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3:2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1

【关键词】:化学化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三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阶段,很多的化学家以及化学相关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培养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初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一种变相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化学课程会产生好奇心,引发一定的兴趣去学习,但是这个热情是短暂的,到最后就会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思想,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依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优化化学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在经过了很多理论上的学习之后会对化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明和规范,同时要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避免由于学生对实验的顾虑心理致使兴趣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多元化,激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创新导入新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否产生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十分重要,好的方式能够成功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利用故事、问答以及实验等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课题《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氧气的相关故事如“着火时如果开窗就会加大火势”等,并指出氧气在故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回到课程当中讲述氧气,这样就能够很自然的把它引入到所学课程当中。

(二) 利用巧问引思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创新的源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课程后提出“主人带小狗去山洞里游玩,在山洞里小狗先晕倒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相对于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就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同时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学生会积极的回答问题,并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加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 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作出总结

在化学课程结束后,改变由老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换用学生自己来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的课程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带着汽水,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带饮料?好奇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后对于“汽水的性质”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思考,最后的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改变老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教学集成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可以学生激发的兴趣,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同样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结合对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统一的,通过理论实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理论中的化学历史,化学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化学史料融入到说要讲的课程当中,让学生逐渐萌发化学研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化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化学故事加入到教学课程中,故事能够很容易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化学读物的阅读,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的稳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抨击,进而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化学书本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瑛.浅谈初三化学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230-231.

[2]高菁.浅谈初三化学教学如何缓解两极分化[J].教育界,2009,(1):176-178.

[3]刘伯文.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快乐"策略[J].成功(教育版),2007,(1):68.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多维学习方法 化学笔记 课学预习

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找重点听,抓难点着重听。读有利于理解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及理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往往会吃一些“暗亏”。而读有利于该类学生更好地写,更好地答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化学中的文字题其实都有一定的“题眼”,通过读能够加强学生找“题眼”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不骄不躁,从容读题。写是在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需仔细挑选,将笔记与作业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笔记,强化自学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

一、提倡学生记好化学笔记

1.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上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至于记笔记是否会影响听课,那就要看你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了。

2.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许多学生上课时听得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检查。有些学生,资质普通,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才。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使他们上课不睡觉。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防止开小差。

3.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可以说,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体验后,才能加深对知识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化学笔记,主要应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着眼实际,立足课本

1.立足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课本学习逐步形成的。近年来,不少学生认为可以不看课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初三化学课本就会发现,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然后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拓展。

2.着眼实际探究。

在教学中多运用实际实验情景,不杜撰,最好切切实实,经过实验的验证,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被课本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常规。

篇3

一、实验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化学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化学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化学上,才能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才能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一周的绪言课上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如自制果冻、变色反应、烧不坏的手帕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家里的日用品练习一些基本操作,如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如何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等。结合教材内容到第五周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如鸡蛋跳舞(即将一个生鸡蛋放在倒有白醋的玻璃杯中);自制炭黑;将旺旺雪饼或波力海苔中的干燥剂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放热等。

二、掌握化学用语 让学生勤于学化学

初三化学中掌握化学用语是关键,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掌握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化学修养的关键。而掌握化学用语的关键一靠理解,二靠熟记。理解即学会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如元素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当第一个字母相同时,用第二个字母来区别。故“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每种元素有对应不同的元素符号,必须要通过熟记才能牢固掌握。由于初三化学中需要熟记的化学用语很多,为了分散第四单元中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也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用语的感觉。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教学生认识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教材表4-3中的其他元素名称和符号。

到第三周在记忆了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基础上,可以给出教材中已经出现的一些物质,如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五氧化二磷等的化学式让学生熟记。第六周在全年级开展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竞赛。要求人人参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每班有人得奖,得奖的面可以广一些,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可以把得奖学生的名单用红纸打印出来,贴在学校的橱窗内或给学生发奖状等。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学生能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为下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化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第三周结合教材P33上的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具体做法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其中包括空气污染的现象、空气污染的原因等。另外,让学生搜集最近一周或一个月无锡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污染指数包括哪些、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通过质量日报比较分析影响无锡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为保护无锡的空气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利用班会课等让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第四、第五周结合教材第三单元P63的调查研究,开展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恰逢国庆节,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家庭实验和调查研究。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在家长的协作下做一个简易净水器;完成一份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家乡水污染情况和净化水方法的调查报告;开一次爱护水资源的班会课;如果有条件可以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等。

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查阅并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化学修养。

四、关注生活化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人教版的化学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

只要教师留意观察和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把它们渗透与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化学修养。因为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为什么给自行车打气时,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为什么夏天喝了汽水后,常常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什么打开啤酒或雪碧等瓶盖时,液体会自动喷出来?―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为什么煤球通常做成蜂窝状?―因为蜂窝状煤球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燃烧充分、节约能源……

篇4

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1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基础较牢,成绩。当然也有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习惯。教师要每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础上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1、用学生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了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有计划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论和定律。

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和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概念和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较。

3、从我国的,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

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习题难度上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理解”的内容教学的,而对要求“”,“常识性介绍”“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调动学生学习的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

是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

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和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科学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化学在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好化学是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阶段性。概念是发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的概念化。在教学中要尽通俗易懂,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概念,并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联想的实物和化学反应。,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分散教学,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感性知识。要,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并注意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作用。

(4)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聪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可包括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化学史,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可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的创新精神。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类教学和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

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4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5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3: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学的空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再是那种上课由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乐意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建立航模组、板报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组等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学法指导;化学思想;学会学习

    1.加强高中化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必须强化学法指导。

    2.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差异

    初中化学侧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记住“是什么”外,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阶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将学过的知识巩固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

    新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6个选修模块。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能力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与态度是最终目标。

    4.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

    (1)牢记重要物质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4.1.1必修模块概念原理的编排顺序及层次关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领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学习阶段,设置初步建立和系统认识两个水平层次,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特点,体现了必修教材“基础性”的特色.认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层次性、阶段性对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概念原理的层级发展关系如下:

    4.1.2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设置的基本概念的分类

    (1)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2)物质结构基础上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

    (3)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吸热、放热反应、原电池等;

    (4)有机化学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1)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现象而得出的,进入高一,同样的概念,再通过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抽象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属性进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实例促进概念的迁移,加强辨别,准确掌握概念。另外许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图解。教材中的插图融科学性、直观性和抽象性于一体,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规律化,应学会识图、析图打开知识重点、难点。

    (2)分析概念的核心词汇:

    学习新概念时,抓住定义的关键,可以尝试分析定义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可以点明该概念的内涵要点。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其内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定义包括“元素”、“化合价”、“升降”、“化学反应”四个关键词语,这是判断一个反映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要点。

    (3)列举实例:

    如“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尝试列举几个化学反应,来判断它们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构建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要学习的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将内隐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知识,有效的帮助对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论的学习方法

    (1)分类的方法

    “分类法”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学在此基础上将分类继续完整细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归纳整合的方法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变化,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由“点”到“面”的递进。一方面表示知识范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学的扩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的。初中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化学展开的起点,展开的内容在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归纳整合的方法,从一个小知识点开始,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相似特点的内容,把众多的内容纳入到一个知识“网络”中,由“点”向外辐射,牵引出更多个“点”,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这样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3)通过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强化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

    知识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过程.“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4)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体现较多,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将非常有系统性。

    5.结束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总之,学习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中巩固必备的初中知识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关键,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能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升华和总结是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教科书(选修1-6)2007

篇6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差。

农村高中高一新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各校师资、设备条件相差甚远,加上初三年级升学考试在即,在中考中,化学学科分数比例不高,在目前仅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的学校,无论是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对化学学科的学习都表现得特别冷漠。就目前我区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初级中学无法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校连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也配备不齐,因此,学生实验基础甚差,本来十分有趣的学科也就变得枯燥无味。

2.初中教师教法陈旧。

很多初级中学初三化学教师不是化学专业的,常常把一本教材总结成若干规律,把一本活教材变成“八股文”,违背化学教学规律。

3.师生情感欠融洽,关系紧张。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理性和感情上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个别老师不注意师生双方理性和感情的交流,虽有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愿望,但态度生硬,教育方法欠考究。如随便指责、谩骂、讽刺、嘲笑、挖苦后进生。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学生以不学化学表示抗议。

4.学生学法不当,信心不足,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学习方法不讲究是差生的一大通病,平常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孤立地死记硬背,常常今天记了明天忘,即使记了一些也不会灵活运用。埋怨父母没生给自己一个聪明的脑袋,因此学习信心严重不足。

虽然不少同学刚进高中也想努力拼搏,但由于缺乏意志锻炼,所以一碰到难题或考试失败,就会灰心丧气。常常朝三暮四,意志不坚,学习缺乏恒心,特别是碰到外界诱惑或干扰时无法自制。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改变教法,分层教学。

从零开始,从本学科教学开始就紧抓不放,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各种情况给不同学生留不同作业,分层教学,发现掉队立刻补救,使他们尽快赶上;强化衔接,着眼知识衔接是课堂教学的一大环节;要适应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与老师心理活动同步。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及时反馈,作业及时批改,多提问,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常表扬学生,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利用学生好强的虚荣心理多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常测验,对差一点的学生提出下一次的可行性期望分。使学生有所期望,以提高成绩。

2.改进学法,树立信心。

“尖子生”都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后进生的总体智力并不完全比“尖子生”差,学习不得法是重要原因之一。为转化后进生,指导掌握读书方法、听课艺术、笔记内容、重点寻觅、难点化解、记忆技巧、思考路线、释题方法、解题思路和步骤等非常重要。如比较法、联想法、顺口溜等都是较好的记忆方法,可在授课时及时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好学法、改变不良习惯。学法得当,成绩提高了,学习信心也必然得到提高。

3.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必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心境、愉悦的情绪,从而引发积极认识和意志活动。“至诚感天地”,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后进生,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哪怕问题提得再幼稚和无知,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从内心深处注意发现他(她)们的难处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每一个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找回自尊,树立信心,增强毅力,鼓舞士气。同时要树榜样,带一般。对屡教不改的,切忌采用简单的指责、当面呵斥、讽刺挖苦,以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对立,结果事与愿违。如发现某生上课分神,教师可巧妙地走近该生身边给予提示,课后找其谈心,发现问题及时帮其解决,使学生感到教师确实在爱护自己、关心自己,自己应当努力学习。

4.创设情境,引起有意注意。

后进生的普遍弱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创设合理情境,引起注意是打开后进生面前的知识大门的钥匙。注意有两类,一是无意注意,即没有预定目标、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另一类是有意注意,即预先有一定目的,并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后者正是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师在旧课复习、作业评价、新课引进、引导自学读书、新课展开、演示实验、例题剖析、课堂小结、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以引起有意注意。

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是激发有意注意的最有效方法。如氢、氯混合爆炸实验,SO2与H2S相遇生成淡黄色固体的实验、碘与铝粉混合滴水生紫烟、氯气依次通入沾有KBr和NaI的棉球、HCl及NH3的喷泉实验等现象,既明显又能充分说明问题。此类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除此外,引起有意注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放映录像、幻灯、板书时用彩色粉笔点缀要点、讲课时语调有意提高、设置悬念,必要时可穿插一些相关小常识、小故事等,根据教材及对象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换形式。

5.加强实验教学。

篇7

【关键词】授人以渔 科学预习 循序渐进

Brief talk about how to lead students to learn chemistry well

Liu Mingyuan

【Abstract】Except for teaching students the knowledge from the textbook and offering them the fish in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la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wha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is to teach students the learning method and to teach them how to fish. In addition, teachers should deal with well the dialectic 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learning method, should lead students step into the multicoloured chemistry class, advancing gradually in due order.

【Keywords】Teaching people how to fishScientific preparationAdvancing gradually in due order

就学习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往往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人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引导、培养初三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

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篇8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心理干预;罗森塔尔效应;自信;鼓励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9-002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9.010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M.E.P)在1967年用动物做的实验证实了动物处于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后来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赛利格曼称这一心理现象为“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表现得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就倾向于放弃,即使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也表现出不能胜任的心态,这是由于以往过多的挫折经历,使他们自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做事拖拉,每次作业,只做一些极其简单的部分,大部分的作业连看都不看就放弃不做;上课时,漫不经心,不愿意或者自认为无法集中精力,消极地对待每一次的课堂反馈或阶段测试。比如,每年我在教学有关化学计算这些知识,经常发现一些数学较差的学生在做化学作业时会将涉及计算的这部分作业,看也不看就断然肯定自己一定不会,极度缺乏自信;多次的恶性循环,使得这些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学习极度消极,从而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生活态度也很消极,从而在与同伴相处,甚至表现出自卑多疑的情况,因而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日渐疏远。这就是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表现。

笔者在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具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策略,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以下浅谈一些个人的做法:

一、研究形成原因

1.自身层面

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学生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从而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即使遇到的困难对于他来说,只要稍稍花一点努力就能解决也不愿意加以尝试。

2.社会层面

该层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父母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非常重要。调查发现: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总是用比自己孩子优秀得多的孩子来和他们进行对比,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给予否定性的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

(2)教师方面:不合理的评价造成了心理的不健康。教育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奇的现象充满了兴趣,也愿意去探求原因,总结规律。当他们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受到教师的过度批评时,便会产生焦虑情绪,对于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甚至在一些负面心理暗示的影响下,学生自己也相信自己很无能,无法完成给定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

(3)同学方面:不合理的竞争和不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受应试教育影响,往往只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学生之间也只会“以分数论英雄”。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学生因为考试成绩的差异被分为三六九等,成绩优异的学生感觉良好,心理上高高在上,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往往以鄙视的态度对待,更有甚者经常性冷嘲热讽,强化了这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形成。

二、实施心理干预

1.精心准备第一堂化学课

篇9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案例 探究性 教育品位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课标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求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促使教学过程从知识本位向教学本位,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单纯继承学习向创新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转化。为此我结合新课改要求及学生实际,进行了初步探索。化学是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探究的旅途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驿站。在教学中我初步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我们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下面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质量守恒定律》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师)创设问题――(师)启发引导――(师生)得出结论――(师生)引发猜想――(生)设计具体验证方案――(师生)验证所得结论内容。

教师要依据研究性学习特点、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通过分组探究形成生生共研,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为学生打造创新性学习的平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内容是开放的。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在讲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由于学生对溶液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不能明确判断什么样的液体是溶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明确自己认识的液体是否是溶液。然后通过课堂来进一步深化。

2.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试管、石蕊、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固体、硝酸银溶液以及硝酸等仪器与药品,要求四人一组,由学生自己去实践与盐酸发生的一系列实验。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盐酸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间也在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具体强调的是: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学会沟通与合作。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像: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及实地考察相结合,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危害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治水污染献计献策。另外一部分学生就我国水资源、本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品种、价格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还可以去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水质问题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另外,空气的质量情况调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我国目前的燃料情况、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及如何合理使用燃料以避免事故隐患;我国农村使用化肥情况;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白色污染”问题;铁的生锈及其防治等,这些都属于相似的研究课题。

3.教师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可在明确课题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研究信息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课题总结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但不能反客为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角色不同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顾问”,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导演”。

五、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下面从初三化学理综的角度谈谈如何进行研究性复习,培养创新型人才。

1.注中考考信息,把握教育创新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

2.实求活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实”是吃透一本,过滤知识点,扎实掌握“双基”;“求活”是进行专题复习,通过典型题、多变题,培养“基础创新思维”;“求异”则是引导学生总结特殊规律、方法,提高学生学科能力,这些规律方法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十分方便的思维捷径。

3.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身边的化学:饮料、洗涤剂、化纤、造纸、医药等。复习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研究这些熟悉而又似懂非懂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无穷的源动力,也通过理论和实际结合,研究出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新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篇10

一、明确目的,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知识的猎取、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来自各方面的动力。学习的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如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课,缺少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利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入新课,比如:为什么联合国推存使用中国的铁锅炒菜?为什么水不能变油?这些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注意力,从而萌发了学好化学的愿望。再通过观看化学与健康、能源、资源、环境和材料相关的录像,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学好化学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热情就很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兴趣的培养不是凭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然地进行渗透和强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在的动力,培养稳定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化学理论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总结出来的,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现象的直观、鲜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实验的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同时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等能力。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根据初三学生好奇、好动、力求上进的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创造条件积极让学生完成一些趣味实验。我让他们在课余采集一些花,或一些有特殊颜色的蔬菜,到实验室自制各种指示剂,然后检验各溶液的酸碱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在动手中获得了甜头,那种又快又好地掌握知识的方法一实验,为他们喜欢,于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一下子就提高了。

三、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课堂上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人牵着一条狗去山洞探险,走到半路突然发现狗呼吸困难,止步不前,没多久狗就死了,而人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一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情绪马上亢奋起来了,许多平时爱开小差的学生都伸长了脖子积极地听讲了。由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化学课的情境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化学课有趣,更重要的是能把这种对化学的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内在持久的学习要求。经常变换教学情境,让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物理、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和广泛。比如在介绍“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缺碘,缺铁、锌等会引起疾病,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与化学反应相关;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功能,可以用这类材料制造牙齿、人造骨骼植入人体内等等这些知识的时候,一些爱好生物的同学就会热情高涨。把生物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化学学习中来,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与社会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很深渊源。比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化学史,比如《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等,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能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激励学生立志化学事业,为从事化学研究努力学习。

五、通过培养师生情感,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