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3: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知识点。因此选取难度较小的课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课题主要分为“文字阅读型”(知识点少,理解难度小的课题。学生通过倒置教学法阅读,查资料图片很容易掌握其知识点,做题正确率高,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初级探索型”(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阅读可以进行初步探索解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阅读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自然的分类》、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基本营养物质》等;“初级探索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当然,也可以选择某个课题中的一个部分作为倒置教学的内容。
二、选取适度的自学作业
凡事有目的才有方向性,同理,在布置自学作业时,可挑选本课题所需掌握知识的巩固题目(题目可以选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个层次)。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书总结做题,既指导学生自学又能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后有的放矢。例如九年级化学课题《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就可布置课后第1、3、4题作为作业,作业从常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常见燃料的化学方程式、理想的燃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有层次地考查本课题知识,学生能很快理清思路,掌握新知识。
三、采用赏识而公正的方法评价作业
篇2
人教版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 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 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O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 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 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 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 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略
看了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的人还看:
1.高一化学教程视频: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册语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册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4.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布点教学法;知与不知互动;问题图;布点图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1-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课题提出
奥苏贝尔在其教育心理学中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点,并应据此教学。”其实,探明已知(有时简称知)的过程,也就是探明未知(或称不知)的过程,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布点教学法(简称“布点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在近20年教学研究工作中总结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布点教学法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探明学生已知、未知的基础上,运作学生已知与未知的互动,促进未知向已知转化,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选择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本文就以高一化学“乙醇”(人教版必修②)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布点教学法的几个核心概念、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特色。
2布点法的相关概念与教学流程
2.1问题图
问题图是指由知、不知及不知向知转化的策略三者组成的互动结构。学生与客体(如教材)互动会生成由知、不知与策略三者构成的框架性认识,知、不知、策略处于一个动态的结构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不断形成问题空隙又不断填补问题空隙,这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
2.2布点图
学生与客体互动激活出的问题图因人而异,且问题图内隐在学生的思维之中。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图进行及时外显和同步优化。布点图是通过学生述点(说出知识要点或疑点)、教师采点(采纳学生的相关意见)、引点(适当插问引导学生回忆)、托点(承接学生想说而未说出的点)、布点(板书)等活动由师生共同构建的由知(知识框架)、不知(学习目标)与策略(不知向知转化的策略,常规策略通常省略)三者组成的互动结构。布点图是以板书的形式外显的问题图,它是布点教学法运作并优化学生知与不知互动(或问题图运动)的教学工具。图1是课例高一化学“乙醇”的布点优图阶段的布点图。
2.3四步操作
学生与客体(如教材)互动而获取知识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布点法经十余年研究,综合“知与不知互动”及“问题图运动”两个角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流程一一四步操作:
(1)感知激图一一教师呈现学习客体,学生激活问题图(这是学生知与不知开始分化阶段);
(2)布点优图――师生共建布点图,学生优化问题图(这是学生知与不知的优化阶段);
(3)分层育图一一师生运作布点图,学生发育问题图(这是学生不知向知的转化阶段);
(4)反思评图――师生评价布点图,学生反思问题图(这是学生知与不知的内化阶段)。
3教学设计
3.1感知激图
[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①:多媒体展示几种酒类商品的图片;提出问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那么酒是怎样酿制的,为什么酿造的酒会越放越香?
问题情景②:多媒体展示一组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图片;提出问题:全世界每年有大量交通事故,其中多数与酒后驾驶有关,你知道交警是如何检查司机是否饮酒的?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指导阅读]
教师指导:以上问题都与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常见有机物“乙醇”有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8页至70页有关乙醇的内容,5分钟后合书复述知识要点,并试着说出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学生阅读: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教材68页至70页有关乙醇的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知与不知的区分,并在头脑中形成由知、不知及策略形成的结构性认识一一问题图。
3.2布点优图
[构建布点图]
让几位同学复述知识要点,说出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采点、引点、托点、布点,形成如图l所示的“乙醇”布点图。
设计意图:师生共建的班级布点图是对内隐在学生思维中的不同水平的问题图的外显与优化。它揭示了知与不知的实质性联系,是系统化、可视化的教与学的工具。构建布最图旨在揭示问题、明确问题,并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任务分析]
学生结合布点图分析学习目标,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1)再次阅读教材记住相关内容;(2)结合实验,用有关结构的知识解释乙烷、乙醇和水I生质方面的异同;(3)通过练习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任务分析环节既是对前一阶段教学的适时小结,也是对下一阶段教学的统筹规划。将学习任务分解为识记、理解、应用等层次,其中前面层次为后面层次提供基础,后面层次是前面层次的自然发展。按逐渐递进的层次组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3分层育图
[记记查查]
(1)学生再读教材,识记相关内容(乙醇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练习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3)教师检查(快速提问、让学生默写化学方程式)、点评,并对布点图作适当的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再读教材,对尚未记住的重要知识再做全面记忆,学生记忆教材后教师立即组织检查活动.如快速提问、默写化学方程式等,以刺激学生的专注力,提高记忆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已知进一步扩展,不知向知转化的背景得到强化,布点图更加丰满。
[议议讲讲]
(1)观察钠与水反应、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讨论乙烷、乙醇、水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异同。
(2)观察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现象。讨论有关问题(如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情况)。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归纳讲解,并对布点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设计意图:经过记记查查活动,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已经比较熟悉,深入探究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此时,教师应围绕相关议题(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实验探究等合作学习活动,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精讲。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的问题图逐渐趋于完善。
[练练评评]
(1)先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然后慢慢移向内焰,如此重复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2)如何用淀粉酿制乙醇?为什么酿造的酒会越
放越香?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交警是如何检查司机是否饮酒的?
(4)目前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有哪些?
(5)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或点评。
设计意图:知识理解后,要进行巩固与运用,这是知识转化成技能的必然途径。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也能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3.4反思评图
(1)学生对照布点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或询问教师,并形成课后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2)教师结合布点图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布点图是师生共建又共享的教学工具,教师要运用布点图引导学生对知与不知互动全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将布点图的信息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对所学知识形成复习、巩固、提高的后续问题图,使课堂教学成为沟通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的重要环节。
4教学反思
笔者从2004年起,跟随姚湘仁先生学习布点法,几年中开设布点法研究课近300节,涉及初、高中化学几乎全部内容和课型,下面结合“乙醇”这一具体课例,谈谈布点教学法教学设计理念及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
4.1布点法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
布点法一直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让努力探索在实现不知向知的转化过程中发挥学生、教师和学习客体的积极作用。布点法的独特的教学流程――四步操作(分别对应知与不知的分化、优化、转化和内化)是按知与不知互动规律及问题图运动规律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其中前两步是形成问题,后两步是解决问题。在布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布点图是教与学的平台和工具。
4.2布最法的课堂教学立足于对学生的知与不知的探明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探明学生与学习客体互动后的知与不知情况。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猜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知与不知的情况,进而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对学生知与不知的探明,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后知与不知的情况,也缺少对教学过程中知与不知相关信息的反馈与合理利用,因而这种探明是静态的、猜测的、不彻底的。从布点法关于“乙醇”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其对知与不知的探明是动态的(对知与不知的互动情况的实时监控)、全程的(关注知与不知的分化、优化、转化和内化各个阶段)、可视的(布点图)、比较彻底的,从而使课堂教学始终建立在对知与不知的探明之上。
4.3布点法的课堂教学着力点是运作学生知与不知互动
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已知”、“未知”与策略三者之间的互动,“已知”逐渐扩大,“未知”逐渐缩小,策略不断调整,学生的问题图在不断发育、生长,学生的认知结构渐趋完善,在把课堂变为学堂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知与不知的分化、优化、转化和内化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知识发展和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美]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余星南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姚湘仁.布最教学法的涵义及其操作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1~5.
篇4
关键词: 高一化学 苏教版 必修课 教学思考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材内容,几乎结合了整个高中化学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完成为后续学习奠基的使命。
一、完成由初中思维向高中思维的过渡
(一)给学生适应的空间。在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而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就会采取自己所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在初中时听从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教师会做好准备,而他们只需要接受教师“投喂”的知识就可以。而在高中学习中,教师上课时只会讲精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查漏补缺等自主性学习。如果开始教师和学生不能配合好,就会对学生造成打击,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之初,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节奏中,给予他们适应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迅速进入高中学习模式。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整个高中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为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自主习惯,在每一章学习前,对章节所学习内容做一定了解,不仅仅是预习,还要将力所能及的知识全部吸收,再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氧化剂,而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还原剂呢?对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自学的话,则是不会发现的,在课堂上直接听课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没有从根本上吸收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提出问题并尽力找出答案,无法解答的再在课堂上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减少学习中的漏洞。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高中的学习模式当中,才能进行高效教学。
(三)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在高中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像初中教师一样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板书也是一字不差地供学生誊抄。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让教师在讲课时无法将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板书更是仅有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一节课下来可能寥寥无几。化学知识点细碎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将所有知识点都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记录教师所讲的重难点,还要将做题时涉及的知识点积累起来,这样不仅方便在日常学习中随时进行巩固,而且有利于在考前复习时,逐一回顾,查缺补漏。
二、高一化学教学重在基础
(一)课堂教学以基础为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所考察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化学反应,而是逐渐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便是考察书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它的本质,也是最基本的四种反应类型。所以,这种考验学生能力的题,其实考察的还是学生是否对化学的本质有深入了解。因而,教师不能忽视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教授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本质、原理及组成等知识,扎实基础。此外,由于高一化学苏教版的内容很广泛,因此教师不应任意拓展知识,使得本末倒置,加重学生负担。
三、书本与实验相结合
(一)实验可以切身感受化学。在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下,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考大题中,实验题分数占比重很大,苏教版教材中的实验也很多。教师应当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实验机会,并要求他们对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等进行总结。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其实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没有切身体会时,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书本上的实验现象,钠在与水反应时发光发热,在水面移动等现象,单凭想象,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激烈反应的,更不用说钠与酸更加激烈的反应现象。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如此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也会加深。
(二)书本与实验相辅相成。化学的学习,既离不开书本中的化学原理解析,又离不开试验中真实的化学反应现象。在初中化学中提及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是否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悖?通过金属钠和水的实验,再通过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对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有了深度认识。为此,教师要将教材的学习和实验紧紧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其实验能力提升。
在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推断能力,将教材广泛细密的特点发挥出来,为学生对化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艾志伟.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1(19).
篇5
【关键词】基础 知识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60-02
一、高三化学科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述
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已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化学知识繁杂,尤其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于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学校高一化学课程开设课时较少,而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其他选修课本中不再重复涉及,进入高三,学生直接接触综合题目,未免产生困难,尽管在一轮复习之初,教师强调记下不少的方程式,但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运用,考试丢分情况严重;二是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都能流畅背诵,但在考试时经常出错;三是考试时有的题目看似简单,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只会做课本的作业,稍微变迁则应用不上,原因在于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多,且多分散于各章节,学生对某一概念理解模糊不清,如学生在学习概念“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时,总认为“标准状况”为25℃,一个大气压,这对解题产生极大的干扰,陷入了被动学习的局面。可见,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和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是造成学生得分低的重要原因。
二、高三化学科复习的四大策略
(一)夯实基础,把知识网络化。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若能夯实基础,把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将对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能做到有方法、讲效率,将基础知识一网打尽。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时,教会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树状结构,对于非金属元素,主干由单质出发,即“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酸对应的盐”,如学习S元素时,由“SH2SSO2,SO3H2SO3,H2SO4SO32-,SO42”;而侧枝为每一类对应物质的具体性质,通过复习,化零为整,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并依次类推,复习其他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当主干与侧枝在头脑中线条明了,图象清晰的时候,解题应用起来就能快速而准确,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知识点都会,但题目不会做的情况;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点时,除强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形成基本的理论体系,如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中影响平衡的因素就可以进行横向联系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化学实验复习中,以考纲要求的9种重要气体的制备也可形成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体系,从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的答题思路;对于有机推断题,狠抓课本经典方程式,如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部分学生在解题上认为水解需要1mol NaOH,水解生成的酸也需要消耗1mol NaOH,总共需要2mol。这是学生对酯基水解的本质不理解导致的。
(二)加强概念、理论、定理、定义的理解和记忆。高中化学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它在整个复习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就会对解题产生诸多障碍。如很多学生一旦遇到“阿伏伽德罗常数”考察的题目,就完全无从下笔,这其实是对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的。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注意课堂老师的启发,能把教师启发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自问自答,这是加深理解的很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其次要学会讲解,讲解的次数多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解题起来自然顺心顺意。这对于那些觉得复习课听不听无所谓而埋头做题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提示作用。如在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时,很多学生都能将其背诵,但在解题时却很难应用。如以下两道题目:
1.下列说法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学生之所以选不出正确的答案,笔者认为是没有正确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造成的。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条件是改变外界条件,结果是平衡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首先存在平衡,换句话说反应必须是可逆的,这就转化为判断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的问题,这对学生而言就简单多了;其次要满足外界条件的改变须引起移动。B答案中从铁与三价铁离子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即可直接得出答案,根本无需再去考虑加入铁粉外界改变这一条件,而其他选项均满足了以上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2NO+O2,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E.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 NO2 的同时生成2nmol O2
F.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学生一旦碰到此类题目就感觉烦难,纵使教师已总结过各种方法应对,这时候可以教会学生一个万能的办法,即变量变定量,则平衡;而定量变定量,则不一定平衡。A中颜色一直在变,是变量,当它不变时,即变定量,则说明平衡了;B中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公式M=m/n,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气体物质的量由2变成3,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当它不变时,即变定量,则说明平衡;其他选项依次类推,用此方法解此类题,学生觉得容易许多。
由此可以看出,要重视课本,对概念、原理、公式。首先要记得非常熟练,能脱口而出,其次要将各个概念进行融会贯通,横向联系对比,形成基本的理论体系,这才符合复习的要求。记忆越准确,理解越深入,解题就会越熟练,准确率就会越高,这样复习才有成效。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答化学简答题的能力。简答题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每个人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以及创造性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均可通过简答题很好地体现。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的错误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不规范,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如化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文字性表述题: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很多学生明知解题的意图,却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考虑不周,答非所问,踩不到“点”上,因而出现许多类似但不准确的表达。要教会学生回答装置气密性检查的题目时按照以下的思路:形成密闭体系――采取的操作(加热法或液差法)――产生的现象――下结论(则气密性良好)。处理此类问题的思路是:寻找并亮出理论依据,如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等。扣住要点,阐明理由,得出结论。
(四)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科的复习中,实验是必考题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高考全国Ⅰ卷化学实验多数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实验,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材的重要实验。要源于教材,但要深于教材。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氨 铵盐》中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多媒体展示封面图,提出问题思考:产生喷泉的原因是什么?胶头滴管吸有少量水有什么作用?怎样操作才能产生喷泉?关键操作是什么?首先通过多媒体操作演示此实验帮助学生释疑。拓展设计:如果不用胶头滴管,还能形成喷泉吗?展示装置图。让学生理解实验每一步骤,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我们能依纲靠本,注重对课本实验的深刻领会,大胆改进、拓展实验,就一定能够达到较好的实验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各阶段的复习中,通过注重基础、加强概念、理论、定理、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解答化学简答题的能力、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等四大策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夯实基础,活化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同时老师还应加强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多加关注和分析,指导学生科学备考才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夯实基础,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篇6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 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 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2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二化学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本学年度这一年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选修5及必修1一轮复习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3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4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年7班的班主任和7、8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又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时间。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细心耐心,宽严并济。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培养好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争取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多和学生沟通,多理解他们,争取做到民主处理各种问题,不能一味的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给学生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在这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中收获很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继续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刚入职的新老师,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
1、工作中大胆实践、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科学思想、管理方法、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5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及“两必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39-02
化学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他们在中考后未能进入重点高中,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科学,在化学学习上存在许多困难。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教育教学的了解,调查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减少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化学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教材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不仅信息量大,而且难度与深广度也明显加大,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大幅度提高。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第一层次的教学。书本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些需要死记,如重要的工业生产原理、主族元素的元素名称符号和元素符号等;有些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等,它们都是理论性很强,抽象程度较高,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难度较大。这些内容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没有把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化学学习造成困难。
2.教师的原因。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和高一的衔接,就抓进度;有时又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也有因教师教学单调、乏味,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或者因教师的言行不当,使受挫折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是产生畏惧心理,等等。
3.缺乏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我们对高一年级的化学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对化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且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经常玩游戏、玩手机或看小说等,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4.学习方法运用不当。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往往是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和推广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不会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甚至打瞌睡,做小动作;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思想不集中,有时半天也没有复习完一页课本的内容;作业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完成任务式的、不愿意下真功夫的学习,必然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任务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负担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化学学习困难。
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如开学时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着重考察1至18号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重要的化学反应等知识。
2.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设2~3个层次,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确定知识和技能目标,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合理安排课堂知识内容,把握知识层次,帮助学生逐步把握知识,不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必修二《化学反应限度》一节的教学,看似篇幅不长,但实际知识容量很大,学生又是刚接触这部分知识,因此不能在一节课内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笔者将可逆反应的概念、可逆反应的特点、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作为一级目标,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作为二级目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一级目标。通过分级目标的确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定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采用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如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大多数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都较难理解,更何况学习困难学生。为了突破难点,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一系列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等探究活动中,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和探究,给每一层次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不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4.分层布置作业,加强基础知识落实。根据教学目标,把同样内容、同样分量的作业,分为二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必做和选做,部分学生是必做加选做,部分学生就是必做的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教学目标逐步到位。
5.寓思想、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介绍化学在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使命感。加强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摸索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窍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如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一节中,讲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当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常见的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时,看到很多学生坐在那里没有做笔记,于是就对学生说:“我们很多同学就喜欢学王继光(忘记光),不喜欢学(懂了还要保存下来)。大家是否认为书本上不做记号,放在那里就不会旧呢?”有学生回答:“放久后纸张颜色会变黄。”我追问道:“为什么呢?提示这跟纸张的漂白原理有关。那么纸张用什么物质漂白呢?为什么放久后又会变黄?”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产生求知欲望。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在班内经常受到教师的歧视,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自卑感较强,所以常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的作用更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学生,把对学生的期待准确地传递给他们,以提高他们自尊、自强的意识,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找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聊聊,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嘘寒问暖,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让学生感到应该学好、也只有学好,才对得起老师、才不负自己的付出。
6.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学习要注重方法,方法对头了,才能有效的提高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预习、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转化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是一项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把对策集中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上,只要身体力行,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 上一篇:优秀公务员总结
- 下一篇:公务员思想政治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