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3:2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初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最大的体会是老师间的竞争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实到位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是要教好整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就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近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每学期都订阅了地理教学参考,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___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___教材和安排活动,备教材,也备学生。
再者,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___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___者,___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学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习、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___,确保他们真正懂,使知识真正得到理解巩固。
最后,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适当的培优扶差。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后进生,要进行思想补差和知识补差,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对差生进行分类补差,采取___和个引辅导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实。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___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因此经常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使我长进不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___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开开心心学习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首先,我们地理小组每次都认真的完成___备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从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教风,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对地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生们开始重视地理学科这位新朋友,最后快快乐乐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学习。
其次,本学期在自己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为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经常听课,还积极参加了学校___的优质课竞赛。这些课对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共计这学期我听了___节课,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再次,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本学期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学习策略: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___分钟要质量。
上好一堂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我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上课时我注重提高课堂质量。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中我会穿插各种地理小趣闻来吸引大家的学习兴趣。每节新课下课前___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有些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经常___他,多找他们聊聊天,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就是我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些许认识和做法,我相信地理知识取之不尽,地理资源用之不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我全部的智慧,打造自己的地理教学一方蔚蓝的天空。
初中地理老师个人总结(三)
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___,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___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___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___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篇2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前 言
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最初期,很大一部分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处理上比较广泛使用的还是一些浅层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技术则处于应用、发展和创新阶段,这时是在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再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处理技术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同时一些处理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所在当前,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与世界各国的水平相比,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现介绍几种应用广泛、有代表性、有创新和发展的地基处理方法。
1 强夯技术
强夯法是一种强力加固地基的方法。夯锤(质量通常为10~40t,个别甚至达到200t)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技术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项有效的地基加固技术,其加固领域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应用于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碎石土、砂土、高回填土及杂土等地基;也可用于防止粉质粘土及粉砂的液化,效果较明显;对软土、含水率大的回填土以及饱和粉土地基等,存在夯击沉降量大,夯位难以控制等问题,处理较困难。
2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是在夯实灰土挤密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其工艺是用轻便的洛阳铲或小型成孔机成孔,用少量水泥(水泥:土=1:7,体积比)代替灰土桩中的石灰与土搅拌均匀,分层填入孔内夯实形成水泥土桩,利用水泥的胶凝作用,使桩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整体性。桩径350~400mm,桩长为3~10m。这种桩的优点是可提高地基承载力80~100%,成桩采用较简单的灰土桩施工机具和工艺,材料来源广,工效高,地基处理费用低,适宜于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3%,厚10m以内的新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高的软弱地基,是一种经济、实用、有发展前途的地基处理方法。
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又称CFC桩,是在沉管碎石桩的基础上创新开发的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它是在沉管碎石中掺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水泥加水拌和制成桩体,利用水泥、粉煤灰的胶凝作用,提高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它不同于碎石桩,是一种介于柔性砂石桩和刚性混凝土桩之间的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并可传递荷载至深层地基中,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比天然地基提高80~150%,对软土地基承载力提高更大。桩径一般为350~400mm,桩长8~15m。其施工工艺除增加搅拌工序外,其他工序与沉管碎石桩基本相同。这种桩的特点是:施工工艺性好,灌注方便,易于控制质量,可利用工业废料,节约水泥、钢材,降低工程费用,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地基,如砂土、松散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粘土的处理,已成功地在西安、南京、天津等十几个城市应用;陕西地区还进一步掺入石灰,用砂子代替碎石,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水泥:砂=7:0.1:1:2制成三灰砂桩,应用于大型水池作抗拔、抗渗桩。在GB50202-2002规范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亦被列为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4 土工聚合物的应用
土工聚合物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在岩土工程上进行应用掀起了一起技术性的革命。由于土工聚合物自身的重量较小,其整体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抗拉强度较高,所以在施工时存在着很大的便利,同时在地基中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微生物侵蚀性,所以土工聚合物在软弱地基或是边坡部位具有非常好好的适用性使其土体变得更具弹性,使地基的承载力得以提高,减少其沉降,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渗透性和疏导作用,其不需要大量的砂、石料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同时施工较为方便。将基在软弱地基上应用,可以使土得以快速的固结。
5 岩土工程中淤土层的加筋法
岩土工程中淤土层的加筋法也就是指在建筑物施工的基础软弱处和土基中科学地加入一些特殊材料。
(1)岩土工程中的土工合成材料就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岩土工程施工材料。土工合成的施工材料详细可以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的材料以及复合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等主要类型。它就是以塑料、化纤以及合成橡胶等人工进行合成的聚合物,最终制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产品。
(2)土钉墙的处理技术通常是主要通过了钻孔、插筋以及注浆来进行设置的,但是其也有通过直接打入比较粗钢筋以及型钢、钢管形成的土钉。土钉一般适用在地下水位以上或者经过降水之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以及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以及边坡加固中。土钉和其周围的土体接触,并且与其接触界面之上的粘结产生一定摩擦阻力,最终和其周围的土体结构形成了复合土体结构,土钉于土体结构中发生的变形条件为被动受力。并且主要就是通过其受剪工作对于工程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土钉通常和平面形成了一定的角度,所以将其称为斜向的加固体。拉筋就是一种水平方向上的增强体,能够和土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减少了整体性的变形与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拉筋材料通常是使用抗拉能力比较强、摩擦系数比较大而且比较耐腐蚀的条带状、网状以及丝状材料。因为土工织物的受拉作用,进一步有效地调整了基底应力的分布情况。地基发生的侧向位移以及沉降却随之相应的减少,那么地基的稳定性也就被大大提高
6 结束语
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需要进行除险加固的不良地基数量越来越多,对其建筑的地基建设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淤泥质地基的处理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淤泥质地基处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地基中软弱土壤的实际强度,确保淤泥质地基的稳定性,有效地降低相关软弱地基的实际压缩性,以确保减少淤泥质基础的沉降程度与不均匀沉降问题。所以,对于岩土工程中的淤泥地基处理方法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淤泥质地基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G: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2]G: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 初中 高效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1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他们对于地理知识应该是心向往之的。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则应该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兴趣,充分优化教学内容。尽管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其组合和先后都是由教师自主把握,不同的选择和安排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有意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多种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教师在设计之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关键点。每个年级的学生以及每个班的学生,甚至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和偏好,作为教师,则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在设计教案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安排。
2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都是新课改所强调的重点,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大关键。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性,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注意在课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点拥有真切的感受。这种具体可感的教学方式,能够带个学生最为真实的体验,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并促使他们参与其中,尝试思考特定情境之下的地理状况,如此一来,学生们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拥有主动权。
3拓展地理学科学思维
地理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能将学生们的思维固化和僵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初中的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这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方法和手段,拓展学生的相应思维。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气候分布之际,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明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我国不同季节南北的气候差异以及典型的气候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成因,最后才由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加以总结和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地理思维就潜移默化地被打开,学习积极性也自然得以提高。
4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新课改要求改变这种教与学相互脱离的现象,密切二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体,教学方式服从于学习方式。因此,转变学生们既有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较为新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问题探究式学习。学生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仔细的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师则对学生们的分析和结论加以总结和点评。二是合作式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进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5采用激励评价
合理的评价才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激励。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其效用乃在于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明智地加以调整。由此可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在评价之时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并存的机制。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树立自信。由于学生人数一般较多,教师可能无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都能及时进行正确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生的自我陈述,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补足作用。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让每位同学在讨论中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以便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一旦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评价体系,学生们学习成效能够得到及时的认可,他们的积极性也必然相应增加,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6结语
作为地理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初中的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和学习兴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的重视。构建初中地理教育的高效课堂就是当前紧跟新课改精神,更新教学思想的必然选择。当然,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所提出的五方面的总结也只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的一些思考,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问题。若是要将高效课堂的构建真正落到实处,还有赖于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92-01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该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把某一教学内容或环节进行刻意、科学的修饰,然后将该教学内容或环节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模拟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第一教学原则,把学生们引入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去,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出彩。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出彩呢?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生活情境、努力再现历史情境、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等。
一、密切联系生活情境,让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源自生活,情境教材取材于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用生活的现象来说明问题,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贯穿地理教学知识,尤其是通过实际例子的情境来贴近学生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把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即让生活走进地理,在生活中观察并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力争把每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重点知识都熟稔于心。笔者曾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初中地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来增加感性认识。在生活情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积极调动学生们利用和发挥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二是在教学中有意与学生们探讨、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三是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课余期间努力体验生活;四是带领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经验和印象作以总结;五是拟定命题,即在地理知识中拟定命题,让孩子们带着命题去贴近生活,探索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问题》的时候,锻炼学生们实施可接触范围的人口统计,比如班级的人口、学校的人口,调查所在小区以及社区的人口,继而放开眼界,去了解城市、中国、世界的人口。通过中国人口与其他国家人口的比较,通过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深刻解读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再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人口与人种》等知识点时,也是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比对。根据地图判断出自己所生活地区的气候带,是寒带、温带还是热带等,进而延伸到国家层面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同时可以站在学者的角度上,对自己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各种天气做一个重新的审视。在《人口与人种》中,对世界的人种黄、白、黑、棕等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总之,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否认的是兴趣才是情境教学的第一核心,而兴趣恰恰是记忆是升华的第一导师,那么兴趣又是怎样来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生活。
二、努力再现历史情境,让地理科学追溯古今
在地理和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再现从前的情境,就是历史的情境,这一点如果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那么一定会促动初中地理教学的丰富多彩。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和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那么也就是说,老师不要再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从互动指导、引领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展现更多的情景和情境,让情境去促动相关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经常性地通过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观看中体会记忆,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感觉,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学习信息。
例如,在学习《地震》这一常见的地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唐山大地震》、《东京大地震》等影视作品来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让学生们切实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和危害,也通过《汶川地震》等知识来切实感受相关的地理知识。再例如,在《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的知识教学中,把母亲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突出出来,把长江运输和生态作用突出出来,尤其要通过书籍、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们看到历史上环保的长江与黄河,再比较地看一看现在伤痕累累的长江与黄河,增强环保意识。当然,这种历史再现的方式,也要想方设法地融入互动式教学,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这是“以人为本”的集中显现,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境教学加互动教学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掌握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为原则的,继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高度成功。
三、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丰富多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的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像和其他因素,也可以实施电化教学,也可以融入电影、电视、网络等相关视频,精心科学地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造最好的技术支持,使用最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完全服务于初中地理教学,加强课堂活动,增进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非洲》和《美洲》的时候,教师通过展示图、物理模型和动植物标本或多媒体课件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创造条件,世界最长的尼罗河、三大热带雨林集中的刚果盆地,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红海、地中海均借助多媒体融入学生们的眼帘和视野并完成教学目标。
四、总结
写到这里做一小结,宣告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又一应用模式,总而言之,情境不是教学内容美丽的外衣,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要求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情境新颖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低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科学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体验性,创造生活,激发兴趣,发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初中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出彩。
参考文献:
篇6
如果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过程,就需要做好课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如选择教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准备课堂活动的教具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动的应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避免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的时候,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江源头和沿途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长江流经地区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设计了“我爱长江”的课堂活动,并围绕这一活动内容,进行如下课前准备:
(1)准备《长江之歌》的歌曲伴奏带,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播放,引导学生一起唱,让学生在欣赏和合唱的时候,顺利导入教学内容;
(2)制作中国地图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以投影形式展现,带领学生观察和认识长江的源头和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
(3)准备长江之歌的歌词,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的内容,结合歌词了解关于长江的知识,如长江源头、长江流向、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势状况和长江的贡献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初中地理教师课前准备的资料越充分,课堂活动的开展就越顺利,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使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做好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保障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时候,可以进行导游的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认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如,旅游景点介绍,四季春城———大理,天堂之地———香格里拉,浪漫之地———泸沽湖;动植物资源介绍,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珍稀濒危的懒猴和亚洲象,抗癌治癌的植物嘉兰;民俗风情介绍,傣族的泼水节、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傣家的酸笋和香茅鸡等特色美食,当然还有木雕、银腰带和绣花腰包等民族饰品和工艺等。而在介绍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旅游经历和旅途中的小故事等,这样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美丽的西双版纳画卷。初中地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要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可以以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给学生创造更自由的空间,使课堂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三、重视布置课堂活动的作业
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初中地理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作业,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活动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可以帮助温故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例如,初中地理地理教师在讲解西半球的国家中“美国”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美国不同的时期和不同风格的电影片段,如南北战争时期影片和西部风情影片等,通过影片认识美国社会人员构成、科学技术发展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观影体验,总结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的原因、农业专业化的表现、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矿产的分布与消耗情况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总结归纳,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美国和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使学生的头脑中有更为清晰的美国印象。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深厚兴趣;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初中地理课的基础部分无疑在初一,如何提高并激发他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关系到初二乃至高中地理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关注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为重要。学好地理学科,小学是引子,中学是基础,高中则是提高,这几个环节中,初中地理的学习更是关键,只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喜欢该科,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从内心深处产生不可估量的学习冲动。怎样才能培养初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从生活事例入手,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为例,我在讲授前言和与同学们谈地理时,首先不让学生打开课本,而请他们先加快一下,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学到的“地理”方面的知识。根据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到了初中,地理一词内容扩大了,我们不但要知道“地”,还要研究其之间的联系,即“理”。例如,我们生活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发生地震?同样在中国,为何这地方经常下雨,另一地方很少下雨?诸如此类问题讲过以后,所有学生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很显然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这是我趁热打铁,总结说:我们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对我们每个人的将来大有好处。
二、课前精心准备,上好第一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大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课堂上好动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要关于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习惯,将其有机地恰到好处地融于地理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时,课前应先准备以下教学用具和设备。1.从网上下载“航天英雄杨利伟登上神州五号遨游太空”一图,并将照片放大;2.按班上人数准备每两人一个乒乓球;3.一个上面着上蓝色或褐色等形似地球表面颜色的大气球。在上《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课时,趁着同学们的深厚兴趣被激活之时,立即呈现航天英雄杨利传的神州五号照片,接着提高我们住在哪里?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再趁此契机将准备好的大气球系在讲桌上,与图结合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这个大气球,我们看这个大气球就好像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看地球一样!地球是一个形似球体的巨物。大家长大要想进一步研究地球,想做一名像杨利伟一样的航天英雄就必须学好地理!”
三、课堂上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陈旧模式已无立足之地。我地讲授“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时,先拿上地球仪,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到地球仪的概念,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一一解释后指出:中国大概是在什么位置,地球仪上的各种颜色代表什么等,并将重要的板书上用红色笔划上标号。为巩固消化掌握刚才所讲的内容,分发准备好的乒乓球,参照课本上的有关图,用笔在乒乓球上标明:“中国”字样,“长江”等代表地点,以熟悉这个地球球体上有哪些东西。下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总结,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2.地球到底是什么样?从学生的总结中,确实感觉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给学习地理带来事半功倍之效果。我们做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立学习地理兴趣小组,做到将已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国家教委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无论用怎样的手段方法,其宗旨是让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初中地理第一节课的编排目的来看,无外乎要实现让学生从过去厌烦地理,从思想上转为想上地理。让学生都能有这样的感受,原来地理是这样的有意思!如果在教学中地理老师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提高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哪星期不上地下课就好像有父母不让看动画片一样。让每堂地理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习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中得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五、不断给自己充电,反复研究授课艺术
教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给初一新生上每一节地理课的经验表明,不是学生不好教,而是我们不会教。教书是一门艺术,如果上课时不能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谁想学?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不断探索授课艺术,不断学习,深造。给自己充电,也只有这样课堂上才有东西讲,才会。学生才想听,才会盼你来上课。其实教师“充电”的方法很多,可以互相听课,学习对方的长处,还可以上网学习,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获得国外先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可以抽假期到野外实地考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现代教育潮流,为国家培养出新型,跨世纪的尖端人才。
总之,将地理教学融入生活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同时能够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在教学中只有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保持永久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解读高中新课程编委会编著:《解读高中新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24.
[2]陈澄主编.《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篇8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买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落实好“知识点”并以此为铺垫,学科渗透才能锦上添花,探究性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篇9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0.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一种抽象化的图形,一种形象思维的反映,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实有效地联系起来,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直接揭示的作用[1]。尤其是新编的初中地理教材,更是图文互补、图文并茂。利用地图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利用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效率”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初中地理地图的分类
地图具有比例尺、注记以及图例三个要素,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一般来说,初中地理地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交通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卫星遥感地图。总体来说,分为四种主要的基本类型: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素描图以及统计图[3]。具体来说,初中地理地图的具体分类如下:
①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事物分布图反映的主要是某个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比如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②示意图。示意图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发生特征、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地图。比如说《高低气压的形成》。
③景观描述。景观描述图可以直观、逼真地反映地理事物的面貌,其主要的特点是形象性强、直观性强,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④统计图。统计图指的是利用统计法来对地理要素的组成、发展以及变化进行反映。其主要的特点是能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曲线图”“柱状图”“圆形图”等。比如有《四大洋面积的比较》图。
2.如何利用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效率
2.1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地图教学
由于地图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记忆以及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地图教学的作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与使用常见类型的地图,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会简单地图与图标的绘制,进而培养学生的技能。
2.2循环诱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好习惯
①指导学生了解图名,整体认识地图的内容,了解地图的表现方式,同时也能理解图内的地理标识,抓住主体。比如说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铁路交通图来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再通过铁路线的方向以及经过的城市等图示来对铁路线的名称进行判断,然后再通过图中的标识来对铁路产生的原因以及铁路对周边的经济带动作用进行阐述[4]。
②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对地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与总结。比如说通过处于某一条经线和纬线、某一农业带分布区域来将这个国家以及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描述。
③对地图的整体性进行特别的关注,指导学生通过一个点来了解整个地理区域,再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2.3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①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用图,让学生积极地从图中寻找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地理事物,以此来不但升华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练图能力。
②引导学生在地图中寻找隐性的信息。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看图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理顺地图中各地理要素的关系,进而理解图像系统所描述的相关地理特征。比如说在对世界年降水数量的分布规律进行讲解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了解赤道的年降水量、南北回归线的年降水量以及我国大陆东岸和西岸的年降水量,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和规律的总结,最终让学生理解这副图的教学意义。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地图对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初中地理的地图主要分为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描述以及统计图等几种类型。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地图教学,循环诱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好习惯,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几方面的工作,以切实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最终有利于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宏丽.新课程中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影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01).
[2]李涛.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图的运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有效途径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没有积极性和上进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基本常识,甚至不了解中国的疆域和各省市的分布情况。在初中,学习地理正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但是,中国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不容客观,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学生对地理学没有兴趣。所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棘手的事。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依靠。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逐渐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如果现今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依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可能会对枯燥的课堂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失去自主性和积极性。总之,无论是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师都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课改理念,体会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观念创新。比如,以前的教师在进行“辽阔的疆域”的讲解时,只会照着书本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的各个地方。然而,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现今的教师会让学生买中国地形的拼图,通过让他们自行拼拼图,换算比例尺,计算各省市面积,来了解中国各省的形状、大致的地理位置,从而感受中国辽阔的疆域。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个性尚需塑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拥有良好的性格,较成熟的心智,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而言,还是对他们自身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积极、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制力。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比较拘谨,他们不敢回答问题,怕错,怕同学嘲笑,怕教师责备。然而,教师正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支持学生相互交流、分组合作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多民族的大家庭”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行搜集资料,并整理好。正式开讲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然后讨论、交流、综合各类信息,最后各小组依次上讲台讲解他们所了解的多民族的生活。小组间在进行展示、交流、总结的时候,同学们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再加上,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也比较浓厚,气氛相对融洽,此时的教学效果极佳。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上台讲解,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再进一步讲述多民族大家庭的人文风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是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规划教学任务时做到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准备教学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将要讲解的课程的难度系数,而且,教师还要按时进行课堂反馈调查,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调整教学方案。教师不单单只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用心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中国的自然资源”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一一展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进行地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地图基本要素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地图,并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地图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途径的特点
(一)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之发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欲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放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出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现今社会,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正具备创新性的特点,也许正因如此,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才会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二)多样性
地理学涉及辽阔的地域,涵盖宽广的知识面,即使是初中地理学,其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地理知识,了解各地人文风貌,教师应该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下,设计多样的有效教学途径,以防止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学习索然无味。比如,教师在讲解“板块的运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板块移动的过程,也可以自制拼图,手动再现板块移动。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会带来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来取舍这两种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想在教学地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可以选择后者,让学生买一些大拼图,按照合理的比例尺,自制板块拼图。制作好后,通过拆分拼图来再现板块移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比较不易操作,但是教学效果却相当良好。
三、结束语
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学会一些学习方法,在学校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实,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体,还是展现教学效果的关键人物。因此,如何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相关人士研究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的课题之一。在新课改下,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众多,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学校和教师明确自身职责,采取具体行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任重道远,但不是不能为之,所以相关人员还需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