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3-27 20:1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汇报材料怎么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对”——对焦关注点
汇报稿是对着某一个工作组或某一级领导讲的,因此,汇报稿一定要对着听汇报人的关注点去讲,尤其要对照分管领域、调研主题等方面重点布局、分配笔墨。当然,其他方面也不能偏废,但要根据汇报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使整个汇报稿的主题非常突出、主线非常鲜明、主体非常对路。
2“理”——理清大思路
汇报稿的主题定好后,就要琢磨文章框架怎么搭的问题。就是要围绕从哪几个方面破题、用什么方式展开、采取什么风格等方面,理一理文章大体的思路。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根据领导意图尤其是汇报人的风格来考虑和确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直接与汇报人沟通,这样在写作过程中能省很大事。
3“搜”——搜集原材料
要搜集的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本地素材。要注重合并同类项,抓典型、抓亮点、抓数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友邻经验。有选择地找相关行业、相邻单位的新鲜经验和有益做法。三是有关评论。主要是摘取带有思想性、针对性的“金句”,作为汇报稿认识、分析或者做法部分提质增色的“神来之笔”。
4“列”——列出细框架
在广泛吸收消化原材料基础上,对定下的大思路进行细化和拓展,逐级列出文章的提纲。在细化标题的时候,每一块大概需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甚至要用到哪些事例、哪些数据、哪些“金句”,都可以直接写在相应的小标题下。这样一是可以避免正式起草过程中出现前后交叉矛盾的问题,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5“写”——起草第一稿
写作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大思路不能变;二是可换可不换的不要换;三是非写不可却又写无可写的要坚持写下去。有了这几个原则,就能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直到初稿完成。
6“查”——查缺补遗漏
在整个起草阶段,中央有新的精神,领导有新的要求,单位有新的情况,这些都要及时收集、及时梳理、及时纳入,做到紧跟步伐、紧跟热点、紧跟形势。尤其是对一些硬性要求、固定说法、敏感数据,要反复核查,确保不留盲区、万无一失。
7“改”——精改细推敲
篇2
一忌相互“α”,不明白对方意图。汇报工作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弄清楚对方具体想知道什么?对方听取汇报的目的在哪里?只有弄明白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地准备汇报材料。当然,并不是每一次汇报前都能弄清楚对方意图的,有时候自己的猜想往往也是错误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笔者认为,要根据在汇报工作时对方的提示语及时调整思路,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做好汇报工作。
二忌大而空,尽说大话套话。汇报时有的人喜欢先讲一通大道理,或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和无关痛痒的恭维话,殊不知听汇报的人对这些早已熟悉或不感兴趣。因此,在汇报时就不能再给对方讲这些了,最好直奔主题,将真正应该汇报的工作汇报好。
三忌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在汇报工作时,难免会遇到突然提问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认真听对方的问题并思考好答案,切忌答非所问,自说自话。有时,提问者出于礼貌不方便打断你,但是旁边的人会为你捏一把汗水,而你自己却全然不知别人的感受。这样不好。
四忌“节外生枝”,展开话题。汇报工作时最好就事论事,围绕问题作好回答,切忌在汇报时展开话题,谈一些与主题关联度不大或完全不相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你觉得很有价值,但别人却不感兴趣。
五忌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汇报工作时要先理清思路,最好能拟出个“一二三四”出来,达到条理清楚、文字精炼、通俗易懂的目的,切忌没有逻辑性,甚至含混不清,或者出现“终点又回到起点”的现象。
六忌“绕弯弯”,云里雾里。汇报工作时切忌绕来绕去,忽东忽西,牵着别人的思路“漫山遍野”地跑,不知就里。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人感觉困顿,影响汇报效果。
七忌不懂装懂,胡乱塘塞。在汇报工作时,有时会被突然问到一些自己完全不知道或并不熟悉的工作和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人不愿“服输”,“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些话语来回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你的答案完全错误”。在你回答错误的基础上如果听者再当场决策,那么,你的“错误答案”产生的后果也许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对于回答不上或不明白的问题,切忌不懂装懂,胡乱塘塞,最好是真诚面对,或临时向知情者咨询,或讲明事后再汇报。
八忌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我们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这是客观现象。因此在汇报工作时就不能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最好说明哪些成绩是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取得的,哪些成绩是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取得的,还有哪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或需要上级帮助解决。这样的汇报不但表现出了诚恳,也对下步工作有好处。
篇3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所有教师都不陌生,甚至都有所尝试和探索。然而,真正做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技能,小学生肯定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老师长时间耐心的、细致的、不间断的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那么,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呢?
一、培养和训练独立学习的技能
小学生喜欢热闹,老师一说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他们便一窝蜂似的凑到一起说这说那,看是积极,实际上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因为每个同学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怎么会有好的讨论探究效果呢?所以老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学习任务时:
(1)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2)条件有哪些?
(3)从哪里入手?
(4)只有一种办法解决吗?
(5)想出办法后动笔用最简单的办法记录下来,便于交流。
独立学习还包括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学习资料、材料的收集、整理等,都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技能。
二、培养和训练两个人交流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同桌或小组中“小对子”的两个人的交流,交流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做到:一个同学先说,说出自己在独立学习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个同学仔细倾听。当一个同学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倾听的同学,要肯定这个同学说正确的地方,同时提出不正确或不确切的地方。然后两个同学调换角色,重复前面的过程。
三、培养和训练多人交流的技能
作为小学生来说,正确交流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两个人的交流还能进行的话,那么两个人以上,多个人的交流驾驭起来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就特别需要教师长时间耐心、细致的培养与训练。
(1)培养和训练出合格、胜任的小组长。教师要经常树立小组长的威信,要求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和指挥;小组长要以身作责,树立为小组所有成员服务的思想,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放弃小组内任何一个成员。
(2)培养和训练小组长组织多人交流的技能。在小组内多人交流的过程中,小组长能从容、熟练的安排小组内每“个小对”子的代表,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安排记录员简要记录下主要内容,整理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注意问题等。
(3)培养和训练记录员记录的技能。小学生缺乏记录和整理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长时间耐心、细致地培养与训练记录员这方面的技能。让他们慢慢学会用简要的文字,记录下大家说的主要内容,并学会对记录下的内容进行整理,以便交流展示之用。
四、培养和训练汇报展示技能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汇报展示环节是亮点,是检验各组同学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所以训练和培养好小学生的汇报、展示技能尤为重要。
(1)让学生逐步熟悉汇报、展示的基本形式:一个人代表小组汇报、展示;两三个人代表小组汇报、展示;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汇报、展示;有时在座位上汇报、展示,有时到黑板前黑板、展示。
(2)汇报展示时声音洪亮,从容、大方、自信。如果说学校是个小社会,那么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教师要在这个微型社会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做到:在众人面前从容地、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有胆怯,没有恐惧,声音洪亮,有条不紊。说易做难,所以教师要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机会,不达标准绝不放过,哪有问题纠正哪里,哪怕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下节课再补上)。持之以恒必有效果。一旦学生形成了技能,形成了自然,形成了品质,也就形成了班风。
(3)语言流畅,概括性强。学生在汇报和展示时只有精气神还不够,还要在语言表达上提出要求。除了做到语言轻松流畅外,还要做到尽量不说废话,不说重复话,不说多余的话,句句说到要害处,句句说到点子上。
(4)粉笔字工整且有一定的速度。写粉笔字是教师的长项,然而小学生展示汇报时通常都要有板书,所以教师要经常培养和训练小学生书写粉笔字,让他们经常写,天天写,经常调动小学生写好粉笔字的积极性,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个同学粉笔字写的又工整又快。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小学生的粉笔字如果写得过慢,会严重影响课堂的进度,当然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培养和训练评价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环节非常重要,他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倾听习惯、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这里的评价主要指的是小组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教师对小组和学生的评价等。比如,一个小组汇报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小组的成员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汇报展示做出评价,包括肯定赞许的评价,包括不足方面的评价,包括质疑和追问,包括建议和意见等。上述技能均需要教师从零起步,耐心、细致的培养和训练。
六、培养和训练课堂上“谈收获”的技能
篇4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特别是对公文来讲更加突出。很多文章,初稿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好好雕琢修改进行微整容后,效果大有不同。
首先是加法。怎么加?应该有这么四度:
一是加高度。比如写领导讲话,每一部分都恰到好处地添加一些的精辟论述,立马就感觉层次上来了。再如写工作汇报,着眼部分如果换个角度,县里汇报从市里的角度,局部工作从全局的角度,这样也有上高度上层次的感觉。
二是加深度。主要指的是思想深度。就是要在吃透文意的基础上,加一些哲理性规律性的话。比如大家常讲的,政治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这个放在学理论的重要性里就很贴切。再如,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这个放在讲教师队伍的内容里就可以。还如,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这个用来讲领导模范践行三严三实的相关部分就可以,等等。还有很多,大家在党报党刊上都能看到,经常积累下来,关键时候会有妙用。
三是加亮度。亮度从根子上讲靠提炼。一样的工作在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区别就在于提炼的功底。在浙江推行的八八战略,除了把握大局和规律深刻到位以外,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提炼得好,让人印象深刻,便于指引各项建设。亮度从表面上讲靠特色。就是要抓住本单位最鲜明最个性的特点,最好用热词表达出来,让人一看就留下烙印。
四是加实度。数据体现实度。这个很容易理解,尤其在报告上更有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引用数据就撒胡椒面似的全面铺开写,而是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用。事例体现实度。尤其是很鲜活很感人的事例,加到文章里会增色很多。群众语言也体现实度。有选择地加上一些接地气的群众反映,也会让人感到清风拂面。
关于减法,也有这么几点。
一是方向跑偏的要减。不少笔友写作过程中,兴致所至,笔触所及,也不再理睬主题是啥,主线在哪,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很容易离原义越来越远。这就需要及时把跑偏的删减掉,及时矫正过来。
二是无关紧要的要减。有些内容虽然没有跑偏,但却是背景的、补充的、辅助的内容,尤其是在项目报告里,可以作为单独的说明材料附在正文后,不然满篇的内容容易冲淡主题和重点。
篇5
生活万花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3.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4.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1.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有着它的精彩,有时令人感动,有时令人悲伤,有时又让人赞叹不已……只要我们留心这个“万花筒”,就会发现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生活万花筒”来写的。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难忘的事,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二、明确要求,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
(2)
(3)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小结:
“生活万花筒”
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写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写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写反面的,不好的事;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写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学们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要想让人猜出他是谁,我们就要抓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特写,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思路导航。
要想把我们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下来,应当怎么做呢?
(1)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2)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3)选材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事情,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4)一件事情不要用一个长长的段落写完,要把一件大事分割成小的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段来写。
三、组织材料,总结技法。
1.
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3)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2.想想你想写的自己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4)
(5)
(6)
(7)
(8)
、(9)
(10)
(11)
(2)说一说事情的原因。
3.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4.
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技巧。
(1)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默读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①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同时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
②写人记事的文章经常要写到人物的对话,孩子们总是把几个人的语言在一个自然段中写完,这样写出来很不清晰,如果对话的回合多了,不仅读者搞不清哪一句谁说的了,连作者自己也会糊涂。那么怎么写才能让对话清楚明白呢?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分行写。一个人说的话一个自然段,这样就清晰明了啦。
③我们在写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观察的时候既要从视觉又要从听觉等感官着手来写,视听结合;必要时还要展开想象与联想,认真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四、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块儿上学、回家,一块儿温习功课。我们成了离不开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
(12)
(13)
(14-16)
(17-21)
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④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⑤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踩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在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我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陈明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去了。那天以后,我们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事情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以及小木船和陈明有关系。
(2)简单交代了人物:我和陈明还是好朋友。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教室。还交代了格式的起因:我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导致关系破裂;
(4)经过:陈明送给我小木船,我们互相道歉,关系和好;
(5)结果:我一直珍藏着小木船。
(6)总评:文章是按照一定得顺序来写的,《小木船》写了摔坏木船,关系破裂——送木船,关系和好——珍藏木船。文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一处你经历达或是看到的一件事,把这修的事的起因、
(16)
(22-26)
(27)
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得最吸引人。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品读欣赏。
1.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2.分享草稿。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它听。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
“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2.教学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整个教学之中参与的兴趣极高。在品读欣赏这一环节,学生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被人的优点,提高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篇6
【学情分析】
因为我们的学生正是生长在这美丽的巴尔虎大草原的所以他们更能体会老舍先生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更能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3.学会和同学有效地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1. 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1. 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2. 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绣 柔 勾 翠 叹 陈 尔
洒 隐 裳 飘 拨 寂 蒙 摔 蹈
2.给生字注音、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3.学生在导学案上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一、导课
1.提问导入:
刚才我们听得这些歌曲你们觉得怎么样?
都是歌唱什么的?
那我们正是生活在?
我们的家乡风特别?
我们的人民非常?
2.那这是我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和体会,这节课我们跟着第五课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他首次拜访巴尔虎大草原时是何感受。(板书课题)
3.人物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整理课前自学材料。
四、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两遍。
2.认读生字组词 ,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 展示朗读能力。(指名读课文)
五、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六、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七、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八、板书设计:标题
民族团结
【学习过程】
5.《草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3. 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4. 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二、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绣 柔 勾 翠 叹 陈 尔
洒 隐 裳 飘 拨 寂 蒙 摔 蹈
2.给生字注意、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3.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三、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一遍。
2.认读生字组词 ,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
四、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体会?
五、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六、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5.《草原》(训练单一)
1.看拼音写汉字。
róu cuì shang
温( ) ( )绿 衣( )
jì měng shuāi
( )静 ( )古 ( )跤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隐 ( ) 蹈 ( ) 绣 ( )
稳 ( ) 稻 ( ) 锈 ( )
篇7
在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把阅读教育与学生的“说写”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五读一拓”的阅读教学法。通过“五读一拓”阅读教学法,有效的将“读、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我的阅读、作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的读、说、写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读,概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主要内容(文章长的可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最好能从整体文章入手,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汇报方式:学后自由汇报,补充汇报。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读”的要求首先确定“读说”的教学思路,尝试着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大胆探索,一点点的训练学生,把阅读教学通过学生思考和汇报,把“读说”训练结合在一起。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二读,扫文:读课文,扫除文章障碍。详细读文,圈出文中生字及词语,读准生字、词、句。读不准的、不明白的小组合作,可以下地请教。
语文教学重在“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后,以后独立接触文章时,知道怎么学、从什么地方下手、怎样阅读等,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读,清文: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后说一说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怎么组织材料的,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思路怎样,也就是给文章分段,说明分段的依据。
理清文章脉络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做好铺垫,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反复训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四读,品文:入情入境读文,品味鉴赏文章。研读文章,品其味、韵其神,明白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恰当,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掌握字、词、句、段的意思;质疑问难,展开自由讨论,师生互动探究解疑。
五读,悟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通过对全文的探究,整体感悟课文,学习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写文的目的、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通过品文、悟文提升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文章,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
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搭建了一个又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一个又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充分地展现自我、创造自我。学生积极的思维,自由地表达,勇敢探索。课堂上只要孩子们积极发言,无论说的精彩还是平淡,我都不批评他们,精彩之处给予赞扬,不足之处在孩子们自由补充后,我再予以点拨纠正。
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都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再根据文章的写法设计一个小练笔活动: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由说文,再指名板前说文,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进行评议,他的习作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不足之处怎样修改比较好,最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概括听后的感受,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例如在教学《生活的启示》一课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了写作方法:例如:魏娅旭同学在习作《生活中,我学会满足》写到:我是一个贫穷的孩子,但是我不自卑,我很满足。因为我有许多“奇异珍宝”,我有一个疼爱我的母亲,母亲全心全意为我付出,我很满足,我有许多“金兰之交”,我很满足,因为我们在一起玩耍,把对方当成自己“存钱的储蓄罐”。我有能让我灵魂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增长的老师,我很满足。如此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我学会满足,是因为我曾被嫉妒之火焚烧的痛彻心扉。记得那年刚开学,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发饰,我心想,我一定是班级最耀眼的一个,谁知同学张钰打扮的更加靓丽,同学们都围在她身边,像小鸡啄米似的问个不停,看到这里,嫉妒之火在我心中燃起。愤恨、恼怒交织成一张大网,此后半夜我也常常被气醒,久而久之,我落下了病根。
篇8
一、 交际前的准备工作
交际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每个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的题前诊测。
首先是交际材料上的准备。比如,要学生围绕《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课前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观校园或者周围的小溪、养猪场、酒厂等,看看草坪是否被践踏,墙壁是否被涂抹,河水是否变浑浊,空气是否被污染……让学生边观察边研究,小组内相互交流,人人都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其次是叙述顺序上的准备。比如要学生围绕《小兔运南瓜》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课前要求学生在整体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先想想南瓜在什么地方,有多大?再想想小兔力气小,搬不走怎么办?最后思考小兔是用什么方法才把南瓜运到家里去的?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才能把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二、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
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形式。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如果学生有说不下去的情况,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说的都说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切忌帮学生补充说完或教学生怎么说。因为这样做,一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正确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容易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依赖于他人来解决。所以教师只有对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小结,让说话人既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口语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讲得更好。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其次是小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形成共识,并在组内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全组的合作交流,互相了解,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逐步教给学生评议的方法。如能否用普通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否讲文明有礼貌等,教师在这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口语交际,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三、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导达
在老师或同学的主持下,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以及合作的效果等,其余同学和老师再进行评议,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老师的合作重在解疑释难、指导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发言,老师平等参与,让学生能够自由交流,乐于表达。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相互学习,再次提高。以三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小实验》为例,通过教师的课前阅读要求,指导学生课前每人准备32开白纸一张,剪刀一把,塑料尺一把,在全班合作时,由老师当主持,由各组选代表向全班汇报,有的将塑料尺放在头上摩擦,有的放在手背上摩擦,有的放在身上摩擦,还有的把塑料尺改为塑料笔杆在呢绒布料上摩擦……其结果都一样。各种不同做法都可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了解、掌握。这一交流,便将实验结果扩展了,小实验不仅做起来有趣,还蕴含着科学道理(摩擦产生静电,能吸引轻小的纸屑)。这一合作,对没有能力完成实验或叙述不清楚、不完整的后进生作用更大。
篇9
关键词 任务 阅读课堂 激发 评价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怎么样彻底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去探索创造,真正愉悦地体会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成为老师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任务型阅读课堂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大大地提高了阅读课的效率。
二、任务型阅读课堂的理论基础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型教学是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具体地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三、阅读课堂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英国语言学家Willis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把大学英语阅读课设计为以下三个阶段的活动。1.阅读前任务,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白阅读的要求和目的以及要达到的结果。老师可以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文章;老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头脑风暴,题目预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里老师的角色是激发者,引导者,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为文章提供线索,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同时对语言准备工作打下基础;2.阅读中任务,老师将阅读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这是任务型浅谈任务型阅读课堂李培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 辽宁省 123000)摘 要 随着四六级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被时代所接受.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头戏.在任务教学法指导下的任务型阅读课堂,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间互相讨论,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要求,老师担当着激发者,促进者,指导者,评价者等角色。
关键词 任务 阅读课堂 激发 评价语言教学的核心阶段,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遵循的原则是对阅读的积极理解和欣赏。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的能力等。课堂活动包括略读、查读、跳读、找到主题句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分析课文结构、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这一阶段,老师的作用是协调员、指导员和监督员。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作者—读者和读者—读者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既是被评论者,又是评论者,既是被反馈者,又是反馈者;3.阅读后任务阶段是个非常重要阶段,因为此时学生得将其阅读理解的结果即任务完成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教师这时候的角色是语言顾问,帮助学生在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这些任务的结果可采用书写或口头汇报文章摘要的形式,也可采用就阅读内容相互提问的形式。学生向全班汇报其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应对汇报进行反馈和评价。作为一种推动任务实施的手段,评估以肯定性激励为主。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四册中的文章为例来讲解阅读课堂中任务的设计。1.老师在前一节课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查理卓别林的资料,并要求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第二节课上作口语展示;2.老师在当天的课堂上节选一段Modern Times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笑声中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组汇报后,老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对于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3.老师布置任务:快速浏览每一段落,概括其段落大意,并以此把文章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们按照要求先浏览全文,然后分组讨论,老师监控整个班级,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4.根据课后阅读理解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确定把到问题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让学生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区域,老师的引导下对区域内的长难句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5.老师以讲授的方式把重点单词和短语的用法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内容;6.阅读后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之上,针对卓别林的某一侧面写一份200字左右的书面汇报,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给出评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阅读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创造和参与中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任务的设计,让任务更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四六级阅读中拥有良好的表现。当然,传统的讲授手段也不能完全抛弃,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巩固和提高,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本文转载自wWw.fW789.com 范文中国网)
篇10
对某一具体内容,学生的学习具有目标的多维性,方向的多向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如果完全放手,则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向的迷失,把握不住重难点,因此,运用《自学导航》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具体说,就是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提醒,学习内容的引领,学习目标的引导,但是,如果《自学导航》的设计与自主学习的要求对接不上,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意义。
一、《自学导航》的要求
1、要有目标。首先要告诉学生,本次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方向,有目标,学生从而可以达到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2、要富生趣。如果你设计的《自学导航》内容不新颖,学生不想读,不愿看,或者让学生感觉比做一张试卷的负担还要沉重,那我们就白忙乎了,《自学导航》也就没有意义了。理想的自学导航,应该让学生爱不释手,忍不住想看。所以,教师必须在设计上下功夫。我觉得可以如此这般:
可以添加有趣的图片,如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有趣漫画、卡通画等。可以呈现有趣内容,如载入一些小故事、小资料、小谜语……总之,贴近儿童的语言及儿童的生活。还可以采用有趣的学习形式,如辩论式、讨论会式、内容链接、资料导引等等,让学生乐于接受。
3、要促自主。要求明确,内容有趣,学生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并快乐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学导航》的设计
(一)学生字
1、读:对照拼音,先把生字读两遍,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
2、写:一笔一画,生字描红。
3、查:通过查工具书,我知道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
(二)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三)品一品
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三、《自学导航》的运用
下面以《海底世界》为例,试介绍如何运用《自学导航》辅助课堂教学。
(一)交流自学体验
1、海底世界有趣吗?你能用一句话说说(2至3人汇报自己的 学习体验)
2、出示生字词(红色标出生字),你学会了哪些,给大家读出来。(2至3人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举手多了,就一起读)
3、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经验)
4、描红。(别忘了刚才的提醒哟,及时巩固练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现在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讨论吗?(课前看学生根据《自学导航》做了相关自主学习,已经做了初步思考,做到了心中有数)
(老师指名听学生说,灵活处理,筛选出核心问题。这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引导其说出来)
2、小组合作探究: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学生充分讨论,组长对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观察,了解探究情况,这很重要)
3、汇报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第二小节
“窍窍私语”是什么意思?
它们在说什么呢?(有的……有的……有的……)
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2)哪个小组能把有趣读出来?(通过多读体验)
(3)还从哪里能读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PPT出示第三小节
小组互相补充,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变成大组合作) (下转第51页)(上接第49页)
你能把这种“奇异”读出来吗?
你们读,他们读,我来读、小组齐读。(通过多读感受领悟)
(4)看视频,加深体验
(三)小结、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示:字词、海底特点等)
2、(课后,画一画思维导图)或者导读文章
四、《自学导航》的评价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完成相关任务,老师一定要对其有个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的动力。老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可以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激励性评价:
1、抓亮点:抓信学生在运用《自学导航》中所生成的亮点:如学生学习体会的独特性、与众不同性;学生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搜集了比别人丰富的资料……
2、看思想:学生在自主初读教材时,对问题的思考、探究的多角度性,完整性,深度性,精辟性。
3、评合作:交流之后,学生对自主学习体验的丰富性,主要看其有无增添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