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04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生物必修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1高二生物备课组由组长林英组员叶锋、高晓燕、陈佳佳组成,本学期我们将以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务、教科处等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为目标,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以生物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为依据,认真开展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使高二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实验复习,如果时间允许还将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制订。本届学生高一时由于特殊原因,学生的生物学的基础比较薄弱,落后面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年级教学的核心作用,健全集体备课措施,提高备课效率。我们将把每周的周一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我们将完成以下的事情:
①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②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主讲人。
③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案和学案,每人按计划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和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3.深入开展教学科研
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都将参与学校的高中少教多学提质减负”教研课题的研究,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位老师开一节课题观摩课.
组织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教师的成长。另外鼓励每位老师按时完成每学期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4月1日的生物奥赛初赛
在上学期辅导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组织好竞赛辅导,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竞赛辅导工作。
5.研究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方向,组织高二备课组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2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3这篇关于《高二生物教学计划》,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课是高级中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课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个班级,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又有别于初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的学习注重于理解,所以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强,本学期的任务是完成第二册的学习,也就是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的学习。同时完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好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4新的学期咱们将以丰满的作业热情,端正的教育态度,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执行教育进度,以进步生物学科的教育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规划新的讲堂教育形式
讲堂教育的根本原则:大讲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加、三讲三不讲(讲要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现已把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常识结构和往后开展没有太大的效果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讲堂;
讲堂教育的形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方针展现——学案导读——自主学习——考虑体会——合作探求——迁移使用及反应;
二、强化基础常识教育
高一学生所学生物常识应以基础常识、根本技能的把握程度为教育方针,适当进步学生生物常识的剖析、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因而,在教育进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化理解所学常识,清晰地熟悉某个常识与其他常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常识的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常识处理实践问题。
三.加强学法辅导,培育学生杰出的学习习气和学习爱好
教师在教育进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辅导,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功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把握生命科学的实质规则,促进学生构成适合本身开展的学习习气。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要结合生产、日子实践进行教育和开展各项活动,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让生物讲堂教育充溢热情和活力。
四.加强对《新课程规范》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剖析研究
篇2
统筹谋划是工作实施的前奏,是获取成功的基点。一中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谋划、改革、更新。作为备课组长更应该在学校总体部署下,贯彻执行年级组制定的各种措施和教改方案,为提高我校生物教学水平而积极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现特制订本学期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计划,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 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被学生选择为高考必考科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给予时间不够充分,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遗忘的状态;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成绩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的限制,很难做到层次性教学,达到人人都清的效果。目前年级做好部署,对班级和学生进行了更明确的分析,针对本班级学生特点,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教学,抓好重点班尖子生的培养,注重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本学年有一个有力的因素,我们已经完成选科学生的学考任务,这样在高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不会分散精力去学习准备非高考科目,为高考科目的学习提供了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和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两本教材属于旧教材《稳态与环境》一本书的内容。新教材将一本书扩展为两本书,但仍然是主要从内环境的稳态出发引导学生形成任何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分别从动物个体、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不同层次的稳态如何实现的,借助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由此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的生命观念。但是在总体知识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深入,难度和深度也有所增加。因此本年度教学任务紧张,教师投入的精力要比以前更大,需要精研教材,扩充教师知识面,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
三、工作计划与实施
(一)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说课活动
备课是教学环节的首要工作。我们面临新教材新高考,研读教材、课标尤为重要。所以在备课前我们要做到:
1、认真研读课标,把握难度要求,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2、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把握好基础性,层次性,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3、深入理解教材以及教材所涉及的深入知识,扩充教师本身知识面,追本溯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4、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情境的寻找与应用,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问题设置,避免教学变成教材的誊写者,以此强化理解和记忆。
5、注重形成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避免知识凌乱琐碎。
为了达到要求,具体实施如下:在高一放假我们就布置任务完成选择性必修一的学案和课件的初步单元化教学设计,在本学期我们的备课将会利用集体备课,由主要负责人梳理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新教材,研究新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导学案和课件,做到落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授课活动要求
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还要认真备好每一课时的课,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课件和书写教学案,并根椐学生自学情况,教学过程中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后并及时反思。
(三)进一步完善学案教学,积极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探究式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学知识内容碎,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上课前,先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充分自学,熟悉基础知识,上课时,师生再进行互动,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就是难点,再进行讲解,坚持做到学生能看懂的不讲,只讲重点、难点,真正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探究式大容量的高效生物课堂。
(四)分层作业布置
备课组长选择固定一套试题作为整体训练,然后组织教师分别编写好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课后练习(作业),做到课堂知识日日清,当天回顾,及时巩固;讲过的旧知识循环回顾,以总结知识、补错题、价值题为主,避免遗忘。
(五)组织好周测和月考
要求:周测题难度和题量适中,及时评阅等并讲评;月题题量要充足,卷面要清晰,难易适中,无错误,考试后及时分析讲评,查找不足,以便在阶段的教学中及时修正。
(六)做好听评课,共同提升
依据学校和年级组的要求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每次公开课都认真组织,集体讨论,发现亮点,查找不足,总结提高。
(七)以老带新,促其成长
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制定好师徒结对计划,要求新教师必须听完老教师的课,充分备课后再上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教学需要。
(八)加强技术性学习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九)配合生物教研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
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四、教学目标
本备课组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继续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战略思想。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科能力。争取在全市联考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保三争二。
篇3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原文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②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③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
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④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⑤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⑥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罗伯特•亨德指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亨德和所有研究动物游戏行为的专家都相信,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高二语文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文章分析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4段)列举动物游戏的现象。
第二部分(5~8段)游戏类型及特征。
一层(5段):写动物游戏的类型。
二层(6~8段):介绍动物游戏的特征。
第三部分(9~15段)介绍现今世界上对动物游戏研究的几项结果。
一层(9段)指出动物游戏行为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二层(10~14段)介绍人们对动物游戏行为的几种看法
三层(15段)指出要解开动物游戏的秘密,还要深入研究。
写作特色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比较。
2、语言准确、平实、通俗易懂。
语言特色
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概括,避免含糊、偏颇。如“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高仿真和动物行为的特点,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深入体会。
高二语文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问题探究
1、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怎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从文本中找出。
明确:动物为什么游戏。
2、在回答动物为什么游戏之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动物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身边的动物并找出动物游戏的几种方式。
明确:动物游戏的方式有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游戏。
3、初步了解了动物游戏的方式之后,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动物为什么游戏。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找出关于动物游戏的几种学说。
明确:动物游戏的学说有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
4、动物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于动物游戏的学说也是多种多样的,你同哪种学说,请结合自身知识加以说明。
明确:学生自由讨论并举例说明,学生可赞同一种学说,也可将两种或多种学说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各种学说,众说纷纭。我们无法确定问题的答案,要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5、人类是如何看待动物的这些游戏行为的?
“游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⑴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
⑵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游戏。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6、如何对待与我们同处在一片蓝天下的生灵?
明确: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猜你感兴趣:
1.高二语文必修三《离骚》原文及注释
2.高中语文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教案
3.人教版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
4.高二语文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原文
篇4
一、化学知识在生物学科(人教版必修)中的呈现举例
由上表可以看出,生物学将与化学有紧密联系的内容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而化学则在高一第二学期或者高二才开始接触这些内容,两学科课程内容在教学进度上不协调。例如,蛋白质一节,按生物课标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多样性,而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对一些学科名词“基”、“键”、“结构式”、“结构简式”、“羧基”、“氨基”等不能理解,造成学习障碍。而如果详细规范地介绍相关化学知识,则容易把生物课变成地地道道的化学课,就会冲淡主题,也不利于生物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基于此,笔者谈几点思考与建议。
二、有效解决化学与生物知识矛盾的探究
1.从学生知识的实际出发,按照知识的循序渐近性进行教学,适当地拓展化学知识
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到每章每节所联系到的化学基础知识,然后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凡是学生学过的,上课时稍加复习,就可以用来为生物教学服务。凡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应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然后适当拓展有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上学习生物,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完整的理解。例如,在讲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出现了“氨基”(-NH2)、“羧基”(-COOH)等有机化学的术语,而在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清楚地讲符号“―”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并表示共价键。在讲课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这部分化学知识,并对蛋白质的结构式加以解释。这样,对生物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不仅对生物课的学习有益,也减缓了以后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
在讲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时,教材首先讲三磷酸腺苷这一重要的化合物,学生对三磷酸腺苷是完全陌生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个问题涉及到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这部分内容。只要先适当地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讲一下生物的特殊性以及ATP的特殊性,这样,细胞内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储藏过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2.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活化”化学知识
教学中找到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如投影、实物、演示实验等形象而生动地解决化学知识给生物学知识的传授构成的障碍,以达到“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淀粉遇碘变蓝”时,教师不妨分两步做实验:首先用纯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实验为参照,其次再用种子加碘酒变蓝,这样,既能说明种子中含有淀粉,而且对“淀粉遇碘变蓝”这一化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3.优化现行《生物》和《化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内容
在生物教材的编写中,可以在相应章节中设置诸如“科学视野”、“阅读资料”、“注释”等小栏目,对正文内容中出现的化学名词作以解释和说明。初中化学教材可以提及一些化学键和有机物的初步知识,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像缓冲溶液、层析(色谱)等知识,生物中经常应用,而高中化学未涉及的知识,可以在化学教材的对应章节增加这部分内容。如缓冲溶液知识可以在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中以“科学视野”的形式给出,层析知识可以在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中增加。
同时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所以,各学校也可以进行生物与化学校本教材的整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可以科学大胆地重组和优化生物与化学教材内容及其先后顺序。如果将《化学》和《生物》紧密联系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或同步学习,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好这两门课程。例如将《化学》必修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内容编为《生物》的教学内容。
4.教师要拓宽学习渠道,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想解决化学与生物之间的知识矛盾,显然生物教师必需有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给自己注入新的知识,打破学科界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各种学习渠道,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科学而恰当、灵活而有效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知识矛盾和新挑战。
篇5
新高考,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但或许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遇,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对大类学生主要目标是达到二本分数线,对美术、音乐、舞蹈特长生由于几乎只1/3的时间,不仅要完成选修三的学习,还要进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尤其是对于舞蹈班来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对三个必修模块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新的情景中分析讨论,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另外,对大类学生进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复习,涉及许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是对各项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的理由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过筛子似的复习,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复习以及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和拓展都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计划,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四、 方法措施: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要认真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注重考察的内容,并且注意I和II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看看提高的程度。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的行为动词要达到的目标,注意能力要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
(二)重新设计章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又能起来阶段小结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验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设置如下几个专题:
1、 植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2、 动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3、 遗传专题
4、 生物与环境
5、 选择题解题能力专题
6、 实验专题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得重视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做到精改精批,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快反馈不仅使我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还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五)注重辅导,加强检查力度。
20xx年高三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二)面对着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语数外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生物,为了打好高考这场团体战,我们生物老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精讲精练,我们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全体备课组将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三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将踏踏实实地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我们高三备课组虽然人员较少,但依然踏实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我们根据新的高考要求,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进度以及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下面浅谈一下高三生物的复习思路: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 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 一支独秀不是春 ,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4、分工协作
在高三复习工作中,分工协作,编写好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案,群策群力,做到资源共享。
5、把握四个环节
⑴懂。虽然高三是复习,但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平时生物课训练少的事实,许多复习课只能当新课上,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⑵做。习题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把习题作为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习题,我们切实落实精选、全批、选讲、订错四个环节,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认真做,在做中有所得。
⑶思。
①在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度过,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感到有点累。
篇6
一、宁夏试卷和题型特点分析
1.试卷构成
宁夏的理科综合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126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6题为生物题(共6题),7~13题为化学题(共7题),多项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21题均为物理题(共8题)。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其中(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22~25题为物理题(共4题),26~28题为化学题(共3题),29~32题为生物题(共4题)。(二)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其中关于生物的选做部分如下: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考点分析
3.试卷特点
试卷整体涉及的考点符合考纲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考纲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教材,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例如必修一的“细胞代谢”,平均每年13.2分;必修二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平均每年13.4分;必修三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平均每年17.4分。选修一常考查的点是:微生物的培养,选修三常考查的点是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具体详见上表。试卷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保持了重点知识内容考查的相对稳定。
(2)“旧”中有“新”,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如2008年的选择题第3题,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2009年的非选择题第31题,引入内含子以增加新知识,但仍考查的是有关DNA结构特点的基本知识。2011年选择题第4题等。重视对考生基础知识、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表现进行测量。
(3)注重树立实验思想,重点考查实验分析。近几年实验题以常见素材为背景,减少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将重心由侧重实验设计转向考查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立足教材,设置问题,设问难度层层深入,考查考生对实验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二、2012年高三生物复习建议
任何一个积极备战高考的人都渴望成功,为了成功,每个人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每天与无数的习题为伴,每日学习到深夜……这些都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个人都太在乎最后的结果。然而通过高考产生的一位又一位的高考状元,也越来越不是大家心目中的书呆子。如今的高考状元大多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拥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生物,作为理科中的“文科”,也和数理化一样注重的是方法与技巧。在生物的复习中,你注意到了以下方面了吗?
1.夯实基础,重视教材: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知识。所谓基础知识就是生命科学考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能力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有些知识内容必须熟记,没有基础知识的正确识记,就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高考试题往往是“题在外理在内”,所以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回归课本,重视教材。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书本里蕴含着学科思想的精华。许多试题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只是背景或题干在书外,而答案或原理仍在书内。
作为高三的学子,对要求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的东西,把获取的课本知识信息归类整合,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熟练、透彻,这样才便于记忆和综合性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2.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一轮复习中,因为有些知识点在高一、高二时已经学过,当你稍微接触一下就会觉得很熟悉,当你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而独立完成作业时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这时,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去听课,紧跟老师的步伐,时刻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要边听边动脑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
在一轮复习的阶段,追求成功的你应该把“攻克每个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时,你应多动笔、多思考、多提问。不会的同学需要多动笔记下自己遗漏的还不懂的,以便课下复习。已经了解的同学需要动动笔记下来,再次加强记忆,不断地重复记忆,巩固知识。在思考后记录,先记录再记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啊!这样,即使你在高一高二时并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甚至你是班里的最差生,但是只要在这个环节认真听讲、努力复习,不仅完全能够赶上进度,而且非常有可能名列前茅。
最后借用高三备考生的一点心得来说一说复的感受,也许你也有同感。“现在高三了,好好学习一年吧!不要害怕以前自己不会的东西,碰到了就要弄懂。学习生物也一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前段时间,复习蛋白质、核酸时,我就是将老师讲的每一点都理解,并将不会的记下来,后来做题时发现很多题考查的内容都相同。所以我要将这种精神坚持的放在每一科的学习中,这样一定会有收获。”
3.严格要求,强调规范化
高考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等水平考生的竞争,真正拉开距离首先就是把那些该得的分数都拿来,然后才是解决难题。在备考复习中,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做到不求得满分,力争少丢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时严格按照试题的要求,规范答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回答问题要注意用生物学的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不用一些俗话和随意的话来作答,避免丢分。如:描述“酶在高温下失活”,就不能用“酶死了”等之类的语言。
二是回答问题要注意逻辑性。如回答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和[H]。而不能答成:无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有机物。这就回答得比较笼统,改卷的老师还是觉得你没有弄清楚原因是什么。
三是回答问题要注意准确性。谈到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应该是单向传递,如果答成有一定的方向性,那就不准确。竖的横的都是“一定的方向性”,所以不能答成有一定方向性,必须答成由突触前的神经元向突触后的神经元传递,这就叫单向传递。
四要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时审题十分重要。审题时要注意这个空的前后这两句话,这可以叫限制性的简答题,只有认真分析这个空的前后的论述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草草地一看到前面就填了。如:治虫过程中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生物杀虫剂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抗虫基因)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又如: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此空可以填“启动子”、“终止子”等,但受后一句话的限制,必须填“标记基因”】,便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温习错题,升华能力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高三学生应该说“见多识广”,只要保证把做过的作业、随堂训练、大小考试的题目吃透,使前面自己出现过的错误不再重犯,高考的正确率就有了保证。而这需要同学们积累错题,建立错题集,并及时翻阅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复习时不是随便翻翻看看答案就行了,而是对做过的好题、难题重新分析,揣摩知识点,再现解题过程,从中领悟出试题的命题特征及命题趋势。
长春市教研室白智才主任介绍:新高考以能力立意,作答过程检测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有机联系。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注重学以致用。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积累,在不断的改错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自己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保持自信心、平常心、健康心,高高兴兴考试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当然不能盲目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我们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这是一个自信。
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考试当作普通的练习,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应考习惯。不要觉得高考了,我考不好,我爸怎么样,你甭管这个,越想越糟糕,一切都不想,一心一意保持兴奋状态,就想着这个题我怎么做,怎么思考。要保证平常心,在拿到卷子之后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着急,不要草草做完全卷,力求做了都全做对。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选了A,应该相信自己选A有把握。
第二,不要老想到得高分,我这次一定要考得比平时还高。要保持一种平稳心,不求多得,但求少丢,才能得高分。所以,要保持一种平常心。
要有健康心,即要有健康的身体。你要病倒了,就考不好。所以,接近高考时别睡得太晚。还要保持一定的营养,也不能吃得过饱,营养太多,睡不好,休息也不好,高考时状态就不好了,一切还是和平常一样就好。
篇7
关键词: 模拟实验法 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模拟实验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依据科学家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是科学家都已经作过了实验,研究过的内容。而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新和探究意识的人才,通过“模拟实验法”恰恰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加以讨论。“模拟实验法”正是把实验法的这几个环节中的部分或全部融入到生物学课堂中,怎样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几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些环节更好的实施?
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这一环节是“模拟实验法”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往往有几种:
1.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提出问题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走向成功(解决问题)开好头。所以,情境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比如说就高二年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在教学引入环节中设计的情境:
教师播放一段时长2分钟的FLASH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动画简介:开始时,为一系列的色盲检测图,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此很熟悉,马上投入其中,并说出检测的是某个数字或图形。而一分钟后,当学生精力集中时,图片迅速转换,变为一副较刺激的动态图,并伴随较大声响。)此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惊吓后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剧等一系列现象……师问:你能说出你的身体受刚刚这个刺激而产生的现象是通过什么调节来完成的吗?生A:神经系统。生B:体液系统。师:感受到外界刺激的是我们什么系统?生C:神经系统。师:而使我们心跳加速的又是什么激素呢?生D:肾上腺素。师:所以,准确的来说,能出现刚才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的是……。众生:神经——体液调节。……以此引出课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等”那么,比较上述两者,同样是以学生活动来设计情境,情境2显得自然,更贴近教学目标。“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一现象既能连接着上节教学内容“体液调节”,隐含着复习回顾激素的生理作用,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到某种激素调节的作用的同时产生想了解如何产生这一现象的强烈愿望,对下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情境创设承上启下,连接自然,目的指向性很强。相反,情境1的设计给人感觉很生硬,在设计活动中前后问题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萌发,探究新知的氛围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
1.2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从而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亲身观察或体会到的现象,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高一生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的引出,可以先说一说学生都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关植物是怎样吸水与失水的问题。还是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几组实验现象:将同样大小的萝卜条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其中甲中装有适量的盐水,乙中装有相同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取出两个萝卜条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很清楚的发现两个萝卜条的大小有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因此 ,亲身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3由教师提供数据实例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
有些实验现象不容易让学生观察到,可以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在高二生物“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实验中,可以先给学生出示几组数据(不同时期酵母菌种群的数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旦能够提出有效问题,那么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有理可循的,下面的步骤也就不难进行。
2.作出有效的假设
当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往往要等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从而做出假设,那么这个假设的提出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是不是怎么假设都行啊?”。我告诉他:“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要做出的假设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你所提出的问题而做的假设,举个例子: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中,学生在影像资料中会发现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可是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那么做出的假设就要与问题相关联,假设: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或者温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有的学生就会抛开问题自己做出不相关的假设:高温会使酶失活。虽然这句话是没错,可是却与本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不相关的,这样的假设被视为无效的。因此,正确的假设为整个过程的"敲门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重视对结论的讨论过程
篇8
关键词: 高中生物提问攻略 新授课 实验课 复习课
提问是一项古朴的教学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精辟地表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运用以提问为核心的“精神助产术”进行教学,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回答,直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先前结论的荒谬,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一、存在的不足
尽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反复地实践着,然而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无意义问题多,课堂提问形式化。如“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等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学生也只能简单附和,没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2.问题的水平偏低,课堂提问低级化。如复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教师提问: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学生回答: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样的问题只能让学生从课本上直接找答案,不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缺乏挑战性、探究性。
3.模糊问题较多,课堂提问随意化。例如教师在上“细胞膜的结构”一节时,指着细胞膜结构模型问学生:“请认真观察一下细胞膜结构模型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颜色很单调”“像花生”“像冰山”,等等。而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教具引出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和镶嵌贯穿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的,但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提出问题不给学生时间思考,怕学生答不出来,急于求成。比如当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复习测试前提出些比较难的题目,如果几分钟后学生答不出来,有的教师会直接讲解,但其实可以先提出些台阶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地把答案递在嘴边,最后再核对答案。
二、新授课中的提问攻略
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课堂提问具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循循善诱,把握时机,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根据课的类型,提问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导入中的提问
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一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基础。例如,在上必修1“细胞呼吸”时,教师可以用实验来导入,先让一个学生向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吹气,试管就浑浊了,提示学生呼吸运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由细胞呼吸产生的。再点燃酒精灯,让学生观察有机物的燃烧过程,并让学生对比细胞呼吸和有机燃料燃烧的区别和联系。再追加一个问题:“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并且把生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
再例如,在必修1“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事先准备好的两块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萝卜条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引入问题:如果把这两块马铃薯分别放入等量浓盐水和清水中浸泡15min,再取出来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能否继续保持平衡?如果不能保持平衡的话,是左盘下沉还是右盘下沉?你能否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正确解释呢?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对同一种植物细胞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如何通过实验手段来解决此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做好迎接新知识的准备。
又例如,在讲授必修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上斑马吃草,狮子捕食斑马的视频,提出一系列问题:①这片草原可以构成什么结构?②能不能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③如果这片草原上只有狮子,没有其他动物,狮子能生存吗?④斑马需要获得能量吗?是如何获得的呢?⑤草中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呢?⑥斑马中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仅被狮子等捕食者获得了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既对上一节内容做了复习,又能激发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兴趣,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2.课堂中重难点的提问
高中生物知识点相较初中,内容深入,揭示反应机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直观,所以针对比较抽象,学生又必须要掌握的重难点,不能仅仅枯燥的直接问,而应该设置一些阶梯,循循善诱,让学生“伸伸手,够得到;动动脑,想得通”,而不是一上来就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如在讲必修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的固定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CO性质很不活泼不能直接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那么怎样才能让CO活泼起来呢?”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去寻求、去获得。经过教师点拨,学生知道原来CO必须首先与一种五碳化合物相结合,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就能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再例如有的知识比较深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把握,教师不妨把知识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如在讲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若提问: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显得难度太大,学生一时难以作答。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在哪里?②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多少?③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又将有几个去向?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多层设问、四面出击,核心问题便不攻自破。
3.课堂结尾中的提问
课堂结尾中的提问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和导入中的问题相互呼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1)和导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如在讲授选修3“基因工程”时,导入中给了幅传说中“角似鹿、鼻似狮、目似虎、唇似牛、爪似鹰、髭似马、鳞似鱼、身似蛇”的龙的图片,并提问是否真实存在龙,如何造出一条这样的“龙”。学完“基因工程”后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要造出这样一条龙要经历哪些步骤,学生根据做学知识能够答出需要经历“获取控制合成鹿角、狮鼻、虎目、牛唇等的目的基因制备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筛选重组细胞实现功能表达”等过程。
(2)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在必修1“细胞质和细胞器”结尾时可以让学生归纳一下问题:原核生物中唯一存在的细胞器是什么?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哪些?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有哪些?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高等动植物的区别主要有哪些?这些问题既是对本堂课琐碎的知识点的总结,又是学生自己动脑筋归纳的结果,记忆上应该比全由教师讲效果要好很多。
(3)在课堂结尾提出一些发散性的、结合社会热点的问题。如讲授必修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后,可以提出“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能说出原理吗?你认为将来,生物技术还能在哪些领域获得成就?”或者学完必修1“生物膜系统”后,提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有没有更好的模型?”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实验课中的提问攻略
生物课中的实验课非常重要,生物学实验不仅仅是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实验课不仅要上,而且要上好。那么要上好生物实验课,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实验整个过程,在动手过程中或是动手后适时的提问,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必修1“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中让学生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下问题:①与常温下的试管相比,90度高温水浴中的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②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③加入无机催化剂Fe3+和过氧化氢酶的两种情况下,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声,这说明什么?④加入无机催化剂和酶时,其中哪一种反应速率快?说明的什么?⑤那么相比高温或者无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酶对于生物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至关重要?
再例如在必修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过程中,组织学生“将强光(200W灯泡照射5min)、弱光(25W灯泡照射5min)、黑暗处理过的3片葫芦藓叶的临时装片。分别置于显微镜下,然后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形态变化。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在光线变化的条件下,叶绿体形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其他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叶绿体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此后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复习课中的提问攻略
高中生要么面临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要么参加高三的高考,无论哪一种,都要进行复习。复习课就显得很重要,在复习课适时的提些问题,不仅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对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复习必修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时,可以提问“从写列几种情况分别找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别是哪些?”①某地区的农作物因遭遇连绵的阴雨而严重减产。②在一现代农业的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在向温室内的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我们发现,经这种方法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③在盛夏的中午,很多作物因蒸腾作用过分剧烈而导致气孔关闭,出现了“午休”现象,同时测定发现,植物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产物量显著减少。④某地区作物因某种原因而产量低下,经农业专家测定后发现是由于土壤缺乏磷元素造成的,经补充磷元素后,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再例如,在复习选修3“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时,可结合必修1、必修2“细胞增殖”的有关知识点提问:①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和有丝分裂有何异同?②什么是同源染色体?③如何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从细胞是否均等分裂和染色体行为方面分析)?④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何不同?⑤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否只能进行减数分裂?⑥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和卵子是否直接就能结合形成受精卵?⑦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有什么联系?⑧胚胎移植的前提是什么?上述问题具有综合性和连接性,对复习有显著帮助。
总之,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效果。生物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就是要利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重点,不时变换提问方式,精心组织提问语言,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并培养学生发现、研究生物问题的勇气与方法,真正让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一种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更是联通师生之间的桥梁,提升课堂凝聚力的动力源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门艺术,把握这门艺术。让提问之花,在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杨善禄.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2]郭友,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篇9
一、试题分析
高中生物水平测试题紧扣《考试说明》,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突出了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主干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整个试卷难度适中,大多数高二考生可考出自己应有水平,但要完全不丢分,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做不到的。
1.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的双向细目表
2.试题结构
根据《考试说明》和“双向细目表”,本次试卷共由30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和5个非选择题计(共40分)构成。试卷满分100分。30个选择题中模块一占26分,模块二占16分,模块三占18分。5个非选择题中31题考查必修一内容占10分,32、34题考查必修二内容占16分,33、35题考查必修三内容占14分。三个模块的分值分别是:模块一36分;模块二32分;模块三32分;分值基本均衡。
3.试题分析(选取部分试题)
1.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遗传物质 C.细胞膜 D.细胞质
答案:B 主要考查细胞的多样性
2.某蛋白质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5个氨基酸,B链有33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A.58个 B.57个 C.56个 D.55个
答案:C 考查的是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
3.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的是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C.淀粉酶 D.盐酸
答案:A 考查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及酶的专一性
8.取三只试管编号A、B、C,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并调整温度到0℃、25℃和100℃。然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温度为0℃、25℃和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若向三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菲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内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1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以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A 属于实验内容,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9.下列能够最恰当地叙述生物膜结构特点的是
A.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答案:C 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10.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 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 14CO2叶绿体ATP
C. 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14CO2叶绿体ADP
答案:C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1.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与杨树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分解有机物 ②含有DNA
③含有酶 ④产生氧气
⑤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⑥具有双层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考查线粒体、叶绿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1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所有的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答案:A 考查细胞分化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RNA是遗传物质 B.脂质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考查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1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A 考查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1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皱粒与黄粒
B.水稻的抗病与不抗倒伏
C.小麦的有芒与抗病
D.棉花的短绒与长绒
答案:D 遗传这部分内容中有许多概念,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
16.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5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500个和140个 B.500个和280个
C.1000个和560个 D.1000个和280个
答案:D 考查DNA的结构特点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用甲基绿和吡红混合染液将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结果正确的是
A. RNA呈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里
B. RNA呈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
C. DNA呈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里
D. DNA呈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
答案:A 属于实验部分,考查观察DNA、RNA的分布
18.能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答案:D 考查胰岛素的作用
19.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A.DNA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DNA解旋酶
答案:B 考查DNA复制的条件
20.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染色体交叉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考查育种的种类及原理
25.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液、组织液、淋巴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答案:A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学生容易将血浆与血液混淆
26.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
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答案:B 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答案:D 考查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28.某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考查群落的结构
29.在某草场,第一次捕获田鼠80只,做上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田鼠85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则该草场上共有田鼠约
A.85只 B.145只 C.340只 D.370只
答案:C 考查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30.人体免疫系统中能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效应T细胞 D.T淋巴细胞
答案:B 考查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33.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 。
(2)图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 ,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只能是 。
(3)兴奋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发生这样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 。
本题考查必修三第二章“神经调节”关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结构基础。
34.已知两个家庭均有甲病(A、a)和乙病(B、b)患者,系谱如下:(Ⅰ4不带b基因)(每空1分,共7分)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
(2)Ⅱ3的基因型为 ;Ⅱ4的基因型为 。
(3)如果Ⅱ3和Ⅱ4结婚,生出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 ;生出既患甲病又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 。
这道题属于较难程度的试题,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赋予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中,考查学生对遗传有关问题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3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每空1分,共9分)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上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着 关系。
(3)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地捕杀蛇和青蛙,则 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4)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
(5)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这是一道有关生态系统内容的试题,既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也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容易出错的是(4)的第二问。
二、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基本技能
就试题情况看,本次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题结构比较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对课后练习题的考查。教学中应依据课标,对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掌握,一定要避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进行“深挖洞”,应集中有限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领悟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成,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主动愿意去学。
3.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本次测试涉及实验的考查约10分,与近几年高考试题加强实验考查,突出实验探究是一致的,也是新课标要求的,因此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读书质疑、实验探究、合作思考自主获取知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尤为重要。
4.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炼出有价值信息
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信息转换类试题在测试题中占了相当比重,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考查的,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无疑是必要的。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兴趣;思维
近年来我们学校多次举行“研究性课题”的讨论和实施方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都确定了研究性课题,学生都踊跃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本人就此谈谈生物“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和一些想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生物必修本中有“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修本中有“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10个课题。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由于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又是刚开始使用新教材,因而每个课题的研究活动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我校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教学中,要求教师制订几个课题以供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题大多只有一个课题名称,而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为此在研究性课题――“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细化、确定研究题目
新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涉及面较广,应首先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条件,引导学生尽量地细化题目,选择确定一个较小的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具体进行研究。例如,“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引导学生先将其细化为“萘乙酸(NAA)对苹果(梨、杨、柳等)插条生根的影响”等若干个子课题,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实际(材料的选取、器材的准备、药品的配制、时间场地、方式方法等)选定具体的研究方向,突出各自的特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学生活动的全面性,即有尽量多的研究方向、尽量多的子课题。
二、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
题目确定后,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是否有一个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即所确定的较小范围的有具体方向的研究课题;目的,即通过活动要明确的问题,掌握的方法和提高的能力;理论依据,包括实验原理、假设、预期结果等;材料,包括时间、范围、内容、场地、仪器、药品等;方法、步骤,指采用的具体方法,活动的具体步骤,研究的主要方面,记录的主要素材(现象、数据)等等;结果结论,根据对素材的整理分析、推断而形成的科学、系统、确切、理性的结果结论。
下面是一个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设计案例:
实验题目:2,4-D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实验原理:2,4-D对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假设),能延迟的开花时间(预期结果)。
目的要求:学会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器材:盆栽(5组,每组2盆~3盆)、2,4-D母液、小喷雾器、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a.配制浓度分别为0.01mg・L-1、0.1mg・L-1、1mg・L-1、5mg・L-1的2,4-D溶液。
b.选取5组盆栽(每组2盆~3盆)编号,放置在光照、通风、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相同环境下管理。
c.分别用配制好的4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喷洒编号1组~4组的植株(第5组作为对照组)
d.实验记录:定期观察、测量、记录的发育情况。
e.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可靠性(出现误差的原因);绘出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图表;分析2,4-D浓度与花芽分化时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思考题:用2,4-D处理植株对花蕾大小、植株的大小是否有影响。
注意,在指导学生制订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提醒学生:科学性,即严密的理论依据,严格的操作过程、步骤;可行性,即切合自己实际,简单可行,效果明显;创新性,即突出自己的特点,有创新意识。
三、总结、交流研究成果
本阶段是整个活动过程的高峰和重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可分两步走:一是归类整理,即把每位学生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报告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归类。二是总结交流,对本次活动中有创新意识的、方法科学、可行性强的、预期效果显著的、环节齐全、步骤严格等代表性的题目,单独整理撰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形成典型材料或案例,采取展示会、答辩会、报告会等各种方式在全体同学中交流,也借此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归宿的活动课程。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它具有如下优点:
1.研究性学习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
参加任何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都需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运用和发展多种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体验中,给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方法对头,才有可能顺利完成任务。从收集信息到信息收集后的处理和分析,从调查研究到研究报告的撰写,从设计实验到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3.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形成,还能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四、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1.认识不到位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以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时间得不到保证
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行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有始无终。
3.能力差距大
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少,以致于学生形成的能力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五、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计划中的必修内容,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它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合力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教育无限发展的空间。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出发,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做好组织和具体的指导工作。
2.掌握方法为研究性学习铺路架桥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之前,要进行方法论的指导,降低操作的难度。教师可就处理信息的方法、实验设计程序、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等,开设专题讲座,增强可操作性。
3.理顺关系,使研究性学发展
首先,要定位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是配角。学生是策划者、操作者、自我评价者,是主角。要突出自我,探索研究,呼唤创新。其次,协调好主、客观因素。
4.总结经验,让研究性学习螺旋式上升
在每次研究性学习实施后,师生要及时总结。总结是评价的基础,总结是为了开拓未来。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后,总结出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转化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技能,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也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