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3:3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8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8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

篇1

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考验。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为此做以下计划。(3号仿宋GB2312)

一、指导思想(3号黑体)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3号仿宋GB2312)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通过任务型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

三、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3号仿宋GB2312)

总共几个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还不及格。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也很愿意吃苦,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0多个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有些喜欢享受欢乐,有些来个默不出声。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共五册,三月中旬复习完六七年级上下册课本,边复习、边归纳、边练习,复习一册就测试一次。三月下旬及四月初复习八年级上下册课本,在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向学生反馈遗漏、模糊、条理不清的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过的知识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四月份专项复习,五月份系统复习,六月份做模拟套卷。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班上的实际,本学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动脑的优良习惯,课堂上精讲多练。即将面临的是中考,学生的态度变化多变极不稳定,要动员好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分数,每次考试都要写总结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标只准前进不许后退,建立错题库自我评价。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3)每堂课教师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注意检查学生做笔记的情况。每天都要布置作业不然有的学生比较懒散。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老师没有时时跟着学生,我选了学习小组长每天跟踪复习,自己随意抽查哪组做不好就狠狠的惩罚。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应用的机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写作中学阅读,阅读中学写作。积累经典名言名句等。

(7)作业要天天有,作业教师要收上来改并写上评语,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按时完成要给予批评,并监督完成。作业上问题比较突出的要提出来讲解分析。对与问题比较严重的,如有必要,教师要单独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培优补差。把学生分成两类,中上提高括充知识点,中后有一定潜力的,以抓好基础知识为重。缩小两极差异兼顾整体共同进步。

(9)要想学好英语就要用英语.学生大部分不好意思开口说话.这给听力教学和交际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障碍,特别语言越来越注重交际性.好多学生学了只是为了考好试,不愿去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先带好几个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部分带动整体。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寒假作业检测,六年级上册

第二周:六年级下册

第三周:七年级上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四周:七年级上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五周:七年级下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六周:七年级下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七周:八年级上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八周:八年级上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九周:八年级下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十周:八年级下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十一周:专项复习——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

第十二周:专项复习——介词、连词、动词分类和时态动词、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第十三周:专项复习——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感叹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复合句,模拟考试。

第十四周——中考: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本段仿真模拟训练,还要精讲多练。

篇2

教师上课应当语言、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满腔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少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1本学期,本人担任六(1)班英语和五(1)班社会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现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将从考试成绩、日常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对前半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难易适中,对前半期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学生完卷情况较好。就六(1)班来看,应考学生42人,实考学生42人,本次成绩总分3518分,平均分为83.76分,及格率95.24%,优秀率61.9%,班级最低分为52分,分为98分。从全班学生的完卷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性的题目做得相对比较好,失分的原因主要在句型转换和作文上,其中句型转换得分率69%,作文得分率56%。

二、日常教学工作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精心备课,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注重了像何海平、李自英、胡凤涛、曹雷庭等一些中下层的学生的课中和课后辅导与抓促。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学困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教研教改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借以带动现代英语教学工作的创新。

2、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与时俱进,及时充电。

4、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5、积极参加课题《情景创设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的研究并搜集和积累了一定的课题资料。

四、存在的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书写习惯很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不整洁。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对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能力型的题目在平常的教学中训练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克服。

3、教学成果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多动笔,并让学生尝试投稿,争取有英语作品发表或获奖。

4、教学技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小学英语内容简单,学生又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较高的教学技巧,会使得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成绩不高,今后要努力改进。

五、改进措施

1、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好常规。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

4、潜心钻研《课标》,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总之,要教好英语,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必须靠广大英语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英语底子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期教学目标和奋斗目标

1、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学校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的日常口头交际,如问候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指令并作成适当的反应,能读懂配图小故事,能根据图片进行简要的口头描述,能唱教过的英语歌曲,并诵读一些英语诗歌和歌谣。

5、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及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6、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7、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四、主要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3本学期,本人担任六(1)班英语和五(1)班社会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现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将从考试成绩、日常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对前半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难易适中,对前半期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学生完卷情况较好。就六(1)班来看,应考学生42人,实考学生42人,本次成绩总分3518分,平均分为83.76分,及格率95.24%,优秀率61.9%,班级最低分为52分,分为98分。从全班学生的完卷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性的题目做得相对比较好,失分的原因主要在句型转换和作文上,其中句型转换得分率69%,作文得分率56%。

二、日常教学工作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精心备课,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注重了像何海平、李自英、胡凤涛、曹雷庭等一些中下层的学生的课中和课后辅导与抓促。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学困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教研教改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借以带动现代英语教学工作的创新。

2、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与时俱进,及时充电。

4、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5、积极参加课题《情景创设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的研究并搜集和积累了一定的课题资料。

四、存在的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书写习惯很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不整洁。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对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能力型的题目在平常的教学中训练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克服。

3、教学成果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多动笔,并让学生尝试投稿,争取有英语作品发表或获奖。

4、教学技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小学英语内容简单,学生又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较高的教学技巧,会使得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成绩不高,今后要努力改进。

五、改进措施

1、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好常规。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

4、潜心钻研《课标》,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总之,要教好英语,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必须靠广大英语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4一、全册教材简要分析

New Standard English 第八册是供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使用的。全书共分十一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

在本册,我们要继续和Daming一起了解美国,然后了解Daming回到中国之后为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学习做的准备。将全面复习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能力,对小学英语学习进行全面的巩固,为在中学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全册教学目的

进一步学习在以前已经学过的语句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的写出完整的连续性的语句。

1,用英语点餐。

2,用”be going to” 结构讲述计划和将要发生的事。

3,谈论过去发生的事。

4,描述某人正在做某事。

5,谈论或描述当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同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6,谈论或询问某人过去的能力。

7,询问原因及回答。

8,谈论将来的计划和打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四个班,一共一百六十三人。

六年级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大都有所了解,但是可能缺乏系统性,有的学生在低中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可能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比较模糊,这就造成一个班学生之间掌握知识的效果并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年级学生在听和说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写作能力不是很好,可以通过读小故事,自己写小文章的方式进行练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四、学生辅导计划

1,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学生。上课前学习“每日英语”,除了要掌握低年级的内容以外,还要补充学习一句专门为高年级准备的一句日常用语。

2,举办课外兴趣小组,使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作业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全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比如英语风采大赛,锻炼学习及使用英语的能力。

五、全册教学时间

周次 模块

一------ 二 Module one

三------ 四 Module two

四------ 七 Module six, and three

八------ 九 Module four and five

十------ 十一 Revise from module one to six

十二------十三 Module seven

十四------十六 Module eight and nine

十七 Module ten

十八 Revision module

十九 ------二十二 Revise all modules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5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步入尾声。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一、思想政治工作

继续搞好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师法》、《教育法》及“泰安市教师十不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一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六年级英语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看图说话,简单的写作。

1.根据我班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学科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学期初,我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我加压,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找榜样,结对子。

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优带后,共同进步。使其增强了竞争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本学期我取消了“英语天天读”中的签字制度,改为“课文录音”。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后,把自己觉得能够读或背诵得熟练的或教师指定的课文录音,增强了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读英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口语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坚持下来,缺乏必要的监督。

3.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对学生估计不足,或考虑不周。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注意了大方面的情况,没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因素。盲目的认为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出错的问题及时纠正。只强调了学生的优势,忽略的其薄弱方面的及时补差。

②对学生自觉性过于自信,没有盯上靠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强调对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抱有过高的估计和评价,因而没有对其具体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验证和审查。

③由于本学期我所担任的少先队内的工作较繁杂,经常是该找学生补差的时候因没有时间而错过,致使学生们认为英语老师不厉害不用管,导致其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所降低,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能及时地给予纠正。

篇3

一、有效设计旧知问题,导入新知学习

“温故而知新”,有效的复习问题能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顺已学旧知,为新学知识作好铺垫。如(闽教版)B5《Unit 3 Lesson 5》,教师在教学“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这一话题时,教师可结合“Word Brain Storm”活动,利用幻灯片辅助呈现已学颜色、动物和食物等图片,设计“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 animal / food?”三个旧知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问答活动。然后,教师再通过动作演示或提供图片引入运动名称的学习,同时设计“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这一问题,师生进行真实情境交际,达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这种利用旧知呈现新知,把新旧知识有机串联,能够排除学生理解新知的障碍,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遵循了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规律,同时还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新知问题设计是重点,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要有单元的整体目标意识,确立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根据语境设计几个整体理解文本的问题,指导学生宏观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再分步骤、分层次设计一些更为深入而细致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局部内容,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还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把握好难易度,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和触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如教学(闽教版)B3《Unit 8 Lesson 15》:

整体内容呈现环节:教师在视频的辅助下整体呈现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圣诞节相关的信息,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思考:Q1: What festival is it? / Q2: When is it? / Q3: What do people say on Christmas Day?

局部内容呈现环节:教师设计了6个问题:Q1: Who’s this old man? / Q2: Do you like him? / Q3: Why? / Q4: What presents are they? / Q5: Do you want a present? / Q6: 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将语音、词汇、句型有机整合到师生互动交流中,所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过渡性问题设计要注意,自然顺畅就靠它

听名师上课,几乎每一节都行云流水,环节之间的过渡不留痕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设计和运用过渡性语言和过渡性问题。因此,文本前后内容之间的过渡性问题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环节之间能否自然过渡、顺畅衔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使各个板块的知识点自然衔接。如教学(闽教版)B5《Unit 3?摇Lesson 5》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帮助学生进入听力环节,让学生带着听力问题完成听力训练。T: We have visited 3 countries. We have visited 3 animals. Q1: Where can we see them? / Q2: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再如,教学NSE Book6 Module5 Unit1时,教师通过创设三个教学情境,利用过渡性问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境一:(叫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提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重量不一的红、黑色背包,学生1提包时肩膀歪一边)Q1:Oh, is this red bag heavy?

情境二:(师拿起红色背包并指着一口袋问)Q1:What’s this? / Q2:What’s in it ?(It’s a balloon.) / Q3:Can you blow it ?(师做吹的动作,然后让一名学生试吹) / Q4:What’s wrong? Is it broken? / Q5:Oh, where’s my broken balloon? (It’s in your pocket.)

情境三:(师平举黑色背包,指着背包底下的轮子问)Q1:What’s this ?( It’s a wheel.) / Q2:How many wheels can you see ? (Four.)

这个教学过程借助过渡性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真实表达,将原本看似不相干的词汇有机地结合语境,借助过渡性问题串成一体。它保证了文本内容前后衔接,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逻辑前后贯通,学法迁移接续等作用。

四、巩固性问题不能省,归纳总结知识点

为了检测学生消化、理解、掌握好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精心设计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巩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强化文本新知内容的巩固和运用。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提一些事实性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可提一些综合性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

如教学(闽教版)B5《Unit 3 Lesson 5》时,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提出以下两个问题:Q1: How do you ask your friend’s hometown? Q2: How do you ask your friend’s favorite food?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两个重点问题句型,即:Where are you from? /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再如教学(闽教版)B3《Unit 8 Lesson 15》时,教师设计了语言综合运用的游戏活动——幸运大转盘,设计了如下综合性问题:Q1: What are they? / Q2: What present do you want?/ Q3: What present does he(she) want?教师根据学生转的结果适时说:Congratulations! / Oh, sorry, it’s a pity! 整个游戏过程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句型进行设计,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语境中充分体验语言表达的真实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集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一体,使得课堂气氛热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培养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地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篇4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教为主的现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模式,也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释放,英语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中,却不难发现,很多的小组活动仅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学习,没有分工即意味着没有合作。各小组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与配合。教师在组建英语合作小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本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以及性别差异,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每个小组中都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内可以设置agroupleader,awriterandaspeaker,并经常交换角色。Agroupleader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本组的成员有序地进行讨论和交流;Awriter负责记录本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Aspeaker的任务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代表本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样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有事可做,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小组凝聚力。一般情况下要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必须注意各小组间的相对均衡和同质,尽可能让各小组能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公平竞争,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

二、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活动

新课标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地学习。师生间的关系是“指导—参与”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路人。然而,在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些教师完全放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冷眼旁观。笔者认为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到学生身边,多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倾听小组内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想让所设置的问题有讨论的价值,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难易要适当;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例如,笔者在教授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Topic3SectionA时,组内的学生不仅要找到对话中提到的threeadvantagesofcycling,还要讨论并添加他们自己的观点,并且小组之间还要比比看谁的观点多且正确。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

三、在恰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合使用,教师应把握合作时机,合理分配合作时间,以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讲述,其目的: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他们在本节课中要学会什么;三是帮助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更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合作学习之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了各自初步的认识后再进行讨论或者交流。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重视穿着,这一话题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笔者在教授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8Topic2SectionB时,在学习了1a之后大家对各种不同场合该如何着装得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增加问题:还有哪些人员需要特殊的着装?比如说,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以及病人,警员与囚犯,消防战士等。在表达时要求学生使用It's+adj.+(forsb.)+todosth.或者It's+adj.+that...的句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练习并巩固知识点。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合理化,促进合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们常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和汇报,但是代表发言的组员应该避免使用“我觉得是……”或者是“我认为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是个人的意见,而不是代表本组的意见;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能一带而过,甚至敷衍了事,如“Verygood”或者“Notbad”。要多关注平时学习成绩不好、沉默寡言的学生,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合作学习意义大打折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合作学习的检查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反馈,进行合理的评价。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坚持以评小组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总之,在评价时既要肯定其好的一面,同时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2]。

结语

篇5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合作小组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且有明确的分工,不能总让每组几个英语口语好的学生活跃在课堂上,其他成员“静”在一边。要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每个学习任务,否则就不能算真正完成了学习任务,更未达到该学习任务的目的。只有贯彻了合作学习精神,才能达到不仅培养小组成员间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来体现合作学习模式。

一、结对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目标》中很多练习的设计都适合学生开展结对活动。尤其是每单元的Section A部分是听、说技能的基础部分,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任务活动,这些活动的完成通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的参与。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分配搭档,例如一帮一的组合,也可让学生自由结合。但我认为使用一帮一的合作方法效果最明显。我所教的班级基本上采用的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相坐的原则,直接采用前后位或左右位两两结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口语好的帮助潜力生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这样不仅让优秀生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潜力生得到了单独的辅导,增加了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更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如教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单元的A部分时,中心话题是谈论一个人的外貌。由于练习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布置的任务及合作的方式。然后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所用的句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练掌握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我先让学生记住描述外貌特征的词,如:tall,short,medium height,medium build,curly hair,long straight black hair等,然后让学生熟记动词am,is,are与表示身高、体型的单词或短语连用,has,have与表示头发的单词或短语连用。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的基础上进行一帮一的结对活动。在结对活动之前,我先就自己的外貌进行描述。如I am medium build.I have short straight black hair.学生熟记之后我再问:“你长得怎样?”“这句话怎么说?”从而引出问句:“What do you look lik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把问句和答语组织起来就成了学生合作练习的句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巩固和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快地高涨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起来。结对学生在交叉练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找错,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合作演练,让学生动起来。

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每单元六页,分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在课时安排上要求在四个课时内讲完。这就要求讲课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组合和创造性的加工,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加强知识间相互有机的联系,以便顺利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Section A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1a—1c是听、说技能的基础。第二课时的2a—2c,Grammar和3a—3b是听、说技能的拓展。这时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让他们用Section A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更多学生参与的合作活动,通常一组为6—7人,在分组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并指派一名口语较好、逻辑思维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整体协调。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口语不太好的可以少给句子或者多给动作,以调动其积极性。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口语,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在汇演完成后,各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就会尽量避免。如: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8“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时,主要内容是在节日或生日送人礼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及给出回答。这个话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又很感兴趣。对话内容、情景设计、动作设计都由每组自己负责,不会的可以查字典或者问老师。等到汇演时,每组都跃跃欲试,信心十足。各组买礼物的原因各不相同,有长辈或同学过生日的;有母亲节、父亲节的。为了送上合适的礼物,各组提出不同的建议并配有得体的动作,表演得绘声绘色,就像一个英语小话剧。而且重要句型Why don’t you get her a dictionary?It’s too boring.Why don’t you get him a bike?It’s too expensive.等都得以很好地练习,学生也记忆深刻。

2.互动练习,让知识更牢固。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3502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在写作中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语法正确的简单句,并掌握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但是在批改七年级学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造句时容易犯语法错误,犯得最多的语法错误是混用be动词与实义动词,特别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接触更多实义动词之后,出现类似语法错误的现象最为严重,如造出“We are go to school at 7 o’clock every day.”“We are have big noses.”这样的错句。在这两个错句当中学生都把be动词与实义动词混用了。这些简单的错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笔者所带的几届七年级学生也都因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导致写作失分严重。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造成be动词与实义动词混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这种错误?

一、造成be动词与实义动词混用的原因

首先,七年级学生往往会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造句。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Section D 写作训练中的一个句子:“他是来自英国的。”学生往往会翻译成:“He is come from England.”

其次,学生刚步入初中,英语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学生在小学时常常用“He is...”“He isn’t...”“She is...”“She isn’t...”“They are...”“We are...”等简单句型造句,这让学生形成了造任何句子都用be动词的思维定式。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int 5 Topic 1 Section D的作文题中的一个句子:“他不是每天踢足球。”学生往往会翻译成:“He isn’t play soccer every day.”

再次,学生在七年级才初步接触实义动词,对实义动词的用法及其在英语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作用不明确。如:“They speak French.”学生不清楚“speak”的词性是什么,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此外,许多学生不理解实义动词和be动词的区别,也不清楚英语的句子结构。be动词在性质上属于系动词(The Linking Verb), 它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接名词、形容词、地点副词或短语作补足语(The Complement)。如:“He is an English teacher.”中的“is”作系动词,不能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必须跟名词短语“an English teacher”构成“主+系+表”结构。实义动词与系动词是相对的,实义动词意思完整,能独立用作谓语。实义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指后面要求有直接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指后面不需要跟宾语的动词)。如“I dance.”中的“dance”作为不及物动词,在句子中可单独作谓语,构成“主+谓”结构。“I like English.”中的“like”作为及物动词也可以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但必须接宾语构成“主+谓+宾”结构。

二、纠正be动词与实义动词混用的方法

(一) 采用测试法了解学生对be动词与实义动词原有的认知水平

1.用be动词和like, play, help, go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atour school.

(2) Ia good student.

(3) IChinese poems.

(4) He oftensoccer after school.

(5) Maria sometimesto school on foot.

(6) These booksinteresting.

(7) She alwaysthe old people.

(8) Her pensvery beautiful.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

(1) 他不是很喜欢踢足球。

(2) 我不是来自英国。

(3) 我们的教室很干净。

(4) 我没有故事书。

(5) 她们是老师。

以上两个例题中的句型是学生在写作中常用的句型,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句型,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进行测试能更加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让学生初步了解be动词与实义动词的区别

出一份有关be动词与实义动词的改错练习题,组织学生参加小组改错比赛。

1.Look! The monkeys are eat bananas.

2.Peter’s shoes under the bed.

3.Where is the rain come from?

4.My father like drinking.

5.He isn’t like English.

6.It very cold outside.

7.Lily and Lucy are look the same.

8.Li Ming is ride a bike to school.

小组改错比赛的形式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所犯的语法错误,大部分学生也对be动词与实义动词有了初步了解。

(三)运用知识分类法让学生分类归纳出be动词和实义动词各自在句子结构中所充当的成分

知识分类就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和标准,通过比较,把知识按照相同、相异、相关等属性划分成不同类别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显示其在知识整体中的应有位置和相互关系。be动词与实义动词作为两类重要的动词,在词义和句子成分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属性。

be动词属于系动词,在句子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am,is,are。在句子中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面往往接形容词或名词作表语,构成“主+系+表”结构。如:My mother is a teacher.

实义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指后面要求有直接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指后面不需要跟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作谓语时构成的句子是“主+谓+宾”结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句子是“主+谓”结构。如:“He drives fast.”是“主+谓”结构,“drive”在句中为不及物动词。“I like English.”是“主+谓+宾”结构,“like”在句中为及物动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如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做好笔记,以便将来查找、复习时用,并结合练习加以巩固。

(四)通过否定句和疑问句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be动词与实义动词的用法

就七年级现在所学的内容来讲,be动词首先是一个系动词,后跟表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否定句直接后加not,一般疑问句be(具体是am, is, are, was, were)提前。实义动词所在的句子中一般不存在be动词。因此在含有实义动词的句子变否定句或疑问句时,一定不能用be动词。那么,实义动词究竟怎样用呢?正如be动词随着主语的变化可变为am,is,are一样,在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中,实义动词在肯定句中,也要随着主语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he, she, it时,实义动词要变为相应的第三人称单数;当主语为非第三人称单数I, you(你), we, you(你们), they时,实义动词要用动词的原形。如:He likes math.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在变否定句和疑问句时,不能直接在动词上变,而是要借助另一类动词:助动词do, does。如:He doesn’t like math.I don’t go to school by bike today.实义动词与系动词是相对的,实义动词意思完整,能独立用作谓语。

以下这个练习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be动词和实义动词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用法。

例句1:She is in Class One, Grade Two.

否定句:She is not in Class One, Grade Two.

一般疑问句:Is she in Class One, Grade Two?

回答:Yes, she is. (No, she isn’t.)

例句2:He comes to school on foot.

否定句:He doesn’t come to school on foot.

一般疑问句:Does he come to school on foot?

回答:Yes,he does.(No,he doesn’t.)

仿照例句改写下列句子(写出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

1. I am happy.

2. Kangkang often plays football.

3. They are on the desk.

4. He has big eyes.

(五)通过动词的时态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be动词与实义动词的用法

汉语里没有时态的说法,但英语中每个句子都会用一种时态,而且时态是通过谓语动词(be动词或实义动词)的变化体现的,能注意到并掌握好这点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英语课堂上都应该重视时态教学。

(六)查缺补漏,形成经验

1.以造句、写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be动词和实义动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2.总结经验,看见句子就问三个问题:

(1)要用哪类动词作谓语?(表示主语“干什么”则考虑实义动词,表示主语“怎么样了”或者“是什么”就用系动词。)

(2)这个动作是谁发出的?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

(3)这个动作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用什么时态?

3.教授学生口诀:英汉语言有差异,be/do不能放一起,仔细琢磨细分析,语法千万要牢记。

(七)与同行交流心得,广泛听取同行意见

以公开课的形式,邀请其他教师参与be动词和实义动词归类课的课堂活动,并在课后反馈、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修正不当之处。面对七年级学生写作中出现的be动词和实义动词混用的问题,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心境对待这个问题,努力不懈,因材施教,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科学的方法措施,采取丰富生动的形式,精心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学习活动,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正确运用be动词与实义动词造句。

[参考文献]

[1]陈广斌.从动词分类看实义动词的用法[J].青苹果,2011(Z1).

篇7

关键词:立足课堂;以“媒”为介;延伸课外;激发兴趣

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并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谈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做法。

一、立足课堂,努力创设语言情境,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开口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教学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它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所有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英语课堂教学中,又特别凸显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为主,这也正好契合新课标英语教学中“设计、应用、合作、探索”的领域。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记得在上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 are you doing?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滑稽的光头强动画图像,紧接着说“Now, I’m drawing a picture,what are you doing now? ” 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每个人都想尝试一番。我趁势引出短语“having an English class”教学,学生自然、轻松地回答“I’m having an English class.”看着学生认真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在光头强的动画图像旁又画了杆枪,在边上又画了熊大、熊二种树的图片,虽然画的不是很像,但学生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继续发问“What is Xiong da doing now?”这时学生更是纷纷举手,我又引出了短语“planting trees”教学,学生自己总结回答“Xiong da is planting trees.” 看他们抢着回答问题时那热烈的场面,我在心里也为自己无意间的这个想法感到高兴,更为我的学生精彩的“表演”喝彩!那节课之后,我就开始逐步改变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用朗读、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竞赛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口语能力逐步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意识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前引入“激趣”―课中活动“索趣”―课后拓展“延趣”三步骤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下,充分参与课堂实践,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升。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的特征。为了使课题组的研究更加深入有效,学生受益面更广,在局领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每班都安装了教学一体机,先进的教学设备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具优势的网络平台。网络上一些精美实用的课件集图形、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使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课堂教学多元化、情境化、信息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实践,真切体验语言的交际性,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记得在教学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一课时,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指示代词that,this,these及those的基本用法,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点还是有难度的,而且以往的部分学生也对此一知半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课前我把本节课所教学的蔬菜词汇按单、复数进行分类,并且在该词汇旁还配上相应的动画图片,巧妙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来突出名词单复数的变化。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领下,随着鼠标的点击,不但明白了名词的单、复数变化,而且明确了什么时候用these,什么时候用those。学生学得轻松,而我也教得轻松,真可谓“双赢”。

三、评价激励,增强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与影响。应以表扬和鼓励等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即使出现错误,教师也不应该急躁地批评,首先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再赞扬他在发言中成功的部分,然后心平气和地纠正错误。如果学生感到这次发言是成功的或者基本上是成功的,那么他下次发言就更有信心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的潜能。此外,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延伸课外,增强语言实践,激发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的语言训练机会毕竟有限,短短40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学生离开学校后面对的是社会语言的大环境,因此,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就尤为重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地进行口语交际,如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打电话、问路、购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使用的语言是否与交谈的情景相协调,是否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对谁说,怎样说。

前一阶段,为了使我所研究的课题更加深入、有效,我在自己所任教的五年级开展了一次小型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因为此前学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英语活动,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筹划的,但是后期的活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让我有了太多的欣喜。其一,报名参加的学生达到了30多人,还有的学生课间来我办公室问,可不可以朗诵英文诗。其二,有的家长还打电话询问,是不是可以提供音响设备供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其三,学生在比赛时那逼真的语调、夸张的表情,都深深鼓舞了所有学生和我,赛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的热情参与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想,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而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没有给学生创造、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动态生成;意外;教学相长;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25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总会充满悬疑与不确定性,随时会有教师预料不到的意外发生。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发表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的回答等。回顾亲身经历的课堂点滴,笔者发现那些“意外”制造者往往是听课专心、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灵感突发的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会不断启发教师去探索研究。这类学生的“插嘴”是生成性资源,更能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与智慧。为了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营造灵动精彩的课堂,就需要我们教师机智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善待这些突发的、稍纵即逝的“节外生枝”,促进教学相长。

一、随学生“声动”而“心动”

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课堂中,即使再充分的备课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免不了遇到学生猝不及防的提问的尴尬或意外。为了化尴尬为精彩,化意外为资源,笔者努力去捕捉与话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闪光点”,根据具体情况即时推进,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下面几个实例是笔者教外研版九年级下册时临时处理“意外”的做法,借此探讨一下,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1. 意外之点,顺水推舟,启迪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使用直观形象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触动学生的情感,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疑从画生,挑战无限。如九下第五模块第一单元Listening and vocabulary中的插图呈现学生出游途中事故发生后的情景,导入“说”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看图回答两个问题:“(1)Do you think the person is seriously hurt?(2)What do you think has happened to him? ” 因课前已考虑到问题的难易度,笔者重新设计了问题,先从题2开始让学生自由预测“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boy with black hair?”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He has had an accident./ He fell over./He couldn’t walk./ He has hurt his kne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knee...”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丰富的表达力喝彩时,自然地引出挑战智商的题1.“Is he seriously hurt or not ? Why?”。当笔者刚下令“Please work in pairs in two minutes. OK?”,一男生突然插话:“老师,图中担架英文怎么说?”笔者顿时语塞,脑子片刻空白,还未来得及吩咐学生课后再查词典时,另一男生突然不屑地应了句“就说一张可躺病人的特殊的床得了呗。”受后者的“点化”,笔者突然脑洞大开,趁机引导学生感悟这一新表达:“a special bed that /which is used to get the sick to hospital”。 话音刚落,被誉为“学霸”的一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大叫:“老师,我明白了,那医生手中的绷带也可说成‘a piece of cloth that is used to stop the blood’了吧?”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大力表扬他们的敢问敢说与学以致用的行为。因为有疑点,才有思考、才有创新、才有进步。这段小插曲无疑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增加了语言与气氛上的砝码,使后面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学趣盎然。例如,赞同“严重受伤”观点的学生竟能造出“I think he is seriously hurt because he is lying on a special bed that...”和“I think he is seriously hurt because a doctor is deal with the wound with a special piece of cloth which ...”等高级句式,的确是难得的“意外之获”,教学效果倍增。

2. 将错就错,发现规律,升华认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理解上必然会出现各种错误,但它们也是宝贵的资源,能显示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中的障碍。当听到自己课上随时响起的突发的“异音”,笔者深感应接不暇,但也绝不冷漠避之,而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的新起点,拓展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笔者发现自己的学生主要在语法方面出错,尤其是词的变形与句式的正确运用上。例如,“so...that ...”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是英语句法必考的重点,也是学生作文中喜欢用的句式。但随着知识点学习的深入拓展,导致学生出现各种运用错误,成为一个难点,学生质疑的机会也增多。在九下一次单元练习课中,当笔者通过提问确定学生已掌握此句型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板书补充知识点“so+ many/much/few/little(少)+名词+that...”及一例句“He has so much money that he can buy a new car.”,希望学生借此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语言能力。正准备讲下一题时,一位男生突然斩钉截铁地打断:“老师,你肯定讲错了。笔者认为这例句是定语从句不是状语从句”,看到别的学生充满疑惑与期待的眼神,笔者点头允许他继续说理由。“这句应翻译成‘他有那么多能买一辆新车的钱’,其中先行词是‘money’, 它被后面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所修饰。”他自信的解释立刻得到部分同学的赞同。笔者微笑着表扬他提了一个好问题,并要求大家重新翻看手头有关“状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语法部分后再下结论。趁学生看书自学之际,笔者又板书备课本里积累过的两组句子:“(1)There’s so much noise that we can’t hear clearly. / There’s so much noise that can’t make us hear clearly.(2)I have so much time that I can play games./ I have so much time that I use to play games.”,让学生以竞赛形式分组讨论从句的类别与判定原因。此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跃跃欲试,马上融入小组进行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接着,学生代表发言,最后笔者点评总结。这样,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与群体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真实的英语学习过程。

二、案例背后的教学反思

“教,然后知困”,“困惑”与“意外”是教学中必然存在的事实,对学生而言是对问题思考的一个切入口,对教师而言是进一步提升的阶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只有坚持“以生为本”,巧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中的各种“意外”,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促进教学相长。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爱问

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才会拥有快乐、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助于对学生的认知与创造产生激励作用。在自由和谐的英语课堂中,师生间是平等、融洽、民主的关系,在有效的互动中彼此进行着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与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欢迎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与赞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是一些错误的观点也不冷嘲热讽,而是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悟自明。当学生得以在这样适宜的环境与氛围中“自由呼吸”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巧妙处理生成

如何处理课堂的意外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当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及时捕捉思维的亮点,相机采撷瞬间的顿悟,因势利导认识的偏差,灵活处理始料的不及。对意外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具有“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时、用在可用处”的能力,且做到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新观点,宽容学生偏颇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肯定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对学生的“插嘴”,教师可灵活采用以下应对策略: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要思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让他们愉快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性时,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插嘴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成为教师锻炼自己、展示自己魅力的好机会。

3. 坚持反思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现今的中学生总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角度出发,因而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课堂中,学生每一个非预设性的“插嘴”无非是考验教师知识面宽窄的试金石,是对教师素质与修养、教学经验与实践智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接好课堂上学生随时抛来的“意外”球,做到从容应对、左右逢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才可能底气十足地自如应付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为此,笔者要求自己课前尽力做到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采用“角色易位”的思维方法,站在学生角度提前预设学生可能就哪些问题向教师“发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材料。课后及时在备课本上写教学反思,重点记录课堂里捕捉到的瞬间的“智慧的火花”,不断学习、反思,使之成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宝贵资料、教研的第一手素材,扩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从错误中获取提升英语的契机[J].考试周刊,2014(75).

[2] 卜海燕.“意外”――生成课堂之美[J].学园・教育之研,2011(15).

[3] 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听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尽人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思维的工具,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陈述了学生英语语言交际的现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现思维导图的教学操作,分析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英语教学应该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明确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小学阶段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语用意识和能力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视孤立的语言知识传授,学生所学的大多数语言知识与相关话题割裂,即使学过的知识也不会综合运用,更谈不上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不足:

(1)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不能运用正确的句式;

(2)看图说话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想法,但不会用英语进行表达;或者只能说出关键词,不能说出较完整的句子;

(3)单词和句型都会,但是口头表达时不会用;

(4)在转述已知信息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5)在围绕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时,内容匮乏,逻辑混乱;

(6)不能灵活地组织语言,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很弱。

笔者初步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输入环节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造成情境应对能力不足;语篇结构不清楚造成表达混乱;机械传统的复述训练造成学习兴趣下降。针对以上原因,假设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教授学生科学的复述策略,就有可能提升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借助增加学生思维参与的工具,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

思维导图与语言学习

思維导图(MindMap)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这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共同运作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机能及右脑负责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机能等。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而且能直接应用于知识处理、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中。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点融合的思考框架。利用这种对知识的表达及理解的方式,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许多环节的有益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谢晶,2015)。思维导图记录人的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进行视觉化表征。思维导图利用图形的形式来激发思维,梳理思维(黄芸,2014)。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梳理结构化知识并提供语言输出的支架。

结合前人研究和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思维导图的适用情境:导入环节、文本梳理环节、内化输出环节和迁移应用环节。

1.导入环节: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思维导图有利于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因此,在导入或者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某一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对于该主题的已有知识和英语词汇的存储,这将为阅读和口语活动做好铺垫。在学习“Seasons”一课前,学生已经习得与“天气”相关的单词及每种天气条件下人们的相应活动。因此,在上“Seasons”一课时,笔者首先将weather一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头脑风暴说出与之相关的单词,学生陆续说出了sunny、windy、rainy、cloudy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用英文说出相应的活动。在笔者的步步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思维导图(见图1),激活并巩固了旧知,自然地引出了本课主题。

2.文本梳理环节:梳理结构化知识

阅读文本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读的时候兴趣盎然,好像所有知识都掌握了,但是让他们说或者写的时候,就不会用学过的东西了。很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在脑海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所学都是碎片化的,学过就忘了。思维导图除了激发思维,还能帮助整理思维。因此,在阅读时介入思维导图,就能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支架,学生就能充分地激活思维,发挥左右脑各项机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联系、归纳等,最后呈现结构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WaterSplashingFestival”一课时,笔者以泼水节为中心词,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分别讲了关于该节日的哪几个方面。学生symbol,date,dress等之后,笔者要求他们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第一分支加入思维导图中,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补充在图中,形成第二层分支。最终,学生将整篇课文归纳整理成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由内向外,层层发散,学生所学关于泼水节的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结构的、完整的、符合思维习惯的。描述泼水节时,学生就能按照symbol,date,dress等方面有逻辑地、系统地阐述;介绍其他节日时,也知道从这些方面入手,有话可说,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性。

3.内化输出环节:整合所学知识,依照思维导图进行口语表达

小学阶段,很多英语教师通过布置复述任务来督促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口头输出。该任务相当于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然而从学生复述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不会运用正确的句式;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只会几个关键词或者只言片语;表达时逻辑混乱;内容不全面。思维导图能全面地、有条理地梳理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组织已知信息,这样,学生使用思維导图作为支架进行复述的时候就显得轻车熟路,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全面、有逻辑地进行复述。此外,笔者要求学生将每节课的重要句型写在思维导图旁边,复述时作为参考,学生就能运用这些句型,准确、连贯地说出句子。例如,在学习“Let’sLiveaLowcarbonLife”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绘制的思维导图(见下页图3),既包含了文本要点,又囊括了重要句型Weshould...,Don’t...,Let’s...等,学生依照该思维导图复述时就显得比较轻松了。

4.迁移应用环节

前几个环节已经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了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来实现结构化知识的迁移应用,例如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新的信息完善已有思维导图或者以新的导图来呈现。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Revision”中的阅读材料“WhatareMaterials”教学为例,阐述思维导图的运用。

1.导入

本课的主题为“Material”,在进行文本分析时笔者发现阅读篇章有较多的生词,如materials,stone,hard,sink,bottom等。由于词汇是阅读和口语活动的基础,在此之前有必要为学生打好词汇基础。Material较抽象,属于一类事物的统称,学生容易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因此,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衣服、桌子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制作材料,同时基本了解material的概念。接着,教师以material为中心词,要求学生头脑风暴说出常见的材料名称,并将对应的英文单词写在黑板上,形成头脑风暴型思维导图(见图4)。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能了解常见的材料类别,又能为后续阅读、口语活动打下词汇基础。

2.文本梳理

文本以“WhatareMaterials”为题,分段介绍了5种常见的材料(stone,metal,wood,paper和cloth)。在学生读完标题初步感知文本以后,笔者以第一段为例,画思维导图梳理了关于stone的内容。之后,教师将全班分为四组,合作梳理第二、三、四、五段内容,分别按照学案(见图5)绘制关于metal,wood,paper,cloth的思维导图,小组间进行介绍。最后,笔者邀请4位同学到台前从问题的四方面介绍所读段落的内容,并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错,最后形成板书,达到以读促说的目的。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分辨作者的写作思路,即每种材料的介绍基本都是按照is...,comesfrom...,isusedfor...,wecan/can’t...进行的。这样学生的记忆负担会减轻,记忆知识时就能按照思维导图中的这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理解记忆,因此,在本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利于为接下来的口语活动打下内容基础。图6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思维导图,以material为中心词,关于stone的内容由教师示范,关于cloth,wood,paper,metal的内容由学生完成。

3.内化输出

形成图6中完整的思维导图后,笔者让学生两两一组结合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当其中的一位学生在复述时,要求另一位学生就表述不清楚或遗漏的信息点进行提问或补充。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学生的复述都能涵盖课上所学的stone,wood,paper,cloth,metal等材料,并就每一种材料的属性、来源、用途等方面展开描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操练了思维导图上呈现的词汇和句型(itcomesfrom...;itisusedfor...等),能说出较为完整、正确的句子,整体口头表达更具逻辑性。以其中一组为例,一名学生如是复述:

Iknowmanymaterials.Theyarestone,cloth,wood,paper,metal.Stoneishard.Wecan’tbendit.Itcomesfrommountainsandground...

在他说完关于stone的内容后,他的搭档说了一句“Stoneisveryheavy”。这时他意识到自己遗漏了这一信息点,于是看了看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并回应“Yes,itwillsinkintothewater”。

4.读后创新迁移

课上内容掌握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创新迁移。本节课即将结束时,笔者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搜集资料,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其他材料,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第二节课展示并口头介绍给全班同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写作方法(即介绍材料要从属性、来源和用途等方面入手),而且能帮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了解新的材料,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信息和语言层面都得到一定的拓展。笔者以其中一位同学的口头展示为例:

Glassisakindofmaterial.Itcomesfromsand.Itishard.Itisusedforwindows...虽然学生的口头展示有瑕疵,但是他们几乎都能把文章写作思路和句型迁移运用到新材料的介绍中。有了思维导图的示范,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不再是毫无头绪的,因而其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笔者对学生的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到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英语交际能力取得了提升。其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部分以subject和study两个话题为例进行解释)。

1.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句式

以谈论subject为例,学生基本上都能运用“Iusually/often...in...class”来回答教师“Whatdoyouusually/oftendoin...class?”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可能用“Ican...”句型来回答该问题。受访学生表示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自己会把重要句型也标注在上面,这样回答问题时可以用到,经过正确练习后,就能不知不觉掌握其用法。

2.看图说话时能用较为完整的句子表达想法

以谈论下页图7所示why部分为例,笔者注意到,当教师或者同学提问为什么要学习时,大部分学生能用类似BecauseI/wecanbroadenourhorizons的完整句子来表达想法。而在没画导图时,学生的产出基本是碎片式的,例如haveknowledge/becausecanthink。访谈时,学生表示他们确实想说流利的句子,但是由于紧张或者对词汇、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关键词。画了思维导图之后,关键词已展现在图里,他们有更多时间思考怎么组织语言,觉得“有成就感,会说了好多单词和句子”。

3.能够有逻辑地复述已知信息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文章脉络,加之色彩和图形的辅助,使他们更容易记住和理解课文,再依照导图来复述课文,就很轻松了。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善了学生的复述表现,增强了其完成复述任务的自信心。正如学生1所说“以前一听要复述课文就头疼的,表现也不好,现在照着图复述,更有信心了。”此外,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比以前有趣一些,回家了还可以拿着图在路上看”。而根据笔者的观察,该同学复述课文的表现有了极大的提升,最近一周的英语课上还代表小组复述了第十课。学生2也表示“不再怕DutyReport了”。笔者注意到,以前一说“Who’sondutytoday?”,该学生就习惯性地低头回避,而现在他能主动发言,最近一堂课上还用英语介绍了他的家人,并且用上了新句型“Iwillbea...inthefuturebecauseIwantto...”。

4.在围绕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时,内容较为丰富,条理比较清晰

经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谈论subject时,不仅讨论学校有哪些科目或者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就课程内容进行会话,如下页图7所示。同样地,围绕study进行口语交际时,学生们既关注到了“学什么”,又拓展到了“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儿学”和“为什么学”,极大丰富了交际内容。此外,每个第一分支下面又衍生出了第二、第三分支,如下页图8所示。层层分支的发散和延伸,是学生思维激活和知识拓展的过程,是语言逐步融合的过程,是语言承载量逐步扩充的过程。在知识储备充分激活的前提下,学生在富含语言承载量的活动中交际,语言的输出就会清晰、有逻辑。

5.能较为灵活地组织语言,体现出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谈论study下属话题how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会运用三种不同的提问方式:Howcanwe/youstudy?Howdoyouoftenstudy?和What’syourwayofstudying?应答方基本上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句子We/Youcan...;Ioften...tostudy;Mywayis...作答。学生在介绍自己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能用Ithink...来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表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用Andyou?/Whataboutyou?來询问第二、第三位同学。此外,他们的口语表达中出现了and,but等连接词。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更为灵活流畅,而且充分综合运用了已有语言知识和新知识,体现了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