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5:3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初中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磷(暗红色)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 对比分析; 心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9-001
中考化学分数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我们往往要进行几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而部分老师也觉得难上,因为高中老师大多未教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点、重难点不够熟悉,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则认为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复习,太浪费了,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复习不值得。
其实,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成为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要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首先必须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我建议高一化学教师在正式讲授高一的新知识之前,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穿插高中知识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将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学生就能理解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际解题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两周后进行摸底测试,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最好从初中的旧知识点出发,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都必须熟悉,清楚初高中化学教材间衔接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我经过仔细分析初三新教材和大纲,与高中教材和大纲做了比较,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而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我们教师除了关心学生学习上的转变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转变。大部分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认为初中不曾认真学习,养成许多坏习惯),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感到很迷茫,再者是在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意志与毅力都不强,很容易会使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消失。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加强鼓励和表扬,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帮助他们描绘未来蓝图等,以强化学生“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如果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经过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细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的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提高化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化学学习对于同学们在知识水平、思维层次、能力要求等诸方面与初三阶段比较都有很大提高,其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非常基础的地位。如何进行高中起步化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首先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扎实掌握初三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重要化学用语、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关化学式、溶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有关内容;二要在中考后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完善。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记装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新生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课外活动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篇4
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我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就针对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在初中化学中,一般只介绍物质性质,很少有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物质的结构则为学习的主干,从族为基础,逐渐推理出物质的变化规律与性质,再通过各类型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开展这类知识的学习时,我们就需要把握好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从初中知识着手,逐渐引联系难度较高的知识,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灵活应用,继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与同学进行讨论,由大家共同来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大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完成后,请教师进行指导,完善知识学习效果。
篇5
化学在初中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初中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化学知识的掌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相关化学知识认知结构没有有效构建,由于化学在初中阶段需要经过毕业水平测试,需要参加中考,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和掌握.认知结构构建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即实现对相关知识网络的有效重组,进一步梳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二、情景营造,实现化学复习的有效氛围
化学的复习需要有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学生需要有整块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需要构建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氛围,这就是需要情景式教学来营造.例如:在苏科版初中化学的教材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有着自己的不同颜色.教师可以将整个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化学物质颜色的内容都梳理出来,这种系统化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构建学生对化学物质颜色的有效记忆,达到最终的认识结构构建的目的.然而这一部分的复习需要情景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在进行化学物质颜色的梳理和总结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红色、绿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方框,当提出一个化学物质之后,让学生说出其颜色属性,然后将其投入相同颜色的方框里,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形象、具体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对初中化学物质颜色认知结构的构建.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的,就将它们放置在红色的方框之中.这种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学生心理上更加接受这一部分认知结构构建,达到最终的化学复习目的.
三、构建概念图,梳理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概念图,就是将一系统相互关联的化学知识点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厘清初中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是我们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对化学知识点认识结构的构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复习之中.例如,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这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如,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气体收集的方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肥料有哪些,可燃气体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初中化学复习的时候认真梳理,学生需要仔细掌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比较细、比较杂,教师需要进一步构建这些知识之间的概念图,不断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这些知识点都与“三”有关.初中阶段化学方式收集气体的方式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氮、磷、钾,也是三种,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可燃气体还是三种,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另外还有很多初中知识点与“三”有着联系,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概念网络图,实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构建出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复习掌握相关的初中化学常识.
四、引导学生思考,延伸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之中,对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也是同理,需要进一步引入学生对化学复习过程的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达到复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复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使用探究性的复习方式,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经过积极地思考,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认识才能实现更好的延伸.比如,有这么一题: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 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 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1)催化作用;0.96.
(2)设该双氧水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96 g
68x=320.96 g,x=2.04 g.
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4 g68 g×100%=3%.
答: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篇6
关键词:过渡 生物教学 补充和递进 反思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看似两个界限分明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次,实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知识的铺垫与前沿,扎实的初中生物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动自身已学的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无法适应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层次的知识点,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识在新的复杂的高中知识面前显得更加不堪一击。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少学生因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欠缺或习题熟练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找到开启学生记忆窗口的切入点,无法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高中生物的学习,因此产生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和教师厌教的怨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老师对症下药,而且需要学生也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讲解中为高中生物知识更好的理解做铺垫,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贯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学习系统。
一、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优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缓冲期,针对知识点,初中课本先初步进行涉及和提及,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突兀,同时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与初中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一般着重于生物现象,而高中阶段则会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深入浅出的分析。从现象到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学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时,如果只单纯的向学生解释进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可能短暂性的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克尔格伦岛上的植物为什么都那么矮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生物进化论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真理同时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点中举出实例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比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自己适合的栖息环境。然而,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识向高中生物知识过渡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与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①导入高中生物知识的新课程,用先复习初中旧知识的方法更加的有效。传授新知识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不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从以往的所学知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而通过复习或者向学生提问初中知识的方法则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绍知识点,不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应该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的方法,让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不仅学生的抵触心理会很强烈,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和激情。而通过有实物的直观演示和实验,则会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洋葱表皮实验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实验的目的,老师先做好实验的示范,侧重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需在过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过渡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了,同时对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于高中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钻研,比较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点的脱节,在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况下都通俗易懂,知识点涉及的点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广泛,也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则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更加的理论化更加的思维缜密。初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对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过渡
初中生物对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会更多的举出生活中接触的实例,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这些不仅需要试验感知和观察,还需要学生把抽象思维运用到这一知识内容上来。面对这样的一个过渡转变,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肯定还是存在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当中发挥一个积极指导和合理教学的作用,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心理上的变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从而在学习上达到双赢的局面。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考试要根据新课程下生物改革的具体要求出题,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不仅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更好要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学生的考试范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考试内容要立意新颖,杜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行为,考试内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细节,检验学生对这个过渡过程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试可以按照卷面考试成绩和动手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一味的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补充和递进的基础
从初中向高中过渡,本身就是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补充和递进的过程,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生物教学既具有所有学科教学的这点共性,同时也具有知识点这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高初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以上知识点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触高中逐步巩固,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十大主题,首先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在初中阶段就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识板块中也不会着重讲述和涉及,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则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运用,贯穿生物教育的初级和高级过程。生物学的十大主题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补充和递进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局面。每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四、生物教学过渡对其他学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学过渡在现实的教育中运用的相当成功,在这个过渡过程的运用中同样也存在过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补充和递进的关系、忽视对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识的纠正。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就给其他学科的过渡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重点抓好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补充和递进、做到教学有方指导有法。生物教学的过渡在学科的过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既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学习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总结出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导其他学科的过渡。
五、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衔接性,需要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结论,同时也要指出这些结论的内在规律和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4].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浅议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0期.
[6].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年第8期.
篇7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
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这是师生共鸣的关键,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了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化学课而言,巧妙设置悬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变化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些变化和变化的现象,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创造悬念,创造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化学原理的心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二、备好每节课
(1)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决于两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与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基本知识结构状况、思想动态发展与学习志向的选择。
(2)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和知识的难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教材和知识的难度的处理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既有一定的知识坡度、难度,经过一定的思考又能学习掌握,这样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做好复习工作
理解初高中知识的逻辑顺序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要突出重点,不是简单地过一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有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对初中知识既要针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学生学习急需弥补:①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②关于溶解度的计算。③有些选学内容。另外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
篇8
【关键词】教材差异;复习;衔接;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 “ 漏洞 ” 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 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 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 Na2S2O3、 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 1-18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 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 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 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 氧化物的 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 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如: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 “ 消化不良 ” 。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 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 9 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 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 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 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3.2 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 “ 欲学 ” 的基础上做到 “ 会学 ” ,进而达到 “ 学会 ” 。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
总之,在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后,一定会消除学生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学习,老师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一新生 化学教学 掉队原因 良好习惯 学习效率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初中以高分数考入高中的不少学生,经过不足三个月的化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经调查分析得出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掉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放松。中考成绩较为理想而沾沾自喜,自认为化学基础很好,可以不用多下工夫学习化学,或是一开始就觉得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学习容量大得多,也难得多,就放弃了。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上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不求努力进取。
其次是初高中知识跨度大,致使衔接困难。初中化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也不高,大多从日常生活入手,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中考试题也很简单,学生为了应付升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广度加大、难度加深,知识体系庞大繁杂,知识点多。一般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概念多、理论性强的知识时,学生感到概念繁杂、知识抽象,难以区分与理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步掉队。
最后是学习方法欠缺,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老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是学习内容的广度加大了、难度加深了,仍用老一套的学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就较差;如果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就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改进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首要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一新生要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高考要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从而了解课本内容的结构和思路,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勾画和批注,以便做到以后有目的地听讲;课后进行复习,进一步领会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理解、巩固和升华所学知识。其次要养成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技书籍和科普文章的习惯。了解并关注当前化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这对弥补知识缺漏、丰富化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运用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效听课习惯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听课。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时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在听讲时更要重视观察和分析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内容。
三、整理知识习惯
中学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要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时间过长,再复习等于重新学习,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归纳整理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建构,使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使课本由厚变薄,又可使知识便于掌握和应用,如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对有规律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有共性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块;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使之成为知识网。
四、重视实验习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并认真思考,弄懂实验原理、步骤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要排除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五、科学记忆习惯
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记忆是继续学习的基础,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科学记忆包括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寻求规律归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歌诀韵语灵活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突出关键浓缩记忆、形成网络优化记忆等。这样记住的知识属于活知识,既容易提取和应用,又不易遗忘。
六、认真作业及时反思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解答化学问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有些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解题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大都是只重视解题数量和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后的反思。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引申、拓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解题过程重在化学思想的形成,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解题后的反思内容包括:这道题考查到哪些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考查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能否变换考查方式,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发生错解,就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经常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化学,将不再是让学生感觉“头疼”的学科。
篇10
一、导致高一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原因。初中化学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化学深广度明显加强,内容由描述向推理、讲述向探究发展,能力要求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的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粗盐提纯多个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初入高中的学生分析能力较弱,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教材中的第一个障碍。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物质、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等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在高一新生还不适应高中学习规律时,出现该内容,给相当部分学生当头一棒,他们马上认为化学不好学,渐失信心。
2.教师原因。一是初中没有做好知识衔接。初中教师只关注中考,没有持续性教学理念,对高中要用而初中不考的知识不强调,使学生学习中存在漏洞,加重了学习负担,造成两极分化。如:高中《离子反应》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由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及相互间反应掌握得不透彻,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融会贯通来写一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给离子方程式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像这种初中课本没讲或没当重点来处理的内容,而高中化学课本直接拿来用的内容还有不少,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教师心态原因。教师也知道对高一新生进行教学一定要放慢速度,减缓梯度,但为了和高考接轨,往往会犯急躁病,有时也不免出现教学进度过快、容量过大、教材过度深化延伸的情况,这就增大了学习难度,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原因。许多曾经优秀的学生上高中后处于自我满足中,学习习惯大都停留在初中阶段,并过多地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性,没有紧迫感。他们忽视了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导致学习中出现了漏洞而退步。我曾经在校园中两次听到两届的高一新生说出同样的话: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认真,对学生的要求不具体,不成立学习小组,不将家庭作业和上交作业分清楚,每天都不知道该做哪些作业。
二、教学中避免两极分化的措施
1.上好初高中衔接的复习课。高一新生入学前近两个月没有学习,还处于休整状态。教师要使学生融入高中学习,必须进行初高中的复习衔接。新学期初,学生处于对新课的期待和对新知识的好奇之中,此时要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兴趣不浓,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给高一新生上好第一节化学复习课至关重要,它既是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的最重要一课,也是确立化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的最重要一课。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给学生以“炒旧饭”的感觉,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一部分学生厌学而成为学困生。
我的做法:将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全国初升高的能力题或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中,特别突出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一份试题。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让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探究,让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在考,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复习课的认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积极主动。课堂上,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2.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掌控课堂。新课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中教材进行适当调整,不能依赖教辅资料,直接将知识点提升到高考标准,而要对所设计的习题进行重组、取舍,降低难度和综合性,避免学困生产生。还要依据中考成绩档案,对学生的化学程度掌握到位,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时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既可挖掘优秀生的学习潜力,也可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减少两极分化。
3.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习才不会枯燥;只有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才能使学习充满探究性,使教学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教师则体现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导,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思考,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逐渐做到独立学习, 乐于思考,使学生从“不爱学”变为“爱学”,从“不会学”变成“会自己阅读、观察、动手和总结”, 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就减弱了。
4.及时检测。检测学生学习的方式有课堂随堂练、课后作业、周考练卷。教师要做到面批,从而准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面批时,老师对学生在解题中的困惑要及时指出并给予分析讲解,并对自己的学习做到正确评价。此环节以全面鼓励和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