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20:3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

篇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高二生物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以教材为根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夯实基础,活化能力;抓实训练,讲求效果;加强协作,优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二、基本要求: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

生物必修3的教学要做到“立足双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梯度性提高。以基础为主,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尽量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的知识点讲清讲透,,配以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讲带练,理清生物学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学业测试打好基础,为部分学生选修作准备。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2、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效果落实课堂上。

3、坚持互听课活动,每人每期互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下周所有教学内容,主备人预先备课,人人发言,并有记录。

5.坚持落实组内公开课活动。

全员参加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到全组“两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

7、同心协力,互帮互学,信息、资料共享,教学研究气氛浓厚。

8、注重教学中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好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向课堂要质量。

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备课,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课堂教学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抓重点带一般。重点知识要抓住基本要素,提高课堂效率,再现和归纳知识结构

10、向辅导要质量。

一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当留作业;二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为辅导提供依据;三要及时辅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外要结合各类过关考试,进行考后分类辅导推进。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要求

1、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学会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现结果。

3、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4、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四、参考资料《45分课堂作业》、《生物必修3同步导学》

五、建议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读书背书

2.树立生物学基本思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给学生一点联想

篇2

一、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增强业务能力

组织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教风等方面不断提高,为人师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认真落实《东莞中学常规教学要求》,仔细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分制)》,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组织好科组活动、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积极与市内外生物老师交流。第一学期的第八周组织科组老师到黄山市黄山一中(省一级学校)参观学习,了解教改动态、交流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并听了高二一节《水分代谢》课,对我校生物常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承办了全市的生物优质课初赛工作,学习了我市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了解全国新课改信息,讨论初步决定高一使用人教版教材。

参与编写市高三辅导材料,张子胜老师参与编写《高三综合科》一书和下学期的综合复习练习,刁宏垠参与编写下学期高考生物的练习。

参加全市生物年会,林春来当选为东莞市中学生物教研会副理事长,黄炳炎、周平凡、刁宏垠当选为理事和常务理事。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工作

1、选好备课组长,组织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认真落实常规教学要求,具体见各个备课组记录。每周至少有一节集体备课时间,要求做到“四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科组长检查落实。

高三:刁宏垠(生物)、张子胜(综合)

高二:黄炳炎(组员: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

初二:周平凡(组员:林春来)

选出高二备课组为优秀备课组。

2、搞好个人备课,提倡电子备课,网上交流;全体生物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网站建设,积极向学生推荐科组网站,提倡网上师生交流。目前科组资源库常用多媒体资源有7、36GB。科组网页得到更新。

选出何惠平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3、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提高课堂教学貭量;计划落实科组公开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学期的研究课

任彩棉第十周 《新陈代谢与酶》

张子胜第十二周《生殖与发育》

周平凡第十三周《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谭慧英第十四周《水分代谢》

选出张子胜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第二学期的公开课

任彩棉第六周3、19 《遗传病与优生》

周平凡第六周3、19《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选出任彩棉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5、研究高二、高三的文科周班、理科班、生物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性地练习,切实控制作业量,严把资料关。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提高高二“八校联考”生物成绩、高三市统一摸底考试成绩。

高三生物班黄柏球同学以783分获东莞市生物高考单科第一名,生物平均分为571、2列全市各生物班第一名,总分700分以上3人,重点人数一般本科人数完成目标,超2人。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1、进一步充实完善科组资源库,完成高二、高三的电子教案、课件系列化工作。积极参加学校教师打字比赛,成绩优良。完善科组网页。

2、完成学年度论文总结,向市教研会提交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小课题研究。

刁宏垠课例设计《观察植物细胞的饿有丝分裂》市一等奖

周平凡课例设计《WEBQUSET主题探究——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市二等奖

刁宏垠教学论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拓展策略》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任彩棉教学论文《创新教育与生物教学》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张子胜教学论文《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市二等奖、省一等奖

四、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1、按照高二、初二生物课程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

周平凡老师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获奖如下:

初二(4)吴晓翎陈彦《关于眼镜问题的研究》市一等奖

初二(6)李敏怡方韵怡《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市二等奖

初二(7)颜晓茵苏丽华杜旭林《蜻蜓为什么把卵产在绿色的操场上》市三等奖

2、继续做好初二、高二生物竞赛辅导工作。

刁宏垠指导学生在20xx、7参加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高三(6)刘炯、吴惠玲,高三(8)黄柏球三位获全国二等奖

高三(6)黄兰红、高三(9)朱家乐、高三(10)梁沃威三位获全国三等奖。

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黄炳炎等老师辅导学生在20xx、4参加的全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20xx、510位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结果没有公布

省一等奖李安钰祝彩霞王振军叶瑞施张尚凡黄嘉欣 黎雪芬

省二等奖王申钟监森黄加敏

省三等奖曾堔王广发袁银欢许虎云卢佩芝叶婉玲

周平凡、林春来老师辅导初二学生在20xx、5参加全省初中生生物竞赛

省一等奖余志杰涂安然李健荣何奕邝俊杰区永曦

省二等奖陈卓华蹲隅?颜晓茵张海彬

省三等奖袁镜初谢无奇叶润康

市三等奖梁晓琳叶立仁张潇潇

篇3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篇4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细胞壁之间生理上的联系。由于叶绿体呈绿色且体积大,在植物细胞中的含量多,因此,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位置的变化作为标志。此实验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对于实验基础较差的高二学生来说,要顺利完成此实验,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该实验有很多值得涉思之处,现简述如下:

首先,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得花一番功夫。选好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此实验材料选用的是新鲜的黑藻,由于它是喜光水生植物,所以,在找到黑藻后,盛放黑藻的水槽要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要保持温度在20℃~30℃之间。这样,才可保证黑藻的新鲜、生命力旺盛,实验时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现象明显。另一方面,因为天气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在实验材料黑藻不易采集的情况下,可采用俗称“毛鱼尾子”的水草代替,用此材料实验,与黑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效,其特点是: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其次,临时装片的制作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一环节除了要让学生注意正常的操作规范外,更重要的是用镊子夹取色浅、片薄、幼嫩的小叶轻放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切不可贪图叶片大而厚,也不能毛手毛脚,粗枝大叶。

第三,着手观察时需动一番脑筋。该过程不仅要注意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流动,还要始终保持叶片在有水的环境中。饱含水分的叶片,细胞质流动十分明显。在观察叶绿体环绕液泡做定向循环流动时,选好参照物也是一个必备条件,以液泡、本细胞或相邻细胞为参照物均可。此外,如因种种原因,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流动得较慢,甚至观察不到流动现象,标志物叶绿体流动不明显时,可采取以下方法促进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的流动:一是光照15min~20min,二是调节温度至25℃左右;三是切伤部分叶片。其中前两种措施是因材料喜光好温的特性,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促进细胞的陈新代谢,加速细胞质流动。最后一种方法采用切伤叶片的办法,可导致部分细胞质受损,从而引起细胞质被动流动,虽是无奈之举,却也能如愿以偿地看到实验现象。

篇5

初见王庆红老师,是在日坛中学高二(7)班的教室外,王老师刚下课,看到等在外面的我,一脸歉意地说:“真是抱歉,让您久等了!”然后,顾不上休息,带着我急匆匆地赶往下一节课的教室。“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课本了,内容非常重要,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要赶紧去布置一下”,王老师一脸兴奋地说道。

忙碌、紧张、充满活力,这就是王庆红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开始上课后,紧张有序的课堂节奏、生动鲜活的课件展示、灵动而有深度的启发式教学,更加深了我对王庆红老师的这一印象。“我对生物教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这种热爱让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王庆红老师激动地说。

追寻目标,让自己不断前行

“我喜欢给自己制定目标,让自己的路走得更有方向,看着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我会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王老师给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当老师。中学时期,老师们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以及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王老师在那时就立下了要当一名教师的志向。因此,还是中学生的王庆红,就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学书籍。正是这份坚持,让本可以报考更好大学的王庆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类院校。而对于生物的热爱,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系。1991年大学毕业后,王老师来到了日坛中学,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

虽然当老师已经20多年了,但是王老师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老师的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只往外掏不往里填的话,迟早有一天会掏空自己的。”因此,她给自己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王老师除坚持阅读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和研修活动,本着开放、谦虚的心态去学习,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取得了英语专业大专文凭。

王老师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为了落实北京市教委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王老师和她的团队一直在进行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生物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明年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了”,王老师兴奋地说。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王老师也有过迷茫、有过倦怠,有过挫折、有过失意,但是,她对生物的热爱、对教师工作的坚持,都让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巧思妙想,让学生爱上生物、学好生物

生物是高二才开设的科目,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已经淡忘了,教学时间紧,学生基础弱,是王老师面对的两个最大困难。如何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生物、掌握生物学科的学习规律?王老师不断思索着。

为了让学生感到学好生物并不困难,王老师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时候,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早上起床后不应该空腹喝牛奶?这个看似平常、人人熟知的事情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前自己只知道这样做对身体不好,至于原因,却没有人能够说出来。王老师顺势解释道:“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跟‘蛋白质’有关的内容。牛奶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主要是构建身体用的,空腹喝的话就当成能源物质用了,这就有点儿浪费,所以,早上应该先吃点儿面包或者含糖的食物,身体有了能量之后再喝牛奶,这样获得的蛋白质才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物并非那么“高大上”,也可以“平易近人”“接地气”。这样,在教学中,王老师把生物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物“一见钟情”。

王老师认为,生物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王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每学完一本书,王老师都要求学生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最后总结在一张纸上,并把做得好的总结在班级进行展览。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总结:有的重在内容,提炼、概括出每课、每个章节的要点,逐条列出;有的重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画”出让人一目了然的“关系图”;还有的重在分类,把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制成条理清晰的表格……从“举头望‘生物’”到“低头思‘生物’”,王老师的奇思妙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知识、在兴趣中掌握方法、在思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生物、学好生物,对王老师来说,探索仍在继续……

启发引导,让教学从“物”到“悟”

王老师热爱生物、热爱教学,正是这份热爱,让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让生物教学从“物”到“悟”。

生物学科中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说出这些概念的含义,然后再对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说明。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授粉”这个概念后,王老师提问:“什么是‘自花授粉’呢?”学生们纷纷答道:“就是植物自己给自己授粉。”王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给出了科学的说明:“自花授粉就是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又如,在学习植物的“相对性状”时,王老师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先列出一些性状特征,让学生试着给这些性状配对,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可以配对,有的不可以配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永远都经历一个“思考―探索―补充”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

生物学科当中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王老师让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规律。例如,孟德尔在实验中根据豌豆的7个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出了显性形状和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例,王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这些比例几乎都接近3:1。此时,王老师适时提问:“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怎么解释这种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性状分离现象?”然后,通过棋子实验,借助数学上的概率知识,王老师引出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除了让学生“悟”出道理外,王老师还让学生“悟”出方法。生物学科会接触到很多的假说,怎么去证明假说的正确性呢?这就涉及到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在做完豌豆的杂交实验后,又发明了很有意思的测交实验,根据这个实验演绎推理,从而证明了自己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对此,王老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假说上,而是通过对“假说演绎法”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篇6

关键词:生物实验 创新 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而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自觉地,充满乐趣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埋下了兴趣的种子。所以实验教学的创新探究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实验材料的创新: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选择生物实验材料的原则是:1.可控性。2.生物学稳定性。3.来源可靠、经济易得。4.繁殖快、周期短。5.可操作性。依照这些原则,在实验中可引导学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如果用普通天竺葵做实验材料,只能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以及"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两个结论;而用银边天竺葵替代普通天竺葵,还可以同时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这个结论。又如在"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中,达尔文等科学家选用的是金丝雀草、燕麦做实验材料。而在赤水市这两种实验材料都很难找到,所以引导学生将物美价廉方便易得的玉米、花生、大豆、小麦、黄豆、绿豆等种子萌发成幼苗,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验证……,最后用"筛选法"选择出玉米幼苗做实验材料,不仅有地方特色,而且实验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因此实验取得成功。

二、实验条件的创新:实验条件的改变与实验材料的选择相关

实验条件是影响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反应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中,取一无色透明的饮料瓶(或矿泉水瓶)替代小试管,采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水绵放入瓶内 ,倒入清水(留约30ml空间) ,为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适量加入碳酸饮料 (如可口可乐、雪碧等)或家庭常用小苏打,捏扁瓶壁排净瓶内空气,拧紧瓶盖倒立其水中放置阳光充足处照射。由于金鱼藻等进行光合作用,不断产生气体,饮料瓶就会收集气体逐渐恢复原状(实验时间与藻类的数量和天气有关)。取瓶放正拧盖进行木条复燃实验,效果十分明显。从而改变实验室实验为学生家庭实验。又如在高二"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由于用市场上购买的纯淀粉酶代替了学生提供的唾液做实验,不仅改变了过去学生提供唾液的不雅观、不卫生状况,而且由于淀粉酶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使实验由定性变为了定量研究,这样大大加强了实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实验条件可改变,温度由37°C提升到50°C,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教学更主动,教学过程更连贯。

三、实验方法的创新: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方法、操作过程

做实验,大多数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有些实验由于材料采集难度大或反应速度慢,持续时间过长等原因影响实验效果,就可以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以消除原实验中的弊端。例如,高中实验:"动物激素喂养小蝌蚪",验证动物激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该实验有以下缺憾:1.城市学校实验材料采集难。2.蝌蚪变态缓慢,约需1~1.5个月。3.在喂养蝌蚪过程中必须常换池塘水(内含蝌蚪所需营养),若以自来水代替,并喂蛋黄等食物则常使水质变坏变臭,造成蝌蚪未及变态而身先死,导致实验以失败而结束。所以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变甲状腺激素为胰岛素,变蝌蚪为鱼,因而探究出新的实验方法:由向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喂养蝌蚪变为在鱼的鳃部注射适量的胰岛素。由于鱼的血糖浓度急剧降低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15分钟左右鱼即昏厥,显示了动物激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那么是否是由于胰岛素致使血糠浓度降低而导致的昏厥呢?验证方法是:再由鳃部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溶液,鱼很快复苏。

四、培养创新的心理素质,设计新的完整实验

在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如不懈的进取精神,对现有知识的不满足,对已有结论的不轻信,富于好奇,善于幻想,勇于探索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如在"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中,针对科学家做的切胚芽鞘尖端的实验,学生重复时马上提出:何为选择胚芽鞘尖端?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比较,选择了最佳方案:在胚芽鞘外画竖线后继续培养。经过多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发现尖端的实线依然很清晰,表明尖端没有伸长;尖端以下部位变为虚线,表明其已明显生长,然后联系数学、物理等知识通过"光影放大法"将实线部分尖端的长度测量了出来,其长度为2 mm,精确度可达0.1 mm。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对经典实验的补充与完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五、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实验是发现与创新的手段。教材中实验形式虽有所改变,增加了一些实习、探究性实验,但毕竟验证性实验还占多数。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必然是先讲授知识,然后按要求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这种做法将造成学生认识过程的思维定势,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这样的验证实验必须加以改变与改进。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先讲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流动,然后安排实验加以验证。不妨先由学生实验观察,去探究发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流动。这似乎是仅仅将讲课与实验的顺序颠倒,但实质是将验证性实验变为了探究性实验。学生亲自参与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其心理体验是前者无法相比的。

实际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倾向,都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给以正确的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目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总之,创新观念的引入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时代的需要,为使之更趋完善和成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光文.以研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的探究.中学生物教学,2001(2)35-36.

篇7

在我国,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也将“活动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为活动课程正式安排了课时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自此以后,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祖国各地把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活动课程”的设计1997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是新课程方案的核心其中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构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课程改为“学科加活动”的整体优化结构

一、 生物活动课的特点

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

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因此,本课题重点在于研究生物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形式、特点等科学系统地挖掘各项活动中的创造成分,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物活动课作为正式课程出现,它不是“第二课堂”,不是学生随意支配的课余生活,它有更强的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广域性、趣味性、实效性特征其层次高于课外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加全面因而,无论从实践上讲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

二、生物活动课开设的必要性

[HTK]1现状分析

前已述及,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践也像国内经济实践一样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神州大地把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活动课程”的设计,一时间“活动课程”如火如荼,蔚成风气,生物学科活动课程更不例外

但当他们冷静地观察时,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教育者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思想,不敢开设活动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课程开设以升学为唯一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学校仅开设有限的几门学科,生物作为小学科往往被严重忽视我们曾对我县的高三、高二年级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421%学生在初中学校就没有开设生物课,生物活动课更是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个性和特长,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别人会的我也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不会”

[HTK]2生物活动课的意义

生物活动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项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各种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以下就生物活动课开设的意义略作一番探讨:

(1) 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目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例如在学习“植物向光性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发其独立思考、去努力探究实验的真谛

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生物活动课的教学能够突破学科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如发现性、探索性、批判性等问题研究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造才干如组织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参观考察生态园;再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改进实验……通过各种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课

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尝试和探讨,现总结出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导课方法如下: lunwenwang.com

1.幽默导入,谐趣顿生

运用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例如,在导入高二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可以这样开场白: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刘德华长得那么帅,而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听了我这略显夸张的自嘲,学生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也可以用武松与武大郎的身材来比较,为什么同是父母所生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趣味。

2.悬念导入,激起探索

通过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简短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悬念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追求真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例如,笔者在讲授“呼吸作用”时通过“地窖杀人”导入新课:从前有一个人去菜窑里取白菜,一下去就没有上来,后来又下去一个人,同样也没有上来。第三个人拿着点燃的蜡烛顺着梯子下窑,才下到一半时,他就大喊大叫:“有鬼呀!有鬼呀!”同学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3.实验导入,身临其境

通过有关实验,把看不见的生命活动过程变为可以看到的现象,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想象和理解。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这部分内容在讲解之前,可拿出两个大烧杯,分别加入清水和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将两小块新鲜的萝卜分别放入其中,一段时间后,再取出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引起学生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同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正题,当学生们最终找到答案,本节课的内容他们也就掌握了。

4.设疑导入,开拓思维

组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 “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 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转贴于

5.故事导入,生动有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极大兴趣和集中听课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讲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上课开始我先讲了肖伯纳和邓肯的故事:邓肯是美国的电影明星,长得非常漂亮,肖伯纳是著名的文学家,长得很差。邓肯特别羡慕肖伯纳的才智,向他求爱说:如果咱们两个结合,生下的孩子具有我的外貌和你的才智,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而肖伯纳在拒绝邓肯的信中说:如果象你所想的当然好,但如果我们的孩子具有我的外貌和你的才智那该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啊!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在故事的基础上,我分析提出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标题。这样的故事导入,使学生深感有趣,学习热情格外高涨,新课也就上得格外顺利、成功。

6.警示导入,注意关注

通过一开始上课,向学生介绍一些警示性的材料或观看影片等,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引起极大的关注。

例如,在讲“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课前可这样介绍:癌症是当前医学上一个疑难问题,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彻底治疗该病症。某癌症患者从发现到生命结束只有短短的32天,癌症胜于猛虎,人人闻癌色变,我们今天将会学到癌的相关知识。人命关天,警钟拉响,学生都万分关注。

7.比喻导入,形象贴切 lunwenwang.com

恰到好处的比喻能把枯燥的生物知识生动有趣地传给学生。例如对“光合作用”的复习课时,向学生发问:食品厂生产食品一般需要什么?同学们积极发言后我接着讲:生产需要动力、车间、机器和原料等。那么,我们可以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淀粉。这样,学生对叶肉细胞、叶绿体、光、水、二氧化碳、淀粉和氧的作用及地位就比较清楚,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同时增添了趣味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笑话、新闻、学生演讲、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当然,每一次的导课通常会将几种糅合起来运用。总之,“导课无定法,妙在巧导中”。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等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60~74

篇9

关键词:高中 高中生物 课堂 自主学习

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了重要的强调,高中的各个科目都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相应的改变。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会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以高二生物课程中的“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课堂设计为例,来做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一、课前教学计划目标的设定

课前,教师针对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要进行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师在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需要设定周教学目标、月教学目标以及学期教学目标等,还需要服从整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以起到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以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同时,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都应该能够掌握。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如指掌,但对于课堂中的个别学生应该做相应的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

“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以实验为主。在设定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进行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讲课内容只起辅助作用,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在试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对知识内容的遗漏进行补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指引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出学习的方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大量只有植物的图片,植物朝着不同的方向生长,教师提出疑问:“导致植物朝着不同方向生长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引出学生的疑问,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这不但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检测,也是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手法。

当学生统一了答案之后,为检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多媒体课件出现了同样的这些植物的图片,只不过图片中都多了阳光的照射,使学生更加明了植物朝着不同方向生长的原因是向光性。

2.自主实验

教师再次抛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具有向光性,向光性与什么有关?”教师准备实验的材料,主要的实验材料有胚芽鞘、光源、锡箔纸、刀片以及记号笔等。教师在这些实验材料中加入很多本次实验用不到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选择过程可以清楚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情况。错误的选择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这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记忆,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每组需要对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因为前期教师对于实验内容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抛出了一个笼统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找不准实验的方向。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找准实验的方向和实验的方法,为了能够获得实验的结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指引一下实验的方向;如果只有少数的学生没有选对实验的方向,教师可以从旁指点,同时提醒学生将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实验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做相应的了解以及记录,以便在实验完成之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实验总结

当实验结束以后,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分析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问题大致可以分为没有做课前预习,只做了粗略的课前预习,操作手法的失误,实验记录的不准确等。教师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于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要给予指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明确了自身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课前预习中找准预习的方向,也知道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动手实验,更加深化了对于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辅助者和提问者的角色,仅仅是抛出问题要学生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放手促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内的团队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教师在课堂中的干预越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越小。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测并提出问题,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为辅,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障碍的设定来促使学生迸发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譬如在实验设计时故意遗漏实验中会用到实验材料,通过替代实验材料的选择来激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知识总结

实验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此次实验进行总结,通过学生总结中所出现的问题引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解答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学生所做的实验是达尔文实验,它是通过实验的过程来证明由于单侧光对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结果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的弯曲。通过对于实验的总结分析,学生更加清晰实验的作用。其次,通过对詹森、拜尔以及温特实验的讲解探究出生长素的存在,引出生长素的概念,从而将整节课所讲的内容融会贯通。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总结,形成逻辑概念图用于记忆。学生进行完知识总结后,教师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总结的逻辑概念图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知识总结的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逻辑概念总结的方式,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知识内容的巩固

在进行知识总结后,需要教师通过逻辑概念图来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补充、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提问或者问题抢答游戏等方式来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这个基础知识巩固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训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学习当中。此外,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到的几个实验提出质疑,让学生探究相关实验的正确性、严密性、可替代性等,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干预性越高,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就越低。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奎.浅谈高中生物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师,2013(4).

[2]孙统新.论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自主学习[J].文理导航,2013(2).

篇10

关键词: 内隐学习 高中生物会考班教学 概念 特性 应用

由于近几年江苏省会考生物试题难度越来越大,会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准备夺A的学生来说难度更是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学生负担。教师可以尝试将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在生物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内隐学习的概念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意识层面却无法觉知这种规则,不能外显地把这种规则说出来。

2.内隐学习的特性

2.1无意识性。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获得缄默知识的同时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事后也无法说清获得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心理对于行为的调节过程是以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特殊整合为基础的。

2.2抽象性。

郭秀艳(2002)以高二学生为对象测试,通过阈限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内隐学习自动性、抽象性及理解性等特点。内隐学习过程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化。

2.3全面性和稳定性。

内隐学习具有完整性和抗干扰性。杨治良(1994)在实验中发现,内隐学习具有高效性: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保持得更加完整,而且这部分知识较之外显知识贮存密度更高,在大脑中保存得更长久。

3.内隐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内隐知识的转化。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自然密切联系的科学,人们每天身在其中,有大量接受反复刺激的机会。“这个现象我听说过。”这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一种“我能”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但内隐知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人体的体温调节这课时,常常误以为人体发热后应多穿多盖,使得身体出汗,而事实上,只有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恢复正常时,机体才会通过出汗使体温下降,如果在发烧时继续添加衣物,反会使得体温进一步升高,对身体造成损伤。学生往往会利用已有的内隐知识结合科学的解释,感觉到恍然大悟,从而彻底地正确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老师一讲到底的教学过程变为师生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头脑中的内隐知识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共同达到对知识的正确的领悟和表达。

3.2内隐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

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与直觉性思维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能力,而探究活动常用的方法称为“假说演绎法”,即“观察―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规律”这一套思路。例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揭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整个规律揭示过程逻辑性很强,教学过程如下:展示实验统计的结果?邛提出为什么会有3:1的疑问?邛提出遗传因子及其规律的假设?邛据假设进行反推侧测交实验的结果比例应为1∶1?邛实施实验验证假说。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每步推导都由老师完成,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内隐知识进行大胆的推理,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周密的科学思维,而这恰恰是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的基础。

3.3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对零碎知识的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知识他们已近接触,很多知识已经存入他们的大脑,只是他们没有感觉到。他们往往为不能将很多零碎知识逐条进行记忆而苦恼,当某位同学提出这一知识时,他们会很快地说出:“对,就是这个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内隐知识将零碎知识进行串联起来以便很好记忆。例如:我就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必修一学习后,让学生复习时这样进行,回顾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时导出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质的性质同时影响着膜内外物质的进出,进一步导出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再进一步联系到细胞膜的功能,往往这些知识的联想都是无意识的,但若经常这样进行记忆,自然而然这些知识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内隐学习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串联,最终很多学生都惊喜地发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4内隐学习促进学生在较短时间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具有一些隐性知识基础可能会更好地形成外显知识。这就启发我们想要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最大效果,应以内隐学习为前置,而后再进行相应的外显学习。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过程前先播放几遍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影片,让学生感觉在看影片资料的同时获知分裂的大致过程。当然,在播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产生一些疑问,如形态数目变化的究竟是什么?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橄榄球式的东西又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已有的分裂过程的知识进行外显学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结语

当然,外显学习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在学习当中,既有内隐学习成分,又有外显学习成分。单独强调内隐学习也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这两种成分如何配合,从而有机地促进我们的教学,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ReberA.S.Implicitlearningofartifieialgrammars.Journalof VerbalLearning&VerbalBehavior,1967:77,3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