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3: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

篇1

山东省的生物新课标教学已经实施了7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高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时初、高中知识却很难顺利衔接。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巩固的问题,还是思维意识和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目前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初三年级不开设生物课,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业水平考试,既作为初中学生合格毕业依据,又是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都开设生物课。各种客观原因使中学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断一年,且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容易造成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适应高中课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否顺利实施,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主要从初、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阐述。

一、知识体系方面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高中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都是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从课程设计来看,初中课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十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高中生物课程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则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3个模块。

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生物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课程多着眼于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和学习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指导。高中生物课程则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初中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③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标准是:①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②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③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④概述DNA分子的复制。⑤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力要求层次都为Ⅱ。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从教材来看,我们现在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主,没有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脱节。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进行分析,高中生物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较初中深奥许多,而且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较大差异。初中生物的学习以记忆为主,所学的是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知识和比较直观的现象,形象思维居多。如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要求①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②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③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④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比较直观、形象、具体。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纵深方向发展,所学的生物现象较复杂、抽象,知识密度加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也大为增加。同样的生命活动调节,高中则注重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的①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③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想象、概括、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比初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转贴于 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不能尽快适应两种学习要求的差异,导致在初中时生物学习优良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吃力甚至“落伍”。还有些学生凭借初中的学习经验,搞临时突击,对平时的学习不重视,过分自信,导致学习不扎实。

教师方面,高中教师往往很少主动地去钻研初中教材,对初中生物学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具体、全面,仅依照高中教材内容及要求来实施生物教学,加之学生又有一年的生物学习空挡,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渡”不自然。

三、评价标准方面

初中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往往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凭借,立足点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初中要求的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评价在升学中发挥的作用,而很少顾及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铺垫和信心。高中生物教学则不仅要面临高中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更注重的是应对高考。高考是一种以基础知识考查加以难度和区分度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选择。带有初中升高中考试性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的过关达标性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在考试性质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差异。

四、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

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生物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有所帮助。

在知识体系方面,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高中教师应适当把握较为全面的初中课程的基本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生物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对知识点以及要求的差异,对初中知识点中与高中基础知识点有衔接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甚至从头来过,为学生能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例如高中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回顾,初中主要是“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高中阶段则是“在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既是基本内容的再现巩固,又是利用原有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1世纪,生物学日益受到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生物学人才。高中生物在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校生物学科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为此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尤其重要。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一、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高中生物比较难学,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对学好高中生物很重要。

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不能简单地在高中课堂上将初中的相关知识复习一遍。在教学实践中,在每个模块教学前要对初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在高中还要加深和拓宽。将衔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后,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区分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不同处理。

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挂图、插图、列表比较等直观手段唤起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促进知识的再现和巩固。例如,在学习“受精作用”时,教师可以出示初中教材中植物受精的过程示意图、生男生女图解,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样,将初高中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教学

效率。

对于高中阶段要求较高的重难点知识,则要重点复习,甚至重新教授相关内容。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了解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和基因的显隐性。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通过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体验假说演绎法,引起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实物投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形象生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渗透作用原理”“生长素的发现”“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细胞工程”等,由于这些内容具有抽象、过程连续的特点,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教材中的固定图像和分段介绍转化为屏幕上活动的连续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直观教具

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一些直观教具,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直观教具有DNA分子结构挂图、DNA分子结构模型。教师如何合理使用呢?如果只用DNA分子结构挂图教学,那么学生观察到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难以构建DNA分子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如果只用DNA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那么学生观察到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对识别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造成困难。因此把DNA分子结构挂图和DNA分子结构模型都用作教学资源,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妙运用记忆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能够在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出恰当的记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记忆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谐音记忆法

所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但字义不同。这样,可以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利用谐音编成“胡”(指胡萝卜素)“爷”(指叶黄素)“爱”(指叶绿素a)“币”(指叶绿素b)这一句滑稽有趣的话来记忆。

2.歌诀记忆法

歌诀有节奏、有韵律,朗朗上口,便于诵记。因此,我们可以将有关内容编成歌诀。例如,有人把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编成如下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3.概括记忆法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需要识记的内容进行概括,把较多的识记内容概括成几个重点字或词进行记忆。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较为繁杂,可分别概括为四句话:膜仁消失现两体(指前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指中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指后期),两现两消重开始(指末期)。

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做法还有很多。教师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国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生物;学习困难

一位中学教师说:“过去的高考试题比较古板,农村孩子只要肯吃苦,多花时间搞搞题海战术,还是有机会考赢城里的孩子的。但现在高考方案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知识点的命题越来越灵活,对考生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宽,所以,现在农村孩子考大学、尤其是考好大学,比以前更难了。”教育的不公平已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农村学生在很多方面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而生物学科就是其中之一。

本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薄弱,初中生物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欠缺,而且不开设实验课,学生无法通过实验验证,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难以深入理解,所以,他们在学习生物上存在许多困难。笔者曾对学校高一新生进行过初中生物学习状况调查,如下:

高一生物是继初中生物后更高一层次的学习。高一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不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素质。

一、高一生物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性不高。与这相比,高中教材在深度、广度上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例如,“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数量计算”“核酸的分子结构”“有丝分裂的特点”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生物课开设时间短、内容多,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赶进度,几乎不开设实验课,具体情况见下表:

初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修部分没有讲,造成知识缺陷;有的教师把教材过度拓展,对生物知识讲得面面俱到,造成课堂欠活跃,这些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加上思想松懈,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预习情况调查如下:

听课时,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难点,理解不透彻。有的知识点印象不够深刻,造成知识理解错误。这样长此以往,则出现竹节现象,导致其生物成绩每况愈下,越来越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有的学生抵御不住不良学习氛围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造成生物成绩下降。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以及怎样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解决生物学习困难的对策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教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内容前,重点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进行一次摸底测验,着重考查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及其应用。

2.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教材设有“科学家访谈”“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科学前沿”“思考与讨论”“课外小实验”“思维拓展”等栏目,体现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特色。这意味着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让教师牵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会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把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生物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生物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生物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生物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而观之,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地利用它们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根据生物课堂教学的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工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等等。

综上所述,克服高一学生学习生物困难的策略是:教师要不断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并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加强师德修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衔接,更要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生物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赵卫胜.农村课堂教学诊断[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 初中生物复习 “撒网捕鱼”复习方法 三个阶段 具体应用

眼看会考在即,如何复习使学生在会考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而不至于影响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机会和掌握考纲中规定应该会的内容。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是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如何使学生掌握四本书,并在需要时随时提取并应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尝试,得出了一种“撒网捕鱼”的复习方法。现介绍如下。

这里所谓“网”是指内容联系和课本的编排体系,“鱼”指会考知识点重点。“撒网捕鱼”就是在全面复习课本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复习,使学生会和懂。

1.具体“撒网捕鱼”复习方法中分为三个阶段

1.1.第一阶段要“撒网捕小鱼”。由于生物知识学生都学过,学生脑中生物知识多,但是散乱排布,无规律,需要时不知从哪里提取,这就要老师首先弄清楚书本的编排体系。例如,七年级上册以个体的组成层次系统编排,从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讲起,再讲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在讲述中以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为背景,讲解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分章节讲述生物的系统。八年级下册讲述生物的应用分类起源,以及与环境关系的编排。然后对照会考纲要弄清楚各章节会考的知识点,再次备课,通过备课将课本编排体系融会其中。这样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已有知识间的联系并形成网络,更便于学生记住其中会考知识点和内容,在需要时随时提取,达到撒网捕小鱼的目的。可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别和要掌握的内容多,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记住,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

1.2第二阶段要“散网捕大鱼”。书中知识点多,如何抓重点?于是我针对其中一些是每年必考的,学生出错率高的,进行总结并记载,为再备课做准备。老师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后,要找出学生不会的原因,考虑采用新的方法,重点强化,帮助学生对这些考点再找联系和应用,并按知识系统性进行归纳、综合,帮助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应会的知识,拿住会考试卷中的基本分,可是这仅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离重点高中录取还有差距,如何缩短差距,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第三阶段的复习。

1.3第三阶段要“散网补漏网鱼”。由于学生的差异和勤奋程度不同,大多数学生不能记住每一个知识点,这就要老师收集平时学生考试中常错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再备课。而这次备课是从图形、实验和生活经验角度分析,从本质上作多方面的讲解比较和实践,使学生能从根本上对此加以区分,从而使学生学会。

2.“散网捕鱼”复习方法的具体应用:

生物复习就是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从而提升科学文化、身体和劳动技能等素质。我发现复习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复习知识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掌握知识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学会识图和实验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而以上讲述的“散网捕鱼”正好对应这些特点。

2.1第一阶段的复习对应课本的基础知识,是从渔网的纲领上将学生已学知识进行串联,从单位细胞讲起,说到细胞基本结构,然后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再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不同器官构成系统。在讲到现代生物技术时,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破除封建迷信。通过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学生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和国家兴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总体水平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2.2第二阶段的学习对应课本上知识。生命在于运动,人类本来就是一种生物,人类要发展必须增强体质,而要增强体质就必须了解身体的组成及正确运动方式。积极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认识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及传染病传播途径,能够针对各种传染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同时还懂得如何对心脏病、性病、癌症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进行有效防治。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还能远离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2.3第三阶段的复习是捕“漏网之鱼”一些学生将来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他们的劳动技能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兴旺。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原理,明确使用良种和引种的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明确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缺点,明确正确使用农药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观察症状明确植物生病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农村“绿色革命”“科学种田”等国策的理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这种“散网捕鱼”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会考大纲所规定的因会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考,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同时放松心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然老师在复习中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初中生物学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科学。高素质人才虽然是时展的需要,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生物学成为同学们和教师眼中的“小学科”,成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只记中考中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对不考的内容视而不见,没有形成对初中生物学的正确认识。初中生物教师也只教给学生对中考有用的知识,而不去思考生物学科的特点,发挥不了本学科的优势,只是照本宣科,不仅使教师本身没有教授的欲望,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

初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了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改革的的思想,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编排时注重与初中地理、化学等学科的衔接,同时渗透了现代生物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与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知,生物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有突出的学科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用的生物学知识,对成功中考也有一定帮助。

一、高度重视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是学生认识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学生的知识与实验、理论与实践并重,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形式多样、数量多,并且实验的操作规范,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重视生物课堂实验,也要重视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课外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如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平时我们可能不会去深入思考在吃馒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而课本中给出了这一探究主题,再加上刚学过的知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学生就会感觉这个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产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欲望,从而加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热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分组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分步实验,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总结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认识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口腔中使食物发生变化的是什么物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二、紧密联系生活

初中生物学注重生活,与生活联系密切,在课本中处处可见生活的影子,教师要学会利用生物学的这一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初中生物学课本的设置中,每章节的开头多采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生物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小材料也多来自于生活,如实验“观察种子结构”中用到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等,实验“膝跳反射”中用到的座椅,实验“蚂蚁的通讯”中用到的蚂蚁、糖和纸片等,这些实验材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比较易得。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物,在玩乐中学会生物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具有形象、生动的描述效果,利用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使课堂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初中生物教材中配有大量精致的彩图,这些彩图配合所学知识,使课本图文并茂,加大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就会使讲解更直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如在进行“花的结构”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认识花的内部结构是这节课的重点。如果教师只是指着课本死板的灌输学生花的内部结构,就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课堂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反之,教师如果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由外至内的逐步展示花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看到一朵花在面前缓缓绽放,随着花的绽放教师讲解其内部结构,就会使花的内部结构变得直观、形象,对这一知识也会轻松掌握。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近几年的中考中可以看出,中考生物试卷中题目的主题大部分是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常识性的问题,学生开始时也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多余的课堂时间中介绍一些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常识性的知识,或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说给学生知道,介绍一些科普读物给学生,组织学生自办科普小知识的黑板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举行专题演讲会,促进学生交流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生物知识,同时可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但现在的中学生课业重,课余的时间都是在做作业中度过,家长也不会同意把学生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课外读物中,这就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的生物读物,在课堂讲解课本知识时把自己平时阅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小知识融入其中,增加课本中知识的容量,由此便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使得“高效课堂”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一致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如何充分落实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关键。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详细的阐述与归纳,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同仁更好地展开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一、充分备课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环节所花费的心血与最终的教学质量成正比关系,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凝聚着教师备课时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充分备课、认真备课是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首要前提。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并不能贸然就开始一节新课知识的讲解,而必须足够重视提前备课这一环节。

1.挖掘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相较于初中生物,高中生物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因此,高一生物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模式、思考方式等由初中逐渐过渡、转移到高中生物学习上来。

2.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教师提前的备课方案中必须明确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指导,逐渐将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这样的话,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个人在讲解教材上的重点与难点时,就会经常用到列表比较、坐标图像、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法,并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有侧重点聆听教师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如此一来,也才能为提高听课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

1.编写预习学案

学生预习工作如此重要,教师除了要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正确的认识之外,更要创造性地为学生编写课前预习方案,并以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过程,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标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这份导学案为预习依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自身的预习效果以及质量。

2.课前抽查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积极预习,部分高一学生在生物预习活动中存在着较强的懈怠心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除了要为学生编写具体的预习方案之外,更要认真落实课前抽查活动,以一两道简答题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意提问。如此,才能一方面有效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尽力避免学生敷衍了事、消极应付预习工作的不良态度。

三、趣味性导入

一节生物课是否能取得巨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导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以充满创造性与趣味性的方式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环节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真正融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与总结,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实施导入环节,不但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带给他们更多的熟悉感与亲切感,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可谓有着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我从“谈虎色变”的H7N9感染为例,顺利过渡到免疫调节这部分生物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趣味导入的目的。

2.学生在课上讲述生物学现象或科学史话

让学生在课上讲述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生物学现象或科学史话,也是实现趣味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生物新课标提倡教师在课堂上有效“放手”,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创造性地完成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之上,把握教师主导地位的度,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1.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探究价值,不适合;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不合适。这两种极端都将严重限制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滋生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认真挑选那些难度适中且有合作探究价值的问题。除此之外,题目的数量也不宜过多,一般一节课以一两道题为宜,这样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与合作交流时间,从而真正发挥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

2.灵活掌握探究时间

探究时间为每次6~8分钟,并在探究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点拨提示。

五、落实课堂达标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 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三、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篇8

关键词:创设机会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一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者一直苦苦探索的难题。由于单词越来越多,课文越来越深,加上语言习惯、生活环境的不同,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学习态度也由积极、冷漠、厌烦到恐惧,这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困难。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多地创设机会,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课堂上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平时组织竞赛、评比等活动, 逐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法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运用,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有关打电话的交际英语时,让学生用道具电话、真实电话号码,真实姓名打电话参加一个party,打电话相约去郊游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口、耳、眼、手、身体等一起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效果令人满意。

二、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故事改编成剧本,通过绘声绘色的扮演,可使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文中“A wolf and two bears”等就可采用这种教学法。

三、游戏竞赛法

使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热烈。如九年级第十三单元“The world’s population”中练习数字读法,可采用闯关的游戏,如简到繁,逐步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英语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而是一种“游戏或娱乐”,学生的思维和言语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训练和发展。

学生还可以通过“英语角”,网络交流等形式把教学变得更生动。试想一下,有哪位学生不愿意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与老师轻松对话,愉快交流,与老师一起品读课文,学习地道的英语?

四、重视成就法

中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意识强,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学习愈成功,自我体验愈佳,信心愈高,持续学习的动机也就愈强。教师应放手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会话,口头作文、讲故事比赛、日记、作文、书信评比等多种形式,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让学生确立自己的赶超目标,明确竞争对手,以帮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同时对于后进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而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这样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上好一堂生物实验课

徐耘 上饶实验中学 334000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体的结构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在初中的生物教材中,突出体现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就多了,相应的出现问题的机会也增多了。

那么,如何组织计划一堂生物实验课就变的很重要,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我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一定要进行演示实验。

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这样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学生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出现不应该的失误。当然,一些相对复杂的,无法让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也应该以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演示物品应该放在较高的演示台上。因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内容和记住实验中知识点的,所以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就尤为重要。

2、演示材料应保证足够的大小,以确保学生看得清楚。如果实验材料过于微小,可以采取投影放大的方式。

3、复杂的实验应该先画好图解。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可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演示时,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文字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理解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以免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

第二,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如果在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不仅效果不好,还会出现实验秩序混乱,甚至出现一定的危险,更不用说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了。所以,要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和了解实验技能就尤为重要了:

1、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上课前,一定要反复教育告诉学生遵守实验规则,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可在实验室打打闹闹;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2、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在黑板上把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写下来,方便学生观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归纳总结。

篇9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总结,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篇10

关键词:高一新生;初中物理;学习能力;培养;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做好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是我们每个高中物理教学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的差异

(一)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课程要求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所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大多数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摩实验、抽象思维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通过想象假设、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接受难度大。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差异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使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感。

2.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什么,自己就学习什么。上高中后,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而有的同学还是以老一套的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上课听不懂,进度跟不上,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因而感觉到物理深奥难学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以上差异的教学措施

1.应做好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的固有特征、教材内容、教学环节现实特性,完善知识临界点,合理衔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强化直观教学,合理修正,才能真正消除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2.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不高,但是对记忆性要求较强,所以学生们普遍形成了一种比较僵化的、死记硬背公式并套用的现象,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即使到了高中,学生们也习惯依赖初中时形成的算术法解题的传统,生搬硬套公式,而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

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比如:在高一年级阶段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加速度“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加速度“a”的意义。有效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教学。

物理思想的建立和物理方法的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清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养成画图习惯。

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新课程教材下,教师更应加强实验,尤其是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做实验、展开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亲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5.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具备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同时还必须有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迎取下次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提高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尽管高一的物理难学难教但只要把握好高一学生物理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反馈为手段,面对实际,讲究实效,注意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在的延续性与阶梯性。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引导学生做好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