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3:5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上册地理总结

篇1

【中国气候】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山脉)——淮河(河流)一线分布。

(2)、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气温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最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3)、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2、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

(2)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这四大干湿地区所对应的植被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

3、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冬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大风、降温和霜冻);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夏季风活动强,易造成“南旱北涝”;夏季风活动弱,易造成“南涝北旱”),此外,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影响。

(2)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0分)

①表示冬季风的是A图,它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寒冷干燥。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_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所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点_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突出的特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上却降水很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前者主要受惠于季风气候显著)

③我们把_夏(冬、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称为季风区。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所带来,降水主要类型是锋面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过后,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是伏旱。

【地形和地势】

1、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B代表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代表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1青藏高原,2横断山脉,3四川盆地4长江中下游平原,5黄海。

(3)、从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有利于水能发电。

我国这种地势分布对气候、交通的影响如何?如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大面积的湿润地区等;对交通的影响: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等。

2、结合我国地形图和读课本P22图2.2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可以看出:

(1)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从我国地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

(1)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结合《地图册》P10—11页,知道以下山脉的走向:阶梯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天山、秦岭、南岭等。)

(2)我国四大高原是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是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流和湖泊】

读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图,熟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塔里木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位置及水文特征;熟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的位置湖泊性质。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相一致)及位置。

1、(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河流名称是长江,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河流长度居我国第一位。因为它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因此分别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美称。上游:源头——宜昌(武汉);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武汉),此外还有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湘江(洞庭湖)和赣江(鄱阳湖)等支流。

(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答:因为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试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1)图中序号②代表的河流名称是黄河,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呈“几”字形分布。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旧孟津;下游:旧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和泾河等(课本P48图,记住位置)

(2)黄河的忧患及治理(参照笔记)

3、图中序号③代表的河流名称是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和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因为它是内流河。

篇2

一、同桌互动,交流千差万别

关注学生的不同,让他们能够在彼此同桌交流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利于他们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深化感知。通过彼此交流,能使得学生有更多自由探讨的学习机会,利于他们在理清阅读感知思维过程中深化运用。

围绕同桌互动,应多给学生自由探讨空间。如,在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的“Integrated skills”的“Speak up:What’s he like?”教学引导中,结合Helen和Sandy的对话主题,不妨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互动交流的方式,围绕“Who is he/she?”和“What’s he/she like?”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彼此对话的过程中对humorous、tall、ponytail等表示特征的词语能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对话中,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朋友的幽默,能让人觉得亲切;有的同学认为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更具有青春活力等等。

给学生设置一定导思交流题目,让同桌在相互交流中毫无保留言说,对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起到一定推动促进作用。重视学生在同桌互动中的不同,鼓励他们多对话、多争辩、多总结,让互动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自觉和主动。

二、小组活动,鼓励各抒己见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的催化剂,更是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兴奋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组学习力量,鼓励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增强认知体验,远比依赖教师讲解更有现实意义,而且效果会好很多。建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让学生在棋逢对手的讨论中沟通与互动,给他们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是破解“哑巴英语”的有效办法。

活化活动方式,能让学生大胆建言中增强表达的激情。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 A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阅读中,可以给学生小组探学的机会,建议他们就“Where is your favorite?”和“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favorite place?”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切合阅读素材进行讨论。有的同学以主题演讲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心仪的地方,展现了其渊博的地理和人文知识;有的同学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名胜古迹的美丽传说;有的同学则以电视采访的形式,深入挖掘了当地靓丽风景中一些有趣的知识。我则结合学生们的互动,运用课件展示了世界十大著名风景点,让他们在探讨学习中主动发散认知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地球村”的真正内涵。

活动的形式在体现丰富性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多讨论,让他们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带着好奇相互学习。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让他们能围绕学习主题自觉讨论、争辩,给他们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

三、角色灵动,彰显才华横溢

情景背景下的角色模拟,让学生从被动的参学者主动转变为实践运用者,能使得他们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学习和感受英语。角色灵动,更多体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多彰显了实践运用对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促进作用。

以角色为中心,使得课堂更有立体动感。如,在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5 Wild animal的Reading A“Giant pandas”教学中,不妨改变阅读学习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阅读素材学习中心要点。同学们纷纷扮演了不同时期的熊猫,就“What do I usually do?”讲述了各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从熊猫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丰富知识。有的同学则以饲养员、科研者、观众等不同的角色,围绕“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角度来阐述希望大熊猫能过得越来越好的美好祝愿。

篇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随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本学科重视的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学期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会考的复习效率,成为我近几年辅导学生会考的努力目标。我把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根据多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走势,时事热点成为地理会考不可或缺的话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并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测试中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试题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位于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我及时收集了该国地震的详细资料,并在综合测试中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邻国印度及我国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试题,对学生加强地理热点的学习。地理会考中还真的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题,因为做到了未雨绸缪,学生在这个题上面普遍失分较少。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型教学;构建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美,对话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对话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但是对话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简单的问答式对话,而是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对话与倾听,在对话中获取知识以及精神世界的升华,达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下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多去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并不平等,师生与文本的关系也并不平等。进一步来讲,师生不平等就是课堂上老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是知识传播的权威,而学生则缺乏创新性、个性化的理解;师生与文本不平等就是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均完全跟着教材走。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应先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可以改变中规中矩的排座位方式,在不杂乱的前提下让学生面对讲台围成一个半圆,这样不仅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还可以增加课堂的和谐氛围,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在进行对话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每个学生也是平等的。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阅读完课本还未进行深入分析之前,可以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谈一谈阅读完课文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学生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完全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化会逐渐地磨灭,只会被动、机械地学习。因此要有效地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老师要转变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改变老师“满堂灌”的现象,要留给学生阅读并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在对文本对话过程中体会文本的写作手法、优美语句以及所传递的思想感情等。鼓励学生对思考过仍然没有弄清的疑问要及时地提出,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消除困惑。同时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于对话型阅读教学的兴趣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在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时老师应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可以从文本的关键知识点入手设置话题,也可以从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设置话题,并且设置的话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要注意不能难度太大,难度应该控制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才有对话的意义。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文本内容的生活实用性很强,因此可以可以从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这个角度设置话题,比如“文本中将了很多物候知识,大家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候知识吗?”这个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不仅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什么是物候”这一个重点上,也讲目光放在了日常生活中,与生活联系密切,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四、学会倾听,尊重差异在进行对话时,老师应该学会倾听,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发言时应该认真的听取学生的心声,并耐心地等待学生讲完,然后再开始进入评价、探讨分析的环节。而在对话过程中,还应该做到尊重差异,因为每位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会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还有因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也会使学生在越问学习中存在差异。老师要避免只重视成绩优秀、课堂表现好的学生,重视将对话的机会留给这部分学生,而忽略了语文成绩以及课堂表现都比较普通的学生。另一方面,在对话时不应该用所谓的“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观点,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理解的内容、看待问题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一话题的对话时,有的学生则认为克隆技术会造成家庭关系的混乱、而且会减少生物遗传变异,增大病毒感染的风险等,人为克隆技术有很大的弊端。这很显然与老师设置的话题观点是相悖的,但应该肯定该学生的观点,克隆技术的利弊确实很难分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型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时,应该将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给对话创造良好的环境;老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要认真地倾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老师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的经验,并积极地改进实施该教学方式使存在的不足,使教学能够保持顺利和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斌.构建对话教学框架搞好初中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2]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昌吉师专学报.2000(03)

[3]张凯.阅读教学要突出“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09)

[4]张桂兰,赵忠山.模糊理论与启动式阅读教学[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01)

篇5

一、传说中编制的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①

五江云贵福吉安②

四西二宁青甘陕③

还有内台北上天④

①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②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谐音“江”)、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吉林省、安徽省;③四川省、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④、台湾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

这个口诀流传很广,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受时代的局限,只包括我国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30个省级行政区。缺失了海南省、重庆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因此也不再适合现代教学了。不过在此基础之上,很多老师创作出了新的口诀。

(一)

湖广两宁两河山

四江云贵新吉安

三海庆藏川甘陕

内台港澳北福天

(二)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内藏福吉安

五江二宁四直辖

港澳台海青陕甘

(三)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内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庆回归

爱我祖国好河山

此外,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于学泳参照我国传统的节气歌的形式,用28个字概括了我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单易懂、便于记忆。

京津福浙云贵川

辽吉黑蒙宁陕甘

重山江河湖海广

青藏疆台港澳安

二、笔者自己编制的口诀

上面这些口诀都是老一辈的地理教育者总结的精华,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大部分都是用名称里面的共同的字或谐音字来记忆,这样或许能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字。但是简称呢?地理位置呢?能不能更加精炼、有规律、有趣味性呢?笔者把眼光对准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页活动题第三题。它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7个地区,基本上是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来编排的,每个地区多则7个省级行政区,少则5个省级行政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笔者想能不能将每个地区的省份名称、简称编制成口诀呢?笔者编制了如下口诀。

黑吉辽在东北①

内蒙古在北方②

东西南北京津卫③

两湖三江汇上海④

四方可达港澳台⑤

云贵藏鱼成川菜⑥

清新空气陕甘宁⑦

①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②;③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④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⑤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⑥云南省、贵州省、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⑦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篇6

策略一:把握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很多丰富的地理环境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立足教材内容,把握和运用课本现成的知识,在课堂上合理地渗透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 水资源 》一课时,在完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讨论:① 在学校应怎样合理用水?② 家庭中有哪些节水措施?③ 农业生产有哪些节水的方式?

这些问题跟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有话可说,也非常感兴趣。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热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才能更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策略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环境教育

在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多利用互联网搜集丰富的环境保护资料,制作优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又可以使环境教育更形象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 水资源 》一课时,我先出示几组“闹水荒”的图片,然后用了一段感人的视频并配上抒情的音乐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其中有一个画面出现一条正在垂死挣扎的小鱼。接着另一幅感人的画面又出现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跃然而出,突然,美丽的小女孩挣脱父母的大手,把旁边正在滴水的水龙头轻轻关上,父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女孩又奔向那片干涸的大地,把那条垂死的小鱼轻轻捧起,放进了一个盛水的容器中,鱼儿又畅游水中了。

学生在观看这组画面时,内心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热泪。至此,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水到渠成了,不用教师再多说什么,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

又如,教学八年级上册《 工业的发展 》一课时,为了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学习,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活动:我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我国是否需要成为“世界工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的看法,可能有两种观点:① 需要。因为可以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② 不需要。因为农村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涌到城市工厂打工,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加;污染了我国的环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等。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先不作任何评价,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flas视频,这段视频的内容生动有趣,画面中有一大一小两条可爱的鱼儿在水中飞快地向远方游动,大鱼说:“,快点!水脏了,我们要走了。”小鱼儿问:“爸爸,我们又要搬家呀?”“是呀!这回要搬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我们总要搬家?”“因为垃圾占满了我们的屋子。”“哪来的垃圾呢?”“唉!都是人类丢弃的。”“人类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已经被垃圾污染了。”通过大鱼儿与小鱼儿通俗而生动的对话,不仅丰富了课堂知识,而且也容易使学生明白: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时,教师再进行归纳:“快速发展工业不能以污染环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工业发展还应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世界工厂”话题的讨论与探究,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策略三:做好环境保护知识宣传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知识面明显狭窄,特别是环境知识缺乏,从而导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在平时的地理课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挖掘环境知识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如进行一两节地理环境专题课堂教学,出版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或黑板报,有条件的可以举行全校性的“环境知识”竞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正确看待环境问题,自觉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

例如,地理课堂可以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学习。如关于“地球环境日”,我搜集近年来“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内容,然后跟学生学习、交流、讨论,教育学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内容附录如下。2005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06年: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减少污染,行动起来;2010年: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11年: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2012年: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另外,在地理课堂中经常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漫画来渗透环境保护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以迫切的心情去寻思其中深刻的道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例如,在讲述《 水资源 》中有关水污染的内容时,可以选用《 就地取材 》这样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学生用毛笔直接取小河里的水当作墨汁练习书法。然后启发学生,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分析当前的水污染现状,引导学生应注重环境保护。当然,有关环境知识的漫画还有很多,如《 小草的哀求 》这幅漫画的内容描画了几只绵羊正在啃着稀疏的青草,画面上方还写着“请你们嘴下留情吧!”不难看出,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还有《 怪圈 》《 小鱼的哀求 》等,用这些漫画来渗透环境知识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策略四:让学生尝试做环境保护的主人

在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拥有一定的环境知识后,在地理课上还应该多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等。鼓励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做环境保护的主人,如亲手栽一盆花、种一棵树,并定期向老师反馈相关信息。教育学生多关注社会环境,及时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如浪费及污染等现象,通过亲身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增强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学校就曾经发起过“我为校园添点绿”的主题活动,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有的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一盆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有的学生给校园的绿化带和花圃浇水、施肥,大家真正行动起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为引起大家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学校拉出了一些宣传标语:“倡导低碳,呵护地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班级开展“请你针对‘校园中乱扔垃圾、摘花和践踏草坪等现象’写一份呼吁大家自觉参与保护校园环境的倡议书”等活动。

篇7

地理现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17-01

地理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好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开拓思维、实现全面发展,是值得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些看法。

一、巧设问题,解答疑惑

没有问题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学习的动力。因而,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最好能将一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让学生以自习的方式查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自觉看书、独立思考。例如,在讲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不同人种的照片,然后提问:“看了这些照片,大家有没有发现照片中的人物属于什么人种?”“各人种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属于什么人种?”“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不同的人种?”向学生提这些问题,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能增强学生学习世界人种知识的欲望。然后,教师还可以把这一节课的内容设置为如下问题:1划分人种的依据是什么?2请同学们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3美国为什么有那么多黑人,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4不同人种的肤色有比较大的差异,这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人种有没有优劣之分?学生通过看书、比较,很容易就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利用地图,理解知识

地图是地理科特有的教具,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中包含了许多地理知识,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铁路运输》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看地图册,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接着,让学生用一张白纸画出我国主要铁路的简图,并标出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从而便于学生熟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然后,让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地图来学习,如铁路干线较多,应分清铁路的方向;东西干线、南北干线各是什么……通过看地图、画地图,学生熟悉了我国的铁路分布。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1假设从南宁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铁路线?会经过哪些省份和哪些地区?如果从南宁乘火车去乌鲁木齐走哪些铁路线路程最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

三、课内活动,提高兴趣

新课改重点强调教、学、做合一,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发现、去体验,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如拼图比赛、分组讨论、问答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可以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竞猜我国各省区的轮廓,让学生熟悉我国各省区的轮廓,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方法是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前每个小组用泡沫纸按一定的比例尺将我国政区图中各个省份的轮廓剪好,并且把这些轮廓图混淆起来,然后每一组派出一名裁判员进行发令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一组同学拼的中国政区图又快又准确。这样的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材中的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几次比较大的地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这些地震造成了很多人员伤亡,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无比的伤害和痛苦。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地震前会有些什么异常的现象?它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大呢?它能否进行预报呢?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对于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最后,教师给出地震发生时的位置,让学生模拟做出不同的自我保护措施。学生对于这样“学以致用”的地理学习很是兴奋,学习兴趣浓厚。

篇8

关键词:听仿训练;二声部歌唱;音准;策略研究

从事了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总是面临同样的困扰,学生唱歌时音准存在很大问题,跟着钢琴演唱音准稍好一些,离开钢琴大部分学生跑调现象非常严重,多声部教学在课堂上甚至无法进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听、仿”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学生音准不好往往是没有听准确,表达出来更不准确,学生没有经过循序渐进科学的音准训练,演唱水平难以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从“听、仿”训练开始。“听”即听力训练。“仿”即节奏模仿。我所面临的学生大都是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孩子,因此我在每节课的5~10分钟进行听力和节奏模仿训练,第一节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听下面的两组音一样高吗?如有不同,哪个音发生了变化?

这条练习非常简单,学生容易分辨,但老师可以表扬学生很好,学生自信心增强,也就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听音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

2.听标准音,演唱音阶,建立音高概念。

多声部演唱的音准训练可以适度地加强视唱练耳的技巧训练,首先从C大调音阶开始坚持长期的训练,音阶练习也做变节奏的练习,例如加上附点,三连音节奏等。这种变节奏练习对音准练习很有好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定音高,对提高音准能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同一节奏卡农模仿训练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元素中最能吸引孩子的是节奏,身体是最先对节奏包括声响做出自然反应的。这条练习可以从拍手训练开始,熟练之后可进行变化练习,先齐拍,再分二、三、四声部进行卡农练习。还可以进行音色变化的练习,拍的位置、力度不同就会产生更加丰富的效果。最后加入母音进行同一节奏的卡农模仿练习,对学生多声部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结合教材做节奏练习,例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海啊,故乡》教师可提炼歌曲的难点节奏进行二部节奏练习:

这样练习,学生既感受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又有了二声部体验,对理解作品情感也有很好的帮助。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节奏进行卡农模仿,或多声部节奏训练学生既有兴趣又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二声部听唱训练

著名的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在《童声合唱训练》一书中讲到:合唱团员对旋律音准掌握得好坏,以两个条件为依据:一是内在听觉,二是掌握处理音准的规律性。在实践中,最根本的还是对内在听觉的培养。例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雪绒花》,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作品,虽然作品难度不大,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二声部音准,我一开始并没有让学生学唱主旋律,而是先让学生跟着三拍子音乐做律动,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加入低声部旋律的演唱,学生在多次聆听后跟着钢琴用lu演唱低声部旋律,教师在学生熟练演唱低声部的同时,加入高声部旋律,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他们熟悉的《雪绒花》,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多声部的听唱训练,不能脱离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作品,有的能直接做多声部训练,有的需要老师去设计。例如,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二三四歌》,既有轮唱,又有二声部节奏合唱,是一个训练多声部很好的作品,这首歌曲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演唱,二声部合唱旋律性较强,音准较为容易把握。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多听,尤其是合唱部分,既要拍节奏,还有二声部的演唱。教师可让学生跟着录音先拍节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两个声部的旋律也进一步的熟悉,演唱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教材中大部分歌唱作品为单声部,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二声部合唱,例如,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先让学生完整聆听,第二遍聆听的时候,教师用WU在歌曲的A段加入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并用柯尔文手势做以提示,学生听起来更加丰富。学生演唱歌曲时,一部分学生加入刚才的二声部,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的音准,就形成了一个简单音准又容易把握的二声部练习。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能力设计更为好听的二声部作品。

有人说,世界上人与人沟通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纯净、最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歌声,准确有感情地歌唱对学生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音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唱歌,更要让学生唱好歌,坚持最基础的音准训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在美妙的歌声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03.

篇9

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观察质疑,带疑探究,议论释疑,最后形成技能从而解决问题。

一、 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

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 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 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

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 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 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探索欲念。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动让出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符合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篇10

一、综合分析(分析一测与二测的数据)

 九年级一测、二测数据对比分析:

 

 

平均分

及格分

及格率

优秀分

优秀率

一测

(100分)

本校

47.33

29

84.56%

52

42.28%

全区

42.02

29

70.57%

52

30.85%

二测

(70分)

本校

40.61

30

78.91%

47

33.10%

全区

38.72

30

70.85%

47

30.35%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据对比:

 

 

平均分

及格分

及格率

优秀分

优秀率

满分100

本校

58.56

37

90.00%

63

43.64%

全区

50.24

37

65.99%

63

28.84%

 从数据上分析,八年级成绩在全区位列第二,接近第一名的龙门中学,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也都名列前茅,最喜人的是及格率,位列全区第一,总体成绩不错。在我校生源相对差、课时相对少的情况下,两位物理老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非常辛苦,终于获得良好回报。尤其是郭力菡老师,作为一名新任职的教师,表现出了优秀的专业水平和教育品质。九年级平均分一测、二测也均位于全区第二,但二测成绩显然没有一测成绩突出,略有退步。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也都不同程度的退步。

二、问题认定(具体学生案例)

以填空最后一题为例来做研究:

(一)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填空题第6题,满分2分,题目如下:

6.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发声。除了作为乐器,鼓在古代还用来传播信息。如图7所示,A、B、C是鼓面直径上的三点,B是圆心,A、C距B点长度相同。当敲击图中A、B、C三个部位时,鼓可发出     个基频的音调,你判断的依据是                     。

题目6

0分

1分

2分

平均分

总分

难度

人数

61

25

26

0.69

2

0.35

百分比

54.5%

22.3%

23.2%

 

(二)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填空题第7题,满分2分,题目如下:

7.如图是小朋友们玩蹦蹦床时,小明被蹦床弹起竖直上升时的情景。当他在最高点时处于         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断的依据是                     。

 

题目7 

0分

1分

2分

平均分

总分

难度

人数

49

30

31

0.84

2

0.42

百分比

44.5%

27.3%

28.2%

 

(三)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填空题第6题,满分3分,题目如下:

6.如图是小金研究电动机转动是否对小灯泡的亮度有影响的电路图,开始小金先抓住转轴不让电动机转动,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接着放开转轴让电动机转动,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变暗(已知:小灯泡的电阻为R且不变,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电源电压为U),则在电动机未转动时,t时间内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          (填写表达式);在电动机转动时,电流对其所做的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流在其中产生的热量;小金认为电动机转动后电源供电功率变大,请你对小金的判断做出评价:

                                                   。

题目6 

0分

1分

2分

3分

平均分

总分

难度

人数

52

71

24

2

0.79

3

0.26

百分比

34.9%

47.7%

16.1%

1.34%

 

(四)九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填空题第6题,满分2分,题目如下:

7.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图5所示的实验:把去掉钨丝的灯泡内芯(玻璃)接入电路中,串联的小灯泡不会发光,用酒精灯加热内芯一段时间后,小灯泡逐渐发光。在正常情况下,玻璃属于         (选填“绝缘体”或“导体”);实验中玻璃能导电,说明:      。    

题目6 

0分

1分

2分

平均分

总分

难度

人数

9

71

67

1.39

2

0.7

百分比

6.1%

48.3%

45.6%

 

 这类问题属表达类填空题。准确表达题目包含的物理思想和分析问题后得出的结论是物理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表达类填空题要求同学们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按要求用简洁、准确和清晰的语言对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表达。做这类题时,有时需要根据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有时需要根据题设做出具体的判断,在做出判断时,要说明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说,不但要说明“是什么”,而且要说清楚“为什么”。这类题目在考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稍有薄弱,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更差,导致失分率较高。不过从总体数据来看,九年级本题得分率较八年级高,说明九年级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原因分析(案例问题原因)

细细分析本题得分率有所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训练。每遇到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我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是倡导学生推理探究自己得出。引导学生从现象发现本质,从数据归纳规律,从已有知识推理得出新知识。

2.教师语言更加规范。通过校内听评课、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教师的基本功更加扎实,物理语言表达更为准确专业,故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语言规范表达。

3.注重对学生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讲多表达,对规范专业的表达进行赞赏,规范答题语言表达。

四、教育决策(如何改变教育决策让学生进步)

1.重视概念教学。即使在总复习中也要把重点概念、学生易混淆的概念物理专业化的讲清楚。

2.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交流。

3.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多体会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得出过程,多思考,重理解。

4.锻炼学生审题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注重计算技巧方法的传授。

五、行动落实(具体实施措施)

1.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

2.继续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3.基础知识扎实掌握。要求学生节节过、章章测、人人过。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5.认真进行教材校本化研究,让物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扎实落地。

具体工作: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实践表明,初中物理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考试的重点。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清晰的物理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还要加大对教材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能够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注意教材知识覆盖面的加大。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要特别重视教材中有关物理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关注每年发生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2)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实验目的、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物理实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践中能力的提高。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是师生探究实验等,不要因为课程时间紧、怕麻烦不做,或者把做实验省略为讲实验、看实验录像等。因此要长期坚持做实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才能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科学态度,且调动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体现物理核心素养。

(3)强化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就今年的物理试题而言,读题和分析题能力的要求又有一定的难度,但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造成过失性丢分;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的考点,导致无从下笔。考察学生的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读不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处分析入手。所以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是我们今后物理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之一。

(4)关注学情,加强学法引导

首先要通过作业练习和模拟考试了解学情。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物理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也常常在阅卷时听到老师这样说“这道题讲了多少遍了,学生怎么还错呢?”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测试卷时往往是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设计的,教师讲评测试卷时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测试题讲清楚、不纠错,怎样完成教学任务,盲目的赶时间;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出这个题,将来遇到类似题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导致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学生仍不能从容应对。

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将学生做错的原题改头换面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重新设问,并借题发挥,延伸出与其他知识点的练习,积极引导学生去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克服难点。这样解题能力就会提高,遇到新的问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多极思维。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纠错的习惯(因为我在检查作业中发现,多数学生更正错题的很少),引导学生认真自我总结。“一个“×”就是一个漏洞,若不及时修补,日积月累就补不胜补;水壶底出现了一个洞,水很快就会漏光,要是漏洞太多,成了一个漏壶,知识还能存住多少?”因此,教学中除了要求更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外,更应纠正学生那种考试后“只关心分数,得了高分,自然高兴;得了低分,丧气地往书包里一塞了事。”的错误做法,帮助他们养成纠错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反馈的效果。此外,一定要强调纠错的效果,而不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简单的错误粘贴和罗列,是经过思考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