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思想方面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0:1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思想方面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思想方面总结

篇1

关键词:公务员 终身教育 改进措施 

 

一、几个相关概念 

(一)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 

(二)公务员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此举旨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教育、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三)公务员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二、公务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从事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务员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务员们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增长与知识的老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终身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和真实行动。 

(三)公务员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 

一般来讲,公务员的晋升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公务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三、公务员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在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教育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教育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片面强调日常事务太多,培训教育会影响甚至冲击正常的行政工作。第二,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培训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培训教育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的开设在地方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第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参加培训教育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 ,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篇2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公务员年度统计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通过多种指标统计真实、准确反映各单位公务员年龄、性别、学历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各级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在做出干部工作决策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了做好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领导和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重要性,真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我在参加完省里的公务员统计培训会议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市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会议内容,领导及时召开专项会议,并对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提出了要求,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对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并明确了具体要求,组织部相关统计人员进行了公务员统计工作业务培训。

二、采取得力措施,高质、高效完成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20**年,是进行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的第一年,它的统计数据是今后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今年的统计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采取了有力措施,高质、高效地完成了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1、认真梳理,确保单位不遗漏。为了确保我市公务员统计年报的单位和人员不漏不错,在年报布置会议召开之前,我们与本市编办以及上级组织部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并整理出了公务员登记的相关资料,明确了20**年我市公务员统计年报单位以及人员,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学习贯彻各项会议精神,确保工作不偏差。首先,在全市公务员统计年报布置会上,组织、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公务员统计系统的操作方法、公务员统计报表的工作流程、报表指标解释、报送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发放了相关的书面材料,让全市参与公务员统计的工作人员掌握了工作方法和要求。其次,在各基层单位统计过程中,我经常保持与各单位公务员统计工作者的联系,对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进行协商与讨论,必要时到有关单位查阅资料。第三,在个别单位业务不熟悉或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市委组织部统计工作者能够到各基层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直到所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报表的审核是公务员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为此,我严格按照“底数不变、分类理表、分开核表、弄清来源”的原则进行审核,确保了我市20**年公务员统计年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度。

4、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由于20**年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分工统计有新的规定,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有效、快捷,我们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形成统计工作合力。

5、做好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在完成公务员统计年报汇总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将各单位所报送的基层表格,进行统一归类、立卷、归档。按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要求进行立卷、归档,本单位形成的统计报表存永久卷,下级统计单位报送的统计表存长期卷。

篇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更加勤奋工作,从而,为打造“和谐发展新中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考核范围和对象

行政服务中心考核范围和对象为:各窗口单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全体人员。

三、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工作人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机关效能建设同时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

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效能,是指思想观念、宗旨意识、依法行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一)行政服务中心召开中心各科室、各窗口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民主测评,被考核人进行总结,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行政服务中心各科室负责人、各窗口负责人进行述职;

(二)中心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被考核人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初步意见;

(三)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评语和考核意见审核,拟定考核等次;

(四)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3至5天;

(五)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并由本人签署意见;

(六)将考核结果报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经审核后存入本人档案。

五、考核等次和比例

工作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比例按15%确定。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考核结果作为国家公务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一)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2、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3、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4、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

5、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二)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2、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3、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4、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2、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次档次的考核年限;

3、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4、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

篇4

关键词:公务员;360度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法;优势

Abstract:Thetraditionalofficial''''sachievementsappraisemucharetheunidirectionalappraisal,becausetheappraisalmainbody''''sdifferenceoftencausestheinspectionresultone-sidedness.Thearticleintroduces360degreeachievementsappraisallawtoofficial''''sachievementsappraisal,andintroducesthesocialpublicinofficial''''sachievementsappraisalmainbody,thusreflectedeffectivelycomprehensivelyofficial''''soverallachievements,causeitbettertoserveforthepublic.

keyword:Official;360degreeachievementsappraisals;Achievementsappraisallaw;Superiority

研究背景

在我国公共部门,公务员的绩效评估由于存在不同的评估主体,以及各评估主体价值观、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也存在主体差异,由此产生的片面绩效认知,往往影响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因此,为避免单向评估所造成的主观偏差,并针对我国目前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评估结果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公务员自身绩效,以及其各自绩效对公共部门整体绩效的贡献等问题,我们引入360度绩效评估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多角度对公务员进行评估,避免评估结果片面性。

通过360度绩效评估,部门可搜集到多方面的评估信息,从而从内外、正反、上下等多个角度,对公务员的绩效提出较公正和符合实际的评估标准和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引入社会公众对公务员整体绩效的评估,这有助于各部门从更为广泛的角度督促公务员业绩的完成,使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部门的整体绩效。

因此,360度绩效考评可以多角度的审视公务员的实际绩效,使绩效结果更为全面和客观,同时,它有助于集合各方的力量,促进公共部门内部以及公共部门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发现、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使部门各种力量更好的整合,从而使公共部门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一、我国公务员360度绩效评估法的评估主体

(一)上级领导评估

《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即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对公务员进行全面评估,重点是评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公务员的工作实际绩效的完成情况,其直接负责的上级领导是最清楚的。因此,上级领导仍为评估的主要主体,而其评估重点主要集中在重要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业务改善的成果上。通过客观业绩标准的达成情况,就可以评估出公务员实际工作业绩。

(二)自我评估

公务员的自我评估是绩效评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公务员对自己的实际工作绩效的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失误等情况是最为清楚的,通过自我评估,公务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在下一考核周期中进行改正,同时可以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好的经验方法,为以后更完善的工作做必要准备。

(三)同事的评估

由于国家公务员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使得对公务员的绩效评估不仅包含对其实际绩效的考核,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评估。而公务员的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品德、能力等方面,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工作过程中是比较清楚的,因此,通过同事的评价,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公务员除实际工作绩效以外的其他方面。

(四)社会评估

由于传统的360度绩效评估仅仅关注公务员的个体绩效,难以判断个人对部门整体绩效的贡献,而社会评估整合了各方力量,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补充。1.专家评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评估主体自身在判断、决策以及个体利益等方面的局限性,对公务员的个体绩效的评估往往融入很多主观因素,评估结果可能有失公正,因此专家的介入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专家通常由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公众、政府官员和办事人员等组成,他们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评估的标准和形式,采取抽样的形势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公务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并积极听取公众对于公共部门及公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反馈意见,从而对公务员整体绩效进行评估,同时,利用专业方法,设计出各个岗位对整体绩效贡献的权重,通过权重的分配分别将其落实到各个公务员的绩效评估中。

2.社会公众评估。该项评估主要针对那些直接与公众接触的公务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评估公众对于公务员服务的满意度和服务效率的调查,如设计问卷,对公安局接待报案者的态度、立案速度和破案效率等方面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以此评估公安局中相关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并由专业的机构统计最终结果。

3.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于人员的评估比较公正客观,他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多方信息,处理各种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可以信赖,能更客观地反映公众的各种意见,增加评估透明度,提高评估效率,对公务员能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

二、我国公务员360度绩效评估法的优势

360度绩效考核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如下:

(一)信息全面准确

由于360度绩效评估法由不同层面的主体对公务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而且每个层面的考核者都有若干名,考核结果取其平均值,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其结果更接近于客观情况,可减少个人偏见及评分误差,避免个体主观因素对于评估结果的影响。此外,它从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考察公务员的绩效,涵盖了公务员的各种工作胜任特征,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全面。同时,由于专家等社会评估主体的介入,可以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使得评估结果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务员的实际绩效。

(二)公务员与公众联系更为紧密

在传统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中,主要是公共部门内部对公务员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估,公众对于公务员服务的满意度并不能在绩效中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这使得公务员这一为公众服务的群体反而与公众产生脱节,大大降低了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60度绩效评估法将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评估,公众对公务员服务的满意度引入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公众能更好的监督公务员,从而真正体现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本质。

(三)普遍适用性

60度绩效评估法,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公务员绩效进行评估,没有行业和类别的限制,考核主体可以是一般基层公务员,也可以是中高层公务员。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单向评估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各利益主体不断增多,服务性公共部门的服务责任也不断增多,相应的,公务员的绩效评估过程也已经不是通过简单的单向评估过程就能完成的。因此,360度绩效评估法的引入,要求考核主体不仅包括公务员的自我评估、上级领导的评估、同事的评估,还应当引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估,逐步实现官方评估与民间评估并重的评估制度。这样就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了解社会公众对公共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然后将其转化为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公务员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公众负责,形成公众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从而建立起让公众高兴和满意的公共部门,使公务员能尽其所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治菊.基于平衡记分卡和360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

篇5

【关键词】公务员德性 公共行政 行政伦理

德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话题,它历来受到思想家们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中国公务员来说,对自身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对公务员德性的研究成为我国近几年来行政伦理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西方公务员德性理论研究现状

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斯蒂芬·贝利(Stephen K. Bailey)在1965年区分了三种必不可少的“精神态度”和三种“道德品质”,强调了公务员内心品质的重要性。这种内心品质被理解为“德性”,即“乐观”、“勇气(不卑不亢)”、“仁慈的公平”。乐观是相信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勇气是有不卑不亢的品质,对待来自政客、有重大影响力的利益团体、专家或公众的不合法的压力,公务员内心都必须有勇气去承担;贝利认为仁慈的公平是公务员最为必要的道德潜质,是“原则的原则”。这意味着公务员应遵从标准,平等对待他人,但同时对明显差异的个体也要保持敏感性和同情心。尤金·德沃林(Eugene Dvorin)和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mons)在他们的著作中认为公共行政人员最为重要的德性品质是“勇气”、“尊重人类价值”、“正直”。官僚的权威必须以获得人类尊严为导向,这其中起导向作用的不是制度性控制系统的制约,而是内心的道德敏感性。

随后,有两本开创性的著作激发了人们关注和研究德性问题的兴趣,这就是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lntyre)的著作《德性之后》和埃德蒙·L·平科夫斯(Edmund L.Pincoffs)的《困境与德性》。麦金太尔的著作促使公共行政研究者将德性与公共行政的实践相联系,研究正义、自由、平等德性如何能与公共管理组织的目的相一致。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特里·L·库珀(Terry L. Cooper)《等级制、德性和公共行政的实践:规范伦理学的视角》就是借用麦金泰尔的“实践”、“内部善”、“外部善”和“德性”等基本概念作为其理论框架的要素,来分析公共管理者的伦理身份。他将公共管理者的实践划分成三个义务领域,并分别表明了三个领域与内部善和德性的对应。这三个义务领域分别是:追求公共利益的义务;程序与过程的权威化;对同事的义务,它们分别对应的德性是仁慈、理性、正义性、勇气、谨慎性;尊重法律、理性、谨慎性、诚实、自律、公民性;正义感、信任感、对同事的尊重、实践的责任、公民性、诚实、谨慎、理性、独立。库珀教授在文章中也阐明了这些德性本质上是说明性的(illustrative)和建议性的(suggestive)。它既不是肯定性的陈述,也不是决策工具。在此之前,美国对公共行政中德性的研究,虽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善的内容,但缺少连贯性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意识。而库珀教授的研究一方面为理解重要的公共行政内部善方面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较集中的关注了公共管理者的德性实践和德性培养。

平科夫斯认为就伦理理论解决伦理问题是一种低级而粗糙的方法,问题的解决首要的是应该用道德品性和德性来解决伦理问题。平科夫斯要求理论界对这一学科领域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重新调整。另外,在此领域颇有建树的还有大卫·K·哈特(David K. Hart),他认为公务员应是一名“光荣的官僚”,应该既承担公民权而维护公民德性,又超越此范围去追求荣誉,并进一步认为“仁慈”是公务员德性的核心。

在对公务员德性的研究方法的研究中,德性实践楷模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范式。在库珀和怀特1992年的著作《公共行政人员的楷模:政府中的道德品性和领导关系》一书中,选取的11名德性楷模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并分别为其建立了道德品性的详细资料。研究的前提和假设是:在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各部门中选取的公务员德性楷模将对此群体起到模范引领作用,会吸引其他公务员效仿。在公务员德性的培养方面,劳伦斯·科尔伯格(Kohlberg, L.)将作为理性活动的伦理决策、为伦理行为提供支持的德性和职业价值观相联系。科尔伯格强调原则性思考,认为经常进行原则推理伦理决策,就可以培养公务员的个人品性。另外,还有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新公共行政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著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对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和自由裁量权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认为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定位,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以此适应当代公共行政的动荡和变革,从而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公共行政的八项原则,为公共行政精神的构建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西方公务员德性实践研究现状

对公务员道德行为或伦理立法。美国早在19世纪中期的“后杰克逊时代”,就开始用立法来处理公共事务中的道德行为问题。为解决美国“政党分肥制”时期的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问题,肯尼迪总统委任成立了三人专家小组,对“伦理和政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一部在1936年1月正式生效的伦理法案—《公共法》(Public Law)。此后,林登·约翰逊总统在1965年签署了著名的《联邦总统道德令》。卡特总统为进一步使联邦伦理立法理性化、具体化,又签署了《1978年政府伦理法案》。除了联邦伦理立法外,美国50多个州中大部分都制定了类似的法规。许多州也设立了道德理事会和委员会执行这些法规。美国的“政府伦理法规理事会”每年都总结各州立法和审判活动中的伦理立法问题,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对公务员制定职业行为准则。美国职业伦理研究中心的在线数据库中包含了800多种各种职业协会所采用的伦理法规,提供各职业伦理和道德所需的丰富的文献资料。美国公共工程协会要求会员要维护公众信任、公共利益、公共卫生和安全、个人正直等等。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在1984年出台了一项伦理法规,1985年又出台指导原则,明确了成员必需遵守的个人品德,如诚实、坚韧、正直等。

对西方公务员德性研究的评论

西方学者及政府在公务员德性相关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其研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了适应时展、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务员德性内涵。当今发达国家公务员德性研究主要从职业伦理和品格教育方面进行探讨,主张从纷繁复杂的要素中提炼出行政德性要素,但是并未进一步划分出德性的层次和结构,不能使公务员都能找到明确自身的德性标准。

二是虽然各国在理论方面对公务员德性研究做出一定积极探索,但是在理论的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三是在实践方面,国外对公务员伦理道德进行立法研究比较丰富,但这是一种道德最低要求的规范性陈述。法律规范提供的是最低行为标准,它无法激励我们去追求榜样或更高标准来提升自己的行为。对公务的伦理道德进行立法,还有一些弊端。如缺乏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很难实施,损害公务员的工作氛围等。相比较而言,对公务员制定伦理道德法规是更符合国家和公民对其表达最高期望的方式。它以一种激励性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职业价值观,为公务员树立道德偶像,即道德制高点。

借鉴和启示

与西方对公务员德性研究的现状相比,国内学界对公务员德性的研究拓宽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视野,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对公务员德性基本理论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对公务员德性的概念、结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等问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有效地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足。目前西方对公务员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实践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目前我们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篇6

一、组织领导

年度考核工作在局党组领导下进行,成立由局主要领导及各科室推荐一名工作人员代表组成的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考核时间

考核总体于2016年1月25日开始。

三、考核对象、内容和结果

1、考核对象:局全体人员(含执法大队)。

2、考核内容:围绕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情况。

3、考核结果: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1、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高;

(2)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3)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

(4)工作实绩突出;

(5)清正廉洁。

2、确定为称职或合格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较高;

(2)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3)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

(4)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5)廉洁自律。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等次:

(1)思想政治素质一般;

(2)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较弱;

(3)工作责任心较差,或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

(5)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

(1)思想政治素质较差;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3)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差;

(4)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5)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机关参加年度考核总人数的15%以内。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参加年度考核总人数的20%以内。

四、考核程序

1、总结述职。被考核人员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于2月15日将述职报告(含电子版)交局办公室,局各科室分别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集体述职,原则上各科室在2月18日前总结述职结束。

2、综合评测。测评采取综合评测,以民主测评为主,全面考量干部工作实绩,将干部年度获得表彰奖励等情况纳入评测范围。由考核工作小组统一组织民主测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以参加考核人员填写的《公务员年度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为主要内容进行测评,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参评进行民主测评。其中,对打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的必须说明理由,否则视为废票。民主测评结束后,由考核工作小组人员收回、汇总、统计。

3、提出考核等次建议。考核工作小组结合各科室工作任务完成及综合评测得分等情况,按优秀比例不超过考核总人数的15%的规定,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局党组审定。

4、确定考核等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听取考核工作小组对2016年度考核等次建议,在确定年度考核等次时,充分结合平时考核情况,研究确定考核等次。

5、公示。对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机关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结束后,确定考核结果。

篇7

关键词:激励;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122 -03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体现是全方位的,预防公务员职业懈怠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培育公务员的心理资本,使得公务员在工作中激发强大的内在动力。但是,至于如何有效培育公务员的心理资本,制定与实施科学的激励机制则是其重要举措之一。

一、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梳理

Goldsmith、Veum与 Darity(1997、1998)指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对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具有支配作用,能够影响个体的生产率,是个体的自我观点或自尊感的体现。Luthans等(2004)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具备的一种积极的核心心理要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Cole(2006)认为心理资本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形成的人格,能够影响个体行为与产出。提炼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共同见解,心理资本具有如下趋势特点:1.强调个体具备的优势和积极潜能;2.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心理状态;3.具有可开发性、投资性和收益性;4.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态度和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作用;5.管理者通过对心理资本有效的开发、管理能够推动绩效的大幅提高。关于心理资本的构成,我国学者蒋建武、赵曙明(2007)指出,心理资本包括自尊、自我效能感、控制点和情绪稳定性四个维度。曹鸣岐(2006)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的维度包括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韧性、公民组织行为等六个方面。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对人激励的种种理论。激励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理论有马斯洛(1943)提出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赫兹伯格(1959)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等;2.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理论有弗罗姆(1964)提出的期望理论、亚当斯(1976)提出的公平理论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在借鉴国外基础上,对激励理论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如吴凤云、赵静梅(2000)研究了期权、期股与企业激励机制创新;赵峰、刘丽香、连悦(2013)运用综合激励模型,探索了其在现代组织中的应用,构建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如何将激励理论应用于心理资本的培育、开发与管理,我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张宏如(2010)分析了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基于转型期的知识员工的激励应将心理资本的优化作为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内容和战略主题;蔡海珍(2011)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新激励模型,并归纳了心理资本培育的激励重点。国内相关成果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激励对心理资本培育的影响,并未深入研究激励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机理以及作用体系。

激励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非常成熟,如双因素理论等,但只是一般适用的控制理论,具有抽象性与普遍性。将激励理论引入至国家公务人员心理资本开发领域之中,对不同维度下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资本开发选用“何种”具体的激励措施,拓展了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同时通过学科的交叉研究,又从具体视角(激励),丰富了国家公务人员心理资本开发等论域的研究成果。引入激励理论,将国家公务人员心理资本开发问题从描述性的、定性的方法逐步转向定量的信息资料库论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将会意义深远的。有鉴于此,对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育机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深化了不同主体心理资本的研究思想,具有创新性与应用价值。

二、当前我国在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中存在的相关激励问题

(一)绩效考核模式不科学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公务员队伍的科学管理,但是依然有少数单位在绩效考核模式上不够科学与有效。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不完善之处包括三方面:1.领导层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够深刻。有些政府部门仅关注于年终考核,因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年终考核已经成为一种政府绩效管理的惯例,少数部门仅针对于上级管理所实施的遵从性与应付性考核;2.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缺乏团队思想。政府部门对公务员的考核,基本都是针对于公务员自身实施的,并针对于公务员自身制定考核指标,少数政府部门缺乏将个人业绩的考核与各级组织部门的目标相协同与整合,这将导致公务员个人缺乏整体责任感;3.管理层过于注重考核结果。现在大多政府部门只关注于年终考核,对于平时的细节考核与动态持续考核往往忽略,这将导致部分公务员只关注于具体的考核指标怎样更好地去执行,进而忽视了考核指标外在因素的有效发挥,更将导致公务员缺乏在希望、现实的乐观、自我效能以及韧性方面的内在激发与长期培养。

(二)职务晋升机制不合理

我国公务员群体队伍庞大,县级与乡级的公务员晋升机会过少,发展机会小,这将导致基层公务员全体更加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而不利于他们心理资本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机制不科学的方面主要体现于:1.晋升渠道过于单一。政府作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决策主体,在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公务员人数众多,职务晋升成为了他们职业成长与薪酬提升的唯一通道,这将加剧了公务员之间的竞争程度,往往在每一部门,很多公务员在角逐一个岗位,甚至出现了不公平竞争;2.公务员晋升缺乏公平与科学的选拔机制。近年来,从国家公务员与省级公务员考试的面试过程来看,行政干预的程度尽管与过去相比较,有所消减,但依然色彩浓重,公务员面试存在腐败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主管领导的行政干预问题促使公务员的职务晋升竞争缺乏公平性,这将削弱公务员的工作动力,对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养具有普遍性的负面影响;3.我国优秀的有能力的公务员还极度缺乏。我国公务员的选拔机制还不近合理,他们基本都是通过考试选拔而来,这种方式将有特定能力的,但不善于考试,或者是不想考试的人才拒之门外,同时,还有优秀公务员跳出体制,“弃官从商”,这些都从侧面说明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机制不尽合理,这些都不利于公务员心理资本的构建与提升。

(三)薪酬激励水平不平衡

表面上看,公务员的薪酬制度相对全面与完善,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公务员的薪酬激励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以及不同业务下还存在着极度不平衡,具体表现为:1.同一部门、同一业务下,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与公务员的级别挂钩,职位高、级别高的公务员获得相应高额薪酬,级别低、职位低的公务员往往获得较低的薪酬,这显然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基本工资可以与公务员级别挂钩,但是在津贴与补贴方面并未向工作最为忙碌的公务员群体倾斜,也依然偏向于级别高的行政人员倾斜,这显然会减弱公务员现实的乐观与自我效能感;2.公务员与非公务员群体之间的薪酬存在着行业差异。公务员在全行业中,薪酬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与外企或国企的相同性质的工作人员相比较,公务员的整体薪酬水平相对偏低;3.地区之间的公务员薪酬水平存在差异,国家、省市级公务员与县乡等基层公务员之间的薪酬水平之间存有显著差距,这也将引发有关公务员群体工作热情的消减,职业倦怠的出现。

(四)培训激励方法不完善

培训激励对于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家、省市级公务员存在着较多的培训机会,这是因为身在城市,有着较为宽广的视野,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地点的选取以及培训教师的邀请有着极大的方便,这些对于公务员的希望、热情、乐观、自我效能以及韧性都有着极大的提升效应。但是,对于县乡级基层公务员,培训激励工作的开展不容乐观,他们心理资本的培育还亟待加强。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激励的问题主要体现于:1.培训学习与培训绩效没有产生显著效应。近年来,有关于政府公务员培训的活动非常广泛,尤其国家、省、市的公务员,但大部分接受培训的公务员目标还不明晰,有些公务员仅把培训看作是一次出行的机会,而没有把培训看作为难得的职业成长机遇,因此,在培训中,部分公务员缺乏认真,缺少目标,进而缺少绩效;2.培训绩效与组织奖惩没有直接关联。很多公务员都把培训看作为一种参会形式,而且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主体缺乏科学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大部分政府组织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训奖惩体系,将培训效果与组织奖惩直接挂钩,通过培训提升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公务员的自我效能与韧性。

三、培育与提升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的激励策略研究

(一)强化对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与提升问题的重视

李晓华,周二华(2013)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各维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对情绪劳动策略中的表层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被动深层行为和主动深层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直接效应远大于情绪劳动策略对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此,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育,有必要基于组织视角采取动态化的激励策略全方位促进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形成与提升。

激励是持续地激发个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努力的状态,鼓励个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有很多成熟的激励理论可供政府部门借鉴,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以激励理论为导向,政府部门在促进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的努力方向主要有:1.采用合理的激励策略,明晰公务员的希望远景。此方面主要从公务员团队与个人的自我评估、机会评估、目标选择、计划制定、团队创造着手开展工作;2.选用科学的激励策略,增强公务员的自我效能。此方面主要从公务员自身的自我悦纳、爱好兴趣、经验替代、归因训练、行为实践、情感唤醒着手开展工作;3.选取正确的激励策略,培育公务员的乐观品质。此方面主要是从公务员的理性认知体系建设、心理防卫体系构建,以及自我暗示与调整着手开展工作;4.采纳合适的激励策略,培植公务员的坚韧特质。此方面主要是从面对现实、敢于挑战,志存高远、责任为先,面向挫折、勇于承担,愿景坚定、不屈不弯,以及踏实肯干、坚不可摧等优秀品质与人格特征,对公务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孕育与培养。

(二)科学设计公务员绩效考核模式与职务晋升机制

公务员绩效考核,在西方国家相对完善,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有着严谨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借鉴西方的经验,我国政府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上,需要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具体为:1.考核范围应予全面;2.考核内容充实而具体;3.需要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4.考核标准科学而具体,并有层次性,5.考核程序明晰而规范;6.对考核结果奖罚分明,注重激励。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公务员考核所设计的考核指标过于简单、笼统,过于琐碎,难成体系。在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的规划中,绩效指标的设计是重点与难点,对于绩效指标的设计,也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客观性与具体性原则;2.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4.动态性与持续性相结合;5.充分征求多方主体建议;6.针对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指标;7.重要性与清晰性相结合。

职务晋升,是对公务员激励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务员职务晋升方面,公平性还有所欠缺,尽管行政干预在近年来得到明显遏制,但是在特定地区还依然存在。我国政府对公务员职务晋升策略的设计应该坚持法制原则、功绩原则、德才兼备原则、注重实绩原则以及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等若干原则,其中,公正是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核心原则。失去公正的职务晋升对公务员特定群体心理资本整体水平的削弱是具有显著影响的。政府部门在公务员职务晋升上,必须做到两个方面的公正,首先是职务晋升执行程序的公正严禁,其次是职务晋升执行决策结果的公正公开。在职务晋升执行程序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做到:1.选拔标准明确清晰,选拔要求公正恰当,不存在因人设岗,因人设槛,以及随意更改程序;2.对拟提拔者的业绩、道德与才能,需要真实与客观的考察,不可弄虚作假;3.在选拔过程中,一视同仁,避免行政干预;4.增加答辩与问政环节,从思想、口才、决策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三)合理规划公务员薪酬激励方式与培训激励体系

鲁莹(2011)指出,当前我国公务员薪酬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乡镇基层,这将不利于公务员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应有作用。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体系设计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不利于公务员心理资本的提升。完善公务员薪酬激励,政府部门需要从如下方面改进:1.建立科学、全面的公务员薪酬管理体系。其主要工作包括完备薪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设定专门的薪酬管理与考评机构两个方面。2.构架合理的薪资水平评价机制与协同机理。其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并设计公务员的薪酬水平如何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挂钩、与物价指数挂钩,与本地区其他相关事业单位挂钩。3.正确调整薪酬结构构成。其主要工作是严格规范津贴制度,公平执行补贴制度,根据实际科学规划各项福利制度,基于绩效原则合理设计薪酬等级。4.薪酬激励目标彰显差异化。薪酬激励差异化是公正的具体体现,该差异化需要具体呈现于个人公平、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三个方面。差异化策略的合理设计,是提升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关键技术之一。

培训激励是公务员教育与管理的重点,其对于促进公务员的心理资本,提升公务员的职业水平与主观能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公务员优化培训激励工作需要关注:1.树立正确的培训激励理念。理念是长期所归纳与总结的思想、概念、观念与法则。长期实践证明,培训对于公务员希望、现实的乐观、自我效能感以及韧性的提升具有及其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因此,确立正确培训理念,是公务员培训激励工作开展的首要步骤;2.建立严谨的公务员培训管理规章制度。公务员培训非简单之事,政府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设置科学、严谨与完善的培训规章制度,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3.建立科学的公务员培训内容体系。公务员培训内容的设计需要遵循客观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公务员的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分类、分级实施培训工作;4.完善培训的奖惩措施,确保激励价值的实现。培训终结阶段,政府部门需要科学设计培训考评方式,严格执行考评过程,并将培训考评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或作为公务员级别评定、职务晋级的依据,督促公务员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勤学苦练,确保激励价值的实现,进而促进心理资本的广泛提升。

四、结束语

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育与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将成熟的激励理论有效运用于公务员心理资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且,激励理论与心理资本培育之间的有机融合也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本文选取激励视角对公务员心理资本的培育机制作以研究,旨在通过理论阐述为我国政府部门如何提升公务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理论性的建设思路。在此,笔者真诚期望,政府能够对该项命题引起重视,科学探索激励视角下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与提升方案,并将其落至实处。

参考文献:

[1]缪国书,许慧慧.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 2012,(05):61-64.

[2]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管理,2007,(05):32-39.

[3]赵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3,(04):170-171.

[4]王达海.我国公务员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100-105.

[5]井凯笛.净化公务员职务晋升腐败因素的思考[J].领导科学,2015,(05):61-62.

[6]禚子溪.基层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3):23-26.

篇8

【关键词】公务员 绩效考核实践 社会管理能力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协调的加剧会危及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组织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干预,予以纠正和平衡;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社会自治组织尚未成熟,自治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责无旁贷。此时,政府不但不能“缺位”和“放手”,而且应该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管理社会事务的责任,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充当主角,主导多元参与,共同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

公务员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实践者。作为政府组织的重要构成要素,公务员是行政活动的决策、组织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其理念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可以说,公务员队伍整体水平关乎政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对政府职能设置的新标准,更是对作为政府职能实践者的公务员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公务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时期,需要比以往树立更强的社会管理意识,需要比以往具备更高的社会管理能力,需要比以往掌握更科学的社会管理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传递、展示和落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真正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绩效考核对提高公务员社会管理能力具有激励作用。作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公务员提高能力素质的主动性,发挥结果和目标导向在公务员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根据现实需要,重视并适当增加对公务员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内容,一方面有利于评价公务员社会管理工作的客观实绩,便于人才“脱颖而出”,为选拔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提供标准、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社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发挥所长。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社会管理的绩效考评,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对于政府系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对于促进公务员能力建设与政府职能调整协调同步,对于更好地维护民生和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务员绩效考核如何体现社会管理能力

顺应政府职能重心调整,在公务员能力框架中扩充社会管理能力要求。我国公务员通用能力的确定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2000年底,人事部指出要“研究提出不同层次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标准”。2001年初,原国务委员王忠禹提出了国家公务员队伍和高中级公务员培训必须努力提高五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和抵御腐朽思想腐蚀的能力、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统筹协调的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001年9月,王忠禹和原人事部部长张学忠提出重点提高全体公务员七个方面能力:政治鉴别能力和抵御腐朽思想腐蚀的能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2003年11月,人事部下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了公务员必备的九种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从调整的过程来看,我国对公务员应具备的通用能力的认识不断清晰和准确,能力框架的内容也有一个渐进和变化的过程。

公务员能力框架的内容应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现实环境变迁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调整。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下,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公务员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公务员按照政府新的任务要求,及时挖掘和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政府一起与时俱进,适应各种环境变化,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就需要注重和加强公务员的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将社会管理能力纳入当前公务员能力框架,或作为某种现有能力的扩展,或作为一项专门能力融入框架中,以便公务员对照能力标准不断完善自我修为;同时也为公务员培训、选拔、任用及考核提供依据,使绩效考核在规范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乃至改善政府效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社会管理绩效权重。政府与私部门的差别之一就是要兼顾多重目标,除了经济目标外,促进就业、普及教育、消除贫富差距、提供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平等社会目标也是政府部门的努力方向和职能所在。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实现政府的多重目标。政府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公务员绩效的价值多元化和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多维度。这种“多维度”在现阶段,尤其应强化政府的社会目标和公务员绩效的社会价值。在我国当前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社会管理绩效标准明显不够,难以适应对公务员社会管理工作实绩进行衡量和规范的要求。在绩效考核中体现社会管理维度,增加社会管理绩效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不但可以客观反应公务员社会管理工作实绩,而且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为公务员社会管理能力的挖掘、锻炼和发挥提供动力,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政府绩效,减缓因重经济、轻社会的绩效考核导向导致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社会管理绩效权重,体现对公务员的社会管理能力要求,一是确定社会管理指标。根据社会管理具体工作的性质特点、层次类别、难易程度等,将社会管理能力进行分解,生成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及其评分标准;再经过可行性分析和实证检验,将社会管理指标确定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二是考核社会管理项目。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确立关乎民生和维护公平的社会管理考核项目,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区建设、基尼系数、劳动就业等当前社会管理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考核。

及时配套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制度措施。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总结和评价一个时期的工作情况,考出等次,“论功行赏”,而且要激励公务员队伍加强能力建设,使公务员在一轮轮绩效考核所形成的螺旋式上升的“浮力”中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针对社会管理能力要求所设计的指标,要配套建立基于社会管理绩效考核基础上的相关机制。

一是完善配套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机制。在不同时期,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和重点都在根据经济社会对公务员队伍素质的要求不断调整变化。根据对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结果,梳理出公务员队伍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将这种教育培训机制作为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衔接,同常规培训相配合,在新一轮考核开始之前提高公务员社会管理专业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弥补公务员队伍社会管理水平方面的“短板”,改善落后者绩效,并在分层次教育培训中发现和培养精英人才,实现被培训者和组织发展的“双赢”。

二是健全配套的社会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调配优化机制。通过考核,梳理出人浮于事、因人设岗、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机构职能重叠等问题,根据“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目标对单位、绩效目标对个人”的目标管理体系,及时调整社会管理的机构、岗位和人员设置,节约行政成本、降低资源损耗,同时实现人尽其才,给每一个公务员发挥才智、展示能力的空间。

三是建立配套的社会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机制。通过考核,梳理出影响社会管理工作效率的环节和问题,及时调查研究、采取对策并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社会管理运行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篇9

公务员考评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公务员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也是政府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的公务员考评又称为公务员考核或绩效评估,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考察公务员完成岗位目标的过程,评价其成绩和贡献,并根据这种评价对公务员进行管理。

十六大以来,我国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党管干部"的实际形式更加丰富。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盘点相关改革成就和发展后指出:干部人事制度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改革目标,这是大方向和总原则。

依据上述,公务员的考评应该正确反映公务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的程度和取得的成果,全面彰显公务员在工作活动中做出的成绩和贡献,科学评价公务员的行为能力、工作状况和工作成果。这些成绩和效果是干部人事制度规划、执行和决策的依据和基础,也是制度完善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亮点和目标。文章就国家公务员现行考评的理念框架,成就取得,困难存在和变革趋向等要素展开探讨。

理念框架

我国人事部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于1994年制定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于2005年4月27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包括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能,是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勤,是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绩,是指工作实绩,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成绩。廉,是指廉洁自律情况。

依据职位说明书,公务员考评以年度的书面考评为主,包括准备,考核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考核阶段包括个人总结,主管领导评价,考核委员会或小组审核、评定考核等次等程序。具体操作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等次是对公务员实际表现优劣的一种高度概括性的评价形式,一般都把考核等次作为公务员定期考核的最终结果。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部门国家公务员总人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不称职人数的比例一般也不超过1%。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的,具有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的资格,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而在考核当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规定要予以降职,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予以辞退。

成就取得

应该肯定,上述理念的操作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考核体系形成制度。

《暂行条例》颁布后,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工资改革方案等配套文件以及公务员职位分类实施办法和公务员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回避、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等配套规章及办法先后出台,考核体系逐渐完整。

第二、考核机制运行良好。

自一九九四年来,各级行政机关绝大多数的公务员参加了年度考核。有公务员因考核不称职受到降职,被辞退,辞职等处罚,更有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模范公务员获得晋升和荣誉。考核机制打破了机关工作的"铁饭碗",增强了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也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公务员制度的健康运行。

第三、考核举措推动改革。

科学制度的全面建立和专业机制的有力推行,不仅促进了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整体改革也起到了推进示范的作用,随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化等理念和实践融入社会的发展,中国公务员的制度完善和中国社会的改革进步相得益彰。困难存在

值得指出,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至今还是一个新课题,具体实施可能面临以下的困难:

第一、性质明白,量化较难。

"德、能、勤、绩、廉"只是对所有公务员的共同要求,仅有广泛的定性标准是不够的。在具体考核公务员绩效时,在评估层面还应配备能反映实际职位业务情况的专业化的指标。就建设性而言,定性评估很难量化说明职业绩效的具体不足、相对程度,和改进方向。同时,定性化的评价,比较抽象,容易被人误解为"假、大、空"。第二、内容完善,执行较难。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这两种考核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产生以下问题:领导考核偏重部门利益,群众考核偏重人际关系;年度考核分量较大,平时考核可有可无。这就使公务员考核的很难排除主观因素和临时观点的干扰,难以准确地反映受考核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情况。

第三、结果准确,激励不足。

公务员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着公务员职位的晋升等。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往往是职务升降、奖金增减等一些外在物化的奖励,即赫茨伯格的保健性因素的刺激。而忽视了公务员在成长,成熟,赞赏,胜任,成就等精神方面的诉求。而后者关系到公务员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是真正的激励因素。

变革倾向

第一、完善职位分类制度

上述公务员绩效考核性质明白,量化较难,是由于我国至今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培训发展制度、公务员薪酬管理制度等等,而这些制度则是建立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所必备的配套制度。目前,政府人事部门充分认识到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复杂性。高度重视公务员绩效自身内涵的细化,加大了绩效定量分析的力度。路径之一是增加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力争做到每一类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既要把德、能、勤、绩、廉等再细分为若干个单项考核标准,又要将德、能、勤、绩、廉等赋予合适分值。同时,为体现重点考核绩的原则,可将绩所占的分值比例适当提高。总之,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

第二、提高考评信度效度

针对"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内容完善,执行较难等特点,目前许多考评者努力防止人情关系、主观臆断,加大了对被考核公务员的情况分析。在形成全面和公正的评价,纠正来自领导考评和群众考评的本位偏差进程中,人事部门一再强调考评的效度和信度。提高效度和信度可以排除来自评估者"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偏见"等主观误差,还可以抵制来自被考核者为得到一个好的等次而采用的投机取巧,真正树立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具体经验有1。考评系统科学化,公正完成公务员绩效评估系统中指标标准的设计与分布、指标的可比性与通用性和评估结果的采用;2、考评人员专业化,避免出现以往由于评估者胜任度和偏差、评估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错误。3、考评信息公开化,帮助公务员理解评估过程、指标和相关决策,以增加对程序和结果的可控感和透明度,保障公务员的权益。

第三、以人为本兑现考评

目前各地公务员考评结果的兑现正在从"吃大锅饭","搞平衡","保健因素刺激"走向"激励因素刺激"。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务的升降、奖罚等挂钩,会对公务员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本身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的表率。在政府这个社会服务的工作环境中,绩效考评指向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与公务员的生存意义和工作生涯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开发了公务员在认知,信仰,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潜能,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执行主体,公务员需要既有建设性而有激励性的考评去培育忠诚服务的人文精神和干练清廉的敬业理念,一流的公务员正在实现一流的政府管理。

篇10

辉煌历程

在大四下学期的就业竞争中,我通过了三个省的公务员、一个省社会科学院和一个省银行的考试。其中,江西省社科院的笔试我是600多人中的第二名;天津市公务员考试我是报考单位面试第一名,同时也是总成绩第一名;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我是曲阜市2000多名考生中的笔试第一名;江苏法院和山东农行的笔试和面试也是顺利过关。所以,我觉得把自己的就业历程写出来对大家还是有点用处的。

就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而言,很多同学包括媒体都会说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的确,与10年前相比,大学生在增多,就业岗位的增加、社会经济容纳力的增加却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我们今天面临着与诸多海归、博士、硕士、名牌大学学生、重点大学学生、从业经验丰富人士竞争的压力(我在很多考试中都遇到过北大、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其中不乏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从我的就业历程来看,我敢说,这些绝对不是阻碍我们就业的真正理由。现在这个社会很残酷,只尊重强者,因此只要你有过硬的实力,其中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就业大军中拔得头筹。

我的母校虽然是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但绝对算不上什么名牌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限,而我也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法学本科生,一个毫无职业规划、只知遇山过山遇水涉水的大学男生。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我总是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特别是当我失败的时候和当别人嘲笑我的时候,我总是千方百计总结自己的失败,并且不断地在以后的发展中完善自己。只要有了生生不息的奋斗之火,即使是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

原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制胜之道。

成功心得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要对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方向、各种题型、考核办法、各部分题量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准备公务员考试中基础的基础,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考试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知识则主要指从事具体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别,具体会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设置。

能力测试通过面试和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各种能力,如行政职业能力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计划组织、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程度,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

此外,用人部门还会到考生所在学校或者单位去了解考生在学校或单位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如果发现考生有道德、作风、思想上的问题,组织上要进行逐一核实,不能胜任的绝对不会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如果你还不完全了解这些,我建议你最好先买一本教材了解一下,市面上卖的书差不多都能满足你的这个要求,不需要买很多,一本足矣。

二、在实践中成长

在前面对题型、题量、考试规则特别是解题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大量做题(但是我不完全赞同题海战术),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考试方法,增强对公务员考试的了解。这其中又有如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习题集。如果你不是公务员考试高手,又不想与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就应该买一些解答详细的资料,这样有利于总结。

2.态度平常。做题时就应该保持真正的应试状态,按时间测试自己,认真对待每次模拟测试,想象自己临战时的状态。平时紧张,考试时就不会很紧张。

3.总结。如果只是蛮做,不懂得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及举一反三,做了也是白做。人不能总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三、为申论做好准备

申论即是“申而论之”,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难度;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平常你就要关心政治。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党的政策的实践者,如果你不关心政治特别是时政,就算你侥幸考上,那你也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2.学会、背会那些比较好、比较时髦的政治性语言,这些不但能凸显你的政治理论功底,还能成为你文章中的亮点。

3.申论文章看多了,就应该总结自己的写作模式,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破题、如何起承、如何升华、如何结尾。虽然我们写的不是八股文,但是一个成熟的模版文章有利于快速应对考试。

四、冷静分析报好名

首先,报名时不要想着哪个岗位冷门好考或哪个岗位热门不好考。以每年近300万大学毕业生的庞大队伍来看,几乎每个职位都会有很多竞争者。但是,不怕竞争并不表明就不用考虑、可以随便乱报,而是更要冷静分析。

其次,随着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相当公平、透明、有效的考试制度,招一个还是两个都是根据部门职位需要确定的,所以,在报考中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客观冷静的分析。

最后,确定报考职位之前要及时了解所报职位的有关信息,要仔细分析各招考单位的情况,比如单位性质、招生人数、岗位职别,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择。

五、一些比较杂的问题

1.做题顺序的问题。考试中,应该挑自己把握性大的题目先做,因为公务员考试笔试题量大,而且间或有些题目的计算量大、困难度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做题。平时做题时就要发现自己擅长做哪类题、不擅长做哪类题,不擅长的后做。

2.速度和准确度的问题。这种考试题量大、时间紧,没有时间供我们回过头来检查,所以速度和准确度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个,最后都很难成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以先尝试提高自己的做题准确度,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