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1:4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

篇1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2、免疫系统的组成(课本35页图会画)。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细胞包括那些?他们的来自于?T细胞,B细胞产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别是?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对内?对外?)。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是?泪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如何区分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B细胞要增殖分化,一般要受到____和_____的双重刺激。

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全过程。(画流程图,图上要包含吞噬细胞作用和二次免疫过程)

6、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抗体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体的作用是?

7、唯一一个无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识别能力,但无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8、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_引起的?

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应的特点是?什么叫过敏原?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引起的?过敏反应实质上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9、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病?(举例)HIV和AIDS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什么?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什么细胞?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是?

篇2

关键词:衔接;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目标导向

一、分析并提出问题

实行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是普通高中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在实行的学业水平测试采取的是指按照教学要求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的要求标准。我校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学年末。

1.据调查统计:我县去年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A级(优秀)占10%、B级(良好)占20%、C级(合格)60%、D级(不合格)占10%,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选择学习理科,所以,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向高考要求跨越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9所乡镇中学,初中生物知识要求的深浅程度不同,学生初中生物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扩招高中生物专业教师不足,从初中选调的教师多集中于高一年级,一个生物实验室无法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

3.教材内容方面:学业水平测试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难度要求相对高考较小,生物高考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为学业水平测试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学中教材难度难免有所降低,加大了高考要求、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4.目标导向方面: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在目标导向上各有侧重。学业水平测试只要求学生过关“C级(合格)”即可得2分,学业水平测试只要顺利过关就行。而高考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夯实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络化。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目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差异。

5.教学方法方面:我校高一生物教材内容较多(必修1、2、3),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6.学习方法方面:高一学生还像初中学生物一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考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选择理科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高一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适应高考复习。

二、解决问题

1.高二学生刚入学(每年9月),在进行分班学习前,采用问卷调查再次摸底考试等形式,了解对经典生物实验要求的基本方法的把握情况,了解高一学生必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复习胸有成竹。

2.全体生物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从众多教辅资料中选定一本(我校选择“走向高考”);先用“基础知识探究部分”进一步夯实基础,包括生物学术语的记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等,找出必修部分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知识;再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目的的差别进行研究,明确课程标准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特点、目标标准,尤其重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上的区别和联系的研究;衔接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后再构建规划进一步学习复习。

3.在教师中开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

4.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要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和高考要求的差别。

5.用好“走向高考”中考情考点探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抓好连接点,充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业水平测试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生物学术语数量大,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知识内容难度的差异,我们知道,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考要求则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三、已取得的成效

1.做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的衔接,很好地解决了高一学生生物必修知识的遗漏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台阶”或者是“梯子”,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进入高考学习复习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所有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要求把握到位,进一步熟悉了必修与选修教材,使教师把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我校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研组内还是在各个备课组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研究问题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研究,主要从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特点和需要入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应对的教学环节,能够加快师生从学业水平测试到高考要求转变、促进教学,同时对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深入的不够,在实验部分和选修模块的衔接上没有加深,研究主要是针对的人教版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等,导致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侧重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纠错 习题改错 指导 提高 复习效果

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专题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之一,而此类课堂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错,纠错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习题改错指导,提高复习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1.主要问题的出现――错误依旧是错误

在高三的生物教学中,最让人苦恼的事情莫过于刚刚讲过的习题,清清楚楚强调过的易错点当再次出现时,仍有许多同学做错,常常出现相同的错误。

2.问题的分析――明确目标,反思课堂找原因

2.1 明确目标。

高三生物教学不同于高一高二,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表现在学习目标上,高三的生物教学有两个重点目标:

(1)全面复习,构建大板块知识框架,巩固基础知识。即对学习过的的内容进行全面扫描,通过自己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学习规律。该目标针对的是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也是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2)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即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题目而提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不曾见过的问题的能力。上高三后习题量倍增,面对书山题海,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讲完。因此只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才能使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准确的解题方法。

2.2 反思课堂。

明确了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习题课,发现主要存在三点不足:

(1)由于高三习题课堂题量大、任务重,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要赶进度,所以课堂中无意间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2)在习题课中,往往只重视方法规律的给出,重视了结果,却忽视了规律的得出过程,而学生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过程的理解,规律方法的学习也就和应用脱节了。

(3)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同,就导致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进入不同的思维误区。而以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方法思路的“移植”,而其本身的错误思维没有得到更正,因此,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其潜在的错误认识就会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3.问题的解决――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课堂改革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的尝试、反思和总结,归纳出生物高效习题课堂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板块。

在讲习题前,我会对所要讲的习题涉及到的内容做一个综合的复习回顾。如我在讲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习题时,首先回顾的内容包括:考纲的要求,题目内容的难度、重点考查知识以及做完这些题目所要达到的效果,为此,我定了两个目标:一是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中的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和结论;二是这三个实验与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之间的考点联系。目标一是对考题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为学生顺利理清思路扫除知识上的障碍;目标二针对知识内容,使学生熟悉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学会如何运用。这样,在以目标为纲,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仅熟悉了考题方式,加深了对考点的记忆,也对考点有了板块的记忆。

3.2 反馈问题。

在批阅作业结束后,我先言简意赅地反馈习题的整体完成情况,并就主要的知识性错误、文字性错误和一些重要能力错误加以订正和解释。当然,在这儿讲的是“整体”上讲,不要太细,切忌逐题分析,那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我在这仅是就一些共性和个别特例做简单介绍,几句话就行。例如,在一次习题中,我通过课前批阅作业,发现有多位同学将“液泡”的 “液”写成了“叶”,而这个文字性的错误在初学的时候就有出现。于是,在一上课,我就设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评,选取了几个出错的同学上黑板进行展示。结果出现了相同的错误,于是,我借机发挥,提出了错别字的危害,明确指出,让同学记忆深刻。在这以后,我班学生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3.3 给出答案,组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通过投影给出答案,学生快速核对答案。本着保留共性问题,解决个性问题原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而我主要负责组织疑问的收集和个别学生个性问题的即时点拨。具体按以下几步来完成:

(1)小组限时分段讨论。

我首先依据题量和难易将选择题分段。非选择题一般是每题一小段,如题目较小,通常是采取两题合并或多题合并为一段,各段组内讨论一般在3-7分钟。具体操作时,我会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掌握时间,如果学生很快就没有声音了,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可以提前结束讨论;反之,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在讲到“光合作用速率”时,学生通过习题对净光合量和总光合量的图像辨析仍旧不熟悉,我就让学生习题讨论基础之上,合作解决阶段测试中的一道典型题,在讨论了三分钟后,基本上大部分小组都结束了,这时还有一个小组在讨论,于是我就建议小组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个小组的疑问,而且也活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2)疑问收集、讨论求解。

经过讨论后,一般都会有个别组的个别小题有问题,这时我就让有问题小组的代表发言。发言完之后,请没有问题的小组来解决问题。如果解答问题的小组发言者不能解释清楚,则再找其他小组来解决。有时即便解答者发言清晰,解释也正确,我也会征询一下问题组的意见,对答案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那么可以适当展开辩论或在课本上找新的依据。对于共性问题,通常我会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结合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点评、适当迁移。

在学生讨论后,我会对一些学生说不清或理解有一些偏差的小题给予点拨或讲评,言简意赅。对有些试题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训练,让学生彻底掌握。例如,我在讲到一道设计实验验证两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在这儿就需要点拨一下这类设计实验题目的一般思路,并马上迁移到要证明一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试验设计。由于是学生急需的、渴望学会的,这时精讲往往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3.4 教师小结。

讨论结束,问题已解决,我一定要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小结。除此之外,我也会为学生总结一些典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些小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到识别坐标图时,我归纳了解决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识标――明点――析线,并具体解释。这样学生理解后记忆效果很好,并能够在以后的同类型题目中加以应用。

3.5 学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