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0: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材 整合 策略
2012年起牛津英语教材在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后成为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调整后的教材虽然在难度上比牛津英语教材有所降低,但全册仍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8个板块,按教学计划要求,1个单元需要7-8课时,加上一些必要的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等,按每周5个课时规定,1个单元大概需花2周左右时间,这就产生了课时紧而任务重的矛盾。《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英语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要用整体观审视教材,在纷繁复杂的语言内容中抓住主线,科学高效地整合教材,避免出现时紧时松现象,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N格兰特曾经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列出了教材重组与整合的4个原则:1.体现交际性原则;2.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3.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4.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 。程晓堂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点要求:1.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3.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4.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5.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材整合内容
根据教材整合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内容的增删、调整和对内容先后顺序调整两大方面。
1.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教材内容的增。教材内容的增可以指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中挑选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阅读文章是关于台湾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地震的内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发生的甘肃定西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块内容是否定前缀un-,in-和im-,在教学中可以补充否定前缀dis-,和ir-等,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教材内容的删。这种调整主要将教材前后内容极其接近的内容删除,包括在前一册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块A部分,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关情态动词在七年级下册Unit 7中已出现过表示许可用法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3 Comic strip板块出现过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内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许”的用法,教学时已经辨析了maybe 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级下册2次出现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级上册就可以作为复习,简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块B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反身代词,而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 中的Reading板块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也接触过了类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关反身代词的用法搭配,所以在这里只要作总结、归纳、复习即可。
2.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主要包括同一单元、不同单元以及不同年级内容之间的调整。
(1)同一单元内容的调整 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部分的主题是Future plans,叙述的是自己将来的计划,而Speak up的主题是What’s he like? 叙述的是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两部分内容相去较远,很难融合在1节课中教学,而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主题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与Speak up主题较为接近,也较容易结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内容是词汇的归类,如花1个课时讲授,显然内容较少、课堂容量过少,而本单元Task板块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将study skills 部分的内容与之整合,让学生通过brainstorming 来列出词汇,并自然而然归类。
(2)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调整 如八年级上册的语法重点之一是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内容横跨了3个单元,Unit 1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2 是数量的比较级、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3 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个单元讲教授,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讲授,不一定要化1个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几个课时连续讲授。首先从Unit 3 as…as…的同级比较再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穿插与之相似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到数量的比较,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有关动词不定式的语法也分2个单元讲授,Unit 5 的2个语法知识点may 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是2个相对独立的语法项目,反而和Unit 6的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相关。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简略处理,这样就可以将Unit 6的语法内容提前归类讲授。
(3)不同年级内容间的调整 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浅层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块的内容是后缀-er,-or和-ist,这个知识点与七年级下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内容 Different jobs 相关,在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这样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就可以简略处理。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通过整合后更加符合学生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找出教材内在规律,更容易形成语言知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教材整合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协作;探学
英语课堂是师生围绕语言而开展的聚会活动,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和开放化理念特征。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感知和灵活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学习冲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思维情感,更能够使得他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围绕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在自我探寻问题中总结反思学习色略方法,利于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动力与潜能,帮助他们在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一、同桌互说“话任务”,交流空白
英语学习中的任务话题其实就是围绕各自的空白进行对话的载体,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融合贯通。利用同桌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导他们在相互对白中提出疑难问题,让他们能够在找准任务话题基础上更加适应教学需要。
同桌相互对话,让任务话题更有深度和广度,便于他们在交流空白的基础上产生探知的动力。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任务话题指导中,我根据Jenny和Daniel的交流,建议学生围绕“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导他们进行同桌对话,帮助他们在了解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打开思维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同桌交流中就“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和“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话题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疑难困惑中主动搜集相应的破解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内容。按照学生在对话中的内容,多给他们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思考话题,让他们能够带着目标任务进行主动探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境地。
指导学生在同桌对话中找出各自的问题,让他们在随心所欲的交谈中各抒己见,更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引导同桌相互说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在表达中达成共识,在对白中交流认知,更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感知体验。根据学生的不同感知体验,鼓励学生从文本素材中摘录相应的信息,帮助他们在主动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有在针对性的学习意见方法,让他们增强理解感知的广延度。多以巡视倾听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多通过指导点拨的形式来帮助他们主动探知,让他们在深入领会和积极互动中强化感知,提高综合运用敏锐感。
二、小组讨论“探任务”,深化体验
任务式基于语言交际基础上的协作互动,也是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的重要环节。注重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深化认知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更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理解感知,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探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对着问题,让他们在参考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任务,使得学生在彼此议论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务探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能够在主动表达自己意见基础上形成更为全面的语言感知。同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素材中内容,引导他们就其中发现的有效信息,围绕“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进行相互讨论,让他们能够在灵活运用素材的知识点中生成敏锐语言感知与思维方法。
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任务中,应多给他们创设多元化的思考题目,让他们能够在语篇整体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加自由选择和灵活表达运用。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思维感知,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感悟主动表达。创设的任务应该体现开放化,让学生能够在发挥各自感知积累作用基础上灵活自如运用。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他们能够提出各自的观点,帮助他们在综合运用中不断开阔视野。
三、组间竞赛“争任务”,活跃气氛
课堂协作是一种互动过程,更应该体现出竞争之意。注意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和力量,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PK,能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组间竞赛,赋予任务话题更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竞争中产生激情。
组间竞赛,让任务更有“嚼劲”。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结合学生对“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目“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各自的理解差异主动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争论,让他们在充分竞赛的过程中,对“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印象。
运用组间竞赛任务,使得学生更加注重从学习探知过程中归纳思维方法,让他们真正在课堂上唱出悦耳的声响。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多为学生创设友好、愉悦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主动争论中大胆展示才能。多参与学生的争论过程,支持他们在争执中阐述观点,点拨他们能灵活运用。多给学生肯定性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抒发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四、师生沟通“论任务”,反思生成
培养学生敏锐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走出师讲生听的传统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平等对话,围绕学习话题自由畅谈,为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师生沟通任务,让学生在主动谈论中找到学习的触发点,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究中总结方法经验。
师生沟通应以“谈任务”为中心,帮助总结反思。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务指导时,我没有要求学生就查阅的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而是提出了“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和“Why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主动表达。以这样的方式谈论任务,帮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生成丰富语言感知。借助这样的话题来交流教与学,让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和倾诉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使得课堂更加亲切和谐,更利于学生在主动靠近教师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看法,增强学习信心动力。
谈论任务过程,是教师延伸教学过程的基石。师生沟通应找准教学中的重点,围绕话题任务多角度拓展延伸。谈论任务时应多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二次回顾中总结思维方法,让他们能够在自觉调整策略中提高整体运用技能。
总而言之,活化任务,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便于他们在紧扣要点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让学生能有互动展现的机会,便于他们产生思维灵感。以创设和谐情境为起点,注重开放化与生活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争相合作和主动探知中找到兴奋点,定能使得他们将任务探知当成是一种学习自觉,让英语课堂更加生意盎然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唐丽丽.任务型阅读运用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2(11)
篇3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初中英语;改革
一、交际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意识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努力实现的课题。语言和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帮助交际有效的实现,交际能力在某些方面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交际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时候,对英语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交际教学法也可以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增强语言的敏感性和预见性。教师运用交际教学法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们拥有熟练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不同的场合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应用自如,这同时也是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交际教学法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
1.情景设置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对于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而初中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初中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初中生的交际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更提不上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初中是接触英语这门课程的初级阶段,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在脑海里对英语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那么对于今后更高年级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是非常不利的。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改善这个问题,在真实的情景中引用交际教学法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手段。
2.交际教学法在真实情境下应用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This is my sister》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真实情景的创建下使用交际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效率和交际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介绍自己朋友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和sister/brother的照片带到课上来,向每一位同学展示和介绍自己的sister/brother。在介绍自己的sister/brother的时候,初中生们对于Her/His name is、He/She is、He/She likes等句型可以做到很好的利用和复习。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立一个采访的情景,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讲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例如 What is、Who is等问答句型也都可以被复习和利用到。虽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情景的建立,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它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引导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推动意义。
三、交际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核心
初中生所处的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段,学生们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交际教学法给学生们提供交流表演的机会,并让学生们亲自选择课文,自行编排表演,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学生英语方面的创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任意选择,英语歌舞表演、英语音乐剧表演等都可以被搬到英语课堂上。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交际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5《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交际教学方法的实践。由于八年级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关键年级,所以大部分英语课的课时都贡献给了较为枯燥单一的基础教学知识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the party”的学习机会,把课堂变成一个真正的大“party”。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课堂“party”准备一个小的表演,并在表演之前对自己的节目进行报幕。在这个过程中,be going to以及will句型都可以被应用以及复习到。以学生为核心的交际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得到些许的放松,对于他们创新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交际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
多媒体技术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把交际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片、照片、动画特效以及影片等等,它们对于交际教学方法所依赖的情景的还原是非常真实的。在学生受到视觉以及听觉双重感染的情况下,教师交际教学方法的使用将获得更为有效的成果。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3《Rainy days makes me sad》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放映实现交际教学法的使用。由于本篇课文主要学习了excited、surprised、upset、bored等几种表示心情的英文单词以及how things effect us等问答句型,所以交际教学方法的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使用。教师可以为同学们准备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表情图片的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都要自带一个音频提问的文件,当文件播放的时候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实现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人机交流。每当学生对回答正确的时候,计算机都要发出鼓励的掌声。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的交际教学法对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五、总结
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趋势正朝着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英语文化意识与提高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育方向上发展。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结合殷实的教育理论,真正把交际教学法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兼顾初中生交际能力的引导。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实现初中英语的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3).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0.
篇4
创设“问题”的意义与作用
问题主要是跟随引发――反应――反馈(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模式进行的。老师们的问题总是由疑问词组成的,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也许会被表达成“We'll describe what i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或者“Tell me what you can see in this picture?”因此在教学中,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老师思想表达的方式,并对学习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如下的作用:为语言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个模板;帮助和引导学生获知信息、想法或者观点;检查或者测试学生的理解、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积极;直接表达将要学习的主题;通过能力强的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输入;给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鼓励学生去自我总结表达;能与学生沟通并告知老师对他们的想法很感兴趣。
问题情境创设的准备
总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备教材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忠实于教材,这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在具体设计问题情境前,应把教材吃透:除了解这一课的内容外,还应了解这一课在单元里的前后联系和作用等。备课时,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等。对教参中提出的教学建议,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完善,设计出最佳、最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法;然后根据教学所要求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使之能体现教学内容,并为理解和掌握内容服务。
备学生 情境教学必须钟情于学生,这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另一出发点。学生是教学对象,设计问题情境更需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启导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只有使其所设计的情境具有魅力,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地甚至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
备教辅 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内容的需要及情境的需要,准备和制作大量的教具,如、图片、卡片、投影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带和录像带等各类实物与道具;还要设计配合情境进行会话训练时采用的辅助动作、表情、手势等,用以在课堂上创造语境、设置情境,进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把视、听、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加课堂交际训练活动。
设计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词汇、知识点、句子、课文、课中的任务或课后的任务中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但在设计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问题情境设计要清晰 课堂教学时间一般是40分钟,如何在这40分钟内收到良好的成效,这个设问就很关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简短,既能让学生快速抓住问题的意思,同时还能反映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问“What does treasure mean?”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不知道是回答中文意思还是回答他的解释。因此,提出问题要清晰,可以说:“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reasure’?”
问题情境设计要有价值、有趣 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反应,甚至对进一步的学习或下一个目标有作用,不能是离题的、无用的、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要让学生对问题有兴趣,感到有挑战性并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册《M1 U2 You are sitting in my seat》的教学中,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火车上被占位置的故事。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直接进行这样的设计和设问:“(展示火车票)Look!This is my train ticket to Hangzhou. But when I get on the train, I can't sit in my seat. Why?”
问题情境设计要有可用性 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问题类型,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情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能用手指着物体、单词、地点回答问题;能力一般的学生能用几个单词或者词组回答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用完整的短语或者句子回答问题。但是,不论哪种水平的学生,即使不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听力任务、阅读任务等,但一个任务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层次,没有梯度,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因此,弹性使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就成了每个英语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工作;教师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情境,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全体学生都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
问题情境设计要有探究性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往往比在教室学习环境中更容易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自然的语言环境更有交际意义,交际动机更强烈。所以,教师要努力在课堂内创设具有强烈、真实的交际动机的问题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成功地习得英语。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问题化。一节课的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可以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紧扣课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可以扣紧知识的运用目标,把课文学习与教学目标、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探索性的问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问题要产生火花。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在学习九年级下册《M3 U2 Life in the past》这课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课文可以分几段?以什么为主线?对Mrs.Li有什么认识?可以让学生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案就是,设计能生成问题的问题。教师可从问题的形式上给学生一个空间,比如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到詹天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引发学生更多不同的见解、问题。
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 通常讲“抛砖引玉”或“抛锚”,也是问题的作用体现。“锚”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是向学生提供的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以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成员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围绕“锚”组织教学,关键是要设计好“锚”,并把握好“抛锚”的时机。那么,怎么设计“锚”呢?所谓设计“锚”,就是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的规律,研究该问题可以在此范围内从不同的方向或角度来切入,至于从哪个方向或者角度切入,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强求一律。“锚”可以是一个问题。例如:九年级下册《M5 Rules and suggestions》中的“锚”,就可以提出结合课文主题以及学生生活而提问题――“How can we be safe in the forest at night?”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要容易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创设问题的演示情境 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使得教师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生动形象地创设出问题情境,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诸多感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八年级上册M8 Unit 2中的伦敦之旅为例,方位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之一,能够写出指路的文章更困难。因此在这一课中,笔者采用了带有动画效果的课件,让学生能够看到清晰的路线;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来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并亲自操作课件。这样,学生能够亲自动手,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可以说,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结束语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问题的作用,新课程应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以及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问题也是培养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问题情境创设行为的有效性,英语课堂更精彩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信心更足了,英语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关注。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是诸多教学行为中的一个行为,只是诸多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要全面关注教学行为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把教育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厄尔[英].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在英语学习的领域,“探 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有的情况学生可以自己确定探究专题。可见,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象,能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四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喜欢探究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所教的教材内容当作载体,联系实际,通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联想到能够应用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4 “She said help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段志愿者活动的片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再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s in trouble? How did you help them?” 这样,使学生把这一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纷纷发言:I helped a lost boy find his father . / I visited the old people at old people’s home on weekends. / I returned the wallet to a worried man last week . / I helped Jim with his English … 这时,我趁机导入课文“How did Yang lei help the students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 in Gansu Province ?”(出示Yang lei等人的志愿者活动图片)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课后,我引导学生确定了“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这一情景主题,让学生在又一次的探究过程中巩固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探索性思维,提倡大胆质疑问题和深思探究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探究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有难度又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设立问题,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探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用法的欲望,并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如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我虽然也是从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三个方面切入,但我采用先设问,再由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来处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如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 I’m watching TV中动词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时,在Presentation这一阶段,我先出示几副描述人物动作的幻灯片,再向学生发问:What are they doing now?(引导学生猜测出句子的意思。)再板书出四个句子:Look , The students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 / Jack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Listen , Bill is reading English. / Jenny is writing a book these days .然后,在Practice这一阶段中,抛出问题:这是什么时态?这种时态的用法和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 er is cleaning her room… 三、引导创新,实现课堂的开放性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开放性的课堂是探究学习的最佳情景。因此,教师应注重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开放和灵活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探索创新者,从而使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开放性的课堂中,积极创新,进行知识构建。
例如:我在教学完《新目标》九年级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 这一单元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How can we protect our world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save trees , don’t cause pollution , protect animals , don’t waste water or energy , don’t create rubbish ……
又如: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上册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 时,我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用family tree 的方式在2分钟内写出与家庭成员有关的词。
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鼓励实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运用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去实践、体验,去应用。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师灌输,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可见,实践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实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完《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 !后,让学生4人一组,分别查询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主要省会及港、澳、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把天气信号画到相应的地图上,第二天,各组代表展示作品,并作天气预报。
又如,在教学完《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后,我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市、本国以及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及人们以何种方式上班、上学,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看书查阅资料等途径分别收集有关交通状况和交通工具的图片和材料。然后,小组成员交流、整合、加工材料。最后,各小组参加班级组织的图片展,每小组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解并答疑。
这样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事中使用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而探究式学习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极好方式,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扩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微课程 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微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与资源,在各科教学中得以推广与应用。所谓“微课程”,即以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为依据,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
当前,由于微课程资源具有较高的自主、效率、便捷等特点,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纳运用。英语学科的微课运用不但满足了信息时代知识传输的要求,更为我国现代英语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它不仅符合新时期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可促进现代网络媒体对初中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多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重心,以某个知识点为半径展开,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的节点、核心知识的展现,一般都不超过10分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视觉驻留时间一般仅为六七分钟左右,这种状态下,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微课教学的实施,彻底颠覆了单一媒体知识传递的抽象性,使得语言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显得更为生动、更为具体、更为形象。作为教学载体的核心,“微课视频”的一般长约六七分钟,融合了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汇聚了相应的考点与疑点等精彩片段。具有“精、短、活”的优势,为初中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平台。不仅可以方便学生随手从网络上下载、点播,而且可以反复利用,效率较高,消除初中生学习时间与接受能力方面的局限,有效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初中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外语学习的认知心理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微课化
“微课”的优势在于时间短、内容精、自主、灵活,强调知识点的深度,而非广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的知识单一性,知识容量要少而精,切忌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塞进微课中。要明确微课只是应对一堂课的重、难点,学习的知识点应该相对集中、简练专一。于“微”入手,于“微”知著,精雕细刻。具体而言,初中英语的选材设计要有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教材解读、题型分析及考点指津,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有效的筛选。例如,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2 “Travelling”的主要知识点是了解一些旅游交际用语,掌握重要短语和句型。课前可以下载一些国内外景区的视频,适当制作后给学生观看。然后在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熟悉的景点和去过的地方,借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后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所布置的作文题目,利用微课形式,合理呈现写作要求。例如,作文题目是“我最喜爱的古镇”时,可用微课程列出古镇四季风光,并借助微课程展现四季给予学生的启迪。教学过程以图文、视频代替教师的口头表述,使作文要求更加明确,促使学生打开、理顺写作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要真正达成英语微课程的有效设计,就要强化英语微课程的内容选材,使之具备较明确的主题和较合理的教学结构,借助形象、直观的视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主题鲜明、不同结构及类型的单元进行微教学。
二、教学时间微课化
英语微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微”,“微”最直接的内涵之一就是“小而精”。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由于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教师要考虑到有意注意较差的学生,将微课程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过长的时间易致使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挫败感的产生,严重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要对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着力突现教学内容的精华。例如,在英语语法、单词教学过程中,鉴于牛津译林版教材所涉及的语法单词比较少,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教师要是不加取舍,反复讲解,难免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与控制时间的适量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连续放一些句子、单词,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归纳语法规则,辨析易混单词,强化记忆效果等。
三、教学风格微课化
微课借助视频展示精短、完整的教学过程。微课时间有限,切忌平铺直叙。每个教师的阅历不同,风格各异,课堂教学设计的套路也迥异。英语微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简洁性,还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完整的教学过程要对课题快速导入,通过清晰独特的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有清晰的讲析线索,注重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在微课中教师要展现自己最拿手的一招,以“微小”的切入口凸显自己独特的亮点。没有亮点,就没有自己的风格,一个教师的亮点可以是循循善诱的文化背景讲解,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句式语法剖析,也可以是激情四溢的配乐朗诵等。微课程有了教师自己独具的亮点,就能提高微课效率。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课程教学 应用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的一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课程改革,进而开发推广一种全新的英语微课程。现如今,开发推广的英语微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微”,本质属性始终与“英语课程”相联系;同时还应体现出“微”而又有“序”,其评价指向更倾向于“微”而立“人”。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本着一种丰富的英语课程价值受捧于当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便利性,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微课程
所谓的微课程,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等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以视频教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程的生产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碎花片的学习和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重新规划,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以及教学理论的一种极大挑战,往往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和自由性。往往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其最主要的聚焦点在与资源载体、资源容量以及其内容的指向上。所谓的资源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倾向于微型视频资源,但是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所谓的资源载体有着文本形式的微课、音频形式的微课以及网页制作上的一些微课。资源容量是对资源内容的一个极大的衡量标准,往往其容量着重突出其微其小的特性。就内容志向而言,往往微课程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其内容的知识点有着一定的针对性。
微课程有着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知识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课程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组织形式的一个改变,其特点主要注重突出独立性及松散耦合性;课程设计方式主要是主体化和模块化;知识内容主要集结于一个点,具有针对性;往往借助于情境、图形以及图像进而呈现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课程;传播具有广泛性,实现了跨学科的实践教学。
二、初中英语微课的开发设计
1.选题上的设计。选题设计就是要对英语微课程开发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个选题设计往往是英语微课程开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选题要尽可能的简练,有着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对于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以及考点归纳要有一定的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的选题设计。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中,主要是将旅游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选择一些景点的视频资料,通过后期制作,播放给学生,在播放完成后,趁机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去过的景点。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时间设计。所谓的英语微课程设计,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微。所谓的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为45分钟,但是英语微课程的时间设计往往不超过10分钟,有针对性有强调性的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短时间内注重突出其内容的精炼部分。如:在语法课、单词课中,由于初中课文涉及的语法单词较少,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果教师反复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可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可播放一些单词、句子微课程,带动学生思考,进而归纳语法规则、强化记忆易混单词等。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该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仅要有着一定的简短性,同时还要有着一定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要有着对教学问题的提出、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其实质性而言,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一方面就要对课题快速的引入,通过一种清晰独特的课题进而吸引学生,使得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开门见山或者是设置悬念方式的一种采用;一方面就要使得英语微课程教学过程有着一定清晰的内容讲授线索,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进行一定的解剖和分析;另一方面则要使得其教学有着快速的总结收尾过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有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4.资源设计,要想真正实现英语微课程的成功设计,就要加强英语微课程的资源设计,使得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上有着较为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教学结构,通过一种直观上的视频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其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加强分析。进而对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以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构建和对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的营造。如在《My day》一课中,描述了Millie的学校生活,教师可根据把这个故事制作成微电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直观性。同时,写作课中,教师应根据所布置的作文题目,利用微课程,合理呈现写作要求。例如,当布置的写作题目为我最喜爱的动画片时,教师可制作一个微课程,列举出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并通过微课程展现这些动画片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以图文、影片的形式代替教师的口头描述,使作文要求更加明确,并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写作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本着其碎片化的知识点组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其有利的积极影响。英文微课程的开发是时代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进步的书籍,是时代经济更好更快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形势所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减负背景 英语教学 模块整合
一、现状分析
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教师只有把握住有效的课堂时间,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需要摒弃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材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上下功夫,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模块整合教学法来实践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常见的几种整合模式有: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的“3L”整合模式[1];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的“五阶段”[2];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余胜泉对“整合”模式进行的三个阶段十个层次的划分等[3];此外还有其他广大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整合”模式的类型一些摸索和总结。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突出有效的教学原则,整合多元化学习方式,利用模块整合教学法实践于英语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内容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模块整合教学法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探讨
无论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我们的真正目标都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支持其终身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在学生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经过实际教学实践,在模块整合教学课堂中初步运用了以下教学思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准备部分
2.2.1 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通常是对已有教材进行研究与挖掘,可以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科进度、教学状况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重组。例如初三复习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在进行复习时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复习技巧,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研究考点、命题方向。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科学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解题技能。笔者仔细分析cloze tests 题型的共同特点,对杭州市三大中考题型:单词拼写、完形填空以及选词填空有效整合,并以此类题型为一个整体模块进行实际教学,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
2.1.2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上可针对不同的课型分别制定,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则应体现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等。教学目标决定了一节课的总体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如在设计《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时,笔者利用英语模块复习法的教学原理,紧扣杭州市中考命题思路,将词、句和语篇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其课堂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因此笔者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我
2.2实施部分
2.2.1找准契合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时,如何适时地找准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它是整个模块整合法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关键所在。案例一:《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中正是结合了三大题型共同的解题技巧,即对空缺词词性的有效预测及对词性的判断,并利用句子所给的关键信息,语法规则,逻辑推理和常识,以及特定的语境来解题。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案例片段1]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到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是要靠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探索精神不断尝试的。如案例二:形容词和副词《Adjectives and Adverbs》的复习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修饰,形容词的作用是修饰名词。其共同点都是在起修饰作用。尤其是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引入模块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这类词汇的用法。
[案例片段2]
形容词和副词的整合教学,利用词汇教学原理,节选各类中考的经典题型,全面整合复习这两类词汇的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2.2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本环节是这类课堂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简单的重复、机械化的完成任务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的思考: 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我要怎么做?教师要不断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只有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单词拼写题非常容易失分,基础弱的看懂了句子,在茫茫词海中却想不到这个词,好不容易想到了该词,实际填写中又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而没用使用词的适当形式。例如:My h_____ are reading, singing and dancing.会做的学生往往也会填hobby而不是正确形式hobbies,学生往往不注意后面be动词的形式are,审题是不注意在句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提示,导致在考试中失分严重。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Sentence Cloze Test这个环节。从对空缺词词性的判断,寻找所给的关键信息,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解题能力。
[案例片段3]
2.2.3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是对教学内容的回顾和提炼。总结的内容除了知识内容之外,主要还应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总结。总结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总结的结果可视化,可使用黑板或幻灯等一些常规手段。总结的结论不应唯一化,学生的各种经验、想法等,都应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规范,从而引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基本课堂模式可总结如下:
本案例教学总结:本课利用英语模块复习法的教学原理,紧扣杭州市中考命题思路,将词、句和语篇进行了有机地整合,通过筛选各类中考试卷样题(包括单词拼写、完形填空以及选词填空)朴实、真实、扎实地演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辅之于学生题型之间存在共性的解题技巧和有效复习方法,巧妙的把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模块内容有效整合。从而使学生脱离以往解决类似题目时,没有思路或容易出错,使知识内化成为学生能力,学以致用。从本案例来看,每个步骤学生都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点拨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让学生慢慢享受解题的过程,在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2.3拓展部分
2.3.1展示交流评价
展示交流评价阶段是学习者对本次学习的回顾与交流。展示的内容一般为学生作品。交流的双方可以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以生生交流为主。交流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学习对象、技能、方法以及思考过程。评价对象以方法和思考过程为主,评价量规可由学生自行讨论制定,重视学习的过程。例如:案例三: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有效整合。整堂课的主要步骤是:阅读理解――讨论话题――选择立场――写作训练――评价交流――成果展示。
[案例片段4]
新课标《Go for it 》每个单元的话题选材紧扣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处理九年级(上)教材第三单元第22页section B 3a阅读文章之后,紧跟阅读材料中的话题之一,“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好的句子可以说是接二连三,在表达自己见解时基本用上了前面的词语。接下来教师即兴设置了一道作文题: As you know, in many schools, students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s , some students like them, but some students don’t want to wear them because they think they’re ugly and uncomfortable. Now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is.(字数在60-70字左右.) 老师在黑板上给出如下示范表格
挑了三篇学生的范文(分别是基础较弱的,中等的,较好的学生)在幻灯机上当场集体反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范文如下:
作文1点评:字数达标, 语言达意, 亮点是用反问的方式提出假设,进而引出对方观点的表述,但最终转折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赞成穿校服的,同时也引出学校制度必须遵守的德育教育。
作文2点评: 这个学生非常聪明,很会利用书上刚学会的词和句,如划线部分,语句之间的连接比较自然.他的观点非常鲜明,开门见山,持反对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最后一句很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3点评: 本篇作文出自基础较好的同学,语言内容明显丰富一些,特别是能够灵活掌握一些连接词的用法,如划线部分,这点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作文要想得高分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本堂课例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两块内容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写作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会适当模仿运用阅读中有效的句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适当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尤其教师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对学习成果互相检查,互相学习的有效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2.3.2发现新的问题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该问题可以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与本课学习方法相关的,或者学习过程中想到的其他问题。教师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从中确定之后的学习内容。在上节课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无疑是能体验一回成功的喜悦,如学生陈侃,平时考试作文基本不得分,最多时候也只能得两三分的那种,但在本案当中他能学会模仿阅读篇章的一些好词好句,然后运用自己有限的学习能力,初步掌握了基于阅读的写作课的一些收获。以下是他个人在本堂课中的写作收获:
(教师个人点评:语言尚通顺,基本达意,知道把书上的句子拿来用,这点很好。交流完之后,我及时的肯定了他的进步)。但是新的问题是,如果换一个写作话题的话,对他们来说要用不同的词句,重新组织语言,那又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三、整合模式的优势
3.1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3.1.1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过程的被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课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师和学生往往都不得不直奔主题,无法细细品尝享受学习的过程。在此模式中,课堂学习目标就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享受了教学过程。比如说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引发积极的思考:本节课我要学什么――cloze test题型的解题技能;我为什么要做――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成绩;我要怎么做――通过学习、思考、训练、总结、归纳。学生在不断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在案例《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基于阅读的写作课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主动发言,充分说明了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3.1.2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经过这样的技能训练以后,学生逐渐开始不再简单模仿、完成任务,而开始独立思考,在每个教学阶段都在老师启发式引导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经,积极思考并根据所学技能跟同学进行交流经验,形成一定的思维碰撞,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例如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在整堂课中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不断的观察、思考,不断的挑战自我,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经过这样的技巧训练以后,学生可能会在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如在单词拼写题,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题型中运用已学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What’s my opinion about this idea?然后积极踊跃的各抒己见,学习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地引导和淋漓尽致地发挥。
3.2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此模式要求,能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协助学生讨论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在研究此类课堂的初期,由于自身素质的欠缺,感觉此类模块整合课无从着手,但经过几次尝试以后发现:只要我们平时多点时间去研究,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那么你就有新的启迪。把系统的知识通过模块整合来处理,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就不再是零碎的、孤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教学中整合的契机,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笔者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我们的Go For It 教材还有很多可以整合的案例。比如,对教材话题的整合:例如 “problem” 话题在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和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都有涉及;教师可以就problem所涉及的语言信息作整合,重组语言项目,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完整,更有体系,而且这样的语言训练既来源书本又高出书本。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而应立足于整体,可以拓展到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功能。
当然,经过笔者的亲身实践,模块整合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不能每节课都这么上,教学内容的整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了解和研究。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会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模块的课型研讨,不断研究教法, 指导学生学法。这就是笔者对教学内容整合安排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是笔者深知,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足,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批评指正。
篇9
“七环相扣 和谐互动”包含了课堂教学的七个环节:设定目标——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学生小结——检测训练——点评拓展。七个环节环环相扣,师生和谐互动。该模式变以前的“以教为主,先教后学”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它不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感悟交流、体验成功的教学过程,更是借于三尺讲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它在课堂上应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和引领者。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满怀信心地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观看一些名校的视频讲课,尝试着制作学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新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摸索了一套自己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课前设计的“Free Talk”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说话,谈论上节课的主题。比如孩子们用英语可以自如的谈论他们的未来、爱好、假期打算、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所崇拜的明星、所热中的运动等。老师对他们在对话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把讲台变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给每一个孩子都能表演的机会。
2、课前课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机会,班内设立有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把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都激活了。九班的于文祥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典型,他是个内向的孩子(a boy with few words),开始学英语总是自己默默的背,老师听不到他的声音。自从新课改在班内推行以来,他慢慢在改变,现在的他竟能用歌曲来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每次讲课他都争着上讲台。
3、自主学习时,老师一定先教会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规律、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的发音拼写下自己预习,利用参考书背诵有关知识点,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把握重难点,有的放矢的预习新课。
二、给学生们创设一个温馨、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1、教师一定要把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做事的积极性,并对他们取得的小成绩表示肯定和欣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我班的张玉驰同学是在老师们的赏识教育中转变过来的代表之一。他是一个极力要求自己完美的孩子,但自卑心很强,总觉得处处不如别人,从日常的生活中,我观察他酷爱玩魔方,于是我就利用课前小对话来讨论自己的爱好,并有意鼓励他走上讲台,用英语把自己的爱好说出来,遇到不会的单词我来帮助他,最后又鼓励他现场给全班学生进行了精彩的变魔方表演,并赢得了台下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从那时我惊奇地发现张钰驰变了。完完全全把自己投入到小组中、学生中了,再也看不到他自卑的表情。
2、把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小组一帮一”、“小组每日一练“、“小组结对子话剧排练”、“学生作业互检”、“小组推荐小先生讲课”、“小组互评机制”等等。以促进孩子们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并体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学习给自己和伙伴带来的快乐
1、为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创造性的思索,开拓性的想象。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我常用五个醒目的字来温馨提示我的学生:“静、专、思、主、新”。课前自主预习、首先发现疑难问题,专心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然后在与小组合作探讨中,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向问题挑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质疑
我国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了没有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有个性、创造力和实践力。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这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我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上很下功夫。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的质量、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比如我在教《Christmas is coming>>一课中,学生正陶醉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时,其中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Which is more important,Spring Festival or Christmas Day?”根据此问题我鼓励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把学生分成甲、已两队。试想,如果教师一直不给学生这样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怎能看到学生个性思考的闪光点呢?
四、师生平等对话,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
在教学中,当学生们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我在教学中常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进行,把阅读文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成为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甚至有时候,我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当他们在解疑答难的时候,我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我们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他们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设立兴趣小组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我们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不单要他们成才更要他们成人。英语(冀教版)教材的编写很具有跨学科性,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里都穿插有物理和化学实验,所以,授课的同时也要带领孩子们尝试做实验,而且还要查找资料或请教其它课的老师。所以课外我们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小组、“摄影、手工制作”小组、“英语话剧”沙龙小组、“粉笔字拉力赛”小组、“科技制作发明”小组等等。深受孩子们喜爱。
六、课内课外都要建立对学生有效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