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9:3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篇2
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1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2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 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3.1 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3.2 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3 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3.4 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而传统教学方法表现这些概念、过程和原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内容时,因为这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二维动画可先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七年级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篇3
人教版初一地理总结上册知识点1-2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仪的圆圈
要求能在图上判读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
长度
全部等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经度
纬度
能力要求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00纬线)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
度数划分
东经00-1800
西经00-1800
北纬00-900
南纬00-900
度数变化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
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
东经:E 西经:W
北纬:N 南纬:S
半球划分
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昼长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名称
气候特征
地理现象
热带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变化显著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1: 100000
线段式: 0 1千米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 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P16)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篇4
1. 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1.2 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2)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法初探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出有效问题。
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2 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
3. 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过去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一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3.2 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3.3 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篇5
1.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远离生活性,即学数学无用,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应该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课堂教学中,恰当、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小组间的小竞赛、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可诱发学生质疑、猜想。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认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了“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要求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的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学生学了概率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商场有奖销售所设奖券中奖机会大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用“腕测法”估测物体的高度;学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 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了对教材所学的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提供互助交流的学习平台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了很大的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了教学互动、互促,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体形状的橡皮泥,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平面(小刀)去截这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动手操作。很多学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边形,还能截出五边形、六边形,但不能截出七边形,同时我用电脑演示给学生看。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比如在阅读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通过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同时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这样一来就能养成学生自己小结的习惯。
5.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 作业设计 作业处理 作业评价 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英语作业处理观念偏差
虽然实施新课程已有多年,但在英语作业设计与处理中,仍明显地暴露许多问题:教育理念仍然与新课程目标脱节,一些老师设计作业思路单调;作业结构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着重于书面,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题海战术的影子依然清晰存在,明显地与新教材所要求的新课程脱节。这虽然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却被大大地挫伤,乃至成为其人生发展中的一大硬伤。
2、英语教材作业的现状
英语新课程教材作业与原来教材作业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对于我们所提倡的新课程的构建而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练习册的作业仍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本里所学习的词汇、语法以及句型结构为目的,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练习,虽有出现,但数量较少,内容不多,形式比较单调,能力的培养目的性不很明确。
3、新课程对作业实施的要求
新课程下,英语教学中对于作业设计,必须反映和符合英语作为语言――一种交际工具的特点。英语作业必须具有实践性和群体性,因此我们须对学生手中的作业,进行精选,既保持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删去一些“瞎忙活”(busy work)而没有意义的作业,还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内容与目的设计补充一些拓展性的作业,以弥补教材作业的不足。并在实际中注重作业实施和操作的方法,发挥作业的实效性,丰富我们作业在新课程构建中的作用,演活它的角色。
二、新课程下作业设计与处理的依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构建的几个要素
1)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凸现知识的体验性和生成性特征
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教学,我们应首先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认知规律,这是课堂文化有效形成的关键问题。根据皮亚杰和奥舒贝尔的关于人的知识内在构建规律的观点,语言学习的构建主要体现在激活(Stimulate) 输入(Input) 内化(Intake) 输出(Output)共四个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文化的有效形成,必须处理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教材中“无生命”的语言材料输入教师脑中,与教师的个人阅历和专业知识融合,教师应有选择性提取“有生命”的、可理解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这种“有生命”、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互,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再次融合,生成为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把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生成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达成语言实践的目标。这个层次是我们作业设计与处理的最根本依据,而作业的完成则是学生知识体验与生成的基本途径。训练学生语言技能与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文化的重心。
2)课堂教学过程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文化的特征
根据交际语言学习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观点,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互动(Interaction)、多元(Diversity)和协商(Negotiation)的。“互动性”指教学活动过程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不断作用的状态;“多元性”是指教学活动中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协商性”是指师生之间关系的民主、安全、平等、对话的语言学习氛围。课堂学习应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学习过程是共享知识和经验,体验美好的人际关系,它是一个幸福体验和交往的过程。
3)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中师生之间交往情意性和激励性文化构建特征
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文化交往过程,因此教师鼓励性的外在言语和暗示语言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评价与反馈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都是一种情感源,时刻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进行塑造。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除了要充分利用"Good!""Very good!" "OK!" "You are clever!" "Don't worry. Try again!"等话语肯定和激励学生之外,还要注意交流的情意性,真正与学生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师的聆听态度、教师对学生奇思妙想问题或回答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语言错误纠正的态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暗示效应等等,都将是构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要素,它们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与学生是否真实享受课堂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标。
4)课堂教学中文化差异理解、尊重与融合的深层文化意识特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也拥有自己的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个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这是构建深层课堂文化的实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五级”考查考生“文化意识”的主要目标为:是否对说英语的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初步了解,逐渐形成“英语地球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学好英语,同时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胸怀,包容文化,拓宽思维,并为将来更好地传播本民族文化。这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2.我们进行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依据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即是新课堂作业设计与处理的根本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层次性发展的规律,学习过程的渐进性,中学生心理与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语言实践过程的互动性、多向性、协商性与再生成性,是我们作业设计与处理操作的遵循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与学生的活动形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的培养,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我们在新课程下作业设计和处理的现实基础。一方面,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方式不同。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有不同的目的和感受,这必然影响到他们对英语作业的态度,以及做英语作业的习惯和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英语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英语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情感和程度的参差不齐,就要求我们,不管是作业的设计上还是处理上,都不可能实行一刀的做法。必须因人、因时、因材料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教学活动的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也使得我们的作业布置和完成必须具备如此的特点,这样才会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三、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理性思考
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英语教学新课标强调,中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围绕教材,使课堂内外的学习相结合;作业类型多样化,注意新旧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设计知识复现时,即要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涉及,又要有所侧重;在作业设计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能激起他们欲望的情景,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与创造的空间。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作业设计与处理的指导思想和具体依据,新课堂作业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下的特点:对于那些比较枯燥的语法类练习,我们多采用趣味性作业类的设计,尽量采用一些活跃性的、思维范围比较广泛事例、方式,采取逆向思维、甚至非常人思维的方式。要的是一种喜剧性效果,超常思维的冲击和感受,以便于在同学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那些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点,或是对课文语言点复习类的作业,我们多采用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对于需要与实践或合作性才可以完成的作业,我们必须用合作性作业的设计处理方式;至于那些体现英语语言实践及社会际性的作业,要用与社会、家庭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把作业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在实践中,体会完成作业中的任务,真正体现新课程下,语言学习的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探究性作业的方式,适应那些看似简单的事实现象下,却蕴涵着某种深刻生动道理的揭示类型的课题。这种作业也必须有一种进行分层的设计处理,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不同的作业要求与处理,使每一位同学均有事情做。并且是满怀热情地参与。
1、兴趣型作业的设计与运用
学生对单调枯燥作业的厌烦与拖沓,使得作业完成质量、学习效果差,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捷克教育雪茄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业设计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本身好奇、求新、求趣的心里特征和需要。尤其在进行语法类作业的安排处理时,必须善于挖掘英语教学中的“趣”提高作业设计中的趣味性,以焕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需要,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强烈的兴趣时,编绘积极主动的完成,知识也便掌握地更加牢固,迅速。
例如在go for it 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if?中用if 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型,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但是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难点,却不是重点。如何处理本单元的作业,是需要一点耐心与技巧。既不能太难,又要使同学弄懂,掌握;这需要在结合随堂练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与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让同学假想自己是另外一个同学,会怎样做。先口头说再写下来。然后在进一步结合书本作业与实际,要他们表达,If you won 5 million yuan sport lottery, What would you do ?先同桌之间商量温习,所用的句型,主要词语,然后让同学表述,7分钟后,同学发言相当踊跃,热烈。我后来把这个要求作为家庭书面表达作业,有相当部分同学写出了相当漂亮的文章。甚至同学写出如下有灵气、顽皮的段落:If I won 5 million yuan by sport lottery, I would buy a big and beautiful house for my parents; if they get the house from me, they would be very happy; if they were very happy, they would not ask me to do something I won't; if I could do anything I want, I would marry early; if I married now, I would be the first married school student in our country !他们思维开阔,写动生动有趣。在这样顽皮过程中学习掌握的知识,印象一定深刻、持久,也为课堂增添活泼的气氛。
2、层次性作业的运用
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应该和教学过程一样,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同学能有所感,有所得。作业设计时得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尽量做到分层设计。真正体现新课程下,学习与作业的有效性。
例如,根据作业的实际作用,可把它们分为选做和必做两个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学生分层,C级的同学,着重双基的巩固与练习,B层的同学应该在老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作业;点拨A层的学生进一步发挥创造的潜能。课后作业也分层布置,C级的同学有余力的可以做B级的作业, B级的同学有余力的可以做A级的作业。例如在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中,第二课时的作业,我这样来设计:C层的同学,根据所给 out lines 完成page 67短文,以巩固掌握日常行为动词以及时间表达方式的运用,口头复述完成即可;B级的同学应该完成该段落的背诵与默写,完成Scott本人一天活动的整体经过。A层的同学应该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写出表达自己一天的活动流程。分层作业,针对学生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各得其所,在不同程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定期根据学生进、退步情况由老师、班长、学习委员或学习者个人提出“升层”或“降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适当进行鼓励或鞭策。
3、合作性作业的组织和处理
一般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对于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而言,必须有语言交流的过程和情景的设置。而这些交流过程,要求他们必须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比如,编写对话,采访均必须小组合作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小组合作能最好的体现语言交流的多向性,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参与意识,并发挥各自的专长,达到小组知识共享,能力共进。
例如在go for it 九年级 unit 1,How do you learn for a test?在课文中主要介绍一些英语的学习方法,提出: 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How do you learn it? 课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份调查报告,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连英语成绩比较差,不敢发言的同学,因为其他学科的优势,也积极的准备,发言。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则积极帮他们选单词,改句子,纠语法。第二天各组都给出了精彩的报告。小组内部合作,小组间竞争,相互启发。学科之间也彼此互融。学生也体会到思维、交往、互助、成功的学习过程。也使他们在广泛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与人合作、交流、共享以及管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多元性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在英语课上的愉悦感。
4、实践性作业的运用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提高。英语的课程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他们经济地参与语言的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语言实际体验,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践性作业的素材,如对话表演、调查讨论、课本剧表演、英语电话、发送 e-mail等,我们在实际中应充分、灵活地利用这些材料。
例如在go for it 九年级 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主要是关于日常规则及被动语态的运用。在整个单元结束后,要求他们完成如下的家庭作业:对自己家庭规定进行调查总结,与家长一起修改,遵守,C层的同学,只要能写出家庭的rules即可,在班级中读出,大家听懂了,就是Great;B层的同学,要流利地讲出自己家中的一些约定,大体上没有语法错误即可;A层的同学,除了讲清自己家庭的规则外,还要给出书面报告以及作出简单的评价。由于和他们家庭实际生活相结合,每一个都十分重视。报告的完成也非常漂亮。一些家长也打电话说:“我们儿子英语,都是这些日常规定呀!我们还真不知道对他们英语的学习产生如此的影响呢!”这项作业,既培养了学生自我动手能力,也使英语具体运用于实践之中,同时又使英语的学习,有效地走上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实践相结合的路子。
5探究性作业的布置与实施
新课程的核心,就是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学习态度,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潜在能力。我们在作业的设计时,宜善于挖掘教材中所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与材料。通过设疑,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求异,大胆进行发散性创造。
例如在go for it 七年级下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 中除了要求他们掌握school rules 外这样设问:Do you agree on eating in our class? Why? 学生就顿时分成两大派:经过两派的讨论与总结,形成如下的报告。A) No, we don't agree on eating in class. At first, if we do that, we will break our class rules, and we won't be able to hear what the teacher speak clearly, it also lets others not concentrate themselves on subjects. Secondly, eating odd-food or too much junk food is bad for our health, just because we couldn't get good eating habit! B) Yes, we agree on eating in class. Just because we are hungry, so we must eat something at once, or we couldn't stand it, surely we can't concentrate ourselves on study, and if we are hungry for a long time, we'll be weak in health. We hope school could change this rule!
经过他们的讨论后,在我们所任课的班级内改变了一律禁止吃零食的做法。允许他们在课间保持教室卫生和安静的情况下,吃点零食,以补充能量。
像这样探究性或研讨性的作业,即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有些可以借鉴的提议,被采纳后,更使他们有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也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并思考现实的热情。
四、新课程氛围下提高作业效果的几个策略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各类作业的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口头与书面联系,课内课外呼应相通,巩固型和研究型彼此渗透。
作业要适量、尽可能做到少而精:过量的作业,往往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和大脑皮层的压抑,导致他们的学习技能退化,兴趣不断衰减,并因此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在选用或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精选、适量,难度适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作业,在学生充足时间下,从容不迫,积极探求、思考之后,给学生知识的启发与能力感知远大于题海战术。难度太大容易挫伤他们的信心,太易又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无法激发其斗志。对应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其分别得到恰当的训练,获得成功感。作业的设计力求有典型性、代表性,重难点突出,而且充满趣味性。
作业的要求要明确:明确的要求是作业有效的保证,忽视了作业要求的明确性,就容易导致学生作业不规范,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必须向学生说明书写的格式、完成时间等具体要求,限定时间。对复杂的作业及难题型,要仔细耐心地解释。力求全部同学对作业的要求明白无误。
具体到在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作业方法的指导策略
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拿到作业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作完后及时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查检不足。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学习中,学生通常以下面的三种形式来做作业:
1) 边查书,边做,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转抄到作业本上;这是最低效的作业形式;
2) 先复习学过的东西,然后在做作业。这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效果好些。这种方法一般是学习在中等或是偏上一些同学经常使用的方法。他们认为,先把书上的道理弄懂以后,在再做作业,思路清晰,效率高。这种方法虽也可行,但是缺少对课堂知识的反馈、再理解的过程,且缺乏自我思维的激发,易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解决与思路。
3)先根据老师上课所讲解的知识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在解决在作业中所出现的困难。若再有问题,就再看书,查看是不是理解的偏差。这种方式多存在于自我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中。也是我们应该对于优秀同学的作业中,大力提倡和要求的方法。因为,先做后看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独立运用与实际中,加强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另一方面,能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检查学习效果。遇到难题,也会引起他们解疑的迫切需要,是他们有针对性的看书,一旦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经验和知识,可能成为他们终身的技巧。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采取与自己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作业方法,使他们养成独立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纠错率”的比较或变化,提高对作业检查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纠错率”来进行自我评价。
对于非书面作业,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与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对于听磁带朗读课文这项作业,就可以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完成方式。C层的同学,可以听磁带一句,看课文一句,然后在跟读。以模仿其语音语调。这类同学,若条件允许,建议多跟复读机进行反复训练;B层的同学可以先自己读课文一句或一段,在听磁带,以寻找不足之处。进行对比更正,以检测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A层的同学可以听上三五句话或一个小段落,然后口头复述,。从而,检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锻炼自己的听力,口语、和记忆力。
2.作业的批改、检查以及反馈策略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批改和检查作业,是老师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再认识、证实原有的知识技能,或纠正以前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新的课堂文化下,更强调作业评价、批改、反馈中对学生学习过程、探索体会、情感获得的评价,尽量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与启发作用。
1)书面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其方法常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等。因全部批改占用老师大量的时间,影响备课的质量。所以,多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我们都应注意学生错误的性质与数量,一边学生自我订正,一边教师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便于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我们现在应该避免采用过去那种呵斥,责骂的处理作业方式,多用委婉,激励性的语言。如:Much better; Well done ; Excellent ; Not good enough ;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等,对于作业优秀,或进步比较大的作业,应予以大力表扬,或全班展览传阅,以资相互学习和激励。
2)非书面作业:口头或活动型的作业,是在新的课程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作业类型,它们是根据英语作为语言的特点作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以学生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为生存环境的。因此,对于这类作业,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和反馈。
a) 家庭协助:一般布置作业是在家进行复习、预习等,如听磁带、读课文、背诵、做预习笔记等。这时,家长应该成为最好的监督员。从初一开始,就把《在家英语学习调查表》传给家长,把具体要求想家长表达明确,请其每天或每周记载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每周上交一次。老师对这些纪录进行反馈,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b) 小组长的监督落实:对于背诵、复述、编对话等个人或双人作业,指定或自由选出四个人为一组的小组长,利用早自修、课余时间对其他小组进行检查或指点,组长又有其他组员检查。,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业抽检,以两个小组见的抽查交流为主,再由对方组长根据情况,给每一个表现良好的同学以"Good"。若经常达不到good 的同学,要由老师监督一段时间,,以促使他们能跟上全班的步伐。
c)全班抽查:若长期实行小组制,而老师不进行亲自审核,常会使小组长工作怠慢,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包庇、作弊等现象,而且有些同学会因为才能无机会在全班展示而削弱积极性。因此,老师也需不定期的进行抽测,点将主考,鞭策后进,鼓励先行。根据同学的基础,认真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并纪录每位同学抽查分数,记入期末口试成绩或总评。
3、作业订正与讲评策略
在新的课堂文化背景下,作业的讲评和订正与传统有明显的区别。那么,我们如何进行作业的订正与点评呢?
1) 非书面作业:其一是,口语类作业的点评与订正:要把握关键点:句子通顺流利,思维流畅,条理清晰就是上优的作品。实际上,口语的运用,就是日常交际环境中语言运用的微型版。对于微小的语法错误,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我们中国的中学生而言,最害怕在他们发言时,被老师打断,然后被指点错误。首先,他们语言的思维顺序被打断,逻辑被切断,而且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心。所以这类作业,最好是请同学参照老师评判的标准后,进行比较评判。这也是在学生发言完成以后进行。老师主要是激励性为主的评价,委婉的指出不足即可。其二,是非口语类合作性任务类的作业:此类作业,一方面有口语的要求,另一方面任务完成的条理性与完整性,这方面对学生的语言以及操作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与鼓励。
2)书面作业:对书面作业中所出现的较严重的语病,要求学生要认真分析其原因,然后仔细订正。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要求他们形成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要求每个人必须具有“纠错本”,将每次作业上出现的错误,记录分析,并订正在案。每星期进行上交一次,检查比较。一方面看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错误,以备阶段性复习回顾的检查弥补。另一方面,让他们完成并系统地“编著”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应该说,这种自我性的反馈效果相当明显。教师对作业的点评,不求面面俱到,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深刻分析,切实做到“点拨”。先“点”就题论题,解疑释难。再“拨”,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充分发挥学生的先进示范与激励作用。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动性。我们在时间中常采用以下做法:对于某一单元或课时的作业,先对几个学习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同学,进行简单指点,并让他们提前进行准备。然后,让他们自己登上讲台做“老师”,负责一节课作业的评讲与解决。老师自己做“学生”,听“新老师”的讲评。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开始这样的尝试,效果相当积极。学生课堂激情高涨,“老师”的知识,能力也要经受同学的考验。许多问题和思路在这样的课堂中,激发出来。课后,老师对于所存在问题点评,矫正。也可以根据他们的上课表现,发现他们在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现在有相当几个同学,能够胜任这种任务,甚至要求上正课。其他中等水平的同学,也被激发,积极争取登台机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每两周,均抽出一节课,来进行“学生老师”的作业评讲。姚锦燕、俞莲等几个学生特别感兴趣,并表示说:“将来,我也要做英语老师!”
4、作业评价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的评价,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形成性评价,两者并重。重结果,更强调过程。
1)、对学生在作业中的思维,以及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我们在作业的评价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分析。
比如,在go for it 九年级Unit 4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 的作业中,关于passive infinitive( 被动语态)的用法中,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与评价。主要看他们思想过程,是理解的偏差,还是习惯的粗心。
2)、学生作业的评价,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反馈。使他们及时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同时了解不足,以求不断的改进。这个过程,本身就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3)、学生阶段性地对自我作业状况进行评价,或是学生之间的互评。我们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多采取分数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C等的同学采用A、B、C的等级评价,且更多的注重他们的学习态度与情感的评价,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B层与A层的同学,态度情感和知识获得并重。通过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观察、交流,可以使他们对自己书面或非书面作业的课内外学习行为、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与反馈。老师也阶段性的将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整理,评价结果占学生总评一定的比例。
五、结语与反思
在新课程下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的操作,是一项系统且难度较大的任务。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作业的设计及处理,也仅是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在作业方面的一些探索。本文在总结与整理上存在很多疏漏与不足。比如,只是对于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和处理,进行尝试与摸索,还谈不上真正的系统方法指导。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构建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向每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我们发展提高的机遇和环境。新型的教育要求教师成为新型的老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研究者。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现代教育意识,开阔文化视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完善自我,在对课堂新文化构建的探索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约翰・贝克(John Beck) 王璐
玛丽・厄尔 (Mary Earl) 著 王向旭 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2、《教学理论》 施良云 崔允郭 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版
- 上一篇:社区服刑人员季度总结
-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