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3:4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考;备考策略

近年来,我校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对于我校来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完成八下地理这一册书的新课教学,同时复习前三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之紧迫、内容之繁多、难度之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考备考策略的制定是关键的一环。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们在备考方面的几个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大力配合

学校领导把初二地理、生物会考与毕业班教学工作一同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校领导非常重视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的工作。一般在八年级下学期会考复习阶段,都会安排第八节进行生物、地理会考复习,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来完成。还有其他各个部门都给了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总之,领导高度重视和班主任大力配合是我们做好会考复习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地理组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考试的方向。对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寻。

其次,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会确定好本周的教学内容p教学重难点,学进度,交流上一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法等。

再次,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考试说明、近两年的会考命题方向及题型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一些与会考有关的信息,并注重课后知识点的巩固与会考相链接。

三、合理计划,高效复习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新授课和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三本书的复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六月份的地理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们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与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我们地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我们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章节梳理,重拾旧知(第6周~第10周)

第五周结束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从第六周起,充分结合课本和复习提纲,按章节梳理与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画出来,重点的做好记号,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理解和记忆。目的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第11周~第13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针对会考各题型展开的,其中读图题在会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重点加强读图、用图的专题训练。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我们对《会考通关》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有取舍地练习,坚持“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查漏补缺(第14周~会考)

以会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再进行训练、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临考强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四、重合作,促进步

1.“生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挖掘地理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带动班级的整体提高。在每个班级里,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优等生,也有潜能生,每个小组有两个组长,由每位组长分管各自的下属,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模式。

2.“师生之间”的合作

我们己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让师生合作,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所以,平时我们科任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外,课间也积极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让学生更亲近老师,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合作关系。

3.“师师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地理组老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各班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建立合伙人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复习。

五、建立和完善会考复习资料库

篇2

1.做好对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夯实,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视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现在考试的基本思想理念和一大特点,但能力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之上的。初中生物课本中基础知识的构成离不开各种基本原理、概念、原则、方法、科学事实等元素,它们是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理解、解决和掌握的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就会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清晰透彻、掌握缺乏全面性,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对问题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和掌握。所以,生物课的复习第一步就应当是“固本”———从教材的系统再学习为重,以求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础。以近几年的生物考试题为例,考题中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始终是受重视的部分,且要求越加增强和提高。考查的形式不再是单纯记忆力的知识再现,而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检测。

2.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性质的相关相近性,在教学中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复习,使学生建立起具有联系性的全局知识体系。

(1)在生物课的总复习中,教师首先要对初中4册生物教材内容进行相近知识的梳理、归纳,最终整合成几大主干知识结构体系———“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构造和功能”“动物的结构及功能多样性”“人体生理卫生”“遗传、变异和进化”五个大的专题,让学生对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和基本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2)将五大专题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形成树干的枝叶脉络。4册教材的专题又有着各自更加详尽的知识内容,形成了五大专题又可形成更多、更细的分支,例如“人体生理卫生”这一专题包含了七年级下册的“人的身体、皮肤”“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和排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殖和发育”和八年级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内容,且在这些分支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生物复习加深兴趣和自信。

3.教师要有所侧重地对生物复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使他们对知识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

(1)重插图,善用插图,涵盖教材重点。插图常是教材中的重点,这是现在教材的一大特点。而考查学生的实际识图读图能力,也成为近年来考试的一大题型,并逐年在增多加强。因此,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并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对外延的适度拓展是尤为关键和需要重视的。

(2)精挑细选典型题型进行深入全面分析,把题目中隐藏的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在日常中也要注意典型、高质量题型的搜集和积累,减少教辅资料中反复、重复性题型,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实现复习效率的提高、效果的提升。

4.教师要善于将知识点石成金,在复习教学中抓住教学技巧

篇3

一、数字化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运用的注意事项

实体化教学过程,要保证相应教学方法得到优化的实践,就需要教学工作者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能力首先,教师对于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必须有基本的认知,并能进行集中优质的操作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呈现相应的课件和幻灯片,并且要对相应素材进行基本的剪辑和整理,教师只有具备基础的计算机运用技能,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以及进行科学化的知识结构生成因此,教师要对数字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排版设计以及内容运用进行技能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相应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渗透其次是对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融合,教师要对相应的传统教学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并且要建立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科学化融合和借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度依赖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媒介,要对基础教学优势和板书设计进行沿袭,对数字化多媒体的仿真技术进行知识的补充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和程序化,要优化呈现方案的整合,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能充分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最后是要处理好教师和基础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协同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掌握教学媒介使用的限度,保证整体课程在具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结构的创新,而不是单纯地炫技式课堂教师只有清晰地意识到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工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数字化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内运用的策略

1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实体化教学来说,只有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进行教学独特性以及新颖度的提升,保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基本好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之后,再进行相应内容的讲解,能更加促进学生的优质内化初中物理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物理素养进行集中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数字化多媒体的强大资源对学生的物理气质进行集中的提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应幻灯片和课件视频的播放,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特质进行优化了解,并且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实际[HJ123mm]教学内容进行贴合,给予学生各方面物理知识的感官刺激以及体验,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优化自身的学习主动意识,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教师可以播放基本实验操作的视频以及相关知识的探究式实验,保证学生对基础实验资料的优化吸收,并且在实验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

2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物理实验的讲解和探究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基本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物理的相应原理具有很强的总结性以及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理解过程中会存在基本的偏差,但是教师将教学实验和相应教学原理进行结合式的讲解,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意识毕竟教师的实验呈现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所以教师若是在教学过程中集合数字化多媒体的视频和资源,就能将模糊的实验原理进行透彻的展示以及分析,并且优化了相应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能进行直观的实验现象总结和运用,才能进一步了解相应的物理原理,并且在具体的物理试题解题过程中优化概念的应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师要进行物理实验资源的集中呈现,保证学生对于各种具体的测算情况进行集中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对于电功率测算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扩充物理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逐步推进,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改良,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扩充,充分结合实际的物理现象进行基本物理知识网路的优化建构在这一点上,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优势,由于数字化多媒体具有丰富的物理信息容量,能保证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也是最前沿的物理知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教师要充分融合相应的资源进行课外知识的建构,教师可以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任务的下发,然后整理基本资源的再集中呈现给学生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合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基础教学,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教学媒介的优化利用和升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2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解实验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是有步骤有规律的,因此可以借用思维导图来有效完成实验比如每个实验均有目的、原理、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结论,包括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等等,如果很好地借助思维导图,画出解实验题的导图流程,便能够对每一个实验的细节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思考,不会遗漏实验考点

3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解综合性难题的思路

篇4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篇5

关键词:法律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各个学科各个学段都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这一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未形成,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对学习和知识的关注度不稳定,常常因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情境教学能够照顾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是适合初中生课堂教学的优选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从初一到初三呈现出从易到难、从形象到抽象、从案例到概念、从生活到理论的教学梯度,不断攀升的教学梯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情境教学法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生活,适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同梯度的灵活转化。可见,情境教学法也是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优选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法的课堂运用多停留在为了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而专门创设的情境,以借助多媒体、教师语言或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知识之间虽有联系,而教学情境之间却是中断的;师生之间虽有互动,而在教学情境中却是独立的;教学环节虽然连续,教学情境却是孤立的。为了解决情境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不同步和不协调,需要对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应用做出重大的改变和突破。

二、情境教学案例示意

在《财产留给谁》这一课中,笔者大胆尝试了以一个典型的法制节目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做法,努力实现以系列情境促进知识构建,以连贯情境促进教学联系,以生活情境促进师生互动,对于达成情境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本课的具体内容来看,《财产留给谁》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所学的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权利,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从《今日说法》的破案情景中自主学习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被继承人、遗产、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进一步了解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最后自己体验遗产分配原则等,对于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继承问题(既要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效果

1.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到恰当的引领作用。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来当法官”这一环节将整堂课推向,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也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体验角色扮演和分享合作的乐趣。

2.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使教学的核心问题富有情节性,主线清晰,环环紧扣,既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又能通过故事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的知识体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课下的习题能做到准确判断,规范作答。本课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水到渠成,学生是在探讨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自我反思法律维权与亲情道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中也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真正实现了从知识的学习升华到人的发展,达成知行统一。

篇6

【关键词】四环节;导学一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通过多次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先进学校学习、交流以及近几年的课堂实践,2009年我校提出了“四环节导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三年不断的实践、完善,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展示的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应用“四环节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导入:很久以前,美国一名漂亮的舞蹈演员给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之情的信,说到:“我希望与您结成美满的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儿那么漂亮,像您的头脑那么聪明……。”相貌平平的肖伯纳风趣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如果我们生的孩子像我的脸,像您的头脑,那怎么办呢?”

展示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24~28),独立完成下列任务:

1.将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在书上标出。

2.完成《导学》P33的当堂练习(我校老师编写)。

时间:6分钟

附当堂练习

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___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___。生物遗传和变异是通过 和___而实现的。

2.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___特征,有的是___,有的是___等等。

3.遗传学家把___的不同___称为相对性状。

4.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___,用___的方法转入到别一种生物的___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有转基因___、转基因___、转基因___和转基因___。

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出示当堂练习答案,征询学生学习效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以下问题,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完善知识内容。

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1.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2.仅凭肉眼观察或简单测量,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3.举例说出什么是相对性状。

学生在回答第一题“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性状”时,只能列举课本中的实例,反映出学生对生物性状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我又添加了“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通过对大熊猫、北极熊、长颈鹿、爬山虎等动植物特征的描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生物的性状就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行为方式的特征。第二题学生顺利完成,不需教师补充。第三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人左右手相嵌方式,人的长发和短发等相对性状的实例,进一步强调了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自学指导二:再次阅读P26 转基因鼠的启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以下问题。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引用课本P27讨论2)

2.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引用课本P27讨论3)

时间:6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有关转基因鼠的启示和自学指导下的讨论,顺利完成该知识点的学习。

自学指导三:

1.说说你所知道的转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畅所欲言:你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

学生对于转基因产品有不同的看法,我也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借鉴: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一方面,利用这个技术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带来风险。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技术安全不安全,而是要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个案分析,科学评价,确定其安全性。正因为如此,我国和世界各国均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对每一个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以确保转基因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环节三讲解释疑,巩固提高

第三环节在本节课中穿插在第二环节之中。(见第二环节的讲解)

环节四归纳总结,检测达标

请同学谈一谈今天的收获。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其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一旦知识点稍有变换,学生便会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下的。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初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探究,望与同行共斟酌。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生物知识,而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建立一种良好的、与学生互动的初中生物课堂。在互动型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忙碌记笔记,“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则能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无疑是高效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同学们,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影响我们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问题提出后,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观积极的发言,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纷纷参与到课堂的谈论之中了:

学生一: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学生二: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学生三: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学生四: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的发言很全面说明他们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初中生物教师在面对千差万别学生的时候,不应该用事先准备好的固定统一的模式去套用,去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是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为学生提供哪些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知识,这种行为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或者教会他们怎样学习生物知识;这些行为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经过这样过的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乐于竞争的特点,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不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上,提出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首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问题一:不同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吗?

问题二:多媒体播放的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呢?

问题三: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问题四: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问题五: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让生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生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大的问题,从而全面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牢固学生对问题的掌握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生物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新课改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阶段是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意识,这也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例如,笔者在教授完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关于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问题后,就让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并且提出了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生活中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对食物保鲜呢?3、采用的食物保鲜方法依据的什么原理呢?让学生在探讨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抓住这次契机,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教师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让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基于对教学关键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利用并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教学关键事件”,把依附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揭示出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对这些不足进行反思,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打破教学常规,促进专业反思,并寻找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本文就关键事件的涵义、研究意义和特征,借鉴特里普分析关键事件的方法,选取两个比较典型的物理教学事件进行分析,揭示影响物理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因素,寻求解决途径,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一、关键事件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关键事件及其研究意义。在教育教学领域,关键事件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特殊或重大影响教学效果的经历。教学事件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Richard & Farell 认为,“关键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或突如其来的事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都能触发教师对教学某些方面的洞识。教师对关键事件进行记载和分析,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教学实践。”Tripp 认为,“任何普通事件都可以成为关键事件,关键在于教师对事件所做的‘阐释’。教学中各种事件经常发生,某些事件之所以被看成关键事件,取决于教师主体对事件意义的价值判断,而判断的基础则是主体对事件意义某些侧面的发掘和重视程度,事件经过分析才变得‘关键’。”所以,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不仅仅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被教师一眼识破、扰乱正常课堂秩序的事件,更多的是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事件,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挖掘出它们的潜在意义,指导教师教学的开展。

教学关键事件散布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对课堂教学中关键事件的研究,探寻处理方法,能培养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意识,提高其专业敏感性,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同时,以课堂关键事件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高了其实效性。基于教学关键事件的教育研究,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从新的研究视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关键事件在物理教学中的特征。首先,教学关键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它可能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可能是教学中发生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某种教育思想的普通事件,所以它集典型性和普适性于一身。其次,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具有情境依赖性。教育关键事件的发生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其形成过程和产生的影响都不受主观意志控制。它难以在确定的时间、地点,以确定的方式出现,由于这种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它要求教师机敏地感知、辨别与顿悟当下的教育情境。再次,如何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释义”来自于教师的主观经验和感受,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最后 ,关键事件具有创生性。对物理教学中关键事件的感知和分析可以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启发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案例分析

特里普提出分析关键事件应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描述现象,即事件是什么;揭示本质,事件为什么关键;改进实践,即如何有效处理该事件;批判总结,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它能产生什么效果。借鉴特里普创设的关键事件的方法,我们对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应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事件一: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之物理实验的失败

【事件描述】这是一节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大气压强》的新课,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实验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个感性认识。在新课教学前,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一个广口瓶和一个剥好壳的鸡蛋、镊子、棉花和火柴,她用镊子夹起棉花,迅速点燃将其放入广口瓶中,待棉花燃尽把鸡蛋放在瓶口,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而,一分钟后,鸡蛋完好地放在广口瓶中。教师立刻夹起更大一块棉花点燃放入瓶中,待其燃尽后将鸡蛋放在瓶口,这次鸡蛋还是没有被吸入瓶中,这时明显可以看出教师有点紧张了,她又迅速重新拿起棉花重复之前的实验,可第三次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时教师自言自语到:鸡蛋怎么不能吸入瓶中呢?然后匆匆解释实验的结果本应该是鸡蛋被“吸入”瓶中的,接着就进行新课教学。

【事件分析】这是一个初任教师教学时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此实验对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很重要,由于实验的失败,学生对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产生了更多的疑惑,使正常课堂教学遇到了阻力。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该教师搁置了实验,匆匆解释实验现象后就开始新课教学。鉴于这种“窘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对几位有经验的物理教师进行访谈,现将观点简单汇总如下:

1.实验失败是时有发生的,我们在第一次实验失败后应该镇定,适当地拖延一点儿实验的时间,给自己思考的余地。

2.应该快速分析一下失败原因,调整装置进行实验。

3.几次实验都失败后应该向学生承认失败,并带领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4.课前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多准备点儿实验器材供使用。

5.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可以将实验搁置,待下课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装置,下次上课时补做实验。

不同的教师对这种突况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般有经验的教师采取的措施收效较好。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很多,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是物理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由它所延伸出来的更广泛的意义都需要教师的深入地分析与总结,所得到的经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关键事件二:教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事件描述】郑老师根据学生物理情境题总是做不好的情况,在课堂上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在讲题中,他很认真地带领学生解读情境材料,课中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顺利地找到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原理,然后开始解题并能够快速答对,教学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率也很高,一堂课五道习题顺利解决。可是一到考试,学生又不会做物理情境题了,错误百出。

【事件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物理情境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会做物理情境题,教师要抓住这一不足对学生进行大量训练,学生本应掌握这种题型,可为什么一到考试还是答不对题呢?这个事件的关键点在哪?经过对该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郑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读题导致学生不会答题。郑老师没有意识到是他包办了学生审题的经验,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一过程,导致做不好情境题。实践表明,教师应该对文本少一些解读,放手让学生去体验读题的过程,读懂文字,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关键事件的诊断和分析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关键事件,对教学事件做出专业诊断和分析,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应对突况的批判性判断力,达到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效果。笔者期待,物理教学关键事件能为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优化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关键事件在基础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反思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优化教学行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教师完善自身教学行为义不容辞。但时代对教师行为的要求与教师的现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证明,创设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就教师自身开展教学关键事件研究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1.在新课教学前积极进行预设,精心备课,精炼学科知识内容。对课堂的预设可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知识经验,并能够清晰地判断如何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并设计弹性化教案,精炼学科知识内容提高教师的感知专业知识的能力,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2.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理论联系实践。物理课堂中发生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定期阅读教育书籍,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诊断教学中的问题,并从中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课后积极反思,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类总结,作好记录并制成关键事件档案,使之成为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