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7:4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便不予重视,这使得地理这一个科目在部分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眼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科目。部分学校地理课仍由非专业的地理老师担任,使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怨学情绪,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这一个科目。为了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边缘化”的情况,笔者尝试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到现在导学案的应用,我认为导学案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学生总是在期待地理课的到来。下面我就谈一谈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和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在导学案之首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学生引入探索地理知识的境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教授“火山地震”这一知识点时,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片段,从而引入地震有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出火山爆发的视频短片,从而引入有关火山知识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惊叹好奇,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导入的效果。
(二)在导学案中设计和课本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导读
导读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图表文字进行分析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提问来掌握主要知识。但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常出现在阅读课本时前后混乱、思路不清晰、知识点记不住等情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师在课前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自学问题,把课堂的活动流程设计好,并指导学生针对学案中的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实施分段阅读、理清结构、看图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中关于比例尺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比较南宁市和广西哪幅图的比例尺大?2.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3.哪幅图上南宁表示得更详细?在比较的同时,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面的结论写出来,即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接着进行画平面图比赛,教师给每一个小组3张A4纸,要求学生画出教室里第一排到第三排课桌椅的平面图,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美观。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在导学案中设计练习题导练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训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训练主要以完成练习题的方式来呈现。练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笔答练习、口头练习、抢答练习、分组练习、互问互答练习。例如在讲《亚洲及欧洲》这一节课时,先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开展活动。一个小组分别找出亚洲、欧洲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特点、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另一小组计时,然后采用不同小组互问、互答和抢答的形式来完成练习。在这样的情景和气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都被激发出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枯燥的记忆变得更加形象而生动。这种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从而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就无法参加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种活动,就算参加活动也不知道教师上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使用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文、读材料、参与活动。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上学生交流导学案,实现探究,完成讨论得出结论
课上交流导学案,实现讨论、探究环节。学生在预习时,会碰到很多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导学案中要把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各组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三)解释、总结、归纳导学案,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结依然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疑y问题暴露出来,矛盾得以展现,这样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很有针对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时要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于刚刚教学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多次强调和总结。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至关重要。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没有使用导学案的时候备课时总是想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明了,使用导学案之后备课时更多的是思考设计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能否通过导学案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没有使用导学案的时候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使用导学案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对知识点的进行掌把握,以及如何强化团队合作;在使用导学案之前总是反思自己讲授的内容是否有遗漏,知识点是否讲得清楚,使用导学案之后更多的是反思课堂上是否讲得过多了。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教学调节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1
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观察型提问以及理解型提问。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初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初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1-01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
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4
一、 参观初中八年级地理讲授《青藏地区》的课堂;
二、 参观初中七年级地理讲授《巴西》的地理课堂;
三、 参观石家庄四中地理活动室;
四、 对区域地理的分析报告。
活动的第一项是由石家庄四中的初二地理老师韩老师讲授《青藏地区》,在这堂地理课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氛围积极良好,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
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巡回指导,和每小组学生进行简单交流;
三、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语速、时间控制的都很到位,最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在课堂小结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框体系,突出重难点,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知识点。
四、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让学生们帮她完成雪域高原旅游的梦想,并分析去雪域高原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以及当地特色等展开了课本堂课的知识探究。
五、在每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后,老师能够及时给予评价和总结等。
在第二项地理课堂活动后,自我能感觉出与第一种课堂完全有不同的效果,四中七年级老师讲授了《巴西》这一节内容,在整堂课过程中,给我印象最突出的是,老师的导入和小结能够首尾呼应,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课堂活动的策划也很到位,在讲《巴西》这节章节,老师从一个介绍巴西的30秒的小短片入手,突出[文秘站:]了巴西的几个特点:赤道之南、耀眼明星、桑巴、金砖五国等。但在这堂课中相比第一项的课堂中有些不足,思路有些不清晰,课堂氛围也比较闷。
篇5
一、在使用地理填充图册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有限,虽然现在有些省份已将地理列入中考科目,但因为其所占的分值较少,加上每天学习任务很重,所以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地理在大部分学校每个班的周课时也就两节,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交流。
另外,初中地理教师任课班级多,学生作业的批改就成为一项费时的工程。对于作业(填图训练)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在上新课时,经常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顾不上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时间一长学生就觉得写不写都无所谓,从而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巧用填充图册的几点做法
1 教师应把地理填充图册作为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上所下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填充图册中有的只绘有简略的地理轮廓(经纬网格、境界线等)和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水系、地形、城市等)的符号,而没有注记地名,通常要求学生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因此,教师除亲自完成填充图练习外,还应分析其中的知识点。如果题目本身设计得较好,可以直接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题目的可操作性不强,或与学生实际脱离较大,备课时可作适当调整。这样既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作用,又能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
2 规范学生填图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如注记的写法要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使全图注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地理要素符号的描绘要规范统一,以课本图例为依据,让学生掌握绘图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填图习惯、提高填图的能力。
3 让地理填充图册融入到地理课堂活动中。(1)让地理填充图册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地图一直被看作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填充图册上有许多知识点可以直接从图上获得,与其让学生从图上被动地去找规律,倒不如先让学生自己去填图,让其在填图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例如,某教学内容的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这些要求在填充图册上都能找到相应的习题。(2)运用地理填充图册展示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消化,与遗忘作斗争,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讲授结束后及时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上的习题,既能提高学生的独立填图水平,又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地理作业的布置要及时,要督促学生去巩固当堂、当天的知识。在学生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并进行辅导,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共同问题。
篇6
关键词:高三学生;复习方法;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13-01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一、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二、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三、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避免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如粗心大意、审题不清之类的毛病。做题时要细心,不放过题干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我们做题时应该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圈起来,例如选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不要因为没看清楚题目而丢分。
五、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六、总结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13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地理知识点图像化表达的形式。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换言之,没有地图就没有今天的地理学科。地图能展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学生通过剖析地图能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地图也是地理思想的重要表达手段。要学好地理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地图教学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直接脱离地图,把地理知识点枯燥无味地硬塞给学生,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读图技巧,让学生在不断的读图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读图、析图和绘图能力,并建立起有空间概念的地理知识架构。那么,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将提出三点具体的措施。
一、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
要使学生会看图、析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点和地图的相互转换,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地理课时和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加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不全面的。部分学生对中国地图是陌生的,他们对我国省份的地理位置、外部轮廓和分布区域都不了解。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容易混乱的地理名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通过课堂抽查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构建有效的知识架构体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构建明确、完整和简单的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地理知识网络,才能把基础知识有条不紊地掌握起来。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且相关的旧知识说起,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网络。
二、运用地图进行分类教学
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地图是把地球表面或某区域在平面上简化的、按比例缩小并附有解释的反映。地图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通过符号语言进行表达的。从地图诞生之际,地理学也就产生了。地图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多种类型。按照地图反映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普通地区、专题地图和全球地图三大类。初中地理教材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交通地图等。教师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学内容,掌握不同性能地图的教学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地图的性能,进行地图的分类,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循环运用“看、比、填、画”四个步骤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督促学生时常看不同类型的地图,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回顾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把相关的知识点填写标注出来,特别是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当学生已经形成空间架构时,可以让他们画出地图。如在世界地理分区部分,教师讲解完代表性国家后,可以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写相应的地理信息,甚至可以结合气温带的知识,标出这些国家处在什么气温带。把地理课本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地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不但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教材上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地图,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地图会毫无思绪。因此,教师除了要把教材中的地图分类教学外,还要把读图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无论面对怎样变化的地图,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三步读图法”。第一步,读标题。所有的地理图表中都有会有一个标题,通过读标题,我们可以掌握该图表所指明的地理位置和内容方向。第二步,读图例。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地图上的线条、颜色、形状各代表着什么。第三步,结合思考的问题,读图表内容。教材里的地图多数配有“读图思考题”,以提问
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由浅入深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中探究出基本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上所述,读图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把教材中不同的地图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技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
[2]吴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1(14).
篇8
一、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理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景观图片和地图特别多,大多数地理知识就蕴含在地图当中。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生动直观地将这些图展现给学生。虽然课本中也有相关图片,学校还配备相关的挂图,但这些图都是静态的,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视、网络、声像制品等方面的东西很多,对这些静态的图片根本不感兴趣。教师展示将动画、声音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多媒体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课件上课与普通课相比大大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互动。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本中有很多枯燥难记,但又不得不记的重要知识,记忆这些地理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的课程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且地理又被大多数学生视为副科不加重视,所以,学生根本不愿花大量时间去记这些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创造出各个知识点的高效记忆方法。地理记忆方法很多,有奇特联想法、谐音法、歌诀法等,现在初中课本中大多数枯燥难记的地理知识,我都能教学生用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来记。这些快速记忆法记忆知识快,再加上谐音法、奇特联想法等这些记忆方法突破思维常规,构思奇特,对此学生有一种好奇感、新鲜感,可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尽量以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实例
学生对远离他们生活环境的知识感到陌生,但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到特别亲切,因此在上课时尽可能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和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例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海陆变迁内容时,我没有举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个例子,而是以离我们学校只有几公里远的八朗村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作为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原来我们当地曾经是大海,后来因为地壳上升,这里才变为平原。当讲到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体会当地夏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冬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更能深刻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事例,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当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能解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之谜,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更喜欢学地理。
四、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知识储备
教师要通过读书看报、浏览互联网等方式,多关心时事,多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血液。现代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学习新鲜的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事物,对写在课本上的陈旧知识越来越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上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多举新鲜实例,广泛联系新闻时事。以前我的一个老师就非常喜欢看报纸,上课时他经常给我们讲那些新闻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喜欢上他的课。后来同事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报纸时,他说,我看报就是在备课。
五、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必须先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作为教师,为人师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多关心学生,不歧视差生,多帮助困难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能有私心,必须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地理教师对学生怀有诚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学生也不会再把地理课作为副科来看待了。
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废除“一言堂”,精讲多练,避免学生的学习厌倦感
一成不变的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法,一节课由教师一包到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心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和探究、课堂练习,角色在不断转换,思维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变换,从而避免了因思维活动单一产生的厌倦感。只有避免了厌倦感,学生才不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
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此,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以“谜”引趣
地理教学中,新课导语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起着渗透主题、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的作用,风趣幽默的谜语导入,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学生的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如教学“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猜谜:“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通过这些谜语导入,使学生形成空间轮廓概念,加深对地球、地图特征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用故事,“横”生妙趣
把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到课堂中,会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化得妙趣横生,很受欢迎。如讲到“季风气候”一节时,可以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若用火攻反而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危急关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天气反常现象,结果助东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此讲述幽默风趣,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三)自编口诀,“教”之以趣
将教学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的口诀,使知识点串在一起,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并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世界十大人口大国可用“中印美印巴,巴俄孟日尼”来记忆。识记“南亚”国家时,口诀是:“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二、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中的角色作用。
此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而老师则在一旁扮演导演的角色,施行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应该如何治理?”此时,可以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让他们在讨论中检验自我知识掌握程度,取长补短的同时还能巩固已学知识。学生讨论完成后,选出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老师再加以点评。如此,学生不仅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喜欢地理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则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大多重视教学中的“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这是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被动倾听的角色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
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关系的改善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授课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提问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成一种教学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如在讲解“陆地水循环”时,我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思考我国各地气候的形成受什么影响,经过思考之后,学生不仅阐述了内陆蒸发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内陆地区干燥气候的形成,而且还对海洋对陆地气候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教课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进行自由、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接近地理、走进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技术逐渐在各个中学中得到了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放映、演示以及视频播放等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地理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利用新鲜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淡水湖在我国的分布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大淡水湖在国内分布的彩色图片,然后再根据湖的分布由东向西向学生展示各个湖的风景图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立刻被激发了,对每个湖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自然也就掌握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显而易见,这样的过程要比简单的讲解效果好很多,而且也节省了大量时间。
二、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看起来成效比较明显的教学方法最终并不能持续保持教学的有效性,且不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好高骛远,脱离了教材和实际。而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丰富详细,图示相对以往大大增多,这使得教材的可利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新教材,以教材为指导来践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将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首先,看图教学并不是没有技巧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多看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图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各类图的区别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例如,参照图和比例图的区分,这两个图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两者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两者从而影响初中地理的学习。另外,我在带领学生看比较复杂的图时,通常会将图划分模块进行观察思考。如在全球地图中学习“七洲五洋”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死记硬背的话,难免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为他们进行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这样,学生不仅在无形中学会了看图的技巧,还减少了学习地理的压力。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习题。新教材在每个课时后都配备了不少习题,而且这些习题的质量都较高,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重难点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课本习题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购买其他的习题册,并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后习题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但忽略了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我看来,教材上的习题以及教材配备的练习册完全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保证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课的效率。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一直是各个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通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把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进行主动的探究、调查、总结等活动,并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探究结果进行比较。相应的课题通常是“观察自己附近的植被,并结合当地气候状况进行分析”“当地用水类型、灌溉方式、以及水质调查”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整个探究过程,能够将地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经验的获得,更是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式教学对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技术,始终以教材为指导,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