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3-29 15:1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习态度 联系生活 分析图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88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能够通过高考取得良好的成绩,继而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学习,但是高考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从小的知识点到大的题型,从高考试卷的题来说,学生平时练习的题目数不胜数,正确把握题型减少无用功的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哪一种题型都应该少做不必要的练习,要抓住重点、深入重点。根据往年高考题型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案,从高一开始打下基础,高二进行过渡,高三做最后的冲刺,成功离不开这三者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各个阶段的任务,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笔者认为,要想顺利通过高中生物考试,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学习态度
高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对人生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一是打基础的一年,在这一学期所学知识大部分比较简单,是最基础的部分,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认真整理笔记,这也要求老师上课的板书整洁认真,整齐的排列方式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需要作图的数学题一样,规范的作图手法是成功的一大要点,有的题目只要能把图认真准确的画出来,解答也就变得没有之前困难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只有自己做到才有要求学生的资格。
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压力普遍大,在高一高二还不会有明显的现象,大部分都是期中期末算是一次重大考试,而高三的学生就应该把每一次考试当成高考一样对待,在一次一次的考试中弥补自己的不足。生物这门学科在高一时期主要是把减数分裂这部分知识认真掌握,各个阶段的图像要熟记,星射线、纺垂线的形成分别是在哪个阶段。生物大部分题目是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要着重分析每一个选项,在阅读完四个选项之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不能下结论的题目用符号标出来,完成其他题目之后再对不确定的题目进行做答。填空题需要学生注意文字的书写,出现错别字会对本题答案产生影响,通常一个空是1分或者0.5分,在错别字的影响下整个空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学生在日常的背诵过程中应注意一边背一边写,这样的记忆方法同时动手动脑,不仅有利于精力的高度集中,也会加深记忆,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高一高二的知识相对零散,相比高三的系统复习,高一高二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认真记忆,只有在平时注意积累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高三的复习阶段真正掌握具体的做题方法,从而体会学习的真谛。
监督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不能对学习有抵触心理,上课注意认真听讲,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后练习独立完成。对于某些学生存在抄袭答案的问题,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引以为戒,对自己负责,欺骗父母欺骗老师的行为是可耻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耐心开导会有一定的疗效。
二、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首先生物学对人类的形成给出了一定的解释,人类的成长历程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各部分发展在生物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呼吸着空气,空气中的成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血液循环方式等都是重点知识。高中生物主要研究人类文明史,蛋白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代名词,可是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具体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认真学习了高中生物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像我们的毛发都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蛋白质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这些角色的存在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有效运转。在高中生物学科中还会学习DNA与RNA的区别与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说鉴别DNA来判断是否是亲生孩子,首先我们可以明白DNA的组成以及排列方式,每个人的长相和性格各不相同,这也与DNA有关,世界上几十亿人中每个人DNA及RNA的组成不尽相同,这就构成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与长相。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得以让各种生物呼吸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人类以及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这种循环作用下,人类与大自然得以和谐相处。
从生活中亲身感悟生物,好多事物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也只有体会过才能做透彻的理解,一味追求课本知识未免有些乏味,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当今紧张的学习氛围下,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处理好自身的压力,也要学会把学生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分析图像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时间及有机物积累的图像,首先学生应清楚坐标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要清楚,在不同的时间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二氧化碳的排放等问题不能混淆。人体产生热量及消耗热量的方式应准确记住,食物链应该是所有图像中最简单的部分,初中就对这部分内容有所涉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对第一第二分解者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把生活中常见的分解者罗列出来并在课堂上仔细研究,确保考试过程中的错误率减少,进而取得满意的成绩。
篇2
关键词:生物课堂 创新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生物教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研究生物课堂创新教学,以此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尝试通过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质量的提高来进行研究工作。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1、搞好悬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善于提出问题是开始创造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注意设计好能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要注意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一般情况下,以学生平时能想但想不出结果,或者与已有的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计问题,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师生在共同的疑问下来共同探索结果,这样可逐步培养出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
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想象出相应的情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情景中,逐步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初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中就有多个这样的应用实例。
3、突出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生物教材中,不管是植物、动物、生理学、细胞学,还是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和异化”“DNA和RNA分子结构对比”“生物的进化历程”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思维分析的过程。这样长期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区别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巧设悬念,引发兴趣,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采用提问、设问、反问、分组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联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举例,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的严密的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深入思考、理解并领会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科技能力培养
1、开好开足学生实验
生物实验技能是生物科学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生物科学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任何生物科研成果的获取都离不开生物实验手段,而创造型学生必须有动手实践能力。按教材要求,开好全部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必须切实抓好。我校按照省级二类示范高中的标准配备了442实验室,为我们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家庭甜糯米酒的制作”、“葡萄酒的简易制作”等实用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三、重视分年级开展
1、高二进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的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和使用CAI课件、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高二生物备课组在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直观教学手段合理的使用,学生普遍增强了对生物课感兴趣,成绩进步快,测试优良。因此,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2、高三进行“能力为核心 双基是根本”的高考备考研究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来看,生物学科命题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于此,高三生物备课组在研究中,以课本为根本,夯实双基,做到五会。
会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会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背熟。会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术语答题。会理解:如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会应用:以上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属,最终要落实在学生“会应用”上,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大幅度地提高考试成绩。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篇3
教师每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每次作业、小测要认真检查,批改,及时反馈。本学期安排4次阶段性考查(月考、中段及期末考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十x”大精神为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学习新课改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誓夺会考全面丰收,向三十周年校庆献礼。
本期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周课时四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和应对会考,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上完高中选修全一册,复习高中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
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会考、期考考试工作。
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5、抓好奥赛培训工作,力争今年的奥赛成绩有所突破。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3)、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具体由方曙光老师负责。
5)、积极开展、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积极抓好奥赛培训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年级安排,在规定时间内搞好培训教学。具体由任向阳老师负责。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高中生物学课本浓缩了生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大量科学家发明创新的事迹。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那么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理念的渗透。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下,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
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下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下好每节课。
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3高二生物备课组由组长林英组员叶锋、高晓燕、陈佳佳组成,本学期我们将以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务、教科处等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为目标,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以生物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为依据,认真开展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使高二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实验复习,如果时间允许还将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制订。本届学生高一时由于特殊原因,学生的生物学的基础比较薄弱,落后面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年级教学的核心作用,健全集体备课措施,提高备课效率。我们将把每周的周一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我们将完成以下的事情:
①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②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主讲人。
③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案和学案,每人按计划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和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3.深入开展教学科研
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都将参与学校的高中少教多学提质减负”教研课题的研究,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位老师开一节课题观摩课.
组织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教师的成长。另外鼓励每位老师按时完成每学期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4月1日的生物奥赛初赛
在上学期辅导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组织好竞赛辅导,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竞赛辅导工作。
5.研究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方向,组织高二备课组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科组工作计划为参考,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工作重点
(一)教学内容:本学期重点开设《唐诗宋词元散曲》,选教《传记选读》《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述文选读》的部分篇目。
(二)工作重点:
1、发挥备课组力量,提高备课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三、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自己备课部分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
2.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
教师每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每次作业、小测要认真检查,批改,及时反馈。本学期安排4次阶段性考查(月考、中段及期末考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新授课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1)本学期主要开设的是《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也相对较多),在新授课过程中以继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以“广州市高二古诗文阅读竞赛”为契机,在加强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唐诗”“宋词”两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能自如应对简单的古诗词鉴赏题并在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上有一定提高。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将旨在开拓学生写作思维的课前演讲与语言基础、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包括默写)的练习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成语、熟语、写作素材等的积累工作,利用好摘抄本。
3)继续加强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每两周安排一次作文讲练课,将议论文写作指导形成序列。
4.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例如配合《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学习观看《唐之韵》《百家讲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配合《传记选读》的学习,阅读相关人物的传记,激励学生的斗志,树立远大的理想。
5.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推荐《读者》《杂文选刊》《美文》《看天下》《凤凰周刊》等,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新课改”、本学期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选修本教材《先秦诸子散文》《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中要重在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三.教学基本原则
1.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2.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的“352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四.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导学案形成定稿,每个人修订的部分分配到人,出了错的题目,由备课人和修订人一起承担责任。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是自己拟的,也可以是拼版的,但不要随意拿来一份充数)、相关资料(有形的材料),一定要注重可用性和适用性。
我们力争每周的集体备课,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凡是要求本组成员参加的,必须工作做到位,人数都到齐,讲课有准备,听课有记录。本学期全体组员听课不得少于10节。
3.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教材的理解要力求广(有拓展)、透(求深入)、准(没有错误)
4.做好周考、月考安排
周考、月考命题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切忌临时抱佛脚,随便组接;考试时要人人到位,在班上监考督促;批改试卷要及时认真。
5.严格考勤制度。
公平对待每一个组员。
以上几点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谈的,以下说的是对学生的要求:
6.强化阅读积累
字词(包括成语)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格言警句、华词丽句的积累。
学习情况,要勤检查,多督促。
7.强化古文背诵
系统整理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所有需要背诵的篇章,以专集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并通过晨读时间反复诵读与检查,强化记忆,丰富底蕴。
8.进行专项训练
篇4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表示教师能脱离这一建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创设智力情境应当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化和顺应机制激活学生思维,而非智力情境则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师应当广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学科间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来实施,
一、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
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同一学科组备课频率较高,涉及跨学科的备课在高三复习阶段才进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时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就已经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共有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其他科目课本编排并不熟悉、对其他科目教师上课进度不够清楚等原因致使讲解共有知识时不够协调。因此,可以以一学期作为大的时间段,开学时就组织同一班级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然后再共同讨论如何实施涵盖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并针对联系点和其他教师讨论讲解的深度。再将一个学期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协同备课,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对综合知识点讲解进度进行细化。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化学必修1、生物选修1、物理选修1中都有出现。当然,在备课中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而非学科间的主次分别。
二、教师课堂讲解的适度延展
针对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部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都要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进行知识的铺垫或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本着联系的观点对知识进行迁移,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会从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大统一,从而达到对现象本真的认识。但是对知识在学科间的延展应该注意尺度,特别是自身学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其他学科。在涉及一些定义和概念时,学科间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能让学生因为知识在各学科间的交叉而将知识混淆,因此,适时的学科间归纳和总结非常有必要。例如,对缩聚反应的理解,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缩聚反应的教学主要以酯化反应为桥梁,而生物学中则以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师在讲解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化学中缩聚反应的定义,告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缩聚反应,这种反应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还会涉及。化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可以以蛋白质的形成为例引出缩聚反应定义。
三、进行理化生综合性实验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实验课内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针对交叉部分进行理化生的综合性实验。比如,高一化学必修2中涉及到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的实验,生物上同样有类似的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实验。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葡萄糖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生物学中糖尿病的检验,糖代谢的过程和燃烧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又如,高二化学选修4中涉及电解质溶液与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节《电流和电源》有关,可以开展物理和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电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通过电解质让学生体会电化学产物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观,进而达到对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科目教师要联合进行实验课,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辅导。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练习
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是知识的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在进行理化生教师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各科知识的紧密练习,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物理电学内容和电化学内容的相应练习,让物理和化学的交集部分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巩固,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可以针对物质的合成和物质性质内容设计练习化学和生物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和化学的相通之处等。
笔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两年的时间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A班和B班均为重点班,学生分科时整体理科成绩相近,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A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1.3分、67.3分、70.4分。两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软件对A班和B班成绩进行分析,高一入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考成绩分析Z检验值分别为0.202、0.196、0.224,其值分别小于1.96,表明入学时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差异不明显;对A班和B班2012~2013学年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Z检验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Z值分别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经过一年的协同教学后理科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对A班和B班2013~2014学年期期末理综成绩进行分析,理综成绩平均差距为13.4分,对其Z值进行检验,其值为5.326,5.326>1.96表明此时AB班学生的理综成绩差异明显。
协同教学在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上有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研室考虑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克 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放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篇5
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当前的高考正处于变革之中,每年都要修订《考试说明》,以便反映当年高考的新动向和具体要求。因此,从《考试说明》的修订内容中可以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二、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
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现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年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教学中需要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因此,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彻,学生听得很清晰,但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用不上的现象。总之,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学习不到位”和“能力训练不到位”的问题。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和活中求快。高考试题特点是:全、小、精和活;考知识、考技能和考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教学实际与高考要求极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复习备考活动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分。
四、制订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我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专题复习、学科间综合与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分章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事实表明,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为了夯实基础,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我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
2、专题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及STS等10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试卷中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中学的各门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每个学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握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交叉点,做到知识上互相迁移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例如: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可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类、蛋白质、酶、活性肽、抗原和抗体、核酸、ATP和ADP、半透膜、渗析与渗透、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化学因素与染色体变异、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生命起源、米勒实验及化学污染与防治等。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可以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阶段
篇6
【关键词】生物 高考复习 有效性 指导
高三生物是选修科目,从近两年的生物高考来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难度在逐渐加深。怎样提高生物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老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我们老师要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学生一上高三,感觉到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与高一、高二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诸多科目、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如何安排生物的备考复习感到茫然而又着急。针对学生的情况,结合高考情况的变化及相关备考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把握《考纲》要点,了解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将考纲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也还专门用一定的课堂上时间给学生作一定的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
二、制定完整教学计划,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我们经常研讨新教材,关注课改动向,了解最新知识,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把新课改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到高三教学中,使高三教学做到有效性。苦干实干更应巧干,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制定详尽教学计划,具体的做法是:
(一)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以《课程标准》和江苏省《考试说明》为复习依据,以教材为线索,分模块进行复习。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抓好“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念。这阶段的复习我们力争做到“细”、“实”、“串”、“综”、“温”。“细”就是不放过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结构图和原理图及有关的坐标曲线,即“逐点扫描,不留盲点”;“实”就是复习过的知识力求弄懂弄通,不留疑点,能熟练运用;“串”和“综”就是不要局限于教材的顺序知识,按照知识的内涵把相关内容“串”、“综”在一起,提高综合素质;“温”就是要重温以往绕过、考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的题目,同时要与“遗忘”作斗争,做到“回头看”,“小步走、快节奏、勤回顾、多练习”,使学生理解到位,记忆牢固。
(二)二轮复习,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在一轮复习基本完成了“四基”的基础之上,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突出重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构建知识链、知识网,实施知识的重新整合。本轮在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完整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框架,明晰的知识网络,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的学科能力为目的,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壁垒,对知识编排体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组成特定的模块进行复习,以利于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要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通过二轮的有效复习,学生已有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三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适时做一些模拟试题,着重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进行查漏补缺。通过一定量的综合能力测试题进行临考模拟,以进一步提升能力、规范答题,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二轮、三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他们拒绝简单的重复,而难度大的内容又会吓退学生,我们就采用自编讲义的方法,既避免了简单知识的冗杂内容,又保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挑战性,题量中等,偏难题一般都在课堂经过学生分析讨论后解决。讲义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中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一周下来,老师会专门布置回归讲义的时间,遇到前后有联系的内容,还会及时地进行空间接轨,做到了一套讲义每个知识点都是精华,没有一个不用的盲点。学生对生物复习也做到心中有数,充满信任,在最后停课迎考时,老师仍然布置学生回归已经完成的全套讲义,由于平时检查督促多,学生大部分能保留完整讲义,复习时也特别主动。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事物没有激情是因为不了解,慢慢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以后,他们也会跃跃欲试,甚至会主动练习。
四、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篇7
一、策略一:结合高考大纲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明确主干、掌握重点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想办法设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它们逐个击破,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万无一失。另外,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结构和功能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在考试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涉及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内容,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讲解、分析;当然,还可以将知识再次扩展、迁移。如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的内容迁移,与有丝分裂、细胞工程等内容同步复习,这样可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多方面应用的能力。
二、策略二:结合新教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与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学科,所以,在近年高考中,注重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由此可见,这是学生实验技能掌握薄弱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加强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实验设计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我们的重点要是培养学生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设计方案和设置对照,如何依据实验原理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大量的专题训练,促使学生提高对实验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技巧。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中,结合教材中的著名实验,创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策略三:结合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关注生物科学,联系社会生活
生物高考注重联系联系生活实践,这是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注重基础、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科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性,应多多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另外,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基因工程产物、传染病和人类遗传病问题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策略四: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结合多年高考学生失分情况分析,信息转化是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一面,这一方面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坐标图相关的题型,应该让学生学会“三看”,一看坐标轴意义,二看曲线走向,三看特殊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在这种试题中就不会遗漏太多的信息。
五、策略五:精讲多练,巧设问题,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高考的原则是:“源于教材、深于教材”。在新课程考试中,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的考查。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如在高考实验设计题考查中,虽然或许是教材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但是其实验原理和相关结论都来自于教材,相当于“换瓶不换酒”,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设计中明确原理,熟练操作,该题应该会迎刃而解。可见,熟悉教材是根本,掌握基础是关键,做题的绝招和方法离不开教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浪费时间,教师更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课堂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试卷中的试题要进行合理地筛选和科学地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更要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所以,教师选择习题时,应以中、低难度题为主,对于过分强调技巧或过于综合的难题应予以删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时间,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巩固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另外,在试题评析中,要重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以及审题的技巧,并注重解题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篇8
关键词:元认知;自主学习;概念图;思维导图;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高三生物复习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对高一高二的知识简单地回顾,“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学生对生物的新鲜感极度缺失;教师更多地扮演主角,总是过度地关注怎么教、怎么练,却很少想一想、问一问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最终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往往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的前辈、专家以及同仁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教与学、师与生、时间与效率等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文的研究是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对学习者进行生物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从而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
(一)元认知理论
1.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先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元认知是一种活动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和意识,其核心意义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并认为元认知技能“在多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Flavell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个方面。朱知贤(1986)认为,思维心理结构中有一个监控结构,其实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董奇认为,元认知应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指出,元认知实质就是人对元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这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看法。
2.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包含三个要素,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包括不知的体验和已知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为使认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监测和调控,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地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根本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
(二)元认知与生物学习的关系
现代学习理论表明,学习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所以,元认知策略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学习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并调节学习活动,也有助于认识和评价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善于确定目标、善于使用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例如,黄文峰、徐富明等在《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中学的学生,而一般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又显著高于较差中学的学生。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不同于平时的练习、小测验,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对其能力的培养。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彰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能够在高三的一年中,使复习课达到巩固、提高和创新的目的。所以,探讨利用元认知理论对高三生物课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迫切。
三、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引导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元认知知识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即自主学习。所谓“学贵有方”,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己任,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先复习,查漏补缺
高三所用的学案,可以增加一栏目“忆教材回顾主干知识、自评定打牢备考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时间少,效果明显。借助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还有疑惑的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探究未曾掌握的知识以及重难点。
这样的方法已经有很多学校在使用,比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实施“点拨”。
2.自主纠错,自查原因
整个高三生物课的复习,会有大量的单元测验、整合练习、实战模拟等测试,目的很明确,可以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贮存、理解、记忆、应用能力,检查复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试卷做完、批完后必定有讲评,对于讲评,教师必须摈弃那种一讲到底的方法,要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下列讲评模式:(1)自主纠错,自查原因。如基础知识未掌握、审题不仔细、写错了字、理解出现偏差、将正确的看成不正确的、答题不规范、未用专业术语等。(2)分类讲评,进行方法指导。(3)变式训练,融会贯通。对于最后一点,可以用光合作用的一条曲线的引申为例。(具体问题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分类讲评,并进行变式训练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怎么学习。
(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增大学生元认知体验
高三生物复习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并产生再认识的过程。复结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但暂时遗忘的,有些是已经初步掌握的。由于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复习课当成新课来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浅学、苦学、倦学”的消极情绪,从而使高三复习失去其固有作用。在高三生物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沟通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其中,有着明显效果的方法是构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1.构建概念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了概念图理论。他认为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并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来表示。利用概念图不仅可以发展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元认知结构。
概念图的制作程序:确定概念图包括的范围设计好关键概念的排序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不断修改和完善。
例如,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知识点的学习,有下列三种方法。
方法一:问答式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组成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DNA。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分布在哪里?
答: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问: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它们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水和冰,CO2和干冰。
方法二:表格对比法
方法三:构建概念图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会将染色体的知识进行延伸,把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网络覆盖层面更大的概念图。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某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方法是多样的,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所以,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应该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提升,在不断元认知体验中去提升元认知技能。如上面的例子中,很明显,方法二和方法三更为科学。
2.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发出有层次的分支树状结构图形,运用了线条、符号、词汇、图像、颜色、联想和想象,形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能促进学生主动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建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形成规律;能作为元认知的工具,增大元认知体验。
(三)倡导学生反思,增强学生元认知监控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能够在学习活动后自觉地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教会学生知道应怎样学习,使他们学会进行自觉监视,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每堂课最后留出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本节复习的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2)培养学生对错题和不会题的反思和领悟。因为这些题目恰好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断点,有可能影响后续内容的复习。如果解决了这些题目,将成为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高原的一个窗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错题集。
(3)培养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单元甚至整本书复习后的回顾的习惯,并制定出自己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在时间上的表现则是每天(睡觉前)、每周(每周末)、每月(月底)反思,想想自己在这一阶段复习了哪些内容,自己有没有掌握,是不是还有没弄清楚的知识,下一步该如何去复习,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这样的反思活动,其实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自我监控。
四、结束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师在这一年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仁继续深入研究与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文锋,徐富明,安连义.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
[3]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4]刘宝才,齐国贤.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5]刘伟,李洪云.培养元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3(5).
[6]韦霞.“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7]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篇9
本次调研重点是了解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及二轮复习的计划、课堂复习教学模式、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等。调研历时两学年,调研了全市40多所不同层次的公立高中及部分私立高中。本次调研的形式主要以教研室各高考学科所有教研员整体统一调研为主,辅以少量的学科单独调研。具体的调研方式是听课(所调研学校全体高三教师的课基本都听)、评课交流、参加高三备课组活动及交流、学生访谈等。
从总体调研情况看,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和二轮复习都能按计划顺利平稳地进行,部分学校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本文由收集整理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各校共性优势
(1)各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时间基本都在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基本按教材章节内容顺序进行,复习重点是学科知识网络的建构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时间基本都是两个半月左右,在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都是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细胞、遗传、代谢、调节、生态、实验等几个高考热点内容为主,复习重点是易错点的纠错反馈及专题性训练。
调研发现,各校备课组对专题复习的资料、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卷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其中杭四中、十四中、萧山中学、西湖高中等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细致。
(2)各校一轮及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均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轮复习基本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有少量的问题和学生练习;二轮复习则一般是教师十几分钟的考点分析(讲解)及二十几分钟的学生练习和讲评。萧山中学、富阳中学等学校则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总体看“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关注更多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些。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能重视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学时能根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考点分析的深广度,能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3)各校均十分重视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每次活动均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在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效益。
(4)各校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多数学校能尝试自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学生作业,部分学校能自编学生学案配合课堂复习课教学。
(5)从听课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课堂学习的精神状态较佳,学习习惯良好。
二、各校共性问题
1.复习计划的制订重思路轻细节,缺乏操作性
多数学校的高三备课组一轮及二轮复习计划只罗列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一般只有复习时间、复习的章节内容、课时安排三个项目。只有富阳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考点分析、学情分析、每一单元复习的重难点确定、复习策略的确定及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分工(如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卷的组卷等)。总体而言复习计划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还是不多的。
2.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
多数教师的二轮复习课模式与一轮复习课非常类似,都是先讲知识点再选几道历年高考题让学生练习,最后点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够深入。事实上,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考点重新再详细地梳理一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除了要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相应考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易错点在哪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在哪。如果学生某一内容的学习已经完全达到了高考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再进行二轮复习;如果有差距,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就应围绕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而展开,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3.二轮复习课有效性有待于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怎样把知识讲清楚而忽视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重教法而轻学法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侧重地讲,讲解时启发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和使用不够合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对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多数学校的备课组教师尽管能自编学生练习或者学案,但仅限于按知识点收集历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拼组成试题集而已。真正对这些试题进一步进行分类(按知识点分、按题型分等)、精选的学校较少,而在分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再作进一步改编,设计系列变式训练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的学校就更少了。
三、复习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高三生物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时,往往满足于边展示ppt边进行清晰和系统的讲解,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发生将知识网络化的思维加工过程,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呈现出来的一张张概念图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课后教师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但事实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题目时经常出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时如何
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必修三模块“细胞免疫”一节内容概念繁多,仅涉及的不同细胞名称就有17个之多,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一中章冬萍老师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1)让学生说出与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名称;(2)引导学生将这些细胞进行分类;(3)探究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学会了按免疫功能对相关细胞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识别抗原、如何清除抗原这两个核心问题,理解了不同类群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自主建构细胞免疫概念图,从而有效达成将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的一轮复习目标。这比教师直接展示细胞免疫的概念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展示各组学生自主建构的概念图时肯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注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不能简单点评后急于把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自己建构的概念图修改正确,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在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复习课中设计学生活动会浪费许多教师讲解的时间,所以很顾虑这样做的效果。事实上像富阳中学的徐晨老师等不少年轻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胆的尝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重视例题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复习课中选择例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这节课的目标,例题必须针对目标而选择。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必须要思考选这道题为例题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讲评才能达到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所选择的例题应侧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时,该讲的内容在一轮复习时都讲过了,该练的也都练过了,因此,二轮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纠错,即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设法通过例题的训练和讲评来消除这种差距。二轮复习课选择例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应内容的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涉及该内容高考题的深广度;第二,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评。
例如,涉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图表分析题一直是浙江高考理综卷的热点考题,许多学校在高三二轮复习时都会开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图表复习”专题复习课。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1)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讲练相结合模式,教师先花十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让学生做,教师再点评。这种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到了真正考试时,学生遇到这类图表分析题仍然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例题选择缺少针对性。就这节课而言,举例说明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知识目标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都已经达成了,难的是多数同学在涉及相应内容的图表分析方面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但这节课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图表分析能力呢,怎么培养呢,培养到
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考纲、高考试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重视学生作业的精选和及时反馈
学生作业的目的是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可以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复习课在作业设计时首先应将课标和考纲要求具体细化,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我市学科考试评价小组在学生作业的设计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1)将课程标准和考纲中的内容要求细化为学习结果表现说明;(2)根据学习结果表现说明设计“作业示例”,并详细解析如何根据学生作业中的答题情况评价课标要求的达成度。
篇10
新教材有如下主要特点: 1. 新教材看似课程编排核心知识不够突出、结构较为松散、重点内容不够集中,但新增了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而且生动形象,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学生;2.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生物学的中心环节,而且把过去单纯的老师教改为现在的引导学生主动学,更加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新教材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许多生活具体内容,安排了“方法介绍“、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小栏目加以指导,将模型建构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落实,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和收获知识的方式;4.新教材的课后练习与章节测试题要做到灵活的、科学的、实用的设计。新课标不仅改变了之前的标准内容;也要提升全体学生在生物科学方面的素养,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改变学生的讯息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去创新与实践。高中新课标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设计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时,必须以学校的实际状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思想觉悟为出发点去设计。只有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可以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而之前的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场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为此,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生物教学。
一、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
培养实事求是、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怕麻烦,不要害怕教学过程被打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对知识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在讲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我针对教材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为此我在教学的某些细节上进行了如下处理:①将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四组实验――"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中的"加热杀死"用下划线标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生疑;②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只讲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讲标记的方法。结果,我意料中的效果出现了:在我讲解的过程中,有两个学生分别提出了"S型细菌既然被加热杀死了,为什么还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死了,为什么它的DNA还起作用?""元素这么小,怎样去标记蛋白质或者DNA呢?" 。这两个问题一提出,我和其他的学生都兴奋了,我当即对这两位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和他们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对某些细节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高质量的教学。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计划指导学生明确阅读对象和内容。例如学习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这一节时,阅读杂交遗传图谱时先设计2个小问题 1、第二代中的高产抗病品种能代代相传吗?2、怎样才能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让学生注意并思考,进而引出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注重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按课程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不论是理论概念还是生活实例都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带着问题去边阅读边思考。最后不断总结不断归纳,不断练习最后获得对该课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实际调整不同课程顺序
本人所带年级,班级学生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所以在我讲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的讲课顺序的话,先讲 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很多同学对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两个概念难以理解.因为这些知识是第2章第一节《减学分裂》中的内容缘故。而《减学分裂》这一节却被放到编者放到了第2章才讲到,这样知识的衔接就颠倒了。因此, 我先讲授第2章的《减学分裂》这一课时,接着再上 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时,在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先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进而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学得就比较扎实,并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口诀记忆法
在教学中,对一些记忆比较多的内容,找出该知识点的共性与个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妙用生物记忆口诀记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但喜欢记而且记得快。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变为一种快乐。
如:人类遗传病系谱图遗传型判断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无女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父病女无非伴性.
说明;原则上找有上下代的患者,先判断显隐性,然后判断是否伴性.
父病子病女不病为伴Y遗传,可直接判断.
光合作用歌诀:
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
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
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
A D P 变 A T 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二氧化碳气孔入,C 5 结合C 3 生,
C 3 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还需氢,
还原产物有机物,能量贮存在其中,
C 5 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永不停。
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现有的挂图、模型、投影、录像. 计算机进行合理的选择、修改和组合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多媒体已经成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学手段的主要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的应用,新课改中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像广播、电视、程序教学机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也大批量的涌入到学校中,并成功的介入到教学过程中,所以还要转变相关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求选择、组合以及使用适当的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来表达出生物或者生命活动的具体内容,既要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掌握生物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还可以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是思维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上染色体变异这节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1,果蝇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为什么果蝇产生时必须进行减数分裂,里有哪几条染色体?几种?
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谐音记忆法
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点多、起点高、难度大,记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把某些知识点变换一下形式,根据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下加工整理。
如: 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 色氨酸 赖氨酸 缬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有个叫苏一节的又赖又色,又笨,做人又假被亮了黄牌
微量元素
Zn Mn Cu B Fe Mo
新 木 桶 碰 铁 门
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
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八、心理暗示结合鼓励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