析

(1)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墙体保温材料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墙体外保温材料是把苯板选择为建筑外部的墙体保温材料,当建筑的墙体设计建造完毕以后,可以吧苯板用特殊的粘结砂浆按照特定的要求贴在墙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时候无需加固,涂上墙之后,就在苯板上一层聚合物水泥砂浆,之后按照装饰的要求贴上比如瓷砖等装饰材料。选择这种保温材料会有很好的保温隔热的效果,且可以加大防水的力度,具有很强的抗压抗冲击作用,不仅可以使室内的温度恒定,舒适,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墙体渗漏的麻烦。这种材料运用以及日趋成熟,由于其优越性,受到世界各地房产商,装修公司的欢迎,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发展成为主流的保温材料选择。

(2) 无机保温砂浆保温材料 该保温材料将新型保温砂浆粉刷在建筑的墙体上,达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该材料由无机轻质保温颗粒加上胶凝材料抗裂缝等其他材料一起混合组成。它是一种灰色粉末,具有节约能源,利用废弃能源,保温隔热防火防寒等一系列功能,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老化特质,这种菜有着很好的粘性,柔性,抗水性,且操作施工时候操作简便,安全环保,加上价格低廉,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3)胶粉聚苯颗粒墙体保温材料 该保温材料将开始混合好的干拌砂浆加上抗裂纤维等很多种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均匀配置,搅拌,在墙体的内部或者是外部表面使用。由于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很低,保温隔热不易结霜露,抗压,耐冻,不容易出现开裂缝隙等情况。加上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性能很强大,弊端较少,总体成本较低,因此,是目前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保温材料。三.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技术探讨

1.外挂式外保温技术

外挂式保温技术主要是将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一系列保温材料选择融合而进行。使用该技术施工时候,一般都是将砂浆粘结在墙体上,或者将保温材料用一定的方式固定挂在墙体上,再将需要的抗裂抗水砂浆涂抹上去,最后是用用强力将砂浆压入玻璃或纤维网格制作成为保护层,然后在其上设计施工装饰面。由以上的施工程序可以见到,外挂式墙体保温技术施工复杂,难度大,安装耗时耗力,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技术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由于墙体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围护保温措施。但此种法都采用了钢丝网架,造价较高,且钢材是热的良导体,直接传热,会降低墙体的保温效果。

3.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墙体保温技术

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墙体保温技术。

该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墙体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墙体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与别的外保温相比较,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较低,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例如与聚苯板外保温相比较,每平方米可降低25元左右。在天津云琅新居高层墙体保温工程中采用的就是此种技术。

此外,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以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四.结束语

保温材料和保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整个保温系统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墙体保温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如何进行墙体的保温也是影响建筑技能环保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压力和环境问题越来越重,因此,建筑的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政府的重视,为此,政府正着手出台一系列的优惠鼓励政策,加大对保温材料和保温技术的研发,加大墙体保温建筑的推广力度,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顾永永 浅谈建筑墙体的节能保温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22期

[2]顾天舒 谢连玉 陈革 建筑节能与墙体保温 [期刊论文] 《工程力学》 ISTIC EI PKU -2006年z2期

[3]孙华明 钱志萍 浅议新型建筑墙体节能材料的类型、性能和问题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4]郑哲彦 探讨节能保温技术在建筑墙体墙体的施工应用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1年9期

[5]金时州 夏中表 对建筑墙体外保温技术的作用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6期

篇5

论文摘要:分析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现状,针对农村建筑的特点,提出一些建筑节能设计措施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强调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建立和建筑节能的管理,以期为北方广大农村农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节能建筑。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特点是占地多,建造技术水平低,缺乏科学性,甚至是忽视最基本的建筑热工性能和舒适性要求,特别是缺乏统一的建筑规划,能源利用率低,导致其建筑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应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科学制定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北方农村地区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节能建筑。

1农村建筑节能设计

1.1北方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建筑要适应日常居住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居民建筑类型大多为单户、双户以及多户并联的建筑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大多为个人建造,农民随意建设,农村建筑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建房时多选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围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节能。

1.2建筑规划布局

我国北方农村大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规划选址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功能分区。

1.2.1建筑选址应避免在山谷、沟底等区域,这主要考虑冬季气流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会使其能耗增加。建筑朝向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最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区域,注意冬季防风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减少能耗。

1.2.2建筑类型上应多采用两户或多户并联的布置形式,减少建筑体系系数,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

1.2.3根据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将居住建筑和农副业生产用房进行合理的划分。例如将卧室、大堂宜布置在南向,饲养室、农副产品加工室宜布置在北向。

1.2.4规划中应注重绿化环境。绿化可以改善建筑群体的气候条件,可以调节气温、降低温室效应、隔热遮阳、减少噪声,是优化建筑室内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1.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3.1外墙

外墙散失的热量约占整个围护结构总能耗的25~28%,因此应在寒冷地区的北方农村建筑外墙设计中应采用外墙外保温。依据当地已有的原材料,合理选择建筑外墙材料,推广使用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等节能砖。同时在建造时灵活选取构造措施,利用农村地区容易获得的材料(稻壳,麦秸等)作为外墙保温材料,使外墙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

1.3.2屋面与地面

北方地区农村建筑屋面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15%左右,地面约为6%。在屋面建造时应采用坡屋顶,设置架空层或平屋顶,设置吊顶层。选用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易于就地取材的保温材料。重视地面保温,在地面垫层下铺设廉价的炉渣等其他保温材料,并注意地面防潮设计,减少地面散热量。

1.3.3门与外窗

长期以来,北方农村建筑的门窗建造较为简陋,大部分为单层,而且密封性较差。外窗的热损失量,约占整个房屋的30%。为了减少外窗的热损失,在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下,减少窗墙比,应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玻璃窗,增强其密封性,以此来提高窗的总热阻。外门应采用双层,若采用单层应作保温处理,提高外门的隔热性能。尺寸较大的门窗应在室内加装门窗帘,也有利于减少门窗的热损失。

2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

2.1太阳能开发与应用

北方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造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在屋顶放置太阳能利用设备可提供生活热水、采暖系统以及照明等综合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适合应用在无集中供暖的农村建筑。在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还可以强化自然通风。

2.2沼气开发与应用

沼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各种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都可以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沼气不仅用来解决农村燃料缺乏问题,也可以应用沼气进行采暖和照明等综合利用。另外沼液和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在农田和果园里。沼气建设与种养殖业结合,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延伸了经济链,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农村大多采用单户的沼气建设,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经常沼气产量不足,而且安全性较差。建议采用多户集中建造高效的沼气设施,集中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样能使沼气设施能源利用率高,便于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洁净、安全的沼气能源。2.3其他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浅层地热能源,在北方农村地区可以开发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为集中规划建造的村镇建筑群提供热源,宜于集中热水供应和采暖设施建造,从而节约燃料的使用。在北方农村的一些地区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利用其建造风力发电,供应日常的生活和照明用电,既方便又廉价,节约用电。

3农村建筑节能管理

农村建筑的节能不仅仅是在体现在节能设计,节能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制,是落实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的前提。首先,在新建农村建筑时应注重改变观念,统一规划建设,进行初期的建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以及综合利用能源的可行性方案设计。要按照节能设计和规范进行建造,加强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易于取得的廉价又节能的建筑材料。其次,在建筑建成后注重农民节能意识培养,统一管理一些集中的公用能源设施,例如集中的沼气设施或采暖系统。

4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农村建筑未能使用节能设计,这就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开发出适合在农村地区的廉价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设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农村建筑规划管理体系,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为广大农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牛明成,谷延霞,韩璐.新农村住宅节能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22):238-239.

篇6

1引言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的项目。目前,社会节能对于建筑节能的关注度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点。就智能建筑节能而言,国内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并且就本身来说,也能够加速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

2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建筑技术发展可以将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直接反映出来,较高的建筑水平也代表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作为日益兴起的现代化建筑技术,拥有明显的内涵,同时,相比传统建筑的特点也逐渐体现出来。2.1基本内涵在社会内涵方面,智能建筑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上,一般是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规划、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制度体系等。智能建筑利用人与自然的协调、基础设施、系统安全性作为设计的基础,确保智能建筑的技术、结构模式以及网络系统之间能够彼此适应。在技术内涵方面,主要体现在智能与节能两个层次。其中,智能技术要求基于计算机整体的系统控制,通过通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合理利用来满足技术的要求。所以,绿色智能建筑就需要自动观测,能够对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的环境有一个动态性的变化响应,同时,也兼具智能的报警功能,这样才可以实现技术与技术之间,建筑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协调;节能技术则偏向于节能环保,指的是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也可以将这一系列技术称之为绿色环保技术[1]。2.2特点智能建筑本身具有的特点包括灵活便捷、健康舒适、节能减排等,并且,基于技术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再配合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支撑,都会提升智能建筑本身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与用户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流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智能建筑节能措施及关键技术

3.1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1)楼宇照明目前,我国建筑一般都使用电表来对楼宇照明系统进行管控,并且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是停止。这一技术推广,实际上就是建筑工程照明控制自动化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照明领域之中已经使用更为成熟的技术。照明节能技术一般会选择总线的方式,这样不但有利于控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成本,并且这一系统的运用,其本身的稳定性很高,启动与停止也相对简单。相比传统照明控制,系统控制水平更高,也更加灵活[2]。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网络建设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技术也能够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基本需求。另外,也有利于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发展。确保数据传输协议的切实可行,就可以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操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也可以感知具体的物理环境,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另外,要确保高效节能运行,数据的实际采集是关键。在操作上,传感器包含了温度、湿度、红外线、二氧化碳、照度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很容易部署,同时,价格也很便宜,已成为建筑节能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进行物理环境的感知,这样就可以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式,将环境信息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之上。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先进的算法来调节职能建筑空调灯光;通过主机控制器,服务器的决策者也可以对某一台设备进行直接的管控。3)门禁一卡通技术随着安防网络系统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与门禁系统以及防盗报警之间的融合都在进一步深入,并且集成化的程度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融合发展,也是节能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在利用一卡通进行刷卡时,通过控制器的利用,就可以满足布防与撤防两个方面的处理。一般来说,当人员不在屋内,就可以进行布防的处理,另外,联动关闭室内的空调与灯光,就能够满足建筑智能化的管理要求。

3.2KNX智能系统

1)什么是KNXKNX属于智能楼宇控制标准,是从EHS、EIB以及BatiBUS三种系统转变而成的。图1为KNX系统布线结构示意图。KNX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楼宇的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地控制管理费用,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系统可以利用人员活动以及自然光来对室内的温度环境以及照明环境进行调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实现节能要求。KNX系统可以满足对空调、灯光、地暖以及遮阳等集中的控制,也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要求,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便利、安全、健康的环境。2)智能建筑中KNX的节能应用一般来说,KNX是在中小型的商业建筑或者是工业建筑中使用,同时,在别墅住宅中也可以广泛应用,其主要包含了网络监控、选择差异化的灯光场景、可视化数据记录、灯光调节、计数器计时器、编程时钟、自动照明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学校和写字楼利用KNX来控制灯光,利用亮度传感器来对光照度加以调节,从而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在俱乐部和剧院之间利用KNX系统,就可以实现多种灯光场景的转换,在商场之中的使用,则更多是电动门窗、空调控制、加热器控制等多个方面[3]。3)KNX的应用(1)生态城。在设计生态城的时候,就可以利用KNX智能系统,在KNX系统之中融入了照明、电动窗、电动轨道以及风机盘管空调等,进而实现智能的统一控制。通过照明控制、移动感应控制等方式,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以及绿色控制的目的。照明控制:一旦自然照度达不到标准,就会自动开启区域照明,当自然照度满足要求后,系统会收到亮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亮度值,然后将部分照明关闭,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移动感应控制:公共区域之中利用移动感应器,可以满足当人来时自动开启灯或者是空调。无人的时候,可以将不用的照明关闭,保留基本用途的照明以及空调,确保其可以在低谷状态下运行,或者是直接关闭。利用办公区域的感应器,可以实现综合化的管理,更为合理地安排能源,满足自动化处理绿色节能减排的工作。定时控制:按照工作的习惯,系统最长可以满足一年的定时要求,再配合上照度与移动感应的控制,就可以确保节能控制的合理性要求。集中控制:系统所提供的触摸屏面板智能控制,可以满足风机盘管空调、电动轨道以及照明在面板之上的同时控制。通过1个场景或者是1个按键的设定,也就是说在满足亮度值要求的时候,空调会处于所设定的温度之下,同时,也会将电动轨道关闭。气象站环境检测:按照气象感应器,系统可以接收环境照度、亮度、风速与湿度等环境信息,并且按照环境信息的自动控制和系统内部设备的调整,实现自动化的节能控制。(2)体育场。对于体育场,可以通过KNX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室内、景观以及里面的照明控制。室内照明:大厅可以进行调光的控制,洗手间和走廊实现时间控制和红外感应控制。室外里面照明与景观照明:主要是进行光线感应控制、调光控制以及时间控制。通过时间控制、远程控制、中央控制与监控、光线感应控制、移动感应控制等功能,能够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针对应急照明配电系统,主要是利用双值输入模块,接入消防信号,通过应急照明启动器,实现照明回路的强启。分区域的值班室有智能控制面板的统一设备,可以进行分组的控制。公共区域则不会有面板设置,一般都是通过中控系统来实现统一化控制。

4结论

篇7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之中,生态建筑在建筑领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通过发展成为了一门研究学科,从该学科的出现到现在也最多不到50年,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个名词进行合并形成了这样一个词Arcology,通俗的解释就是生态建筑学。之后还有不少建筑师开始研究生态建筑,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摸索,生态建筑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

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

四、技术选择决定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的基本目标,必须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的,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在生态建筑技术应用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泛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当中,技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由于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碰到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个取舍当中经济性就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它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在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五、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六、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做到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的基本技术策略。

建筑通风是生态建筑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自然通风应该取代机械通风和空调制冷,一方面可以不消耗能源而降温除湿,另一方面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健康。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如果住宅建筑房间进深太大,对土地使用很不利,建筑要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一般房间进深不大于米,自然通风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同时要强调地理空间?建筑物前后包括围墙和植被都可以改变自然的风向,改变风力。利用这些东西进行自然通风。

七、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1、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2、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八、结束语

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之下,生态化思想同时也是城市建筑设计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态建筑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之后,在设计时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就能够设计出更多的生态建筑,最终能够更好的改善人们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邱景.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1)

篇8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生态建筑是结合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过快而建筑能源材料消耗与日俱增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建筑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可追溯自古时期,至今保存的许多建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缩影。随着经济的腾飞,建筑业发展经历了几个轮回,人们所提倡的生态建筑作为生态工程的一个领域,逐步引起建筑界的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通过多年的探索,建筑设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我国目前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一直主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逐步提升为我国国民的社会价值观。从轻工业的发展延伸至重工业再发展到目前的集成产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创新的主推。关于发展生态型,节约型建筑设计产业的理论成果也比比皆是。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 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

可以看出,我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将生态建筑及其设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上记事日程并取得一定成果。

二、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生态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生态建筑的发展也趋于快速,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1、对生态建筑设计的认识较为片面

生态建筑作为一门新学科进行研究目前仅有40年的时间,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在设计方面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和谐并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目前“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对生态建筑概念认识较为片面。他们认为,一方面,将建筑多置于生态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方建设就称为生态建筑。另一方面,主打“绿色”牌,认为只要在建筑周边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化比重方可称为生态建筑。

2、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成果与实践难以真正结合

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建设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经过几年的摸索已在部分产业取得显著成果。而针对生态建筑行业,近年来也有不少与之相关的论文进行过发表,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多数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

理论与建筑设计实践未能够有效的结合已是阻碍我国生态建筑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法制建设与相关激励机制孳待完善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性的颁布实施了生态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目前还并未形成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的规定而忽略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的完善。

2)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而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却缺少专门法规;

相关法规政策机制的调整难以跟上行业实践发展的进度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推进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说就是节能型建筑,结合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发展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

1、完善生态建筑建设支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生态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生态建筑实践将大力推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生态建筑观念方面加强正确引导宣传是生态建筑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

2、因地制宜促进理论与生态建筑设计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地面形态,气候状况、各地居民的生活都有诸多差异。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建筑的选择要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需做到“因地制宜”。

3、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我国生态建筑设计走向良性且稳定的轨道,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为支撑。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章》等法律法规,这一系列规章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态化思想是人类发展的取向和必然选择。一方面,它符合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另一方面也为传统的建筑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建筑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祥《生态建筑的实践与其设计简略探析》四川建筑 2004年第21期

篇9

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建材;新型节能建材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the hot topic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building material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s existing practice,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national related polic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needs, looking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 namely the new energy-saving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The new building material is in tradi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ed based on a new gene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new building energy-saving material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society the new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will be

Will sex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New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各大型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类造型新颖、功能要求很高的地标性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极大的丰富了国内相关建筑结构理论的发展。伴随建筑理论的发展和对建筑物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建筑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建筑材料的研发与使用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建筑行业所重视,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将建筑业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

2.1总述

2006年至2010年5年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2.2建筑材料行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截止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4亿吨,完成“十一五”淘汰计划的96%;淘汰落后玻璃产能2500万重量箱,完成“十一五”淘汰计划的83.33%。2010年建材行业将超额完成“十一五”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十一五”以来,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先后推出的结构调整、行业准入、节能减排及环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建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改善供求关系;第二,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第三,推进行业并购重组,进而提高行业集中度;第四,通过建设余热发电、循环经济等项目,在降低行业自身成本的同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市场化程度及国际融合度日益提高。

建材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建材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率先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向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出口的跨越,其先进性、可靠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得到国际业界的好评。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建材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37.1%,烟粉尘排放量比“十五”末年下降35.5%。

近几年建材工业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建材工业正在朝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迈进。

2.3 建筑材料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建材工业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同自身发展历史水平相比而言,但是与现代化目标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则总体的落后面貌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立窑为主的落后工艺生产的水泥仍然占水泥总产量的65%以上,墙体材料仍有65%左右是实心粘土砖。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要改变过度依赖能源、资源并且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我们两国建材业界的交流合作的重点之一也在于要学习日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发展经验和相关技术。

篇10

段。绿色建筑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绿色建筑技术在细部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说遮阳设计、被动蒸发降温设计、渗透性地面设计等。

关键词:绿色建筑 技术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绿色建材和产品的生产认证,高性能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研究、权威的绿色建筑标准、法规、规范的建立,以及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绿色建筑投资费用降低,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尤其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帮助了绿色建筑更加广泛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由黑色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中的

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又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

念可包括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2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尽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从内容到方法还缺少一致的认识,在实施上的差距就更大。我国将通过5 到10年的时间,全面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争取到2014 年全国新建建筑全部达到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既有建筑基本实现节能改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实现节能50%。到2020 年绝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全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20%,我国建筑的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 绿色建筑技术及应用实例

3.1 绿色建筑技术的涵义

所谓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应用这一技术建造的建筑,拥有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共生,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中,对自然环境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技术属技术学研究范畴,它不是独立于传统建筑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绿色”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重新审视,是传统建筑技术和新的相关学科的交叉与组合,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技术。使用这些绿色技术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宜人的室内环境而增加生产力,使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使人们重新回归自然,重新亲和自然。

3.2 绿色建筑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2.1 项目介绍

天鹿湖森林公园的前身为天鹿湖郊野公园,始建于1996年;2003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将其扩建并改名为天鹿湖森林公园,面积调整为880.0hm2。2008 年,经广东省林业局组织专家评审,天鹿湖森林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天鹿湖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东北部,萝岗区西部,毗邻科学城,是萝岗区重点打造的十公里地带中心区,是广州市东部重点生态安全保障区。天鹿湖森林公园主入口区位于森林公园的西北部,用地面积约为64300m2;用地临近水口水库,位于广州市一环路(天鹿南路)的东边,与天鹿湖度假村隔路相望。天鹿湖森林公园主入口广场将创造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森林公园入口空间,同时也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公共休憩场所。

3.2.2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结合本项目特点,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选用绿色建筑技术,以绿色建筑二星级为建设目标,在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控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实施,确保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实现。

1) 交通分析:用地现状为天鹿南路从西面穿过,在《天鹿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天鹿南路路段将下埋为隧道,过境车流主要通过隧道解决,到达天鹿湖森林公园主入口广场的车流将由隧道两边的辅道引出。这要求在用地规划中要合理组织隧道南北两面的辅道车流,并要考虑入口区停车场的最佳位置。

2 ) 高程分析:用地高程从120m变化到143m,局部坡度较陡;公园主入口广场区现状的标高基本为130m,海拔西低东高,向西可望见天鹿湖;场地坡向主要为西北向与西南向,西部为汇水区。同时,天鹿南路下埋路段的隧道完成面高程为133m,比起基地现状平坦部分的高程130m高出3m;在竖向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处理这一高差。

3) 植被分析:以乔木和果林为主,乔木为乔灌木混生,果林以荔枝林为主,并且,在场地130m高程的山脚处有十多株多年的大荔枝树,蔚然成林,在设计中宜保留这一场地的原有景观特征。另外,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人工开挖地和护坡,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加以美化。

4) 构筑物分析:在用地西南角143m标高处有一混凝土浇筑平台,面积约400m2,保存完好,可以结合景观设计加以利用。用地中有现有高压走廊将迁移。

设计中考虑到该公园入口区为人流活动密集区域,结合亚热带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在入口后花园、半山荷塘等人们休憩的主要场所较大面积地采用了渗透性地面的做法。原因有三:一是从营造热舒适环境的角度考虑。透水地面能透水与保湿,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产生蒸发降温作用,尤其在夏季能起到良好的降温、增湿及减尘作用,有利于公园休憩场所热环境的改善。而不透水地面没有渗水、保湿的作用,在夏季太阳辐射下会非常干燥,而且容易造成尘土飞扬,并且不透水地面会大量反射、吸收、释放太阳辐射热,使地表温度过高,这样将使游人有强烈的灼热感,无法在场地逗留,削弱了场所的亲和力。原因之二是从渗透

性地面有利于蓄水排水的角度考虑。由于渗透性地面的构造做法,决定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尤其适合于亚热带多雨地区。相当多的实践证明,透水地面是解决大面积场地排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与通常的不透水铺地相比,减少了材料与及给排水系统的投入,更为经济环保。原因之三是从渗透性地面更有利于生态的角度考虑。透水地面由于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与保湿性,有效地收集、蓄存雨水,增加了下垫层含水量,对周围植物及水体都具有生态意义;对于森林公园入口区而言,这种生态意义就更为突出,且对游客民众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普及教育意义。

4 结语

目前,天鹿湖森林公园入口区一期已于2009年3月投入使用,在萝岗区“禾雀花”节期间接待了约10万名游客,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甲方及游客的好评。虽然由于从设计到施工、直至投入使用的整体过程时间都很紧,该项目在一些细部的设计与施工上尚有未尽人意之处;但对于笔者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将绿色

建筑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的尝试,并且该项目作为《亚热带地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研究》课题的实践个案,将为今后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编著. 绿色建筑.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8).

[2] 王蕾. 大面积广场地坪的生态设计与应用实践. 建筑施工. 2003.

[3] 林宪德. 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 第一版.詹氏书局(台北),2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