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0: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教学技巧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用语的核心体现。方程式是化学计算和应用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好化学方程式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关键,教好化学方程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一、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难点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类型增多,化学知识日渐丰富,给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一方面,反应类型增多,判断反应生成物的难度加大。例如铜(Cu)与硝酸(HNO3)的反应,生成物与硝酸(HNO3)的浓度有关,与浓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气体,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稀HNO3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气体,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另一方面,反应条件增多,涉及到加热、加入催化剂等,生成物的状态也各有不同,要注意细节。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较为复杂,且可能具有多种价态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成为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难点。在初中学习过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归一法等配平方法的基础上,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化合价升价法、电子守恒法等,进一步增加了配平的难度。例如,在高锰酸钾(KMnO4)、硫酸亚铁(FeSO4)和硫酸(H2SO4)的反应中,利用电子守恒,锰由+7价降到+2价变化了5,铁由+2价升到+3价变化了1,因此,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的比例应是 1:5,但由于硫酸铁中有两个铁,因此,硫酸亚铁的系数至少应该是2,所以,高锰酸钾的系数就是10,再根据原子守恒,可解出硫酸的系数是8,所以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正确的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基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难点在于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要在已知的数据中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究竟什么样的数据可以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当中,也是学生容易混淆而出错的地方。

二、高中化学方程式教学技巧

(一)要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

要想正确地书写和运用化学方程式,熟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是基础。这样,在书写方程式时,就可以结合物质的性质推出生成物。如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碳原子与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结合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在氧气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CO)。还要明确某原子的可能价态变化,结合电荷守恒确定生成物。

(二)要分析化学反应的条件及原理

化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强调这种抽象性,必然会使化学的学习与生活剥离开,降低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无法掌握看似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因此,要运用实验、多媒体“微课”、口诀等更加直观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记牢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原理,更加扎实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例如,在硫酸亚铁(FeSO4)与氧气(O2)的反应中,通过实验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反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硫酸亚铁水解生成不稳定的氢氧化亚铁,FeSO4+H2OFe(OH)2+H2SO4,此时淡蓝绿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第二阶段:4Fe(OH)2+2H2O+O2=4Fe(OH)3,沉淀物变为红褐色;第三阶段,2Fe(OH)3+3H2SO4=Fe2(SO4)3,沉淀物消失,变为红褐色溶液。这个反应十分复杂,但如果学生观察过实验现象,就会对反应的几个阶段有更深刻的理解,方程式的书写自然迎刃而解。

(三)要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凌乱且分散,不利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学过的知识点,把知识由点穿成线,再由线连成面。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要在区分各个知识点异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对众多的方程式进行模块化分解,再寻找各个方程式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把众多方程式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依次有逻辑地记忆方程式实现运用拓展的目标。

(四)要注重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自编习题,以例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可以在课堂上以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并以此设定接下来的教学目标和习题课的讲授重点。小测验还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掌握得较好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也要充分鼓励并加以引导。

三、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章可循。要想使驮印⒖菰锏幕学方程式教学变得灵活、生动,一方面,教师要从知识的本质出发,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总之,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教师要综合知识要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方程式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化学思维体系构建当中,为学好化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如正.高中化学方程式教学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1):76.

[2]肖中荣.复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举隅[J].中学化学,2015(06):54-56.

[3]范晓兰.浅谈化学方程式的教与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95-96.

篇2

1、学会为方程式分类:高考化学实验题往往也是不少人的失分重点,其实每个实验都有相同点,只要掌握了实验题的大致步骤:如何减小误差、如何提高实验安全性、实验所要测量的要素等几个主要方面,解题时,每个步骤再稍加细心谨慎,分数自然提高不少。而三年高中化学学下来,光是主要方程式就有100多个,有些化学方程式繁复冗长,对一些同学来说记牢所有的化学方程式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此,要学会给化学方程式分类,如按照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学会找出公式的相同点,了解它的类型。

2、常联想善总结: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而进入复习阶段后,很多同学复习课本知识,都是单线性,像小熊掰玉米,只专注于复习当前课本的内容。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高考化学知识考察点很广,更注重知识点的运用和总结归纳。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一定要熟练于胸,他在复习课本时,往往是把几本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复习,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要学会带着运用复习,在回顾课本内容时,一看到一个方程式,要马上就能联想到之前学过的,与方程式相关的内容。

3、准确记忆是前提:初中化学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而高中却很不一样了。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如元素周期律有些比较容易混,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元素升降价容易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旨在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找到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影响原因,从而可以科学有效地解决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一、前言

针对高中化学学科中普遍存在着的学习困难问题,将对我们在学习化学时的状态和特点进行认知因素影响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构成的,找到这些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认知因素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自身的化学成绩。

二、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的结果表明,高中化学学科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同学的化学学习态度差,因为化学这门学科占高考分数中的比例比较低,因此,很多同学都没有对化学学科进行相应的足够重视。其次,大部分同学的化学理论学习基础较弱,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起步较晚,很多同学对高中化学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体系。再次,由于化学学科比较难理解,很多同学都对高中化学缺乏学习的兴趣。最后,有的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速度比较快,导致了我们很多同学的化学学习理解思路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使得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很吃力,从而导致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产生。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电离方程式这节课时,一些同学无法掌握好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因而有的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就产生了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离子在电离过程中的电价变化学习掌握不到位,这些高中化学中新课程中的学习困难导致了自己的化学成绩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具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化学的能力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知体系[1]。

三、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高中时期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以具体经验思维为基础。而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许多概念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化学成绩,还是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

(二)学习的认知风格不同

每位同学的认知方式不同,也导致了对化学新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同,而同学之间不同的认知差异也造成了化学学习困难。有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当中,不容易受到其他学习环境所影响,而有的同学在学习时就容易溜号,并受到身边同学影响,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从而影响对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判断理解能力[2]。

(三)化学学科认知结构

我们对各种化学知识结构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学的化学理论结构框架比较松散,是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化学学习困难的同学的认知结构主要存在化学知识不足的特点,因为每位同学的理论知识储备都是不同的,因此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他们的化学知识体系缺乏相应的结构化,对待化学知识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说我们对化学知识的表征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不能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表征,思维比较僵化,原有的学习知识提取比较困难,比较容易受到之前学习的干扰。比如说初中化学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是物理生物学的知识混淆不清,不能将原来的学习知识同新学习的化学课程相结合,许多错误的学习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具有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的出现又导致了化学知识负迁移现象的出现,比如说在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常常会受到无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习惯影响。

(四)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对化学学习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有着元认知过程的监控,通过元认知控制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时,能够有效地使用化学学习策略,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掌握陈述性化学知识学习的策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加工深度。所以我们要对高中化学的学习进行合理的监控,增加学习化学的反馈效果,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四、提高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主要是由同学中的认知影响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一个合理的认知结构,将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各单元知识点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主动探索并研究化学课程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要学会自主进行研究学习,并且通过每次的阶段性考试来检验学习的结果,要对自己的化学成绩要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能因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存在学习困难就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自身的学习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自身的化学成绩[3]。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并且对高中化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进行了认知因素的有关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并研究了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

作者:范颖霏 单位:武钢三中国际部

参考文献:

[1]马雷蕾.化学学习困难的诊断性评价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4,04:71-74.

篇4

[关键词]教学设计精致化

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94

高中化学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通过精致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清晰化,给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思路。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从细微之处人手,将教学设计精致化落到实处。

一、详略得当。凸显化学思想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时的分布,针对课程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精心设计教学。在教学开展中要注意详略得当,凸显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如在进行《溴氯碘及其化合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以海水的主要成分为引入,让学生分析海水中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化学元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部分的知识较为简单,教师只进行简单的讲解即可。接下来,以电解饱和氯化钠的实验为引入,让学生分析产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氯碱工业的相关概念,进而推断氯气的相关概念,了解氯碱工业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氯碱工业的过程较为繁杂,教师在此部分可以分配较长的课时,并通过化学方程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开展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氯水的相关性质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教师以氯水的褪色实验为引入,引导学生对氯水的成分、性质等知识进行探析。氯水褪色的原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氯水的知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课时利用率。

二、以点带面。解决同类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学习方法的学习,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同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进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以引导为辅,以练习反思为主,以点带面,培养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首先教师展示方程式: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钾与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钾与硫酸的反应,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氢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水),并总结规律:强酸和强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水。接下来展示方程式: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硫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硫酸镁与氯化钡的反应。学生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并总结出规律:离子反应方程式反映的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两组方程式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为后期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遵循逻辑。合理设置练习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必要的练习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知识的衔接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合理设计练习,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要进行重点练习,以练习促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进行《物质的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适当设计练习。在学习了物质的量和粒子的数目关系后,教师可以设计习题:1mol的粒子数目为多少?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得到的?讲解完摩尔的概念后,教师要指出摩尔的使用场合,即需要指明粒子的种类。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判断题:判断1mol氢、1molCO2、1mol大米等提法的正确性。学习了摩尔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粒子个数的关系后,设计习题:1mol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多少氢原子?在学习了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质量、摩尔的相关概念后,设计习题:24.5gH2SO4中含有多少个氢离子?习题的设计贵精不贵多,教师要以巩固知识为目的,遵循思S逻辑,合理设计习题。

四、巧设主线。链接教学内容

篇5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 教学思考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人教版的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如下: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必修1教材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求很低,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能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化合价的升降确定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能进行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就可以了。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对出现的某些反应进行分析,以巩固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反应有很多,必修1中有钠和水的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次氯酸光照条件下的分解反应,氯气分别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浓硫酸和碳的反应,浓、稀硝酸分别和铜的反应。这些都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很好的素材。对学生来说可以分散重点、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的识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学生做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习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一些反应不适合分析,比如过氧化钠分别和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还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在应用方面还需要另外的加强学习。学生在应试时,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和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这些都是学生不易得分的地方。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讲解。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氧化还原反应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必修2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必须以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基础,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之一。原电池原理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电池的两极上进行。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原理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电解池的两极上进行。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镀是电解原理的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实例。

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一般涉及到反应热的计算的习题都有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方程式的配平,还有在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是对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拓展和深入学习)。本章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四部分内容全部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进行学习。

在选修5中有两大类反应,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称为氧化反(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应)和还原反应(有机物碳氧双键加氢的反应),实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块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在试题中也极少出现考查这个知识点的相关题目,学生能识别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就行。

那么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如何帮学生解决这个重难点呢?本人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发现: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习题学生得分情况都不是很好。主要试题类型如下:离子共存中氧化性微粒和还原性微粒不共存的判断;给定某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可能未配平),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给定某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可能未配平),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无机推断题目中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配不平不得分);和电化学有关的习题中写出电极反应式或者计算两极上产物的质量或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根据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迁移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中的相关计算;某些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遇到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如下几点:不能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可根据题目信息或质量守恒确定);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不能将方程式配平;不能准确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确定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

针对这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呢?

根据题给信息确定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果还有缺项的话,根据原子守恒确定所缺的微粒;确定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及其化合价,并据此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用双线桥进行分析:升――失――氧(始端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末端对应的物质是氧化剂),降――得――还(始端对应物质的是氧化剂,末端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将反应中氧化还原的部分配平;根据原子守恒将方程式配平并进行检查。

当然,学生要掌握并能正确解答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习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规律(即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跟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歧化(比如氯气和水的反应,氯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化为反应后的-1价和+1价)归中(比如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硫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2价和+4价变化为反应后的0价)规律,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其中一种性质),转化规律(相邻价态不反应,化合价变化时只靠近不交叉),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根据元素的金属、非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的条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剂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或者还原剂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习题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问题先进行分析,强化方法,强调规律。相信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将这个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化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篇6

学案导学方法的基础是学案,因此,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方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首先要合理的编写学案。学案的设计要方便学生的使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提取出教材中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难点,这样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重难点进行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从而将学生的主观性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时,以Zn-Cu原电池为例,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原电池中,闭合回路电池的正负极是怎么确定的?闭合回路中电子是如何流动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是什么?通过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关系,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教师在设计编写学案时,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时,可以在学案中设计一些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知识。学案的编写对整个学案导学方法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保证学案编写的合理性、科学性。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导学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案;导学性原则是指编写的学案既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指导,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探究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将教材的知识点设计成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层次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将构建一个了解、理解、运用的循序渐进模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科学的进行课堂引导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选择合理的教学突破点,根据编写的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实现现象,掌握规律,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学生在预习时,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就很有可能让学生感觉无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无聊,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几个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被氧化其反应方程式是2Cu+O2=2CuO,氧化铜在氢气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Cu+H2O,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化学方程式中铜元素的化学价都在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学价的变化。这样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消化新知识时,会对新知识和就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疑问,感觉学到的新知识比较杂乱,逻辑性不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联,让学生在尝试中灵活的运用化学知识。

三、课后练习及评价

课后练习及评价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经过课前学案设计编写、课堂引导教学后,要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知识,这就需要通过课后习题来对学生进行检测。导学案习题的设计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习题中要注重应用实例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后练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课堂练习;优化;高中化学;探索与实践

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与技巧,实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教师可经过课堂练习结果评价进一步优化教学,以最终实现学生发展与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以科学手段构建、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一、立足基础练习,提升学生自信心

为实现教学有效开展,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重点设置适应于学生基本能力要求的练习,以有效实现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如,在“甲烷”教学讲述甲烷的化学性质后,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1)下列反应中,受光照影响最小的是( )

A.氯气与氢气反应 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氧气反应 D.氯气与甲烷反应

(2)写出甲烷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反应现象。描述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现象,并写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练习设计不但突出了本章教学的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而且练习问题设计难度低,适应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掌握能力,因此,在随教随学中,经过及时、重点性练习,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住基本的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现象,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后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进行层次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列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并说明其结构特征。(2)写出乙醇与钠等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现象。(3)说明乙醇具有催化氧化作用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其化学性质,总结概括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试着举出生活中乙醇的用途。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面向所有学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适应了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第三个问题层层提升,难度逐渐增加,并与生活相联系,这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而言是种挑战,也为其提升自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革新练习形式,强化生动记忆

1.增加实践性练习。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尤其在实验性章节教学中,要集中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性,并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进一步了解化学现象、化学原理。如,在“乙醇的氧化反应”教学中,教材中强调学生对乙醇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并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转变传统简单讲述、习题练习的方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乙醇燃烧操作,并观察所用铜丝颜色及生成液体气味的变化,记录反应现象。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练习方式。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记忆性,在课堂练习设计中要精心设计练习方式。如在“醋酸性质”教学中,这样设计练习:思考用食醋浸泡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以清除水垢的原因,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并分析乙酸具有这样性质的原因(其分子结构决定),最后前后位讨论乙酸的其他性质。在此练习设计中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提示学生进行日常问题分析,问题层层相扣,不但涉及醋酸的化学性质,而且涉及其结构,使所学知识前后联系;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相互交换意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练习结果更为完备。

四、适时回顾巩固,形成系统网络结构

“温故而知新”,高中化学前后知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众多知识存在相似点,在知识点学习、分析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迁移性。课堂练习设计可根据所学或是将要学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练习疏导,以刺激学生展开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实现前后链接的作用。在进行链接性练习训练的同时,教师不但能够通过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通过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如,在“苯分子结构”教学中,为展开苯分子结构分析,教师这样设计练习:参照烷烃、炔烃及烯烃的经验,通过苯分子式C6H6提出苯分子结构的假设。由此学生猜出CH3-C=C-C=C-CH3,HC=C-CH2=C-CH3等几种链烃的结构简式,进而向学生讲述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所学的知识分析技巧运用到新知识中,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思维转移,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课堂练习设计要尊重学生实际,并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使课堂练习内容、形式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教学大纲相一致,而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也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更加了解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前因后果[1]。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化学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

一、整合教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到善于整合化学教材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实验中按照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出现手忙脚乱、遗失步骤而造成实验失败,或是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另外,教师应整合教材,归纳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钠、镁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钠及钠的化合物归为一类进行分析,把镁和镁的化合物归为一类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两类金属化合物及金属进行性质对比。通过整理教材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种金属与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在这章内容中,涉及的化学实验有钠燃烧的现象和镁燃烧的现象等,教师通过整合教材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基本现象。除此之外,及时地整理归纳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对比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不同化学性质。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2]。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实验的操作示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掌握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在进行“钠在水中溶解”实验时,因为该实验涉及许多复杂的现象,学生掌握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每一步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充分认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钠溶于水(含有酚酞试液)的现象:浮、游、溶、响、红。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化学实验,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其对实验知识的印象,提高其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分组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独立自主学习,更要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同学分享、交流彼此的想法,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有时,化学实验的完成并不是仅依靠个人能力,而是需要几个人共同协作。因此,诸如此类需要合作完成的化学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查。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地做到每个小组内成员优缺点互补。小组合作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在小组完成实验操作后,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整理实验步骤和总结实验现象的时间,并随机从每个小组内挑选一名成员陈述自己组内的实验结果,对于有些操作不完美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指正,让学生做好笔记,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抓住教育改革的新潮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化学教材中的知识,而是观察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3]。例如,教师在讲解《空气的质量改善》这一章内容时,除了要详细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原理外,还应为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知识,如利用网络为学生搜集当今社会用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先进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此类时事热点,对高考新题型进行分析,适当地为学生普及先进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考命题动向。另外,教师除了为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之外,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化学难点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正确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这个网络资源发达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要紧追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把握当今化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而更好地为高考做准备。

五、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化学魅力

化学学科的知识较为烦琐、零碎,很多学生都会因为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太多而丧失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热情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索化学世界,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化学领域。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尊重每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关注学习成绩,要真正地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课堂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其次,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让他们独立探索更多的知识内容;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细心引导,为他们打好基础,在巩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去探索解决一些化学难题。

结语

篇9

【关键词】联想法 高中化学复习 应用策略

知识点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多,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而且化学知识理解容易但应用起来就比较难,这些方面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在加上高考考试要求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增加了学生复习的难度,若是单纯地做练习题与讲解练习题,显然达不到很好效果,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内容常识性的知识较多,包括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等方面。学生忘记这些知识的概率极高。笔者也经历过高考前的化学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没有采用有效的复习措施,仅靠学生自觉或海量的习题训练,将会使得复习阶段十分枯燥,降低复习效率。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联想复习

联想复习就是在上述状况下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联想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而高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点又很多。通过所观察或思考的概念、事物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相关的概念和事物,也就是说在化学复习记忆一个化学概念时,发散自身的思维,尽可能地延伸出其他相关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大范围的知识点记忆。要注意的是,这种联想复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综合多种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进行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思维过程与方法:其一,比较思维法,在脑海中对比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与关系。其二,类比思维法,要在两个或两类知识点中,分析其中已知的一类知识点的属性,从而猜想另一类的相似属性。其三,归纳思维法,就是将一系列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可分为图表归纳法、分类归纳法、题型归纳法、知识树归纳法等。比如题型归纳法就是要将一些相似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应用。其四,发散思维法,就是将思维扩散开来,以多角度的视野分析研究问题。

二、联想法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上文提到,在化学复习中,采用联想法进行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复习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知识结构上进行联想。其二,从事物的属性上进行联想。其三,在知识点归纳上进行联想。其四,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联系。案例如下:

例题1: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1/2,将3.2克该混合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加入过量的O2,进行反应。求增加的质量。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在反应中FeS2和HNO3的量之比是1比8,那么HNO3的唯一还原物是。

上述两道例题看似没有关系,进行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是有关联的,都可以利用关系式法进行解题。因此解答这两道题目的关键就是找出题中各物质反应的关系。分析例题1时,分析H2O与过氧化钠生产固体质量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如下:CO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氢气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Na2O2与H2O反应方程式为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固体增加质量为氢气的质量,题目中混合气体的质量是3.2克,在充分反应后,增加的固体质量应该是3.2克。

题目2的解析步骤如下:FeS2变到 Fe3+ 和 SO42-失去 1+7*2=15个电子除掉Fe(NO3)3 中的3个NO3-被还原的NO3- 有 8-3=5个则5个NO3-得到15个电子则NO3- 化合价降低 3 即气体为NO。该题中,分析其中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因此,从上述两道题目中,可以发现,其采用的方法都是关系式法,在复习时,就需要将这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也就是题型归纳思维法,充分联想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这是其中的一种联想复习法。还有可以进行实验联想,由于化学课程强调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这些化合物的反应过程,从中总结出经验,并回忆所学的知识点,达到复习的效果。在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以进行联想复习的知识,比如对比实验CL2与C2H2的制取、收集方法,从中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特点以及实验材料等,并以此归纳出气体制备的相似模型。

结束语:

联想法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想象力、综合分析与整体记忆能力,在联想中发现化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点。但联想法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这受制于学生的化学基础积累以及教师的执教水平。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要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联想法中的对比思维法、发散思维法等方式总结化学知识点,并进行分类归纳,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要将联想法的应用课题,当做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沈世红.从江苏高考中的“大方向”看化学教学中的“大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v.25;No. 16510:99-103.

篇10

想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绩,平时的复习功课是少不了的,化学成绩想必是不少同学都头疼的学科,生怕复习不好,影响综合成绩分数,那么可以怎么复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关于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及复习策略

1、重视“双基”,活学活用。

“双基”就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通常情况下,高考题有近80%的分值都来自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对知识点进行了变化,所以只要把“双基”重视起来,化学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

2、重视错题,温习笔记。

重视错题、总结错题是化学复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从错题中找知识漏洞,从错题中总结经验,从错题中发现问题,只有让错题不断减少,分数才会不断增加;此外,课堂笔记也是一轮复习的有效工具,结合课堂笔记能够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3、重视课堂,加强记忆

有人说,既然是复习阶段,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都已经是学过的,就没必要全身心的去投入,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一轮复习,不是老师把知识重讲一遍,而是老师讲知识“编制”起来,让大家复习起来更加系统,更加轻松;此外,化学知识还需要记忆,无论是概念、化学式、实验过程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每一种物质到每一个反应,从每一个实验到每一个原理,很多化学知识都需要重点记忆,所以,“背”也是一轮复习的关键词。

关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分策略

想要在一轮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平时的积累付出外,还要在考试中注意审题、答题两大环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审题

1)观察试卷整体情况。考生拿到试卷后,先看试卷是否有明显的印刷错误,如果没有,那就看一下试卷总计是多少页、多少题,避免漏答。

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Ⅱ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浏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

2)看清题目要求。拿选择题来说,题干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选项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此外,计算题的单位、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看清,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3)会理解题意。想要明确题意,就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字、关键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各物质的单位、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等。

2、答题

1)保持平稳的心态。这需要通过一次次磨炼以及自己不断的调整来实现,只有答题的时候从容不迫才能让思路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2)时间要分配合理。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千万不要在分值少的题目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最后,你会来不及做分值高的题目。

3)答题要有原则。答题要按照从前至后、从易到难、不留空白的原则走,这样做,即不容易漏题,又能让分数最大化。这里重点要说说不留空白,很多学生说我不会,不留空白怎么办,那么大家可以把已知条件抄一遍也有可能得分。

4)答题要注意细节。答题过程中要把该标注的符号、条件都要标注好,如:可逆符号、“H“、沉淀、气体符号等;还要注意错别字,很多同学都是脂与酯、铵与氨戊与戌等分不清,导致丢分;此外,在描述化学实验时也要注意用标准的书面语和准确恰当的描述。

        关于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计划2

在化学一轮复习中,通常要从三个方面来做整体规划,分别是:

1、整合教材、构建网络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高考出题的依据,所以,对教材的熟悉就是对高考题的熟悉,教材越熟高考题才越发觉得简单。

除了要弄懂课本,还要把课本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这样就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化学学科中,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操作、化学题计算都要求非常严格,一个符号、一个格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很多学生每次考完试都是拍大腿——后悔,但是,为时已晚。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养成注重基础、落实细节的好习惯,从方程式配平到对实验的准确描述都要求步骤清晰,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