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合同违范文

时间:2023-04-11 08:1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货合同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货合同违

篇1

需方:_________

本协议所称定点采购是指甲方在政府采购计划实施中,对乙方中标的_________产品,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同产品采购需求,由乙方按中标价予以供货

为了保护供需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遵循规定和《中标通知书》的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采购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主要配置、单价、数量、金额

──────┬───────────────┬───┬───┬────

│采购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和主要配置及选配件 │ 单价 │ 数量 │小计金额│

├──────┼───────────────┼───┼───┼────┤

├──────┼───────────────┼───┼───┼────┤

├──────┼───────────────┼───┼───┼────┤

├──────┼───────────────┼───┼───┼────┤

├──────┴───────────────┴───┴───┼────┤

合计(小写)

│¥

├──────────┬───────────────────┴────┤

│ 合计(人民币大写) │

──────────┴────────────────────────

注:在签订每一单采购合同前,需方可以就中标产品的服务条款、付款方式、价格与中标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洽谈。若单一合同采购金额大于人民币_________元或数量超过_________台时,需方可另行组织中标供应商进行重新报价(单一合同指一个需求单位单次成批量向一家中标厂商订购同一包货物所形成的合同)。

二、质量和售后服务保证

1、乙方保证本合同产品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份以后生产的符合国家技术规格和质量检测标准及安全认证的出厂原装合格产品。

2、乙方保证产品安装由有安装资格的人员完成。

3、乙方在接到甲方的报修电话后,维修服务人员应在小时内到场,48小时未修复的,酌情提供备机应急。

4、乙方保证履行生产厂对该产品的其他售后服务措施的承诺。

三、标识要求:供方须在所安装的每个产品上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销售商、销售日期、售后服务电话、产品保修期限等内容。

四、交(提)货时间、地点、方式:供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将货物送至_________地点交由需方指定收货人。运输、保险和装卸的费用由供方承担。

五、验收标准及提出异议时间

验收标准:

1、装箱单:_________;

2、供方保证一次开箱合格率大于98%(百分之九十八)。

提出异议时间:_________.

六、付款方式:

供方将供货发票交给需方,同时凭采购合同、供货发票的复印件(加盖发票专用章)、《政府采购项目计划执行表》(资金结算联)、_________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定点采购)资金汇总支付单向_________市政府采购办提出结算申请。

供方开户行名称: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七、违约责任:

1、供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供货的,每延期一天,应向需方支付未按约供货部分货款0.5%的违约金。

2、供方逾期10天以上未按约供货的,应向需方支付合同金额3%的违约金,同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需方无正当理由拒收供方按约提供的产品,应向供方支付拒收部分货物合同金额3%的违约金。

4、其它由违约方承担合同金额%的经济责任。

八、因合同执行而产生问题的解决方式:

1、双方协商解决();

2、提请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讼()。

九、其他约定事项:

1、_________等办公设备_________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文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合同未尽事宜从其规定。

2、本合同一式肆份,供方、需方、采购中心和采购办各一份。交采购中心的一份由供方按月汇总上报。

3、本合同经供需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内容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需方(盖章):_________

供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

住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保证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鉴于甲方与(以下简称供货商)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编号为_________《买卖合同》(以下简称主合同),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同意为甲方向供货商提供付款保证,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定义

1.1 本合同所称总承包商付款保证是指乙方向供货商保证,当甲方未按照主合同的约定支付货款时,由乙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代为支付的行为。

1.2 本合同所称货款是指_________。

第二条 保证的范围及保证金额

2.1 乙方保证的范围是主合同约定的甲方应向供货商支付的货款。

2.2 乙方保证的金额是甲方应支付货款的_________%,数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

第三条 保证的方式及保证期间

3.1 乙方保证的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3.2 乙方保证的期间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约定的甲方应履行付款义务期限届满之日后_________日。

3.3 如甲方与供货商协议变更主合同的付款时间,经乙方书面同意后,保证期间按变更后的时间做相应调整。

第四条 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

乙方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是代为支付。当甲方未按照主合同的约定向供货商支付货款时,由乙方向供货商支付。

第五条 担保费及支付方式

5.1 担保费率根据担保额、担保期限、风险等因素确定。

5.2 双方确定的担保费率为:_________。

5.3 本合同生效后_________日内,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担保费共计人民币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

第六条 反担保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向乙方提供反担保,由双方另行签订反担保合同。

第七条 乙方的追偿权

乙方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了保证责任后,即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归还乙方代偿的全部款项及乙方实现债权的费用,甲方另外应支付乙方代偿之日起企业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罚息,并按上述代偿款项的_________%一次性支付违约金。

第八条 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8.1 乙方在甲乙双方签订本合同,并收到甲方支付的担保费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向供货商出具《总承包商付款(供货)保函》。

8.2 甲方如需变更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金、注册地、主要营业机构所在地、法定代表人或发生合并、分立、重组等重大经营举措应提前三十日通知乙方;发生亏损、诉讼等事项应立即通知乙方。

8.3 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擅自与供货商修改、变更主合同;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其主合同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

8.4 甲方应全面履行主合同,及时向乙方通报主合同的履行情况,并积极配合乙方进行定期或随时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发生争议或纠纷时,甲乙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第_________款约定的方式解决:

9.1 向_________法院起诉;

9.2 向_________提起仲裁。

第十条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_________。

第十一条 合同的生效、变更和解除

11.1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加盖公章后生效。

11.2 本合同生效后,任何有关本合同的补充、修改、变更、解除等均需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

第十二条 附则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篇3

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购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护供需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遵循海南省省直单位复印机设备_________年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招标文件(招标编号:_________)、“海南省省直单位复印机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承诺书”中的相关规定,签订本合同,并共同遵守。

一、付款方式为:财政集中支付( );采购单位直接支付( )。

二、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主要配置、单价、数量、金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保修期:依据投标文件中的服务条款。

四、交(提)货时间、地点、方式:于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前将货物送至__________________交由用户指定收货人 。运输、保险和装卸的费用由供方承担。

五、验收标准及提出异议时间

验收标准:1.装箱单;2.供方保证一次开箱合格率大于98%。

提出异议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付款期限:验收合格后,21个工作日内支付。

供方开户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违约责任:由违约方承担合同金额_____%的经济责任。

八、因合同而产生问题的解决方式

1.双方协商解决( );

2.向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投诉( );

3.提请仲裁( );

4.向人民法院诉讼( )。

九、其他约定事项

1.海南省省直单位复印机_________年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招标文件(招标编号:_________)、投标文件以及“海南省省直单位复印机设备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承诺书”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合同未尽事宜从其规定。

2.供方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中标服务费。

3.本合同一式四联,用户单位、供方、财政部门、采购机构各一联。

本合同经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内容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采购机构(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供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篇4

合同法上的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又称之为违约损失可预见规则。是指一方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违约方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范围不得超过他订立合同时所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的规则。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理论早在1761年法国学者波蒂埃(pothier)的著作中便已述及,口 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可预见性规则的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受法国法影响,英美法其后通过判例创设了该规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也确立了违约可预见性规则。以可预见性作为对违约赔偿责任的限制。其必要性可以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阐明。 因为如果让一笔获利相对较小的交易的当事人承担他没有预见到或不可能预见到的损失。可能会使损害赔偿额与交易利润的比例过于悬殊,从而对违约方产生不公平的结果。 违约损失可预见规则促使知晓风险的一方当事人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或者在他相信另一方可能为更有效率的损失预防者或风险分散者时,可向该方当事人表明并向他支付代价,要求他承担这一损失风险。

二、可预见性规则的比较法考察

(一)英美法系。英美法上的可预见性规则是通过在判例的积累上加以实证分析。英国合同法中设有限制损害赔偿的远隔性规则(rule of remoteness),根据该规则,违约方对过分远隔(too remote)的损害不负赔偿责任。而损失是否过分远隔, 则以违约方订立合同时能否合理考虑(reasonablecontemplation)为标准。 该规则创始于1854年的哈德利诉巴克森戴尔案(Hadley v.Baxendale,以下简称哈案)。在哈案中。 远隔性之检验适用于缔约时而非违约时或裁判时,当事人预测到损害的类型即可,无须预测损害的范围。美国法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判例规则。《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_715(2)规定:卖方对间接损失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其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合理地预见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不需要其有承担此种损失的风险的意思。1981年发表的《合同法重述》第35l条同样强调,违约方并不须有对损失负责的默示同意,也不需要主观上有损失之意念,因为能否合理预见系采客观之标准。对受害一方则不须预见可能性之要件。

(二)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定集中规定于法国民法典第1149—115l条中。第1149条确定完全赔偿原则,规定损害赔偿包括所受损失和所失利益。在非故意或重大过失之场合。第1 150条规定债务人仅对订立合同时已预见到的或可以预见到的损害负赔偿责任;在故意违约或重大过失之场合。第1l51条规定损害赔偿限定于直接损害。对于损失是否可以预见,系根据合同订立时的情况加以判断, 以一个理性之人处于债务人相同的客观情况时能否预见为标准。与法国法差别较大,德国法所采取的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标准是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与违约人的违约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唯一的限制性标准。虽然德国法排斥可预见性标准,但是,在对其充分因果关系理论构成的表述上与英美法系可预见性规则有明显的相似。二者均提及在事物通常进程中(in the ordinarycourse of things)或根据人们通常经验(the commonexperience of mankind)发生的损失。均使用理性人的标准来确定在事物通常进程中发生了什么,或是什么是可预见的。

三、公约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

公约第74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应负的损害赔偿数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其违约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不过,这种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其当时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约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公约74条所确立的评判原则和理论构成包括六个方面: 预见主体、预见时间、预见认识的类别、预见的主客观标准、因果关系的限定、预见的内容。

(一)预见主体——“违反合同一方”.

谁应当预见,是受害方、违约方还是双方当事人?预见的主体历经了一个发展过程。Alderson法官在哈案中确立的预见主体为“合同当事人双方”.在1949年维多利亚洗衣公司案中,已开始突显违约方预见的重要性,仅以违约方的预见而不包括非违约方的预见为依据。 现在。各国立法基本只要求违约方的预见。上文述及的《法国民法典》第1150条、《英国货物买卖法》第50(2)、51(2)及53(2)条、《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715(2)条、《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51条等表明了这一点。与各国立法相同,公约也规定预见的主体为违约方。

(二)预见时间——“在订立合同 时”.

在预见的时间上理论上可有如下选择:合同缔结时、合同生效时、履约时或违约时。学者的争议主要是缔约时还是违约时。选取违约时的学者认为如果规则确实很好地控制了资源的分配,那么其应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卖方违约时而不是缔约时对损害的了解, 至少在故意违约的场合是这样。因为当事人通常在违约时才考虑责任、咨询律师。从而受法律规则的影响。选取缔约时的学者则认为合同的缔结是以当事人当时了解的情况对日后的风险所作的一种分配,而且是在这种分配的基础上讨价还价形成了合同的对价关系,如果以日后的情况加之于违约人且又未使之有机会通过提升价格或者作其他适当安排防范风险,对他来说则是不公平的。至于日后出现的为双方了解到的新的情况,双方本可以通过合同变更之方式加以解决,而在合同变更之前,随意地确立规则使违约人单方承受不利之风险,则破坏了合同当事人既有的合同对价关系。阴大多数国家都规定预见的时间为合同订立时。公约亦采取缔约时作为预见的时间。

(三)预见认识的来源— — “已知道或理应(knew orought to have known)知道的事实和情况”.

维多利亚洗衣公司案中,Asquith勋爵在哈案所确立的两个规则基础上,将认识分为两类: 推定的知晓(imputed knowledge)实际的知晓(actual knowledge)。与它们相对应。公约对认识所根据的事实也作了两种相应的划分:一是一方“已知道”的事实,包括“已经知道”和“应当已经知道的事实”:二是一方“理应知道”的事实,即“不可能不知道的事实”.审查违约方预见认识的来源时一般应考虑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合同的内容及性质、双方履行合同中的行为等。违约方经合同另一方对合同违约的可能结果的披露也可作为认识的来源。公约对此有进一步规定。公约第8(1)条指明一方“陈述或其他行为”应作为衡量一方认识的重要标志。无论何时,合同的另外一方在适当时候已就违约可能的后果提请注意,违约方应被视为已经认识能够使他预见到违约可能后果的事实和情形,因此,应当预见这一后果。对此应作如下分析。第一,特殊情形披露的时间应是在签订合同前或签订合同时。合同签订后的披露一般不应作为推定可预见性的考虑因素。第二,披露应是受害方向违约方进行。第三,披露的形式。曾有英国法官认为特殊情形的披露应在合同明示。但如果特殊情形在合同中已经明示,则其已经构成合同条款的一部分,也就不存在需要进行推定的问题。因此,披露可以是口头的,或在合同以外的文件中体现。第四。披露的程度。一方当事人仅对当时特定情况信息的披露是不够的。被告还必须是按对披露信息相关联的损失负责的条件订立合同。并且被告明示或默示地接受了这种风险。但是只要披露足以使被告预见到可能的损失就可以推定被告接受了这一风险。而无需进一步证明被告是否接受该风险。

(四)预见的主客观标准——“预见到或理应预见到(foresaw or ought to have foreseen)”.

公约74条也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判断标准。对违反合同预见到或理应预见到的可能损失“.对违反合同”预见到“属于主观标准,”理应预见到“则属于客观标准。至于何为”预见到“或”理应预见到“.均需要考虑订立合同时,违约方几种”认识“来源。尽管公约对两类标准有严格的区分,但二者均应当同等适用。在决定可预见性时,证明一方实际预见到损失或者是证明客观上可以预见均已足够。因而, 受害方并不必一定总要证明违约方实际预见到损失,证明客观上可以预见即足已使一方承担损失。但是,有人指出。此类责任应严格根据合同所确定的风险合理分担。特别是。应当根据合同明示或默示的条款来决定一方承担责任的范围是否包括特定损失。 即使这些损失是已预见到或客观上可预见的.实际上。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交流更加迅捷,交易双方均可获取更多的知识。违约者也可获取更多基于合同应该知道的大量事实,预见到或理应预见到之问差别变得日趋模糊。法院在裁决时。两类标准也经常混合使用。对于抽象的损害,法律推定是属于违约人的在”事物的通常进程中“可预见范围之内的;对于具体的损害,应由受害人对”特别情形“举证,在此基础上,法院再依客观标准进行判断, 以确定是否属于当事人应当预见范围之内。

(五)因果关系的限定--“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公约74条规定仅仅是”违约可能的损失“才能获得赔偿。就公约因果关系与可预见性的关系而论,学者间存在较大争议。一者为排除论.既然公约应用可预见性规则以排除因过分远隔而在一方预见能力之外的损害赔偿责任,用因果关系来限制损害责任就没必要、因果关系与公约不相关的观点;二者为替代论.另外一些学者虽承认公约以因果关系作为承担责任的条件,但公约对直接、间接因果关系缺乏明确的区分,因而,可行的方案是适用可预见性,或者干脆主张用可预见性来确定因果关系;三者为两立论.将可预见性与因果关系一起作为限制损害赔偿的手段。认为不能因可预见性和因果关系的紧密联系构成这两个概念相互排斥的基础。也不能认为可预见性能够或者说在理论层面上能够完全取代因果关系的。

与上述见解相反,笔者提出”限定论“.即公约将因果关系作为对可预见性损失范围的限定。首先,公约既将可预见性作为损害赔偿的限制手段, 进而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只有可预见的损失才能主张赔偿。造成损害的多个原因(如一个或多个违约行为、意外事故等)及多重损害的结果可能都应在违约方的预见范围之内,但是,并非都能就此主张赔偿。只有该原因(某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才能就该原因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同样,就多个损害结果也只能就其与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因果关系的才能获得赔偿。其次,从公约74条文字的逻辑、结构上看。也支持这一观点。”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其他条件或标准一起是作为”可预见“的修饰语使用的,而非反之或并列使用。以此观之,上述其他观点似乎有主宾不分或主宾倒置之嫌。可预见性和因果关系理论能协调一致地包含在74条中。也体现了公约的充分弹性。ll公约将因果关系作为对可预见性的进一步限定。与侵权法将因果关系作为损害赔偿的成立要件不同, 盖因在合同法上, 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风险有较多的认识机会,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识的风险承担者而不似侵权受害人一般为被动受害人,合同中的可预见性比侵权中的可预见性有着更高的程度要求。就所有可预见之损害进行赔偿。有时会有失公平。用因果关系来进一步限制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价值追求。公约对预见的用词是预见到而非英美判例现在倾向使用的考虑到,对违约人的要求更高。公约第74条违约损害赔偿远隔性检测与哈案所确定的规则相比较。似乎更加有利于受害方。因此。有必要对可预见性的损害赔偿作进一步限制。公约起草者似乎意识到这一点。对可预见性标准进一步限制,体现了在违约人与受害人权利义务间关系的平衡。

(六)预见的内容——“损失类型”.

公约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沉默,仅规定损害赔偿不得超过可预见的损失。从完全赔偿原则观之。公约的观点应该是只要求预见到损失的类型而对损害的程度不要求预见。公约74条规定是指”损害赔偿不超过损失(such damages may not exeeed the loss)“, 似乎也暗含了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要求仅包括损失类型而不包括损害程度,否则,就用”损害赔偿额(such amount of damages)不超过损失“的表述。仅就可预见的损害赔偿类型要求赔偿,有时并不能使受害方完全得到补偿。这与公约损害赔偿要求使受害方处于合同如被履行时同等的经济地位的哲学基础不符。基于这一认识,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因一方违约停产造成的损失中是否应包括受害方企业的日常管理费开支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尽管受害方企业管理费开支的数额决定于企业的管理及经营状况,违约方不可能预见到但也应当纳入损失赔偿的范围。

四、公约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的立法状况及其适用

损害赔偿之债在实务上最称重要,万流归宗,民法上的问题,实以此为核心。ll6 在国际货物贸易纠纷中,一方违约另一方最常用、最有效的救济措施是违约损害赔偿。这首先要求公约违约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内在和谐和统一。但由于公约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利益折衷的产物,又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具体制度妥协的结果。公约内部大量规则具有不确定性。这必然会对公约的统一适用构成威胁和带来负面影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世界性的公约,它已经包括几乎全部主要贸易国(但英国除外)在内的78个国家批准。

我国作为该公约的签署国,我国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最早确立了可预见性规则,根据其第l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1987年出台的《技术合同法》采用了相同的规定。1999年《合同法》第113条也原则性的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根据该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合同法》沿袭了我国之前关于可预见性规则的规定,并且将预见的范围由“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明确为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但是《合同法》并未就预见主体的身份、预见的内容、故意违约下预见的时间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模糊地带。就此,根据我国立法,结合以上对公约可预见性规则相关问题的论述,本人作如下探讨,希望能对于促进公约在我国的适用,对于促进国际货物贸易违约损害赔偿纠纷的公平合理解决有所裨益。

1.预见主体的身份决定可预见的损失类型和程度。基于损失可预见的主、客观标准,如果能够认为某认识是根植于一方作为”商人“的经历,应当推定此类认识为违约方了解。同为运输人,在哈案中无需承担利润赔偿责任,而在维多利亚洗衣公司案中则要赔偿原告不能生产期间的利润损失。是因后一案件被告具合格工程师的”商人“身份,要求他比不知情的普通运输人更多地知道这类锅炉的用途。在国际贸易中,合同双方当事人作为商人的地位和身份同样是重要的。违约方作为商人的一般身份及对原告方商人身份的了解,决定他作为通情达理之人认识的程度。比如,原告明知被告生产商或中间商的身份,则其就要对被告违约造成的停产或不能转售的利润损失负责。

2.预见的时间在故意违约的场合应有所区分。对此争议较小,我国《合同法》采取和公约一样的做法,即”合同订立时“.但是如果在故意违约的情况下,可预见损失赔偿的程度及类型超过订立合同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可预见的时间要以违反合同时作为考量。

篇5

Astra 2E/2F/2G/5B卫星订购合同

2009年11月30日,欧洲卫星运营商SES集团公司及卫星制造商Astrium公司同时宣布,双方签订了一项4颗通信卫星的购买合同。这4颗新卫星被命名为Astra 2E/2F/2G和Astra 5B,预计在2012~2014年之间发射及投入商业服务。

据称,这4颗新卫星的投资将超过5亿欧元(折和7043亿美元),均采用Astrium公司设计的最新型高可靠的Eurostar E3000型卫星平台,携带Ku/Ka波段有效载荷,卫星在轨设计寿命为15年。

引业界关注的是,与现在轨的Astra 2E/2F/2D(28.5OE)及Astra 2C(31.OE)几颗老卫星相比,这4颗未来将要接替它们的新卫星不仅携带了容量更大、专门用于DTH电视、地面数字电视(DTT)分配等业务的Ku波段有效载荷,而且增加配了专用于宽带通信、VSAT业务的Ka波段转发器。其中,Astra 2E/2F/2G三颗卫星未来升空后将在28.5OE轨位上服役,其Ku波段实际有点波束及可调控的泛欧波束,特别有助于SES Astra公司增强对英国及爱尔兰DTH电视市场的覆盖,可以满足付费电视运营商和公共广播公司的各种需求,并推进欧洲其它地区DTH电视、DTT分配等业务的发展;而这3颗新卫星的Ka波段有效载荷将有助于SES Aatra公司未来在欧洲发展新一代宽带服务,包括正在成长中的ASTRA2Con-nect卫星宽带业务。

同时,Astra 2E/2F/2G卫星也将为SES集团公司另一家子公司SES WorldSkies提供服务于非洲及中东市场的Ku/Ka波段容量,包括集体的容量及新的容量,新容量将为现在利用Astra 2B卫星覆盖西非可调控的客户,提供卫星服务的持续性,也将为新客户提供扩展市场的机会。

而Astra 5B卫星未来升空后将部署在31.5OE轨位上服役,为SES Astra公司扩展对东欧市场及邻近地区的覆盖,也将用于DTH电视、Direct-to-Cable及DTT分配等业务。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

获得Intelsat 23卫星订购合同

2009年12月17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宣布,以获得全球最大的固定卫星业务运营商Intelsat有限公司授予的设计及建造新一代通信卫星Intelsat 23的订购合同。合同规定,Intelsat 23卫星预计2011年年底发射。合同金额未透露。

Intelsat 23卫星是自2011年以来Intelsat公司向轨道科学公司订购的第10颗通信卫星。该卫星采用轨道科学公司Star 2卫星平台,携带15个Ku波段和24个C波段转发器,有效载荷功率4.8Kw,在轨设计寿命15年,未来升空后在53OW轨位上接替1996年发射的Intelsat 707卫星服役,为美洲、欧洲及非洲提供通信和广播服务。

瑞典订购新型

移动宽带通信卫星OverHorizon

2009年12月23日,法国TAS公司和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宣布,瑞典新成立的移动卫星宽带通信供应商OverHorizon公司与两家公司共同签订了设计及建造瑞典首颗移动宽带商用同步通信卫星OverHorizon的购买合同。这是继此前发射的美国通信卫星AMC 21和2010年将发射的韩国通信卫星Koreasat 6之后,TAS公司与轨道科学公司第三次合作建造一颗通信卫星。

根据合同规定,TAS公司负责提供卫星的通信有效载荷,而轨道科学公司负责提供基于Star 2.3的卫星平台。

合同的全额及卫星的工作频段、定点轨位等相关条款均未透露。OverHorizon卫星预计2012年初发射,未来投入商业运行后将为欧洲等覆盖区内缺少或没有地面通信设施的区域的政府机构、媒体及非洲的用户提供卫星电话及宽带等移动卫星通信服务。届时,该卫星将与用户安装在包括汽车、卡车、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上的小型而便宜的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为此,该卫星将装备4台可调控天线等相关设备。

中国“三号乙”火箭

将发射Apstar 7卫星

2009年11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香港亚太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签订了新一代通信卫星Apstar 7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Apstar 7卫星预计2012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一枚“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据称,Apstar 7卫星将是长城工业总公司为亚太卫星公司发射的第6颗卫星。“三号乙”增强型火箭是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已达到5.5吨,该型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Apstar 7卫星是一颗大功率高容量的通信卫星,由法国TAS公司设计及建造,是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向TAS公司订购的第5颗通信卫星,也是亚太卫星公司继Apstar 7卫星之后向TAS公司订购的第2颗卫星。该卫星采用SB4000C2型卫星平台,携带28个C波段及28个Ku波段转发器,卫星总功率为11.4Kw,其中有效载荷功率8.4Kw,在轨设计寿命15年,升空后将在76.5OE轨位上接替Apstar 2R卫星服役,其C波段用于为亚洲、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及欧洲一部分提供可靠的广播电视和通信服务,Ku波段将用于为中国、中东、中亚、非洲提供电视直播。卫星新闻采集(SNG)、VSAT通信等服务。Apstar 7卫星Ku波段还设计有一个移动波束,从而增强了卫星灵活应用的能力。

美国XM5广播卫星改由

俄罗斯“质子-M”火箭发射

2009年11月10日,俄美合资的ILS公司宣布,已经与美国卫星广播运营商Sirius XM广播公司签订了该公司新一代专用广播卫星XM5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XM5卫星预计2010年由Proton-M火箭发射。合同金额未透露。据称,这是ILS公司2009年获得的第10个合同,也将是该公司第5次用“质子”(Proton)火箭发射Sirius XM公司的广播卫星。此前,2009年6月,ILS公司用一枚俄罗斯Proton-M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将Sirius FM5广播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篇6

为了及时查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证券期货犯罪,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现就证券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在查处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证券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准确、及时地查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和犯罪行为。切实搞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工作。

二、建立案件移送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在查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案件中,发现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中发现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案件,应当及时向证券监管部门移送。移送案件应在中国证监会及驻各地证券监管部门和公安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之间进行,并应随附有关证券材料。公安机关或证券监管部门对移送的案件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将审查结果通知对方。其中应当依法立案查处的,要及时向对方通报查处情况。

三、加强办案协调和配合。公安机关接到证券监管部门移送的涉及犯罪案件后,应当立案的,要及时立案,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潜逃,尽力挽回损失。证券监管部门在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侦查过程中应给予大力配合与支持。

四、建立信息通报交流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及其他可行的形式交流情况、传递信息、加强协调、办理案件移交事宜等。证券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既要着眼于严厉惩处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又要从证券期货市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殊性出发,坚决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篇7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市属各局、总公司、高等院校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区县财政局:

    经研究决定,适当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助标准: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有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290元;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无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435元。

    二、执行时间:自2000年7月1日起按上述标准执行。

    三、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开支。

篇8

购买方(以下简称乙方) :

甲方与乙方进行商品交易的任何相关程序为达到双方平等、互利、合法、公平的交易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签署如下协议:

一、 合作关系

1.甲、乙双方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形成(供需合作伙伴关系);

2.甲方所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甲方无条件退货或换货;

3.甲方按乙方所需产品规格、数量及时送达乙方;

4.乙方在协议期内,不得使用其它同行所供应的同类品牌酒水。

二、供货品种及价格

1.冰纯嘉士伯 (__mlX24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2.小百威 (__mlX24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3.大百威 (__mlX12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正)。

4.威龙干红 (__mlX 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5、西湖啤酒 (__mlX12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6、燕京啤酒 (__mlX 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7、青岛啤酒 (__mlX 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8、茅台迎宾酒 (__mlX 瓶/件)__。00元(每件人民币元正)。

在本合作协议书有效期内,如甲方调整产品价格,应及时通知乙方,双方均按调整之日起的新价格执行。

三、货款结算方式

1.现款现货结算(是;不是)

2.批结(是;不是),甲方按每批 件为一送货单位向乙方供货。次批货到时乙方无条件向甲方支付前批货款。

乙方必须按时结算货款,不得延迟。本协议结束之日,乙方应结清所欠甲方所有货款。

四、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以上协议,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乙方违反以上协议,除结清所欠货款外,并向甲方支付违金20万元。

五、协议期限

1.本合作期限自 年 月 日至年____月____日止有效,有效期届满,双方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及供需平衡的情况,在本协议结束前,再行签定新协议书。

六、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双方同意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七。其它

1.注:乙方 必须 对甲方的供货价格保密。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查,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签章后即开始生效。

甲方: 乙方:

_________(盖章) _________(盖章)

授权代表签章______ 法人签章______

篇9

所谓本质安全即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多要素的安全可靠及和谐统一,进而逐步实现企业恒久性安全的目标。而“三违”是造成各类事故的根源,也是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因此,把治理“三违”视为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来落实,是关爱职工的具体行动。治理“三违”与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

着力加强职工安全意思教育,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人的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观念。

治理“三违”重在教育,旨在实现职工思想观念彻底转变,笔者通过基层采访、调查,形成如是观点:广龙公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十几个组建的“家属连”,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到目前拥有1600名职工和年产值上亿的一个集体制企业。由于工作环境、职工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治理“三违”工作开展以来,这个公司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着力解决部分干部、管理人员以为地面安全工作无所作为的认识问题;着力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努力实现观念改变。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大张旗鼓地宣传反“三违”常识及治理“三违”的重要意义。二是坚持“班前十分钟”安全必讲制。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向职工讲清“三违”对自身、家属、他人以及对企业的危害,讲明开展治理“三违”的意义,使职工的灵魂受到感染并有所触动,从而自觉自愿接受规章的约束,做到遵章作业安全生产。基层各单位、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营造治理“三违”、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珍爱生命的安全宣传氛围。三是加大安全培训力度,以解决职工“会安全”问题。对新批准项目的生产人员,统一安排进行外委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岗位安全技能、基础安全技能的培训;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再摸底,并组织参加集团公司统一培训。此外,该公司还鼓励实行一人多证、一专多能,要害工种上岗持证率达到100。四是开展“安全才是企业最大效益”、“治理‘三违’是我们职工最大的福利”等主题大讨论。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公司广大职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安全才是企业最大效益,治理“三违”是企业给我们职工的最大福利,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巨大转变。

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努力将违章变为不可能,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提供物的保证。

治理“三违”目的是消灭“三违”。技术改造投资,可以将违章变为不可能。安全投入,一本万利。广龙公司坚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安全这把刀刃上,即便是在前几年最为困难时期,也坚持集团公司安全投资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保证使用及时,到位率为100。他们针对公司实际,大搞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两个体系的认证。年年投入重金,大搞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两个体系的审核和完善工作,通过大量软硬件建立正常运作,使该公司整体安全质量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并步入正轨。同时,结合集团公司、多种经营总公司消防、供电会战及“安全运行许可证”挂牌制度等工作的实施,努力解决地面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投入资金达2万余元,补充了126台漏电保护装置,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安装到位。公司还投入6万余元资金,对4台行车进行了大修,并通过了技监局专业检验,取得了合格证书,此外,公司还针对两台在用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冲床因没有保护装置,导致小事故频发的实际,及时组织技术攻关,并与山东一家电子公司合作,投入近1万元,给这两台老冲床添了新衣——远红外线保护装置。

去年,由于该公司加强了技术改造,使供应给集团公司的工矿产品确保了按合同供货,质量、信誉均名列集团公司前茅,质量、职业安全健康两大体系顺利通过年审,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篇10

一、融资租赁合同与传统租赁合同的差异性探究

1.融资租赁合同概念分析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是融资租赁交易活动进行的有力保障。它与之传统租赁合同有着一定的特定性,这种特定性的体现往往在当事人的所属权利内容上,而围绕融资租赁合同内容展开往往会集中研究其融资与融物两个要素,即强调的是融资是目的,融物是措施。[3]由此可见,融资租赁交易活动呈现的交易关系通常是租赁关系与买卖关系。另外,不少学术界人士一般会认为融资租赁合同法律效用生效时应当由三方当事人集体参与,并围绕此两种交易关系界定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事实上,这种定义广义性质明显,强调的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约束的合同,包括出租人和供货方的买卖关系约束合同都需要履行各自当事人义务,以此才能使融资租赁合同具备法律效用。而这种学术界定观点的根本理由是根据买卖约定和租赁约定是相互独立的,两者间在其实践交易活动产生时相互依存与相互承接的,在法律生效方面往往呈现的是交错状态。[4]具体指的是,买卖合同在内的供货人一方并不是主观考虑买受者而去履行交付标的物相关的买受者义务和权利,而是需要对另外一项租赁合同的当事人,即承租人交付相关标的物并履行供货人他自身的义务;值得指出的是,承租方在此期间能够对领受者的标的物有着相关权责与义务,当供货方如若不能履约,承租方在特定前提下是有着权限请求损失补偿;买卖合同各方当事主体不能对合同内的承租方的约定条款进行随意更改。[5]由此再看租赁约定,它只是指出了融资租赁模式下的一个交易环节,单方面依靠租赁合同是不能完成整个交易活动的,即租赁合同不能代表三方当事人主体在租赁融资中的义务与权责。但不论如何,融资租赁与其对应的交易活动是两个概念,即是说融资租赁交易过程把合同买卖、融资租赁两个要素都体现出来,也难以肯定在交易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出三方当事主体、以及两层法律关系这基本要素,与融资租赁合同定义完全是两个概念。2.和传统租赁合同的不同(1)融资租赁缔约协议中,供货标的物是出租方当事人按照承租人一方的要求、条件而对标的物进行相关置办活动的;这和传统意义上租赁缔约条款中出租人按照自身要求进行出租标的物的意义是不同的。(2)继续、非继续性质的区分。融资租赁缔约交易模式下,出租人一方会按照缔约要求从供货人一方获得承租方要求的租赁所约定的标的物,但作为出租方他往往仅是从中获取利润和收回自身成本;当他作为出租人的义务履行完后,就有权利让承租人支付租金,不管承租人是否对租赁物本身处于何种状态。而对于承租人本身的约定期间内并不能中途单方解约或者抗拒付费。[6]这与传统相比,融资租赁具备非继续性,传统租赁合同中具备继续性,即承租人继续支付资金向出租人从而能够继续支配租赁物,强调的是一种对价关系。同时,一旦承租人不想再使用租赁物品,也同样有拒付资金的权利。(3)准许解约和禁止解约的不同。融资租赁在合同具备效力后是不准许解约的。此外,当租赁物存在外力因素引致的损毁或灭失事件发生时,应由承租人一方去承担责任,出租人一方会受到权责保护。因此,即使存在外力因素所引致的风险损益,承租方即使不情愿也不能单方解除缔约条款约束内容,这与传统模式下的租赁环节中由于标的物不能使用,则合约可以解除时所不同。3.和分期买卖合同的不同(1)传统分期买卖合同实际上往往实行的等价有偿的形式转移给对方所有权支配。但在融资租赁模式下的出租人一方采用分期支付的目的一般是在意标的物的支配权,想要主导租赁物的动向,且其真正目的是为了租金能变现到手;而融资租赁,即使租金已经支付,但标的物的持有权始终持有在出租人一方,不会随钱财支付而发生转由。(2)融资租赁约定期限到期以后,承租人对租赁物拥有的持有权存在选择权,即租赁约束期限到期后,承租人一种是将租赁物再转由给出租人,或者是可以按照名义价格来获取租赁物持有权限。但分期买卖合同中,一旦最后一期能够银货两讫,就应当能获得标的物的持有权。

二、融资租赁合同内容的构成

融资租赁交易过程是根据契约自由基本理论而逐步发展衍生而来的,伴随各行业经济发展而实现交易活动,凭借的是定型化性质的融资租赁约束条例而实践得来的,并且它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求。纵观以往实践交易活动,结合现行国际《公约》中的具体条例规范去看待其交易实践,融资租赁合同对当事主体所产生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基于融资租赁和买卖合同的独立性,因此融资租赁合同提及的研究对象仅指出了出租方和承租方。

(一)出租方的法定效用主要权利分析1.租赁约束期限内的标的物持有权归出租人出租人在租赁期间拥有标的物的持有权,与不少租赁合同强调的所类似。但不论具体的租赁合同还是融资租赁约合同其约束生效后,出租人在租赁期间,他也仅仅提供了标的物使用权限,但根本的持有权仍然由出租人自身保留。而最显著区分它和买卖合同所不同的是标的物持有权的转移,同时这也是一个融资租赁具备的一个硬性标准。此外,如果当事人将租赁物的持有权进行转交,应当可认定这是一种买卖行为而非租赁。这一点在《合同法》第242条款中已经指出:“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7]一切所有权一般会包括支配使用、收益、处理、以及占用四个权能,并且这思想权能体现一般覆盖面更为广泛,诸如管理权限、收益请示权限、支配转让权限、消费变更权限、自由损毁权限等等。但在现实中一切持有权限下的各种权能都由所有人本身享有,很可能难以满足当事主体所追求的成效需求。因此,现实社会中权利分化现象非常普遍与常见。而符合这些基本权能合理进行权能分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将所有权下的各种权能要素的优势展现出来。同样,在融资租赁这一过程中也是如此,出租人最后仅保留了其处理权限,但依然享有最终标的物的所持所有权限,承租方则会享受到租赁期限内的支配权、使用权与收益权。[8]此外,通常此时出租方当事人一般具备的所有权包括:1)租赁期间在未能得到出租方同意与认可时,不能对其标的物进行处分;2)除非融资合同约束条款中明确指出所有权保留具备买卖特性并真正具备法律效用时,在约束期限时间段内租赁物能够抵押或者转让;3)租赁约束期限内,当承租方如果破产,出租人可具备行驶回收权限,但争议性质较大;4)租赁期届满以后,如果承租方不想购买标的物,承租人应将标的物返还给出租人。2.由供货方造成的标的物瑕疵,不承担标的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职责和传统意义上的租赁而言,融资租赁另一项不同之处就是对租赁物的瑕疵责任处分上有所不同。在以往的租赁中,在当事主体达成缔约前,出租人就具备标的物的持有权,这是双方实现约束签订的前提,否则租赁不能产生效用。而普通租赁往往出租人本身对标的物存在的风险因素熟知程度要远大于承租人,因此在交易之前由于租赁物存在瑕疵理应承担担保责任,这是普通租赁实现交易的基本前提。但是融资租赁并不需要对标的物瑕疵承担瑕疵担保职责,具体表象原因基于以下几方面:1)缔约前,出租人对租赁物的熟知程度并不高,出租人并没有置办好的租赁物去出租,需要供货商提供租赁物,而这一过程承租人熟知租赁物的性能程度可能要高于出租人,并且也是按照承租人本身意愿进行置办购买的,所以购买后产生的不良瑕疵,出租人不予承担瑕疵担保职责;2)多数发生的融资租赁交易活动,往往出租人融资方面经验比较足,但对租赁标的物的信息了解与经验方面积累可能存在不足,同时对租赁标的物也是名义持有权,因此并不具备瑕疵担保义务。这在国家《合同法》中第244条中明确指明过:“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但承租人依赖出租人的技能确定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除外。”

(二)承租方法定效用主要权利分析1.受领物权利的体现由于融资租赁这一过程中租赁物是通过承担人的实际需求而置办的,同时出租人作为买受者事实上也仅资金提供人,他自身对租赁物使用状态并不关心,一般对租赁物本身的属性了解并不全面,所以出租方并不会对标的物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这也是区分融资租赁中体现“融物”特性的一个显著特性。为此,一般情况下均是由供货方对承租方提供相应标的物,承担人扮演着一个受领方的角色,而享有受领租赁标的物的权利就能够转由到承租方。常规而言,该过程还包含对租赁物的检验权利与拒绝权利,其中拒绝权利是指租赁标的物不能满足承租方实际需求而实现拒绝。同时,承租方拥有这些权利在我国的《合同法》中239条也明确指出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订立的买卖合同,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承租人享有与受领标的物有关的买受人的权利。”2.索赔权所谓索赔权就是指请求承担违约责任,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供货方不能履行自身义务时,指供货方不能向承租方提供相应受令者需求的相关权利义务,就存在违约事件发生。而该事件发生,自然需要违约的供货方来执行索赔。具体而言,由承租方作为受令者向供货方请求索赔一般会根据以下两种情况作为考量依据:其一是指承租方对选择的买卖标的物特性非常了解,而出租方对合同内的标的物属性并不了解,且出租方仅是资金提供者,因此此种事件发生只能由供货方履行索赔义务,而这也体现出了承租人在行驶此项权利时所具备的公正公平原则。其二是出租方虽然具备免责与租赁标的物相关的义务,但当标的物并不符合实际领受者实用性需求时,承租人应当提供一定的救济义务,这也才能维护到自身应有的合法权益。而此时执行的索赔事宜可以说是一种强制保护措施。这在我国《合同法》中240条同样规定过:“出租人、出卖人、承租人可以约定,出卖人不履行买卖合同义务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赔的权利。”

三、违约形态划分与违约责任相关的救济措施研究

(一)违约形态的划分当事主体各方在签订合同的整个过程中最基本原则就是强调“契约自由”这一意义。但这要建立在当事人主体各方能够不违背法规条例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按照自身意愿要求自由订立合同内容。而事实上,这一过程由于客观环境、个人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违约现象也很常见并且错综复杂。虽然国内并未向违约形态做出具体划分,但我国学术界一般会将违约形态归为以下几种:1.先期违约所谓先期违约也可称为预期违约。该违约状态主要由两种,由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构成。明示毁约强调的是履行义务期限来临前,一方当事人有着可靠的凭证依据证明对方在履行义务期来临时不能履行合同约定或根本不履行约束条款,而另一方主观意愿还并不想提供必要担保履约。因此,先期违约是突出了将来不能履约的一种状态,而事实上还没发生违约责任,是一项较新的学术概念,它的概念提出能够利于预判在当事人利益损失与否,从而能够对当事人权益起到保护作用。2.实际违约实际违约的发生必然有着实际违约制度加以约束。通常,实际违约发生时,通过违约制度的约束作用,能够使债权人准许接触合同约定,可见实际违约制度是项重要保护机制与控制违约措施。而实际违约状态同样也包括履约缓慢、不能履约、履约拒绝、履约不当的四个形态。和先期违约不同的是它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违约责任损害,依据客观标准而界定的。

(二)融资租赁模式下的各情形下的多种救济措施研究融资租赁交易模式的形成能够使当事人之间享受到它所带来的便利性,充分体现出了金融和贸易往来的市场化特性。但与之同时,其交易模式比较繁冗且涉及主体比较多元化,也同样使这层法律关系更具复杂性。若其中当事人之间的权责与义务纠织在一块,违约责任的形态也就更显扑朔迷离。同时,由于融资租赁又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满足市场建设需求的,如此看来只能让其实践发展,促进其研究体系走向成熟,才能进一步解决法律纠纷。为此,以下提出了对违约责任的几种救济方式,其中包括承租方对出租方当事人的几种基本救济举措,另外也提出了融资租赁中可以尝试的公式制度登记、优先补偿救济举措,以及其他特定情形下为平衡出租方与租赁方主体当事人利益的违救济方式。1.承租人对于出租人违约的救济方式(1)要求实际履行。可以说,该形式下处理比较特殊,因为出租方一般会针对合同缔约内容将供货方当事人的相关享有权利转由到了承租方当事人,因此该情形下的救济方式应是承租方提出来的,并所持立场是站在供货方考虑的。此时,如果供货人一方存在延迟供货、或者标的物存有瑕疵,但仍还处于未能违约的时间周期内,承租人一方可以对供货人一方提出补救措施的相关要求,这对供货人显然是有利的。但若由于出租人一方某种因素导致的标的物存有瑕疵,并且也尚未能造成违约发生,承租人也可以对出租方当事人提出相应履约相关内容的要求。此外,如若供货人一方所提供标的物确实存在瑕疵,并又由于其他因素引致的违规发生时,但承租方却未能作出解约动作,出租方也有权自己提出补救方式再交付满足缔约要求的标的物。这种补救方式,可以采用租赁物残值充抵的方式,此时双方可以约定,在融资租赁合同期限届满时承租人象征性地支付一定的价款,充抵租赁物的残值,获得租赁物的所有权。一般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都比较长,租赁期多以设备的使用期为限,因此大多是“一租到底”,直到租赁物残值为零。(2)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强调的是缔约以后,约定内容履行之前,由于已经具备法律效力,其中当事人中有一方已经宣布要解除约定,从而使缔约内容下的约定条款、义务关系归于结束。因此,处于对当事人主观意愿的尊重,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实现对合约内容的救济。这是因为,如买卖合同关系一样,仅有出现违约事件发生时,承租方才能有效解除合约。一般来说,由于出租方当事人的自身因素造成的供货标的物延迟或不能按照约定交付租赁物,承租方当事人应当提供一段宽限时间给予对方时间解决处理自身问题。如果这宽限周期内,出租人还是不能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并也不能排除违约事件发生,承租方是有权回收自身交付的预定金等因租赁活动产生的支出费用。这一点在《公约》十二条中也提及过,恕不详细列举条例。(3)请求损害赔付补偿。损害赔偿一般主要应用在商业缔约情形下,并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违约救济手段。该方式主要强调的是已经发生损失并且碍于违规发生后的违约行为与损失存在因果关联,就可以申请损害赔付补偿。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113条款内容中明确指出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中可以尝试的违约救济举措研究1.公示制度的登记现行的融资租赁方式涉及到三方当事人主体,即承租方、出租方、以及供货方,三方当事人权责清晰。但随着融资租赁交易活动模式的逐渐发展,也与之相应出现了售后回租、厂商租赁,即当事人主体角色发生纠缠的现象。由于售后回租的存在,承租方就变成了供货人,不论是两种合同性质在内的哪一种合同生效,和出租方对应的仅是出租人一方当事人。以常规角度去看,参与次交易活动的人员越少,就越能体现出各方当事人的权责义务的明确性,也就越利于保护当事人主体间的利益。但是事实与否,实践中可能并非绝对。可以说承租方与供货商在表象意义上的交易人数可能减少了,但事实上其当事主体间的交易关系却未曾改变,仍然呈现出的是买卖和租赁的两种关系;若变成三方当事人主体时参与租赁交易活动,三方当事人主体仍能各自承担自身履约条款下义务责任,但在售后回租模式上,却要两方当事人去承受这种约定义务,进而引致责任有效性责任承担程度降低。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出租方是真真切切提供了动力资金,变现出的确实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且约定期间内租赁物一直受承租方支配占用,特别是对于固定在某一位置处的租赁物,出租人根本拿不走,这样就算出租方能够解除约定,也难以回收获得标的物。因此,在此种情节的租赁交易过程中,应能主要着重考虑以下两点因素:其一是如若承租人一方起初就拥有标的物持有权,出售给出租方以实现交付权责完整转由还有待研究;其二,售后回租时间周期很大,在这长期控制在承租人一方手中,特别是对动产而言应以占有作为公示,即是说如果承租人转让该租赁物或再租赁物上设立他项权益,出租人的利益是很难得到保全的。此外,根据具体的租赁物建立出物权登记机制非常必要。特别是能够在我国普及这种租赁登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出租方判断该租赁设施或物件是否已经被他人占用或者已经出租,进而才能降低交易过程中存在欺诈违规行为发生;此外该制度也可以结合租赁交易活动中承租方的行为情况对其进行登记备份,以用作评估承租方的信用资质。2.特定状况下承租方当事人实行的优先补偿一般情形下我们比较注重出租方当事人是否具备资金能力,却相对忽视租出方的资金来源走向问题,这主要与其提供资金的来源隐蔽性程度较高有关,且出租当事人在实践租赁过程中并不参与。但不可否认的是,出租方的动力资金确实已经参与到了整个融资租赁交易模式当中。虽然以杠杆租赁原理来看,出租方作为资金提供人,仅需要20%资金提供,另外的80%利用银行借贷就能筹措资金,但这一过程确实也需要租赁物作为有效抵标的物。可以说,在这个交易模式中出租方既要通过回收租金变现出成本以归还补偿借贷,又要关注租金、贷款、本金要素的差额问题。因此,若一旦交易流程中存在承租方违约,必然也会引致出租方借贷出现违约;特别是当租赁物债权和抵押物所有权发生转化转向借贷方时发现抵押标的物已经贬值超出20%,那么出租方的损益风险已经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在此处可将对承租方设定为第一位偿债人,即是说当在杠杆租赁模式下由于承租方诱因引致的违约责任问题,应当由承租方预先承担赔付损失,如若赔付不足时再用租赁物去补充。这样一来,确实是通过承租方引致的违约责任,应当由其秉承责任自负性原则,以尽可能使出租方的权益受到最小损失。此外,该项设置对于诉讼率的提升也有明显好处,特别是在当下金融市场,时间价值明显突出,若尽快解决此类纠纷对各方当事人而言都是好事。3.融资租赁中为平衡出租方与租赁方当事人主体利益下的其他救济方式(1)留置及处分租赁物。该情形下,一般所租标的物的持有权虽然归出租方当事人所持有,承租人仅支配、使用权限。此时,如若出租方存在违约并碍于承租方的使用标的物的情形下,承租方是交付资金进行补偿相关必要费用是正常的;如若出租方对自身违约行为不予以补偿,此特定情况下可持有并处分该标的物,当然处分力度要根据自身承受的损失大小作为界定考量,剩余部分仍要归还出租方当事人,这在该种情况下保持了双方的利益平衡。(2)请求出租人另行交付替代物。这种救济措施通常发生在出租人未交付货物或是交付货物不合约定的时候。融资租赁因其涉及金额巨大,因此承租人一般不能直接要求解除合同,应当给予出租人一定的宽限期,使其有机会采取补救。因而在此宽限期内,承租人可要求承租人另行交付符合约定的租赁物。所以该措施通常作为解除合同之前必要的一种救济措施,但这不是必须的步骤,一切可视情况而定。(3)另行寻找出租人订立融资租赁合同。通常出租人预期违约或者未能在宽限期内交付货物的情况下,此项救济措施常被采用。承租人另行寻找出租人缔结新的融资租赁协议,若由此导致费用超过原合同,超出部分应当由出租人负担,这实际上也是承租人履行其减轻损失的义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