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4:3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生物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3.熟悉考试说明。开始教学前,我给组员每人一份去年高考纲考,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 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d、热点专题
以上专题教学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各专题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专题教学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复习阶段要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生物复习的思路的角度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任何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 为此我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 本学期主要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主要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篇2
一、送书刊下乡
为丰富彭水县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我馆从有限的购书经费中拨出一笔资金,特意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批新书分别赠送给彭水县图书馆和郁山镇文化站,这批新书共计272册,价值6986元,内容主要为文学艺术、传记、科普、励志等方面。所赠图书中,还有一些是从我馆征集交换的所得的书中选出的。所送期刊主要为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办公室赠送,少部分为本馆职工赠送。
此次共赠送两单位图书333册,期刊410册,合计743册。
二、编制、发放农科资料
针对彭水县农业生产的具体信息需求,我馆收集、整理、编制了烟草、食用百合等28个专题的资料70页,共印制了35000页。这些资料在活动现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全部资料发放一空。
三、网上信息现场查询
为了满足乡镇群众查询信息的需求,同时让他们对互联网信息查询方式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每个活动场地都开展了上网查询信息的服务。这项服务受到了现场群众的欢迎,共为他们查询了蚕茧收购政策、青蒿栽培技术及市场情况、直销企业情况等近10个课题。
四、培训活动
此次文化局组织的送培训下乡活动中,我馆承担了“基层图书馆(室)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概况与资源利用”两个专题的报告,主讲人分别为龙滔和宋继珍。龙滔同志从乡镇图书馆的概念、服务内容、业务工作、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工作;宋继珍同志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缘起、全国及本市的工作进展、国家及本市的发展政策及趋势、共享工程的资源与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共享工程,同时还介绍了数字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互联网利用等相关知识,展望了数字化文化服务在广大农村的发展前景。来自彭水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机构的20多位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活动受到了基层同行的好评。
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宣传活动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宣传共享工程。除通过培训班宣传外,我们采取的主要宣传方式为展版、宣传资料、电脑演示三种方式。这次共制作、展示宣传共享工程的展版6块,不少群,众仔细阅读后,还对展版的内容与我们进行了探讨;发放宣传共享工程资源与服务的资料500多份。此次活动对宣传共享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共享工程基层点安装
篇3
关键词:高三生物;作业;有效性
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回顾、理解和学会运用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高中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着承上启下和反馈教学质量等多种重要的功能。科学地布置作业和批复作业,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已不再一味关注对知识点的掌握,机械的作业形式逐渐被淘汰,而与此同时,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并没有真正减轻,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与批复,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帮助其打好基础,成为高三生物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 优化作业设计
高三学生课程紧张,复习任务繁重,生物作业的设计应避免过多,且应注意难度,同时丰富作业形式,从而在提升作业完成率的同时,兼顾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作业量要适中
高三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加大作业量,就能使学生延长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导致很多生物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来挤占学生的自习时间,而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使命,“题海战术”、繁多的作业只会徒增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如果每门课程都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更是无法完成,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布置作业根本达不到本来的目的。因而,要提升高三生物作业的有效性,就要首先控制好作业的量,具体来说,应减少那些难度较低或重复书写过多的作业,尽可能地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减轻其课外负担。
1.2 合理设定作业难度
过于简单的作业,缺乏启发性和挑战性,无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太难的作业完成起来又十分困难,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同时也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对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利。有效性较强的作业,应当是具有合理的难度层次的,既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兼顾部分对生物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学习需求,既要布置常规性的作业内容,又要布置适当的发散性题目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1.3 丰富作业形式
通常,高三生物作业形式仅限于课后作业,这种作业形式通常仅能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为了使作业充分发挥其应用的功能,我们应积极实施多元化的作业。如:1)预习作业。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作业,如预习课本内容并联系生活举出例子,还可布置结合相近章节,梳理知识体系的作业,使学生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2)课堂作业。高考中答题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教师可有计划地布置课堂作业,限制完成时间。这需要教师联系 近年来的高考趋势对作业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
2 丰富批改方式
作业批改通常会占据高三生物教师较长的工作实践,许多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采取全批全改的方式,这样的批改方式虽然能较好地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却也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此情况下,教师通常仅仅采用划勾或打叉的方式来进行作业批改,对于学生的错误无法进行详细地批注,这样一来作业批改的有效性也十分受限制。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提升作业批改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批改,同学之间交换批改,学习小组间交换批改等方式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种自我批改、交换批改的方式更有利于使学生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自我改进。而需要注意的是:高三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地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而全批全改的方式仍然不能完全丢弃,切不可单纯为了减少自身工作而避免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而是应多管齐下,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3 强化复批
复批是高中生物课乃至所有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对第一次作业的批改十分重视,通常能准确地找出学生的错误,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业讲解以及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针对这些错误和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相应的知识点,是否认真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却难以体现出来。在作业错误处进行改正,并再次上交由教师进行复批,不失为检验学生改进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提升高三生物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将复批环节重视起来,将其落实到每一次作业中,可以视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采取同学间、小组间复批的形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是提升高三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要使作业充分发挥其反馈、沟通、巩固的作用,一方面要对作业题目、内容本身进行科学设计,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批改、复批等环节的优化,从而确保高三生物作业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宝玉.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90
[2]沙剑梅、孙丙耀.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本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95
篇4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49-02
当前,有不少高中毕业班老师"迷信"课辅资料,生物复习课以课辅为蓝本,学生抛开课本,陷入题海,重练习,少看课本,形成多耗能低回报的复习现状。还有的老师也知道课本重要,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对学生如何回归课本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回归"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才能有效"回归"课本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树师生课本意识,是有效"回归"的根本保证
只有师生双方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树立起课本意识。为此,我在平时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近五年的相关高考题作为典例或者试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高考题的特点后,再对自己的复习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群落演替的复习中,让学生完成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30题。学生会发现群落演替问题(2),分析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直接来自课本必修三P80页最后一段,问题(3)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稍作变动。虽然简单,如果没有看课本,得分率还是不高。通过体验让每个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只要看了课本记住关键词,就能拿分,何乐不为!只有师生重视课本了,学生回归课本的内驱力才能被激发,也才能有效。
2.重视课本内容分类,是有效"回归"的基本途径
高中生物课本有三本必修,一本选修,在高三短短几个月内如何能将这么多内容回归清楚呢?如果还是象上新课逐个章节按顺序来,时间不允许,学生也没有什么新意,容易产生厌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本内容分成以下几类,要求学生逐个回归。
2.1主干核心知识回归,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一轮复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夯实基础。全面夯实基础不仅是要熟练记住主干核心知识(主要指课本中的专有名词、核心概念、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以及一些结论性的语言)。还要能挖掘出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记得牢,能理解,会应用"的水平。如,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要素:有遗传效应、呈线性排列。再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2课本图解回归,提升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图解,可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更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中的插图,并在分析插图的过程中提高各种综合能力。例如必修二P67中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的图解。
2.3课本小字回归,拓展学生的视野。回归课本不仅要重视主干知识和图解,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字部分。新课程教材设置的小资料,知识链接,与生活中的联系,方法归纳,相关信息等栏目,都是用小字来表达的。这些小字补充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所以不能忽略。在高考中也常常作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第2题选择题。其中NADPH和NADP+就出现在必修一p103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旁的相关信息中。另外,有关细胞衰老原因的两种学说,自由基学说及端粒学说都是课本小字部分说明的。
2.4课本实验回归,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新教材》加大了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构建等各种活动性课程的分量,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技能和手段,能够提高对生物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同时生物实验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它可以选拔出能力强,生物科学素养高的学生。因此课本实验回归,尤为重要。课本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家探究的经典实验;一类是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类。对于第一类回归时要求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科学家使用的材料,应用的先进方法技术,有关原理及得出的结论。例如,必修二p44-45,赫尔希和蔡斯应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学生较难掌握,必须经过多次回归课本分析原理,操作步骤,结论比较等,才能掌握好。对于第二类学生操作类实验,回归课本时,要注意材料选择是否合适,试剂的使用方法,浓度,原理,操作步骤顺序等。同时,为了加强理解记忆可以横向比较。例如,应用洋葱作为材料可以做哪些实验?部位一样吗?哪些实验要用酒精,浓度一样吗?关于探究类实验,要注意变量分析及结果预测和结论的分析。
2.5课本章节小结回归,形成知识网络。在一轮较全面细致的复习后,进行二轮复习时,可以回归课本每一章后面的本章小结,在小结中归纳了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回归可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样能理清知识脉络,克服知识遗忘,同时还可以在联结处多提不同角度的思考题加以练习,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
综上所述,课本内容分类回归作用各不相同,侧重点和时间也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指导他们回归不同的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增加"回归"的频率,选准"回归"的时机,是有效"回归"的注意事项
生物的知识点多而细,容易遗忘,因此在复习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增加回归课本的频率,才能加深印象,记牢有关知识点。另外就要选对回归相应内容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什么时候是有效回归的良机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试卷讲评课时以错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掌握好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讲评一份质检卷的D29题有关光合作用题目时,发现(1)第一空,及(2)D、E选项搞不清楚。针对此情况,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必修一P98页和P103页,复习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原理,试剂作用,结果各色素带的顺序,颜色,含量等。同时预留一些r间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多次有针对性的回归课本,学生对课本知识较熟练,又能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只有抓好恰当时机,有针对性回归课本相应内容,才能达到有效回归。而有效的回归,才能让学习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温故而知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敏.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举[J].中学生物教学.2013(07):45-48;
[2]王丽国.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教学策略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04、10;
篇5
关键词:生物复习 新课程理念 试卷讲评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72-01
进人高三,生物全面进入复习阶段,生物训练频繁每周都有训练题,所以试卷讲评课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对试卷的讲评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既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老师为了省时和加快教学进度,对时间讲评课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这样就会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不利的,这样高三生物复习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抓好试卷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试卷来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这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讲评,提高讲评效率呢? 近年来,本人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对试卷讲评课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其他生物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摸索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仅以生物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
1、讲评试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
生物训练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试题题量非常大,我们学校每次周末训练的题量都是基本确定的,选择题有40题,非选择题有4至5题 。可以说题量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这就为试卷讲评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逐个去讲,费时又费劲,而且教学效果不好,很多学生都心不在焉。所以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讲评试卷之前 ,自己要认真分析试题,做到心中有数,那些要讲,那些要详细讲,那些不用讲。然后再有生物课代表用一本专门的记录本来记录每次考试班上每位学生要求要讲的试题,这样综合起来就是这张试题的所要讲的题目,一般不超过一半,这样所讲的题目都是有代表性的试题,大大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2、上好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还要对试题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讲评。
变式训练是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生物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获得,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一些典型题目我们不但要重点讲解,而且还要延伸,因为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而这些题目中又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若只是就题讲题,必定会造成多数学生在听讲评时心领神会,但是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又是一团雾水。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挑选寻找它们的合适的变式训练题目,进行训练巩固、拓展深化、整理归类,达到触类旁通、催生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下面这个试题时,我就出了两个变式训练。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变式训练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变式训练2】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 B.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单细胞真核生物
3、上好试卷讲评课,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来讲题
一般的试卷讲评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做笔记,看似不错的课堂,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好像是听懂了,但是下次碰到相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法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个人就尝试了来学生来讲题的方法,发现效果很不错。但是在学生讲题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做法:在讲课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告诉生物课代表那些试题要学生上课来讲解,然后由课代表分配试题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做到心中有底。接着上课有学生来讲解,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非常积极,一位学生在讲,其他的学生也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构建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最后本人再对学生的试题进行点评,表扬可喜之处,指出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
4、上好试卷讲评课,还要渗透“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理念
生物学知识相对与其他学科更零散,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背了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内容,所以做起题目来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生物学科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讲解生物试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应的知识点和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方法,达到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试卷讲评课既要从学生、试卷组成方面去分析,也要从教师自身的教法方面去做反思,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以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过程中要摒弃不讲不放心而满堂灌的做法,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1]封其毅. “我”的课堂“我”做主―构建高效的生物评卷课 [J] .中学生物学,2009,25(10):15―16
篇6
(一)背景
高三生物复习,尤其是后阶段的二轮复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往往会布置给学生相对比较多的作业,同时还包括密集的考试,习题讲评课成为一种占很大分量的课型。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答案时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兴高采烈;分析习题时,教师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学生漫不经心,懒得动脑;再次做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效率很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相当多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从而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这种做法既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在于这种试卷讲评模式只注重对知识体系的研究而忽视认识体系,许多教师评讲试卷时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认知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答题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充分,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不能得到质的提高。因此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结合学校实际,对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方法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此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一堂恰到好处的习题讲评课,应该是经过教师深思熟虑的精心设计,精益求精的反复推敲,实现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三基、规范解答、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能力的开发创新课。所以上好讲评课,对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对解题思路加以引导,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训练,更好的和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能力、质疑解疑能力,使生物教学的整体过程形成良性的有机反馈系统,充实生物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讲评课教学是落实知识、提升能力的主战场,更能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通过讲评要达到知识落实、学会分析等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梳理出试卷分析的有效方法,以增强习题评讲课的针对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高效率的习题评讲课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思路
要使习题评讲课具有高效性,本课题将围绕着"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三个方面研究出习题评讲课的课堂教学策略。习题评讲课绝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清楚地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研究如何在课前加强试卷分析;要针对性地在评讲课上进行解疑纠错和扬优补缺,研究如何讲得深入浅出和触类旁通。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的创新点
高考对学生提出多项能力要求,在一切能力要求之中,思维能力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对答案或"满堂灌"的教学,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因此习题讲评课的重心要发生改变,即由传统的注重评讲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转变为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讲评中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比如如何读取关键词、如何识别易混项、如何运用迂回的解题策略、如何组织语言表达等。要针对学生的情感需要,巧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斗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讲评课真正成为学生继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考试的目的并不在于分数,而在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围绕学生犯错的"历程"作深入分析,给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做错的原因,对其它同学也有"警示"作用。
(二)本课题应用价值:
1、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
篇7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生物总复习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创新设计》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引导学生写出概念图等方法。
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根据具体内容,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具体的线索如下。
①章节内综合
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各学生综合起来。
②跨章节综合
例如,“细胞”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细胞的完整性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转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遗传与变异”的综合: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类型。“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与环境”的综合: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类型。“遗传和变异”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得以积累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综合:细胞分裂是生殖的细胞基础,无性生殖是通过体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生殖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综合:某些激素是生物进行生殖的调节物质,如性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素也是生物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生物高三教学创新
一、教师需转变观念
以创新思维进行高三生物教学,教师首先需进行观念的转变,真正的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置,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学习。在以往的高三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因担心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后会容易忘记而瞻前顾后,教学时放不开,经常炒旧饭,教学方法偏向死板,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机械的整理、记忆知识点,不但造成课堂教学乏味枯燥、沉闷,耗费了精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并且没有能够使复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成绩突出的学生不能在这样的教学中完善自己,成绩落后的学生依然没有能够完整的梳理和掌握知识。在高三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得出自己要的答案,而教师应做好引导的工作,将学生的学习慢慢的指引到正确的方向。教师可向学生列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或者教师可点出复习的线索和思路,给学生的复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复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主要的特点有:“新”,指的是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不同的,灵活新颖的,是学生在诸多新的方向中摸索出来的,或是学生创造性想到的,能够作为独创的方式;“多”,指的是分析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从多种联想得出多种可能;“全”,指的是从细节和整体、从横向和纵向去考虑问题,从问题出发并考虑相关的条件;“活”,指的是灵活的以客观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设定问题时不过多的设定框架,不限定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进行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大胆的设想与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其鼓励和肯定,再对其想法进行点评与总结,点出其中十分独到新颖的地方,点出存在不足的地方,告知学生其独特的想法也给了教师不少启发。对学生的勇敢给予肯定,鼓励其他的学生发散思维,敢想敢说。以分析类比的方法教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进行知识的迁移。
三、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环境,创新的教学活动能够影响学生的创新行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体为学生,主导为教师的理念一直反复被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精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但如何具体的运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课堂讨论可以作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生物教材为依据进行问题的设定,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一个小问题的争论,学生之间不同思维进行碰撞,能够互相的磨合、互相完善,在碰撞之下产生许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难以出现的新看法、新观点、新认识、新思想。如在进行细胞膜结构这一课题的复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举出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发散思维,思考所有的可能性,通过课堂讨论,抒发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面,完善自己的理论,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在有些情况下,学生会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向教师提问,教师应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认识,有在面对科学时教师与学生是处在平等位置的意识,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在发生错误和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应向学生坦诚,待课后通过研究学习得出答案后回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同为求知者,互相分享见解,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我,改善教学的环境,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以创新思维进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此要求下,教师应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实践能力等各项教学技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红,黄志坚.把握整体性教学原则优化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J].生物学教学,2015(04):32-33.
篇9
关键词:元认知;自主学习;概念图;思维导图;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高三生物复习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对高一高二的知识简单地回顾,“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学生对生物的新鲜感极度缺失;教师更多地扮演主角,总是过度地关注怎么教、怎么练,却很少想一想、问一问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最终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往往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的前辈、专家以及同仁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教与学、师与生、时间与效率等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文的研究是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对学习者进行生物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从而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
(一)元认知理论
1.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先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元认知是一种活动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和意识,其核心意义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并认为元认知技能“在多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Flavell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个方面。朱知贤(1986)认为,思维心理结构中有一个监控结构,其实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董奇认为,元认知应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指出,元认知实质就是人对元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这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看法。
2.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包含三个要素,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包括不知的体验和已知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为使认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监测和调控,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地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根本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
(二)元认知与生物学习的关系
现代学习理论表明,学习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所以,元认知策略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学习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并调节学习活动,也有助于认识和评价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善于确定目标、善于使用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例如,黄文峰、徐富明等在《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中学的学生,而一般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又显著高于较差中学的学生。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不同于平时的练习、小测验,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对其能力的培养。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彰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能够在高三的一年中,使复习课达到巩固、提高和创新的目的。所以,探讨利用元认知理论对高三生物课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迫切。
三、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引导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元认知知识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即自主学习。所谓“学贵有方”,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己任,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先复习,查漏补缺
高三所用的学案,可以增加一栏目“忆教材回顾主干知识、自评定打牢备考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时间少,效果明显。借助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还有疑惑的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探究未曾掌握的知识以及重难点。
这样的方法已经有很多学校在使用,比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实施“点拨”。
2.自主纠错,自查原因
整个高三生物课的复习,会有大量的单元测验、整合练习、实战模拟等测试,目的很明确,可以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贮存、理解、记忆、应用能力,检查复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试卷做完、批完后必定有讲评,对于讲评,教师必须摈弃那种一讲到底的方法,要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下列讲评模式:(1)自主纠错,自查原因。如基础知识未掌握、审题不仔细、写错了字、理解出现偏差、将正确的看成不正确的、答题不规范、未用专业术语等。(2)分类讲评,进行方法指导。(3)变式训练,融会贯通。对于最后一点,可以用光合作用的一条曲线的引申为例。(具体问题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分类讲评,并进行变式训练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怎么学习。
(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增大学生元认知体验
高三生物复习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并产生再认识的过程。复结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但暂时遗忘的,有些是已经初步掌握的。由于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复习课当成新课来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浅学、苦学、倦学”的消极情绪,从而使高三复习失去其固有作用。在高三生物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沟通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其中,有着明显效果的方法是构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1.构建概念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了概念图理论。他认为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并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来表示。利用概念图不仅可以发展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元认知结构。
概念图的制作程序:确定概念图包括的范围设计好关键概念的排序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不断修改和完善。
例如,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知识点的学习,有下列三种方法。
方法一:问答式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组成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DNA。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分布在哪里?
答: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问: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它们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水和冰,CO2和干冰。
方法二:表格对比法
方法三:构建概念图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会将染色体的知识进行延伸,把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网络覆盖层面更大的概念图。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某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方法是多样的,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所以,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应该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提升,在不断元认知体验中去提升元认知技能。如上面的例子中,很明显,方法二和方法三更为科学。
2.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发出有层次的分支树状结构图形,运用了线条、符号、词汇、图像、颜色、联想和想象,形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能促进学生主动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建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形成规律;能作为元认知的工具,增大元认知体验。
(三)倡导学生反思,增强学生元认知监控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能够在学习活动后自觉地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教会学生知道应怎样学习,使他们学会进行自觉监视,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每堂课最后留出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本节复习的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2)培养学生对错题和不会题的反思和领悟。因为这些题目恰好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断点,有可能影响后续内容的复习。如果解决了这些题目,将成为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高原的一个窗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错题集。
(3)培养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单元甚至整本书复习后的回顾的习惯,并制定出自己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在时间上的表现则是每天(睡觉前)、每周(每周末)、每月(月底)反思,想想自己在这一阶段复习了哪些内容,自己有没有掌握,是不是还有没弄清楚的知识,下一步该如何去复习,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这样的反思活动,其实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自我监控。
四、结束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师在这一年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仁继续深入研究与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文锋,徐富明,安连义.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
[3]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4]刘宝才,齐国贤.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5]刘伟,李洪云.培养元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3(5).
[6]韦霞.“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7]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篇10
一、注重考试内容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考试大纲》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行动纲领,点明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标准,《考试说明》为教师和学生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复习考试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设计考试内容的针对性。
以生物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在考试内容中注重涉及以下内容:
1.注重考查肽键数、失水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合成和相关实验,及其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2.注重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等微观功能,并联系细胞代谢和跨膜运输。
3.注重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量转换和与环境的联系。
4.注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考查,以及细胞图像、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教师在设计相关考试内容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复习中有所疏漏的地方,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考试题目设计的针对性,也便于学生有效的复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注重试卷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知识点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感觉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地方。因此,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反馈的难以区分相似知识点和相近内容的问题,教师可以构建图表,将相似或相关知识点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
例如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种群和物种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以如下表格的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种群和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注重考试后的分析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教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切忌就题论题,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孤立,也不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思考,如此题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和涉及的内容有哪些等。教师要通过这样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和反思,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点相互串联并加以正确的运用。
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常常在N元素的作用方面出现错误,教师在分析相关题目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N元素为中心,对其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温习巩固。N元素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1、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多含有P、S,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氨基中,氨基决定了蛋白质具有碱性,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了蛋白质分子;2、核酸――组成元素有C、H、O、N、P,N元素存在于含氮碱基中,可以形成核苷酸,进而形成核酸分子,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ATP――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含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4、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之一,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总之,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以考试将生物知识点系统化,从而帮助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应凰 高三生物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不可小觑[J].学园,2013,(02)。
- 上一篇: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八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