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0: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
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
篇2
关键词:网络微课;初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99-02
微课是一种视频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的展示,可以对某一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扩展教学,提高教学深度和教学广度,让学生的学习不受课本的限制。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网络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
1.网络微课的应用优势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活动,虽然其内容非常短小,但是却要求能够说明问题,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微课,一般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进行讲解,因此微课程并不包含教学的全过程,而只是一个片段。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节课需要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而微课程往往只设计一个知识点。微课程的学习比较简单,因此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占用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微课程的展示,可以将学习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简化了教学过程。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阶段人们对初生中应用信息技g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而采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其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微课程的使用,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2.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2.1 利用网络微课对核心知识进行教学。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讲解多个知识点,但是初生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研究表明,图画、色彩和声音等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让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微课对核心知识点和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玩转工具箱"的相关知识时,对于多媒体作品中的按钮制作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 Photoshop为例进行讲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视频播放认识Photoshop的功能、界面,并对拾色器工具和选框工具进行重点展示,以加强学生的认识和讲解。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展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各种信息技术技能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通过微课对学习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涉及到的一些操作技能比较难,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或者难以理解,或者对枯燥的技能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化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随着难度不断加大,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渐渐失去兴趣[2]。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的处理时,如果教师直接对Word文字的处理进行讲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产生抵触心理,就会觉得Word文字的处理很难,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通过微课展示用Word软件制作精美的贺卡,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此时,教师结合制作贺卡的过程对Word文字的处理,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探索Word文字的处理功能和处理方法,并在不断探索中熟悉掌握知识。
2.3 通过微课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微课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但是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却非常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3]。教师在展现微视频时,需要针对微视频的内容和问题进行讲解,教师也可以询问学生通过微视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微视频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它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因此,通过微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结语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核心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加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良美. 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 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4,27(4):95-96.
篇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随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本学科重视的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学期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会考的复习效率,成为我近几年辅导学生会考的努力目标。我把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根据多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走势,时事热点成为地理会考不可或缺的话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并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测试中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试题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位于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我及时收集了该国地震的详细资料,并在综合测试中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邻国印度及我国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试题,对学生加强地理热点的学习。地理会考中还真的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题,因为做到了未雨绸缪,学生在这个题上面普遍失分较少。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有效运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摆脱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有效的构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主要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在地理课堂上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突出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选择和运用。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能够将地理背景知识更全面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地理课堂上,首先,教师应该将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在确定重点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知识的确定,并让学生针对多媒体的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对地理内容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掌握。然后,根据已经明确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有关背景知识内容的讲解,其中教师要着重关注那些比较重要,同时又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将其背景知识优先讲解。最后,让学生在学习背景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分析,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掌握地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地理知识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有效掌握W习地理学科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河流和湖泊》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内河流与外河流的流动方向展示给学生,这个动态过程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教师再将我国的整个水系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大致的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水系中找到黄河、塔里木河以及长江,从而达到旧知识巩固的目的。最后,教师再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河流,并根据画面提出一些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地理探究性和自主性得到
提高。
二、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只是进行知识的教育,这样死板的教学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同时,这样的教学课堂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地理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过于沉闷、安静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和谐,这样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构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好话题,话题不要太简单,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也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对于比较困难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对于学生在讨论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教师要及时地纠正,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自己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去。
三、通过多媒体检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
经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培育,普遍的中国初中生在识图和空间想象力方面能力较弱。而初中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难以用量尺在黑板上板画出来的内容,只能尽量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借助课外的辅助资料,如地图册、地球仪。但这终究难以将立体的、动态的地图展现在同学面前,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知能力。长此以往,没有形象动态图的展示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有了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动态的地图形态,结合声像,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同学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不只是将教案备好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更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所创设的情境相适应。
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将静态的教案转变成动态的教案,将静态的知识点转变为动态的知识点,将黑板的板画转变成声像结合的多媒体动画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地理教材中,教师有很多地形、地貌、地势、气候、地图、经纬度等难点知识要讲解。这些知识点光靠教材的描述和一些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那教师教起来就更为直观、更为具体形象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书本上不好描述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还可以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地形这一章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可以成功地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直观、立体地展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更多教学的参考资料
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束缚在个人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与交流,更多的是每个老师都在重复简单的口与手的劳动。教师的参考资料仅限于教材、图书馆资料、前辈的经验和几本习题集。简单的重复工作和有限的参考资料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具体表现为授课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而有了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是一个很大的信息库,里面包罗万象,什么样的资源都有。无论是教学参考资料,还是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有,还有优秀的教学课件和优秀的教学方案、习题等等。这样一来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大便利,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也提供了一个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因为教材的内容是粗略的、大致的,而具体的知识点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依据。而有了信息技术这个资料库,教师可以搜索到更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增长学生的见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地势变化、气流变化等内容转变为动态图或者用动画演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变化,观察到它的变化过程,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营造一种求知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改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依然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尺度,敢于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分析
初中是学生系统化学习历史的起始阶段,由于历史知识繁杂化,很多学生都畏惧学习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初中生已有学习能力为切入点,系统整理课本知识,主次要分明,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优化教学方法,逐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质量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概述
在教学任务中,教学重点是必须完成的最基本内容,教师要以学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为切入点,合理设置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链,准确而全面地记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历史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心理特征等,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重点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历史知识内容零散、繁杂。以“”为例,在学习该章节内容的时候,需要综合分析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但在章节内容中,还会提到很多相关的小事件,极易误导学生,不清楚该章节内容重点、难点所在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有侧重地去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能使他们拥有一条清晰的学习线索,更好地把握章节重点、难点知识,优化重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这也是教学重点的内容。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加强调历史课程的“课程性”,注重学生历史技能的获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是以三维角度为切入点,明确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获取历史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成长。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学目标也得到应有地拓展与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教育功能,而这些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但合理处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教学重点的确定。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在筛选之后,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加上教学内容繁重,教学课时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重点与非重点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文作者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基点,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予以了探讨。
在新课标背景下,三国鼎立是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是该章节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教学重点为: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初步形成。这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一贯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为其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尽管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把握章节教学重点。由于很多初中生都对三国鼎立知识特别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即全方位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图示表述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合理化的PPT课件,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巧妙地导出新课题,使繁杂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变“活”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眼球,积极、主动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各方面特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共同解决新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内容,设计形象而科学的图示,客观地展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并说明原因。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出示的图片大都是这两种类型。即以变形的“人”字为基点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三个小圆圈为媒介,构建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下面是相关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以图1为例,它是某小组学生设计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想到三国鼎立的形成,脑海中便浮现出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周瑜、张飞。在小组相互讨论后,觉得三国鼎立的形成处于人才辈出的年代,以“人”为切入点,支撑当时的天下,而“人”字形状正好可以把天下一分为三,即魏、蜀、吴三个政权。在此基础上,标出当时对三国鼎立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些战役,每个政权的建立者、都城等。以图2为例,它也是某小组学生设计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和图1不同的是,是借助三个圆圈来表示当时的魏、吴、蜀三方政权。该组学生解释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当下一些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边界问题,边界处于待定之中。而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一个动荡的年代,肯定存在边界问题。综合考虑,设计出一幅三圆有交集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客观地折射这个动荡的年代。在此基础上,可以在不同的圆圈中标出当时发生的著名战役,政权建立者等,一目了然。
在绘制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学生需要充分想象,优化利用已学的知识点,结合该章节相关内容,绘制形象而合理的图示,更好地表述历史问题,更加深入理解该章节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随之,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历史乃至其它学科学习中,把繁杂、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其更加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主动学习。他们也能在繁杂的历史章节内容中找寻到其中的主线,并以此为导线,准确把握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填充非重点知识,完善已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放在核心位置。教师要综合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注重历史课本知识重点的归纳、总结,以知识链的形式传递给班级学生,并借助导学式等教学方法,把“死”的课本知识变“活”,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以重点知识为线索,逐渐填充非重点知识,健全已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以此,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技能,更多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使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以提高,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薛广富.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导学,2013(27)
[2]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
篇7
关键词 巴特莱法则 整合 地理综合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上好综合课,目前仍是广大综合科教师所面临的迫切课题。综合科具有它自身特点,政、史、地合一,考试范围广泛,综合复习题势在必行,语、英、数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精力,要他们在课余再花很多时间攻读综合科是不现实的,不少学生综合科主要是靠上综合复习课及做大量练习。结合两者,综合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笔者希望争取更优的课堂效率。相信“时间+汗水+能力+素质=成功”。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运用了“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整合。
那什么是“巴特莱法则”呢?经济学家巴特莱,发现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20%的顾客占据了80%的商品销售额,20%的发话人占据了80%的电话费等等。于是总结出“20%法则”,又称“巴特莱法则”。其含义可表述为:事物的80%价值集中在20%的组成部分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例都符合“20%法则”。如《新华字典》收入的近万个普遍汉字中,最常用的也只有2000多个。
“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教材内容的整合:筛选教材内容,去芜存菁,用80%的优势精力解决20%的教学关键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综合科目考试范围中地理部分的内容多,包括高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还涉及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国地理》的部分知识。少的课时,多的内容,使地理综合课复习课每课时所跨的章节内容多,若课堂教学企图覆盖所有的知识点,不分轻重,平均用力,不仅泛而无用,杂而不实,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印象模糊,思维混乱,精力分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其实,综合卷各科容量有限,因此会侧重于各科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考核。所以,在地理综合复习课上,笔者运用“20%法则”,筛选教学内容,找出20%的教学关键点和突破点,集中80%的精力解决,力求学生对这些重难点吃透并熟练运用。
从整体上讲,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在于围绕“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而初中地理知识则强调常识性知识,以及热点时事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而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在安排总体复习计划时,应突出这些核心内容。从一节课的微观安排来看,笔者先按照知识间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联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变“精”变“清”;在建构中,强调20%的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每节课都尽量将20%的精华讲清讲透,其它内容则指导学生自习。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八章“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时,计划用1节半课时间,1节课精讲,半节课精练。在精讲部分归纳了三大知识板块:①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性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这部分是最关键所在);②世界粮食问题;③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及方针。由于知识脉络清晰,目标明显,重点突出,学生听课精力集中,一节课下来,学生颇有所得,而且通过分析实例拓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原理性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内容的整合,充分提高了45分钟的教学效率。
(2)“20%法则”与地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整合:将需要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20%的“黄金时间”里,以期圆满完成学任务的80%。
在教学中,如果只有教师的外因驱动,没有学生的内因努力,自然不易出成绩。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在每节课45分钟内的不同时段,学生的兴奋程度有较明显的起伏。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到高峰,此时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也表现最明显。此后,学生兴奋程度和注意集中程度逐渐减弱,直至下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时间分配方面。在一开始就通过图像刺激等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注意力,在学生身心状态处于巅峰状态的“黄金时段”讲授“耗脑”最多的重难点,而在其他时段则有意识采取一些措施维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注意力,完成脑力活动相对较轻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地理教学结构有利于避免生理低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和注意优势,提高学习效益,减少了学习疲劳。如在复习第九章“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笔者就将工业布局影响因素这部分知识安排在课堂中段来讲授。
(3)“20%法则”与地理综合治理复习课上时间分配的整合:课堂上在用80%的时间来应付20%的“重要的少数”的同时,也要注意用剩下的20%时间让学生“反刍”。
在一定时间内所复习知识的量要适当控制,不能“满堂灌”或“满堂练”,每节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悟化、转化、精化、活化,把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说内化和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一节课下来,留出差不多10分钟让学生反刍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来可进一步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通过反思,总结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4)“20%法则”与在地理综合复习课堂上面向全体与照顾少数的矛盾的整合:总体教学面向全班,但是在每节课20%的“反刍”时间中,则尽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占全班20%的学习困难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篇8
近年来,我校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学习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綦江隆盛中学等课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15+20+5”(教师的教不超过15分钟,学生学习探究不少于20分钟,知识反馈不少于5分钟)的课改方案,为了把这一课改方案落到实处,我校全面实施了“学案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进行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系。在初一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对“学案教学”模式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并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实施“学案教学”模式,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地理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要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甚至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主动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培养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2、灵活性原则:由于学情不同,学案形式上应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丰富多彩。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不同班级的学案设计和使用也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3、探索性原则:学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能力,因此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尽可能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要由浅入深,充分激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敏捷的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实施“学案教学”模式,设计、编制学案是核心
在设计、编制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教辅资料,要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的材料,以丰富学案内容。我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组内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讨论,确立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提出学法指导,借鉴一些比较成功的学案形式,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程序”基本模式编制学案。
学习目标中包括“双基内容、重点、难点”两个方面,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写出,体现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图文转换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习惯。
学法指导是“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一环,学法指导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具体学情,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建议,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学习程序主要包括“思考探究——归纳总结——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四个主要环节。它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设计时要思路明晰,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思考探究”是整个学案的核心部分,这部分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有导向性、梯度性、可操作性。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再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资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系统化,增强对知识问关系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使学生深入浅出、由多到少、由繁到简地掌握知识。
“训练巩固”,“拓展提升”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可以采用选择题、读图分析题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习题的设计要精,要紧扣学习目标并突出重点,既要有针对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针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重点知识要从多角度考虑选编习题训练。
三、实施“学案教学”模式,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是关键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学案,而要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引功能,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教师要结合学案指导学生看书,归纳知识要点;同时还要通过学案启发学生,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利用学案中的地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培养独立思考与研究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过程之中,主动完善自己的地理认知结构。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理念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25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课程已经进行了较为强大的改革力度。首先,就课模块设计而言,高中地理教学已经逐渐打破传统课程构建的挂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其次,高中地理在课程理念方面也开始逐渐融入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刻,加上高中生面临着上大学的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很难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从课程的功能以及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方面
传统的地理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固定的死知识,甚至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堂设置,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课堂主体性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去,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方面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识记为主,学生通过机械的背诵也许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性,同时还有众多需要计算的方面。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积极的调整课程内容,注意地理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从高中生的理解性和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注重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机的和课本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主要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试图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但是高中地理的学习绝对不能靠死记硬背,该方法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越学越疲惫。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某个有意义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答案,不仅仅会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改善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方式
(一)分解目标、明确思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大学的压力下,无论是家长亦或是教师都开始乱了阵脚。高中地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逐渐放弃错误的教学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或者将大的教学目标逐渐分解,从而一一击破。教师不要急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有趣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然后,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最后,指导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划分模块、分类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改变原有的课程排版方式,将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按类别加以分类和整合,将地理学科主要内容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则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地理专题;再将具有影响的地理专题进一步细化,具体到地理人物和地理事件,构成“模块+专题”的学习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强调了重点内容、重点知识和专题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新思维模式的开拓,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更加新颖而且具有时代性。
(三)灵活教学、调动热情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摇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63-03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
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
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
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2.通过自主探究突破难点。我们知道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有一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先描绘出各省级行政单位,再剪下进拼图。游戏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为了节省时间,我要求学生每人买一塑料拼图,并要求他们将上面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涂掉。在拼图比赛时增加边拼图边说出该省的简称和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同学之间根据塑料块的形状判断省名,还可以把各省轮廓与动物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学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3.利用“口诀”、“顺口溜”突破难点。教学中根据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学生颇感兴趣,识记较快。巧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我国的疆域》一节,我国的邻国这一知识点学生记起来很吃力,在授新课时我让学生先用常规记忆法去记忆。结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太难了。这时我再展示歌诀: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老师再作适当的解释,这一难点便轻易攻破。又如:在教学“中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这一知识点时,我编成记忆口诀:北有三江与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与成都。同时指出这里的商品粮基地都位于平原,结合所学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区来记忆。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轻松记住地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通过身边地理突破难点。实践出真知。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立足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我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野外进行考察。我们学校在飞凤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带领学生来到山脚下让他们在实地考察:(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势坡度的关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样判定的?(4)哪种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经过实地观察,不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实物化,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锻炼了学生意志、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 上一篇:医药公司销售季度总结
- 下一篇:出纳工作季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