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1:1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教育总结

篇1

近期来,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根据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梁苑小学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招生地段内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梁苑小学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义务教育保障体系。

一是制订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将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三是简化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程序,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入学。四是对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困难资助、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城区原住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五是把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纳入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范围,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六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一定资助。

篇2

[论文摘 要]我们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一个非竟争性社会走向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公务员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基础的牢固、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国家重要智力资本的开发与储备。跟上时代步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终生教育要贯穿于公务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一、几个相关概念 

(一)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 

(二)公务员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此举旨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教育、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三)公务员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二、公务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从事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务员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务员们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增长与知识的老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终身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和真实行动。 

(三)公务员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 

一般来讲,公务员的晋升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公务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三、公务员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在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教育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教育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片面强调日常事务太多,培训教育会影响甚至冲击正常的行政工作。第二,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培训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培训教育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的开设在地方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第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参加培训教育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 ,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篇3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制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46-02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的地位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机关事业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1]。它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公务员概述,公务员职责和权利,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公务员奖惩,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公务员辞职辞退,公务员退休等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内容是未来学生毕业后进入机关所必需的知识,因此,它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有重要的专业地位。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选修课认识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因此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态度也不一样。由于选修课不采取闭卷方式考试,相比较必修课容易获得学分,因此出现学生对不同课程的不同态度。就出勤率来看,必修课上学生的出勤率普遍比选修课上学生的出勤率高;课堂情况方面来看,在必修课上,大多数同学做笔记,认真听讲,但是在选修课上,做笔记的同学很少,认真听讲的同学也有限,有的同学干脆在干自己的事情,看自己的学习资料,看考研的,看英语的,看闲书的等等。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而且期末考核方式简单,学分较易获得。因而就出现了其对选修课学习态度不端正,认识有偏差的结果。

2.研究内容理论性偏强,缺乏吸引力

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理论性知识占70%,实践性知识仅占30%。在整个课程中只有考试录用、工资、福利、保险等少部分制度与现实紧密相关,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其他大多数章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实践关系不够紧密,基本知识趣味性又不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而且在《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中,教材选用空间小。大多教材体系结构类似,实践性知识不足,理论性知识过多,教师选用教材时选择性较小;同时前沿性教材出版速度过于缓慢,跟不上教学实践的发展速度,这更凸显了其缺乏现实性的缺点,这些弊端使得课程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缺乏。

3.教学互动偏少,学生参与不足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首先会出现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学自己的教学割裂现象。“有意思”的知识学生听一听,“没意思”的知识学生干脆不听。其次,还会使许多学生养成懒惰依赖的坏习惯,学生懒于思考问题,也懒于主动去学习,而是等着老师为其讲解知识,靠着老师来介绍课程框架。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互动少,参与差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教学分离的后果,老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干自己的事情,即便老师有提问,学生也不知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教师会有“对牛弹琴”的失落感,失去上课的热情,学生也会失去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三、解决《国家公务员制度》教学中问题的途径

针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专业教育,纠正学生对选修课的偏差认识

在新生入学时就要进行深入全面的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培养方案,知道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专业知识整体框架,正确对待选修课,认识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专业地位和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共有的一个方向就是机关事业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机关事业管理方向重要的选修课之一,有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给学生呈现管理公务员的完整制度和过程,为学生今后走上公务员岗位储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为学生客观认识公务员岗位、理性报考公务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因此可见,它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很有意义。此外还要改革选修课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考核,加大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增加考核难度来端正学生对选修课的不认真态度。通过专业教育和考核改革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全面了解,纠正学生对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偏差认识,激发其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增加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课程的吸引力

首先,重新设计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践教学,即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让学生去合作机关或实习基地实践,让学生在机关里切身体验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各方面内容,真实感受实际生活中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情况。第二部分为老师教授,教师讲授相关的知识点,介绍课程的整体框架。第三部分为学生讲授。与此对应,按照教学设计将《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的考核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践教学成绩,第二部分为期末小论文成绩,第三部分为学生讲授成绩。为了突出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对学生主动学习的鼓励,实践教学成绩比重为30%,期末小论文成绩比重30%,学生讲授成绩比重40%。其中实践教学重点考查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学以致用的能力。小论文主要通过选题、文献查阅能力、组织结构框架、分析论述、写作规范等要素,重点考查学生写作专业论文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基础训练。学生讲授考查学生自学和主动学习情况,依据其表达能力、讲授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来评价。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和相应的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和主动学习的考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学以致用的能力,又锻炼了规范写作专业论文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掌握。

其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我国公务员制度初步确立,在实践中实施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公务员制度课程讲授也要与时俱进,反映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使我们的理论讲授也要随着实践更新和提升,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公务员制度实践中的新情况,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比如,讲到公务员工资制度时,要结合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06〕22号)[2],介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情况。涉及公务员保险制度要结合实际介绍公务员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公务员福利制度要介绍目前正在关注的福利制度问题,引入学者的学术文章,了解目前对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的情况。讲到退休制度要引入当下热点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双轨制’被指不公取消呼声鼎沸”[3]以及“公务员退休金是职工3倍,延迟退休受益最大”[4]等热点问题。讲到公务员录用制度时,可以介绍历年国家公务员考题和内蒙古地区的考题,比较历年招录要求的不同,分析招录要求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新特点,为有意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同学提供便利。

再次,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材。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材。鼓励教师选用科学性、前沿性、实践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鼓励教师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者已经获奖被认可的最新版的优秀教材,能够反映新的研究内容、理论成果、学科和专业前沿动态的教材。此外,还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增加教师选用教材的空间,服务学生。如可以编写《公务员制度前沿问题探讨》、《国家公务员制度案例汇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法律法规汇编》、《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等。

3.改革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

为了改革互动少,参与差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师生的互动,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督促其主动学习。

第一,讲授内容的设计。讲授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大纲,另一个是热点问题。教学大纲列出章节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前发给学生参阅。热点问题由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拟定一些有学术价值的前沿问题和当下正在讨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既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列出的章节内容讲授某一知识点,也可以就老师给定的公务员制度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探讨。

第二,讲授要求。大纲和热点问题提前给定学生,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就其感兴趣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问题展开叙述。根据学生人数和学生讲授课时提前对学生分组,并落实每组的讲授任务,由组长具体分配落实每个组员的学习任务,督促组员主动去查阅资料,为大家讲授。学生可以做成PPT讲授,也可以板书呈现。学生讲授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可以就其感兴趣和不太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和争辩。

第三,记录总结。学生讲授时,老师要做记录打分,作为学生讲授的成绩,按照4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同时,对课堂上的讨论,要做积极正确的引导,就大家讨论的问题尽量达成共识,当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对过于偏激的观点要正确疏导。在学生讲授完毕后,老师要对学生讲授、大家讨论做点评和小结,对学生所讲的精彩之处,要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讲授有误的知识点要予以更正。对学生没讲到的大纲知识和讲授不完整的内容要进行补充,以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

学生讲授,老师记录点评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将学生调动起来,提前去查阅资料,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老师不仅需要仔细听讲,同时还要随时记录学生授课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总结点评。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必须主动学习所需知识,参与教学;老师也不再在台上唱独角戏,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老师和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中,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舒放,等.国家公务员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J].云南政报,2006,(12).

[3]养老金“双轨制”被指不公,取消呼声鼎沸[EB/OL].http:///20120304/n336609316.shtml,2012-03-04.

篇4

半年来,行政政法(科教文)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和“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确保了公教人员工资的发放和机关的运转,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做好工资结构调整工作。

1、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具体措施。公务员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不仅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而且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逐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由于年初公务员工资套改方案一直未定,我们寻向其它县区,向县领导汇报结果后,结合自己县内的实际情况对我县公教人员在春节之际按每人1000元进行预发工资。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连夜加班,保证了预发工资的发放。为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让全县人民过了一个详和的春节。由于这次公务员工资套改与原有的名称项目完全不同,我们先对工资表结构进修了修改,同时又制定一套多退少补的工资表格。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新标准工资进行录入调整,同时接收各单位多退少补两套工作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我县上百家单位工资录入到微机内,人员情况复杂、工资数据变化大,工作量其大,有时忘记了下班时间,为了不让单位会计等待,只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得到了许多单位会计的赞赏。5月底各单位工资录入已基本完毕,教师工资平均增资310元,公务员平均增资260元。我们向县领导汇报了发放多退少补工资的建议,在资金量充足认可的情况下,县领导同意此建议,于5月28日将5月份工资及多退少补工资总计6300多万元,纷纷打卡发放到个人账号上。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得到全县人民的一致好评。

二、结合实际,清理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债务。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3月9日,省政府如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县政府非常重视,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县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的工作汇报,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县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债务清理核实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丰县义务教育债务核实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丰政办发[XX]26号),切实加强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左作的监督和全方位的业务指导,又设立了清理督查组、数据汇总组,资实审验组、纪委监察组,按照省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审核。

2、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XX]20号)文件和3月14日—15日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培训会议的要求,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的范围、内容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基层清理阶段,先后多次召开了调度会、协调会和业务分析会,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时间,积极推进债务清理核实左作的实施。为了规范操作,县教育局还结合我县实际,设计制作了一套“丰县中小学基建、设备购置债务清理取证材料”等补充表,使基层学校的债务清理核实情况更加清晰明了,工作更加规范,质量得到保障。

3、严格审核,确保质量。在县级复查验收阶段,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基层学校报送的债务清查资料逐校、逐项、逐笔进行了审核、核实,着重审查了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面达到了100%。

经过一个月的清理核实结果如下:至XX年12月31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累计欠债11560.30万元.从债务成因分析:因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9790.94万元,因教学仪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513.09万元,其他债务1256.27万元;从债权人类别分析:欠银行货款700.22万元,欠施工单位款4821.84万元,欠教职工借款1788.41万元,欠其他单位借款2827.17万元,欠其他个人借款1422.66万元。

三、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积极做好部门综合预算的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较好的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资金分配,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调动部门增收节支积极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给我们提出了工作的紧迫性、严肃性;人员少,又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压力。为了能协调有序高质量的做好各项工作,我们放弃“五一”节假日连续加续加班5天,对部门预算中的人数,工资情况,预算外收入情况逐一排查,重新制定新表格,计算新公式数据。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通过了人大的批复。

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我县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苏北政策和资金倾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加快,我们充分发挥股室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

1、争取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补助约4307万元。

2、争取经济薄弱地区享受免费提供课本278.3万元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生人数650000人。

3、到目前显止争取了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以奖代补资金67万元。

4、争取省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扶助1882人,其中享受市补助133人计108万元。

5、争取政法补助项目310万元,比上年多争取101万元.

下半年思路

一、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在清理归并现有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

二、对各类专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根据省政府确定的教育债务化解方案,制定我县教育债务化解细则。

四、做好XX年决算和二八年预算编制工作。

篇5

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而我国对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导致我国公务员科学素质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科技竞争力日益重要的今天,当前的公务员培训模式也需要适时做出调整。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在2004年至2006年间,开展了专项资助项目“我国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行政学院第16期地厅(司局)长任职班、第10期地厅(司局)长进修班、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题研究班(地厅司局级)、首届MPA学位班等4个班次发放问卷247份,回收238份。

此次调查从“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理解”三个方面调查了这一群体的科学素养状况。

从问卷的统计来看,第一个方面,中国地厅级公务员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比例为31.5%,比2001年中国公众6.2%的比例高25.3%。

事实上,对中国地厅级公务员而言,了解科学方法比了解基本科学知识更为重要。中国地厅级公务员了解对比法和概率知识的比例为82.8%。而2001年中国公众了解对比法和概率知识的比例为32.5%。

中国地厅级公务员“从不读”和“偶尔读”关于算命、占卜等方面的书籍(或杂志、报纸)的人数占94.8%;仅有0.9%的人“经常读”,还有3%的人虽然读的时间不多,但读起来很认真。

调查中,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基本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28.0%,比2001年中国公众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15.0%高出13%。总体来说,这个比例不高。

调查显示,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是中国地厅级公务员的首要渠道。其次是电视。通过因特网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为55%,位居第三。列第四位的是图书,比例为45.5%。而通过广播和谈话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4.3%。

数据表明,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工作单位拥有电脑的比例为99.1%,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为91.8%。在工作中使用电脑的比例较高,每周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的约占59.5%,“总在用”和“经常用”的比例合计为72.4%,仅有0.9%的人“从不用”电脑。他们中绝大多数自己操作电脑,约占70.7%。

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在工作中接触电脑的人平均每周使用电脑为14.88小时;家庭拥有电脑的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平均在家里每周使用电脑约6.79小时。他们对网络的认知情况很好,有87.1%会上网。上网时间比较集中的是每周10~39小时,占调查对象中会上网人数的57.42%。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在2004年已经拥有电子邮箱的占77.2%,“总在使用”和“经常使用”电子邮箱的人数比例之和达到50.9%,“偶尔使用”的人数为30.6%。

对科技信息的期望

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对科学技术报道、话题“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两项之和为90.5%。

对环境污染问题“很感兴趣”的比例最高,达到26.3%,其次是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应用问题,达到21.6%,第三是科学新发现问题,比例为19.8%。列第四位的是新的医学发现,第五位是空间探索。对五个科技问题回答“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两项之和悬殊不大,都将近2/3。

中国地厅级公务员总体上对科学技术抱有很大期望。他们最期望科学技术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其次是癌症及常见病的治疗,第三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往下依次是减少决策失误、自然灾害的预报、新产品开发、长寿、增产粮食、增加就业和减少犯罪。

从调查中可见,有39.1%的地厅级公务员期望科学技术能够在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水平与执政能力。对科技能增加就业和减少犯罪的期望值较低,并不意味着中国地厅级公务员不关注增加就业和减少犯罪问题,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业岗位可能会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反而减少,而犯罪手段却可能更先进。

中国地厅级公务员在环境保护、癌症及常见病治疗、自然灾害的预报等方面的期望值明显高于中国城乡公众;在新产品开发、长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减少犯罪等方面,与公众的期望差值不大;在增产粮食的期望值方面,与城市公众非常接近,却与农村公众的期望相差悬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地厅级公务员生活在城市,粮食生产并不是收入来源,而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使得他们不得不格外关心环境保护问题。

在对科学研究的看法上,科学研究人员最受尊重,83%的调查对象认为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声望最高,其次是工程技术人员,第三是大学教师,第四是医生。有59.1%的地厅级公务员认为科学研究机构“威信高”,列首位。只有5.2%的人认为医疗机构“威信高”,排在最后一位,这与医生在他们心目中的声望相差甚远。这一结果说明,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体制问题以及医院管理与信誉、医药费价格、医药质量和医务人员公德心等问题,已经引起地厅级公务员的关注。

科学素质培训的落差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自2002年开始对地厅级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培训。但和公务员的期望相比,培训中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不能摆正“急需”和“必备”的关系。中国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边干边学边成长的,“干中学”、“学中干”成为干部培养、培训的思维定式与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之后,面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与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急用先学”成为领导干部培训的宗旨。长期以来,在这种状况与惯性的左右下,中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始终存在着一种倾向――优先安排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选题与内容,较少考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这样的情形下,科学素质培训没有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课时很少。在国家行政学院,政治、法律、经济和管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对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开始于2002年,仅有5年的时间。在这5年中,每学期只安排1-2个班次。每次的课时只有2-4个。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中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制度,近10年来,各级人事部门越来越重视运用考核结果,但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的知识,却缺少科学素质的评价与激励指标。这不利于引导、激励公务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能力。

同时,科学素质培训与学历教育脱节。中国没有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学历教育的专门学校,他们毕业于各个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类的公务员在接受大学教育时较少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即便是理工农医专业毕业的公务员,专业知识也较局限,现代科技知识范围相对较窄。在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培训中,也没有正式的“科学素质教育”,只是有“现代科技”的专题内容,既不统一,也不规范。

一直以来,公务员科普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重视与扶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项目研究经费从未专项用于公务员的科普理论研究,国家各项财政拨款中也从未列过公务员科普经费。该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与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有关。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公务员热 监督管理

1.引言

据研究发现,自1994年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我国公务员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其中大学生所占比重更是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主要是因为公务员不仅象征着“铁饭碗”、“金饭碗”,还显示一定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这也是促使公务员报考急速升温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心里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方式,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热现象,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公务员热的现象分析

2.1制度因素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1994年进行公务员公开招考。自2001年公务员实行网上报考,之后公务员报考逐渐升温,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中央国家的公务员的招考中,取消了户籍身份限制,并放宽了政治面貌方面的条件,从而超越了种种现实的障碍或歧视,对于广大求职者来说,这是其他的职业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吸引众多人报考公务员的直接原因。[1]

近年来的“考研热”、“国考热”等现象的出现,究其根本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职业观,不知道应该从事怎样的工作,职业观不清晰,因此考研、考公务员成为广大毕业生选择职业的桥梁。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总期盼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这也成为大部分学生选择国考的重要原因。自从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仅仅有十几年的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已有百年的历史,与其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性。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限的地方才休止。”[2]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制约机制,这就促使权利的缺失与滥用,公务员的辞退、惩戒、考核等也没有确切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务员报考的人数不断增加的催化剂。

2.2社会因素

在我国当今社会,公务员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传统“官本位”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近年来公务员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公务员群体作为官员的继承者仍然处于“官尊”的社会地位,而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所具有的典型位卑的“子民”心态仍然在广大国人的心目中存在。[3]“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是促使万军齐走独木桥现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公务员报考人数有着天壤之别,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在报考数量上差别之大难以想象。在大城市里千人竞争几个职位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而偏远地区却很少有人选择前往。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大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功利心理,缺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也反映出大学生择业观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受传统观念儒家“人性善”影响,国民对政府一直给予厚望,充分信任政府公职人员。政府公职人员本是人民的公仆,一切行为都应该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人性恶”思想也影响着人的思维,人的贪念在权力和欲望面前,尽显无疑。如果官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那么“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也成为合情合理的收入渠道。较高的经济收入,像吸铁石一样,使众多的铁片都依附于此。此外,考公务员的学生大都是冷门的文科专业和政法类院校。由于专业受限,很多企业都拒绝招收此类学生,而政府公务员岗位恰当时机的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在我国,非国有企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即使有再高的薪酬,也很难抵御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出现失业、工伤、疾病等现象,很难抵御这一风险,也会使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就促使更多的人即使挤破脑袋也要进国有企事业单位。

2.3心理因素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广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呆板。在面对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时,很难跟着时代的脚步开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给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但是市场经济存在不稳定性,人们不愿给风险买单。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官员下海经商收获了第一桶金,在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政策优势早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已经很少有官员下海经商。

据调查显示自2005年以来,大多数青年表示希望从事政府机关等相对稳定的工作。这明显说明我国的青年冒险精神急剧下降,对工作和生活缺乏激情和活力,那么这势必导致我国社会整体拼搏意识、创新精神的下降,对于我国的长期发展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今很多部门在招收公务员时,过分的强调学历,一些硕士、博士走上政治岗位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部分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在政府部门找到一席之地,无疑是为了显示一种身份,虚荣心理得到大大的满足。高学历人才从政,其实在根本上其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可谓是如饥似渴,高学历人才从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无可厚非。

3.解决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方案、对策

3.1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代表者高学历、高素质的一个群体,在接受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公务员对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勤政等,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非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达到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应该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让大学生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体验到服务他人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更能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估,在将来的应聘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同时,大学生本身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对待事物时,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要片面、偏激。另一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从小,家长就应该科学的教育孩子,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把自身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使通过了国考,如果不是孩子所喜爱的工作,他们势必不会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更不会有上进心,那么爱岗敬业更是一种奢望。

3.2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

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其先进经验,弥补不足之处。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实行分类管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实行功绩制。

由于实行这一系列政策,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适应国情的管理机制,一方面保证了公务员这一群体享受到了合法公平的社会待遇,另一方面公务员的行为也受到这些制度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缺失与滥用,也是这些国家没有形成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重要原因。我国之所以会形成公务员报考持续升温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对公共权力约束不足、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完善。要想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那么加强公共权力约束力、完善公共部门监督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人们道德观念淡薄,加之体制本身又存在漏洞,这势必助长之风。那么,政府转变其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既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另一方面它又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所以,首先要求政府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其次,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英国法学家洛克曾经说过:“因为一个人既然没有创造自己生命的能力,就不能利用契约或者通过同意,把自己交由任何人去奴役,或者置身于别人和任意的权力之下,任其夺去生命,应该使统治者被限制在他们适当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公共部门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其中重要岗位应该实行岗位轮换制,这样就会约束超出法律限制行为的发生。将权力进行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正之风。

4.总结

大学生考公务员,本身应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行为。但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这一现象就折射出很多的问题。这不仅反映出大学生的盲目求职,也体现出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创新意识薄弱,不能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本身也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人尽其能,以此获得最大的效益。政府部门要不管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公共权力的约束力,使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廉洁高效。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理性选择职业,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公务员热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月恒.当代硕士.中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制度分析[J].复旦大学.2011(5)

[2]周晓玮.我国公务员绩效测评的困境与原因初探[J].理论探讨,2003,3:22-23

篇7

【关键词】公务员;规律;探析

2014年5月,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充分掌握了河北省高校学生考取公务员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问卷设计和调研工作,调研共涉及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廊坊、唐山和保定等5个设区市20余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试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90.91%。通过对回收问卷数据细致的整理和分析,以期探寻学生考取公务员就业现象背后的规律,提升学生公务员考试成功率。

1.调研的主要内容

经过对有效回收试卷的8万多个信息点审慎统计、认真分析,我们获得了客观科学的调研数据。为了保证调研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客观真实性,我们对调研问卷数据按照“循证矫正”的研究方法,根据数学概率统计,量化评估,确保了调研的实际效果。为了避免因主体多元价值取向造成的选择性失明和粗制滥造,我们采用了价值中立的科研方法,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确保了调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调研河北省内高校考取公务员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成功考取公务员就业学生姓名、考试就业单位名称、性质、所在地;学生的系别、专业和生源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学生考取公务员提供了哪些帮助,学生考取公务员具备哪些考试成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公务员考试的准备方式、知识积累情况、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平时爱好、家庭教育;总结学生笔试、面试考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对学生考取公务员后的满意度进行分级等等。

2.考公成功学生的特征描述

成功考取公务员学生,他们必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通过运用概率最大化的方式总结,我们用模糊分析的方式对考公成功学生做以下描述:

(1)他(她)们一般都及早的确定了考公的方向,心中一直憧憬公务员职业,有成功公务员的崇拜偶像。

(2)都有较长的考公准备过程,珍惜时间。在考公近一年的时间里,每天自学的时间一般在5小时以上,地点多选在图书馆阅览室。

(3)学习成绩一般在中等以上。

(4)除学习外,多数具有篮球、足球、阅读、文艺等业余爱好。

(5)博览群书,知识面较广。其中法学和考公资料方面阅读得较多。

(6)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形势政策,具有为国家、社会工作和服务的心理准备。

(7)应对笔试、面试的心理素质较好。具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灵活应试能力较强。

(8)中学知识基础比较扎实。

(9)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理解程度较高,不反感严格管理。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素质。

(10)思维方式较好,能够理性对人对事,一般不具有偏激倾向,具有替国分忧情怀。

(11)考公方向确定后,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留意观察社会问题,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2)部分同学接受过考公辅导训练,多数同学走自学成才之路。

(13)他(她)们心胸都很开阔,不愁前路无知己,主张以“平常心”对待考公。心态的淡定来自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实力。

(14)一般字写得都很漂亮,起码能做到工整。

(15)具备了准公务员的品行,掌握符合用人单位,特别是警察系统招录公务员的标准与素质。

3.考取公务员成功的规律性做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问卷问答题部分进行梳理、综合,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成功考取公务员的的规律性做法,具体情况如下:

3.1考试目标明确,持之以恒践行

一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发财,最好不要考公务员。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要多看书,多读新闻,多关注时事热点,多做题,勤思考。三要坚持体能训练。经常跑步和运动,对公务员体检、体能测试过关至关重要。四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以三个月左右为一个备考期,认真准备半年。准备复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切勿中断学习过程。

3.2笔试扬长补短,合理安排考试

一是合理安排《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顺序。建议采用:常识――资料――言语――逻辑――数量关系。二是《申论》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计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三是笔试考试过程中要懂得取舍。考试时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分布和答题顺序,及时涂答题卡。四是写一手好字。字写得漂亮,能挣得很多卷面分。最差也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楚。

3.3面试经常模拟,克服紧张心理

一是面试要加强平时的积累。多参加一些社团文艺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二是面试准备要多上网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可多看《新闻1+1》、《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半月谈》,特别是时政评论文章,及时总结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符合公务员身份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习惯。三是注重着装礼仪和言行举止。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在脑海中模拟面试情景。可利用YY语音交流平台和全国各地考友一起练习。四是头脑冷静。可以把考官当成自己的老师,以虚心求教的心态与考官进行交流。找好切入点,抓住问题的重点辩证分析,注意语言表达上的逻辑和流畅。

4.对准备考公学生的几点建议

4.1树立正确的理念,做好胜任公务员岗位的准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正义、责任、忠诚、奉献、荣誉的理想信念,养成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好习惯。培养自己冷静、客观、谨慎、坚强、坚毅、坚韧不拔,积极向上,遵守纪律的好品质,强化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养成自学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做到学以致用和独立思考,具有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形象、能力、气质和品质。正直不阿,坚毅不屈,不轻言放弃。讲公德,遵纪律,有礼节,敢担当,能工作,会说话,不怯场,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拓展自身综合能力

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时间观念,效率意识,对考公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养成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计划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4.3要持之以恒,勇于实践

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路难不难走,只有走过才知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影响,确保自身政治合格,思想过硬。要具备有“不服输”的信心或信念,脚踏实地,勤能补拙,勇于实践考公的人生理想和规划目标。

篇8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

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篇9

关键词: 公务员 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 研究现状概述

公务员(civil servant)概念起源于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英国,在美国又称为政府雇员(government employee)。在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综合分析了近十几年的研究文献,归纳了研究者们有关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调查、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和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方面的研究成果,希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使公务员队伍不断成长,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1.国内外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有关研究

国外有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Bogg与Cooper(1995)对英国557名高级公务员和1056名私营企业行政经理进行了职业压力测验,对两类群体的心理、身体健康和工作不满意度、职业压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工作不满意度要更加严重一些;G Mein与P Martikainen等(2003)通过自制问卷对在职公务员进行调查,得出在职公务员与退休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相比差异显著,而对于处于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来说,其心理健康状况在退休后并无较为明显改善的结论。

广西师范学院的赖国强教授在1998年曾提出公务员的心理素质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情感与意志和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心理素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国家行政学院的李雪峰教授在2001年对司、局级公务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的李皓等在2004年对公务员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05年,福建行政大学的黄训美在《公务员心理保健》一书中提出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

2.国内外有关工作压力概念的研究现状概述

国外学者对“工作压力”这一概念研究较早,尽管对工作压力研究呈显著增长趋势,但研究者对工作压力的定义和本质却并没有达成一致。

早在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生理学家Wafer Cannon在其专著中最先将压力引入到生理心理学领域。他认为,压力是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乱,在危险未减弱的情况下,机体处于持续的唤醒状态,最终会损害健康。

1980年,Hans Selyels提出“压力是身体对任何作用于它的需求的非特殊反应”。John M.Ivancevich和Michael T.Matteson将压力简单定义为“个体对于环境的反应”;T.A.Beehr和J.E.Newman将工作压力定义为“一种起源于人与工作的相互作用的、以人的内部变化为特征并导致他们偏离正常功能的状态”;Fred Luthans综合上述两种定义并加以概括,将压力定义为“对外部情况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导致组织的参与者生理上、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偏离”。

1990年,我国学者徐长江提出:工作压力是在工作环境中,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性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

2002年,冯喜良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可能集中在时间、期望等方面,而组织压力可能较小;葛晓红等通过对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研究发现,危重病人造成的长期精神紧张,较多生死离别形成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范围狭窄造成的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的内在期望与现实冲突,以及无规律生活造成的生理素质下降,构成了护士特有的工作压力来源。

此外,心理学对工作压力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各个学派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理论有刺激学说、压力反应学说、主体特征学说和压力的复杂构成学说。

总结国内外有关工作压力概念的研究,不难发现,各学者从心理学、生理学领域对工作压力加以界定,并引入社会领域,其探讨是逐步深入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作压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健康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工作压力开展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这可以从相关文献中反映出来,从1981年开始,以工作压力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从1984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200多篇文献以工作压力为主题。21世纪以来,工作压力一直是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3.有关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

郑洪利在《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岗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2000)中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心理测量量表实际调查了青岛市某一公务员群体的工作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赖小林、林昆等人的《广东汕头市公安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部分公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工作压力角度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霍团英在2004年对杭州市213名青年领导干部作了测量,结果显示,有22.4%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均值,并且工作压力偏大,表现为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对在该院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调查显示,公务员约占总数的10%,其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的患者都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对心理咨询者进行盘点时得到同样的结果,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国家公务员排在首位。

2006年,朱晋峰在《广州地区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中提出,广州地区政府公务员群体中有大约二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存在身体不适感、厌烦感觉和偏执性思维较国内常模更加突出,并且心理健康问题在随着职务的提升、工龄的延长而增加;躯体化症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增加,而男性公务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高于女性公务员,学历较高的公务员在工作中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而且其它方面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2007年,禹玉兰在《澳门公务员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澳门公务员身心健康平均状况良好,但是生理健康显著低于社会及行为、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状况好的占总人数的8.84%,身心健康中等的占总人数的70.75%,有20.41%的公务员身心欠佳。工作压力是影响澳门公务员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职务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时间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

2008年,《甘肃省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甘肃省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中提出,甘肃省处级及以下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总体是比较好的,说明其在公务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上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年龄在30-39岁的公务员指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大,领导要求高,造成紧张情绪;(2)女性公务员群体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表现为不被领导重视,引发消极情绪;(3)科级以下的公务员,由于晋升压力较大而易产生较高的敌对情绪;(5)任职年限在6―9年,甚至10年以上的公务员,在职业倦怠方面表现突出。

2009年,王文芳在《天水市公务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出,天水市85%的公务员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71%的公务员注重心理调节,11%的公务员对调查有排斥回避倾向。有29份调查表要么选择很少一部分,要么对所有的问题全部都选择没有或绝大部分,这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其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19%的公务员认为工作压力大,20%的公务员认为人际关系紧张,21.2%的公务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情绪”。

综合近几年的文献,我发现,研究者们对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虽调查结果尚不统一,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今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和有关组织部门的关注,同时,有关心理健康的测评也被纳入公务员选拔考试和公务员培训体系中。此外,许多研究者也根据不同的结果提出了管理策略。

5.总结与展望

公务员作为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方式对社会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何缓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使这一群体更好地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受到我国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层面对公务员的压力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由于该课题的研究历程并不长,研究内容尚不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崔会玲,杨俊峰.公务员心理困境:一个急待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报,2005,(2).

[2]朱晋峰.浅析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

[3]黄训美.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发展研究,2005,(1).

[4]毛秀娟.公务员心理状况及其调适分析,2008,(5).

[5]徐明政,徐金南.关于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6]潘莉,佘双好,李怀军,戴永胜.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007,(2).

[7]马剑虹,包雷萍.工作特征、控制感及职业紧张的关系分析[J].心理科学,1999.

[8]年乘涛.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4,(4).

[9]周跃萍,周连英.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于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1).

[10]杨光军.公务员心理健康:一个被忽略的话题[J].领导科学,2002,(5).

篇10

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未来的择业标准和职业规划的基本知道思想,择业观的确立对学生职业的正确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对择业观的选择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不根据自身的条件对择业的目标定的很高,对职业的认知能力不够,进而影响学生的择业情况。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下大学生择业标准现状

自身定位不准,择业目标高。不能认准自身的定位,对择业的目标选择的很高,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大半的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时,心理预期的工作待遇过高,对自身条件不了解致使自身定位不准。大多数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目标的定位不准确,盲目的追求喜欢的,权利及待遇好的岗位,热门岗位的报考人员过多,导致大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上岗。所以,准确的定位自身条件和择业目标能正确指引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好[1]。

对职业的认识不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公务员这一职业非常了解的大学生只有9.09%,剩下90.91%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值了解一点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对于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时候,仅仅是由6.06%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还有93.94%对这些规定值了解一点或是根本不了解。对于职业的认识不清、跟风报考的现象,是导致公务员报考录用制度的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障碍。

择业标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将福利待遇作为择业的最重要的标准的大学生占总体大学生的41.81%,还有33.33%的大学生对工作的发展潜力也非常重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重视工作地点、环境和工作任务及性质的学生只占总体学生的23.01%,根据调查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的标准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报考公务员的首选因素是工作地点的选择,这部分大学生占27.88%,更有24.85%的学生对于权利大及待遇好的部门非常热衷,这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对工作进行选择,对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择业想法对自主创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2]。

择业价值观不准确。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在问及对职业的价值体现的时候,仅有12.12%的大学生具有公众服务意识,选择为社会做贡献,38.79%的大学生是因为自身爱好,40.61%的大学生将职业当做谋生手段,还有8.48%的大学生是为了出人头地。

创新意识和能力弱。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传统,一直采用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统一、内容固定,把大学生教育成学习机器,缺少自主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调查有41%的大学生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素质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择业的心态

对于公务员的发展前景,有21.82%的学生比较乐观,相对8.48%的学生比较悲观,剩下的学生对发展前景比较淡定,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的心理状态。

二、调适大学生的择业观

合理定位、完善自我。首先,在择业或是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大学生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对自身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当前的人才市场比较复杂,大学生应该整理心态,理性的面对职业的选择,端正态度,正确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端正职业态度,及早的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作为择业的指导思想,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其次,大学生应不断的完善自身条件,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的竞争大潮中脱颖未出[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家长要与学生经常沟通,尊重学生在对择业过程中的合理选择,对学生的不正确的期望值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择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的选择和探索,协助学生合理的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其次,学校要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对学生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进行提高,借助各种有利手段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进行指导教育;改变教育方法,根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4]。

树立典型,完善政策。首先,在大学生择业时,社会上的一些舆论对学生的择业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择业方面的讲座,邀请一些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讲述一下发展心得,充分的让学生分享优秀人士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同时利用新闻媒体的特殊性,为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积极地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化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改革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以前我国的公务员对人们来说就是铁饭碗,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实施聘用制,对公务员的录用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拔,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常规的公务员聘用制度,更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学生的踊跃加入;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合理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进一步推动产业战略调整,全面开展农村发展工作,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就业,不仅能促进能缓解社会和学生的就业压力,更能进一步推荐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