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05:1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

篇1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困境

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编写一般都是是螺旋式课程.然而螺旋式课程存在一个弊端,由于课程编排既涉及必修课程又对选修内容有比较详尽的教学设计,所以螺旋式课程让课堂教学内容太过宽泛,这样容易造成消化知识能力降低,知识点难以被理解,缺乏知识深度,容易影响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螺旋式课程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中的内容是高考中的所涉及的知识要点,而选修内容主要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必修与选修教学的重点.另外,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事实上,直接将《考试大纲》中的知识重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会超出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范围,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摆脱这种教学困境必须明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不会偏离教学主题和重点,实现从根本意义上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螺旋式课程虽然是模块教学,模块与模块间存在独立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掌握,但是忽视模块间的知识联系,采取片断式教学会使化学教学脱离正常轨道,使整体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变得零零散散,杂乱无章,造成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学习和复习混乱,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针对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中作为一种拓展性课题,而高一教材则将其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知识内容,导致在两者衔接上出现断层,例如初中新教材中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仅在质量守恒定律章节中出现,而将实验过程删除,在高一讲解氧化剂与还原剂时则采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作为反应例子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出氧化铜是氧化剂,氢气是还原剂.除此之外,初中新教材并未对共价化合物概念有所涉及,只是讲解了离子化合物概念和离子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并在高一教材中则直接使用到共价化合物概念,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偏移情况、共价键等.由此可见,部分理论仍需要进行补充,这对模块之间的衔接教学十分重要.因此对高中化学教学模块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做好模块间的衔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螺旋式课程特征

螺旋式课程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先进理论.我们讲的高中化学螺旋式课程主要是指根据初高中化学课程安排设计呈现出阶段性、递进式地上升状态,这种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过程,在学生不同的学习过程中,课程内容也有不同的难度和重点,它是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变化的.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极具螺旋式课程内容特征,比如化学必修1与必修2是高考的知识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它们构成了高中化学完整的知识体系.选修模块教学是建立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的知识构成,主要是丰富化学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中化学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建立起高中化学课程知识内容的螺旋式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递进式特征,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

三、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科学素养;有效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为学生学习化学选修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初中化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例如,在进行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书写CaO与盐酸,CO2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最后让学生通过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巩固.再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分析反应2Na+Cl2=2NaCl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再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最后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45“问题解决”进行巩固.

二、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仅是高中化学课程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内容的处理上要严格控制知识的深广度,不要一步到位.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中仅要求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中则要求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分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在化学2中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影响结果,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用有效理论、过渡状态理论进行解释.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总结出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两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于是我们调整了教学顺序,先学习了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性质,再学习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这样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加深了对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的理解.

四、有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常见的教学方式有直观教学、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资料查阅、多媒体的应用等多种.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烃分子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甲苯等常见烃分子的球棍模型,通过单键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分子中原子的共线、共面情况,这样不但降低了难度,而且加深了对烃分子结构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我让学生利用所给实验仪器和用品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但知道通过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及这种转化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而且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清楚看到通电前后阴阳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在电极上的放电及电子在导线中的流动情况,不但加深了对氯气生产原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倡导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总之,我们在进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由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刘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2001. 

[2] 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2006.6

篇3

【摘 要】高一化学是衔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关键,也是高中生接触新的课程标准的开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比较重要。因此,做好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过程之一。本文将从几方面来谈谈高一化学衔接教学的关键和一些教学上的建议,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关键词 高一化学;衔接教学;教学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高一化学课程作为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也是奠定高中化学在学生心中地位的关键点,是教师在学生心中建立形象的第一步。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高一化学开始阶段花时间,花心思去做好高一化学的衔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做铺垫。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其更强调学生做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记住化学现象和结论。但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能做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在弄明白化学“是什么”的前提下,掌握化学原理,弄明白“为什么”,并运用公式计算“是多少”。从思维上来说,初中化学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思维,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基本化学现象,进一步地进行抽象概括,建立化学模型,理解化学规律和原理。基于各种不同的要求,笔者将结合历年教学经验,从教学模式、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三方面来提出做好高一化学衔接的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改变教学模式,做到新旧融合

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的安排,必修一化学前面大部分是对初中知识的再现和巩固,也就是一开始要上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对于刚刚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对高中化学课程会充满了好奇,却发现要上复习课,情绪上难免有些失落。如果教师依旧是采取列表归纳,概括总结式的复习,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将新知识和旧内容进行融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激发学习热情,使复习课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参考各地的中考或者高考中涉及初中知识的实验题目,挑选学生易错题目,汇编成一套题。在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练习,让他们相互讨论,有不懂地方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初中实验在高考中一样有涉及,一样要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初中的知识从高中的角度去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知识在高考的应用,教会学生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考点。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以结合新的高中学习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增加学习兴趣。

二、完善知识结构,向高中延展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由于学生的思维复杂度还不够高,课程要求上对许多知识进行了简化,这就导致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存在这种局限性,知识结构上往往是有缺陷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教师需要及时地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引入高中的化学课程要求并且用高中的知识来打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从初中知识延展到高中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初中课本中只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作为例子,指出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的铜,就是还原反应。学生容易误以为氧的得失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应明确地指出这种表达的局限性,并通过分析(Mg+2HCl)=MgCl2+H2和Fe+CuSO4=FeSO4+Cu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有氧的得失,而关键在于有化学价的变化。接着继续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导致化学价的变化。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从初中知识延伸到高中上来,也能认识到初中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化学成绩

在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去迎接高中的学习生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知识强调记忆,而高中更侧重逻辑思维。初中阶段的讲一题,学一题,会一题的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合高中的学习要求了,教师要逐步让学生掌握用化学原理去解题,达到讲一题,学一理,会一片的效果,学会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理解知识点,慢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时,有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课本例题:

配制500mL 0.1mol/L NaOH 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在课本中也有明确的解题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无需过多地讲解解题过程,而应该引导学生从这道题中思考物质的量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的量对化学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同时通过这道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三者的关系。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这道题的解法,而是掌握了这道题对应的考点。只有这样去学习一道题,才能把知识迁移到其他题目中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相同考点的不同考题也能游刃有余,提高化学成绩。

总的来说,高一的衔接教学是高中阶段的“第一课”。教师用心讲好“这一课”,即使是“炒旧饭”的复习,也能让复习课“炒出不一样的味道”,让衔接教学大放异彩,让学生以扎实的基础,以饱满的热情,以充分的自信进入高中化学的真正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慧.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 必修与选修 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52-01

化学课程的结构变化给化学的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的必修与选修模块各自的特点分析,更好地处理两者间的衔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

1 高中化学选修与必修模块衔接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改革的目标是要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过程和方法上来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中对过去的旧教材由过分地注重自己学科知识体系的现象,转变为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及方法。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知识及观念的构建,促进理解能力的形成。

在化学的教学当中,有部分教师会感觉必修部分的内容多,并且设计很多零散的知识点,没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存在与选修部分重叠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存在难教的问题上,学生也很难把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此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表明了化学的教学没有真正理解和执行新课改的要求,未能把必修和选修部分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迫切要求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好必修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必修与选修课程之间有更好的融合,运用教学的方法和设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新课改下化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新课改下化学教学面临的机遇

(1)为师生发展创造条件

高中化学的新课程虽然始终是采用必修和选修的模式,但模块化的形式使选修名副其实,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完成选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模块学习,有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拓展。这样具有选择多样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课程结构还让化学教师能够从多方面对化学教学进行研究,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专业性的研究。这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便于对课程内容的更新

传统递进式和顺序式的课程组织结构要求课程的内容在调整上要兼顾各个方面,这样便导致这一庞大工程实施具有困难性。而新课程机构使各个课程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整合了资源,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或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调整。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课程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3)有助于完善化学课程的功能

课程功能反映了课程对受其影响对象的影响。在改革之前,化学的课程功能表现在学生知识和水平及其方法的掌握上。而新的课程结构则通过不同的模块来创建各个课程模块间的新型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4)促进化学与技术教育的新融合

新课程结构开设出“化学与技术”的课程模块,探讨化学在资源、材料、工农生产等多个方面来描述化学与技术的社会发展关系。这是一项新的举措,将促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2.2 新课改下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课程主题的选择与变革

当前,我国有部分省份加入到新课程的实验区。在实践中,化学的课程架构当中的八个模块受到师生们关注的差异太过悬殊。因此引发了化学教育发展主题的选择与改革问题,何种主题,每部分设置的多少等。

(2)“实验化学”与其他模块实验教学间的协调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但如何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重要的课题。“实验化学”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显现了实验的首要地位,但之后应如何协调与其他实验教学的关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

(3)必修与选修模块间的教学差异

不同课程模块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化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课时、教学资源、不明确的评价模式以及简化的教育目标方面的影响,难以真正做到按照课程的结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所以,想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的特点,既要强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又要对教学加强对教材或辅导方面的利用、开发。

3 高中化学课程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3.1 区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实施目标

必修模块侧重对学生共性的培养和发展,更多的是知识、技能、情感的传递,对化学有生活性的整体认识。选修模块则更多地满足了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的需求,助于个性的发展及技能的深化,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帮助。

3.2 明确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必修模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根据大多学生的接受度,全面认识化学,拉近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以探究的方式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选修则是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延伸,注重对知识的构建,知识的应用理解,并进行深入探索的发展性学习。

3.3 把握好必修模块的授课限度

在必修课的学习中,知识内容较多并且贴近生活,学习的课时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对讲课的尺度和深度有一定的把握力,力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及能力的增长,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4 编订合理的习题

在整个的教学中,在学习之外应让学生定量地进行习题的练习,也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将自己已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自身的能力。但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

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复习课策略

自2001年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对于新课改理念的研究,复习课策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具体目标,并基于此主动转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出合适的适于本班或本校的复习课策略。

一、新课改对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要求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首先是由作为基础的两个模块组成,即《化学1》和《化学2》,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部分,而还有作为选修的六个模块是依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必修模块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将初中的知识与技能和高中进行有效衔接,而选修部分旨在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对于在复习课内容的选择上,在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之后必然需要复习,整个模块学习结束还需要进行整体复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到了三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学习,二是合作学习,三是探究学习方式,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与这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整合成多种教学方式。

二、新课改后高中化学复习课现状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目的是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自己将学科知识进行内化,自己构建成知识系统、以及知识网络,使之对化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升一个新高度。但是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教师也普遍感到课程安排紧张,精力有限,很多老师直接使用之前的复习设计,仅仅是高考题部分补充上一年的高考题,造成复习方式单调,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复习内容的选择上,不敢漏掉知识点,造成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复习课策略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将理论知识、物质结构以及性质和实验、计算技能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深,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的复习课需要教师准确把握住课程标准,并且运用到实际的化学复习课教学当中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稳固的知识体系。

篇6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重要步骤。高中化学由于其复杂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主动将所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再通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充满兴趣。

【案例分析】笔者在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常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向学生提问:食物为什么会腐坏?铁丝为什么会生锈?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为什么会变色?其中又包含了哪些化学原理?等等。通过提问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在学习过本课之后再次发问:请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现象以及它们的反应原理,通过最后的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总结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出相关答案,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好感、充满兴趣。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回答错了,教师要注意

纠正的

方式方法,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再加上高中化学本身的复杂性,很容易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因此,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的教学技巧也十分值得教师们关注。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幽默的讲课方式,或者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来实现。

【案例分析】笔者在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进行章节复习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了有关活动。活动的开展方式主要以“抽奖”的形式进行,利用相关的抽奖软件将全班同学的名字输入软件,由教师抽取控制和“中奖”结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参与活动,活动的内容以答题的形式展开,活动的题目全部是由学生通过自行复习所出的相关题目。活动的开展流程是首先由教师通过抽奖软件抽出每一小组中要答题的学生,并让每个被抽中的学生在众多题目中抽出自己需要回答的题目并进行回答。小组成员不可以提示,如果回答错误,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回答,最后由教师评判。回答错误不扣分,补充回答加四分,回答正确加五分,回答不完善加一分,违反规则扣十分。除此之外,如果答题者未回答正确,出题者所在的队伍加五分。最后比较小组的总分分出胜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通过活动,首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进行相关学习内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其次,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活动的主要构成――答题过程,可以在检测学生的复习成果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相关所学内容。另外,规则的制定让学生明白,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还有补救的机会,但是违反规则就会受到严厉惩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原本压抑紧张的高中课堂变得活泼轻松,也为学生繁忙的高中生活添上色彩斑斓的一笔,达到了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快乐学习的目的。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义务教育;知识和能力衔接;研究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教社出版的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按照新高中课程要求进行计划编写的,在内容设计与能力要求方面更加适应义务教育的要求,实现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良好衔接。本文将对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科书进行分析,研究出高中化学课程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关系。

一、高中化学课程教科书的知识衔接

1.删减与调整学科内容。旧高中化学教科书内容繁杂,整体难度较高,不能适应高中学生的接受水平。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删减了一些内容,比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只论述原子结构部分,删掉了晶体结构等内容;在计算方面,很大程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反应方程式配平做了相应的删减。另外,新教科书将与初中知识联系紧密的碳族元素作为高一化学的学习章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化学知识。调整后的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内容设置较为合理,知识难度减小,知识坡度明显减缓,很好地实现了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2.重排内容顺序,重组章节。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章节编排上也有一些变化,在高一化学教材的第一章设置了化学反应的相关内容,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内容进行组合,作为初中基本反应的知识延伸,减小了知识跨度,让学生温故知新,很好地实现了内容的衔接与过渡。另外,新教科书将碱金属的知识学习设置优先于卤素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化学由简而繁,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教科书的能力培养衔接

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虽然新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与教学时数有所减少,但是实验教学的课时增加,实验的密度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新教科书按照义务教育课本的设置要求,增加了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新大纲对实验室设施和实验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只是侧重于对学生使用仪器技能的培养,高中阶段的实验要求更高的应用层次,在能力衔接的设置上对试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巩固,将以往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提高了试验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还通过实验习题的完成对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2.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教科书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训练,增加了讨论题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课堂探究。设置的讨论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化学规律的认识与探究,在完成化学实验后,通过对讨论题的讨厌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总结,强化实验规律。学生通过对教学讨论题的分析能实现化学推理、判断、归纳等的科学演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与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多形式习题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新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虽然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衔接,但是教学质量的关键还要靠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熟悉教科书,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化学教师应对新版的教科书进行熟悉,把握教学结构进行课堂内容编排与设计,认真落实教学目标与要求。比如在实验的教学上,教师应严格按照课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尽量保证完成规定的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加以耐心指导与补充;对于新教科书中已删除或者调整的内容不提倡继续教学,在平时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注重思维的逻辑推理,形成自身的化学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质量。高中化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有:归纳学习法、探索学习法、演绎学习法、结构知识学习法等,不同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策略,教师在平时也应注重对化学学习策略的讲解,为学生提供选择参考。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学生的可塑性好,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有效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思维转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实践并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化学实践应用能力。

四、总结

近年来,新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与能力要求上发生了变化,充分地考虑到与义务教育衔接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熟悉教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身科学的化学学习策略与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北芳.高中化学必修阶段基本概念教学中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菲.关于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内容衔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原理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教材、教学大纲、新课标等多个角度深入思考,教师才能对高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着更深的认识。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新教材更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中是让老师给学生一些素材、实验或是经验,让学生根据这些来归纳、综合、抽象,然后总结出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慢慢体会着学习。要在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在摩尔质量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学案如下:

导学案 第2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2.能熟练运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3.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

[学习・探究区]

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概念原理教学具有主题覆盖面较广、教学要求较浅、与选修模块构成螺旋上升的特点。化学1与化学2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所以它在这里面安排较多的内容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一个比较坚实、全面的基础。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通过复习加深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的初高中知识实现平稳的过渡,也让学生的知识发展有了一个连续性。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均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中心,本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构成中学化学计算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蒙作用。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联系可以借助初中学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推理出来,只有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才能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这部分内容概念多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计算多,实用性强,能力要求高。限于高一学生的接受能力,很难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学案导学、 引入概念

2、小组研讨、分析概念

3、讲练结合、完善概念

4、迁移应用、 提升概念

篇9

关键词:鲁科版;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研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正确反映了新课程化学在高考的方向,多年来,其为学生构建了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最佳方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启迪思维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及实验技巧,赢到了广大教师和学习的认可和推崇。

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与新课改教学理念,对反思性教学具体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方面作了研究,总结了几点内容。

一、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反思内容主要包括: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学习目标和情感目标。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宽度,深挖教材内涵,合理对其结构、顺序进行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内容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4.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要有目的性与可行性,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全面了解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定期组织教学,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反思性教学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反思笔记、教学录像、教学总结、学术交流研讨会等。

二、反思性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反思性教学在化学课堂应用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教师要用怀疑的眼观审视教案与设计思路,查缺补漏,想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特别是实验课,如,中和滴定实验,要反思不同的操作步骤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教师对一些错误要有预见性。

2.课中反思,教学要灵活多变,对“课堂意外”不能置之不理,要适当调控分析,发散学生思维,如,学生对元素氧化还原性的误解。

3.课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合理的解决方法,对教学效果评价,探索改进的方法,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特别是针对课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化学教师课堂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能力;抓好课中反思,提高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其丰富的课堂实验及教材内容,适合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学习碳族这节课时,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构体,可以诱导学生反思,把价格低廉的石墨转换为金刚石的可行性,再作出合理的解释。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化学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反思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反思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教学细微处,如,化学实验仪器结构各异,各有各不同的作用,可让学生根据观察各种实验仪器反思,自己设计出适合特定化学反应过程的实验仪器,可以是简单仪器的组合也可以是新颖的东西,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亦对理解仪器的结构及使用有重大益处。

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去反思,以改变其学习方式,使其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并暴露其思维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学生的反思需要教师适时地掌控、点评。

随着课改的进行,反思性教学会暴露出很多不足,这需要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作更多的研究,本人也将会继续探索和改进,将课改落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课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也是它的关键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抓好实验教学不但帮助学生亲历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原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化学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但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分析化学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点种类并不是很多,主要以基础知识点为主,同时配以部分稍有难度的知识点。随着近几年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徽省的化学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化学的实验部分变得更加灵活和综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要求也相应地有所提高。从安徽省使用的教材来看,实验课程还是使用传统的教材,实验操作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实验课堂上,教师自己先示范一遍,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重复操作一遍,整个试验就结束了。这样的试验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2.探索性的教学流于形式

高中生学习的化学知识比较基础,化学实验是建立在化学课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高中化学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今后的大学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指标,匆匆了事,并没有事先仔细备课,很多的探索性的实验课程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效果。

3.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虽然说高中生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多是基础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教学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化学实验课的作用。实验课程安排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真正地适应一个高中生的水平,而且学校安排的实验时间较少,高中生并没有时间去钻研化学实验课,限制了学生探讨研究的思维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程的开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改进措施

1.重新编制相应的实验课教材

为了做到与时俱进,高中化学课的实验教材必须跟上教科书的更新。化学课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了修订,相应的化学实验课的教材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改,更好地满足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新的实验教材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实验指导方法,用创新的理念培育学生,逐步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总结相应的实验规律。

例如,在进行甲烷实验室制备的实验中,首先采用的是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加热,二者在反应的条件下产生甲烷,这个方法虽然可以产生甲烷,但并不是最佳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一组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是实验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的种类、量的多少可以由小组决定,最终将产生的甲烷的量和催化剂种类、量记录下来,并进行实验的对比,从中总结相应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操作、规律总结,可以得出实验中加入氯化钙对整个反应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的结论。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2.重视化学实验课,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实验课是学好化学课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课上需要使用各类仪器、原材料,这些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端正态度,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以此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需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相关实验器材的准备,包括必要的试管、镊子、铜棒、稀硫酸溶液等,并将这些仪器完整地摆在固定的位置,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去固定的地方拿就可以了,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完成整个试验课程。

3.对实验药品进行优化

化学实验使用的药品事先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化学药品的选择,会直接对整个实验的成效产生影响。因而,在实验进行之前,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合适的药品,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实验课堂上进行“钠的燃烧”时,在燃烧过程中煤油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煤油燃烧会产生很多的黑色物质,使得生成的产物无法与过氧化钠进行对比。为了降低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之前需要先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收干净,保证煤油完全去除之后,再开始进行过氧化钠的实验。通过观察这一现象,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反应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产物,进一步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