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生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3:3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上学期生物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上学期生物总结

篇1

    2011-2012学年笔者的教学对象是上海市某区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针对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科教学标准进行了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的探索,分析如下:

    1.新授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激趣、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授课最注重的是知识的生成,导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将知识点转变为启发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激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搭建学习“支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案例1】杜康酿酒话乙醇(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1)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概念

    【学习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2)提示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

    【学法指导】化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

    1)用模型法(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学习乙醇分子结构,直观形象

    2)实验法测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3)用结构决定性质思想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你知道有关酒的故事吗?(可参看课本、上网查找,上课时请学生讲故事)

    “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

    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乙醇。(上课时学生自己展示)

    2)乙醇是酒中精华,你知道乙醇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吗?

    乙醇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

    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于水,沸点比水________。

    什么叫无水酒精?工业上如何制取无水酒精?

    乙醇为什么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呢?乙醇的沸点为什么比相应的烃高呢?(自己查阅参考书或上网,寻找答案)

    3)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呢?又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式、结构简式)呢?

    温馨提示 思路:先确定分子式?再探究分子结构

    Ⅰ.分子式的确定:已知乙醇2.3 g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 和2.7 g ,测得乙醇蒸气的密度为2.054 g/L(标准状况),求乙醇的分子式。

    Ⅱ.分子结构的探究:

    推测: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推测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实验测定:

    温馨提示测定原理: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醇与的钠反应,通过测量生成:的体积便可以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提示:来自乙醇中的活泼H)

    Ⅲ.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探究乙醇、水分别与钠反应,观察记录现象,解释,得出结论。

    装置:如下页图(1)皆可(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装置)

    讨论:考虑装置的准确性、操作便捷性,下列装置中较好的是________。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数据记录与处理如表1:(已转化为标准下数据)

    结论:1 mol乙醇中活泼H原子为________mol。

    所以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参阅教材)

    小结:乙醇的分子式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

    乙醇与金屑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_键断裂。

    该部分的教学,通过导学案的“导”,课前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成80%以上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笔者补充了钠与水的演示实验、乙醇与水的小组探究实验,主要采用了小组汇报、学生交流补充,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发言踊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较轻松地掌握了乙醇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学会了科学的测定方法,而且巩固了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实验方法,体会到了学以致用、自主求知的喜悦。

    (4)搭建学习“支架”,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新概念学习——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2)结合对上述问题的理解,阅读教材,填空

    烃的衍生物:________。

    官能团:________。

    3)练习反馈: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4)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羟基和氢氧根有何不同?写出两者的电子式。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请在图2中标出乙醇分子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并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课堂上笔者采用的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生发言积极,教师讲得很少,只做一些关键点的点拨和归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导学案中搭建“支架”,层层设置问题台阶,使学生在不断质疑、释疑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了烃的衍生物、官能团两个重要概念,通过练习,反馈出学习效果非常好。

    (5)设计多层次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拓展思维,知识能力双落实

    紧扣教学内容,精心挑选一定数量的习题设计多层次练习。题目要少而精,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具有一定思考容量;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课堂上完成80%左右为宜。通过精选的形成性练习检测课堂效果;巩固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还可完成拓展性练习,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2.复习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加强知识梳理,对比总结规律,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课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归纳总结,更是知识的升华和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因此,导学案要体现如何归纳知识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普遍性的规律,让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以《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和认识。

    【案例2】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复习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具体的复习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考点中的“知道”、“理解”、“掌握”等含义。

    理解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卤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特殊性;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氯水的组成和性质、HClO的化学性质,理解漂粉精的制备及漂白原理;掌握HCl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的工业制法——氯碱化工;掌握的检验方法;理解海水中提取溴、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梳理】大量运用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对比、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卤素的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如图3。

    【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高效的复习方法,如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核心知识网络建构法、思维导图联想复习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等。

    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篇2

多媒体生物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生物教学方面发挥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点,浅谈一下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习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本模块的任务就是围绕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展开,使学生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集文本、声音、录像、影视片、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于一身,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动态、逼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作用简单总结为如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实验室搬到教室”,在教学中还原实验过程

生物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时,由于仪器、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实验,所以有时候,单纯的讲理论知识显得很空洞,缺乏支持力,也不易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过程在屏幕上还原,让学生体验整个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这一节内容,通过比较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过程,可以自然的得出以下结论: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感光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2.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些难懂的知识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教师往往讲的嘶声力竭,重复多遍,学生仍然无法理解。而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直观生动的过程,轻松的突破教师难以描述清楚的知识重难点,使课堂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内容,使用课件既可以向学生展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结构,又能利用动画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教师可以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归纳总结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3.有效的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使得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在45分钟内不仅能完成对当节知识点的学习,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达标练习或自我检测,对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有良好的效果。

4.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科兴趣

利用互联网资源多搜集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资料,与课上内容相关的素材及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时,教师应首先充分熟悉教材自己尝试制作课件,再与他人的作比较,取其精华补己不足,而不是直接复制别人的为己所有。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备的很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

2.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把全部过程都交给多媒体完成,在讲课过程中应穿插适量板书内容,突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最好是把本节课所讲知识的框架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对于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教态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眼睛盯在电脑上,手握着鼠标,整节课都在忙着操作电脑,与学生缺少眼神的交流。学生观看屏幕时,教师应该在面对屏幕和面对学生间及时地转换,才能保证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完全取代教学过程。通过提问或者思考,适时地让学生的注意力暂时离开屏幕,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足够的眼神交流,才不会拉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4.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针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章节内容应用动态效果,不能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否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节教学时,纯粹概念性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应用多媒体,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讲解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生命色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校本课程植物的组织培养 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素质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到21世纪又提出了“教育创新”,这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校投资近30万元,改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室,总面积虽然只有70平方米,但实验室的仪器配置都是很先进的,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实验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基地。2005年9月植物组培室正式启用,我校生物学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开展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校本课程的探索实践。

一、植物组织培养研习课程的实践探索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技术。它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为设计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细胞或其它次生物质的一种技术方法。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作为生物工程中的一项高新技术,它有高科技、高效益、高密度的特点,在一个较小的空间,用很少的外植体培养出大量的植株或物质,因而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这在生产实践和科研实验中已被广为采用,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植物的组织培养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早日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在学习、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形成科技志向、训练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由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践所引起的认识与思考

就本质而言,一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开展,探讨它在技能领域、精神领域、知识领域这三个方面是如何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1.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能力和研究能力。

(1)课程能力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研习课程,有的重点中学开展了很多年,他们有了很丰富的经验。而我校则是刚刚接触此项课程,毫无经验可循。我们教师要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要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因而必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

①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

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生需求、学校环境、自身能力等3个方面的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的。因为是刚刚开展组培课程,组培过程、仪器操作我们也都不熟悉,所以我们把目标定在初级阶段,进行初步探索:

I.初步实验动手能力,如配制培养基母液、灭菌、仪器使用等基本技能,培养实验的基本动手能力和科学技能。

Ⅱ.初步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

Ⅲ.初步学会设计培养基配方,培养信息综合能力。

Ⅳ.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V.学习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研习课程开展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有很多经验,我们制定的课程目标也会相应有所提高。

②确定课程内容的能力

确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或者说编制课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过程。组织培养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章节都有所介绍,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介绍组织培养的全过程,并且在高二上学期,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对组织培养很不了解,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组织培养的含义及过程,我们查阅大量资料,确定上课内容,制作植物组织培养多媒体课件,并且制定了教学进度。

③实施课程的能力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学生自学、作业等形式,但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都要先查阅资料如“培养基配方”、“母液的配制方法”、“培养基配制程序”、“外植体消毒和接种”等等,并将这些资料打印、分发给学生。通过教学不断地将打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将静止的书面材料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配制培养基、接种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终使它们成为学生的经验。另外,因为同学们从未接触过植物组织培养接种的过程,只在网络和图书上见过一些照片,为了让大家对组培有个初步地认识,我们还组织同学参观锦绣大地的植物组织培养车间,现场学习接种过程,效果极好。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们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④评估课程的能力

由于组织培养是基于学校而开发的,对我们而言,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供参考,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方案并实施评价。我们主要制定以下初步评价目标:

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Ⅱ.评价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产生的影响。

Ⅲ.自身评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后应如何编写相应的教材等。

(2)实验和研究能力

应该说,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距离生物专家还相差很远,组织培养课程的开发本身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教师承担起研究者的任务,这对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对于不同的学科,研究能力的含义是不同的,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组织培养的课程开发中,我们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等。如植物组织培养用的Ms培养基,不同培养基所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量是不一样的,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老师自己不断的摸索;培养基所加琼脂的量,不同的配方也不一样,而它又会直接影响培养瓶中培养基的硬度和瓶内湿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摸索经验;又如外植体的切取时究竟切取哪一部分最合适,而且不同的植物适合取哪一部分的外植体,才更易分化和成活,也需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实际探索,然后再指导学生操作。

再比如:学生在课程刚开始时,对接种的操作还很陌生,动作生疏,很多细节没有注意,结果接种的外植体大部分出现污染,这时我们没有直接让学生倒掉重做,而是坐下来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经过反思,学生总结出“接种时,有说话现象;培养基瓶离开超净台;操作器械消毒不严格”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会在以后做实验时,特别注意接种的规范性。我们教师也通过此次教训,了解到了外植体接种过程中消毒彻底的重要性。

就是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教师的实验和研究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2.校本课程的开展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

观念

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比较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

组织培养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我们生物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互联网扩大了信息来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组培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知识都是教师教给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资料的丰富,学生在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很可能超过教师,有时会把老师问倒。这就可能引发一种理念的重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并想方设法使学生超过自己。

组织培养课程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这就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下次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只知唯师是从,而没有自己的观点,不敢也没有向教师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

3.校本课程使教师改变了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1)知识的本质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索性学习”,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使每个学生在其自身水平之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同样,我们开展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重视的不是现存的、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强调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学生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确实学会了组培的一些知识,能够进行组培的一些操作,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了严谨的科研习惯,学会了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应该是学生参与组培课程所得到的最大收获,也是我们老师所要达到的目的。

(2)知识结构的改变

教师参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具有相应的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理论知识,而这些在现有教材只有少部分涉及,没有现成的完整的内容,需要自己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因此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成效性,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学习一些组培课程理论,如四中陈颖老师编著的《“克隆”与组织培养》一书,阅读其中大量的组培资料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这就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

就知识角度而言,生物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指生物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我们在大学所获得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三是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包括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课程中)获得的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知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这种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因为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生物教师来说,前二者的知识并不是太缺乏,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而反思正好是校本课程开发所特别强调的。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是我校一项新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就有其特殊的作用。生物教师可以在反思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过程具有更多理性认识,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可以反思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争取少走弯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