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1:1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篇1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程资源的差异、学校条件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而,教师要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为自己的工作。

1.课程素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素材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除了重视教材基础配套资源的建设外,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注意教材资源的利用。首先,教师应注重对“章头”“引言”“选学”中的素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其次,对“资料”“阅读”“讨论”“练习”中的教材素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再次,加强对教材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小实验”栏目的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注意对教材中的图表、数据、阅读资料的挖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素材提供的有效信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

第二,注意经常收集化学教学期刊和化学教育研讨会议的相关资料。这些研究文献资料记录了同行的经验、教训、反思,教师可以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使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少走弯路。

2.课程课件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的普及,教师在课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力求课件内容编选科学合理,表现场景和方式生动活泼、简单易行,使学生理解、识别起来较容易。目前,教学网站上有一些关于新教材内容的教学课件和实验演示的三维动画、音像资源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源,建立课件资源库并进行开发。

3.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视通过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其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最佳的途径之一。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体验探究。同时,教师也要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确保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在建设资源库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健全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课题资源类型。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类型与研究性学习类型密切相关,主要有实验探索型、调查考察型、文献研究型、实践体验型和思辨讨论型等。

4.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来源

纸质教学资源来源于教材、教辅资料。经验型教学资源来源于师生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化学知识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实验教学资源来源于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方案、实验案例、实验方法、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网络教学资源来源于教学资源网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参考资料、课件和素材、优秀的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论坛、网上图书、杂志、学报等。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选用

1.纸质教学资源的选用

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虽然每种教材的编写都立足于课程标准,但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就使得教材的结构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应该选用已使用新教材省区比较成熟的资料,留意教学期刊和学生读物中刊载的与对应章节相关的资料,及时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2.知识性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高一新课程的试教过程中,教师应该先熟悉学生初三阶段使用的教材,弄清楚学生经过初中化学学习具备了哪些知识,从初中化学已有的知识点入手,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为高中化学新教材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型教学资源的选用

经验型教学资源包括师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与化学相关的经验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新课程除了在选修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外,在其他模块中也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从而深入地了解各种物质发生反应的规律。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探究,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学习道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因此,老师应该多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一、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意义

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物质之间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物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因此,就需要去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研究结果。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当然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入化学的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化学教学的现状

1.过分注重知识性内容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以知识性内容学习为主,这主要跟我国的高考制度有关。因为高考不考具体的实验操作,因此,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知识性内容的讲解上。而对于实验的态度则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学生在台下观察现象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上课时间,二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实验教学课缺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很少安排专门的化学实验课,因此,学生就很少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虽然老师在课上也会穿插一些实验内容,但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观察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只能是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同样在课堂中穿插的这些实验大都以课本内容为主,然而这些实验都是非常基础的东西。如果老师仅仅对这些基础的实验进行讲解,那么会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才是实验的真正操作者,学生只能在下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将实验中的所有内容都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进行理解和记忆就行。这样的教学方法从长远来看,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好处,尤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进行经验总结,这才是化学实验的真正目的所在。

例如,在学习“过滤液体中的杂质”这一内容时,如果仅靠老师的讲解,是非常容易听懂的,但是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肯定会漏洞百出。因为,在过滤操作中,需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其中有很多的细节部分需要特别注意。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才会体会到过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诸多细节。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究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跟化学有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将化学研究和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的影子,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烧水用的水壶用久后,内壁就会有一层水垢,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加醋的方法来溶解水垢。其中的作用原理是醋中含有醋酸,而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它们与醋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钙和醋酸镁。这就是一个非常真实地将化学实验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的例子,由此可见,我们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相连。

3.利用专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学习中,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专项的实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为在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的步骤都是类似的,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别,而这些差别往往会导致一个实验的成败,因此,老师应该组织一些专项的实验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在实验药品的存放中,不同的物质都需要使用不同的容器来进行保存,而且保存的条件也都不同。举几个特殊的例子,液溴易挥发并且有毒性,就需要存放在磨口的棕色细口瓶中,在瓶口需要加水封。白磷燃点很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燃,因此要保存在冷水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老师们应该积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3

关键词:原电池;人体电池;实验探究及设计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2C0061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新课程重点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使基础实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理念,拓展了化学实验的功能,突出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加强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以此来巩固化学知识、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创造能力和素养。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原电池学生实验[1]进行了探讨、设计与改进,浅析如下:

1 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电化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原电池是电化学的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主要渗透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的考题中。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电化学学习的兴趣[2],并通过适当的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电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200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第72页“科学探究”中,在研究电极材料对电池效率的影响时,只是提示可以使用两片不同的金属片、砂纸、滤纸、食盐水、导线、灵敏电流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原电池并进行分组实验。

3 教参分析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师教学用书》第84页“活动建议”中给出的方案是分别用Cu、Ag(正极)和Zn、Fe、Al(负极)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用导线分别将正、负极与灵敏电流计相连,将4层滤纸夹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务必使两极与滤纸紧贴在一起),再滴入食盐水浸湿滤纸做实验,并观察它们的差异。该学生实验虽然装置简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需要不断地更换电极,然后作对比实验,并且每次做实验时很难控制单一实验参数。

4 实验改进

针对以上实验方案的不足,我们设计了“人体电池”,经改进后的实验证明,效果比较理想,使整套装置更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材料易得、节约试剂(药品)、绿色环保、新颖独特和生动有趣等特点[3]。

4.1 实验仪器及用品

铝片、锡片、铜片、锌片、铁片、石墨棒、NaCl溶液(1 mol・L-1);砂纸、导线、滤纸、灵敏电流表、镊子、50mL烧杯

4.2 实验原理

原电池是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池内部发生电荷传递[4]。

本实验设计的“人体电池”,依靠人体当导体,左手和右手分别触碰的金属(或者是石墨棒)当做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两个手掌上的汗液中有盐分,即盐溶液,充当了电解液。当左手和右手同时和电极板触碰时,就相当于构成了闭合回路,由于两个电极电位存在差异,即有电流产生。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手掌上的汗液可能较少,所以实验时需要涂抹适量的食盐水。在实验前,我们随机挑选了8位学生,分别测了他们的内阻,内阻在900~1200欧姆之间,然后采用灵敏电流表测量实验中的电流。由于每位学生的人体内阻不同,从而导致产生的电流大小也不同。

4.3 实验设计

“人体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

4.4 实验步骤

(1)配制1 mol・L-1的NaCl溶液50mL。

(2)将锌片用导线与灵敏电流表负极相连,铝片、铁片、锡片、铜片、石墨棒先用导线并联,再与灵敏电流表的正极相连。

(3)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表面,用镊子夹取棉花蘸取食盐水涂抹电极板表面。

(4)首先让学生的左手触摸锌片,右手可以分别触摸铝片、铁片、锡片、铜片、石墨棒,同时记录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大小及方向(见表1)。

(5)让小组内两位同学手牵手,让一位同学的左手触摸锌片,另一位同学的右手可以分别触摸铝片、铁片、锡片、铜片、石墨棒,同时记录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大小及方向(见表2)。

4.5 实验结果

4.6 实验讨论

(1)通过探究活动,讨论哪两种金属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时,产生的电流较大[5]?

(2)电路中原电池释放电流的大小除了受金属活动性影响以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4.7 实验说明

(1)实验所用的铜片、锌片、铁片的大小需要相同。

(2)实验时,如果手上的汗液较多,电极板上可不必涂抹NaCl溶液。

(3)依每个学校实验条件,可以随意更换不同的材质(金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4)实验时,根据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就可以判断电极的活泼性差异大小。

(5)实验时,如果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反向,则证明组装成的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向。

(6)可以得出结论: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

5 学生收获

通过本实验,不仅对教材中的探究性内容进行了深刻挖掘,同时对教材中某些不适宜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补充了一些问题情境,拓展了教材的思想与内涵,突出了实验的基础作用。这不仅使学生明白人体是一导体以及安全电压等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也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并掌握一些常规的生活实验规律,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这是笔者在学生实验中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时的一点经验总结,在今后原电池设计的教学中,还会不断地探究、改进,采用更科学、更贴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晓红.几则电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化学教育,2015,(3):70.

[2]于永明.若干电化学微型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3,(7):44.

[3]许国霞,常季春,姚建军.原电池的微型化演示实验[J].化学教育,2013,(8):62.

篇4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研究目标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师:通过研究希望获得某一(些)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在知识产品上,表现为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学生: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学生的身上,表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3.学校: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将研究题目依据研究目标展开、细化为若干小问题。课题越大,内容越多,越要具体,研究范围较大的课题应列出各子课题的内容。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例如:《初中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两种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