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3: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物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知识点 分类 系统化
高中化学学是离不开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因此知识点非常繁多,如果不能对这些各个方向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梳理,而是依照课本的顺序进行知识点的单个讲解,学生就很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连贯学习。长久下去就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知识点做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将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化成一个整体,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加深他们对各个小的知识点的印象,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没有印象而手足无措。教师要在每节课后做一个小小的课后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再做单元总结,必修一结束也要做一个整体总结。这样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一个知识体系中,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理清,就不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状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先要大体上进行分类。分类总结更容易条理化,思路也会清晰。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所以对不同物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不同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一定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对物质的分类做一个大体的论述,然后分解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学习。例如物质总的来说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而纯净物又分为化合物和单质两类。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单质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知识体系图,先对物质的分类有个整体解读,然后对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物质都是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入手的,一般的物理性质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而化学性质就需要化学实验才能得到。铁粉是黑色的,而固体的铁则是呈现银白色。铜单质是紫红色的。氯水是黄绿色的,F■则是淡黄色的。这些物质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观察然后从颜色、气味、存在形式等各个方面做总结,而不是单一地讲解传授知识点。而对有些物质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以乙烯为例,首先总结它的物理性质,它在常温条件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轻于空气,很难溶于水。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氧化性,能使高锰酸钾容易褪色,也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它经常被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和催熟剂。以有机物蛋白质为例,它是一种化合物,而且分子质量较大。它还可以与许多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点燃还会散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也可以进行水解形成氨基酸。通过对一种物质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把握,就能把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不至于零散难以记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最基础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理解最基本的理论,那么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和熟练掌握。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某些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而化学平衡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程度不变的状态。如果不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就无法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总结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些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概念,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这种理论性的概念。在同温同压下,同一体积的分子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总结为“三同”定“一同”。这样不仅可以将知识简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每个概念死记硬背,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在遇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就无法运用自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做题的原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知识点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为不管是对于一哪门学科来说,所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好像无关,但其实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些知识点就像是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环节无法理解,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性,对学生循循善诱。与学生一起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建立起知识体系,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理解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高三生物 复习教学 教学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生物学科的高考复习日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使高三学生必须明白生物高考的价值所在[1]。下面对新课标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利用比较异同法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中,虽汇集了整个高中所学的知识点,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为繁乱和复杂,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可通过向学生演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制作区分两种细胞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两种细胞的区别;而且可根据所学知识,在两种细胞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细胞在DNA复制、细胞分裂与转录等方面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进行正确的区分,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混淆两种细胞的含义,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促使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进行有效复习教学
在新时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从而使课堂学习变得高效和优质。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复习教学,而是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协助学生在熟知课文知识和把握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掌握识记技巧。
例如,在复习“DNA使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不阅读课文和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用默写的形式将病毒浸染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或是用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批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病毒浸染过程的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此时学生会迅速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该知识点。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叙述的能力,不仅可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复习上的错误,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设置连环问题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心理教育学家发现,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2]。因此,无论在任何学科中是新课学习还是考试复习,均可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一连串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连环问题,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例如,在复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也许许多同学已经将课文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此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点,提出一系列问题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入课文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如,教师可提问: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吗?是不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反过来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也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吗?植物界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吗?通过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不仅可使学生重新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点,可举一反三,辨别易混、易错的概念。
四、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
根据往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编制,其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还应抓住复习的核心内容,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与结合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是指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案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传统的复习教学框架,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复习框架,以激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复习的热情和信心,不仅为学生展开复习活动铺垫好道路,还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各个知识点进行迁移与综合复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进行整合、重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点网路体系,利用板块的形式将重点、难点一一列出,然后进行依次突破,使学生可以综合、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内容。通过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重复而进行的重复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厌烦、乏味等不良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结语
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高度总结,也是为高考铺垫的最后一块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结果的好坏,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高中教师应重点做好高三学生的复习教学工作。高三生物学科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虽不多,但每一科目的复习教学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才可为学生的高考提供更多保障。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比较异同法、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设置连环问题、重组基础知识体系等手段和模式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登英.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5(14):136.
[2]曾鹄淼.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4(04):163-259.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所学的课程当中,化学这门课程以各种各样的原理、复杂多变并且零碎的知识点而著称,这样看来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就只能靠同学们自身的领悟能力和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归纳分析法”能够将零碎而繁琐的知识点总结成系统化条理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新知识传授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的使用可以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在高中一二年级的学习中适当地运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发现化学学科的神奇之处,从而促使其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知识传授过程当中采用问答知识的方式教学,将归纳分析法运用其中,使同学们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在给同学们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将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联系起来,将各个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挖掘出来并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学习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将相似规律的元素归为一类进行集中学习,相异规律的进行个别学习,这就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结构,同时为老师讲授新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归纳分析法在新知识传授中的应用不仅能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堂复习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用归纳分析法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总结,同时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欠缺之处,及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用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归纳、分析、反思、总结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而言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归纳能力的培养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侧重点应该在于归纳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方面。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课堂复习中将归纳分析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生活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概括。这样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化学平衡的应用,并且能够快速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归纳分析法可以具体到:若物质是相同的,则生成速率=消耗速率;若同一边物质的逆向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相同;生成物的产率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原先的状态相同;混合物反应之后的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质量与原先状态相同。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牢固。
三、单元小结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过去所学的知识点采用归纳分析法来对单元小结进行巩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不仅仅意味着对于知识点的堆砌,更多地是对于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单元小结复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吸收新知识、接纳新知识、复习新知识。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证明发现,归纳分析法主要可以以两种形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1)顺序归纳分析法。将一系列顺序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某种方式将琐碎繁杂的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朗化,这就是归纳顺序法。顺序归纳法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的思路向着更加明朗准确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由化学反应的本质内容进行观察,其中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都在3个之内,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失去电子之后表现出还原性。所以,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在反应当中可以引出氧化剂、还原剂等的作用。(2)分类归纳分析法。将各个有衔接的知识点采用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按照类别形成各种结构体系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就是分类归纳分析法。首先教师将各个分好类的知识框架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将相关知识点添加到已建立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发现自己没掌握的知识,从而得以添加补充。然后再依据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这就使得整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链,使同学们将高中化学的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并系统化的掌握。例如,在关于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采用归纳分析法将元素化合物按照金属与非金属归类,接着将金属元素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进行二级划分;非金属元素依照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及盐类进一步划分。这只是归纳分析法在高中化学化合物中的一个简单应用,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复杂而零散,要想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得到高质量的保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地使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学习并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导图;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知识非常晦涩难懂,而且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点杂乱无章,考试的难度较大,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很难考出优异的成绩。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则针对“归纳”和“记忆”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一、优化高中化学概念图应用
1.学习简单知识
在学习使用概念图的初级阶段,教师要使用教学内容中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首先要阅读课本内容自己体会、感受相关的模型、實物、图片等,然后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列举出相应的知识点和概念,研究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纸上用箭头连接相关节点概念的方式表示出来,表达方式有链式图和气泡图两种。这样绘制出来的概念图有以下优点:绘制简单,表达简单清楚、能很直观的表达出每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用链式图描述流程。在概念上有流程意义的知识点,可以用箭头把节点以链状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链式图的结构。绘图过程中注意要理解清楚个概念之间的流程顺序,写清楚连接词,要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主链每个节点下面,可以对节点概念相关作用特点做简要说明,起到把主概念拆分成几个部分的作用,细化知识点,也能延伸学习其他相关知识。
(2)用气泡图实施导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气泡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在气泡图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应该位于中心位置,与其相关的知识点排列在其周围,按照固定顺序用箭头连接,由此形成由核心知识点延伸出其他相关知识点的气泡图。
2.建构复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层次较为复杂的知识,可用维恩图和等级图归纳总结知识内容。先要找到主题中的知识难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绘制维恩图,解释复杂难懂的知识点,使其简单化。此外,可以通过绘制等级图的方法,建立复杂的知识架构,图的层次根据知识点的层次而定,相同层次的知识在意义上并列,条理清楚,能很通透的理解全部内容。
(1)用维恩图辨析区分。维恩图,又叫文氏图,可以表示知识点重叠部分的图形。维恩图可以表示出单个独立的集合,也能表示出集合间的包含和重叠关系。维恩图可清晰表示多个概念间的关系,每一个概念用一个圆圈表示,圆圈之间的重叠部分表示概念间的相同的地方,没有重叠的部分表示概念间不相同的地方,能清晰明了的区分各个概念间的异同和从属关系。
(2)用等级图纵向建构。在等级图中最关键的概念位于最高层,相同层次的概念并列表示,不同层次的概念纵向排列,按层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往下排列,用向下的箭头连接起来,这对于结构复杂的知识非常实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每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等级图。
3.整理系统知识
用概念图整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是教师常用的一个方法。首先要提出一些于学习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知识,不只是要掌握核心知识点,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得理解,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选择结构分支多的概念图为主体,其中一些部分可以使其他类型加以结合,绘制出综合全面的概念图,把复杂的知识结构系统化。
(1)用括号图分析概括。用括号图表示相关概念能很好地表示出每个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按属性从大到小的关系,用箭头从左至右连接,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横向表示出来;概念的内涵按从大到小的关系,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括弧排列出来,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纵向表示出来;在配合连接词、正反括弧加以说明,使知识结构层次清楚,便于理解。
(2)用辐射图归纳总结。辐射图和太阳光向四周发散的形状类似。核心概念位于最中心,其他相关概念按层次关系分布在核心概念周围,中心通过箭头指向外围,层次不同的概念用不同的图标表示,再配以连接词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按层层递进的顺序,随着层次深入知识点不断细化,每个节点概念都要标注层数和字母方便观察理解。
二、优化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应用
1.进行知识梳理
例如学生学习物的质量时,此课程安排在高一教材的第二章节,但此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化学还比较陌生,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也比较低,而且没有自主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尽管本章学习的内容并不难,在初中也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还是无法系统的归纳所学知识,这样自然就无法在解题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绘制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了解教学内容中相关的知识概念,如质量、密度、气体气压等,还有相关的公式和定理推论。这些概念和公式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联系,如果学生单纯死记硬背的话,这些东西会杂乱的储存在脑海里,不利于记忆,在真正解题时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归纳、总结相关公式和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思维导图能使概念和公式、公式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演变表示得更加清楚直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由于不得不面对高考和中考,所以教师和家长大多崇尚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扫除学生的知识盲区,但是学生学业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那么多题目,对于学生的身体来说也是很重的负荷。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习题按不同种类区分开来,找到每一类题目之间的联系,通过适量的题目就能让学生面对各类题目时得心应手。
2.进行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非常复杂,所学的知识比较广而且杂,但是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各个单元的内容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单一的学习某一部分的知识是不可取的,更合理的方法是先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再根据此建议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把整本书的内容捏合成一个知识网,而不是单一地去学习某一部分的内容。在每部分的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要学会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并且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化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在阶段性总结时,教师可以把本阶段学习的典型的概念术语和符号命题提出来,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醇”“脂”等,要求学生利用一部分的内容构建思维导图。整理归纳阶段性学习的成果。
3.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广而且杂,所以很多学生即便知识掌握不错,也很难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虽然熟练掌握了部分知识,但知识掌握的范围不够全面,对于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无能为力。所以,学生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课程所学内容全部规划到知识网中来。在记忆知识点时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可以以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础,延伸出其他相关知识点,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核心概念延伸到其他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在坚持不断地学习过后,最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容面对各种考试。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们要共同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研究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阶段性复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7-01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归类总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各种教学思想的加入,数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并且应该具备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引导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将引导方法融入备课环节,写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教案。使学生在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当然,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起来,那么学习与巩固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阶段性复习的过程更应该结合生活展开,做好知识点的阶段性复习的归类总结,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整体学习。
同时复习课堂的开始与结束的延续同等重要,应是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和数学的学习的无限性。但是,往往理想的和现实总有一些差别。
1 插入知识点归类总结,引导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的内容,将知识在教案中转化成其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融入一种与知识相关问题的情景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思考。同时,试着寻找适合的理解方式,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不断的总结,或者在教学的时候插入之前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更加全面和合理,让学生在复习式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提高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并不是问题琐碎,而是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不断总结,突出重点,启发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二年级“期末复习”复习课时,可设置如下提问“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平行四边形和数的加减以及多位数的认识,那么,对《万以内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认识图形》的应用与对比,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解题步骤问题。首先是对加减法的学习,引入生活中集市上的数学计算。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达到了课前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预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数学与生活。
2 混合式复习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之前,应将所要讲的某章内容做一个条理性的总结提纲,或者说期中总结或者是1/4总结等,同时,做好几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教案,注重课堂复习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方式等感兴趣,可通过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导线,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局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教师需按照复纲需求进行有序的讲解,不能随意教学,以避免误导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应用这些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设问,对于学生来讲,当做是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创造条件,也实现阶段性复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负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时,对《小数的加减运算》等几节进行综合解析,混合教学,要将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希望同学们通过观察的形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将数轴介绍给学生,这可能是初中学的内容,但是这种超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现在所学知识的巩固,更好的认识负数。
3 学生为主导,加强课堂讨论的开展
教材的研读需要达到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而知识点的阶段性总结则需要良好的教学解题思路的引入,教师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教学思想的培养当做是兴趣培养的前驱,阶段性复习的过程加入思路的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的发散,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解题思路与阶段性复习的结合,尤其是在教学的复习阶段中,解题思路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也为阶段性复习提升效率。
另外,小学生对与数学的理解,大部分都局限于数字的学习,其对学习过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而阶段性的复习则需要学生不断地讨论与思考,将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结合提纲式知识点挖掘教材,将教材与知识点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将提纲式复习作为阶段性复习教学中的主线,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应以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主,如:六年级课程中在讲“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想起生活中的规律变化事物,那么学生可能会对其具有的特点如正相关性和反相关性等做初步的猜测,授课教师对其评价总结。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并结合混合式复习,在阶段性复习规划中掌握主要的知识纲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之间的交叉学习与复习。同时,必要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6
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的学习内容是物态变化,本章主要学习温度计的使用、6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放热在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实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及其图像问题。这些繁杂零散、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什么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就形象比喻法在物态变化中对几个知识点的识记应用问题与广大教师探讨。
1 形象比喻法在判断吸热、放热问题中的应用
物态相互变化过程共有6种变化状态,然而这6种物态变化过程,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如何准确判断每一过程的吸热或放热情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首先,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同一种物质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以气态存在时密度相对较小,体积较大。以固态存在时密度相对较大,体积较小。其次,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分析,同一种物质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以固态存在时密度较大,体积较小;以气态存在时情况相反。
因此,可以形象地将气体想象成一个胖子,高大威猛,能量较大;固体,体积小,像瘦子一样,瘦小微弱;而液体界于两者之间。再结合学生的浅显认识,胖子变瘦子要减肥,瘦子变胖子要增肥。可以将减肥认为是对外释放能量即放热,将增肥认为是从外界吸收能量即吸热。
笔者对这个知识点总结如下:胖子(气态)变瘦子(固态)要减肥,即放热;瘦子(固态)变胖子(气态)要增肥,即吸热。通过将这个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体化,使学生牢固掌握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的问题。
2 形象比喻法在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判断问题中的应用
物态变化这章中,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共有4个。然而如何区别和判断这4个图像成为学生学习时易错的知识点。
首先,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晶体是指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将具有这种性质的固体叫晶体。即它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对应到温度―时间图像上有一段图像与时间轴保持平行的线段。非晶体是指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地上升。它的图像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因为熔化过程中要吸热,物质自身的温度要升高,所以可以将熔化形象地比喻成走上山路,将凝固比喻成走下山路。
其次,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分析,上山比较费力,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人体表现出汗流满面,感觉自身体温在上升。将凝固比喻成下山,下山比较省力,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人不会表现出汗流满面,感觉自身的体温变化不太明显。
笔者对这个知识点总结如下:上山(图像上升)吸热,下山(图像下降)放热;图像如果是折线则是晶体,图像如果是曲线则是非晶体。
3 形象比喻法在识记温度计分度值中的应用
温度计分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3类。这3类温度计的材料、测量范围、分度值各不相同。而分度值的识记,成为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首先,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气温计的测量对象是人体,而人做为社会的主体,是所有事物的中心,所以在对人体测量温度时,要求更为严格,更为精确,可以形象地将体温计比喻成给人注射时用的注射器的针头,它的针头较细,所以它的分度值为0.1 ℃。而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的测量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和外界大气温度,可以形象地将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比喻成给动物注射时用的注射器的针头较粗,精确度相对较低,所以它的分度值为1 ℃。
篇7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知识结构 课堂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
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但相对分立的知识点学习记忆的难度明显高于成体系系统的知识网络,所以,如何对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体系,一直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而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其包含的知识点在高中化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根据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部分除了作为必修部分的考点,还作为选考内容的两大模块之一,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而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相对于无机化学部分的知识网络脉络更加清晰,有机物种类明确且相互有密切联系,在搭建了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后,对解决高中有机化学的高考题,应该已经有比较大的把握。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分立在必修2和选修5两本教材中,而在必修2中给出的知识点少,主要属于介绍性知识,不能依托于此构建知识网络,只能进行分立知识的记忆,在正式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将这些相对分散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因此,构建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更多的依托于选修5。
1.1网络知识节点: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在第一章先给出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进行了介绍,此时将有机物分为烃和非烃。烃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非烃则依据官能团进行分类,主要的类型如下:实际上,根据后面的学习可以发现,有机物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能团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加直观的学习,可以先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合物,教材中绝大多数反应式采用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包含2个碳原子,所以,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以先采用乙烷及其衍生物代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以这些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作为网络知识节点,现在各个知识节点处于孤立状态,同时包含的内容非常单薄,需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所需的内容对知识节点进行丰富补充,并形成连接知识点的线条,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1.2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的搭建:在上一节中根据第一章节的内容,以有机物类别作为知识网络的网络节点,本节中进一步根据后续章节中的内容对知识节点内容进行补充,以及构建连接知识节点的线条,主要需要把握的是不同有机物类别的特殊性质,和相互转化的反应类型及对应的反应条件。如果说选修5的第一章是对高中有机化学的基本介绍,供学生提炼出一个个知识节点,那么第二章到第四章的内容,其实都是对于第一章所提到的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连接。这三章的内容分别介绍了不同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还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以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为例,在这一节中介绍了三种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还有三种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聚合反应。其中取代反应连接了烃类和卤代烃,加成反应连接了不饱和有机物和饱和有机物,或者不同不饱和度的不饱和有机物,聚合反应是属于不饱和有机物的特殊反应。根据这三个反应,可以将第1节中的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及有机聚合物联系在一起,主要脉络是烷烃烯烃炔烃的衔接。对知识节点的补充中,重点在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其涉及到特殊反应。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醛这一部分中,醛所涉及的特殊反应有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生成Cu2O红色沉淀,这在高考中都属于标志性的破题点,解开这一环后,根据有机知识网络,基本可以推导出前后涉及到的各个反应以及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也需要注意“将知识读少”,比如在学习芳香烃和醇\酚这两节时。根据历年有机化学部分的高考题,芳香烃在大题中通常作为R-基存在,即作为有机分子中除了官能团剩下的部分。故而在搭建网络时,在明确酚类和芳香烃的特性后,不妨将芳香烃作为一个单纯的R-基看待。在不涉及到芳香烃和酚类的特殊性质时,作用普通的烷烃烷烃知识节点看待。
2总结
篇9
现阶段高考化学试题总体来说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全面,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考察,需要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的复习备考应依照课本大纲进行,理清知识的脉络。培优补差,帮助优等生解决易出错的问题,强化困难生知识基础,加强学习信心,通过导学案和多种类型题的集中训练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检验和鉴别、计算物质的量、电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基础知识每年必考,大纲范围内涉及到教材的边边角角,都有可能成为出题的知识点。零散细碎的知识点识记容易出现疏漏,学生探索其中的相关联系,串接成一条知识链,就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化学实验题的训练中,经常可以看到因题而设的新奇仪器和装置,这种非常规仪器装置的组合可以实现实验功能的综合拓展。在实验备考中,应重视对仪器装置的名称、类别、用途、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
(二)构建完整的理论结构
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梳理总结,发现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综合梳理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快速精准地检索到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备考效率。如在进行化学元素学习时,可以这样来设置导学案:①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②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常温下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溶沸点)③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反应、和常见金属、和水、和酸碱、和特殊化合物反应)④元素氧化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⑤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新元素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掌握总结的规律,探索并发现课本编写框架中存在的关联,初步模仿构建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模仿下图绘制含碳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图,把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串联成模块化的知识网络,直观形象地整合了繁琐细碎的知识点,考试重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课本学精学薄。
(三)注重实验总结
化学的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近年高考化学命题可以看出,化学实验不断深入考察,考察方式也越发新颖创新,强调发挥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教师备考时应引导学生多做总结,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化学原理。因此在复习备考时,首先是让学生加强对实验的认知基础,结合生活经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合作探究。经常考察的实验有酸碱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萃取、蒸馏、重结晶、沉淀溶解平衡、乙烯的制备、酯化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不同的效果。定量的化学实验通过学生的时间,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综合性实验考察了多种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跳出课本框架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题:从你最熟悉的酸、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下图中的关系,途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讲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四)总结
篇10
1.了解有机物的组成,会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甲烷的组成元素,掌握甲烷的性质,了解乙醇和乙酸的性质。
3.通过对有机物的认识,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思想感情。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特征,甲烷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论证。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知识点较凌乱,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也不是很大。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观察,自己总结概括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1.有机物概念部分
(1)给出两组物质,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组成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并试着说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教师总结,并给出注意事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虽含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除碳元素外,有机物一般也含有氢元素,并可能含有氧、氮、氯、硫等元素。
(3)及时反馈:医用酒精和食醋是否是有机物?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有机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机物性质部分
(1)动手实验。a.比较樟脑粉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情况。b.棉布燃烧。c.蔗糖分解。d.比较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导电性。
(2)由上述实验总结出有机物的共性。
(3)理论联系实际。由有机物的特征,设计情境,配上图片,请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洗掉衣服上的油渍?电线外面为什么有层塑料或橡胶皮?歌厅着火火势为什么会蔓延得很快?
3.甲烷的教学
(1)阅读下列材料,得出甲烷的性质及相关的其它信息。“下图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甲烷是城市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加入了有臭味的物质四氢噻吩,以便气体泄露时能及时引起人们的警觉。实验室制取甲烷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给出充满甲烷的集气瓶的图片和甲烷燃烧的图片。
(2)实验设计。a.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碳、氢元素。b.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知识视窗。a.介绍甲烷的存在,展示自然界中甲烷存在的各种图片;展示煤矿瓦斯爆炸图片并配上歌曲《但愿》,增强学生安全意识。b.介绍农村沼气建设(视频)。以视频代替枯燥的讲解,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能力拓展。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4.自主学习
(1)由一组图片引出乙醇的教学。
(2)阅读教材265-266页,完成填空。
5.知识视窗
(1)简介工业酒精中毒事件(视频)。
(2)简介乙醇汽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展示乙醇、醋酸的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酒后失态的图片使学生大笑,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假酒中毒的视频和各种禁止酒后上岗的图标,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该喝酒时就喝酒,千万不要喝假酒”使学生在笑声中学到安全知识;家乡的各种美酒图片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喝好酒何必东奔西走,咱家乡应有尽有!”使学生大笑,此时气氛极其活跃。
6.活学活用
选择有梯度的习题,如“化学物质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但也可以造福人类”,对学生进行辩证教育,并让他们试着再举出几则这样的例子。这样既让他们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又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
7.结束语
“最后,老师也要用家乡的美酒敬大家一杯!”播放自制的动画,动画内容如下:向一个漂亮的酒杯中倒酒,当酒滴落到杯中后,马上变成一段文字:祝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同时酒杯、酒瓶、文字也都开始闪闪发光。
-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论文
- 下一篇:公路交通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