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政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07:2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政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政审总结

篇1

工作成绩与收获

首先感谢公司人力资源部认可、招聘我进入xxx公司,并对我全方面的培训,给予我在公司发展的机会。感谢x董事长、xxx总经理、xxx副总经理及公司其他领导和同事给予我无时不在的培训、教导与帮助,使我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能学到最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得以提高。当我进入xxx的第一天开始,我深知自己最大的欠缺是对我公司、行业及产品系统知识的掌握。

1、认真学习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对公司历史、制度等的培训,对我xxx公司有了更深刻和完整的认识。xxx公司深厚的历史底蕴、严谨的工作氛围、科学的管理制度增强了我在公司这块沃土上潜心学习、扎根发展、努力发挥的信念,相信随着公司的发展,自己也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2、在公司对新员工的培训期间,我努力学习公司整体情况及xx(产品)系统知识,熟练掌握了xx(产品)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等等情况,能系统明了将整个xx(产品)系统详细、顺利、条理地向项目业主讲解、交流清楚,为今后业务工作的开展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公司介绍的学习过程中,深挖掘我公司与别的公司的区别与优势,自己组织语言,将公司的特点、优势、业绩等全面地介绍给业主。这也是x董事长提倡业务工作制胜的“三把斧”的两者,所以我从不懈怠。

3、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行业知识,并且在后期的工作中随时学习补充行业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学习期间努力学习行业知识,为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而准备,并且要想将业务工作做的更加出色突出,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广交朋友,学习行业知识,在业务工作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为在这个行业中长期发展而努力。

4、仔细学习了商务知识。x总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不仅重视业务知识,对商务知识的培训也丝毫没有松懈,使得我们认识清楚业务员成功必备的素质,也使得我们在业务工作与人沟通中细节上的胜出增加一筹。使我们增强了成功的信心。

5、在近一个月的业务出差工作过程中,我将安徽和河南两省的项目信息进行了拜访,已经和一些项目的甲方相关人员取得良好的沟通。典型的项目有安徽合肥四方集团30万吨/年合成氨10万吨/年甲醇项目,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甲醇,50万吨/年醋酸及30万吨/年醋酸乙酯项目,河南亚洲新能集团110万吨/年甲醇8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等,都将在下半年和明年开始招投标工作。并且重点拜访了东华科技工程公司(化三院),在x总的帮助下,与化三院负责xx(产品)的相关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该院设计的xx(产品)项目对方将向业主推荐我们公司。在化三院设备采购部入网并通过审核,今后三院总包项目中如有xx(产品)系统,我们公司将可以作为三院的竞标方之一参与竞标。

6、成功中标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苯加氢项目xx(产品)系统。在项目招标前四天接手,积极向xxx技术总经理,xx技术部部长,xx电气工程师学习苯加氢xx( 产品)知识,在最短时间里详细了解技术方案。立即与山西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了该项目的竞标厂家,议标人员,设计单位,并且经过沟通取的得招标公司相关人员支持,到达山焦后,积极配合xxx总经理与山焦相关领导进行沟通,争得了山焦相关领导的支持。开标前积极准备述标。最终我公司顺利中标。

工作表现——态度与感悟

1、感谢公司对我们业务工作的支持。公司为方便我们业务员的工作开展,为我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公司企业形象介绍ppt,产品系统工艺流程flash演示,使得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查找项目和介绍产品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同时也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增加业务成功的筹码。

2、勤奋是业务工作的首要前提。在学习和准备期间,勤奋学习产品知识,认真学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日记,反复组织语言练习讲解系统。项目信息是业务工作的前提条件,勤奋查找项目信息,总结、交流查找项目的心得,使得自己能更好更多地得到项目信息,更大几率地取得成功。工作过程中,勤奋努力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与心得。

3、善于学习和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对工作过程的事物进行总结思考,对项目信息总结思考,对工作方法总结思考,对业态总结思考,都是工作并能取得提高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只是机械地工作而不去总结和思考,那他是不会进步的。而总结思考之后不去实践自己的想法,那也是无济于事,于事无补的,等于空想,也不会取得进步。

4、工作进步是要讲求方法的。方法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顾前期的工作之后,总结出来,并予以践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

5、业务工作全力以赴。全力以赴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去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思考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且全力以赴使用各种方法获得关键人物对我公司技术的认可,以在招标时获得最终的成功。

岗位认识

1、业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先查找项目信息,再去跑甲方的工作,而是一个通过长期工作经验而换来的经过多种方法查找到有效信息,并通过各种方法获得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并结合我公司企业情况和xx(产品)系统介绍,获得业主的认可和信任,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

2、业务岗位不仅是产品的销售,更是公司形象的代表,营销工作的成功与优秀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的整体面貌。为公司在行业之中享有美誉而起着关键作用。

3、营销工作的总结也是公司为业务人员不断成长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作为业务人员更应该将工作总结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待,“学而不思则罔”,为了更好的改进今后的工作,必须对前期的工作不断进行总结。

4、营销工作是负责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完整的过程。从项目的前期沟通、招标、合同签订、制作安装过程的跟踪,回款等等,所以业务人员必须认真严格,一丝不苟的完成全过程工作,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业务人员。

5、业务人员也是公司信息来源的重点方式。所以业务人员在获得各种信息是,要及时将信息反馈回公司。

优点与缺点

全面衡量自己的工作,自身的优缺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点:

1、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知识的欠缺要靠在日常工作的不断学习和总结中来弥补,所以要想成长,必须进行总结。

2、心细认真。工作经验的积累锻炼成了心细认真的性格,对于业务工作来说,心细认真能够及时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善于发现业务工作中关键所在。工作认真是任何工作成功的基本素质。

缺点:

1、对xx(产品)系统技术细节的了解没有熟练掌握。在山焦苯加氢xx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业主对一些细节问题的询问自己回答比较欠缺。

改进措施:山焦加氢xx(产品)系统的制作及安装过程,我将全程进行跟踪和学习,相信经过这个系统全过程的学习,我会对产品系统的细节了解的更为全面。

2、投标过程中的细节方面做的不是足够好。制作标书时,按照招标要求制作了数量合适的标书,但是没有给自己留存一份,以备自己的随时查看和在询标时候的讲解参考。在签订技术协议时,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技术协议的样本等等。

篇2

一、关于英国政府行政的基本情况

在过去五十年中,英国政府随着社会发展和职能变化,通过多次改革,公务员人数逐步减少,行政方式不断调整、完善,行政成本逐步降低,行政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培训考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英国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其队伍建设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行政过程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的咨询与把关、行政方式合同管理的有效运用以及重视发挥独立机构的作用等,无一不体现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英国政府部门自觉依法行政的强烈意识和较高水平,其规范并富有特色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英国公务员的法制化管理

十九世纪中期,为加强英国公务员的法制化管理,有人提出:(1)公务员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终身职业;(2)公务员应该保持中立性,政党的变更不能影响公务员队伍稳定;(3)公务员不应承担任何决策责任,只是执行决策。这三个观点成为英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1931年英国通过《公务员总则》,明确“公务员的工资由议会提供”、“英国首相是英国公务员的最高领导”。1968年英国成立了公务员管理部,由首相兼任部长。在撒切尔夫人任期内,英国现代公务员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目前,英国的公务员基本上是实行终身制,多数人员是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加入公务员行列,直至退休。

1.公务员的人员范围和级别划分。英国公务员的范围,仅限于中央政府范围之内,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只是当地政府的雇佣人员,不具有公务员身份。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之初,公务员的人数为79万,经过近20年的改革,1997年为48.3万人,其中高级公务员为3000人。关于公务员级别划分,首相是公务员的最高领导,对议会负责,内阁大臣接受首相领导并对议会负责。各部门均设永久第一部长、第二部长,第一、第二永久部长初任时由首相指任,是永久公务员,以后各届政府一般在无空缺时不做更换,第一、第二永久部长的职责是负责对所属部门内部公务员进行指导、监督。英国公务员一般分为高级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两类,高级公务员又分为3级,一般公务员分为8级。

2.公务员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据英国《公务员准则》及《部长工作程序规定》,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公务员法律制度。(1)公务员行为规范。如规定公务员应当忠于政府,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客观,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执行决定,管理公共事务等。(2)公务员义务。如必须对议会负责,向议会和公众通报尽可能多的关于政府政策、决定和活动的有关信息,不得欺骗和故意误导议会和公众,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与公务员准则相冲突的活动等。(3)公务员的录用。公务员的录用、包括其内部调动均适用《就业法》,采用与社会其他机构、单位相同的录用程序。英国议会设立公务员服务委员会直接对议会负责,高级公务员的录用必须得到该委员会的认可。

3.公务员的绩效评价及监督。公务员绩效评价首先是由本人对前一段工作进行总结,对照检查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与直接上司讨论同意后,报部门负责人审核,最后将评价结果报人事部门。每3个月或者6个月考核一次,年终由部门负责人作出评价报告,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公务员本人收入。公务员晋升不仅仅根据工作年限,同时根据工作表现,通常由上一级主管推荐,越级提拔必须经过难度较大的考核。

(二)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的地位和职责

在培训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英国政府部门都设有专门的法律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机关对外签订的各种合同的审查;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的有关法律事务;根据本部门的不同职能所具有的相关法律事务。

1.法律办公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专业人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即成为政府高级专业人员,不属于一般公务员序列。但其级别设置与其他公务员一样,基本工资是固定的,享受特殊津贴。即使这样,其收入与社会律师的收入还是有明显差距(一般而言,比伦敦当地律师收入低、比外地律师收入高),其优势主要是工作较为稳定。办公室的编制人数根据政府机关法律事务的需要设定。在法律办公室之外,英国政府部门通常还设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受理公众的投诉,类似我国的行政复议。但这个专门机构及公众投诉的受理程序,并不是专门法律规定的,而是英国行政机关的通行做法。受理投诉专门机构的名称不一,有的称为“直接联络部”,有的称为“公共请求办公室”。

2.英国贸工部法律办公室的情况。该部设有部长1人(内阁成员)、副部长7人、常任秘书1人,下设12个部门主任,有4000多人在总部工作,还有6000多人在分属部门工作(有些人属于人)。该部法律办公室下设三个咨询处和一个调查诉讼处,其中负责咨询的法律工作人员有96人,负责调查诉讼的有22人。法律办公室的工作是保证贸工部依法履行职责。从法律咨询服务上看,其主要对象是贸工部所属各部门、部长级官员、政府其它部委法律机构等,法律办公室要在政府制订政策之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比如,英国公司尽管享有很大的经营自由,但在以下三个方面仍然受到政府监控:(1)国内角度,如公平竞争、特殊行业的管制(电力、电信、液化气、水、邮政、电讯、电子设备、原子能等)、消费者合法权益、进出口管理、标准化等;(2)欧盟角度,涉及私有化、企业兼并和与政府有关的法律案件,可直接提交欧盟审理;此外还包括与WTO的关系,英国公司要遵守有关规定;(3)涉及其他公共事业角度,如土地、卫生健康、金融保险等。法律办公室通过法律咨询服务,为决策人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论证,防止越权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确保贸工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上述三个方面作出决定,依法行使职权。

从行政诉讼上看,法律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行政执法中法律程序得到遵守。比如,英国行政法律程序强调:公司、个人提起的诉讼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争议部分确实存在;原告、被告均要求提供书面材料;开庭时要有2-3名法官参加,当事人双方就证据、法律依据等展开辨论。如何遵守并做好这些程序要求,需要法律办公室严格把关。在涉及欧盟法律时,法律办公室还要特别关注英国企业商贸权益的维护。在与WTO的关系上,贸工部是作为英国的主要决策部门之一开展工作的,法律办公室的职责是依法维护英国公司和国家利益。

(三)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合同方式

英国政府在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的过程中,为了把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推向市场,在政府内部广泛采用了合同方式,保证了行政管理的规范和完善。英国的学者、官员乃至行业协会均对此做法给予肯定,有的人甚至赞誉有加,这是我们在培训考察中感受特别突出的一点。

1.合同方式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范围。英国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0%是由政府投资产生的。国家的宏观调控除采用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外,主要由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来实施。而政府机关落实这些政策以及对一些公共事业(如高速公路、国家级供水、供电系统、石油管线的铺设等)的管理,一般都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从高速公路的监管到英中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举办“深圳高科技活动”,他们均按照严密的法律运作机制,与当事人签订合同,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合同的签订是政府作为平等民事主体与企业之间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政府通过合同明确规定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确定项目所应达到的指标,并根据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分阶段履行自身承担的付费义务。

2.运用合同方式的特点。政府行政机关通过采用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合理使用公共资金,同时加强管理、监督。其特点是:第一,政府机关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对于国家重点扶持或者重大公共项目,通过合同规定了明确、具体、公开的项目指标,公务员只是执行合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第二,对公务员要求较高。公务员不能仅是“通才”,而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不仅要知晓企业是否符合条件,而且应当懂得企业如何能实现项目指标;此外,合同的谈判和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公务员要依据相应法律进行。第三,有效运用招标体制。政府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企业,企业通过竞标争取项目合同。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在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中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机制。第四,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合同谈判与合同签订职能分设,分别由不同岗位的公务员实施,避免了暗箱作,同时责任明确;二是行政机关对合同项目的监督。行政机关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实施监督,公众也可以对项目进行监督和举报,行政机关根据监督结果和公众的举报,对项目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进行有效控制。第五,有利于对公务员的考核和评价。在项目合同管理中,公务员不仅负责合同的签订,而且要负责合同的履行,项目的最后落实情况,直接反映了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成为考核和评价公务员业绩的硬指标。

总之,英国政府和公众普遍认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和公共事业管理中,通过合同方式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力和对市场运作的监督能力。

(四)政府部门之外的独立机构

在英国政府组织结构中,政府部门之外的独立机构是一个非常特别、作用突出的序列。目前,英国有130多个独立机构,大多设立于90年代,这些独立机构规模不大,专业性较强,人员精干,效率较高,成为英国政府行政的一个特色。

1.独立机构的起源及性质。1968年英国工党的一份剖析国防部组织结构的报告提出,国防部部长是通才而不是专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影响了国防部行政管理效果,因此建议增加专家管理。撒切尔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在调整经济政策、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时,将工商界专业性人士吸纳到政府中,同时将各部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独立出来,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成立具有一定特殊职能的独立机构。独立机构的性质属于行政机构,其主管人员由所隶属的政府部门的部长(或大臣)任命,其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公务员,也有一定比例的非公务员。独立机构的经费由议会提供,以保证独立机构区别于政府部门的相对独立性。

实践中,鉴于独立机构的主管人员由所隶属的政府部门的部长(大臣)任命,因此其应向部长(大臣)负责。但长期以来,由于独立机构业务的专业性,在议会问及独立机构业务范围的问题时,一般是由独立机构直接向议会报告,而不是由其隶属的部门报告,因而在议会、政府部门、独立机构之间产生了矛盾,英国议会也对此有一定争议。因为按照英国政府的管理体制,应当由部长向议会报告(大臣)工作。为了解决这类矛盾,英国最近规定,独立机构不能出席议会会议,所涉及问题一律由政府部门部长(大臣)向议会报告,政府部门同时对独立机构的运营负有监管责任。

2.英国贸工部的独立机构情况。该部主要设有6个独立机构:公司协调机构,负责公司注册、收集法定文件、向公司提供有用资料等方面的工作;雇佣法庭服务机构,对企业和雇员向法庭提供行政帮助;破产服务机构,负责破产、清算方面的事务、为制订破产政策提供建议;国家计量、测量办公室,负责贸易方面的计量、测量、标定工作;专利办公室,负责专利、商标、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管理;无线通信机构,负责管理有关无线电讯业务。

二、关于英国行政法律制度和维护公平竞争的行政机制

(一)英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

英国传统法学中行政法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它虽然属于公法的范畴,但这种公法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具有浓厚的私法色彩,既缺乏明确而独立的公法体系,也没有统一审理这类公法争议的行政法院。我们在培训中了解到,英国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时适用一般的法律规则,即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适用公民之间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长期以来,英国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一样,都由普通法院管辖。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政府职能的法定化,英国法院成立了行政法庭,并明确了较高的层级管辖。

英国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宪法原则,普通法精神,大量的习惯法和司法审查判例、国内成文法和欧共体(欧盟,下同)法。欧共体法中有关条约、法规可以直接适用,如《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法1972》等,而欧共体的法令则不能直接适用,必须按其精神制定国内法。

英国法院的组织结构主要有治安法院、郡法院、巡回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上议院(最高法院)以及欧共体初级法院、欧共体法院。其中行政案件一律由高等法院的行政法庭负责审理(类似于我国的一审),当事人对审理结果不服的,可以上诉至上诉法院,再不服还可以上诉至上议院。

英国行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其行政法的特点。在这次培训考察中,我们通过了解其具体内容和做法,对英国行政法治的基础、特别是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英国行政司法审查制度

英国行政司法制度是指英国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侵害时,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其中司法审查是英国行政法的核心问题。

1.司法审查的基本情况。英国行政司法审查是由高等法院对负责行使公共职责或权力的团体或个人进行的司法监督,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或法院作出决定的过程,而不是看其决定本身。高等法院有25名专职法官负责处理行政案件,具体由行政法庭进行审理。行政法庭每年审理的行政案件有5300多件,其中4400多个案件与司法审查有关。

2.司法审查的条件、依据。司法审查的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司法审查的对象必须是行使公共职责或职能的团体或个人。同时,如果存在其他法律救济方式,法院通常不会准予司法审查。二是司法审查的申请人要有“足够的利害关系”。提出司法审查有四个依据:(1)不合法。行政机关或法院在行使权力或履行职责时违反了法律规定,如无权作出决定或超越职权范围行使权力均为不合法。(2)程序不当。即违反自然公正法则、程序不公或不符合法定程序要求。自然公正法则包括由不具偏见的机构进行公平审理,为每一方提供足够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3)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决定是合理的,法院不干涉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4)违反人权。行政机关或法院的决定不能违反欧洲人权公约和英国人权法。

3.司法审查的程序。(1)提讼。人必须遵守诉前行为议定书,根据英国民事诉讼程序规定,民事诉讼开始前,必须经过一个程序,即双方当事人相互交换信息,协商、和解。如果通过该程序能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诉讼。申请人在提起司法审查诉讼前,也应写信给政府机关,告诉其的依据和理由,使行政机关有时间作出解释或改变其决定。(2)许可。法官一般在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文件后(未听取口头陈述前),决定是否给予提起司法审查的许可。实际上很多司法审查案件在这一阶段就被终止了,每年4400多司法审查案件中只有2000多件正式进入审查过程。如果法院拒绝给予许可,或所给予的许可附带一定条件,申请人可以要求法院开庭听取口头陈述,重新考虑其决定。如果法官听取口头陈述后仍拒绝给予许可,申请人可以在7天内向上诉法院上诉。如果上诉法院仍拒绝许可,申请人就不能再上诉了。一个案件从提起到许可大约要8个星期时间。(3)审理。司法审查案件一般由高等法院一名法官公开开庭审理,法官主要审查双方提交的书面文件及证据,听取双方律师的陈述。如各方同意,法院可决定以不开庭方式审理案件。一个案件从许可到审理结束大约要20个星期时间。

(4)上诉。上诉法院在审查上诉申请时,只针对原审法官是否有法律适用错误进行审查,而不再审查案件事实本身。

(三)英国市场竞争立法和竞争委员会(CopetitionCommission)

英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区别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但在反垄断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英国成文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

1.反垄断的政府机构。19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专门法案,成立了调查垄断和企业合并问题的机构――垄断与合并委员会(MMC),专门负责调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提出的有关垄断与其企业合并的案件(如有关通讯、燃气、水、电力等方面),并向政府和有关管理机构提交调查报告,由政府作出决定。九十年代又在此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专门的竞争管理机构。

2.维护公平竞争立法。1998年英国通过了竞争法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将英国竞争法律制度与欧洲委员会的有关法律相衔接;二是赋予政府竞争管理机构新的权利,如有权调查卡特尔和优势企业阻碍竞争的行为,有权对被认定有阻碍竞争行为的企业处以年营业额10%以下的罚款等;三是成立了竞争委员会上诉法庭。此外,竞争法案还规定,竞争委员会由政府提供经费,向议会负责。

3.竞争委员会。英国新的竞争法案把MMC和新成立的上诉法庭合并成立了现在的竞争委员会(CC)。其主要职责是:对政府、公平贸易办公室和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提出的的有关垄断和有碍公平竞争的企业合并等案件进行调查,并提出报告。该竞争法案同时明确规定,由英国贸工部对竞争委员会进行监督。竞争委员会委员有50名,任期3年,可重复连任,由国家贸工秘书负责任命。竞争委员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下设三个机构:一是由董事会主席直接负责的调查机构,负责对各案件的调查和报告的起草、提交、公布与出版;二是由董事会成员负责的上诉法庭,负责审理对公平贸易办公室及其他管理机构作出的有关卡特尔和优势企业阻碍竞争行为处理决定不服而上诉的案件;三是由董事会成员任行政长官的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专业组、案件组、战略计划、上诉案件的日常管理和后勤服务。

4.竞争委员会工作程序。(1)对每个案件组成专门调查组,委员会工作人员分别参加各调查组的工作;(2)进行事实调查,包括由相关利益团体提供证据、听取被调查主体的陈述;(3)根据调查的有关情况、事实、证据进行综合分析;(4)就是否有损公众利益作出结论;(5)提出纠正措施,包括禁止合并、要求拆分业务、价格控制等;(6)起草、提交调查报告;(7)出版、公布调查报告,并接受议会、媒体的质疑。被调查对象和相关利益团体如果对竞争委员会的结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如果认为竞争委员会报告不合理、行为违法或者报告的措施不当,有权报告结论。

除竞争委员会外,英国还有公平贸易办公室作为处理竞争与垄断一般性问题的行政机构。一般说来,竞争案件首先由公平贸易办公室进行审理,只有在案件比较复杂时,公平贸易办公室才提交竞争委员会进一步调查。2001年,公平贸易办公室涉及的企业合并案件有300多个,其中只有5个案件提交竞争委员会处理。

据了解,英国将于明年4月出台新修订的竞争法案。届时将依法赋予竞争委员会对所调查案件的决定权,而不仅仅是提交调查报告。同时,对调查内容和标准也将作出新规定,重点是调查认定企业合并是否会导致实质性的减弱竞争;调查认定是否存在阻碍、限制或者扭曲市场竞争的可能等。

三、几点启示与建议

英国政府的行政方式,特别是在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特色。尽管我国的国体、政体、所有制结构、法律体系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英国相比有很大不同,但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看,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为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经贸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推进经贸系统依法行政等,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启示。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的新方式

近年来,英国政府广泛运用合同方式规范行政管理的做法是很有创意和特色的。我国在进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制度改革时,从上至下都把精减行政审批项目作为主要目标,这在近期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还未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因此,在下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经贸领域取消47项行政审批后,如何有效地保证政府对经贸活动的必要调节和监管,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借鉴英国政府多种手段并举的经验,我们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决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量大面广的政府管制、审批的陈旧方法,树立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使经贸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重点,以是否符合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衡量标准,真正集中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维护公平竞争、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的灵活运用,在产业政策和经贸立法引导、税收杠杆调节、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以及政府采购、合同招标等方面探索新途径。

(二)加强经贸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应该高度重视公务员的队伍建设

借鉴英国公务员管理的经验,加强我国经贸系统公务员队伍的培训与监督,不断提高经贸执法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这是做好经贸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的组织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制度,尤其是对具有行政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等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要实行培训考核制度。二是要加强对公员务执法队伍的监督,通过建立经贸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执法责任;确立内部机构的执法权限,执法责任及执法目标;制定对内部机构和执法人员完成执法职责的考核办法,举报、控告的受理、查处办法等。三是应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应该重视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英国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完备,各方面形成监督合力,很值得借鉴。结合我国经贸行政的实际情况,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内部监督方面,注意发挥行政部门内法律机构的执法监督作用。要尽快制定《经贸委系统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推进经贸系统的依法行政,保证经贸法规、政策和领导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讼工作;二是在外部监督方面,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监督。经贸行政执法必须经得起司法审查,同时还应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明确专门的工作程序,及时处理行政执法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投诉。英国行政法庭是一个独立系统,不隶属于任何地方法院,这样更有利于保证法院行政审判的公正性。我国行政案件数量大、情况复杂,为了搞好司法审查,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并推进司法改革,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系统。三是舆论监督方面,要重视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适应政务公开的要求,允许新闻界更多地介入经济行政管理领域,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褒正抨邪,反腐促廉。版权所有

篇3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4月开始,以市直行政机关为重点,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能力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确责、履责、问责”的要求,明确行政机关的职能和岗位职责,加强和改进政府目标管理、公务员考核和行政问责工作,精简行政审批,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的责任体系和规范、高效、严谨、细致的政府执行机制;着眼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明确各行政机关和每个岗位的能力席位标准,加强实践锻炼和培训工作,健全公务员执行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勤政廉政善政、求实务实落实的政府执行文化,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提供政府执行能力和行政效能保证。

二、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次“能力建设年”活动是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主体的自主建设活动,坚持以责任体系建设为着眼点,立足于提高公务员履职尽责的执行力,核心是推进依法行政。总体上按照“确责明标、提升能力、建章立制”的基本工作进程,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有效推进。

(一)确责明标(4月至5月15日)

1、学习动员。各部门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同志在全市能力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研究制定本部门“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全体公务员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加强能力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抓。学习内容为《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罚条例》以及省市领导讲话、职位岗位专业知识等,5月10日左右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学习对象进行考试。

2、明确岗位职责。明确部门和内设机构的职能,重点明确公务员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拟定岗位职位说明书。

3、建立履责体系。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本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绩效考核办法,逐级分解下达,明确工作时限和要求,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履责体系。

(二)提升能力(5月15日开始,贯穿活动始终)

1、制定能力席位标准。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匹配为原则,以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基本内容,开展能力席位标准讨论,分层分类拟定每个岗位的基本能力标准。

2、进行能力反思。对照岗位职责和能力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案例讲评和讨论,通过自查、互查、上下征求意见等方式,找准单位和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八种能力”(即推进科学发展、应急和谋远、创造性工作、统筹协调、团结和谐、廉洁从政、化常为专、服务基层和企业)和能力席位标准,进行能力反思,深刻查找能力不足,形成提升单位和个人能力的工作计划。

3、加强岗位锻炼和培训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干中学、干中练,有效开展业务竞赛和工作交流,努力做到化常为专,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提高履职履责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用“大家谈”等形式开展以“提升能力,履职尽责,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单位自讲、全市比讲、公开评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岗位锻炼和履职能力培训活动引向深入。抓好传帮带,积极推行以完成中心工作、紧急任务为目的的团队建设,着力提高部门、科室和专班等团队的执行能力。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结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加强对本部门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业书目,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内部培训。重点围绕办事、办文、办会,在“学、写、讲、干”等方面,开展公务员基本能力培训。倡导终身学习,提倡在线学习,鼓励公务员参加“周末课堂”学习培训,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

(三)建章立制(7月16日至12月底)

1、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按月、按季、按年度或项目的考核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和奖惩措施,健全本部门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值班制度、重点工作督办制度等,完善部门应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电子监察系统,确保市委、市政府政令畅通。大力推行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决策责任追究制、接待和政务公开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规范,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服务,加快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用管理制度巩固和规范能力建设。

2、总结评估。从8月下旬开始,各部门对能力建设活动进行总结评估,逐级报送公务员考核材料和总结报告。考核中,要对照个人目标任务责任书认真考核每一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实施行政问责和过错责任追究,对能力确实不胜任者要实行离岗培训,直至责令辞职。市“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要采取检查验收、群众评议等方式,对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开展“能力建设年十佳公务员”评选活动。年终,召开市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三、“能力建设年”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推进措施。市政府成立“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人事局,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市直各行政机关要把“能力建设年”活动作为今年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用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严禁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办,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和正反典型,重点抽查各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体系、制定能力席位标准和能力建设措施等情况。要通过经验交流会、工作简报、媒体报道等措施有效推进工作。在市直行政机关开展公务员能力的抽查测试工作,县级公务员主要测试政策研究分析能力,科级以下公务员主要测试公文写作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报测试结果。设立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为投诉电话,开展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的投拆、转办和督办工作。对不按规定开展活动、流于形式、群众不满意,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决策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

(二)坚持“三结合”,突出活动“三性”。

1、坚持“三结合”。一是“能力建设年”活动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把查找能力不足、进行能力反思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的重要内容,把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责任体系,完善政府执行力建设长效机制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措施;二是“能力建设年”要与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把能力建设工作纳入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在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抓好公务员考核工作,大胆探索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公平性;三是“能务建设年”要与政府机关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各部门各层级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能力席位标准。

篇4

关键词:行政改革 困境 政府角色

行政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政治文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一定要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实施行政改革的经验,并且明确行政改革的基本方向,进而形成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型行政体制。

1.行政改革的基本内涵

所谓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依据当前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现有各项不适用的行政组织以及行政职能实施变革,并且形成适应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行政方式以及行政制度,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我国行政改革的现实困境分析

2.1行政管制名目过多

自从2004年我国颁布《行政许可法》之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获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政府行政管制尚未从根本上加以放松。虽然表面上已经取消了许多审批事项。然而,实际上,出于自身利益之考虑,所取消的事项一般均为细微的而且不大重要的审批事项,而对于核心与关键的事项则未取消。少数政府官员通过审批来寻租,并由此而产生了腐败。

2.2权力下放和宏观调控无法同步实施

我国早就开始实施权力下放类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动员社会各阶层人士与力量能够参与到行政改革当中。然而,不合理的权力下放将对我国宏观调控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国务院对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地方的发展,而政府却没有相应行动。有鉴于此,权力下放与宏观调控难以同步开展。

2.3公务员观念滞后

当前,我国一部分公务员还留存在着官本位思想,未能跟上当前改革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因为一些公务员缺乏知识更新培训,其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相对较低,造成了政策执行力偏低,从而阻碍了我国行政改革之开展。

3.加快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几点对策

3.1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众所周知,政府的职能规定了政府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主要内容,并且推动着政府职能的更新与转变,这一直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要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法律政策氛围。政府部门尤其应当为民营企业提供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的经营环境。目前,由于政府的管制与干预太多,所设立的市场门槛也比较高,因而,大量民营资本未能进入市场。所以,政府应当不断降低市场与社会的门槛,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从而为民营经济创造出更为公平的环境。唯有彻底打破这一垄断,才能打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要为企业营造出宽松的税收环境。依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测算,我国的税收痛苦指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这对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实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当中,大刀阔斧地对政府部门实施了精简,甚至将一些公共部门推到市场之中,比如,新西兰政府在经过改革之后,其政府支出只占据财政支出的2.4%,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政府的财政开支都在10%以下。

三是要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面对着逐步拉开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人民群众的心理逐步失去了平衡,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显现。假如代表了社会公正的政府公共政策产生失误,就会激化现有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社会冲突,这就对政府部门的公共治理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有鉴于此,政府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二次分配的职能。

3.2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地方政府

在我国政府实施的行政改革过程之中,不仅要加强中央的权威,而且也应当充分地发挥出地方所具有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行政改革当中,政府应当适当地下放一些权力给地方,并且允许地方依据自身所具有实际情况对有关制度加以调整。

3.3健全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所谓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要求政府自身或者社会其他组织运用各种形式对政府的决策与管理行为所造成的的影响以及效果加以分析、比较与评价。绩效评估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具备了监督政府各项行为、提升政府绩效、提升政府形象等各项作用。应当努力做到把政府的绩效评估与转变政府的职能进行相互结合,从而提升政府绩效评估所具有的规范化程度,并且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3.4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国行政改革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所以,一定要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通过持续改进公务员的知识水平,运用最先进的科技、人文知识以更新公务员群体的现有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公务员的各项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不仅要考虑到政府所具有的职责,而且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有鉴于此,一定要不断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通过循序渐进,建设一个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并且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丽萍.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困境与对策思考[J].理论界,2007(5).

[2]周天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5).

[3]汪玉凯.政改重要性已经超过经改[J].新民周刊,2009(3).

篇5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继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局人事人才编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有力指导下,一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落实区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继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严格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三不突破”总体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定。积极稳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加强区编办和编委统筹机构编制职能,规范审批顺序,优化审批效率,全年召开编委会6次,议定机构编制事项60余件,及时查处部门违反编制工作政策的违规行为,确保编制工作的严肃性。

结合实际,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根据《市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完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起草、报批工作,并加强对原市容局、执法局等11个部门机构改革的指导,确保了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

整合职能,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挖掘编制工作的潜力。积极争取上级编制部门的支持,协调全区各部门完成机构编制等相关工作。会同区政府法制办开展了行政审批项目清查工作,坚持对各单位“三定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加强了全区依法行政工作;依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会同区规服办完成政府行政审批职能集中料理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积极参与区教育、卫生系统督导评估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编制保证作用。

政工人事既是制定又是执行政策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办理各种政策法规的落实、干部职工服务的后勤工作,xx年我在政工人事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1、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办理调资工作;

2、为本单位调去领导办理手续;

篇6

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年的工作,并对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郭毅同志宣读了有关表彰的通知,稍候勇林书记还要作重要指示,请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落实。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区人事和机构编制战线的同志们大力实施“人才立区”战略,努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加强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事编制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感谢和慰问!

今天,我们对全区第三届“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先进个人、第二批区级农村优秀人才、首批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2004至年度人事编制系统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再立新功,为加快推进“三区建设”贡献力量!

下面,我就今年全区人事编制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大局

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区委二届七次全委会的总体要求,区政府提出了紧紧围绕服务城市主题,深入推进“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开放兴区”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商贸经济、城市建管、新农村建设”四大重点,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强区、文明新区、人民富区”建设步伐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实现我区发展新跨越,关键在人,难点也在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人才立区”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大家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人才人事工作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人才人事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的转变。

二、统筹兼顾,认真做好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重点工作

做好年的工作,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人事和编制部门要把握机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力争在以下几个重要工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扎实做好实施《公务员法》的有关工作。根据中央的部署,今年要重点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参照管理报批等入轨运行工作。各部门要根据全区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加强学习、宣传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其次,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工资福利与退休政策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敏感度高。要通过改革,建立制度、形成机制、规范秩序、缩小差距。改革的同时,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三,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本次乡镇机构改革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的,也是中央和省委的决定。我们一定要高质量地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日常工作由区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顺利完成。二是要突出重点,理顺体制。此次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结合乡镇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调整,重新核定乡镇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创新乡镇事业机构运行机制;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经费预算及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监督管理,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强力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要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分类指导,认真研究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分配实现形式,逐步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在改革中,要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严把“进口”关,坚守两条“底线”不能突破:一是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二是妥善处理好人员分流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力量。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国家、省、市级优秀专家推荐工作,加大培养选拔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力度,拓宽优秀专家的选拔视野和服务领域,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要紧紧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制定符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业和干成事业的政策环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上来。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管理工作,巩固和完善事业单位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四是要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好高层次人才对我区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五是要围绕产业、工业和科教,积极探索建立传统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体系,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教育专业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储备。

(四)抓好农村人才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整合了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开发机制。人事和编制部门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完善农村人才评价办法,做好市、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表彰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新格局。各乡镇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抓好乡土人才中的拔尖人才、外出务工人才队伍中的领军人才和农村特色人才的培养,注重发挥好典型的辐射示范效应。

(五)大力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强化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人才市场是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建设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是人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人才市场的关系,实现管办分离。二是要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机制改革,积极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坚持资源共享、政策协调、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合作办法,实现资源有机整合和利用。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努力消除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五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六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符合我区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六)认真完成安置任务,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今年是落实中央关于裁减军队员额20万战略决策的最后一年。干部安置的数量较大,任务很重。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安置工作作为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折不扣地完成安置任务。要建立健全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力度,促进干部自主择业。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部分企业干部解困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五包”责任制,大力做好部分企业干部的解困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三、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今年的人才人事工作“重头戏”多、任务重,要切实加强对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人事和编制部门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以过硬的能力和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人事和编制部门是从事人才开发工作的,我们的干部必须首先是人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的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政策素养,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掌握人才人事理论、法律法规、公共管理、现代科技等基础知识,努力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当前,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都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增强工作的突破力,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坚持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推动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加强。

(三)要强化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人事和编制部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做到主动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把机关建设成服务型机关,把干部队伍建设成公仆型队伍。

(四)要强化纪律意识。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法制性很强,直接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行政纪律、组织纪律,坚决维护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要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关于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在公务员登记工作完成前,除中央和省委有明文规定的外,一律不准增设新的机构(含内设机构),不准增加编制,不准提高机构规格,不准增加领导职数;要严把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的“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禁超编进人,超编招考(聘),超编配备领导干部。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公务员法和各项政策规定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篇7

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依法行政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年,省政府《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省政府各部门、各州(地、市)政府和政府部门也相继完善各自的工作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度,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的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观念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民生保障等方面,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政府决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升。立法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大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民利益至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增强立法的针对性操作性。自年以来,省政府制定规章34件,向人大提交地方法规草案19件,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服务。三是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以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不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四是“阳光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省级部门已建立政务大厅8个,各州(地、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各种形式服务大厅259个,乡(镇)人民政府建立政务接待室或设立便民办事窗口184个。进一步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公开力度,不断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领域公开办事水平。政务公开在平常很重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更重要。今年4月以来,我省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及时召开新闻会,公布人员伤亡、失踪及救灾款项使用等事项,为境内外记者提供良好服务,为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此外,各级行政机关注重强化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的法律功能,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重要作用。

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省法治政府建设与《纲要》确定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行政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少数地区和部门措施不到位,法治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违法行政,以及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法院统计,年,我省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5.63%,高于全国12.99%的平均水平。监督保障机制仍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也势必干扰和影响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因此,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以及省长的讲话精神,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此,我再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制度建设要为服务全省“四个发展”大局提供支撑和保障。当前我省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家对藏区发展的扶持支持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深刻认识和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三大历史任务和“四个发展”工作大局,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认真谋划立法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意义重大。因此,立法工作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回应群众和社会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立法要务实,要注重质量。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着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立法时机也很重要,在法律的立、改、废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立法时机,充分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行政是一项关系政府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政府治理的基本形式,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与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和公务员录用的法律知识考察测试,切实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要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继续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培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完善听证和听取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和反馈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确保决策的落实。要强化决策责任追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四、认真抓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继续推进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不断理顺执法体制,完善执法机制。二是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新的“三定”规定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确定执法主体,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抓好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逐步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目前,依法行政示范县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总结阶段。试点结束后,要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指导各州(地、市)、县(市)依法行政工作逐步向更广的范围扩展。

五、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是减少、合并、下放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前五次清理行政审批工作,全省共取消和调整913项行政审批项目。但行政审批项目依然过多,已经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未能得到完全落实。按照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要求,下一步,要在巩固历次清理成果的同时,继续逐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此基础上,还要调整政府机构改革涉及部门职能调整带来的行政审批事项,合理划分行政审批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和管理。

六、不断加强行政监督工作。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层级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依法行政考核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切实把依法行政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硬指标”、“硬实绩”和“硬约束”。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并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重视发挥行政复议对于化解行政争议、加强行政层级监督的作用,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大力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整体水平。

篇8

一、“六五”普法的主要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六五”普法规划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六五”普法工作开展这五年来,我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六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活动顺利实施,根据文件要求,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我们对普法工作经费给予保障。普法工作离不开学习资料,我镇办公室在证订普法资料时,均以保证本部门本单位普法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干部学法读本的证订数均按照上级要求如数征订。同时,我们还结合自身执法的实际,对业务学习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二)明确任务,制订规划

为适应依法治理和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文化、体育、旅游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我县文化、体育、旅游管理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根据县“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我们于2011年11月制订出台了《县镇“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普法对象及主要内容,制订了具体实施工作步骤。同时,根据规划,结合实际,每年都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从而在时间上、制度上、措施上、经费上保证了“六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加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六五”普法规划制定后,我镇按照《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普法学习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面向全镇干部职工以及市场经营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镇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法,各村社干部组织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这样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几年来,我们坚持组织学习了《选举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税法》、《土地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法》以及《条例》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此外,镇所有执法人员坚持每年自学法律时间不少于40小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交流执法程序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和执法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执法业务水平。自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在抓好本系统各个层次以及各类普法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对部门法规规章的社会宣传和普及工作。我们以每年12·4法制宣传日、6·26禁毒日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悬挂标语、设置宣传栏、专题新闻报道、现场设摊接受群众咨询、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四)强化管理,依法行政

每年坚持每月镇机关干部两次学习日,其中,一次用于法制培训会。内容以农村常用法律法规为主,对《选举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税法》、《土地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法》等,由各主体部门人员任辅导员。重点解决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把行政管理转变为依法管理。努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

每年坚持每季度以镇为单位一次大会培训。对全镇全体镇、村、社干部党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各村坚持每季度的村民大会,进行法制培训。重点解决全体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做到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社会化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贯彻执行“六五”普法规划的这五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二是对全镇各行业法制培训还有待加强;三是宣传方式有些单一、片面、覆盖面不广。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普法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改进。

篇9

(一)加强普法领导,制定普法规划

1.成立机构,健全普法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领导,我委成立了“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信系统“六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工作。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我委的普法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牵头、业务股室配合的工作格委。五年来,我委的普法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股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运转有序、高效。

2.制定规划,做好“六五”普法动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市法宣办“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信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XX市经贸系统“六五”普法规划(2011—2015)》。《规划》明确经贸系统“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普法对象和工作要求。2011年8月,对“六五”普法进行动员,正式启动全市经贸系统“六五”普法。

(二)夯实普法基础,保障普法工作开展

1.保证普法经费落实。对普法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包括普法宣传、购买普法资料、设备所需经费等予以落实,保证“六五”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开展。我委每年把常规普法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确保经费的及时落实。对一些重大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节能宣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宣传贯彻还申请了专项工作经费。

2.建立普法宣传阵地。为使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深入人心,我委充分利用开办专题宣传咨询日、设立普法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和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三)健全普法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1.制定和实施普法年度计划。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内容,结合当年全市工信工作实际,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以来,我委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普法计划,经市普法领导小组同意下发执行,指导全市工信系统普法工作的开展。在年底根据普法规划和计划,对全年的普法工作进行总结。每年的普法工作坚持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有总结。

2.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委中心组把法制学习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党委每年举办多期法制讲座,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其他领导都积极参加。如2011年举办了“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及“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题讲座,去年举办保密专题等讲座,今年举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反腐倡廉等5个专题讲座。

3.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登记制度。积极为机关工作人员订购各类普法教材,方便大家学法用法。去年以来,我委组织全体机关公务员分批参加市统一举办的《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共危机管理》等学习培训。组织委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法制讲座及法律知识竞赛,今年我委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还组织委机关和下属单位工作人员观看保密专题教育警示片。此外,我委还为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购买了“六五”普法学法登记本,将大家的学法及其考核情况予以登记。

(四)突出普法重点,丰富普法形式

1.突出工信专题法律法规的宣传

(1)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宣传。工信系统在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有关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推进节能降耗全民行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2011年节能宣传周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主题,我委制定方案,牵头组织开展了各项节能宣传活动。

今年节能宣传周紧紧围绕“依法节能,全民行动”的主题,我委牵头组织开展“一条主线”、“六个推进”节能宣传活动。推进节能减排宣传活动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

(2)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法规的宣传。配合全市产品质量和专项整治,在全系统广泛开展生猪屠宰管理方面法规的宣传。2012年以来,我委提高召开全市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现场会、开展健康肉品鉴别会等,向全市生猪屠宰企业宣传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力地配合了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我委也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派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私宰、售卖私宰肉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有效地规范了生猪屠宰秩序。

2.加强“12·4”法制宣传教育

在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期间,工信系统各单位以举办讲座、出板报、法制竞赛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系统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我委通过网站、大屏幕做好每年度的主题宣传活动。

(五)坚持普治并举,增强普法实效

1.规范性文件审核逐步加强。几年来,我委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立项、起草、审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做好立项。每年初根据我市工信工作的需要进行立项,明确每个项目负责人和工作进度。二是强化审核。三是权威。规范性文件统一在《XX市政府网》上公开实施,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四是定期清理。在抓好新制定项目的同时,统筹考虑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废止。

2.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按照要求,健全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受理制度等七项制度,统一制定了16种行政许可文书范本,交由各业务股室使用。二是加强审批项目的清理。根据法律法规的新出台或修订,以及我委职能调整情况,对行政审批项目及时进行清理。目前,我委保留的项目从2006年以前的54项减少为目前的43项。

3.政务公开加快推进。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工信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加快推进,日趋规范,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行政效能。一是完善了工作方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我委对近年来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意见。今年,我委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公开制度。目前正在制定完善《XX市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等配套制度。四是做好公开指南。编印了《XX市经信工作信息公开指南》,方便公开信息的查询。

4.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开展执法职权界定。2011年我委开展执法职权的核准、界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信系统的行政执法职责;二是执法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强了对执法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工信执法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执法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工信执法从传统的生猪、酒类、电力执法扩展到节能、成品油、民爆、典当、拍卖、废品回收等;四是创新工信执法途径。在节能方面,几年来,我市依法将节能监察和节能行政处罚委托市节能监察中心执行,并进行了公告,与节能监察中心签订了委托执法合同。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严格实施执法主体资格制。

二、存在问题

(一)普法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干部职工学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不是很强,被动学法的多,主动学法的少。

(二)普法措施落实不到位。“六五”普法规划制定了多项制度,但落实起来还有到位不完全的问题。普法交流的平台与渠道还不是很多。

(三)普法工作停留在形式。个别单位普法工作只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在工作中有些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总结。对比规划的目标,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制度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对下属各单位“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情况,推进工信系统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普法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相结合。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工信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信法制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工信立法,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篇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是我国近几年市场取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种延续和升华,也是我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种借鉴和回应,更是我国政府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的一个重要举措。行政许可法全文共八章八十三条,无论是在价值取向、模式设计还是制度创新上,均对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根本的突破和彻底的改革,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和市场价值的全面回归,因而必将对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会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产生深刻影响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行政审批所具有的实现经济调节与社会管理、控制经济与社会风险、减少行政违法行为等行政目标的功能被片面地夸大。因此,行政审批无处不在,阻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许可法围绕着有效解决过多、过滥的行政许可这个问题,从立法宗旨到制度安排、从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行为模式的设定、从实体到程序,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演绎放松规制、规范许可、兼顾公益与私益、保障公平竞争、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共同主题。它的全面实施,必将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一)为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制度保障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行政审批制度这个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一个堡垒已遭攻破。该法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改变了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传统逻辑,明确地将政府职能的定位逻辑从“先政府、后社会、再市场”,扭转为“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主要针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公共资源配置等事项。大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这就大幅度撤除或降低了个人与组织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门槛,为市场机制和社会自律机制的迅速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使得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焕然一新。

    (二)为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加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朝着精简、统一、效能的方向深入:一是该法严格限定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大幅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大量削减政府的行政审批职能,这必然会对行政管理体制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着行政机构与行政人员的大量精简。二是减少审批部门,限制多头审批,在总结综合执法经验的基础上,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并明确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制度,这就顺应了政府职能综合化和行政部门设置综合化、统一化的要求与趋势。三是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期限,明确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如果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期限规定,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这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能原则。

    (三)为建设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1.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建设。首先,该法明确将行政许可的设定限制在有限和必要的范围之内,在总体上弱化经济性审批、部分弱化社会性审批的同时,强化了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社会事项的审批。其次,通过拓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许可的渠道,规定申请人可以委托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的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方便了许可申请的提出。再次,取消行政许可收费,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也不得收费。

    2.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阳光政府的建设。首先,该法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其次,该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在办公场所公示;如果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再次,该法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都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3.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诚信政府的建设。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行政许可法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确定,有助于确立政府信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效能政府的建设。行政许可法通过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听证、变更与延续等环节的行为期限,防止行政审批久拖不决,督促行政机关提高审批效率。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行政行为运行过程中各个主要环节的具体时限加以系统和严格规定,必将对推动其他法律、法规重视行政行为的时限制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为建设效能政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5.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首先,该法规定了行政审批权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以及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不得与其相抵触。其次,该法确定了严格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各项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滥用职权审批的法律责任作了十分严格、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再次,该法进一步完善了公民权利救济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或滥用职权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要求国家赔偿权。

    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会对行政执法重心、执法主体、执法方式和执法理念产生深刻影响

    (一)从行政执法过程看,该法的实施将会推动执法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监管和事后责任追究转变

    由于行政审批的实质是通过事前审批抬高企业组织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门槛,因此对行政审批的过分依赖甚至迷信,必然会导致对事中监管和事后责任追究的轻视或忽视,形成一种以行政审批为重心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管理模式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是以牺牲个人和组织的公平竞争机会、过分限制其行动自由、压制个体活力的迸发作为代价的,因而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行政许可法通过严格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来普遍放松规制,从而大范围撤除、大幅度降低了个人和组织从事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门槛。不过,事前审批的减少也有可能诱致行政违法行为的增多,当行政审批不再成为行政管理模式的重心时,就必然要求推动这个重心逐渐地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的过程监管与事后的责任追究上来,以形成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二)从行政执法主体看,该法的实施将会推动行政执法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将会在未来的公共管理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凡是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就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这些规定既“强调了效益方面的考虑,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与市场及其运作模式更紧密相关的管制方式”,为培育、发展和监督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制度性前提,因而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组织的迅速崛起。

    (三)从行政执法方式看,该法的实施将会淘汰重审批、重处罚,轻监督检查、轻服务引导的行政模式,推动行政执法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虽然会带来行政规制的普遍放松,但放松规制既不意味着放弃管理,更不意味着放弃服务。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行政管理秩序和行政服务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必须积极行政,更新执法方式,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手段,既要严格依法审批,又要强化行政监督检查,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制,同时,还要广泛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方式,大力提高公共行政服务水平,积极、全面、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