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3-22 04: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

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内容包括地图的会看、会画,比例尺的知识点,地球仪的使用等,它自身就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同时,地理地图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辅助学习其他知识点的工具。高中地理的知识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都离不开图的使用。地理地图的教学可以说又是作为地理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自身的完整性,不同于地理中的其他知识内容,它有自身的教学特点。作为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非常有意义。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内容特点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独立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独立,知识点都是比较固定的,但也有一些有规律性的,重在理解,只要理解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且在其他的知识内容点出现还是一样的。地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有些需要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地理本来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也正因为是这样,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从地图的认读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许多种能力,画简单地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看图观察地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细心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二)高中地理地图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方面的计算知识

虽然属于文综类的学科,但是高中地理学科可以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些特点与理科更加接近,如抽象思维、操作实践性等。高中地理地图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方面的计算知识,例如比例尺的学习与计算、山高海拔的计算等。在记忆地理地图的知识点上也要运用数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方法,如四大洋、七大洲的形状、面积的辨认等。

(三)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关键是要找到规律与方法

除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数据等知识外,地理的知识点都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与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规律,一切都会觉得简单起来。并且这些方法与规律只要理解了,就能灵活运用,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观察等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部分由于其内容知识点的归纳性、需观察、联想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观察等能力。应该说,只要是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高中地理地图的知识内容能更加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特别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强大的综合能力才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处于不败之地。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多样性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还可以利用地理地图特有的教学器材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例如地球仪的使用、陆地地形的模型,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空间中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在采用这些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操作能力。

三、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

(一)要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学习地理就不能离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地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校园简图画下来,看谁画得像,学生通过画的过程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图学习的真正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地理学科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

(二)要重视地图教学模型的使用

地理学科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要善于利用地图教学的各种模型。“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同样的没有地图模型的课也不能称为地图教学的课。在上课时运用到这些模型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接触得到,可以采取分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共同探究学习。

(三)要充分利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地图教学的演化

在地理地图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依靠模型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就要运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地图教学的演化来帮助学生学习。利用电脑模拟的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来使知识点更加形象、简明易懂,这样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瑞红.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刊,2014(10).

[2]洪华.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5(06).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目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后,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学习问题。这说明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有着重要的价值。

1.应用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1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就出现了思维导图这概念。思维导图属于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要求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央图形上;图形的主干是分支由中央图形朝周围的放射;分支是由一个核心的图形或是能够发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点构成;对人脑神经元的具体分布结构进行模拟,使得人们对某一问题出现了全新的看法,进而促进思维的沟通交流。

1.2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笔记来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来进行分析。人们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意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改善自身不良的表现与学习方式等[1]。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地图能够直接表达出理论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需要以地图为基础,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地理符号、地理图片以及地理知识等,并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构成思维导图。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要点。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充分结合颜色与图案等,使得所学地理知识可以准确地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并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节省较多的时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巩固了先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2]。

2.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

2.1课堂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思维导图所产生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利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处在浅层次上。例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材料中的《人口与地理环境》,该章节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本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按照自身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总结该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人口的变化,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而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发言后将会不断激发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总结。

鲁教版地理教材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人口的变化问题;地理环境;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了人口的增长变化、迁移问题等。在教授该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针对世界人口变化问题进行讲述,以人口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加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2.2在课后的应用

在结束新课程内容后,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课后复习,将整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归纳在同一张图上。这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在图中找到本本章重点内容,也方便了学生今后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在实际的课堂上,首先,地理教师需要确定基本教学目标,在围绕教学目标建立思维导图[3]。

又如:《从宇宙看地球》这个章节主要包括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三个部分。其中地球的宇宙环境还包括了宇宙这一概念的形成,太阳系的相关内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木星、海王星行星的基本内容等。这对这些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本章的重点知识,并总结本章的难点,画出相应的图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彻底把握新课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地理教学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将教学研究活动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此间加强地理教师的负担;高中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不断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知识点复习的效率。此外,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断培养高中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177-179.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教学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庞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毫无头绪。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各个知识点加以统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高中地理的正确学习方法,举一反三,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快速、广泛应用,以其思维可视化、教学综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伯赞首次提出了“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其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所具有的自然功能,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综合表达,其要求将各个知识点或焦点清晰地表达在中央图形上,分支呈现出从中央放射的状态,并代表产生的联想关键词,同时各个分子与主干形成一个具有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实际的应用环节中,具有重点突出、结构清晰的特点,引入教学活动后,在政治教学、数学教学等多个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充分调动了创造力,同时利用大脑对图像独特的记忆功能,有效提升了各个知识点的记忆效率,也有利于课堂互动,促进教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数形结合,促进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统筹与理解

思维导图通过对知识点的可视化处理,通过对主干以及各个分支的观察,能够产生不同的想象,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高一新生而言,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在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尤为吃力。同时,高一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也相对较大,对于学生的考察也灵活多样。因此,高一地理学习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一地理所涉及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地表形态的形成等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教学中的一点出发,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采用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产生联想,加强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大气运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赤道地区的大气运动作为主干,分别以南北纬方向作为延伸分支,不断扩展思维导图,从而使低纬、中纬与高纬地区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结合图像教学,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

2.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内容

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思维导图动态化,是现代思维导图应用的常见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地图、数据等信息,而单纯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将地理知识以思维导图动态化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将思维导图的实际效果提升了一个层次。例如,在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地形的发展过程,继而要求学生依据所讲的知识点,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展现出更为全面、细致的思维导图,从而全面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

3.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拓展思考的习惯,进而举一反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思维导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更新,通过不断联想的方式修正原有的偏差,思维导图的展示促进不同使用者之间的思维交流。例如,在工业地域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讲解后,要求学生画出对工业发展与集聚条件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进而及时修正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加强学生之间对这一模块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融会贯通与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举措,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充分增强学生对高中地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热爱思考的习惯,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知识体系 题型分析 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学科,往往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其难度较大,往往被许多文科生认定为自己高考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高中地理的考试范围往往较广,因此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十分扎实,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更广的知识层面上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相比于高中政治和高中历史,高中地理的逻辑性更强,难度更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高中地理在试卷中的考查点往往不仅是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联想到其他方面,例如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题的解答还需要学生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分析。高中地理的难度较大,复习起来较为困难,但是越是困难的科目越需要学生花心思复习,尤其是容易拉开差距的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一、建立知识体系,扎实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庞杂,复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学生将地理知识归类,分模块建立知识大纲,这样的知识大纲条理更加清楚,复习和阅读起来更加直观。学生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顺序依次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也可以按照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学生可以总结出日照这部分的知识,将日照这一大模块的知识独立出来,然后“切碎”成影响日照长短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程度的因素等等。

常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归纳作为复习的重点,例如河流的洪涝灾害这一部分,通常会被出成综合大题,因此学生在整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格外用心,要将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是十分有必要的,至于知识体系的排布方式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制定,怎么整理有助于自己理解和复习就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二、分析题型,总结出题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于我们高中地理的考试来说也是十分贴切的,我们要想攻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获得高分,就需要对高中地理考试的题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地理试卷中的第一大题往往是选择题,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而且综合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和耐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这类方法适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从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2.排除法。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的答案中地理现象罗列的较多,学生可以采用排除法可以将确认错误的选项排除,重点分析剩余选项。这一类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用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还可以运用到别的学科。3.对比法。如果单选题有多个选项都正确,那么学生需要重新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重点词,将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出最合理的答案选项。

高中地理的试卷中还有一种题型就是综合题,其考查形式往往是给出一段材料,然后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作答,这一部分题目也是学生丢分最严重的题目。综合题通常可以分为描述题、措施题、评价题等等,描述题通常是让学生描述某一位置的自然地理特征,或者是某一位置的地理成因,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需要答题者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将问题描述出来;措施题是指问题设置为针对某一地理现象,应提出什么样的治理措施。

例如,措施类题目最常询问的就是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生态不平衡的治理措施等。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分析题目,找出造成这一地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次从技术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治理这一类地理现象的具体措施,最后,如果是资源短缺类题目,学生可以从开源节流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评价类题目通常是要学生写出这一类地理现象的作用、意义、影响等,这一类题目的解答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环境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其次,如果题目具有两面性,学生需要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学生还可以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三、总结答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们在熟悉了题型和一般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之后,更需要注意答题的一般步骤,将答案能够更加有条理、更加系统地表达在题目中。一般我们认为,在解题的时候需要注重答案的条理性,最好能够将要回答的几个方面分类、分点描述,一句一段,这样的答题方式往往会让答案更加直观,阅卷老师在批改题目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找到答案的重点。同时,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需要具有分明的层次,最好将答案排版成层层递进的形式,将最浅层次的答案放到最开始的位置,之后层层递进,将最精彩、最有内涵的答案放到压轴的位置。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层次分明更容易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思维清晰的好印象。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般的答题过程,熟悉解答大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考试的时候能保持更加清晰和条理的思路。首先,学生在接触到一道大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审题,将材料中的文字细看一遍,找出关键词,如果材料给的是图片或表格,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图片或者表格,从这些图片或者表格中挖掘出图表中隐含的条件,弄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分析这些关键词或者隐含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在脑中进行简单的归纳。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知识量大、内容抽象、综合性强,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合理引入,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框架,有效减少信息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要与学科特点进行合理整合,要想提高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将其完整的融入到教学目标和计划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尝试。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一、思维导图相关内容介绍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自然功能的体现、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即通过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将具有关联的理性和感性知识分层次的进行表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内容繁多、关系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本质上理清知识的内在关联,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尽管表面上看思维导图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宏观概括,但是从微观角度来讲,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结构和内容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另一个小型的思维导图,具有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等特点。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表达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判断是否应该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的内容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海水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等自然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一新生难以掌握,所以比较适合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然而,必修二课程以人口、交通、工业及环境等人文地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知识只需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引入思维导图反而会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引入要具有针对性。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预习质量

课前预习是中学课程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即将接受的新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更是学生发现重点、难点内容的关键时机。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他们会十分关注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合理分配课堂精力,更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预习方法不当。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课程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预习重点、难点予以提示,让他们尝试找出知识点和关键词;其次,引导学生将认为核心内容的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将次级关键词作为分支部分标记在图中,直到将所有的关键词都标记在图中为止;最后,采用颜色分类的方式对图中的知识点进行标记,例如,红色表示不理解、黄色代表理解不透彻、蓝色代表完全掌握等。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每个学生都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思维导图草图。

2.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时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则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草图有侧重性的听取教师授课内容,重点关注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部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学生会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及时发现理解偏差,便于抓住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堂笔记。根据教师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草图进行适当的修改,理清知识结构框架,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目前来看,大部分高中学生做课堂笔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难以抓住教师授课的重点内容,采取照抄板书的方式以获取全部的知识点,这样造成了大量学习时间的浪费。采用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果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复习环节与预习相比同样重要。但是,通常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复习知识量过大、知识点过于零散是常见的难题。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学生通过课堂笔记中的思维导图可以明确复习重点,理清学习思路,于此同时,学生在复习过程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对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凝练和简化。此外,原思维导图中的难点内容完全得到解决,会赋予学生较大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结语

在明确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做好引导和反馈工作,根据具体学习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高中地理教学引入思维导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在更多的学科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少华.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研究,2014(1):126

[2]赵立军.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3):127

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困生;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可是,任何一个班级都有着所谓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草草应付了事的学困生,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个人认为,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是重中之重。须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地理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最根本来源,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高中地理学科。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描述,而应适当与学困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向学生列举了最近困扰全国多地多个城市的雾霾污染,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概括、总结城市管理中应对空气雾霾污染的有效措施(限行、减少建筑、开采作业等)。此举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热情高涨,并不断将短暂的积极性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很显然,地理学习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二、地理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正视这一点,不再孤立地进行地理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应当实现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交通因素对某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回顾之前他们在历史上学过的唐朝发展概况:唐朝对内、对外皆有着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条件,这就为唐朝在同其他地区、国家进行来往时提供了诸多方便,极大地推动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如此,就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同历史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开阔文化视野,更有利于其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三、地理教学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社会,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高中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现地理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此举也不失为调动学困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方法。

篇7

关键词:课本插图;教学建议;隐性知识

一、课本插图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着许多地理图表,可以分为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材大幅度精简了陈述性的知识,大量运用插图与学生心理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细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常用“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关键词来描述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可见课本插图的配置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课本插图中也附带着很多课本文字没有显现的隐性知识点,这是对课本深度的提升,也是高考出题创新考点所在。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图1.4太阳系模式图,该图主要目的是展示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公转轨道特征,但细读该图,图中还反映了行星的有无光环特征及彗星的运行轨道特征等隐性知识点。

二、教学中课本插图讲解易出现的问题

打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本的三本书),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全书虽只有300页,竟有各种插图354幅,有地图、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等(下表),这些插图是高中地理教材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教材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对教材的文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插图类型及图幅数

然而,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教学侧重点和对课标理解的差异以及教材深度把握的不同,在对课本插图处理方面常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本插图处理方面易出现以下问题:

1.缺乏用图意识,忽略不讲

在讲解教材时,不少老师只注重课本主干知识点的讲解,缺乏用图意识,对课本插图忽略不讲。作为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了老师陈述性的知识点,而对知识点的形成原因却没有实质性理解。例如,很多老师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多认为该知识点简单,通常只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却忽视了课本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的讲解,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接受了该知识点。老师若能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该图,注意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其代表的百分比的变化范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上反映的信息,进而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点。这样利用插图形象直观导入,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然后总结概括知识点,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理解不准,图文脱节

课本中地理插图很多,不同的插图会反映说明不同的知识点。有些老师秉承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利用课本插图讲解知识点,然而有时候过度想利用插图讲解知识点,却出现了图不达意、文不对图的状况,出现插图滥用、图文脱节的毛病。

三、课堂教学高效利用插图的建议

1.树立用图意识,注重读图指导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用图意识,积极运用课本插图,辅助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读图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读图技能和读图规律。最后,师生间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提高了有效利用课本插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插图,丰富课堂教学

经过几次课程改革,地理教材的版本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教材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简洁,而课本中的插图却不断增多,课本的插图已经成为地理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丰富多样的地理插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手素材,若能恰当使用可以获得多种教学效果。

3.注重课本插图隐性知识点的挖掘

地理教材中插图较多,有的是为了说明地理现象形成的特征,有的是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等特征。这些插图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的属性,起到文字说明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看懂、读懂插图,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插图的含义,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例如,人教版必修1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虽然教材中没有强调说明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关系,没有指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没有说明南北半球同一纬度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从这几幅插图中仔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总是在0~23.26之间变化,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同一纬度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笔者认为挖掘地理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点,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从插图中的文字、字母和符号中挖掘隐性信息。二是从插图中地理数据中挖掘隐性信息。三是隐性信息的综合挖掘与信息整合。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地理 效率提高

整体来看,高中地理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难度提升的趋势。学生们大多感觉到了知识的不易理解,大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存在一部分学生开始厌恶地理这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教师来说,这种现象也是教学工作上一道非常难以跨越的障碍。新课改不断地推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也带动了高中地理教学观念的改进和更新。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断地被引用,促使了地理某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直接和生动,学生在学习和观察中更加主动,各种感官也都被引入到这种教学媒介之中。

一、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和重点教学

想要得到高效率的高中地理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重点,也是先决条件。学生注意力的吸引,需要课堂上足够的趣味性来提供保障。能够对教学媒介进行巧妙地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授知识的途径,能够将学生注意力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中的高效率地理课堂。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实现重难点教学中的突出。高中地理知识于学生来说,都不是能够轻易掌握和理解的,尤其是高中地理中那些重点和难点,它们的抽象性、复杂性等内容和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部分。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能够将高中地理教学中这一障碍轻松克服,其声音、文字和图片等其生动、直观的优势,能够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高中地理知识以相关图像或视频等形式予以呈现,超越了传统教学一大步。

如,等高线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重点。教学中,可以将等高线绘制的动画在大屏幕上予以展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品味和观察等高线的特点,分析其稀疏和坡度的关系。然后自制地形模型,让学生在新奇的同时,产生学习的欲望。对实物等高线的绘制进行演示,同时对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将学生分组,尽量四人一组,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促进体验式教学发展

传统教学的黑板和粉笔的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知识形象地再现,尤其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更加难以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另外,传统教学中,讲述式和填鸭式不仅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腻烦。单纯的黑板式讲解,无法将高中地理中那些图形、布局以及一些空间感要求较强的知识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往往听不懂、学不会,时间长了,问题也就越积越多,对地理也没有了兴趣。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解决了以上那些难题,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重新转移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上,实现高效课堂。

三、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结

高效率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不单纯地依靠传授知识点,也不能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讲授就能实现。要能够将整节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知识前后的有效连接,体现出知识的紧密型和知识的层次。若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够达到地理教学的这些目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用PPT来进行前后知识的整合和优化,通过教师灵活地引导,来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出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有对多媒体进行巧妙地利用,既能够将教学中需要突出的重点进行强调,还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实现知识的整合,联系前后知识点,将学生的地理知识形成有机整体,凸显出其在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中,其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此理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教学实践中,学生遇到困难,若不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时间长了其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不得不说,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思维比较分散,对学过的知识也会很容易就忘掉。这个时候,多媒体的巧妙利用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丰富地理的各种知识表象,对教材进行最充分地挖掘,启迪学生思维的全方位发展,突破思维障碍。另外,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能够建立起较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还能动手,调动思维,激发想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有教师、学生,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这些因素中,媒介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促使高中地理的教学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促使知识的直观和生动,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巧妙地将多媒体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为课堂注入更多地生命力和活力,凸显出教学独特的魅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洪龙.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1期

[2]闫明元,肖鹏,刘英文.高中地理教学疑难浅析四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09)

篇9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区位因素 答题技巧

区位因素的相关问题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考点,要解答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系统性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快速将所学知识同问题相“连接”,因而这种答题技巧的学习成为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据此,本文对区位因素相关问题的解答技巧所作出的方法分析,便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区域地理的学习现状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学习中,面临的现状问题,简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高中地理的区位因素知识的学习不得要领,依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模式。初中与高中在地理学科的内容和难度设置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而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应当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转而探索出适合高中地理的学习模式。具体说来,在其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及具体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广大学生要结合实际完成这些任务。而关于学习目标的设立是有显著区分的,初中地理主要是致力于让学生通过大致的地理介绍,可以增加对我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所以这种学习是不涉及具体地理概况的,对于深层的地理成因与其他特征因素也便不作详细探究,但是在高中地理中,关于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环境的情况分析及在地理环境的利用上都有细致的学习要点,因而在高中学习中便需要学生端正学习心态,通过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总结与归纳,从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运用。

第二,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对于区域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有效的学习与复习。高中地理中需要记忆与掌握的知识量是十分巨大的,由此,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系统化学习便成为开展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概括来说,这种系统化的学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立足于地理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学生要运用这些成因、原理、规律等完成类型知识的归纳。其二,高中地理中有关区域地理的详细知识点,需要学生建立起具有整体统一性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生对“洋流”这一章节的知识展开学习时,其不仅应当对本章的知识点有着清晰的了解,同时对于天气系统、气候分布、洋流分布情况、气候环境及洋流的成因与表现形式等都应熟悉掌握。

第三,对于区位因素的相关问题解答存在一定的解题误区。学生在解答高中地理中有关区位因素的具体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无法找准解答问题的正确“入口”,许多学生能够牢牢记住关于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内容,但在具体问题中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适当地迁移到高中地理题型的解决上。其二,部分学生单项记忆多个知识要点,但无法完成不同区域中的地理环境及其他条件的对比和区分,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在回答相关区域因素问题时,难以筛选出准确的有效信息。

二、解答区位因素的相关问题的方法技巧

(一)完成区位因素问题的解答的有效方法

要对高中地理中关于地理因素的问题予以解答,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重新构建起关于地理知识的空间结构图,并在结构图中关于空间位置及其他因素信息都要尽量详细地予以明确。很多学生在拿到高中地理试卷时,面对有关区位因素的问题无从入手,其关键的原因在于学生关于区域内容的定位不够清楚,不能快速地分辨出题中所给出的究竟为哪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当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整个地图的结构图,那么此类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在近年高中地理的考查内容分析上可以看出,有关局部政区的图示、有经纬网的地图、包含特殊地理事物或是特别注记(河流、湖泊、山川等因素)的地图、文字或图表说明,以及其他资料等成为考查的主要方式。所以,要保证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到正确的信息,需要学生快速而准确地对题中的区域进行认定。

举例来说,在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地理情况展开学习时,学生们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帮助自身建立起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相关空间结构。其中关于农业地域的主要知识点可以分为区位选择、种植业的地域类型及畜牧业农业地形等。在农业地理区位的选择过程中,关于区位因素又可以划分为自然方面与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原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开展的农业活动的区位主导因素的判断,便能够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区位因素问题的解答。在对自然因素展开分析时,需要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条件入手,根据“橘生淮南则为橘”、水稻种植主要在季风区域等可以判定这是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从南方酸性的红壤更有利于茶叶的种植可以得出土壤因素对于区位的主导作用;从河西走廊丰富的粮棉生产可以得出水源因素的重要性。另外,关于社会经济的因素则可以包含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机械等内容,譬如公路旁边的园艺业、乳畜业等便是主要受交通及市场因素的决定的。

第二,通过让学生绘制区域地图的方式,完成地理区域因素的结构网络的构建。利用平面的地图让学生强行进行记忆,难免会出现记忆盲点或过程枯燥的情况,因而通过将不同区域的地理空间与二维平面相互连接地绘制描述出来,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记忆需要,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到任何微小的细节,不至遗落某些因素条件。同时在其过程中能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广袤的地理区域中各式各样的事物,进而使得学生脑海中的地理空间构造能够更具象立体。以我国区域农业的开发为例,这其中会涉及许多关于区域位置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要详尽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们抓住各个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其他联系。譬如,学生在对关于自然条件中的热量、降水、光照的气候条件及地形起伏、土壤肥力的内容进行记忆时,便可以将多方面的特征标示在地图上。另外,关于市场大小、距离远近、科技机械化程度、劳动力、机械化及政策因素等也都应当成为地理微观解读中的必要内容。通过这种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具详细的区域农业开发条件认识。

第三,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将“差异化”的比较分析方法作为一项重要方法。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相似知识点的区分,因而认真把握不同区位之间的细节差异,进而从比较过程中将不同的地理内容严格划分开,成为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中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以“世界的不同气候类型”为例,要对世界上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完成学习与记忆,需要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将这些知识点既相互区分又共同整合起来。比如,在对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地貌展开学习时,学生可以就其中较典型的干旱地区进行详细的差异化比较。从我国新疆地区、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南美安第斯山脉南端的东坡地区、北非地区,以及其他区域的干旱地区入手进行互相之间的比较,当学生能够对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有着基本掌握后,伴随着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影响结构及气候的形成条件产生具象化的认识后,学生便可以对不同原因下产生的干旱气候有清晰的理解。

(二)在从实例中探寻有关区位因素的地理问题答题方法

针对不同的题型,学生所需要使用的答题技巧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从不同的实例中展开分析。

首先,要分析某种区位因素的原因,这种题型需要学生结合题中给出的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对成因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组成因子”与地理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些因素概括起来有自然与人为两个大的方面,关于自然因素的内容可以包括土壤、纬度、地形、气候、地势、洋流、海洋、植被、矿产、地壳运动、水文特征、海陆轮廓等方面。而关于人为因素主要涵盖了人口、工业、农业、历史发展、交通、城市、市场、科技、宗教、军事等内容。在解答具体的问题时,学生便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内容逐一进行解答。例如,学生在对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所具有的区位条件展开分析时,便需要结合位置优势、自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回答。譬如,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其地址位于西南、东南位置,气候温和、降水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也十分充足。在社会经济方面,其具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生产方式技术较先进,因而该区位成为世界上的小麦与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其次,在对不同地理区位的因素内容展开比较分析时,学生们需要牢牢紧扣“异”与“同”两个方面,从联系和差别两个大的方向进行回答。具体来说,这种差异可以是成因的差异、特点的差异等。那么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应当首先从题干中提取到主要的信息材料,然后结合记忆中的知识内容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答题。例如,地理高考题中曾经出现过关于长江的洪涝灾害对上、中、下游不同地区的影响,并且结合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那么请问这里出现干旱原因有什么异同,而这种气候特点又同东南亚或南亚的季风是否存在不同?通过比较性的学习与差异化的分析,学生便能够从题目中找出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完成问题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同的要素情况展开描述时,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与特征,规范性地完成答题。比如,在对不同地形展开描述时,学生可以从地形地貌的类型,盆地、高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入手,在对水文进行表述时,要从汛期的长短、时间及次数、降水量等方面进行回答,这种标准化的回答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得更满意的分数。

三、结语

将这些有关区位因素的地理问题的解答办法灵活、正确地运用到解题实践中,不仅能够保障学生们快速得出答案,而且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地理题解题思路。因此,只有做好解答地理区位因素的学习,才能促使学生关于高中地理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占成.关于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探究[J].学周刊,2013,12:201.

[2]刘晓丽.高中新课标地理高效复习策略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06:104.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兴趣;认知;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他们初步形成科学人文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基础。其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育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的恰当、合理运用有着众多显著的突出优势。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的运用特点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调动学生对地理必修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已得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而在众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例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展示不同地区截然不同地带景观的幻灯片,其中包括热带雨林带郁郁葱葱的森林、热带草原带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热带沙漠带无边无际的黄沙、极地冰原带白雪皑皑的积雪与被封冻的冰面……这些幻灯片的播放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刺激,也使他们将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课堂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其他纷纷扰扰不相干的事物上。这都表明,此时学生具备最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也最端正。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抛出“正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景观的出现”这一知识点便是水到渠成了,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切实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生对地理必修课程的认知

相对于专业地理学科来讲,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浅显,并不具备很大的学习难度。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抽象、较为复杂,不易于高中阶段学生所理解的一些内容。如此,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特定抽象的地理知识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并致使高中学生的地理必修课程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是不尽如人意。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包含信息量大的特点,而且其呈现信息的方式也较为直观、形象,即能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充分呈现出来。很显然,这种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的特点就为深化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更好认知、理解与灵活掌握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例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若是仍然采取一板一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打压,二来也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特意采用了既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具备实际良好教学效果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整个形成过程:

褶皱形成初期,由于岩层受侵袭较小,因此,就背斜形成了山,向斜形成了谷;

再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已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则因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

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有差别侵蚀的影响,背斜部位反而要低于向斜部位,因此,也就形成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这一自然现象。

如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整个形成过程就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充分展示在了学生眼前。而学生也通过观看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优化学生对地理必修课程的复习形式

传统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复习形式局限于大量的习题练习之中。但实质上,这一题海战术并不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相关的复习活动,因此,其复习质量也较甚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好地优化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复习形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及质量。如,在学习了“水资源利用”这一节内容之后,笔者就将其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如,水资源的含义、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造成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等以微视频的形式发送到了班级公共QQ邮箱中。由于微视频时间较短,仅仅只有5分钟的时间,因此,学生可在家进行下载和观看,并以此辅助展开更加有效的课下复习活动。

这一新颖的课下复习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就在创新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复习形式基础上,大大优化了学生的课余复习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