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5:3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 cuso4=na2so4 +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 +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32.常看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结晶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co3 类别:盐, 不是碱)碳酸钠+酸→盐+h2o + co2 ↑

例: na2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co3 ↓

cacl2 +na2co3 =2nacl+caco3 ↓

bacl2 +na2co3 =2nacl+ baco3 ↓

③ ca(oh)2 +na2co3 =2naoh+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 cuso4+2naoh=cu(oh)2↓+na2so4

篇2

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课标要求,全身心投入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以新课改目标为牵引,结合学科的鲜明特色,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把教与学相结合,把科学探究与习惯培养相结合,在课题引入,实验过程引导分析,课堂小结,课后习题、辅导、测评等各个环节,以知识点为线索开展探究,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教学路子。

一、对知识要点,注重在引入上下工夫

在知识点的引入上下工夫,让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有较好的情境。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自然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初学者往往会感到茫然。化学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引路人,如何引领他们走进化学殿堂,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呢?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知识切入点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学习知识的探究情境,提供好的探究氛围,教他们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生入了门,就不怕他不探究,有了探究的过程,不管他成功与失败,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如,对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如何的教学中,我们直接展示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同时提供指示剂(酚酞和石蕊)、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钡,氯化钙、氯化钡,烧杯、试管、玻璃棒,让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氢氧化钠、熟石灰变质了吗?变质程度又如何?并要求小组总结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检验方法,以及他们变质程度的检测方法。通过一刻钟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得出检验是否变质的方法和变质程度的检测方法。

二、对记忆难点,注重在探究速记上下工夫

对学习中遇到的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我们将其高度概括与浓缩,编成顺口溜或成语等,增强学生记忆。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知识难点及重点,设计成了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总结成顺口溜或成语,变成了常态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例如,教学化学价时,一些学生经常分不清正价与负价,还有就是记不清原子团的写法,我们编成了顺口溜:钠钾银氢正一价(哪家迎亲正一价),镁钙锌钡(没盖新被)正二价,铜正二铝正三,亚铁正二铁正三,氯有负一氧硫负二,氢氧根(OH)负一价,硝酸根(NO3)负二价,碳酸根(CO3)负二价,硫酸根(SO4)负二价,铵根(NH4)正一价。一周时间内每次课前背,学生就能完全记住。再如,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固体加热型,一插二握三冒泡;固液不加热型,一封二夹三注四液柱,或一封二拉三冒泡,或一封二推三液柱等。任何知识的浓缩总结,必须要有学生探究理解的过程,否则,学生就难学以致用了。

三、对学习重点,注重在增强理解上下工夫

我们通过探究总结出图解和简洁语言,便于提示学生回忆和复习,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快慢与多少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关系时,我们设计探究:(探究1)计算5.6 g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各放出氢气多少?(探究2)完成该实验,并测出反应完的时间。(探究3)在同一坐标中画出H2-t图形(如图2),并分析比较锌与铁,谁走陡坡,谁走缓坡,最后得出结论:A活泼金属走陡坡,不活泼金属走缓坡,B相对原子质量大的生成氢气少,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多(金属在盐中的化合价相同时),即生成氢气与同价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通过这种探究学习与知识点的高度浓缩、简明扼要的概括学习与复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复习的效率。

四、对实验教学,注重在引导探究上下工夫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重视实践操作,另一方面重视实验的操作指导和探究,减少了学生的畏惧感。我们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都会应用多媒体展示错误的操作与正确的操作,并用特别的字加上圈作强调与提示易错之处,而不是口头上提示,因为九年级学生是初次学习化学,对化学老师的语言习惯不适应,对化学仪器名称也不太熟悉,都会造成反应迟钝现象,文字可以提示,并注重了学生眼、耳、口、手的多器官学习,对重点实验还要做图文提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实践操作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总之,在九年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我们都做到了给学生选择一个好的情境引入,提供融洽的探究氛围,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师生合作学习,以实验、讨论、调查等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养成了科学探究习惯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篇3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将迎来九年级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学生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并适当进行拓展,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来完成的教学任务

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突出九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以圆满完成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化学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因为基础、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认真批改作业。

在作业批改上,做到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讲评作业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及时认识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4、重视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课前五分钟读、背诵重要知识点,适时让学生默写化学用语并进行比赛,优秀者给予奖励。指导学生在家里利用一些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增强趣味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生硬,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足;学生考试成绩不稳定,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训练、引导不够等,这些是我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篇4

关键词: 九年级化学复习 知识体系 方法与策略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紧张的全面复习即将开始。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紧,加之学生学习化学的新鲜感明显减弱,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与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增加了总复习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获得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呢?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实行新课改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九年级化学复习中的方法与策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纲”务“本”,把握命题趋势

抓“纲”就是认真研读所在市的考试说明。纵观近几年来各地的化学试题,都坚持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又稳中有变。稳是指分值、题型、试题难度和考查的知识点相对稳定。变是指试题内容是朝着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强化基础、体现探究的方向发展变化。总体来讲,中考命题表现出以下趋势:复习规定的重点内容增多;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试题增多;与实验考查的试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减少;偏、怪、难题的数量减少;有关计算的命题趋于简单化。

务“本”是指复习要紧扣教材。不任意加深难度,也不降低要求,复习中要和学生一起梳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让学生自主把握中考的重点。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化合价的推断及原子的结构;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及应用;四种基本收集、检验;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二、复习面向全体学生,狠抓“双基”落实

一般80%左右的中考试题在中等难度以下,所以在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全力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全面落实。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部分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甚至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会犯简单的错误的现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双基”的掌握。教师对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换种说法、角度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反复考查,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对化学基本概念、反应规律、反应类型、制取物质、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溶液等重要基础知识,可采用比较法对一些概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辨析,以便理解概念的实质。

复习不等于炒剩饭,不要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死记硬背,否则学生很反感;而应着重抓住概念和原理的本质,仔细推敲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的字与词,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如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可以概括为,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

三、专题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系统复习中切忌将知识孤立起来记忆,而是应该将知识前后联系,纵横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知识的结构进行重组和概括,从而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形成开放、灵活的动态知识体系。比如以C、H、O、Fe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以化学式、质量守恒、溶液质量分数为中心形成计算网络;以药品选择、仪器装配、基本操作、物质检验、观察记录形成实验技能体系。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为中心形成化学反应规律。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在复习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命题原则中也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内容往往来自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由于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选用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案,根据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作出正确、简洁、合乎逻辑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验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方便可行、节约药品,节约能源,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做题时以探究方法为指针,盯住探究目标,探究性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注意心理调节及答题习惯养成,提高应试能力

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和规范答题习惯的养成,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不少学生会计算,也知道解题思路,就是说不清,写不出,逻辑混乱,有的书写潦草、丢三漏四,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晰,书写认真,语言简洁精炼;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习惯。

在后期复习中,教师务必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是难以考出好成绩的。因此,考前教师要注意减压,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调整好情绪,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才能考出好成绩。

篇5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工作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我经过几年的高一化学教学,有这样一个感受:很多高一新生化学基础不好。比如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化合价都标不出,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新课很难开展;再如教授离子反应这一课时,学生不会书写常见的离子,如OH等,导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无法进行。这些问题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举步维艰。再加上高一化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开快车,诸多因素让学生产生了较强的不适应感。上课听不懂,题目不会做,很多学生很快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过渡,成了高一化学老师面临的首个难题。2011年,我校高一化学组成员共同努力,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我们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除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因此,高中老师要注意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打好基础。

二、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在知识的衔接方面,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与义务教育衔接,即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又有发展性和创造性,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由于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高中化学老师一般对初三教材内容不熟悉,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脱节,知识出现断层。因此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高中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生具备了怎样的化学基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掌握,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学生一知半解,理解错误。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加深、完善,要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性质,典型两性氧化物性质,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常用方法,溶解度概念及计算,等等。还要注意总结初高中教学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但在高考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高一化学老师在正式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先用一部分时间复习初中知识。复习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针对学生这些掌握不牢,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和初高中内容连接上的盲点做重点介绍,如溶解度的计算,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基础概念,等等,而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则可以一带而过。

复习时要坚决杜绝“炒剩饭”式的教学。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那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复习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题目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大量的翻阅工作,查阅当年的中考题、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和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初中考点,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精编出一份试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和讨论可让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自然就认识到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情况,再组织几套复习题,覆盖初中所有重要考点,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对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让其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一系列的习题可使学生明白化学“难题”如何去审题,如何去思维,既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原理去解答各种问题,不能停留在讲一道题记一道题的学习模式上,而是学一道题会解一片题,并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调整好学习态度和方法,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初步学会从本质上理解每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每个问题。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学生要学好高中化学,要学会分类、归纳、推理、类比、联想;要理解性地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重视实验,自己动手探索、思考出来的知识记忆是最深刻的;要坚持课前预习,记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速度;要养成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又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主要内容的理解且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实现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使学生的三年高中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生需要一起努力,寻找更加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篇6

改革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培训中,通过听南京各名校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后,悟出了自己课堂教学与这些优秀教师课堂的差距在哪里。根本原因是:笔者平时缺少对课堂教学的精心研究和设计,把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只关注了常规格式的完备和字数的多少上,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方法揭示和教学策略的优化等问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笔者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引领学生先回顾一遍知识点、强调考点,然后就做练习册后面的单元测试题,总认为复习课就是做练习。教学的方式多半采用自己不停地讲,让学生认真地听。但南京新城中学莴老师的复习课设计就像“新授课”一样,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景引出学习内容。学生课前自己构建单元知识树,教师通过学生练习设计的展示活动,对典型的课前复习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来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总结;然后精选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分层练习指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突出复习课的重点,在学练结合中渗透中考知识点。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教学理念新,做到了心中有教材。

案例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中的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授课。由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很关注考试成绩,结合中考知识点,对本课题实施没有重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是从知识层面上让学生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但南京金陵河西分校包老师的新授课做了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并在上课前与资深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了集体备课。她在课堂中先以最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新闻展示”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随后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入并代替课本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合理利用。包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尤其对情感目标的完成恰到好处,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目前,很多年轻教师课前只是草草完成教案,以备学校检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设计,这一核心环节缺少的就是课前的思考分析。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同样来自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思考。有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从教案的有效改革开始。

树立科学态度和操作探究能力

我们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这一现实,平时的实验教学只能赶进度。在实验前还对缺少仪器和药品长时间放置变质等原因的考虑,经常采用教参书后面配备的视频光碟或下载的视频做间接实验,以视频实验代替了学生实际的操作实验,忽略了体验实验过程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培训期间,马宏佳教授和龙琪教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重视实验教学,没有实验就不是化学课”。他们的专题讲座给笔者感受是:不管进度如何紧张,还是实验仪器的严重缺失,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当中寻找替代品来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受训后,笔者积极用培训期间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课本当中的相关实验,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带到学校来评比,甚至把他们做的家庭小实验来代替课本中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有提高,有些以前不喜欢化学的同学也有改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金属》中的课题二“金属的性质”新授课。笔者教学设计是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知识点。而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分校林老师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内容。整堂课老师讲的很少,都是学生在做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为了节约时间,她巧妙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另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在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都放好了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学生通过有序地“玩实验”,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给归纳出来了,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对顺序进行排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

以前,笔者很少连续写教学反思,在南京培训中听了专家的讲座,触动很大。现在,每上完一节课后,根据课堂的效果,特别对笔者感觉对“糟得很”和“好得很”的课及时写下简要反思,以备后用。笔者觉得坚持写教学反思,对自己很有帮助。只有在不断反思中,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篇7

一、化难为易,培养学生信心

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九年级的化学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期初学生学习化学劲头足、兴趣浓,可过段时间后,这股热情就难以保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经过分析后发现,刚开始学生喜欢化学是因为被实验所吸引、知识点较简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抽象。这对于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农村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有些学生经不起考验,于是退缩了,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作为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当我们讲授一些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问题时,可以选用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来比喻,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例如我们在讲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也许当时学生很容易理解。但过不了两天,学生就会弄不清楚得失电子和正负电荷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把原子得失电子与阴阳离子的关系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你把钱借给别人,说明你有钱,有钱就是正,所以是阳离子;你向别人借钱,说明你没钱,没钱就是负,所以是阴离子。这样一解释,学生就很容易弄清阴阳离子和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坚信学好化学不是难事。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刻意强调,在初中所有的学科中,化学是最好学的一科。我的理由是:语文、数学学习了九年才中考;英语、生物、政治等学科也是学了三年才中考;即便是物理也学了两年。如果化学不好学的话,为什么到九年级才开设?如果不好学的话,为什么只学了不到一年就列入中考考试科目?这样一解释,学生的畏难心理自然就消失了。

二、发挥实验魅力,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基本概念都是从大量的化学实验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除了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习的兴趣。而农村中学大部分学校设备不齐全,实验器材、药品不配套。有些学生实验无法正常开展,甚至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都无法完成。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老师,就要积极的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仪器、材料和药品去解决教学设备的不足,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设计相似的实验,让更多的实验能通过学生之手完成。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增加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趣、能形象说明问题的实验。

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因此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应适当的举一些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将书中的理论同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有用,我们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考试才学化学。如为什么我们家里的菜刀用完后要洗干净抹干放到干燥处,为什么用竹筒向火炉吹气会使炉火燃烧得更旺而向蜡烛吹气蜡烛会熄灭,为什么刚装修好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住。这些化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屡见不鲜,如果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优化

九年级化学学科的中考复习目标是既需要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梳理,深刻理解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又要求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化学知识的核心体系和框架结构,了解中考化学试题的基本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还需要回归生活,提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达成以上目标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常常是简单知识的罗列和再现。这样的课堂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知识再次梳理,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华”,全员参与,但由于所提及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度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每个小知识点都会,但不会综合运用。面对中考题中需要作深度思考性的题目时往往无能为力,这样的课伤害了大多数想通过复习提升自己的学生,更无法使优秀生得到拔尖。因为对简单的重复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有些老师注意到上述复习课的弊端,已经意识在复习课中也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通过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串联本章的知识点。而我认为,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更精心更深度更广泛地为各章考虑,打乱各章的复习顺序,上联下挂各章节的知识点。这样做可以让复习课上成“连续剧”,而每一节课又都是“大片”,是视觉和思维的盛宴,从而使九年级一学年度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基于上述思想,我在复习九年级化学时是这样做的:

一、通过阅读教材对“双基”进行一次全面完整的梳理

在以往上新课时,虽然常常强调教材内容的重要性,但可能一方面是疲于紧跟老师的新课节奏,另一方面是针对性地或者是迫于需要地去读教材,获得的知识有的是比较零散的,有的是块状的,有的是条状的、线性的。新课结束以后,一定要挤出比较完整的、相对较长的时间,通读、细读、研读教材,跳出题海,摆脱教辅资料的束缚,学生一定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阅读的内容包括正常的核心知识和实验的教学内容、拓展视野的内容、进一步探究和研究学习等各方面的内容。例如第六、七两章的概念、实验等。阅读时,注意联系平时在解题时遇到的问题,理解地背诵核心概念和原理。例如把酸、碱、盐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性阅读,都能起到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敏锐发现实质问题的作用。

二、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串讲各章内容

我设计的问题情境是从第六章的溶液配制开始的:生产中需要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和100克10%的稀盐酸溶液(用38%的浓盐酸和水)。学生有了任务,就自然动脑去解决,于是共同复习了两类典型的溶液配制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并由此伸展开溶液的六大块知识:组成、特征、性质、量度、分类、分离。这是第一集。第二集我又充分利用上集的内容设计问题情境:配制的两份溶液标签脱落,帮忙鉴别开来。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六大化学方法:1.指示剂;2.金属;3.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4.盐(碳酸盐、可溶性铁盐、铜盐、钡盐、铵盐);5.碱(不溶性碱现象明显);6.酸(测量温度),一大物理方法:蒸发。边整理方法边口述现象。老师及时总结出酸、碱、盐的通性,师生共同回忆由这些性质决定的用途,再让学生默写相关性质和用途中隐含的化学方程式。从而将第七章最重要的知识: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全面打通贯穿。等到复习第六章内容时,又充分利用上节课中的内容情境编制故事的第三集:酸、碱、盐为什么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由此引入第三章的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以此类推,将各章知识都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讲在一起。

三、设计并重做探究实验领悟实验三大原理

实验题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原因之一是把做题与实验相分离,造成对实验的目的性不明确,题意理解不透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的设计,有的就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有些是由其发展、变形、派生出来的内容。因此在复习中要认真领悟实验三大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仅要把做题的过程当成实验的过程,注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方案能明确目的及其优缺点,并能提出改进的见解,而且要在问题情境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尽量让学生做一遍,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也要分组演示。每个实验都有其原理、技能和操作的具体要求,在做实验中体验实验的意义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前面那个污水问题,我就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废水,准备了若干仪器和药品,带到课堂内。鼓励学生每想出一种方法时就让其上台来做一做。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有效训练,增强能力

目前,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做几套近几年的中考题和一些最近的模拟题,研究分析中考题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训练中要做到:

1.练习要有梯度,针对自己的实际,逐步提高速度、难度。

2.每天都要根据老师复习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这样听老师讲解效率更高。

3.要不断反思,弄清题目考查的意图、解题的关键、常用的方法。对典型习题,更要多下工夫,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对错误进行详细分析,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失分点,增加得分点。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化学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苏豫.高考生物复习.扬子晚报,2010-04-12.

篇9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05-01

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虽只是科任老师,但也要融入到班主任的角色中去。化学科九年级才开设课程,农村中学生源大都参差不齐,每到毕业班,学校常会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学生一旦被编进基础班,其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削退,家长也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班级也较经常出现违纪现象,要想在这样的班级上好课更需要花费一番心血。下面结合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围绕四个方面讨论如何上好农村中学初中化学课。

一、重视绪言课

初中化学的绪言课在课本中所占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作用性。绪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教材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了三个演示实验:一是有关光的现象――镁带燃烧;二是有关色的变化――无色的酚酞试液加入无色的NaOH溶液变红色;三是有关不同溶剂对溶质的影响――水洗圆珠笔迹的纸条和酒精洗的不同显著效果。在操作过程中,这些被称为“后进生”的学生能睁大双眼,好奇地看着演示实验,并能积极配合回答相关问题。下课后,有许多学生围在我旁边问东问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明显,通过演示实验提高了绪言课的效果,较好地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二、多让学生动手实验

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较差,实验仪器、药品不齐全,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实验室,再加上农村的孩子大多较鲁莽,破坏性较强。考虑到种种因素,许多学校对于慢班的学生通常很少开设实验课,这种情况本校前些年也存在。为了改变这种偏见,近几年,在我的坚持下,本校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做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安排了三个实验:第一个是用试管盛少量水加热,沸腾以后在试管口放一洁净的玻璃片,并记录整个实验过程的变化;第二个是取少量胆矾在研钵中用杵研碎,观察并记录现象;这两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液态水受热变成气态水,遇冷又变成液态水的过程,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水,胆矾虽然由大块变成细粉但还是胆矾;第三个实验,将第二个实验研碎的胆矾粉放入1支试管,再取少量块状胆矾放入另一支试管,分别加水振荡制得溶液,再向分别滴加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第三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但这个实验较为复杂,不适合慢班学生,因此我用燃烧纸条来代替第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2],实验简单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样也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以前,本校的这堂课主要是在教室由教师在讲台上以演示实验的形势呈现给学生。近几年,我大胆地把这堂课放到实验室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课前我详细介绍了实验原则及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介绍仪器,使学生记忆更深刻。通过这次实验,使慢班学生更加体会到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对化学更充满了好奇;同时与快班学生有相同的做实验机会,也使得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更有学好的信心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化学老师是值得尊敬的。在课外活动中,我指导部分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做一些探究性实验。例如: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否在CO2 中燃烧呢。学生知道CO2 能灭火,故在做实验前,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能燃烧。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用集气瓶收集满CO2,盖严瓶口,取一根约5cm长的镁条,用坩埚夹持在洒精灯上点燃,将其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内,现象: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并有黑色物质生成[3]。此时,我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Mg 2MgO+C,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实验热情。

三、帮助学生总结要点,不忘基础知识点

对于学习积极性不是很强烈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忘基础知识,还要特别强调重视基础,并对相应的知识点加以总结都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空气的主要成份是N2和O2 ,并且N2比O2多(按体积算),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复习时,如果没有强调,学生可能就会忽视而忘记。最后,会造成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更不用说难度的较大的题目,其结果考试成绩往往偏低。这无形当中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共有三种:O2 和CO2和H2,在复习过程中要启发他们去认识总结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现象。

四、生活上给予关爱

篇10

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时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启发思维――充分发挥化学实验

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化学课也不再是过去的“话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

三、引导释疑――努力做好复结

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我的经验是:

1.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课本是我们复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阶段,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2.关于联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

经一个阶段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中考考试得分,学习仅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3.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捕捉、研究中考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按照新课标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要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