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12: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微课教育资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微课具有现代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将微课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特点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微课”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国内仍然没有发现对“微课”做出的准确定义,主流定义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就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资源构成可用“6+1”来概括,即:“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资源具有时间短与内容少的特点,微课视频的信息容量较少,但交互性较强,方便师生利用。这些特点是微课资源的普遍特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还有极个性化特征。
(一)生活化特点
有教育价值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当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符。教师利用地理微课资源,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母咧醒生的生活中获取教育素材与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交通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搜集本市近些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图以及新闻资料,用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用生活化的微课资源实施教学,往往能够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创新。
(二)趣味化特点
微课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在微课视频中,大量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微课资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刺激学生的神经,让高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微课的存在,不仅让地理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地理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三)综合化特点
教师在选择与制作微课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容与特点,还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小小的微课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微课资源具有综合化特点,在于其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更具有明确的主题与科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一)利用微课,优化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在讲解新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与新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微课导入方法,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河谷形成的动画以及冲积平原形成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微课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陈述性文字以及图片。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有所了解,会让之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微课,优化知识讲解
知识点的讲解,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丰富,难度更大,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微课降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地理学习变得零负担学习。巧妙利用微课,去解决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清晰化,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时,学生要学习区域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特点。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体出现,会让高中学生猝不及防,学习起来找不到头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去整理知识点,将看似混乱的知识点分好类,在三五分钟时长的微课引导下,打消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让微课成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一个灯塔,能够促进地理课堂吸引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课,鼓励学生探究
地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强,许多地理概念具有专业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动力。一直以来,教师过于重视地量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在微课出现之后,教师要借微课之力,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微课,做地理知识的提取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天气系统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系统、锋面气旋以及气压系统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各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去描述每一个天气系统,有利于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提取成果与课本陈述相对比,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高效手段。
(四)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知识的涉及面较广,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不仅在学习自然知识,还会接触到许多人文知识。在自然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才能理解地理知识。对于离高中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多利用微课去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时,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地理现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点。
(五)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总结
总结,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环节,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加强记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次提起精神,积极动脑去回顾本节课的所用知识点,并找到高效记忆的线索。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微课”目前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目前,有关地理“微课”方面很少。本文从新课导入、地理知识详解、地理知识探究学习、场景模拟、知识点总结、课程练习制作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并指出,在运用“微课”时应该注意“微课”的适用性,必须满足微课表现鲜活性、微课目的要明确、微课“生活性”原则等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海岸与海底地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二者对比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在对比中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资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能够让课堂在结束阶段变得热闹起来。在民主的总结氛围中,地理教学成果会得以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微课资源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更加科学的思想去调整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用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才能让高中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6(07)
篇2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实际应用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嗵嵘,促使人们意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例如:在初中学习中,地理教学具有规范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地理授课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展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知识点进行解读。
一、地图教学一思考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地理学习中,基础性的知识点为对地图的认识,对此,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读图或画图的方式,利用直观性的角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加之教师在授课时计划性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式地图结构,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循环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视觉、感觉两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记忆。初中地理教学难点为:国内的气候条件变化以及相关特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浅析,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仍停留在表层,难以完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可选用地图教学方式,通过地图的形象化表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例如:由于我国纬度跨越范围较大、地形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且在部分地区中仅与海洋遥遥相望,这些因素的存在,形成我国气候条件多样性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阐述我国气候分布类型,即由南至北分别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以及温带大陆气候五种(如图1所示),其次结合各个气候类型,讲解我国的气候条件。
二、地图教学――理解能力提升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转折点,不仅需要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还需对其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难度较高于其它同等类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可采用读图、画图两种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读图教学模式
首先,我国的地形类型较为广泛,如高原和山地、平原与盆底等,如教师采用单一的教材解读方式,则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在教学备课阶段,对其相关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搜索,与地图进行结合,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颜色区分,例如:高原地区采用红色,结合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实际图片,对其海拔、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结构进行详细讲解,选用典型人物,告知学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衣着类型等;平原地区采用蓝色,以东北平原或华北平原为例;盆底地区采用黄色,利用四川盆底和塔里木盆底对其进行说明。这种地理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对各国的地形特征进行形象化地导读,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吸收与整理。
2.画图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在教学中利用地图绘制的方式,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再利用图形对其进行详细记录,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对地图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例如:在温度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等客观因素,对其界限与特征进行阐述,即中温带以东北、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区为主,常见农作物为玉米和大豆等,属于一年一熟的气候条件;天山山脉、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等是中温带、暖温带的界限。
篇3
1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要求教师以综合能力素养培养学生。而空间思维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素质。当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综合能力素养来培养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在培养中学生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以知识结构系统的方式进行培养,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观察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素养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具体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长久下来,能够满足国家素质教育的需求。第二,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关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对于正在读初中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刻,举个例子,地理教材中拥有大量的人文图片,这些图片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个漂亮的空间。能够将地理知识具体化,锻炼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是思维空间提升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答,这种答题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关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
2.1丰富教育内容
教师对于课本教材的内容讲解,需要有计划地将空间思维的知识点贯穿在知识点中,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空间思维意识。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世界宗教和语言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地理空间引入课堂,然后将宗教和语言进行空间划分。在学习人类聚居地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区域划分或者区位的优势引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空间分析。在学习,我们生活的亚洲这篇章节的时候,可以以亚洲为教学形式引入区域地理的理念,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人文,自然环境,地理的关系更加了解,并且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2使用直观教具根据当前的地理教学来说,教具可以把地理内容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形成表象。这种方式能够将地理的概念更加科学的构建,并且能够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地理中的教具主要有挂图,示意图,模型等。一般来说,教学挂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虚拟空间有一定的了解,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示意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地理现场。关于图文资料和模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表面现象观察地理事物。
2.3有计划的设置问题
在开创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并且需要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本内容问题进行思考,当然每一个问题设置都是有技巧的,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且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效果达到满分。同时学生也能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以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开展课外实践课程
关于地理的创新思维,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新鲜的事情展开创新思考,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以课外实践课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3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教学的基本原则
对于初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是初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创新与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推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地理教师便需要在开展教学创新优化之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制定教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3.1目的性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应遵循目的性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之时,一切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举措都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多元化的设计,以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落实。
3.2主体探究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需要遵循主体探究时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的教学角色,发挥就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功能,去引导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实现主人翁,最大化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第一,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正确处理学生与地理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之中实现主体性的发展;第二,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于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下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之中也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走出以往教学的束缚感,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实现对地理的探究交流和分析,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3.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是:对于学生,教师应先让他思考。思考之后,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再去指点他。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领悟,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坚持这一原则教学中应努力做到:(1)教师讲授的内容应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讲授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学生急切需求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求欲。(2)要讲练结合,使学生经常处于思考状态。(3)设问应具有启发性。(4)加强自学辅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教给一些地理方法论知识。(5)适当组织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6)应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3.4情感培养原则
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而言,需要发挥情感的巨大作用,比较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对于任何事物出现的第一反应。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遵循情感培养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发挥情感优势,去迫切的完成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与探索意愿。在地理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自身情感的展现,用自己的耐心、爱心与关心来点燃学生的信心,使得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之中。第一,初中地理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方式,按照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感知,激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情感探索的思维,并感受到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初中地理教师可借助开展多样性与多元性地理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产生对于学好地理课程的情感,实现地理空间思维的发展。
3.5直观性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情况之下,需要遵循直观性的基本原则。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准备一些直观感性的地理材料,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感知等方法,对所看见的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理解并产生学习认知,形成更为深刻的学习记忆,努力将所学到的直观性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之中,以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将许多知识进行胡乱堆砌,在具体运用之时而无法寻找;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开展挖掘乡土地理材料的方式进行课外地理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并能够形成对实践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幅度发挥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4以中国的行政区分为教学案例
4.1实践目的
首先需要对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进行了解,产生学习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产生地理空间的定位能力。
4.2具体过程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这也为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习环节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着重寻找一些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图技能。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地图技能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地图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想要成为地理成绩优异的学生,学好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面对复杂多样的地图学生往往无从入手,不知道怎样来读图析图,更不用说运用地图来解决地理问题了。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地图技能,这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培养地理素养来说都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技能,从而使地理教学更优质高效。
1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意义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比起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高中的地理学习会更加的全面系统,难度也更大。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地图,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地图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具备一定地图技能的重要性。为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图题的分值通常比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1.2地图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各种各样的地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了地图是高中地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地图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地图可以把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1.4地图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学生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降低了今后地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
2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措施
2.1打好基础,加强地图分析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地图是学生身边很常见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地图技能,没有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地图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的种类,其次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各种图例和标记的含义,还有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等相关内容,都要仔细的进行讲解。同时举一反三,不同的地图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分析判读,从而加强学生地图的基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图分析能力。
2.2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对知识点的教学,即只注重对于考点、重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地培养,再加上对于高中地理而言,相比于文科的其他学科,它更加偏向理科,有些内容确实不好理解,这就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渐渐的也失去了学好地理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有关地图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对地理地图技能的学习兴趣,在具有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学习起来也会轻松很多。例如教师在进行等高线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联想教学法,将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树木的年轮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根据树木的年轮来判断等高线的密集程度所代表的地图含义,以此来使枯燥的地图技能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2.3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要能够把地图语言读懂,变成易懂的文字,同时要学会整理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不论是直观的信息还是隐含的信息,要把地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处都了解到,进而有效的获取有助于解题的信息,还要教会学生把地图信息与学过的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顺利的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地图读出图示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交通、聚落分布等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出其发展某种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4提高学生填图的能力。在地图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具体的填图训练,才能懂得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地图。通过填图训练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对具体的国家有所了解,记忆相关的地形、气候知识。这样的填图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例如在练习册中有很多幅中国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标注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重要的河流和山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国基本地理情况的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知识,懂得学以致用。
2.5优化设计作业,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对于高中地理地图技能的培养来讲,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课上的基础教学外,还需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知识点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提升地图技能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地图技能的复习,并进一步巩固教师课上所讲解的知识。高中地理更加偏理科化,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课后的不断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地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地理地图技能,促进自身地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地图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要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的学习中来,在教学的时候重视地图的基础,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能做题,从而保障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卞陈余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白英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宋金敏.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培养方法[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篇5
一、理论背景
现在大部分中学地理课堂依旧是传统的“旧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大批量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从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国内外有关专家近年来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是由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它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教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本章最难的部分,涉及初中地理、立体几何、物理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有的学生初中地理没学好或者没学,立体几何也还没学,高中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还没有学,所以学生要学习这一节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地把书看一遍,笔者将本节的思维导图印发给学生,如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难点重点有所了解。上课时,通过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述地球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完成,这样借助思维导图,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板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时候的板书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多以线性板书呈现出来。而传统的线性板书形式强调表达完整,书写内容较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笔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必修二农业以农业第一课时为例,通常的线性板书如下面左图:
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板书形式难以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右图的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复习以往的地理知识
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高考复习期间,对必修2“农业”和“工业”这两张知识点的复习,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把板书框架画好,上课时边讲边填写,通过这样的对比联系,老师上课顺畅,学生记忆比较快捷,让学生抓住“具体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这两大主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在课后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设计的知识脉络图为教学基础,将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等等,在图中标出来。并对这些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重难点之外的其他知识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课题为基础,建立多组课题。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题中一直保持激昂状态,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正理性这一节,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先把学生分成四小组,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各小组根据阅读情况画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维导图。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把思维图展示出来,有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就是图中的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质是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统一的演化过程。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篇6
1培养学生提高初中阶段地理识图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的开端就是对地球进行学习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认识地球的过程中,通过对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到地球中自然系统的运作模式,学习到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之间的运动规律以及变化规律等。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来说,地理图册是重要的使用工具。地图承担着记录地理信息以及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功能,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方面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掌握与使用。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明白地理学习中为什么要进行地图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对于识图能力的重视,进一步保证地图知识的学习与更好的应用。要达成自己对于地理识图能力的提升学生要紧跟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地理识图技能,逐渐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地图三要素开始深入了解地理识图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地理识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通过识图能力的提升学会自己看地图,可以进行方向辨别、认识地形地貌、估算距离、识别风向、读懂导航软件等,在日常出行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历年来各地区地理科目的中考试题考察以及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理学科中许多知识点的呈现形式都会配有图标,地理科目呈现出来的图像数量巨大,而且地理科目图标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地理科目试题中通过结合图像对学生进行读图、图像分析的能力考察,例如,学生从题目中给到的图片中获得并提取相关重点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进行试题的解答,这就充分表现出识图能力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识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巩固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地理符号知识以及地理图像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后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这对于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地理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促进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开发。同时,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教学中会根据学科知识以及地图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这种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地理学科中通过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生动具体,促进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认知能力的提升,易于学生在自身头脑建立相关的自然地理模型,有助于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程度更深,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储备量。
2初中地理学生识图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拦路虎”
2.1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主要以综合科目学习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重点在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知识又是建立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之上,因此部分学生在尚未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情况下就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使相关知识学习的困难程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之前也尚未对地理知识有过正式的了解,面对学科数量的增多,新科目的出现,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无法适应新知识的呈现,从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导致地理学科识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阻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尚不健全,而地理学科的特点又是会大量涉及到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学生无法做到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深入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此,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影响。
2.2教师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对侧重点把握不到,只在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却忽略学生是否得到一定能力的发展,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学科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建立是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综合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识图能力发展的忽略,导致学生地理学科整体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形成受到影响,使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受到阻碍,对学生地理学科整体能力的发展形成不可忽视的阻力。
3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3.1立足教材,正确认识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地图识图等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初中地理教材也配备相关的地理图册作为教材的辅助,由此可见,初中地理的识图能力是被国家所重视的一个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地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也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进行的设计安排,地理图册以及地理教材中对于地理图标以及相应的图像资料均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识图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培养正确的识图意识同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地理识图能力是为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做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识图能力对于地理学科知识中涉及到的地形特点、中高低纬度的划分、大洋大洲的分布,气候变化的分布以及进行相关空间位置的推算与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分析,使自身的地理学科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文学习中,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先是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温以及降水分布,进而借助气温与降水分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候分布,以及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第一章学到的地球相关知识,根据地理图标先是进行全球各大洲与大洋分布情况的了解,进而进行各种气候类型的学习,通过对地球地理概况的了解猜测气候分布的特点以及成因,大胆猜测各种气候类型条件下,各地区会有怎样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环境都有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地理图册的观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气候类型的产生成因。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中的经纬度分布情况,以及各大洲的地势地形分布情况,来进行气候类型的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气候形成与地球纬度的关系及各种特殊气候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地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赤道最高,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递减。但是同一纬度内,海拔高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就相对来说高一些,这也就导致同一纬度内海拔高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而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分布在不同的纬度范围内。因此,学生对于地理图册中地理图像的海拔高度以及纬度的判断就要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
3.2立足学生,加强识图能力的重视程度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被重视,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学会正确辨别图标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从而获得相应的地理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同时还会学到许多重要的半岛、岛屿海湾以及海峡,在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图表以及图像资料进行教学,采用将地球以平面图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学生进行分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七大洲、四大洋以及重点岛屿、海峡、海湾的标注比赛,学生通过对图像的了解以及位置的确定来进行对图像进行标注,选出标注的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游戏的方式既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锻炼,又引起学生地理识图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其地理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地理图标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图标获取相关地理信息,得到一定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的学习中,为更好的巩固学生本册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每一章节讲解过程中均可采取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各个不同半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地形的不同、地势的不同以及气候的不同等,通过直观展示的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各地的差异。同样,在学期末进行课本复习的时候,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教师可以展示某地区图标,要学生进行知识抢答,首先进行位置判断,进而通过对其纬度以及海陆空间位置的判断来分析气候类型,这样既使学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又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进一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
3.3立足方法,深化提升识图能力
通过教师一定的教学引导以及学生一定的知识掌握,学生对于地理识图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后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深化学生原有的地理识图能力,使学生识图能力达到更高标准。例如,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会学习到我国不同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各地区的知识讲解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相邻地区之间气候或地貌的异同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识图技巧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扎实的识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识图方法。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两个位于美洲的国家“美国”和“巴西”,在进行这两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二者在地球的位置,让学生根据位置来分析二者在地理概况以及气候类型等方面的异同,美国位于北美洲,其地形主要是东山地中平原西高原,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它的主要气候类型,也有一部分地区位于寒带、亚寒带以及热带。而巴西位于南美洲,地形结构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二者同位于美洲大陆,但是所处半球不同,所处纬度高度也不相同,国家内的地貌也不尽相同,因此气候类型等基本地理概况也是不同的。教师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两个国家不同的地理概况,认识到不同的地图图标标识方式,能够使学生识图辨别能力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4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地理是我市中考的考查科目,也是我省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中考和高考的成绩的高低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谈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新课标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要向同行学习,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要向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地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为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动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而"好学"、"乐学"主要看学生是否对该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其它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上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我上《美国》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地、B地、C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知识点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启迪的学生思维不要怕出错不要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研究无极限,追求无至尽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就一定能够最大化地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篇9
一、注重看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部分。事实上,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的许多内容就是通过图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地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看地图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有哪些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活动”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加强了活动安排,教师可从动手制作、观察、体验、资料搜集、模拟情境等方面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突出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使学生能够明确区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读法以及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的划分。又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利用学校球场、沙池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及悬崖等地形。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的“季风知识”时,讲到天气吹偏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冷要加衣服;讲偏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暖要减衣服。这节课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时,让学生看天气符号,用自己的语言播报《天气预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又锻炼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注重利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易混、难记忆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教学效率。利用歌诀教学,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
如学生在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时,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的谐音联想记忆法,有利于学生巧记易混难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记忆中国地理中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及其地理位置时,确实难记易混,如果用谐音联想法可编成“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演绎成歌诀即:“大晴天,烟硝与青天相连,难上宁温福,只能广占北海”。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教师;作用
一、前言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同时高中地理作为高考语数英加小综合(政史地一张卷)中一门重要科目,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因此,学生能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考复习中既要巩固和深化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高考复习是学生发展地理思想、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难得的教学过程,同时地理教师的备考复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吃透《高考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趋势,有的放矢
《高考考试大纲》着重强调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研读《高考考试大纲》既可查漏补缺,免走弯路,省时高效,又能熟悉高考题型、题量、难度分布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更多偏重在能力考核方面。首先,将原来旧大纲地理十大方面的能力要求整合为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将原有地理基础知识要求认识记忆训练修改为调动和运用;对地理信息的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训练改为对地理信息的调动和运用。其次,强化能力考核。《高考考试大纲》更强调考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高校和社会都需要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考试相应增加了对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增加了对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核。第三,地理作为综合科目考试的其中一门,考试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故对该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不同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才是关键,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才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教师要想尽快适应高三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在高二教学期间就要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高考复习阶段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在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要在课外能挤出较多的时间来吸取营养,例如博览群书:看课本、教参、课外参考书、试题调研等。课本是高考的依据,教师必须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同时更需要教师知道如何讲,有哪些方法可以讲,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如果一位教师只有一种方法教授课本里的知识点,他又怎能教好全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呢?充分利用教参中指明了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课外读物和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学习理论和专业新知识、新思维、新规律,与新课改同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地理教师要积极开展高考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而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同样对于高三地理教师而言,对每一届复习教育案例和对每年的高考地理深入研究,列出所复习中的注意事项和知识点的明细表,以便教师自身把握好考生情况和新高考的导向,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第三,地理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分析,做反思型教师。一名优秀的高三地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和记录中成长。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看到自身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这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克服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同时运用反思和记录的方法,通过表达、交流与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分享自己在地理学习和探究中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四、注重备考方法,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1.积极创设适度备考方法。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等现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与之配合,这就需要适度复习方法。所谓“度”,就是指课堂复习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复习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复习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要求内容如表1。
2.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论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高考试题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考察学生此项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又要学生必须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例如等值线图、统计图表、联系框图等。
表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
3.注重高初中地理知识的整合,提高复习效果。区域综合题是地理学科考试中常见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和解决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所占的分值较大,但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学生还怕此类题型,而该地理试题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是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轮系统的复习,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去解释初中地理的地理事实,以初中地理的区域为载体,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在初中地理的复习中主要是加强地图及相关常识的复习,更要熟悉各大洲常见地区地图的基本特征,包括重点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等特征。而在高中地理的复习中,要以高中课本的知识体系为依托,把精力投入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方面。
4.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路。在培养学生单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首先,教师需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从而在知识的交叉点着力。如讲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讲人口迁移时,联系历史上殖民活动;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时,用生物化学进行解释说明。其次,注重综合各科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形成以综合思维为核心,并以思维的综合、全面、深刻、敏捷等为其特征,如西部开发,教师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西部起步较慢,开发较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西部开发要吸取美国西部开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和运用综合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地理备考复习过程中,通过上述几点措施,不仅有利于我们每个高中地理教师转变和更新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紧跟地理高考方向,及时调整备考复习策略,达到与时俱进,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