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17: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下数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下数学总结

篇1

一、思想方面:

能够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没有缺勤,基本做到每天“五到班”,即早自习前到班、课间操到班、中午课前到班、下午自习课到班、晚自习前到班。思想上积极进取,团结同事,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把**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工作方面:

1、班主任工作:作为高一5班的班主任,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五班基础差的学生多,家庭特殊的学生多,上学期末出现几个转学的学生,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我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本学期班级学习风气取得了较大的转变。对每一位学生,我能够做到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工作。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有计划地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谈话,或批评、或鼓励,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我先后在班里制定了《高一5班班规》、《高一5班迟到量化表》《高一5班未交作业登记表》等班纪班规和相应的栏目,坚持自习课班干部值班制度,使教师管理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我班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上都能自觉做到早、中、晚提前10分钟到班,班级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组织的“辩论赛”,“红歌唱响校园”、“开发区征文比赛”“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2、教学工作:我担任高一(5)班和高一(6)班两个班的数学课,我能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课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的讲解能够通俗易懂,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因此深得学生的喜爱。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我采取了一下几个措施:1、强化基础知识,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2、对每一次考试不及格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3、中午放学后,进班对学生辅导;4、每周抽出2-3次,让不及格的学生听写基本公式、定理、概念等。这样,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高一5班的数学平均分97.2,6班99.2,两个教学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3、教研工作:我担任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坚持召开每一周的备课组会和教研组会,本学期举行了见习教师汇报课和其他老师的录像课,课后都及时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价,促使授课人不断总结、进步,同时也使自己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另外,数学组还承担了福建省考试命题中心的研究课题《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四维”实验研究》,我和发斌同志自费到龙海实验中学完成调查问卷工作。

三、不足与反思:

1、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和专业学习。

2、在后进生的转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3、多读一些教育教学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

篇2

转眼间高一下学期的各项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班级建设、巩固和发展,影响着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趋向。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的总结。

一.正面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班风,争创文明示范班级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我成才的动力。我把学习问题常挂在嘴边,常常提醒他们。当然,我还更以自身行动、学识去感化他们。针对有些学生的那种无所谓的心理或懒散的态度,我常常对他们说“人们说的没错,要成才并非都得挤这‘独木桥’。不过,既然我们已选择了这一条路,我们在这最后关头更应当尽力而为,不要把遗憾留给以后。”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我也坚持天天抓,时时抓,说到做到。学生们在这一学期中都能团结友爱、勤奋学习。

二、培养班干部组织,让学生“自治”

要管好一个班级,许多工作还得由学生来干,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因此,挑选和培养班干部显得非常重要。

班里的很多工作,我只是给予适时的指导,其它的都由班委、团委来完成,比如劳动委员负责学校大扫除、副班长兼考勤员协助老师点名、团书记负责有关团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安排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一学期的工作证明一个得力的班干部组织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对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利用各种机会,及时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交流、沟通

除了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之外,我也常与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力争每天和一名学生谈谈心。谈话的对象是全体的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内容包括多方面: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思想压力问题等等。

同时,通过家访或打电话询问、交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开学初,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下午没到校上课,便与家长联系,得知该生以上学为借口出去了,并不在家,后经家长配合了解到该生旷课去网吧上网。经教育该生认识了错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刚萌芽的时候。

另外,还和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反映学生的问题。同时把教师的一些要求传达给学生,使师生更好的配合,提高学习成绩。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知识水平

“学高为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渴望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作为一名当代班主任,不仅要教育指导学生,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观念。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面广,因此,必要时我们也不妨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我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单凭爱心是不够的。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而言之,我这一学期做的都是些有关班级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又关系着每个学生家庭的希望,事关整个民族未来的素质素养,所以做得好坏,影响深远,责任重大。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努力,做好一名班主任。

篇3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就物理这门学科而言,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都比初中物理有跳跃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一新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对于稍微难一点的知识点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众所周知,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弄清“台阶”的成因,认识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打开高中物理教学新局面的第一步。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上产生“台阶”的原因

(1) 知识量增大。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知识系统更为庞大,仅以力学这一知识板块为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至90个,这无疑使学习难度有了很大提高。

(2)理论性增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点教材只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作定性研究;而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理解,进行定量研究,这无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这一部分内容中,它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物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理发生形变”。这既拓展了力的概念,又提高了理解的难度。

(3)知识结构性增强。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严密的结构体系;而高中物理常以特定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增强。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图像处理、极值求解等知识技能。甚至,高一物理上半学期要应用的数学三角函数知识要到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

(5)能力要求提高过大,学习方法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上要提高。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有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二是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缺乏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的独创精神。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神秘世界充满了幻想,他们满怀希望、饱满热情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之中,但是,当他们一次次经历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无奈后,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一批批的学生在诸多的学习障碍面前退缩了,在一个又一个台阶面前举步维艰……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我们认为到,能否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开创高中物理新局面的关键因素。

我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指导策略:

(1)规划足够的教学时间,编写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点的补充。一是在高一教学计划别规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专门进行初高中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组织教研组专家借鉴有关学校的资料和成功做法编写一本《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以其作为衔接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找到知识结构的联系。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刚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学习困难。所以,除了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更加地注重过程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排除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干扰。例如,在对一节课文处理时,老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常规思维等习惯,最终达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灵活应用教学环节,设计螺旋式上升知识系统,让学生逐步“摘到越来越大的桃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梯度,增加知识的广度。比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力的概念、加速度和“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其作为预备知识,扫除新课知识障碍,最后才开展“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实验和理论的讨论,循序渐进,有效过渡。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在实际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进行演示实验,适时安排分组实验,甚至是联系生活的小实验,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关于被分解的力(合力)有哪几个作用效果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此问题感到很困难。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设计一些实验,如:(图1)台秤读数的减小显示了斜向上拉力F具有竖直向上的作用效果;用软板可演示铁块由于重力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图2)以及让学生通过(图3)体验重力对支架的作用效果等,强化感性认识,继而顺利地向理性思维过渡。

(5)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高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患得患失,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自信心容易受挫折,一旦学习赶不上,便自暴自弃。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助其消除疑虑,克服心理障碍,重拾学习信心,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学生。

当然,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找原因,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打开高中物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乔际平,邢.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化 成围 对策

高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高一下学年表现提更为明显,针对这一明显现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对策是势在必行的,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分化的成因

(一)学习兴趣的缺失、持久学习动力减少。

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后进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中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俗语说:“空穴来风必有因。”

1、基本定理、概念与公式之间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不看课本,概念与公式之间就联系不起来。2、学生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掌握了哪些知识。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马虎应付,不愿认真复习,单凭考场上的“,临时发挥”。调查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知识掌握不系统、不连贯,认知结构不完整。

相比初中阶段而言,高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

(三)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高一学年下半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

(四)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德育渗透在很多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是班会课、班主任所应尽的职责。在数学教学中,极少渗透德育教育。即使渗透,在技法上亦极为粗糙,通常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根本起不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消弭分化的策略

(一)加强兴趣培养,增强内在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设悬起兴法。创情境,扫障碍。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增强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级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梯级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亦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通过这样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系统,重视思维方式培养。

1、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他们对教师一般性的按部就班,或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根本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2、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根据他们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待运用直觉思维得出结论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维护他们心里那微弱的“光”。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三)渗透德育,增强渲染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肯定要重视德育渗透。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篇5

在她们的数学模型里,只要输入某地的经纬度,再查出台风中心的气压、经纬度、风速,就可以算出36小时内这个地点的风速。

获丘成桐数学奖银奖

去年12月19日,被誉为华人数学界“西屋奖”的第四届“丘成桐中学数学纯数学奖”暨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奖”揭晓。

广州执信中学高二学生万宇欣、胡倩韵组成的团队依靠其研究项目“中国南海台风的风力模型”,勇夺银奖,奖金高达10万元。由于今年应用数学金奖缺席,该奖成为本届应用数学奖的最大奖,刷新了国内南部赛区在该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据了解,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在2008年设立,分为纯数学奖和应用数学奖,是近年蜚声国际的中学生顶尖数学竞赛,注重创新和应用性。“丘成桐应用数学奖,是考察探究未知答案的问题的能力。”评委会成员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吴康说。

“广州是台风高发区,而地方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城市中心区的风力风速,我们就想能否建一套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到某个特定地点,例如某个学校,某个社区,让人们在台风来临前及早防范。”万宇欣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构想,她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研究实验,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创出了一套“中国南海风力模型”。

“执信中学的学生这次获奖,关键是选题选得好。”吴康称,广东是台风高发的重灾区,这样的选题与国家重要的课题挂钩。此外,这个论文核心内容是成立的,研究方法是先进的,有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学生答辩时从容自信,反应很快。

吴康介绍,,研究项目杀入该奖的总决赛并非易事,论文就要过五关:如让国内外专家审查论文是否抄袭;让不同赛区的专家交叉评审;让本赛区专家评出获奖论文;然后让各大高校院长级的教授评出参与全球总决赛的论文,最后再由国际评委一决雌雄。而对于应用数学奖的参评,还需要让香港、国外等专家进行审评,获奖实属不易。

为抗台风而建模型

两个小女生,怎么会想到把数学应用到台风上?

原来,万宇欣家住在广州市气象局里。广东沿海是台风高发地带,她常常听到台风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的消息。前不久,有农民刮台风时为了抢救庄稼被雷击倒,更是触动了她的心。从那时起,万宇欣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有什么研究可以应对台风带来的伤害?

由于父亲是广州市气象科研专家,万宇欣从小对气象知识就很熟悉。细心的她发现,现在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到某个城市的风力,但是却不能精确到某个具体的地方。如果能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预测到具体某个位置的强台风的风力。那就可以避免损失了。万宇欣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指导老师刘诗顺。

很快,学校敲定她和另外一个同学胡倩韵组成团队研究这个项目,还鼓动她们参加丘成桐的应用数学奖。“我们没预想到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只是想着能把模型设计出来。”

万宇欣和胡倩韵搜集了历年台风时各地的历史数据,试图把台风的运动方式、轨迹、速度的规律,总结在一条方程式中。经过反复尝试,她们终于成功建立起一条方程式,输入某地的经纬度,再登录中国天气台风网查出台风中心的气压、经纬度、风速,就可以算出36小时内这个地点的风速。经过测算,这一数学模型对于风速在50米/秒以上的强台风有效,平均误差为2.7米/秒。

打破沙锅问到底

据同班同学反映,万宇欣和胡倩韵两个都是非常爱思考、善于提问的学生。“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们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很多问题,因为她们钻研得很深,跑去问老师的时候,有很多次把老师问得难倒了。”班上熟悉她们的同学说。

其实,对于“中国南海台风的风力模型”项目,万宇欣和胡倩韵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就已经着手研究了。每天下午一放学,她们赶紧利用时间做完作业,晚自习便到学校的实验室,分析数据、设计模型等,几乎每天晚上都是10点多才能回家。“我们最讨厌死记硬背,喜欢‘活’的学法,喜欢想着怎么把知识应用起来。”胡倩韵表示,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活用,在于不断实践,因此她从小就喜欢把家里的电器拆下来研究。“有的同学可以通宵达旦地学习,但是我不行,我觉得该玩就玩,不要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胡倩韵说。

万宇欣坦言,自己文科很差劲,背书能力差,相反数学很好,所以从小就立志读理科.上4小时数学课,觉得很快过,要是上4小时英语课就觉得很痛苦。

指导老师刘诗顺告诉记者,其实她们谦虚了,她们的文科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差。参加这个比赛现场陈述和答辩都是全英文的,她们现场对答如流,从容自信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赞许,她们并不只是懂数学的偏才。

值得一提的是,丘奖获奖学生的升学都令人羡慕。此前的13名学生都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等名校录取,更有一批获奖同学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深造。

万宇欣和胡倩韵都表示,目前计划把这一数学模型制成软件,放在网站上供人免费下载使用,以达到自己当初选择这一课题的初衷——帮助更多人们对抗台风灾害。

篇6

苑子文和苑子豪1993年8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因为是哥哥,苑子文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当榜样,如果兄弟俩都看上的宝贝,他会毫不犹豫地送给弟弟。他俩都是散养长大的,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属于淘气那一类的孩子。

因为淘气,苑子文曾把女同学的辫子系在椅子上,气得女同学嚎啕大哭。苑子豪的成绩曾排过倒数,他上课迟到,爱说话和睡觉。小时候因为成绩差被退回学前班,四年级时还因为期末考试成绩排在班里30多名不敢回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俩后来越学越好。从小,父母很少管教他们,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而是培养健康他们向上的做人心态,而且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希望他们更快乐、更健康,注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打篮球、学游泳、外出旅游都让他们去尝试。

高中时,兄弟俩就读于天津杨村第一中学。高中阶段,正是身体成长期,苑子文和苑子豪长得身材高大、壮实。苑子文身高一米七七,苑子豪一米七五,与弟弟比,苑子文也稍显沉稳,有股天生的大哥风范,而弟弟苑子豪性格较之更活泼开朗。最开始进杨村一中的时候,两兄弟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苑子豪的成绩在全校排名也就是140名,“那时候不懂事,经常受人嘲笑,后来当科代表,又从科代表到班委,再到班长,从小队长做到中队长,我的成绩一点一点提高,直到班级前十,前五,前三,第一名。”

苑子文说,高一下半年,我进了实验班,我们班几乎没有人下课挪动地方,课间都在学习。我开始很卖命地学习,去学校上早读,早读过后就是课间时间,课间困了就去办公室问试题。课间做操时拿着单词到操场上,哪怕有半点时间,也要看上两眼,学习一会儿。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后,继续学习,学习后睡觉。晚上放学回家,那是全天最放松的时候。当你真正努力并为之奋斗过后,你一定会为当初的你而骄傲。苑子文说,上高中不要死读书,要考虑怎样搞好学习,其他爱好可以培养,寓教于乐很重要。

高中阶段,兄弟俩比着学习,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且善于总结。苑子豪上高中之前都是哥哥学习成绩好,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很快赶超了哥哥,他就指导哥哥学习。到了高三下半年,哥哥的成绩上来了,超过了弟弟,哥哥再指导弟弟学习。从高三上半年开始,苑子文和苑子豪就一直是杨村一中文科班的前两名。兄弟俩也因为成绩好被分到文科实验班。自从进了文科班,上北京大学就成了他们兄弟的梦想,他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自主学习,为梦奋斗

苑子豪说,我们所在的高中是一所郊区县一中,门口就是菜市场,叫卖声不断。周边的饭店很少,大家去小胡同里买一些零食吃。一间宿舍住8个人,天气热,室内更热,宿舍有些阴暗潮湿。他没想过会到这样艰苦条件的高中读书,于是,勤奋学习,改变生活状况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进了文科实验班,苑子文和苑子豪便在心里有了去北大的梦想。从高二开始,苑子豪实力爆发,连续8次排名年级第一。苑子文则陷入了状态低迷期。高二暑假,苑子豪被老师选中,参加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平时,苑子文一直好强,希望事事都能给弟弟做榜样。听说唯一的名额给了弟弟,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苑子文看到弟弟留下的一封信:“此刻,我即将载着你我年轻而统一的梦想踏入燕园,走进北大,而你,或许失落,可这就是现实,就是你要面对的问题,我以8次考试总排名第一的资格,获得唯一的推荐机会,而你却什么都没有,只是如今,我已成为你眼前的风景……请你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我在燕园,你在校园,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平心静气、自信乐观、不屈不挠,找回丢失的你自己吧!”

这封信对哥哥的刺激非常大,他把这封信放在了桌子上,督促自己努力学习。

苑子豪指出了苑子文目前学习上的几点问题,希望哥哥把这段时间当做反超的时机。苑子文犹如醍醐灌顶,自此之后的考试,一直在年级前三名,再未失手。

苑子文说,越到高考,复习书也越来越多,一张数学的成套题,熟练到几十分钟就能做完。英语读完题,就能凭感觉选出正确答案。在家里时,厕所的墙壁上都贴满了纸条,刷牙洗脸的时候就一张一张地背,背下来了就让妈妈换成新的纸条。其实没有人要求自己拼命学习,但是我想,我想在这三年里有所改变,到将来再提及高考的时候,感觉不后悔。

对于学习方法,兄弟俩认为恰当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每次做题时要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速度、质量等都要找高考时的感觉。谁在效率上做文章,谁就能取得好成绩。所有科目的学习,一定都要先看课本,先看知识,再做题,然后总结。考试技巧也很重要,一定要仔细认真,多答,巧答。除了学习方法,坚定信念特别重要,愿意坚持,从不放弃,是学习的根本。

自从上高中之后,他们俩就不再用父母去提醒,他们都很自觉地以学业为重。当学习成绩接近目标时,他们表态报考北大,父母还记得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们哥俩很轻松的样子。

乐学善学,勇对未来

兄弟俩写文章也非常出众,一个是文学社社长,一个是副社长,苑子文在校担任芳菲文学社社长一职,主编校刊《心雨》,协助编辑校报,组织社员写稿投稿。兄弟俩一起管理文学社所有事情。他俩还要写稿投稿,苑子文擅长散文,苑子豪则喜欢写悲剧小说。

高考结束之后,一家著名品牌企业找到哥俩,要拍一则广告,苑子文因为身材高大,阳光帅气,富有表现力而被相中。这次拍广告,获得了一万元酬劳。赚到钱后,苑子文把钱一并交给母亲保管。这之后,兄弟俩还在学校卖过书。由于在学校成绩比较突出,他俩的书籍在学校很受欢迎。

2012年8月,苑子文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苑子豪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兄弟俩成为天津近年来第一对同时考入北大的双胞胎学子。

在大学生活里,苑子文成为系开学典礼、社会好声音K歌大赛以及三院联谊舞会主持人,还成为北京大学电视台的一名男主播。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用这种新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迎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多年来教学中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发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已对探究学习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其它研究方法。采用按常态编班,不随意增减课时,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广东仲元中学1999级高二(4)班为实验班,高二(3)班为对比班。

四、实验过程

1、假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进步。

2、变量

自变量:探究学习

因变量: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选择的两个班学生来源均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相同;测试标准相同;排除家庭辅导、个别辅导等。

3、实验过程

(1)确定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把课堂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五个基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第一主体,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为第二主体 ,以探索数学问题、欣赏理解数学为中心,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不同。

第一环节:引入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情境最终必然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环节:实验探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或动手实验(动笔检验或用计算机实验)去研究探索。这一阶段应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

第三环节:发现结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假设与猜想。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勇于质疑。

第四环节:论证结果。用数学推理方法,证明发现的结论。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僅性。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途径;掌握分析的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2)应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我们用课题“轨迹的探求”说明实验过程。(细节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第一环节)

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第二环节,学生开始试验)

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第三环节)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四环节)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第五环节)

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点评: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六、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对比实验,两年来,完成了本课题的理论构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四次数据测试和分析。

表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80分)

班级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58 53 57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62 53 60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68 53 62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70 53 63

说明:1、分班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为因素,师资调配也是相同的。

2、为实验数据的可比性,N值是取实验开始时两班中人数较少的数,人数多的班级去掉排名在后的数(以后数据均不含这些学生)。

表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160分)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120 53 118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123 53 121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143 53 124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154 53 126

表3、考试成绩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高分段人数 N X 高分段人数

高一下期期末 53 78 4 53 77 5

高二上期期未 53 75 3 53 79 3

高二下期期末 53 80 6 53 73 4

高三上期期未 53 115 6 53 108 3

高三高考成绩 53 603 8 53 596 5

说明:高一至高二下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00分,高分段分数为90分以上;高三上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50分,高分段分数为130分以上;高考为标准分,高分段分数为700分以上。

表4:表3中数据的方差分析及F检验

变 异 来 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 间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 171.88 1 172.8 6.73 显著

组 内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内) 204.61 7 24.82

总 变 异 377.49 8

表5:被试班起点水平成绩比较表(高一期末成绩)

统计量班级 N X δ 各档次人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班 53 78 13 4 7 15 18 9

对比班 53 77 14 5 7 14 19 8

T=0.42<1.96, 无显著差异

表6:被试班实验结束成绩比较表(高考成绩)

统计量 班级 N X δ 各挡次人数

800-900 750-799 700-749 600-699 550-599

实验班 53 603 13.4 1 0 7 13 22

对比班 53 596 14.5 1 4 12 23

T=1.97>1.96,效果显著

表7: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表:

统计量 优秀面 优良面 合格面 困难面 最高分 最低分 极差

80-100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前 25.5% 26.3% 33.7% 14.5% 95 42 47

实验后 43.6% 33.7% 14.5% 9% 813 450 32

从上列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实验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也无显著差异,但一年后,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开放性问题中独创性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显示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班原水平甚至第二次水平与对比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第三次测试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实验因子的持续效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其它科的影响

从成绩表格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实验后的第一次考试,试验班还落后于对比班,这应当是实验班的学生不适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所至。但一年后两个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整体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从高考高分段人数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能力不高的学生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大面积优生出现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又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各科的平衡发展。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各科的高分人数显然优于其它班。此项实验的结果完全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探究的教学和学习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效果。转贴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了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假说。

七、讨论

1、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2)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探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是一致的。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例外的学生,其原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二者的总体一致性。本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看法。

篇8

新课标改革后,均值不等式部分有较大精简,但是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题型一直是高考数学中常见题型,我们经常提到的是“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题的过程中,有题目需要凑,有题目需要构造,还有题目需要用函数性质,本文从基本概念到典型问题给予探究。

一、公式的意义

1.对于任意实数a,b,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证明:a2+b2-2ab=(a-b)2,当a≠b时,(a-b)2>0;当a=b时,(a-b)2=0,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2.如果a,b,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有等号成立。此结论又称均值不等式或基本不等式。

证明:a+b-2■=(■)2+(■)2=(■-■)2≥0,即a+b≥2■,所以■≥■。

说明:1)我们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因而,此定理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a2+b2≥2ab和■≥■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的含义是等价。

二、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对于任意正实数a,b,以AB=a+b的线段为直径做圆,在直线AB上取点C,使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直线AB的弦DD′,连接AD、DB、如图已知RtACD-RtDCB,那么DC2=AC+BC,即CD=■。这个圆的半径为■,显然■≥■,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

三、均值不等式推导极值定理

(1)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xy取得最大值是■;

证明x,y都是正数,■≥■,有x+y=s,xy≤(■)2=,当且仅当x=y时,xy取得最大值是■;

(2)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x+y取得最小值是2■;

证明x,y都是正数,■≥■,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又xy=p,x+y≥2■。

注意: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应注意:

①注意均值不等式的前提条件:函数式中的各项必须都是正数,在异号时不能运用均值不等式,在同负时可以先进行转化,再运用均值不等式; ②求积xy最大值时,应看和x+y是否是定值;求和x+y最小值时,看xy是否为定值;③通过加减的方法配凑成使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的形式;④注意“1”的代换;⑤等号是否成立: 只有具备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才能使函数式取到最大或最小值,否则不能由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只能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

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前提有口诀:一正二定三相等。

四、对勾函数与均值不等式

函数y=ax+■(a>0,b>0)在(-∞,-■)或(■,+∞)上单调递增;在(-■,0)或(0,■)上是单调递减

五、典型例题

(1)基本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简单应用是常见题目,要注意“正、定、等”的具体概念和使用。

【例1】若x>0,则2+3x+■的最小值是____。

答案:2+4■

(变式1)求函数y=■(x>0)的最大值,以及此时x的值。

答案:当x=2■时,y=1-2■

点评:第一题是一道基础题目,均值不等式最基本应用就是针对两个分子分母乘积为定值的代数式进行运算的。变式1涉及到了系数为负数的时候变化。

(2)项数变形

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时,有时往往需要对项数加以变形处理,使之满足均值不等式的要求,为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创造条件。

【例2】求函数y=3x2+■的最小值。

解析:

y=3(2+x2)+■-6≥2■=8■-6[3(2+x2)=■取等号]

所以当x=±■,ymin=8■-6

点评:目标求和的最值,尽可能凑定积,使得含变量的因子的次数和为零,同时取到等号,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之所在。

练习1: 已知x>■,求函数f(x)=2x+1+■的最大值。

分析:题目中,又(2x+1)・■不是定值,所以要对常数加以增减、拆、凑等处理。

解析:

f(x)=2x+1+■=2x-5+■+6

≥2■+6=8,

当且仅当2x-5=■时,即x=3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x=3时,函数f(x)的最大值为8。

练习2:设x>-1,求函数y=■的最小值。

解析:

y=■=x+1+■+5

≥2■+5=9(x+1=■取等)

所以仅当x=1时,ymin=9。

点评:先尽可能的让分子变量项和分母相同进而凑出乘积定值的两部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换元法。

(3)取不到等号(均值不等式失效情形的处理)

对策:在求解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凑出了‘常数’却取不到‘等号’”的现象,建议用对勾函数图象或者单调性的办法。

【例3】已知x≥3,求y=x+■的最小值。

答案:显然,函数在当x≥3时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在时x=3,y=■即为最小值。

练习:(2013年北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求函数y=■(x∈R)的最小值。

解析:由y=■=■+■,令t=■≥3,则易证y=f(t)=t+■(t≥3)为增函数ymin=f(3)=3+■=■。所以当■=3,即x=0时,ymin=■。

(4)“1”的使用

【例4】已知x,y均为正数,x+y=2,求■+■的最小值。

答案:由于x+y=2,所以■=1,■+■=(■+■)・(■)

展开获得:2+■(■+■)≥2+■・2■=2+2■

当且仅当x=■-1,y=3-■时取到等号。

点评:这道题属于固定题型,“1”的构造方法常见于本题。

(5)配凑法

均值不等式给了两个形式,而如何使用,经常需要构造,根据题目已知或者所求进行变形,属于比较困难的题目。

【例5】(2010年北京丰台1模)设a>0,b>0,a+b+ab=24,则( )

A. a+b有最大值8 B. a+b有最小值8

C. ab有最大值8 D. ab有最小值8

答案:显然a+b+ab≤a+b+■,即:24≤a+b+■

篇9

今年我担任高一级(1)班的班主任,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能够说,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忐忑不安高一班主任期末总结,因为我深知高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关键的学年,一起来看看2020年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1

在教育界有一个很著名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讲只要全心全意付出了真爱,就连石头都能感化。作为一名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发自内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一向是我工作的指导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之下,我分阶段分步骤开展了班主任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打好班级管理基础。

1、随时与学生谈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经过谈心能随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大体情景。如他们的思想、家庭、学习情景等,随时解决,比如有些同学因家庭贫困,看到其他同学穿名牌,比阔气,就抬不起头来;有的同学因了解到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就认为世风每况愈下,世上没几个好人。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经过个别谈心进行开导,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进取的思考,力求使他们的心理由脆弱变坚强,由偏激变全面。从而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师生彼此信任和理解,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重塑自我。

随时引导学生:过去怎样样并不重要,教师关注的是你此刻和将来的表现!随时鼓励学生踏踏实实,为自我完美的明天而努力,而拼搏!

3、帮忙学生明确努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开始起跑的时候就能目标明确,斗志昂扬,以后的道路必须越走越宽,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所以,学生在升入高二以后应指导学生确立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二、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是班级其他成员的模范。所以,选拔一批有工作本事,愿为班级服务的班干部队伍,既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班级舆论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构成,又有利于教育者的教育要求转化为班级内部的需要;还有利于构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为班级独立的开展工作供给条

1、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竟聘班干部

选拔班干部的方法较多,我采用竞选的方式来选举,并且规定新班委有一个月的试用期。这样学生对自我竞选来的职务较感兴趣,自然会很珍惜,也就会努力去干

2、扶、放结合,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产生以后,他们独立的工作态度和大胆负责的工作精神对于推动班级的发展,提高班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本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事实上,我们也会看到,在班干部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甚至会影响班级的发展。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并且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

(1)、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培养班干部良好的服务意识。

定期召开班委会,督促班委工作并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明白: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干部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学生之上;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一般同学做到的,自我首先应当做到;当学生干部不是费力不讨好,而是锻炼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必须树立服务班级、服务学生和爱岗奉献的意识方可做好管理工作。

(2)、身先士卒,给班干部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干部是学生的榜样,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班主任应当给他们树立一个更好、更高的榜样。所以,凡是要求班干部做到的事情,我都自我先做

(3)、扶、放结合,培养班干部工作。

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既注意引导帮忙他们做好班级工作,又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放开手脚让他们自我组织班级活动,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人。

三、激励为主,严中有爱。

以学生为主体,唤起他们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对于违纪的学生,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他

1、实施鼓励,树立正气。

作为学美术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他们来讲缺乏的不是批评和冷漠,而是温暖和鼓励。所以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每一点提高,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到自我的价值所在,感到教师的信任。有时哪怕是夹在作业本中的一张小纸条也会将师生的距离拉近,会使学生奋起直追。

2、严肃纪律,约束有度。

从生理角度来看,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自觉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还远远不够成熟和完善,所以他们常常管不住自我;从环境因素来看,以前在中学时养成的坏习惯常使他们出现违纪现象。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情景,对学生管理我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但完全由学生自行管理,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监督的作用,积分实行一天一小结,一周一中结,一月一大结。如当天扣分者晚自习替别人做值日,这样既让学生意识到了错误,又使他们能够理解批评。总之我认为对犯错误的同学处理要适度,要及时,并且要以教育为主,用心感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四、开展丰富活动,活跃班级气氛。

作为新时期高中生,我们应当将他们培养成“知识+本事”的复合型人才。而本事从哪里来?除了学习,更多的是从活动中培养。所以,我十分注重班级开展各项特色活动。

经过参加各种特色活动,学生的自我得以展示,特长得以发挥,本事得到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加强;重要的是,经过活动,学生不再有剩余的时间去挥霍浪费,减少了违纪现象,构成了礼貌向上的班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深入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管理工作贡献自我的力量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2

对学生来说,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高一是关键。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进一步构成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转化后进学生,帮其重新自信的良机。高一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高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和学习,就如何做好高一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起始年级的学生对学校,教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他们第一个想明白就是自我的班主任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并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我认为这时是感情投资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起始年级一般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军训,第一天见面,我不是急于宣布我的规章制度,而是以一个"缘"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我跟学生说:“作为教师的我很庆幸能有缘认识大家,作为同学有缘相聚在奉高,相聚这个班,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这段缘分,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相处的日子里必须会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我们不仅仅会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让你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我们的教师是位可亲的教师。

二、注重班委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本事较强的班干部队伍

一般的教师在刚接一个班时选拔班干部都是教师指定,而我在接新班后,首先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从中发现,挖掘有头脑,有本事,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学生,然后,让他们自我选择班干部的职位进行竞选,最终,经过民主评议,推选出班委成员。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工作热情,职责心强。班委会成立之后,尽快使他们熟悉自我的岗位,明确自我的职责。每个月,我要求每位干部在班里总结自我的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下月的工作制订出计划。最终,班主任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侧重表扬,突出教育,重点是给予指导。这样,班干部的工作本事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职责心。

三、抓好制度建设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做好"感情投资",选好

班干部的基础上,班团体已基本构成,此刻该是规范学生言行的最佳时机。新高一班级,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学校,各个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的松严也不一样,这时你就必须有你新的规章制度出台来统一规范其学习,生活习惯,而这规矩的建立,必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景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科任教师的意见,然后委任班干部针对自我所管的方面制订一些措施出来。然后逐条让全班同学讨论,教师补充成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才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我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正"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学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必须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必须要做到。教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来自不一样学校的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有许多不一样,要想

你所教的班级尽快构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时就必须进行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我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教他们先成人,再成才,如果连起码的人都成不了,那还能成什么才呢所以从高一进校就得严格要求,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经常为这些小事让学生反复练习。做到规范为止,然后构成习惯,作业必须按时,独立完成,当

天的事必须当天处理完,反复强调,训练以至构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五、多树榜样,少批评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想在新教师,新同

学面前很好地表现一下自我,这时他们的表现欲强烈。班主任就要抓

住这一特点,多表扬,少批评,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个月就设立"班级之星"的评比活动,以后每月进行一次,同学们的热情高,效果很好,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全班构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现象,这样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构成。

六、班主任要做到“三勤”

新接一个班,班主任教师要做到"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

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到学生的家里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景,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景,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万事开头难,一个班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是说

你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已成功了一半。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3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即将告一段落。本学期以来,自我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_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

一、思想方面

本学期以来,自我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相关的教育教学法规。进取响应学校号召,主动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和每周的微机培训活动,并做好学习笔记。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组内的团体备课活动,自觉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和家长,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自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团体备课活动和微机培训,认真做好业务学习笔记。主动听课达29节,及时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好教学后记。

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抓好教学常规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景,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认真上好每节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认真开展阅读、10分钟百题口算训练和背诵优秀古诗文活动。在学校进行的各项检测中,班级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班级管理

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自我坚持每一天早到校,组织学生搞好班级的卫生,美化育人环境。班级的分担区面积大,难于清理,就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打扫。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了语言,提高了朗读本事。经过升旗仪式、晨会、班队会、板报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搞好学生的个人卫生检查,认真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疫情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学生进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订报刊、远足、为地震灾区捐款、“七巧板”比赛等,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进取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严格抓好控流工作,重视单无亲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家访,同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在各项活动的评比中,班级连续多次被评为“礼貌班”。在学校组织的春季运动会中,班级被评为“精神礼貌班”。在全市“七巧板”科技大赛中,学生获优秀奖。

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本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4

高一第二学期立刻就要结束了,下头对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这学期学生情景与第一学期相比有了很大不一样。第一学期学生处在习惯养成阶段,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强烈的团体观念。这学期文理分科后,工作重点转变成了促进新老同学的健康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班级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所以在这学期开始的时候,提出了新二班的建设宗旨: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二班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向着“卓越二班、特色二班、和谐二班、辉煌二班”的目标不断奋斗!

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班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习上,本学期各次月考成绩继续坚持平行班第一名。

常规成绩坚持了较高水平。各月常规成绩连续位居年级前列,全校前十名。

在一些活动和评比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获了“高一年级歌咏比赛第一名”(郑博严同学被评为“最佳指挥”)、“三操联评优秀班级”、“卫生区卫生评比优秀班级”(柴菊同学被评为“优秀卫生委员”)、“高效自习课评比优秀班级”等。这些荣誉的获得,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主题班会。例如:《新二班,新期望!》提出了班级的建设宗旨;《我要的是葫芦》阐明了学习与常规的关系,强调了良好的常规成绩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学习雷锋精神》相应党的号召,掀起助人为乐的;(班主任工作总结banzhuren)《和谐师生》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和谐师生关系;《食品安全》介绍生活常识,倡导健康饮食;《唱支歌儿给母亲》祝愿母亲节日欢乐;《期末考试动员大会》明确目标,冲刺期末;《守时、条理》强调守时和条理的重要性;《端午节班会》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放松心态,备战期末》缓解学习压力,积蓄能量,冲刺期末……

另外,本学期我班学生还参加了高一实验部篮球联赛,在活动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进行了两万米徒步旅行,在过程中磨练了每个人的意志力。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本学期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与学生交流不够。由于思想上有些懈怠,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忽视了个别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做学生工作时不够耐心,影响到一些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

第二,经验不足,有些事情上缺乏预见性,走了一些弯路。

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取改善,争取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最终,感激在本学期给与我指导和帮忙的各位领导教师,感激给与我支持和理解的各位家长,感激我的学生,感激我的家人,多谢!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5

今年我担任高一级(1)班的班主任,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能够说,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忐忑不安高一班主任期末总结,因为我深知高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关键的学年,这关系到他们的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幸运的是,在学校领导、班科任教师的帮忙和支持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本事,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班级建设、巩固和发展,影响着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趋向。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高一下期班主任总结方法。

下头是我对本年度上学期的工作的总结。

一、正面宣传、教育,构成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的良好班风。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我成才的动力。我把学习问题常挂在嘴边,常常提醒他们。当然,我还更以自身行动、学识去感化他们。针对有些学生对刚升上高一的那种无所谓的心理或懒散的态度,我常常对他们说高一班主任总结“人们说的没错,要成才并非都得挤这‘独木桥’。可是,既然我们已选择了这一条路,我们在这最终关头更应当尽力而为,不要把遗憾留给以后。”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我也坚持天天抓,时时抓,说到做到。学生们在这一年中都能团结友爱、勤奋学习。

二、培养班干部组织,让学生“自治”。

要管好一个班级,许多工作还得高一班主任总结doc靠学生来干,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所以,挑选和培养班干部显得十分重要。班里的很多工作,我只是给予适时的指导,其它的都由班委、团委来完成,比如劳高一班主任年终总结动委员负责学校大扫除、副班长兼考勤员负责“非典”期间协助教师点名、团书记负责有关团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安排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自我管理的本事。这一年的工作证明一个得力的班干部组织不仅仅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并且对一个良好班团体的构成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利用各种机会,及时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交流、沟通,工作总结《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

除了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之外,我也常与个别学生进行应对面的谈话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谈话的对象是全体的学生。经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资料包括多方面: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思想压力问题等等。同时,经过家访或打电话询问高一班主任工作小结、交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开学初,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午时没到校上课,便与家长联系,得知该生以上学为借口出去了,并不在家,后经家长配合了解到该生旷课去网吧上网。经教育该生认识了错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经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刚萌芽的时候。另外,还和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整体情景,反映学生的问题。同时把教师的一些要求传达给学生,使师生更好的配合,提高学习成绩。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高一班主任工作案例身业务本事及综合知识水平。

“学高为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渴望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一名当代班主任,不仅仅要教育指导学生,还要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改变观念。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面广,所以,必要时我们也不妨向学生学习,班主任工作总结师生共同提高。我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单凭爱心是不够的。我仅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业务本事和综合知识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而言之,我这一年做的是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又关系着每个学生家庭的期望,事关整个民族未来的素质素养,所以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做得好坏,影响深远,职责重大。我期望自我能够不断努力,做好一名班主任。

最终,将我半学期来取得的一点成绩小结如下:

1、本学期共4个月获得“先进班”的称号,同时年终评为校先进班。

2、多次获得礼貌宿舍、墙报评比第一、花卉卫生评比第一、班容班貌评比第一。

3、军训会操第三名,女子篮球赛第三名,运动会总成绩全级第一,创意设计大赛总成绩第二,英语技能竞赛总分第一,元旦演讲比赛第三,重阳敬老捐款活动第二名。

4、校级卫生监督员、校内骑车监督员受到学校的好评。

篇10

〔关键词〕高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科渗透;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8-0014-05

一、问题提出

高中阶段是个体思维水平发展的高峰期,培养并提升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更多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探讨集中在儿童群体以及不同群体间思维水平的比较研究上,针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几乎空白。这和整个高中教育以应试为导向密切相关。此外,实证数据显示,高中生群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整体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1-3]。因此,从实验的角度对学科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索成为现实的可能出路。

关于创造性思维,刘春雷、王敏和张庆林[4]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强调具体的思维形态,狭义上则强调具有新颖、独特意义的任何思维。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从狭义层面来研究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验落脚点主要侧重于评价个体进行创造性相关的潜在能力及个性品质。

在具体的发生机制和内容界定方面,吉尔福特[5]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它包含发散和转化两个过程。发散性加工能力是为了满足特定需要而产生许多可供选择的信息项目。而转化则指信息项目能够产生多种变化和代替物。发散和转化的结合有利于摆脱思维定势,重组眼前和记忆系统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他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后来,他把这种理论模型应用于教育实践,围绕上述指标研究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程序和评价方法 [6,7]。

本研究正是基于Guilford的理论模型设计学科渗透课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训练,并利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量化评价,最终考察干预训练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组间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高一下学期开学时实施前测,之后经过三个学期的干预训练,结束时实施后测。前后测的测量内容均为被试的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思维水平。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高中一年级学生314名,其中男生193人,女生121人。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三个班级,学业成绩水平相当。考虑到不同学科的训练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文科以语文为实验科目,理科以数学和化学为实验科目。语文训练在文科班实施,数学和化学训练在理科班实施。

(二)干预实验

1.干预手段

各科目的控制组和实验组均为同一个授课教师授课。控制组和实验组按照一致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组则在控制组的基础上每个学期开设八次干预课程,共二十四次。

2.干预的内容及过程

在干预前,各学科教师针对实验科目的内容和特点,形成干预课程的实施方案。课程内容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框架,根据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品质,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在流畅性方面,以“开放型问题”训练被试尝试产生更多可能的观念和设想;在变通性方面,以“变式型问题”训练被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灵活地进行思考;在独特性方面,以“探索型问题”训练被试打破定势思维,产生新奇的观念或思路。所有的训练内容聚焦于问题解决过程不依常规、寻求变导以及从多方面探索答案。例如,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词语联想” “情境想象阅读”以及“多元写作”等方法进行训练;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一题多解”“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训练;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验改进方略”“生活中的化学设计”等开展训练。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围绕“问题情境创设―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反思评价结果”的程序展开。首先,创设能够引起被试认知失调的问题情境;其次,引导被试主动利用相关资源有效解决问题;最后,评价结果并反思解决的途径。形式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以及实践活动、头脑风暴等实现。不同的科目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各有侧重。

(三)测量工具

创造性倾向测验采用林幸台和王木荣[8]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该量表包含50个题目,由被试者自陈观念倾向,可以评价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想象力四项行为特质上的表现以及总体的创造性倾向。

创造力测验采用林幸台和王木荣[8]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问卷”。该问卷由12个未完成图形构成,通过流畅力、独创力、变通性、开放性、精确性和标题六个维度进行评分(由三位专业教师按评分标准独立进行,取其平均值)。其中,前五项属于图形测验,标题属于词语测验。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越高。

三、结果

(一)控制组实验组的创造性倾向的前后测差异

由表1可知,干预后实验组的总创造性倾向显著提高,而控制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子维度上,实验组在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上的得分均显著提高,想象力上提高不显著;控制组在各个维度上前后测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二)控制组实验组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前后测差异

由表2可知,在创造性思维水平总分及各维度上,无论是控制组还是实验组,前后测表现的差异均不显著。

(三)不同学科的干预对创造性倾向影响的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3),干预训练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存在学科差异。在总分、挑战性、好奇性上,数学和化学渗透训练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语文,数学和化学差异不显著;在想象力上,语文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数学和化学,数学和化学差异不显著。

(四)不同学科的干预对创造性思维水平影响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学科训练效果的显著差异只表现在标题上。即语文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数学和化学,数学和化学差异不显著。在总分和其他维度上学科差异不明显。

四、讨论分析

(一)学科渗透创造性训练对创造性倾向影响的有效性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创造性倾向通过学科渗透性训练得到提高。这就表明,学科渗透创造性思维训练可能是有效的。前人的研究结果也认为:创造性倾向为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着心理状态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来对创造力发挥作用[2]。创造性倾向总分的提高意味着渗透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被试内在的创造动机并提升了创造行为的准备度。

Sternberg[9]认为,个体的某些个性、动机特质更有助于创造行为的产生。如,容忍模棱两可的情境;克服困难的意志、成长的愿望、内在欲望、适度的冒险精神等等。但是,在高中阶段,以应试为目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个性品质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多采用固定答案式的问题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限制和束缚了思维发展的可能性。相反,干预过程更容易使被试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可以大胆尝试,主动交流,减轻了心理上的封锁性、保守性和现实性程度。

从干预的内容上看,开放型问题往往条件不足或多余,答案不唯一,要求被试善于去寻找各种可能性;变式型的问题不拘泥于辐合性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变换不同的情境,使被试思维视野更开阔;探索型的问题则能够激发被试的兴趣,使其挑战因循守旧的思维路线。所有这些方面,在被试的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方面分数的提高上都得到了反映。

值得关注的是,实验组在想象力上的得分并没有显著变化。想象力指倾向于“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进行直觉地推测,并能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但是,高中阶段正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想象与逻辑思维作为人类对事物进行操作加工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的活跃必然会影响到另一方[10]。这可能是实验组在想象力的表现上并没有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学科渗透训练对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可能性探索

由实验结果可知,干预训练前后,被试的整体创造性思维水平并没有提高。这可能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属于能力的范畴有关,它表现出更多实质上的思维操作内容。

Torrance通过创造性思维测验(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提出,创造能力、创造技巧与创造动机三者兼备才能产生创造行为[11]。其中,创造能力是与智力、人格密切相关的基本才能;创造技巧是在创造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方法与技能,如创造性解题解力、创造的具体技巧及专业技巧等等;而创造动机则是使创造能力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动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创造思维能力是由多个侧面联系在一起的整体能力。创造能力属于比较稳定的人格、智力因素。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智力、认知风格等相对稳定,而且训练的时间不够长,因此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创造性倾向不是实际的创造力本身,它只起到动机作用。除此之外,影响个体思维水平的可能还有特定领域内容上的方法和技巧。正如有些被试所反映的:他们很努力想更丰富多样地去完善图形,但是对线条完全不敏感,不知如何入手。本研究中采用的测验以图形为主,而训练的内容只是特定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干预,并没有针对图形创造性方面设计相对应的内容,这也可能是导致被试在思维水平的提升上效果不佳的原因。我们猜测,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具有领域特殊性,因此在干预训练中,领域普遍性的内容迁移效果有限。

(三)不同学科渗透创造性训练的效果比较

从实验结果可知,学科间渗透创造性训练的效果存在差异。在创造性倾向总体表现上,数学和化学这两门理科的干预效果优于语文学科,具体表现在挑战性和好奇性这两个子维度上。相比较而言,理科学习内容的客观性远比文科强。这就导致在以应试为导向的学习中,被试在平时的理科学习中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方式去应对,形成固定的解题套路。当干预发生时,理科的内容在更大程度上为被试提供了积极探索、打破定势思维、深入问题本质的可能。例如数学训练中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数学建模以及化学训练中的改进设计方案等。而文科的内容本身主观性较强,因此在挑战性和好奇性方面可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少。但是正是这个原因,主观性强的文科内容受逻辑思维影响较少,最后在想象力维度上,语文的干预效果更明显。

在创造性思维水平方面,语文组在标题上的得分高于数学和化学组。标题上的得分主要是根据文字描述的丰富性和抽象性程度进行衡量。而这一点与训练内容有较大关联,比如词语联想、对比阅读等。另外,这个结果同时支持了创造性思维水平领域特殊性的假设。

五、研究结论

第一,高中学科渗透创造性训练对高中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效果显著。训练后,实验组在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三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显著提高,但在想象力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变化。

第二,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受学科渗透创造性训练影响不明显。实验组在训练后,在总分和各子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提高。

第三,在创造性倾向方面,数学和化学在总分、挑战性和好奇性上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语文,数学和化学之间差异不显著;语文在想象力上的训练效果优于数学和化学,数学和化学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创造性思维方面,语文在标题上的训练效果优于数学和化学,数学和化学之间差异不显著。

六、研究展望

由于学科渗透创造性训练甚少有研究涉及,本实验设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干预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普适性有待验证。其次,实验的群体和科目需要向纵深拓展,在更多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再总结。比如,不同创造性倾向和不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被试训练效果是否一致,其他科目的渗透训练效果又如何等。最后,本研究干预的时间略显仓促,后续研究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干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高中学科渗透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YXYY2011103)。

参考文献

[1]童秀英,沃建中.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22-26.

[2]申继亮,王鑫,师保国.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28-33.

[3]王惠萍,张积家,林乐波,等.中学生创造力态度发展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8,(1):57-63.

[4]刘春雷,王敏,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06-111.

[5]J.P.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Guilford J P.Creativit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50(5).

[7]Guilford J P.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 New York:Mcgraw-Hill,1967.

[8]林幸台,王木荣.威廉斯创造力测验[M].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

[9]Sternberg R J.The Nature of Creativ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0]李小平,张庆林,何洪波.中学生创造性倾向发展的初步测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6):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