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09:2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1.新课本容量大、内容多 新教材的内容以图片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看,直观了许多,它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点也无形地增加了。但以图片为主,它的外延内容就增加了,一些本身已经去掉的,或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就很难说明。

2.新课本的结构不利于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

在新课改中有些知识点跨越度比较大,对比法运用得比较多一些,特别是在必修Ⅱ、Ⅲ中几乎每个章节都运用了差异比较大的两地区对比,让学生总结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方法适合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的优秀学生,而不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因为初中地理课仅在初一、初二开课,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也不重视。而且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所以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3.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 (1)对课标,不同版本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知识点的取舍和教学要求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差异,应如何把握知识点的取舍和确定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与高考的关系如何?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应如何掌握“度”。现在的教材有许多删减,若不补充一些知识,三年后,学生能否达到应有的标准。若按旧教材要求作一定程度拓展深挖,是否会拔高了教学要求,反而“欲速不达”?

(2)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不同的案例,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必修Ⅲ生态环境建设中,人教版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而山东版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在流域的综合开发中,人教版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山东版是以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为例,也有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的。更让老师揪心的是高考时还指不定会考哪个没听说过的案例呢? 4.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而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必修I知识难度大且内容繁多,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思考活动时间、空间少,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存在困难。学生很活跃,但活动过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如果想让学生很好地接受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教师只好唱“独角戏”。 5.课本中不要求的知识,在作业本上还有有关题目出现 新课改对于以前的知识点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是与之配套的练习题、参考书,却还是以以前的指标为准,题目改动不大,虽说有一些比较新颖的题目但是大量的陈旧题目存在。 二、解决措施 1.重视课程标准,重视三维目标 例如必修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1)必修Ⅲ的教学,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2)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3)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2.关于案例教学 如何选择最佳案例:(1)用好人教版教材所选案例为第一,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案例。(2)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3)考虑利用当地典型案例,建议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作业完成。

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核心,对案例包含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关键。 3.保持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点 教法的选择大家普遍认为,接受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不是不能讲,而是要讲得精彩,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该讲的时候讲,不该讲的时候不讲,老师要倾听学生的讲,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倾听,不同的课型要选择不同的教法。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82-01

一、认真学习、深入研究《2015年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

二、地理复习课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1、培养判读各种地图能力的方法。近几年江苏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题里面就多次出现与地图相关的题目。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同时,地理复习中用图来复习可以摆脱文字的限制,可以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有利于记忆。为此,在地理课堂复习的时间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1)填、写结合,读、划先行。在地理会考复习中必须要学生学会如何看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天气符号图、地图图例、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世界地图等。例如:复习到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画出中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复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上中国的各大行政区域的名称;复习中国地形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涂中国的各大山脉和地形区。充分利用空白地图能很好的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用凭空去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2)用图示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演变。如分析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用图示法即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在分析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时,从地质构造上看属背斜还是向斜;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还是山谷低地;进而分析出不同地质构造对钻煤井、找泉水、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再如地壳结构与地下水示意图、海底扩张与六大板块构造图、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等均可用此法。将地理事物量变的文字陈述转换成图表,或将图表转换为文字,揭示地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趋势)。2、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和列表分析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 用图解法,帮助学生加以理解。相似地理名词用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列表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再如恒星和星云、气旋和反气旋、降水类型、两类地下水、煤炭和石油,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等地理事物特点都可用此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区分事物共性和差异特点的能力。3、形象记忆法。地理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运用自己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成为学生记忆的启发者,让学生轻松牢固记忆相关地理知识考点。例如,在讲解大洲大洋、各国轮廓和中国行政区域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南极洲比作一个蘑菇云,非洲像一个三角形,南美洲像鸡腿,北美洲像只奔跑的袋鼠,俄罗斯像只哈巴狗,加拿大像小鹿子,中国像公鸡,美国像松鼠,黑龙江省像天鹅,内蒙古像蝙蝠,青海省像一只奔跑的兔子,陕西像跪着的兵马俑,山西像个平行四边形,山东像跪着的骆驼,湖北像警察的大盖帽,广西像黑猫警察的猫脸,山东像一头大象,台湾像香蕉,海南像菠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比喻中牢固记住考试重点要求国家和省区的轮廓。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复习教材。相信更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精练,培养学生考试技能

任何考试离不开题目,所以地理复习中一定要做一些相应的题目以巩固考点。现行的江苏地理会考题型有一半是选择题,为此,地理复习课上可以把初中地理会考中的重点、难点及考点等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会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做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巩固性的试题,以便更好地锻炼思维,巩固考点,提高考试成绩。例如,每次复习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做一两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以便让学生运用和巩固刚复习到的知识点。或者每节课课前或课后都给学生做一个小测试,就针对课堂上刚讲过的内容,测完就收上来给批改并打分,找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及时的反馈。例如:(1)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学生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2)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3

摘 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性要求,即在地理课堂中,以高效课堂打造为基本的目标,关注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地理学习框架,在进行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这样强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地理操作和演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真正贯彻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教W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从而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接受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必须进行精致的课前准备,进行细致的教案设计,根据具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准备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讲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内容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分析昼夜交替的理论和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的课前准

备。首先,要备教材,即教师提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大纲进行钻研,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参考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关注最新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设计出完整的教案,为课堂进行做好准备;其次,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即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课中的讲课内容,创新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进行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即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从而轻松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西北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区的草场分布特点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气候变化特点和基本的农业、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看图能力和分析水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地形图,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即“各位同学,从图中你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基本地形特点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呢?这种地形下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呢?这种地形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指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案。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即“在西北地区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地理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河流和湖泊概况》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在阅读有关地图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情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标准,并学会将水系图、气候图和地形图进行对照,提升学生的地理对比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分成三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基本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基本划分呢?”教师把这几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汇集于组长,再交给老师,老师进行一个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新型的教案,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政治教学 知识 能力 素质

近几年来的中考题,鲜明地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本质,它既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观点,又要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政治课教学要适应中考的要求,必须坚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一起抓的观点,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一、掌握基础知识,注重全面、准确、熟练的训练

基础知识是综合能力的载体。政治学科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为前提。据统计:九五年中考试题有39分是考察识记能力的,44分是考察理解能力。考察内容均为中学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中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熟练”的训练。

1.“全面”训练

所谓“全面训练,即从知识内容上来讲,就是要求学生系统复习教材及考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从知识的前后关联看,学生必须把握各知识点前、后、左、右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从知识量上来说,学生必须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正达到广度而不留死角,深度不留疑问的目的。

2.“准确”训练

所谓“准确”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需识记的知识,必须准确无误,分毫不差。做到把握“两纲”不超纲,落实教材不漏题。而要建立准确记忆的方法,(1)掌握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眼、耳、手、脑分工合作,多者并用,准确识记,掌握知识。(2)标识重点。对重点识记内容,用特殊的符号作出标志,在标识中记忆理解。(3)加工整理。要求学生按专题、分专项整理识记内容。要求体系完整,结构清析,要点明确,识记内容全面。在此基础上定期复习,防止遗忘,加深识记的程度和时限。这样既可以达到准确记忆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增强能力奠定“物质”基础。

3.“熟练”训练

所谓“熟练训练,就是讲学生在复习中要取得最佳效应,要达到对已掌握的知识,时刻记忆清楚,处处运用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中考题中稳操胜券。因此,在全程复习训练中,必须把训练学生的熟练技巧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首位。具体训练方法:(1)化整为零。按章分节逐题地去识记-分析-揣摩-理解。(2)反复实践。政治学科知识点多而零散,抽象性强,系统性差,学生在复习中要随时随地的将已记忆的基础知识放到具体的问题中去分析,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熟练识记的目的。(3)经常反思。要制定计划,经常回顾,使识记的知识通过反思的过程在自己头脑中生根、开花、结果。(4)强化训练。为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枯燥乏味的现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检查识记的情况。比如,默写、提问、练习、竞赛、考试等,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培养基本能力,注重阅读、迁移、程序训练

政治中考强调考查学科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九六中考命题,着重考查了理解、比较、分析、判断等中等层次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三个“注重”。

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提高阅读能力,一要注意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二要读出课本中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三要理清课本中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搞清知识结构和框架。

2.注重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首先,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这是迁移知识的重要前提。其次,在全程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例举相同的事例证明不同观点,或列举不同的事例归纳共同的观点,或综合举例证明观点。这是培养知识迁移的重要方法,再次解剖标准答案,引导学生深思标准答案解题的角度、理论依据以及联结基础与能力的纽带,进而找出答案。然后,再找同类型试题,按照标准答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基本途径。

3.注重培养解题的程序意识

正确的程序意识有利于防止学生在纷繁多变的中考题中,心慌意乱、束手无措。有利于学生在纷乱的题目中,按部就班地理清头绪,条理筛选,迅速掌握主动权。根据多来的研究表现,政治学科的客观性试题的解答一般要遵循这样的解题程序:(1)找出核心观点;(2)选定回答问题的理论根据(即原因);(3)扣题分析――围绕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都归纳要点,分出层次,逐一解答;(4)针对核心观点,做出总结。

三、训练基本素质,注重培养政治意识

政治学科针对性、现实性强,中考突出强调整理论联系实际,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农业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香港问题等,特别是在最后一题中,让学生谈建议,这更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政治课教学在内容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脱离现实,照本宣科的弊端,在形式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灌你输”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防止把生动活泼的理论变成枯燥烦味的教条。

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1.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声有色的思想教育

在讲授基本知识时,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辩别正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从社会生活中选出实例充分论理。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激发学生从现实中提出问题,在现实中找答案的学习兴趣。要克服空洞说教的作法,多运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生动形象地开展教育。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的效果。

2.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讲演会、座谈会、评讲会等,使学生认清道理,提高认识水平,诱发政治觉悟,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分析社会现实中的消极现象,达到提高学生识别是非的能力,抵御丑恶的素质。

3.结合时事教育,进行有的放矢的政治教育

篇5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思维实践;反思

一、发挥集体智慧,组内设计流程

在认真总结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组内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搜集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太精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变式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进行归类梳理,以检测定目标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延缓对知识的遗忘。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首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三、选准经典题型,举一反三

精心的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并且所选例题必须要有代表性,在对变式进行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解题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向横向拓展,向纵向延伸,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做好以下几点:

1.拓展课本,快乐复习

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与基础,尽管初中阶段不应单纯追求知识目标,但初中阶段巨大的升学压力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数学复习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复习中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课本,对书上的习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轻松地面对中考复习。

2.从小题开始,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那小题往往会起到大题没有的效果,通过深刻的剖析和适当的延展,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检验法等。再将小题延伸、变换,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学生会做题了,就有兴趣学习了。

3.由浅入深,难易适中

对于题型新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卷,数学难题相对较少,但也是区分学生知识构成的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复习难题的障碍,关键是突破是数学语言或数学图形的生疏问题。我们可以对难题进行剖析,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大题化小,难题化易。课堂讲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突破口,找到习题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落脚点,从纷繁复杂的习题中找到本质的、共性的东西。

4.一题多变,发展思维

波利亚说:“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类似的结论,大都成堆的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在附近就有几个。”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示范价值,能够举一反三,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同解”,做到以一题带一片。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对做过的经典习题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多变型例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地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及时归纳,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方法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5.注重解题过程的讲授

很多学生解题只注重结果,轻视解题过程。实际上,我们的解题过程就是为结果服务的,解题是否规范,逻辑是否清楚会直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在本题的解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我们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在这方面,主要做到两点:一是课堂容量不能过大。学生一节课所能接受的知识有限,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欲速则不达,就会走进“练了―讲了―又错了”的怪圈。二是以题型为主线逐步建立自己解题思路,将零散的知识点从题型的角度进行二次深入的梳理,头脑中不再是孤零零的点,而是形成模块化的解题套路。

6.数学思想,魅力无穷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合作学习;地理信息系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当前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有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信息素养的全面复合型地理人才。地理信息系统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更加生动灵活地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时间、空间、属性等各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促进了教师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不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换为课堂主导、主动学习。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一、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前沿技术,尤其在帮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方面相当实用。在合作学习当中,不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太过复杂的操作只需要对相关软件进行简单地处理和分析即可,这样的快乐式学习模式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共同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1.教师方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训建设力度也随之加强,尤其是对各专业前沿技术的培训,如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不仅让这些一线教师更好地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同时还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学模式下的公开课观摩活动。这些都很好地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业务能力提高以后,教师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2.学生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绝大部分家庭都装配了计算机和宽带,这也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应用网络来帮助学习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的选择。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再加上初中计算机知识和地理知识的铺垫,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具备看图、读图、判图和用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也可以利用家庭互联网收集地理学习相关知识,知识面也随之不断拓宽。

3.学校方面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学校的软、硬件实力不断完善,各中学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房且电脑配置充足。学生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学课进入学校机房学习。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基本可以保障上课学生能够人手一台,这些都为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二、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模式

以合作学习为基础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的优点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之上,充分发挥出理信息系统信息高速化、方便化、信息量丰富、图形图像显示更为直观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再加上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加强的优点,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模式既顺应了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地理教学发展的趋势,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升。然而这样的学习实践并不是盲目地套用一种模式,而是要分阶段进行,其课堂重点并不是单纯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记忆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重心应当放在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计算机技术和地理知识储备去自行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还应当因材施教,在掌握全体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之上,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让尽量多的学生都能在阶段性的学习当中获得成就感。

在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网络和个性习惯灵活地去解决。首先是提出地理问题,如“你更愿意生活在市区还是在郊区”,倘若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解的时候,学生只会生搬硬套教材知识点如“等高线、剖面图”等,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比较抽象。其次是提供有用信息和平台帮助解决问题,让学生参阅教材知识点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搜索数字高程模型,让学生自行赋予高程值,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和高程模型DEM,再通过技术处理,将二维等高线呈现出三维立体山的效果,这样更直观地比较出各种类型的地形特征。然后是小组合作讨论二次探讨问题,组内各成员各抒己见,既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相互帮助完善观点,最后推选出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各观点进行总结,评选出最优方案。最后是反馈评价阶段,地理教师应在积极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点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则是反思自己的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未掌握的知识到底是何处造成的、自己所学知识是否能再生活中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教与学双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共同提升、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这一学习模式更好地体现出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团队集体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新方向。学生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好地拓宽了知识面,让知识更贴近生活,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在合作学习交流中,集体智慧被激发出来,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力超.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2]李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06)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继玲、曾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新进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篇8

关键词:科学素养 参与意识实验能力

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高中课程,应遵循心理转变、由浅入深、习惯养成等规律,一开始不拔高、扎基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性的学习指导,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下面就高中化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高一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2.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意识。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惧怕不已。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

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并作出结论,等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3.强化学生实验能力。高一化学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认为有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不如拿来上新课或复习。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学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只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创作。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尽管教材是按物质分类思想编排的,但作为每一种物质来说教材还是按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来描述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在学习完本节后,教师还要对每种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梳理各知识点。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教学活动;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设立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首要任务,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和数学教材,既要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记忆,也要在此基础上,丰富与巩固学生的数学科目知识储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兼备实践创新能力、理论分析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安排数学小组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数学科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优化调整,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学习与接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安排教学小组学习活动. 教学小组活动教学的方案设计,应当从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出发,针对每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认知、掌握能力不同,结合不同学生在心理情绪、学习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情商发展程度的不同,将学生划分成多个的数学小组,以数学小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小组学习经历,了解自身在数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并从其他小组同学身上观察、发现其长处、优势,作为榜样参考,共同完成学习活动.

教学案例一: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一节《相交线》教学设计为例,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对顶角、邻补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辨认出对顶角、邻补角,在二者之间进行换算,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参看图一,分析、总结图中四个角之间的关系,以数学小组为单位解题并归纳对顶角、邻补角二者的性质、特征、不同点与相同点. 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促进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共同成长、在原有学习水平上取得进步.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小组划分的准备阶段,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引导性格、学习能力上可以相互促进、一起进步的学生们集中在同一小组内,学生之间以团队合作,相互帮助,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齐心合力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二、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初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方案设计,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上解脱出来,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案例二: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二节《平行线》教学设计为例,笔者设计教学推理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切身观察、判断,最终思考得出平行线的空间位置关系、直线平行与相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自行总结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定义概念. 首先,笔者使用准备的教具直尺a,b和c,第一步将a,b重叠,然后逐渐转动直尺c,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直尺c在旋转过程中,与直尺a,b有哪些位置关系. 在此教学设计中,笔者没有使用讲解例题、分析题目已知条件、板书演示和教师给出答案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设计教学互动,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和推理出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得到正确结论之后,笔者改变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熟练掌握平行线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收获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

三、培养例题分析能力,活用教学手段与方法

篇10

一、注重看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部分。事实上,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的许多内容就是通过图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地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看地图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有哪些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活动”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加强了活动安排,教师可从动手制作、观察、体验、资料搜集、模拟情境等方面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突出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使学生能够明确区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读法以及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的划分。又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利用学校球场、沙池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及悬崖等地形。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的“季风知识”时,讲到天气吹偏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冷要加衣服;讲偏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暖要减衣服。这节课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时,让学生看天气符号,用自己的语言播报《天气预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又锻炼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注重利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易混、难记忆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教学效率。利用歌诀教学,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

如学生在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时,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的谐音联想记忆法,有利于学生巧记易混难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记忆中国地理中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及其地理位置时,确实难记易混,如果用谐音联想法可编成“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演绎成歌诀即:“大晴天,烟硝与青天相连,难上宁温福,只能广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